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生態危機

生態危機

發布時間: 2020-11-30 01:17:32

生態危機不可能毀滅人類

1、危機是潛在的,並不一定變成現實。
2、危機中蘊育著生機,人類一定能把握機遇,戰勝危機。
3、隨著生態植被的恢復和科技的發展,生態危機一定能克服,不可能毀滅人類。

㈡ 如何看待生態危機

生態危機是指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是生態失調的惡性發展結果,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環境或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由於人為的不合理開發、利用而引起的生態環境退化和生態系統的嚴重失衡過程,主要由人類盲目和過度的生產活動所引起。生態危機一旦形成,在較長時期內難以恢復,可以說生態平衡的破壞主要是人為造成的,也將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被克服和消除。
2003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水——20億人生命之所系」,說明地球上有20億的人沒有適當的安全飲用水供應。在第三世界由於水污染引起的疾病平均每天導致2.5萬人死亡。受污水危害的兒童,每天有6000名,相當於每天有20架大型客機墜毀死亡的人數。缺水已是一個世界性現象,有的國家已經靠買水過日子。德國從瑞士買水,美國從加拿大買水,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從1984年起,每年從日本進口雨水,日本只要花100噸水就可換1噸石油。在我們中國的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嚴重缺水。由於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重,中國古文明中心的發源地——黃河,目前年斷流最長達227天。
新中國成立以來,每年僅氣象、海洋、地震等7大類自然災害所造成的直接損失(摺合成1990年價格),就呈明顯上升趨勢:
20世紀50年代平均每年約480億元;
20世紀60年代570億元;
20世紀70年代590億元;
20世紀80年代690億元;
20世紀90年代前5年約1190億元;
1996年僅因水災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就達2200億元;
1998年中國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高達3007億元……
生態危機的後果比戰爭更危險,是毀滅性的,包括地球和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如果不是事態嚴重,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種族、不同政見的政府首腦們怎麼會坐到一起(1992年在巴西和2000年在約翰內斯堡)共同研究世界環境和發展的問題呢,又怎麼會樂意參加、制定並執行那麼多與環境有關的國際公約呢?

㈢ 人類面臨的三大生態危機是什麼

今天,人抄類正面臨著環境惡化、資源枯竭和「人口爆炸」三大生態危機,這是關繫到人類能否在地球上生存和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而生態學恰恰就是與這些至關重要的問題有著密切關系的一門科學。可以說,人人都來學一點生態學知識已經成了時代的迫切要求。

㈣ 結合我國實際,說說生態危機的表現,根源及解決途徑。

所謂生態危機,
是指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環境或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
由於人為的不合理開發、利用而引起的生態環境退化和生態系統的嚴重失衡過
程。目前,生態問題已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問題,各國生態危機的根源、危機程
度各有不同。在我國,生態現狀更不容樂觀,黃沙漫天、空氣污染、河流污濁、
水土流失、旱澇頻發、物種瀕危„„而且,更為嚴峻的是:一切還在繼續惡化之
中。

生態危機不是自古就有的,
當然也絕不是憑空出世的,
生態危機的出現有著
深厚的歷史根源。
個人認為,
造成我國生態危機日益加劇的主要原因可歸於兩大
方面:人類自身的物質需求和認知層面欲統治與主宰自然的思想根源。

首先,從人類自身的物質需求方面來看,人類要生存、要發展,就必然需要
從自然界索取其所需,這本無可厚非。但需求過度,超過地球的承載能力,那接
踵而來的便只有矛盾和危機了。

1
、人口問題引發生態危機。

自從人出現之後,
隨著時間的推移,
隨著生存環境的安定、
和平與富足化趨
勢發展,
人口數量呈現出爆炸式增長態勢。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
人口問題在很
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從資源總量上來看,
我國亦是一個資源
大國,
但平均到每個國民的身上的資源就少之又少。
一方面,
我國人口基數大引
發人口數量的過多過快增長,
這便要求有更多的資源與之相配套,
因而對資源的
消耗逐年加大,
嚴重削短了生態系統的再生與修復時間,
使得為人類提供資源的
生態系統不堪重負。
另一方面,
過多的人口數量給地球造成了更多的污染與破壞。
隨著人口的快速、
大量增長,
造成了過多的廢棄物排放和過多的破壞性行為,


2
無疑加劇了生態危機的嚴重程度。
特別是近年來的水
「富營養化」
現象和污染問
題相當嚴重,甚至出現大城市供水緊張的事件。

2

「粗放型」工業生產模式引發生態危機。

隨著社會發展,
傳統的工農業手段日漸力不從心,
迫切需要一種更加快速更
加高效的手段來取而代之。
因而,
現代工業應運而生。
我國仍處於資源型發展階
段,
經濟社會的發展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都依賴於大自然賦予我們的資源優勢。

這樣一種發展模式下,人類活動本身就具有明顯的破壞性特點。而具有大規模、
快速、
高效特點的現代化工業的產生與發展,
使得我們能夠在更短時間內獲取更
多的自然資源,
進而導致人類活動的破壞性呈現明顯增大趨勢。
這樣一來,
我們
極易陷入「經濟發展越快,生態危機就越嚴重」這一怪圈。人的需求與自然供給
之間的矛盾有增無減,引發並加劇生態危機。

3
、科學技術的負面效應引發生態危機。

為了更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
人類發明了各種各樣的科學技術。
科學技術
是價值中立的,
本身無正義與非正義之分。
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
運用得當可
以成為能造福人類的法寶,
反之,
也可以成為毀滅人類的利器。
造成現代生態危
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科學技術的不合理應用,
這種不合理應用使之成為大量生產
和利潤至上的工具,放大了其負面效應,進而成為環境破壞、生態危機的幫凶。

4
、環境缺失的市場機制引發生態危機。

在我國當前經濟體制下,企業過分注重自身利益,忽視了環境成本的計算。
一些污染嚴重的企業只考慮經濟效益,
卻不肯在排污設施、
技術上投資,
給環境
造成嚴重的污染與破壞,加重生態危機。

另外,
從認知層面的思想根源來看,
意識反作用於物質並對物質有能動反作
用。
人類中心主義、
過分追逐眼前利潤以及生態道德意識的薄弱三方面因素都在
不同程度上引發並加劇了生態危機。

1
、人類中心主義思想——生態危機在認識上的總根源。

所謂人類中心主義是指,把人凌駕於自然界之上,企圖主宰和控制自然界,
一切以人的利益和需要的滿足為前提。
人類中心主義把人類自身看成是自然界的
主宰,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對自然界進行控制、支配、改造和利用的思想,是生態
危機在認識上的總根源。

3
2
、盲目追逐眼前利益——生態危機在認識上的直接根源。

在過去的經濟發展過程中,人們把眼前的經濟利益置於首位,即「先發展
後治理」之路。同時由於認知層面的局限,難以預測將來可能會出現的潛在危
機,以致出現一些後期不良後果。為避免類似悲劇的發生,這就要求我們一方
面要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做到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相結合;
另一方面也要
不斷吸取經驗和教訓,提高科學預見性。

3
、生態道德意識薄弱——生態危機在認識上的深層次原因。

對自然生態缺乏道德意識和責任心是造成生態危機的又一重要根源。
認為
自然界的價值只是人的價值的一種映射的產物;
認為只有人才是唯一具有資格
獲得道德關懷的物種;認為道德原則的制定與選擇的唯一相關因素是人的利
益„„如上種種觀念顯示出人們道德意識的取向上存在偏差。
在這種偏差的引
導下,
人們為了自身的利益不斷對大自然進行著剝奪與破壞而完全不顧其他物
種或是大自然本身的利益,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道德與素質的缺失。

生態危機能否處理得當直接關乎我們每個人的切身利益,
關繫到國家與社
會發展的大局。如今,大自然正以各種方式向我們展示它的不滿與憤怒:近幾
年我國各種自然災害頻現,雪災、洪澇、旱災、沙塵暴、泥石流頻發;生態難
民面臨生存危機,在一些自然災害嚴重的地區,許多人被逼無奈遠離故土;因
生態危機造成的直接和潛在經濟損失數額驚人。
這一切都與生態環境的惡化有
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面對日益嚴重、緊迫的生態危機,我們需要清楚的認識,
並且要盡最大能力去挽救自然,以求得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㈤ 五大生態危機的事例與生態學的關系

從根本上說,生態環境危機的產生是人類活動對自然生態的影響作用遠遠大於生態系統本身的容納量和容納度,從而改變了生態系統的原有結構和功能,破壞生態系統自身的穩定和平衡所致。所以,生態危機的總根源在於人和人的活動。體地分析,是由人和人在實踐活動過程中展開和形成的各種因素相互關聯而綜合作用的結果。造成生態危機的根源有人類的觀念、人類的本性、工業化文明、現代科學技術以及自由市場經濟體制等。

一、人類觀念與生態危機
對生態環境危機之根源的人類觀念分析的依據是:對自然、對人與自然的關系,人類持有怎樣的觀念,會引導和影響人類對待自然的實際行為。人類的生態觀念、生態行為與生態環境危機之間存在著內在密切的關聯性。應該說,建立在現代工業文明形態上的整個現代性的思想觀念系統從本質上說是反自然、非生態化的,是以人類征服自然、統治自然為價值取向,最終達到自然向人類生成、為人類目的服務的價值目標。諸如此類的觀念不僅存在於思辨的哲學思想中,也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中的觀念教條。

二、人類本性與生態危機
人作為生命體存在的自然本性是有欲求的,並通過其活動滿足和實現自己的欲求。並且人類的欲求在量上和質上、在滿足和實現的程度和方式上,與自然界其他動、植物相比又有內在的差別。由於人類欲求
的無限性及無止境的擴張性,使得在欲求驅使下的人類活動就有可能突破自然生態系統可能提供的容納量和容納度,從而破壞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穩定,造成自然生態系統的混亂,導致生態環境危機。
三、工業文明與生態危機
生態危機伴隨工業文明的發展而大量產生,並隨現代工業文明的全球化擴張而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嚴重問題。工業化的水平和規模的大幅度提高和擴大,也意味著人類改造自然與征服自然的效用與能力的大幅擴大和提高。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並隨生產擴張而增多的各種廢 品、廢渣、廢氣等污染物和有害物又向自然界排放,轉嫁給自然,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和污染,導致生態環境危機。

四、科學技術與生態危機
對於生態環境,:技術的應用使人類增強了向自然挑戰的能力,但也改變著自然的形態和結構,更會破壞自然生態系統的固有平衡和穩定,導致生態環境危機。

五、市場經濟與生態境危機
與以往的任何一種經濟體制相比,市場經濟體制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與污染在范圍上是最廣泛的,在程度上是最強烈的。這是由市場經濟中生產的性質、目的和手段所決定的。工業化的生產能力和生產數量的大幅度提升必然伴隨著對自然資料和資源的大量需求,從而帶來生態
危機。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型發展模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口最多,為了長遠發展,我們要始終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我們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必須轉變舊觀念。
首先要摒棄傳統發展觀念,其次要轉變舊的自然觀念和舊的價值觀念。傳統的自然觀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就是不斷征服自然的過程,這種觀念導致了人類對自然無窮無盡的掠奪,生態環境日趨惡化。舊的價值觀念指在工業文明中的消費主義和享樂主義逐漸主宰了人們的經濟社會生活。因此,要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我們就應當懂得,用人類應有的理性去約束對自然的索取,去約束具有無限擴張的消費慾望。
第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必須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建立社會保障體系,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醫療保險制度,完善失業保障和社會救濟制度等的基礎上,進一步實施
更加積極的社會保障政策,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第三,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必須建設生態文明,依靠科技進步。首先推進產業優化升級,科學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粗放型增長方式。其次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為主要任務,以增強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產業競爭力為根本目標,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 然後是以繼續深化生態環境建設為重點,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並舉,把節約放在首位」的方針,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最後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關鍵作用。開發先進適用技術,發展清潔新能源,發展節能、節水、節地、環境友好型的高新技術,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
第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必須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建立統籌協調機制。要適應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要求,完善有利於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續發展體制機制。完善、健全各項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法律法規體系。同時,各級政府還要發揮主導作用,建立起跨部門、跨地域的協調機制,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

㈥ 有關於生態危機的例子。

水土流失:黃土高原因水土流失導致土壤貧瘠
瀕危物種增多:大熊貓,白鰭豚等動物瀕臨滅絕
天然濕地消失:浙江濕地面積逐年減少
大自然平衡被打破:全球變暖,極端天氣增加

㈦ 導致生態危機的原因有哪些

人類破壞生態環境,大量排放污水進入河流,大肆砍伐樹木,

㈧ 什麼是生態危機

所謂生態危機,指的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環境或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由於人為的不合理開發、利用而引起的生態環境退化和生態系統的嚴重失衡過程。
生態危機的後果比戰爭更危險,是毀滅性的,包括地球和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歷史的經驗說明,一個國家可以從戰爭的創傷中恢復起來,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和日本;但是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從被破壞的自然環境中迅速崛起。我們現在只要翻開一下世界地圖就可以看到,現在世界上那些最荒涼、最貧苦、最窮困的地方,在古代都曾經是最繁榮、最昌盛的地方;現在世界上那些生活最窮苦、最艱難的人民,在古代,他們的祖先在某一段時期曾經為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過很大的貢獻。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由興而衰、由富而貧哩?我們再看一看世界文明發展史:從古埃及文化、巴比倫文化、古希臘文化;從古印度文化;從中美洲的瑪雅文化;到中國的樓蘭,我們研究一下這些文化的興衰,都可以看到一個共同的事實,就是這些文化的興衰都和它們所在地區的森林數量、質量和植被的分布、消長⑿慫ビ忻芮泄叵擔

㈨ 我國面臨的生態危機有哪些

所謂生態危機,指的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環境或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由於人為的不合理開發、利用而引起的生態環境退化和生態系統的嚴重失衡過程。 生態危機的後果比戰爭更危險,是毀滅性的,包括地球和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歷史的經驗說明,一個國家可以從戰爭的創傷中恢復起來,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和日本;但是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從被破壞的自然環境中迅速崛起。我們現在只要翻開一下世界地圖就可以看到,現在世界上那些最荒涼、最貧苦、最窮困的地方,在古代都曾經是最繁榮、最昌盛的地方;現在世界上那些生活最窮苦、最艱難的人民,在古代,他們的祖先在某一段時期曾經為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過很大的貢獻。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由興而衰、由富而貧哩?我們再看一看世界文明發展史:從古埃及文化、巴比倫文化、古希臘文化;從古印度文化;從中美洲的瑪雅文化;到中國的樓蘭,我們研究一下這些文化的興衰,都可以看到一個共同的事實,就是這些文化的興衰都和它們所在地區的森林數量、質量和植被的分布、消長⑿慫ビ忻芮泄叵擔 簿褪撬擔 廡┪拿韉拇叢煺咴詼源 勻喚緄奶 取⑼ 勻喚緄南嗷ス叵搗矯媯 歡ù嬖謐拍承┟ 芎筒恍 韉牡胤健R虼耍 衷詰納 碩 竊凇罷 鵲厙頡薄ⅰ罷壬 薄ⅰ罷 熱死唷保 霾皇俏Q運侍 ? 再請看下面的事實吧! 如果不是事態嚴重,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種族、不同政見的政府首腦們怎麼會坐到一起(1992年在巴西和2000年在約翰內斯堡)共同研究世界環境和發展的問題呢? 如果不是事態嚴重,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種族、不同政見的政府又怎麼會樂意參加、制定並執行那麼多與環境有關的國際公約呢? 世界上的事情已經夠聯合國頭疼的了,如果不是事態嚴重,聯合國為什麼要在1973年成立環境規劃署這樣一個常設機構,來促進和協調地球上發生的各種環境問題呢? 下面我們改用一些數字來敘述,因為數字的表達能使概念量化,往往比文字的表達更為具體而清晰。 2003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水——20億人生命之所系」,說明地球上有20億的人沒有適當的安全飲用水供應。在第三世界由於水污染引起的疾病平均每天導致2.5萬人死亡。受污水危害的兒童,每天有6000名,相當於每天有20架大型客機墜毀死亡的人數。缺水已是一個世界性現象,有的國家已經靠買水過日子。德國從瑞士買水,美國從加拿大買水,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從1984年起,每年從日本進口雨水,日本只要花100噸水就可換1噸石油。在我們中國的 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嚴重缺水。 由於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重,中國古文明中心的發源地——黃河,目前年斷流最長達227天。 我國每年因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2000億人民幣,相當於20個唐山大地震造成的經濟損失。2003年我國國家環保總局公布的我國由於生物入侵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就達574億!這個數字還沒有包括嚴重的生態環境損害在內。 新中國成立以來,每年僅氣象、海洋、地震等7大類自然災害所造成的直接損失(摺合成1990年價格),就呈明顯上升趨勢: 20世紀50年代平均每年約480億元; 20世紀60年代570億元; 20世紀70年代590億元; 20世紀80年代690億元; 20世紀90年代前5年約1190億元; 1996年僅因水災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就達2200億元; 1998年中國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高達3007億元。 根據世界銀行1997年的一項統計報告分析,中國每年僅空氣和水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高達540億美元,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3%— 8%。這個數字既不包括其它環境破壞和生態災害所造成的損失,也不包括1997年以後我國生態環境繼續惡化所造成的損失。意思就是說:到2002年實際損失的數字會更大。而2002年,我國GDP(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是8%左右,這一年增長8%的實際數字是10萬個億,10萬個億呀!坦率地說,目前我國的經濟增長已經付出了巨大的生態代價,如果我國的環境損失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8%,那就意味著全國人民一年的血汗所創造的財富全被生態環境的破壞抵消了,白幹了!如此下去,我們怎樣才能富國強民、怎樣才能全面進入小康! 時至今日,絕大多數的人們,能夠認識、理解、需要、並接受生態化了。因為,20世紀單純追求經濟增長的發展觀給人類帶來了沉重的環境災難,人類再也無法承受起生態環境惡化帶來的損失、自然對人類的報復,以及由此給人類帶來的人地之間、人際之間、和代際之間的種種極度緊張關系。 在我國,可能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正確理解生態化的深刻含義,說不定有些人還在利用生態化的號召力達到贏利的目的。但是,我們的國家領導人卻在憂心忡忡。2002年,在第九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朱鎔基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談到生態環境問題時,語氣沉重:「生態環境問題仍然相當嚴重」。全國人大環資委主任委員曲格平認為:「局部環境的破壞可能引發全局的環境問題,甚至會使整個國家和民族的生存條件受到威脅」。2003年國家環保總局自然保護司楊朝飛司長答記者問時說:「我國面臨的生態壓力仍然很大,在生態方面,一方治理多方破壞,點上治理面上破壞,邊治理邊破壞,治理趕不上破壞」。 2000年國務院頒發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首次全面地提出了樹立科學的生態保護思想。大多數有識之士確信:生態化轉換是關繫到生存、發展、健康、幸福的根本,是各行各業以及人類社會得以持續發展的唯一出路;它將成為地球上每一個人的唯一選擇,並在行動上付諸實施。「生態化」不僅是一個具有前瞻性、時代性、創新性、戰略性、方向性的詞彙、還是一股不容迴避的洪流、是人類社會與時俱進的具體體現、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㈩ 全球生態危機

1、全球變暖2、臭氧層破壞3、酸雨4、淡水資源危機5、能源短缺6、土地荒漠7、物種加速滅絕8、溫室效應9、赤潮10、生態失衡11、熱帶雨林消失12、森林資源銳減13、垃圾成災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