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生態保護論文

生態保護論文

發布時間: 2020-11-30 09:01:24

① 保護生態環境的論文

地球是人類的母親,是我們生命的搖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我們每人都有責任來保護她。近幾年人們已經越來越意識到環境的重要性了,無論在電視,廣播里,報紙上經常會見到關於換進保護的話題,也經常會見到由於環境破壞給人們帶來的自然災害,所以作為地球村的小公民,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來保護我們的環境,保護我們的家。現在水資源的缺乏越來越嚴重,所以我們建議的大家節約水,早晨洗臉時把水龍頭擰小點,生活重要循環利用水。現在正是春天,我們阜新地區的風多而且大,不時就會看塑料帶隨風飄舞,所以我們要地形媽媽買菜時不要用塑料帶方便袋,以減少白色污染,再有我們這里刮風時塵土飛揚,經常會眯眼睛,我希望每年春天我們能親手種植一棵小樹,讓它和我們一起茁壯成長,來抵禦那討厭的風沙。還有我們不使用一次性餐快,因為它是用樹木做的。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沒有了地球我們無處可去,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地球會重新煥發生機,更加美好的

② 如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論文1500字

黨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設生態文明」,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明建設、社會建設相提並論,提高到國家發展戰略高度,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十七屆五中全會上,國家進一步提出「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高生態水平」戰略決策;黨的十八大獨立成章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黨的十八大報告將「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生態文明理念在全社會得以牢固樹立。建設生態文明,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務,為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下一步,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大力推進?筆者從親身基層環保工作中作過初步調研,總結如下,僅供參考,望能給社會同仁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什麼是生態文明
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首先得弄清楚什麼是「生態文明」。有學者認為,生態文明並不是指自然生態的「文明」狀態,而是指用文明的方式對待生態。生態是各種力量相互制約的結果,也是各種力量協調共生的結果;也有學者認為,生態文明不僅僅是人與自然的關系,還包括人與人的關系。綜合專家的看法,我們可以對生態文明作出初步界定:生態文明首先應該是人類文明的一種形態,以尊重和維護自然為前提,以人與人 、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為宗旨,以建立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為內涵,以引導人們走上持續、和諧的發展道路為著眼點。生態文明強調人的自覺與自律,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處共融,既追求人與生態的和諧,也追求人與人的和諧,而且人與人的和諧是人與自然和諧的前提。可以說,生態文明是人類對傳統文明形態特別是工業文明進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類文明形態和文明發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進步。
二、為什麼要建設生態文明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弄清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意義。常話道:「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如果認識不到位,就不能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自覺投身於生態文明建設中。筆者認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
(一)生態文明建設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
工業文明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財富。但是,工業文明也給人類帶來了無窮的煩惱,甚至是巨大的災難。例如:震驚全世界的「六大污染」( 義大利塞維索化學污染事故、美國三里島核電站泄漏事故、墨西哥液化氣爆炸事件、印度博帕爾毒氣泄漏事故、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德國萊茵河污染事故)、「八大公害」( 比利時馬斯河谷煙霧事件、美國洛杉磯煙霧事件、美國多諾拉事件、英國倫敦煙霧事件、日本水俁病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日本愛知縣米糠油事件、日本富山痛痛病事件)和「十大事件」( 北美死湖事件、卡迪茲號油輪事件、墨西哥灣井噴事件、庫巴唐「死亡谷」事件、西德森林枯死病事件、印度博帕爾公害事件、切爾諾貝利核漏事件、萊茵河污染事件、雅典「緊急狀態事件」、海灣戰爭油污染事件)。據有關數據顯示,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海灣戰爭期間,先後泄入海灣的石油達150萬噸。1991年多國部隊對伊拉克空襲後,科威特油田到處起火。1月22日科威特南部的瓦夫臘油田被炸,濃煙蔽日,原油順海岸流入波斯灣。隨後,伊拉克佔領的科威特米納艾哈麥迪開閘放油入海。科威特南部的輸油管也到處破裂,原油滔滔入海。1月25日,科接近沙特的海面上形成長16公里,寬3公里的油帶,每天以24公里的速度向南擴展,部分油膜起火燃燒,黑煙遮沒陽光,伊朗南部降了「粘糊糊的黑雨」。至2月2日,油膜擴散到長90公里、16公里的范圍,逼近巴林,危及沙特。迫使兩國架設浮攔,保護海水淡化廠水源。這次海灣戰爭釀成的油污染事件,在短時間內就使數萬只海鳥喪命,並毀滅了波斯灣一帶大部分海洋生物。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反應堆所在建築物爆炸後,在大地震中受損的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發生 「泄漏事故」,導致22人遭核輻射,21萬人緊急疏散,經濟損失非常慘重。
這些公害和污染事故,都對自然環境造成了極大污染,導致許許多多正常人及動物非正常死亡,殘廢,或患病,給人類和生態環境帶來災難性後果,人類對資源的利用已經大大超過地球的承載能力。人類從這些事件引起高度重視,並進行自我反思,於是生態文明觀念應運而生。隨著人類生存危機越來越嚴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成為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生態文明建設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中國雖然堪稱地大物博、資源富饒的國家,然而中國又是一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無論哪種資源,人均擁有量在全世界都是很低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環境保護工作在逐步加強。同時,人民群眾對生產生活環境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高。但是,由於中國的經濟增長基本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傳統發展模式上,出現了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在中國集中出現,環境與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資源相對短缺、生態環境脆弱、環境容量不足,逐漸成為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如果中國不改變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不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放到突出的位置,不加大保護環境的力度,不改變先污染後治理、邊治理邊破壞的狀況,生產生活環境會越來越惡化,這不僅將直接影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順利實現,而且關繫到中華民族生存和長遠發展的根本大計。因此,「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三、如何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關鍵是要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積極探索建設生態文明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十七大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改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兩個字的改動,寓意深遠,意義重大,針對性和指導性更強,有著深刻內涵。經濟增長方式是指通過不同要素投入和技術組合獲得經濟增長的方法和模式,強調的主要是提高經濟增長效益;而經濟發展方式除了涵蓋前者的含義外,還對經濟發展的理念、戰略和途徑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強調的不僅是提高經濟增長效益,還包括促進經濟結構優化、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相協調、發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內容。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二)加快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資源節約型社會,是指以能源資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進行生產、以節約的方式進行消費為根本特徵的社會。它不僅體現了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更是一種全新的社會發展模式,它要求在生產、流通、消費的各個領域,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以節約使用能源資源和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節能、節水、節材、節地、資源綜合利用為重點,以盡可能小的資源消耗,獲得盡可能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從而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社會,通過人與自然的和諧來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具體說來,它是一種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目標,以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遵循自然規律為核心,以綠色科技為動力,堅持保護優先、開發有序,合理進行功能區劃分,倡導環境文化和生態文明,追求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社會體系。
(三)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要充分考慮人口承載力、資源支撐力、生態環境承受力,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統籌考慮當前發展和長遠發展的需要,不斷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為此必須轉變關於發展的傳統觀念,從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轉變為保護環境與經濟增長並重,在保護環境中求發展;從環境保護滯後於經濟發展轉變為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同步,努力做到不欠新賬,多還舊賬,改變先污染後治理、邊治理邊破壞的狀況;從主要用行政辦法保護環境轉變為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辦法解決環境問題,自覺遵循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提高環境保護工作水平。
(四)發展循環經濟和保護生態環境
發展循環經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是一種新的經濟增長方式。循環經濟以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為原則,以提高資源利用率為核心,以資源節約、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為重點,通過調整結構、技術進步和加強管理等措施,大幅度減少資源消耗、降低廢物排放、提高勞動生產率。努力促進資源循環式利用,鼓勵企業循環式生產,推動產業循環式組合,形成能源資源節約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和消費方式,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關系廣大人民的切身利益,關系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必須充分認識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艱巨性、長期性,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加大保護生態環境的力度,更加科學利用自然為人類的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堅決禁止掠奪自然、破壞自然的做法,堅決摒棄先污染後治理、先破壞後恢復的做法。把祖國建設成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的美好家園,既是億萬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是每一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③ 海洋生態保護論文

一、海洋生態價值

海洋生態價值是區別於勞動價值的價值系統,大致包括海洋資源價值和海洋生態環境價值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方面。其聯系表現為很多直接構成海洋經濟要素的海洋資源必須同時具備一定的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區別在於海洋生態環境價值具有空間不可移性和整體作用性以及一定地域的消費者共享性等質的規定性。

海洋資源是指在一定歷史條件下被人類開發利用以提高自己福利水平或生存能力的,具有某種稀缺性的與海洋有關並受其約束的各種要素或事物的總稱。廣襄的海洋是富饒的資源寶庫;現僅已被人類開發並利用的就有海水資源、海洋生物資源、海洋化學資源、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海洋葯物資源、礦產資源、空間資源、海上旅遊資源以及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鹽差能、溫差能、海上風能在內的海洋新能源等等。馬克思認為沒有經過人作用的自然生態系統的諸要素,對人類而言只有使用價值而無價值而言。海洋資源都是經過人的勞動改造的資源,已不是「天然的海洋資源」,而是「人工的海洋資源」。按照馬克思關於價值「只是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力耗費的單純凝結」的理論,已被人類開發並利用的海洋資源是有價值的。它同一般商品一樣,作為人類勞動和自然結合的產物,進入生態經濟系統運行過程,也應該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

一切海洋經濟活動都離不開海洋生態環境,海洋生態系統對海洋經濟的發展具有基礎作用,其實質就是為其順利發展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也是海洋生態環境的價值所在。海洋生態環境的價值定性地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由於在良好的海洋生態環境條件下海洋經濟效益的提高;二是由於在惡劣的海洋生態環境下海洋經濟效益的下降;三是由於不具備某種所需海洋生態環境而使海洋經濟蒙受的損失。由此可見海洋生態環境的價值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負值和零,當其對海洋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的生產活動有促進作用時其值為正,相反則為負,當對海洋經濟發展和人類生產活動毫無影響時其價為零。這也給人類敲響了警鍾:任何時候都不能圖一時性的利益進行揮霍式消耗,否則將會導致毀滅性的災難。目前海洋生態環境已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由於不合理的資源開發和大量廢氣污染物的入海導致了海洋荒漠化嚴重,主要表現為海灣和封閉海乾涸、海水和海底底質遭污染、海洋漁業資源減少、重要海洋生態系統遭嚴重破壞等,這些問題的出現已容不得人類的任何疏忽和怠慢。

二、海洋生態價值的特點

由以上對海洋生態價值的分析可知,海洋生態價值不同於一般的商品價值,具有鮮明的特點。

1.海洋生態價值是一個歷史范疇

海洋生態價值是社會的產物,隨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環境狀況的變化其內涵與外延也是不斷變化的。對海洋資源的認識、開發、利用需要人類長期、大量的勞動,同時認識、開發、利用的程度又與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20世紀以前很漫長的一段時期內人類對海洋生態資源的開發利用僅局限於海洋漁業資源、海洋運輸資源和海鹽資源。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人類已經開拓了許多新的海洋開發利用領域,包括能源、水源、礦物、生物資源、化工原料以及海洋空間本身的利用,有些已經形成了產業。新經濟時代的到來推進了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同時也加強了人們的海洋經濟意識,海洋旅遊、深海采礦、海洋再生能源發電、海水綜合利用、海洋新的空間利用等,在本世紀有可能成為新的海洋產業。同時,人類的這個認識過程仍在繼續,凝結在海洋資源中的這種物化勞動不能即時顯現,可以說是海洋生態價值的潛在部分。

2.海洋生態價值的主體整體性

價值是相對於主體而言的,有的價值相對於個體主體,有的價值相對於群體主體,有的價值相對於人類整體。海洋生態價值屬於後一種,體現了整個海洋生態和人類的關系。當然,相對於少數人群的區域海洋生態也有自己的相對獨立性,但在人類活動已經將整個地球所有區域連成一個整體的情況下,區域小海洋生態已和大海洋生態息息相關了。由於這一特性,對於海洋生態的保護已成為全人類的利益,並且只有通過全人類的共同行動才能實現這種保護。

3.海洋生態價值的全球連鎖性

價值總要附著於一定的載體,海洋生態資源的載體是整個海洋水體,作為海洋生態價值關系中的客體,它是一個有機整體。其中的物質循環、能量流統計信息傳遞都是相互關聯的。由於經濟的一體化、信息的同步化、特別是人類實踐活動作用於海洋的廣度和深度空前提高,越界污染、共同受害已是屢見不鮮。因此,海洋生態價值具有全球性特性。在生態平衡相當脆弱的情況下,局部的生態破壞往往會帶來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的連鎖反應。獨立小區域的海洋生態平衡已很難獨立維持,並且還會每況愈下地惡性發展。所以海洋生態價值全球連鎖性要求整個地球上的居民通力合作,共同維持和恢復海洋生態平衡。

④ 森林環境保護論文

青山不老樹為本,綠水長流林是源。森林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人類離不開森林,森林更需要人類的保護。毀林開荒、亂砍濫伐,使我國本來就不多的森林資源破壞非常嚴重。火災、蟲災等也加劇了對森林的破壞。面對森林資源的嚴重不足,對現有森林資源的保護就日益重要。建設節約型社會,對林業來說,首先是保護好森林資源,第二是科學規劃和布局,合理經營和利用好森林資源。加強木材的綜合利用和林地的綜合利用,延長木材使用壽命。提倡節約消費,加強回收利用,發展循環經濟。下面是我個人對森林資源保護的一點淺見,如下:
1 保護森林資源,要建立和完善林業機構,加強林業法制宣傳教育
1.1 健全森林法制、加強林區管理。要管好林業,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林業機構;二是加強林業法制宣傳教育;三是嚴格森林採伐計劃、採伐量、採伐方式;四是嚴格採伐審批手續;五是重視森林火災和病蟲害的防治;六是用徵收森林資源補償金的方法,加強森林保護。這對林區的百姓來說,應該轉變過去"靠山吃山"的觀念。 「靠山吃山」的陳舊觀念根深蒂固,祖祖輩輩習慣上山砍樹,不習慣搞綜合開發和林木深加工,因此亂砍亂伐根本沒有羞辱感,更談不上法律意識。山上的森林不只是「祖先」只傳給你的,還要留給子孫後代的。如果現在把樹木砍伐光了,山禿了,水土流失就會日益嚴重,就會發生洪澇災害,就會留給我們慘痛的歷史甚至生命的代價。
1.2 以法興林,切實抓好森林資源保護管理。保護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是生態建設的主要目標,也是林業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正確認識和統籌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就是發展的觀念,堅持建設與保護並重、數量與質量並舉,認真貫徹落實《森林法》、《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等林業政策法規,嚴格執法守法,嚴格依法行政,依法堅決制止亂排亂放、濫砍濫伐、毀林開荒和亂佔耕地、林地、綠地的現象,切實維護森林資源安全和林區社會穩定,不斷鞏固生態建設成果。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全面提高執法人員的整體素質和依法行政水平,造就一支作風過硬、業務熟練、清正廉潔、嚴格執法的林業執法隊伍,真正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1.3 要深入村屯、副業點進行法律法規宣傳工作,真正把心思放在幹事業上,把精力用在抓落實上,真正從源頭上做工作,才能做到人與自然發展。只有通過宣傳學習法律法規,轉變村民靠山吃山的傳統觀念,不斷增強村民的法律意識,提高村民對森林生態功能和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認識的重要性,才能從源頭上杜絕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切實做到科學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1.4 是要加大對管護林場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才能適應新時期護林工作的管理建設。只有加大對林場護林站點、護林道路、交通工具、護林監測設備等基礎設施設備的投入,解決林場長期以來基礎設施落後、工作環境差、護林交通工具不足等問題,才能把護林工作真正做到科學發展,科學保護,才能確保森保工程成效。
1.5 要大力發展林區後續產業,才能確保林區又好又快發展。林區後續產業開發進度緩慢,產業規模不大,自營經濟等年收入只能維持職工工資及其他日常費用開支。
1.6 是以資源為依託,全力推進林業產業建設。生態建設和產業建設是林業建設的兩個重要方面。不重視林業在生態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林業的發展就會迷失方向;不重視林業產業發展,林業就會失去持久的動力。林業產業建設必須在建設和保護好生態的前提下,合理開發利用山地、林地、樹種和勞動資源,積極培育和壯大林業產業。
2 制定生態工程計劃
在保護森林資源的同時,制定並實施多項林業生態工程計劃,大力植樹造林,保護生態環境;大力實施提升森林資源儲備和促進生態修復為主的林業工程項目。大力更新造林,封山育林,盡快恢復和重建被破壞的天然林生態系統,在不斷擴大森林面積的同時,注重森林生態結構的改善和功能的增強。
3 保證生態、經濟、環境三者協調發展
對森林資源保護,重點開展對森林生態系統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三者之間關系研究。特別是在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注意改善生態狀況,力求生態、經濟、環境三者之間相對協調發展。最重要的是提高民眾對森林生態系統功能的認識,強化人類生存環境意識,一些地方天然植被遭到破壞,其防風固沙、調節氣候、涵養水源、繁衍物種等生態功能大大削弱。
4 有效調和兩種對立關系
有效調和「生態與生存」、「保護與發展」之間的對立關系, 實現「生態增量、林業增效、農村增產、農民增收」這一和諧發展目標,積極引進一批適宜當地發展的林業特色經濟產業項目,幫助林區群眾培植多元經濟、拓寬增收渠道。
5 合理利用天然林區
利用森林資源,一定要合理採伐,伐後及時更新,使木材生長量和採伐量基本平衡。同時要提高木材利用率和綜合利用率。 既要加強森林資源的管護和培育,又可對林木進行適度的間伐和擇伐,因地制宜開發利用林間資源。
6 加強森防工作,實行領導負責制
加強對森防工作的領導,充實和健全各級森防組織機構,實行各級領導負責制。加強護林員隊伍建設,通過培訓,制定實施崗位責任制、跟蹤考察、獎懲兌現等條例措施,進一步加強護林員隊伍建設,調動了職工工作積極性,加大了對林內火源的監控力度。認真落實森林防火目標責任制,強化森林防火24小時值班制度和領導帶班制度,結合新修訂的《森林防火條例》,嚴格野外火源管理,完善撲火預案,備足撲火物質,專業撲火隊伍24小時待命,要加大巡查力度,暢通信息報送渠道,做到有火情及早發現、早出動、早撲滅。
7 繼續抓好造林綠化工作
抓住有利時機,把造林綠化工作落實好、完成好。加快造林綠化進度,繼續抓好抗旱澆水工作,綠化工程所栽植苗木,要確保栽後3天內澆足定根水。在保質保量的前提下,加快綠化進度,確保在規定的時限內完成綠化任務;抓好義務植樹工作,通過全民義務植樹的重要性、全民性、法定性和義務性進行宣傳,使廣大群眾對全民義務植樹對人類生存和經濟可持續性發展的重大意義,組織營造「青年林」「婦女林」來提高義務植樹的自覺性,進一步提高群眾對植樹造林工作的認識。繼續抓營造林後續管理,鞏固造林成果;按照「造一片,成一片」的要求,切實加強營造林後續質量管理,鞏固造林成果。加大對造林地的管護,實行責任制,使管護工作落實到位;加強造林地補植,對存活率低的地塊組織補植;狠抓幼林撫育做好灌溉、除草、鬆土和病蟲鼠害防治工作,促進幼林生長。「三分造、七分管」說的就是要重視經營,只有這樣,才能保護生物多樣性,發揮林業生產力,最終實現森林的可持續經營,但由於生境的異質性,使造林帶有明顯的區域性。開展造林區劃、林業區劃和主要造林樹種的生態氣候區劃,這些成果無疑將對分區指導起到重大作用。建立喬灌草立體配置、系統穩定、生物多樣性豐富的森林生態系統。
自覺提高生態保護意識,樹立生態價值觀、生態道德觀、生態消費觀,自覺爭當保護森林資源的衛士,積極踴躍舉報各種破壞森林資源的犯罪行為。讓我們攜起手來,呵護森林、呵護綠色、呵護我們共同的家園,共創山更清、水更秀、天更藍、地更綠的美好家園,為共建和諧新林區做出應有的貢獻!

⑤ 一篇關於生態文明的論文,謝謝

生態文明一直都是我們人類不可缺少的生活,生存,生產的條件。和藹可親,美麗的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作為「地球村」的一員,人類的一員,我們堅持以草木蔥蘢,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空氣清新為一個夢寐以求,美麗的目標。
這幾年,我們一直向著這個目標所努力,可是因為人們濫砍伐樹木,不知有多少的小鳥無家可歸,不知有多少的地區因為沒有樹木擋風沙而不斷黃沙連連;可是因為人們無節制的浪費水,不知有多少清澈的小河失去了軀體,變成了乾巴巴的土地,也不知有多少小魚因為失去了家園而死在了乾巴巴的土地上;可是因為泥土,磚瓦覆蓋的煙囪噴出有毒的氣體,以往那個令人懷念的,蔚藍的,清新的天空被抹上了一層總是掉不下去的「黑紗」,那些帶著各種香甜氣味的空氣也變得無影無蹤;可是因為一片一片,一堆一堆的白色塑料袋,飄在了樹枝上,飄在了草地上………不知有多少外國遊人搖著頭,離開了只剩下一群面色尷尬的人的旅遊景點;可是因為多少雙伸向小動物的「魔爪」,不知有多少小動物因為失去家人而默默流淚,不知有多少動物學家因為世界上僅剩下的幾萬種動物而不斷搖頭;可是因為人類沒完沒了的向大自然索取一切,不知大自然是如何懲罰貪婪的人類,不知地球是如何數著自己剩下的年歲而嘆氣;因為人類隨意破壞我們的家園,違反了自然規律,不知電視上出現了多少幕令人掉淚的場景,不知地球是如何大發雷霆,用各種自然災害來懲罰貪婪,無知的人類…………..
如果把無限,未知的宇宙空間比做一片大海,那麼地球就是這片汪洋大海中的一艘孤孤單單的,唯一一條載有幾億人生命的航船。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駕駛它的鑰匙,駕駛它的資格,作為一名合格的乘客,我們要齊心協力幫助這艘船,不管前方的海嘯多麼猛烈,不管前方是冰山還是土地,我們只要齊心協力就能做到一切!如果當船漏水了,誰能說拯救地球與我無關?可能你們會說,什麼草木蔥蘢,什麼綠樹成蔭,什麼鳥語花香,什麼空氣清新,一切都只是一個遙遠的幻想而已了吧!不,朋友,難道你已經放棄了對地球的一切希望?難道你已經放棄了對人類的一切希望?難道你已經打算松開地球母親那雙溫暖的手?難道你已經放棄了那雙駕駛這艘船的鑰匙,將它徹底拋入了那片海中嗎?是的,雖然那隻是一個遙遠的夢想,只是一個不可實現的幻想,但是我要否決你。我始終相信,就算地球已經崩潰,我還是依然相信,它給了我們一切;即使人類已經滅亡,但我還是依然相信,人類的故事會變成一粒種子,深深紮下結實的根;即使地球母親那雙溫暖的手再也牽不住我們的手,但是我會牢牢抓住她的手;即使人類全部放棄了那把鑰匙,但是我會保管好我的鑰匙;即使你已經不再相信任何和你有關的東西,那你可以等待地球滅亡的那天,但我會告訴你,我不會等待地球滅亡的那天,因為沒有那天!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能告訴你們,這個無限的宇宙空間,已經沒有我們的第二個地球了。倡導生態文明,健康綠色,無水,空氣,白色污染,就是要掌握好全人類手中那根細細的「生命線」。總有一天,當人類不再相信地球,不再握緊那根生命線,而是等待死亡,那根線,總會被人剪斷。但是,總有一天,全人類鼓起了信心,減少了一切污染,勤勞的保護地球,那根生命線,我相信,你們也相信,那根線,會越變越粗,每一次發出的摩擦聲就是對滅亡的挑戰。
長江黃河,哺育我們的母親河,而現在,不知黃河底積累了多少黃沙,真不愧是「黃河」了,以往那個總是笑著迎接我們的母親河,如今卻變得愁悶不堪,還總是默默的流淚,她還愛著炎黃子孫;芝塔龍河,那個藍色的河,是多久以前的樣子了?從此,那個美麗的河,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了滿堆滿堆的垃圾。即使大家再怎麼呼喚她,清理她,她依然還在沉睡者;亞穆納河,印度首都新德里58%的垃圾廢物都傾倒在亞穆納河裡。政府雖然開出了1700億盧比的河流治理費用,可是她那面目全非的樣子一點也沒有變,大家這才意識到她有多重要;孟加拉共和國伯利康加河是城市的主要河流,如今,水中的生物,死的死,逃的逃,水中生物早已盪然無存。前來參觀她美麗的一面的遊客不禁大吃一驚;馬里勞河處處可見塑料包裝袋,橡膠拖鞋,香蕉樹干,被河水泡到臃腫的腐爛的動物屍體……如此可怕的情景讓世人吃了不少驚,從此那麼美麗的馬里勞河真的消失的無影無蹤了嗎………..
愛護地球,保護地球。這不僅僅是一個口號,還是一個需要實際行動來證明的目標。讓我們一起保護地球,保護生態環境吧!

⑥ 論文《試論孟子生態環保思想》與《論孟子的生態環境保護思想》

內容大致一樣、生態美思想
四、孟子仁民而愛物為核心的生態環保思想
三、孟子生態環保意識

,應為抄襲人家學術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年02期
《論孟子的生態環境保護思想》
內容
一、天人合一與孟子生態環保思想
四、自然環境變遷的思想、以人為本思想
《試論孟子生態環保思想》2007年第8期
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內容
一、「愛物」與「時養
」的思想
三、天人合一;

⑦ 環保論文1500字

地球表面的2/3雖然被水覆蓋,但其中97.5%是鹹水,在餘下的2.5%的淡水中,又有87%是人類難以利用的兩極冰蓋、冰川、冰雪.人類可利用的淡水只佔全球水總量的0.26%,而這些淡水大部分是地下水.實際上,人類可以從江河湖泊中取用的淡水只佔水總量的0.014%.有人比喻說,在地球這個大水缸里可用的淡水只有一湯匙,而這一湯匙水又遭到嚴重污染.
據聯合國統計,全球淡水消耗量自20世紀初以來增加了約6―7倍,比人口增長速度高2倍.全球目前有14億人缺乏安全清潔的食用水,即平均每5人中便有1人缺水.估計到2025年,全世界將有30億人缺水.波及的國家和地區達40多個,主要為非洲和中東地區,印度、秘魯、英國、波蘭及中國部分地區亦會受到影響.
在全國600多座建制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其中缺水嚴重的城市達130多個,全國城市每年缺水60億立方米,日缺水量已超過1600萬立方米.缺水給城市工業產值造成的損失在1200億元以上,且呈增長之勢.
我國是世界上13個貧水國之一,按國際上的通行標准,人均擁有水資源2000立方米為嚴重缺水邊緣,人均有水1000立方米為起碼的要求線,到2030年,我國人口將達16億~17億,以16.5億人計算,屆時我國人均水量1700立方米.
預計到2000年,我國年缺水量將猛增到180多億立方米.如果我們把水的有效利用率提高10%,每年可節水400多億立方米,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已從1980年的20%提高到現在的30%左右,有的城市已達到70%.但我國城市水的重復利用率還是較發達國家低許多,一些重要產品的單位耗水量比國外先進水平高幾倍、甚至幾十倍.
目前我國因污染而不能飲用的地表水佔全部監測水體的40%,流經城市的河段中78%不適合作為飲用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64%的人正在使用不合格的水源.據水利部門對全國約七百條大中河流近十萬公里河長檢測的結果表明:我國現有河流近1/2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流長期污染嚴重,水已失去使用價值,這使前述缺水狀況雪上加霜.由於污染嚴重,目前淮河上游一半支流的河水完全失去利用價值,幹流在枯水期完全不能利用的水佔62.5%.水資源佔全國總量12%的珠江由於污染也出現缺水,不少河道發黑、發臭;廣州市區河段水質已劣於五類標准,江水中含有毒物質超過了20餘種,為此廣州市被迫花巨資改向幾十公里以外的西江和東江去取水.進入90年代,長江流域的污水排放量與日俱增,每年平均約達142億立方米,佔全國年均排污總量的40%,上海市的取水口已由昔日的黃浦江伸向了長江幹流中心.目前,我國以水庫作為供水水源的能力為每年5400億噸,雖然多數供水水源的水質良好,但已有1/3的水庫水質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水和空氣一樣,是人和一切生物所必需的.人離不開水,動植物也離不開水,科學家早已證實,早期的原始生命緣於水.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水是生命之源.在自然界中,大海、江河、湖泊、冰川以及地下水,構成了一個水的世界,科學家稱它們為水圈.水圈和大氣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世界.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在海洋出現之前,地球和太陽系中的其它行星一樣,沒有任何生命.海洋的暖濕氣流是形成雲雨的主要因素.在陽光的照射下,大量的水蒸氣湧向天空,隨著氣流飄向大陸,在冷空氣的作用下,形成降雨,一部分雨水通過江河重新回到兩極和大海,另一部分則滲透到地下,成為地下水.而在南北兩極和大陸高寒地帶,降水是以雪的形式出現的.由於氣溫過低,大量的積雪又難以變成堅冰,於是便形成了冰川.我國的喜馬拉雅山和昆侖山上的冰川,是青藏高原和新疆地區的主要水源地,連我們的母親河黃河、長江,也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冰峰雪線.每年夏季,當太陽的光輝照射到冰峰的時候,融化的冰雪順著溝壑江河,流向原野,流向牧場,成了當地人畜飲用和農牧灌溉的主要水源.
豐富的水資源給萬物帶來生機,使生態保持平衡.從太空觀察,地球是一個藍色的星球,71%的地球面積為水所覆蓋,然而,人們很難想像,傳統觀念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水已開始成為稀有資源,水資源保護已成為全球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據科學家估計,地球儲水總量13.7億立方公里,而淡水卻只佔其中的2.5%.淡水的68.7%又封存於兩極冰川和高山永久性積雪之中,這么一來,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可利用淡水,存在於地下蓄水層、河流、湖泊、土壤、沼澤、植物和大氣層中,這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不易取得.根據聯合國關於一個國家如果每人每年供水不足1000立方即為缺水國家的標准來看,中國人口佔世界總人口的22%,而淡水佔有量僅佔世界的8%,人均淡水佔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值的1/3,是眾所周知的貧水國家.
水資源短缺造成的最為嚴重的後果,便是一些國家的人民身體健康狀況惡化.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發現,現在發展中國家有10億人喝不上淡水,全世界每年有1000萬人死於因飲用臟水或污染水引起的疾病.而更令人不安的是,在世界許多地區,都隱伏著國與國之間為爭奪水資源而發生沖突的危機.水資源危機中另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便是城市缺水問題,在聯合國列出的最有可能面臨缺水問題的城市名單中包括我國的北京和上海,另外還有開羅、孟買、雅加達、墨西哥等特大城市.
我國是個多山多河的國家,流域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江河有1500多條.但我國人口眾多,相對而言,水資源比較貧乏.就全世界而言,工業的高度發展,不僅對淡水的使用量越來越大,排放的大量污水對江河湖泊以及大海的污染也日甚一日,以至使大海出現赤潮,江河魚蝦絕跡,有的甚至成為臭河、死河.
保護水資源,防止水污染,已成了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⑧ 求環境生態學論文,3000字以上!

生態學這個我總覺得很廣泛,可以寫的東西有很多,可以從環境著手,也可以從生態平衡等等著手,所以,你自己在網上找些參考的吧(世界生態學)可還行

⑨ 勞駕給我一篇關於環境保護方面的論文

淺談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

如今,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一個難題,工業革命在推動人類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問題。如大氣、水、海洋污染、臭氧層破壞、水土流失、物種的大量滅絕,資源耗竭、溫室效應等等。談到這里,我又勾起了童年的記憶:兒時的家鄉鬱郁蔥蔥的楊樹林一片一片,林間清澈的泉水靜靜流淌著,林周的田野上,雜草叢生,鮮花錦簇,蝴蝶紛飛,鳥兒雀躍。而今天卻是一片荒蕪,風沙肆虐。過去我們對生態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才釀下今天這罪惡的苦果。年輕的我們經受過了生態惡化帶來的災難,改善生態,扭轉生態惡化的重任已落到我們的肩上。

在新形勢下,改革的春風已吹遍大江南北,經濟的發展日新月異。經濟發展的同時,怎樣保護環境,使二者能和諧共存呢?從金光集團談起吧!談到金光集團APP,我感慨萬千。金光集團APP紙業的發展時時處處貫穿著環保的理念。

APP中國秉承「植樹造林,造福社會;制漿造紙,造福人類」的原則。高度重視企業與環境的持續發展關系,致力於環境保護,形成林、漿、紙一體化永續經營。在「實業報國」理念的驅動下,金光集團在興建現代化紙廠同時,投巨資營造的桉樹為主的速生豐產林基地,且將荒山、荒地、棄耕地等沒有生態價值的灌木林重新造林,綠化了荒山,保持水土,改善了土壤。APP也十分重視原始森林,自然保護區,天然林區的保護,真正做到了生態營林,環保制漿,綠色造紙。截止2006年6月,APP在中國廣西、廣東、海南、雲南等8個省及自治區營林454萬余畝,使8個省區鄉鎮、村莊帶來了綠的生機,其造紙不伐一根天然林木。眾所周知,我國是耗紙大國,APP紙業改變了過去進口紙的傳統觀念,在滿足人民生活用紙的同時,重視環保建設,具備完整的「三廢」處理設施,其排放的廢水能夠養魚,就足以證明這點。在今天,APP在發展中,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我們知道環保也是新農村中建設中重要的一部分。通過營林,在農民合作,增加農民收入,調動農民營林的積極性。在各縣、村大面積生態營林,使過去的窮山重現綠意。APP在生態營林同時,通過捐資助學、修路架橋、提供就業等等,為貧困地區打開了致富之路。這樣既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又做到了環境的保護。金光集團APP對環境的保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植樹造林不僅綠化荒山,改善人民生活。而且大大減輕了「溫室效應」。APP紙業植樹造林真正做到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和諧共存。

一個人的價值,不是因為你想做什麼,而是你能夠做什麼。我是從山村裡走出的孩子,目睹家鄉這幾年的變化,選擇林學,從事林業工作,是我無悔的選擇。我在金光集團APP的日子,讓我長了見識,開拓了視野,受益匪淺。在這里,我認真學習每一天的課程,就像在學校里學習一樣。這里有造林方面的專家,也有開拓青年思想的導師,我不斷學習、思考,我更堅定對林業工作的信心。植樹造林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難。林業這行是環保的行業,其工作經常與自然打交道,吃苦是必然的。但我想只要自己喜歡,那麼再苦也是快樂的。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恢復生態環境應以人為本,需要全社會提高環保意識。環境改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節約能源,恢復植被,涵養水源,防風固沙,減少污染,減輕「溫室效應」是刻不容緩的任務。能夠學林業,干林業這一行,我很光榮!

人生總是充滿了坎坷,面對今天的就業形勢,學林的人也不一定能走上林業的工作崗位。但我想這並不是重要的,只要有一顆熱心,用自己的行動,盡最大努力去支持環保事業,只要付出了汗水,就能收獲希望。人生如戲,兒時的我對海南島充滿著無數的遐想,今天終於夢想成真了,看到了大海,椰林,一切是那麼美好。明白這些後,我會有一個良好的心態,積極准備迎接社會的考驗,相信苦心人,天不負。只要盡力,就是成功的。

人與自然是生命的共同體,每一株小樹都是一條生命,都在默默地為改善生態環境做出貢獻。大自然選擇了我們,我們不能與之對抗。因為歷史的教訓告誡了我們:人類的生活離不開自然,我們要愛惜它、保護它。

朋友們,我們肩負環保的重擔。在今天的大好形勢下,我們有良好的學習環境,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培養吃苦耐勞,樂於敬業的情操,以良好的心態,腳踏實地,為環境保護、經濟繁榮發展做貢獻吧!

淺談生態環境保護與圍場旅遊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是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提出來的,指的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發展」。依此定義,世界旅遊組織提出的可持續旅遊是:「旅遊資源和吸引物的開發、使用,不以犧牲我們子孫後代對其利用為代價」,要求旅遊設施的規劃、開發和運營,都應以環境、社會、文化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標准,在確保從旅遊中獲得收益的同時,旅遊區的自然環境和社會文化結構不會由於遊客的到來而受到破壞。換句話說,為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處理好旅遊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是關鍵。這也是環境與發展領域的一個前沿問題。
一、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位於河北省最北部,地處內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的過渡地帶,是陰山山脈、大興安嶺山脈的尾部向西南延伸和燕山山脈余脈的結合部,是遼河、灤河的主要發源地。在西北地區有一道自西南向東北蜿延的塞罕壩,壩上高原地勢開闊,丘陵起伏,氣候寒冷,水草豐盛;壩下地區層巒疊嶂,溝谷縱橫。全縣地域遼闊,地形條件復雜,東西差和南北跨度大,森林覆蓋率46.01%,草地覆蓋率18.91%,動植物資源豐富,形成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獨特的自然景觀,建有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和2個省級森林公園,森林、草原、濕地等生態系統類型齊全,構成了絢麗多彩的自然世界,被譽為「京津綠色屏障」,為生態旅遊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同時,作為一個民族自治縣,圍場是清代有名的皇家獵苑,中國具有眾多珍貴的歷史遺跡、人文景觀和特有的風俗民情,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前景。但是,這一切都必須以藍天、碧水和青山為依託,都離不開環境保護的保障。
二、旅遊業的健康發展,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時,也推動了景區生態環境的保護。
首先,旅遊業的發展向環境保護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得到精心保護、處在良性循環狀態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才能更好地激發人們的旅遊願望並轉化為現實的旅遊需求,由此必然加大旅遊區環境保護和治理的力度。同時,旅遊收入又可以為環境建設提供必要的資金,從而為區域環境的改善注入新的動力。二是通過發展旅遊,可以把一些對自然資源的直接開發轉換成間接利用,減少資源直接開發造成的生態破壞,促進了當地環境質量的改善。特別是壩上地區,實行禁牧、減牧、育林養草和實施重點生態建設工程以後,旅遊業代替畜牧業正在成為當地的重要產業。三是通過旅遊,可以把人們帶進優美的生態環境中,寓教於樂,讓人們在欣賞秀美山川和綺麗景色的同時,充分認識保護自然的重要性及緊迫性,增強人們保護自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保護環境的自覺性。
三、旅遊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存在著矛盾對立的關系。
一是不合理的開發建設。現代的旅遊景點景觀,己經不是以完全原始的形態使消費者無償地直接享用了,它要經過旅遊企業一定程序的開發與建設,將眾多的潛在資源變成經濟資源,從而使自然資源變成商品,或是使已經商品化的天然資源更易於交易,再通過商品的形式以經營的方式與消費者相交換。這種以破壞環境和浪費資源為代價所進行的掠奪式的開發,不可避免地會對環境產生一定的破壞和影響。有些旅遊開發規劃是由投資者自己制定的,他們往往從本部門或區域的經濟利益出發,以能夠獲取批准權為出發點,以能夠獲取經濟效益為最高目標,而沒有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結合起來通盤規劃,肆意地破壞旅遊景區的自然環境。於是,旅遊景區內:想側耳聆聽無奈噪音越來越雜,想抬頭望天無奈大廈越蓋越高,想舉目遠眺無奈賓館越建越多……一系列的開發建設嚴重地破壞了自然景區的和諧和美觀,遊人慾至此修身養性,擺脫掉日常工作所帶來的煩躁和緊張,但目之所見耳之所聞卻常常使他們苦不堪言。究其實質而言,開發的本身就意味著對自然資源的破壞.它們都是以環境的損壞為代價的。所以,我們必須把開發性的破壞減少到最低限度才能保護可貴的旅遊資源;二是旅遊者本身對環境的污染。主要表現為在旅遊熱點季節,大量遊客湧入造成的擁擠和混亂。某些素質低下的遊客有意無意的破壞行為造成的環境惡化。此外,大量遊客的踐踏使土質發生變化,眾多的人口停留使當地的能源消耗失去常態以及旅遊者和旅遊交通工具帶來的水環境污染、大氣污染、雜訊污染和視覺污染等等,都使旅遊區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和污染。
四、建立旅遊與環境的良性互動關系,實現旅遊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是促進旅遊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基礎。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在旅遊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中,應當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一是以保護優先,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加強旅遊區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提高旅遊管理和環境管理的能力。
二是合理規劃,綜合決策,協調發展。在發展旅遊,開發利用旅遊資源時,應統籌考慮全縣人口、社會、經濟、環境和資源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充分考慮環境與資源對旅遊業發展的承載能力,防止因短期行為而過度開發資源,造成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為此,應制訂包含環境保護在內的旅遊可持續發展規劃,使旅遊設施的布局和旅客流量的設計建立在環境和資源可承受的能力之內;加強旅遊景點建設的環境評價論證,促進人工設施與自然環境、區內環境與周邊環境的和諧統一;在旅遊開發的決策過程中,應保證相關各政府部門、社會各界和公眾特別是當地居民有正常的參與渠道。與此同時,在制訂區域環境保護規劃時,應把旅遊區作為重點保護對象,充分考慮旅遊區的特殊功能,保證旅遊區的環境質量;應採取法律、行政和經濟等強有力手段,消除外部因素對旅遊區環境與資源的污染和破壞,從而保障旅遊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旅遊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關系全縣社會經濟發展和子孫後代福祉的大事。《國家環境保護「十五」計劃》提出的旅遊生態環境保護目標和任務是:積極推進風景名勝區及各類旅遊景點水、氣、垃圾和雜訊污染防治,保護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生態環境;建立完善的環境保護管理體系,創建風景名勝示範區;合理控制旅遊規模,嚴格旅遊設施建設項目的環境管理,促進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今後一個時期全縣旅遊生態環境保護要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1、進一步抓緊旅遊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標准、政策和制度的建設,規范旅遊開發行為。在進一步完善《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旅遊景區景點環境保護暫行辦法》的基礎上,加強法制建設,促進旅遊資源開發有序進行,是搞好旅遊生態環境保護的前提和保證。
2、抓好旅遊區的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准確把握旅遊資源開發的合理度。對旅遊區的生態環境保護進行規劃,是確保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是旅遊區總體規劃的重要內容。
3、加強旅遊區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堅決制止新的生態環境破壞。要加大現有法律、法規、制度的執行力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糾,努力防止和減少旅遊區新的人為生態環境破壞。
4、開展典型示範,引導生態旅遊健康發展。近幾年,全國涌現出一大批旅遊開發與生態保護協調發展,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都相當不錯的典型。要吸取他們的成功經驗,探索、總結各種典型模式,推動圍場旅遊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5、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廣大公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與素質。全縣旅遊經營管理單位、從業人員和遊客是實施可持續旅遊的主體,其環境意識與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繫到可持續旅遊的成效。因此要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並不斷提升旅遊區宣傳教育的科學性、趣味性、參與性,在潛移默化中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入耳入腦。
6、加強部門的聯系與合作,共同推進旅遊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旅遊生態環境保護涉及多方面、多領域,需要加強部門間的溝通、協調與合作。環境保護部門要聯合旅遊、建設、林業、文物以及國土資源、水利、農業等部門,爭取計劃、財政等綜合部門的支持,共同推進旅遊生態環境保護目標的實現。
7、建立環境與旅遊發展綜合決策機制,促進生態建設與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是一個投資大、周期長、短期內難以見效的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建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綜合決策機制,把旅遊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作為考核幹部政績的一項重要內容嚴格考核,同時逐步建立公眾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參與監督機制,提高環境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
當前圍場正處於建設發展加速期,縣委、縣政府確定了「農業立縣、工業強縣、旅遊興縣、開放活縣、民營富縣」 的發展戰略,旅遊業成為全縣一大特色產業,發展思路越來越清晰,發展舉措越來越有力,發展後勁越來越充足。我們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因此,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是保證旅遊這一特色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