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概況
❶ 觀音閣水庫的水庫概況
觀音閣水庫位於太子河上游,是一座以防洪、供水為主,兼有灌溉、發電、養魚等綜合利用的大(1)型水利樞紐工程,位於遼寧省本溪市本溪滿族自治縣境內,壩址距本溪市約40千米。
主體工程於1990年5月正式開工,1994年9月下閘蓄水,1995年9月主體工程建成。工程按千年一遇洪水設計,萬年一遇洪水校核。水庫總庫容21.68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5.81億立方米,興利庫容13.852億立方米;壩址以上集水面積2795平方千米,占太子河流域面積的20.1%。主體工程為碾壓混凝土重力壩,由擋水壩段、溢流壩段、電站壩段和底孔壩段4部分組成。壩頂長1040米,寬10米,最大壩高82米,最大底寬61.3米。溢流堰頂凈寬144米,最大泄流量9492立方米每秒。
觀音閣水庫建成後使本溪市城市防洪標准達200年一遇,使其下游的水庫在最高庫水位102米不變的情況下,水庫工程校核標准由千年一遇提高到萬年一遇,且與水庫聯合運用,使遼陽市城市防洪標准達200年一遇,遼陽以下農田防洪標准達50年一遇。
觀音閣水庫工程有兩大特點:一是採用RCD工法修建的碾壓混凝土重力壩,二是壩址岩溶發育防滲帷幕工程量大。建設者在新技術應用和管理等方面不斷創新,獲省部級以上獎勵九項,省(廳)級獎勵十餘項。曾榮獲中國土木工程協會第三屆詹天佑獎。
❷ 青山水庫的水庫概況
水庫集水面積603平方千米 ,多年平均降水量1564毫米,多年平均年徑流量4.82億立方米。
樞紐主要建築物有攔河壩、副壩、泄洪閘、泄洪輸水隧洞及電站等。大壩為寬黏土心牆砂殼壩,最大壩高24.1米,壩頂長575米。泄洪閘位於大壩右端,最大泄洪量5185立方米每秒。
設計水位34.3米(100年一遇) ,相應庫容1.57億立方米,校核水位37.2米(1000年一遇),總庫容2.15億立方米,相應水面面積21.2平方千米。1964年4月主體工程竣工。電站工程於1973年6月建成投產運行。1987年、2002年先後兩次實施水庫除險加固。
❸ 七一水庫的水庫簡介
工程始建於1958年7月,主壩高程101米,壩高54米,壩頂長430米,控制流域面積324平方公里,正常蓄水位回94米,總答庫容2.49億立方米。調節庫容1.25億立方米,最大泄流量4300立方米/秒,設計灌溉面積19.92萬畝,發電總裝機9370KW,水域養殖面積1.25萬畝,林果種植面積600畝,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防洪、發電、種養、工業加工、航運和旅遊等綜合經營為一體的大型水利調蓄工程。
七一水庫因水發源於國家著名風景旅遊區三清山,故又稱三清湖。湖區自然景區面積60平方公里。 以其秀麗的湖光山色、奇特的地下溶岩、瀑布構成了獨具風採的景觀、景點,並與三清山渾然一體,已成為三清山的景區之一。
玉山縣七一水庫管理局主要負責水庫安全,發電灌溉,水土保持、淡水養殖、旅遊服務、淡水供應。
❹ 五里沖水庫概況
蒙自縣五里沖水庫工程由水庫樞紐工程、引水工程和灌溉工程三部分組成(圖6-7)。其特點為以五里沖水庫為樞紐,將響水河水庫、小新寨水庫、菲白水庫等組成聯合供水系統,統一調度,利用工程群體優勢,使有限的水資源發揮最大灌溉效益。
6.2.3.1 水庫樞紐工程
地處蒙自縣東南山區,距縣城22km,水庫總庫容7949萬m3。為我國在強岩溶地區利用天然溶蝕窪地,採用一系列高新技術防滲堵漏,首次建成水深超過百米(106m)無大壩的中型水利工程(圖版Ⅳ-5,6)。為雲南省「八五」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工程於1991年10月23日開工,1995年7月1日下閘蓄水,歷時5年,1996年底竣工。
6.2.3.2 引水工程
渠首位於南溪河流域昆河鐵路落水洞車站附近的南溪河出水洞口,渠線穿過關雲箐村、牛集村、達打口村、旁大坡腳村及中寨村,全長15.576km。設計流量6 m3/s,加大流量8 m3/s,年引水總量5235萬m3。
6.2.3.3 灌溉工程
由東、西乾渠和犁江河道三部分組成(見圖6-7)。東、西乾渠總長52.814km,渠首設計流量3.2 m3/s和4.2 m3/s,加大流量分別為4 m3/s及5 m3/s。東乾渠位於蒙自盆地東山邊緣,途經黑龍潭、布衣透、攀枝花至碧色寨;西乾渠位於蒙自盆地西部山緣,途經丫口村、上長沖、沙溝邊、黑馬塘等村,至玉屏村後山頭。東乾渠年灌溉水量3511.0萬m3,西乾渠2572.2萬m3,犁江河2888.8萬m3。五里沖水庫引、蓄水供水系統年總供水量8972.0萬m3,灌溉面積18.23萬畝。
灌溉區平坦寬闊,東西長12.5km,南北長28.8km,歸屬新安所鎮、紅寨鄉、文瀾鎮、多法勒鄉、雨過鋪鎮等6個鄉(鎮)管轄。土地總面積82.06萬畝,其中耕地42.4萬畝(1993年為30.3萬畝,壩區約有12萬畝為後備耕地資源)。30.3萬畝耕地中,水田8.95萬畝,佔29.5%;旱地20萬畝,佔60.7%。旱地中平地與坡地之比為1∶4.7。
水庫自流灌溉控制土地面積26.878萬畝(其中耕地19.177萬畝),綜合耕地利用系數0.714。東灌區(6片)為水稻旱作交叉灌區,犁江河為水稻集中灌區(4片),西灌區為旱作物集中灌區(10片)。水庫正常運行後,區內水利化程度將由1996年的40.67%提高到86.40%。
圖6-7 五里沖水庫工程位置圖
❺ 岐山湖的水庫概況
泜河上的大型水庫,又名岐山湖,原名三岐水庫,位於河北省臨城縣境內內;總庫容1.7億立方米,控制容流域面積384平方千米。水庫功能以防洪為主,兼顧灌溉、發電、養魚。水庫於1958年8月開工興建,1960年8月主體工程完工。1990——1991年除險加固後,防洪標准為100年一遇洪水設計、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
工程由大壩、輸水洞、泄洪洞、溢洪道、電站組成。大壩為黏土斜牆壩,頂寬5.5米,最大壩高3 3米,總長1428米;圓形壓力輸水洞位於大壩北端,洞徑1.8米,為平板鋼閘門,最大泄流量30立方米每秒;兩孔矩形有壓底洞泄洪洞位於大壩南端,洞徑3米×2.5米,為平板鋼閘門,最大泄流量252立方米每秒;第一溢洪道位於大壩右側,為開敞式非真空實用堰,堰頂凈寬80米,最大泄流量3015立方米每秒;第二溢洪道位於第一溢洪道右側,為開敞式寬頂堰,堰頂凈寬150米,最大泄流量1623立方米每秒;第三溢洪道位於第二溢洪道右側,為開敞式寬頂堰,堰頂凈寬80米,最大泄流流量916立方米每秒;電站位於大壩北端輸水洞後,裝機3台,容量共500千瓦,年最大發電量71萬千瓦時。
❻ 金銀河水庫的概況
金銀河水庫(JīnyínhéShuǐkù)在羅定市中部,生江鎮碗窯村附近。因水壩建在生江河小支流金銀河上,故名。1980年初竣工。集水面積18平方公里,設計庫容5538萬立方米。
❼ 萌山水庫的簡介
萌山水庫位於周村區萌水鎮夏侯庄西南,孝婦河一級支流——范陽河中游,因坐落在萌山腳下而得名。水庫主體工程有大壩、 溢洪道、 輸水洞。 控制流域面積288平方公里,千年校核的總庫容8201萬立方米,其中興利庫容 4767萬立方米, 設計灌溉面積9.68萬畝,有效灌溉面積8.9萬畝,防洪能力為千年一遇,是一座以灌溉、防洪為主的多年調節重點中型水庫。 1958年11月4日動工興建,調集近萬名民工施工,1960年7月因經濟困難停工緩建,1965年11月動工續建,1966 年7月21日工程全部竣工。後又進行6次整修與加固。累計完成工程量土石方230.36萬立方米,混凝土2325立方米,投工285.64萬個,國家投資374.64萬元。在興建過程中,按百年一遇洪水位85米將淄川區商家鄉、冶頭鄉和周村區萌水鎮共13個村莊、313戶、5827人做了就地就近移民安置,8734畝淹占土地做了免徵免購處理。 萌山水庫流域內實際年來水量,1965年到1969年5年平均為1262萬立方米,僅為設計多年平均來水量的36.7%,水庫蓄水嚴重不足。 為擴大水源,於1968年11月開工興建「引孝濟范」水渠,1970年5月完成並開始引水。完成工程量土石方53萬立方米, 混凝土518立方米,投工152萬個,國家投資256萬元。該水渠的建成,既可引用孝婦河部分來水, 又是太河水庫建成後實現太河、萌山兩庫相連,淄河、孝婦河、范陽河3河相通的淄博市「東水西調」水利網路的組成部分。渠首位於淄川區昆侖鎮回村東側孝婦河之左岸(利用淄川區查王灌區渠首攔河壩引水),水渠沿孝婦河西岸, 流經淄川區的昆侖、二里、黃家鋪和周村區的萌水4處鄉鎮,於萌水鎮張庄村南注入萌山水庫,全長17.2公里, 通水能力為6秒立方米,年平均引水量近2500萬立方米。為開展水能利用,1972~1979年在入庫處修建張庄水力發電站,安裝84千瓦發電機兩台,1979年8月31日投入運行,年發電量16萬度左右。 1985年工程狀況:大壩為礫石殼壤土寬心牆壩,壩長650米,壩頂高程88.3米,最大壩高32.3米,壩頂寬5.1米。迎水壩自80.1米高程以上為漿砌料石和干砌料石護坡,以下為塊石護坡,坡比為1:5~1:25。背水坡全部植棉槐,坡比為1: 3.7~1:2.5,壩頂建有漿砌料石防浪牆,頂高程89.3米。溢洪道位於大壩左端,有6孔溢洪閘,閘底高程78.3米, 總凈寬36米,安裝寬6米高4.5米平板鋼閘門6扇,上設交通橋和機架橋。交通橋高程為88.85米,寬5.6 米,長43.5米。機架橋高程92.3米,寬4.5米,裝有15噸啟閉機6台。千年一遇洪水溢洪道泄量為1141秒立方米。輸水洞位於大壩樁號0+507處,在漿砌石拱廓道內設內徑2米的鋼筋混凝土壓力管,進口底高程68.12米,出口底高程 67.92米,全長87.57米,設計流量33.19秒立方米。在進口的44.45米處設有豎井,在豎井內設平板鋼閘門一扇,上設機架橋,高程為88.44米,裝有30噸啟閉機一台。 1960年5月設淄博市萌山水庫灌區管理處。 20餘年來,水庫主體工程運行正常。1985年山東省水利廳授予該處為「全省水利系統先進集體」 稱號。由於水庫大壩自62~78米高程採用水中倒土法填築,施工中曾連續發生3次滑坡, 質量較差。1965年6月曾打探孔檢查,土樣為散狀,且多呈軟塑狀態。1982年再次打孔取土樣,做么重試驗,並經山東省水利勘測設計院電算站進行壩坡穩定核算,最小安全系數為1.28,已顯示自然墊實穩定。溢洪閘所用之啟閉機系報廢產品,因資金所限仍安裝暫用。溢洪道下游段未做護砌。
❽ 青草沙的水庫概況
10個西湖
青草沙水源地工程將在長江口南支北港江心,通過建設標高8.5米、總長43公里的大堤,圈圍60平方公里的水面,形成我國目前最大的江心水庫。這個江心水庫究竟有多大?上海青草沙原水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陸曉如形象地說:「應該不會小於10個杭州西湖。」青草沙水庫龐大的體積,其本身就具有建設難點,其位於的長江入海口,陳吉余曾感慨「研究了一輩子仍未完全摸清楚脾氣」。專家認為,在如此復雜的河勢下建水庫,難度堪比三峽水庫。
719萬立方米
青草沙水庫建成後,最大有效庫容達5.53億立方米,設計有效庫容為4.35億立方米。2010年供水規模達719萬立方米/天,而黃浦江總的設計供水能力為500萬立方米/天。供水范圍為楊浦、虹口等上海10個行政區全部區域及寶山、普陀等5個行政區部分地區,受益人口超過1000萬人,其規模佔全市原水供應總規模的50%以上。
68天
根據觀測,1994年以來,青草沙水域因乾旱或咸潮入侵等自然災害,連續不能取水天數一般一年不超過15天,最多時為38天。水庫建成後,正常運行期間,水位一般在3米左右,有效蓄水量不少於3.87億立方米,按2010年預計達到的供水規模719萬立方米/天算,可保證連續50天不取水情況下的正常供水,足以抵禦發生在長江口的自然災害或突發性污染事故。如果按水庫最大有效庫容5.53億立方米算,即使每天供水950萬立方米,也能確保至少連續68天供應合格淡水。
9米/秒
2009年,青草沙水庫實現了龍口合龍。國內多名權威專家經數十次討論。河海大學模型試驗數據表明,當龍口合龍時,在最不利的水文、風力等施工條件下,龍口水流的瞬時流速可達9米/秒,常規的水利工程,在流速3米/秒的水流中施工是較為常規的,三峽水庫大壩合龍時的瞬時流速也才7米/秒。
❾ 五家渠猛進水庫概況
青格達湖旅遊區地處五家渠市,南距新疆首府烏魯木齊市35公里、
昌吉市23公里、東距米泉市22公里、北距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40公里。
全稱是:中國新疆兵團農六師猛進水庫管理處
❿ 日照水庫的水庫概況
水庫樞紐工程包括南北壩、南北放水洞、南北水電站、溢洪道等部分。大壩軸線呈折線型。南壩為主壩, 為粘土心牆砂殼壩,全長1116米,加固後壩頂高程47.4米。北壩為副壩,全長357米,西段285米為寬心牆砂殼壩,東段72米為黏土斜心牆砂殼壩。【按照土料在壩身內的配置和防滲體的材料,分為均質壩、黏土心牆和斜牆壩、人工材料心牆和斜牆壩、多種土質壩、土石混合壩;土石壩一般由四部分組成,壩身、防滲體、排水設備和護坡。主壩防滲形式為黏土心牆、斜心牆、混凝土防滲牆(0+280~0+960段),其中,0+000~0+280及0+960~1+116在斜心牆之上鋪設防滲復合土工膜。副壩壩體防滲形式為黏土斜牆(0+230~0+357段),壩基防滲形式為帷幕灌漿(0+050~0+150及0+200~0+357,共257米)。主、副壩壩前為干砌塊石護坡、壩後為草皮護坡。主、副壩排水設備為棱體排水,起降低浸潤線、防止壩坡凍脹、保護下游壩腳、支持壩身增加穩定的作用;另在壩後坡設有縱橫向排水溝;主壩壩後設置11眼減壓井與壩下排水溝為壩基排水,減少滲透壓力、防止滲透破壞。主、副壩設有大壩測壓管40根(觀測繞流、壩體浸潤線和壩基滲水壓力)和沉陷位移觀測點24個(水平、沉陷觀測)。】南放水洞位於主壩1+060處,內徑1.6米,設計流量20.5立方米/秒;北放水洞位於副壩0+122處,內徑3.0米,設計流量 116立方米/秒。水電站位於北放水洞出口處,總裝機容量1500千瓦。水庫溢洪道為開敞式,七孔10×7.5米露頂式弧形鋼閘門,閘底高程36.4米,校核最大泄量3760立方米/秒。
日照水庫灌區自1960年開發以來 ,實行水庫、灌區統一管理,幾經擴建配套,現渠系由總乾渠、東乾渠、南乾渠、南分乾和大窪分干組成,總乾渠長4.7千米,4條乾渠總長101.3千米,28條支渠,總長85.5千米,橋、涵、閘等各類干支渠系建築物1230座,斗渠以下建築物2100座。灌區有效灌溉面積13000公頃,近年來最大實灌面積達10667公頃,最小僅4533公頃。自1999年開始,對灌區進行了五期節水改造及續建配套工程,襯砌防滲乾渠34.6千米,新建改建各類渠系建築物118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