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生態斑塊

生態斑塊

發布時間: 2020-11-29 22:29:34

㈠ 斑塊,廊道的生態學意義

廊道:幾乎所有的景觀都為廊道所分割,又被廊道聯系在一起。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①某些物種的棲息地,某些物種以廊道作為棲息地,而很少出現在基質中;②物種遷移通道,如河流是許多魚類和其他水生動物的遷移通道;③分隔地區的屏障和過濾器,如抵擋自然災害或外來物種的入侵,與梯田平行的植被對水土流失的控製作用等;④影響周圍基質的環境和生物源,如農田林網的防風、改善氣候等方面的作用。廊道的功能不僅體現在物種上,也體現在能量和礦物質的流動上。如經過廊道的影響,土壤或水域中的養分含量會有明顯的差異。
斑塊主要對景觀的物種流動、演化過程具有較大意義。

㈡ 你好,請舉例子說明斑塊的生態學意義。謝謝。

你好。斑塊一般分為兩種,一種動物斑塊,一種是植物斑塊,動物斑塊附居於動物表皮,吸收動物體內營養生長,但並不是做為個體存在,植物斑塊一般生長於植物莖部,吸收陽光水分。並且參與植物的生命活動,也不是做為個體單獨存在。

㈢ 景觀生態學中斑塊和綴塊的概念有什麼區別。

一個意思,有時候翻譯的不一樣

㈣ 利用景觀生態學中「斑塊--廊道--基質」分析任何一種景觀形式的論文。

1.先列提綱不列提綱,上來就寫,是壞習慣。幾百字沒問題,幾千字勉強,幾萬字就內難了。必須列出寫作提容綱,再充實完善,以保證思路的連貫和字數的均衡。
2. 平時多寫及時總結階段性的工作,多寫文章多投稿。到最後階段,把這些文字有機地組合起來,就是一篇很好的畢業論文。
3. 不要羅列所有數據為了保證畢業論文的分量,研究生往往會觀測較多的指標。但畢業論文並非數據越多越好。一定要舍棄那些與主旨關系不大的數據。否則,要麼顯得累贅鬆散,要麼成為破綻。
4. 列印修改在電腦上直接修改,會遺漏很多錯誤。要盡可能地減少任何錯誤,一定要列印出來修改。
5. 讓別人指出錯誤自己修改,仍然受個人習慣的局限。錯誤擺在那裡,卻熟視無睹。讓別人給你指出錯誤吧,不管他與你是不是同一專業。

我有參考文章,可以發你。

㈤ 關於景觀生態學的,說明下圖涵義及解釋斑塊類型及特點

該圖示意4種典型斑塊類型及其持久性時間、干擾強度、干擾范圍。從圖中可知4種斑塊類型的特點如下:
1.環境資源斑塊
這是一種相當穩定且與干擾無關的斑塊,主要是由於環境條件或資源的不同,斑塊內的生物與周圍基質有所不同。如沙漠中的綠洲,火山口處的天池,甚至海洋中的島嶼等等。確切地說,這種斑塊是由於環境資源在空間上的異質性引起的。
環境資源斑塊與周圍基質之間的交界有時不太明顯,如草原上局部的濕草甸斑塊就是這樣;並且由於資源的分布相對持久,所以斑塊的壽命較長,斑塊內的物種周轉率較低。
2.干擾斑塊
干擾斑塊主要是由於基質內的局部干擾引起的,如森林火燒、採伐,草原過牧、燒荒,以及局部植被暴發病蟲害等。其特點是干擾發生的頻率和影響范圍往往難以預料,持續時間也長短不同,因此造成的後果也就有所不同。
一般說來,干擾的發生可能會引起斑塊內的物種組成、物種相對豐度和變化速率與基質之間產生明顯差異。首先是物種種群發生很大變化,有的會造成個體大量傷亡,有的物種甚至會局地滅絕,而有些物種則在干擾條件下更加繁盛,有時還伴隨著新物種的遷入和原有物種,特別是動物物種的遷出。如黃河改道新形成的低濕窪地,使原來的鹽生植被大量消失,而以蘆葦、香蒲等為主的水生、濕生植被會趁機蔓延;如果再次發生改道,淡水補給量減少,甚至全無,鹽生植被又會重新在這里定居。這時就可以認為干擾斑塊已經消失。
干擾斑塊通常是壽命最短的一類斑塊,一般隨干擾的消失而消失,但如果幹擾反復發生或持續時間過長,或者干擾過重,以至超過了原生態系統恢復能力的極限,這種斑塊往往能持續很長的時間。如毀林開荒、長期過牧、人工採石等活動形成的斑塊,持續時間就較長。
3.殘存斑塊
殘存斑塊是由於基質受到廣泛干擾後殘留下來的部分未受干擾的小面積區域,其成因機制與干擾斑塊正好相反。典型例子就是火燒後留下的小片植被,這在林區和草原地區都是比較常見的。還有嚴冬過後在背風區留下的一些草木群落,以及免遭蝗蟲襲擊的小片農田等等。動物群落也有殘存斑塊,如棉區未打農葯的小塊棉田裡,就可能殘存有大量蚜蟲或其它害蟲,為下次的蟲汛提供蟲源。
殘存斑塊和干擾斑塊之間也有不少相似之處:1) 二者都起源於自然或人為干擾;2) 二者都具有較高的物種周轉率;3) 種群大小、遷入和滅絕的速度都在干擾發生之初變化較大,隨後進入演替階段;4) 當基質和斑塊溶為一體時,兩者都將消失。
殘存斑塊很難保持未受干擾前的基質狀況。在景觀基質受干擾後,某些物種會遷移至殘存斑塊,有的甚至定居下來,從而改變了這里原來的物種組成。隨著基質的演替,殘存斑塊內的物種也會發生一系列變化,最終與周圍基質融為一體,但這種新的景觀可能與干擾前的景觀大相徑庭。如沙漠化發展過程中,最初會在水源較好的地方殘存一些綠洲,但隨著風沙推進,水分補給減少,最終綠洲消失,完全變成了沙漠。
還有一種與殘存斑塊相似的再生斑塊,是在大面積干擾區內未受干擾而發生演替的小面積區域,其外貌酷似殘存斑塊,但演替中物種的動態卻與干擾斑塊相似。如農業景觀中局部的新「天然」林地,以及有些新成立的「自然保護區」或森林公園
4.引進斑塊
這是由於人為活動將某些物種(動物、植物或人類自身)引進某一地區時所形成的斑塊,實際上也是一種干擾斑塊,只不過其分布面廣量大,遍及全球,影響深遠,故單獨劃為一類。它主要包括種植斑塊和聚居斑塊兩大類。
種植斑塊主要是由人類引種植物形成的,如稻田、麥田、柑桔園、蘋果園、人工紅松林、人工刺槐林等等。這類斑塊的壽命取決於人類的管理活動。一旦人為管理停止,野生或半野生物種很快就會侵入這類斑塊,從而進入自然演替過程。這一點非常類似於干擾斑塊,不同之處在於,引進物種可能在很長時間內占據優勢,如人工林,也可能周轉很快,如輪作的農田,這些都延緩了自然演替過程。
種植斑塊的形成緣於有目的的人類活動,即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得所需要的產品,所以人類種植之後一般都要採取措施防止自然演替的發生,如除草、殺蟲、修剪、翻耕、施肥、灌水等等,這樣就可以使種植斑塊長期延續下去。在中國廣大的農村地區,這樣的斑塊有的持續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我國做為一個農業大國,農田景觀生態學研究有著豐富內容,而農田斑塊作為最基本的景觀結構單元,其形態、功能和變化更應成為研究的重點。
還有一類種植斑塊是以刀耕火種的形式形成的,主要分布於亞洲、非洲和南美的潮濕熱帶地區,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也有。首先在林中開辟一塊空地,種植2-3年後撂荒,使之發生自然演替,然後在另一處重復同一過程。這類種植斑塊保留期較短,而且周轉較快。
種植斑塊的物種動態包括與干擾和種植相關的急劇變化的初始時期,管理期間相對穩定的長久時期,以及撂荒和演替期間的又一短暫重大變化時期。當斑塊與周圍基質融為一體時,這種變化序列也就結束,但要恢復到斑塊形成前的狀態是相當難的。
將某些動物引進某一區域也會形成動物引進斑塊。比如在廣闊的草原地區,原來單一的、散布著野生動物的草地上,可能會由於人為引進畜群而形成動物引進斑塊。還有沿海水產養殖業發達的地方,往往有一系列的魚塘、蝦塘、蟹塘,都可以認為是動物引進斑塊。
聚居斑塊是當今地球上最明顯而又普遍存在的景觀成分之一,它是由人類定居形成的,大到城市、郊區,小到村落、庭院及其毗鄰環境,持續時間往往較長,短則數年,長則幾十年,甚至幾個世紀,取決於人類管理的程度和恆定性。聚居地內的自然生態系統幾乎全部被破壞,代之以人工建築物和人工種植、養殖的物種,或者自然富集一些伴人物種,如家鼠、跳蚤之類,有時還會從異地遷入一些物種。
聚居斑塊是高度不穩定的生態系統,它與周圍環境之間在物質、能量和信息的輸入-輸出上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並高度依賴於周圍環境。在聚居地內,人類是最大的消費者,所需要的糧食、原材料、能源等絕大部分要靠外界供給,而生產的產品和消耗之後產生的廢棄物又要輸出到周圍環境中去。
聚居斑塊大小相差懸殊,大型斑塊如城市和郊區本身就可以獨立成為景觀,這里人和非當地物種是主體;而大部分小型斑塊則以多住所聚居地的形式鑲嵌在農業景觀中,有些地方,獨立房舍、場院形成的斑塊也很常見,這種斑塊更多地受到周圍基質影響,以人和當地物種為主體。

㈥ 景觀生態學原理及應用的生物多樣性是什麼意思

景觀生態學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作用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隨著人類的發展,生物多樣性受到了嚴重的威脅,並得到全世界的關注。多樣性保護的途徑主要分為兩個,一個是以物種為中心的傳統保護途徑,另一個是以生態系統為中心的景觀生態保護途徑。景觀生態學的發展為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提供了新的理論與方法。本文論述了生物多樣性保護中景觀生態學原理的運用,並簡要介紹了目前景觀生態學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作用,旨在為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提供理論依據。

引言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是全球的寶貴財富,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也是構成人類生存的生物圈環境。隨著人口的迅速增長,人類經濟活動的不斷加劇,尤其是盲目地大量的向自然界索取生物資源,作為人類生存最為重要的基礎--生物多樣性受到了嚴重的威脅。生物多樣性問題已不再僅僅是科學家關心研究的問題了,它已引起國際社會和多國政府的廣泛關注[1~4]。

生物多樣性表現在生命系統的各個組織水平,即從基因到生態系統。各個組織水平的多樣性都是十分重要的。不同水平的生物多樣性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5]。

景觀生態學是一門新興的、正在深入開拓和迅速發展的學科,與傳統生態學研究相比,景觀生態學明確強調空間異質性、等級結構和尺度在研究生態學格局和過程中的重要性以及人類活動對生態學系統的影響,尤其突出空間結構和生態過程在多個尺度上的相互作用。就生物多樣性保護而言,景觀生態學注重景觀多樣性與生物個體行為、種群、群落動態及生態系統在不同時空尺度上的作用[6]。強調景觀空間格局、生態過程與尺度之間的相互作用是景觀生態學的核心所在[7]。

生物多樣性研究主要有兩條途徑[6,8~10],一是從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等底層開始的「Bottom-up」的途徑,這種研究途徑強調系統的組分作用,利於揭示自然狀況下生物多樣性發生、維持、喪失的微觀機制,但往往忽略人為干擾等外部環境的作用。目前人類活動通過直接或間接作用,對種群、生態系統等各層次生物系統均造成巨大影響,生物多樣性的喪失、物種絕滅早已不是自然界正常演化過程的結果。因此,生物多樣性保護應特別重視另一條「Top-down」的研究途徑,這種途徑將人為干擾看作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因素,強調人為干擾下景觀格局的改變對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的影響,並據此制定相應的生物保護戰略,這正是景觀生態學所側重的研究途徑。

1生物多樣性保護中運用的景觀生態學原理

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運用到的景觀生態學基本原理主要有:斑塊-廊道-基質理論;等級斑塊動態和復合種群理論;景觀異質性與景觀多樣性;景觀連接度、連通性及滲透理論;干擾理論等[7,11~14]。

1.1斑塊-廊道-基質理論

景觀是一個由不同生態系統以相似方式重復出現的異質性陸地區域。按照在景觀中的地位和形狀,景觀要素可以分為斑塊、廊道、基質三種類型。

1.1.1斑塊斑塊是指與周圍環境在外貌或性質上不同,但又具有一定內部均質性的空間部分。其大小、類型、形狀、邊界、位置、數目、動態以及內部均質程度對生物多樣性保護都有特定的生態學意義。

斑塊大小不僅影響物種的分布和生產力水平,還影響能量和養分的分布,決定斑塊甚至整個景觀的生態功能。最優景觀是由幾個大型自然植被斑塊組成,並與眾多分散在基質中的小斑塊相連,形成一個有機的景觀整體。斑塊類型對物種動態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它通過影響某一特定的物種從斑塊中遷入或消失,來影響該物種在該斑塊中的種群數量和豐富度,進而影響物種的多樣性。斑塊的形狀在影響生物多樣性方面與面積同等重要,對生態學過程和各種功能流有重要的影響。斑塊形狀主要通過影響斑塊與基質或其他斑塊間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而影響斑塊內的物種多樣性。圓型斑塊物種多樣性可望較高,而長條形斑塊易於促進斑塊與周圍環境物質、能量、生物方面的交換。一般而言,兩個大型的自然斑塊是保護某一物種的最低斑塊數目,4~5個同類型斑塊對維持物種的長期健康與安全較為理想。此外,斑塊的邊緣效應是造成不同形狀斑塊中生態學差異的最重要原因。在相同的面積下,內部面積與邊緣面積之比,圓形的大於矩形的,細長斑塊的比最低。所以在景觀規劃中應綜合考慮斑塊的形狀、大小、數量以及其產生的邊緣效應等因素,從而得出最優方案。

1.1.2廊道廊道是指與基質有明顯不同的狹帶狀地,是具有通道或屏障功能的景觀要素,是聯系斑塊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廊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斑塊間的連通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斑塊間物種、營養物質、能量的交換和基因交換。

㈦ 請問各位高人,斑塊的生態學意義是什麼

斑塊大小與形狀的生態學本身沒有單體聯系,但是在生物學中,有些生物如變形蟲等,利用其斑塊與其周圍的環境的類似性而起到保護作用。

㈧ 城市大型自然斑塊規劃的關鍵點有哪些

城市生態公園是保護及改善城市系統的生態基礎和生態結構,減少大專氣污染,改善生存環境屬,保護自然景觀以及物種的多樣性。城市生態公園的本質還是公園,可以供遊人休息,散步,鍛煉身體,享受清新空氣。人有親近自然的天性和權利,城市當中的生態...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