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加強生態保護

加強生態保護

發布時間: 2020-11-30 13:11:54

① 加強水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的措施有哪些

(一)實現指導思想的轉變

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目標,必須實現指導思想上的轉變。要實現從數字減排到以質量改善為綱的轉變,從濃度控制到總量控制的轉變,從末端治理到全過程管理和風險防控的轉變,從單純考慮生態環境治理到與節能減排、優化國土空間格局、產業結構調整等結合起來轉變。

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基本要求。發展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保護則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兩者同等重要。要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基本理念。把人類活動控制在自然能夠承載的限度之內,給自然留下休養生息、恢復元氣的空間,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生態文明建設千頭萬緒,要分清輕重緩急,確定解決問題的路線圖。要一手抓當前群眾反映最為強烈的大氣、水和土壤等污染問題以及生態環境惡化問題,爭取早見成效;一手抓生態文明建設的長效機制,全面系統地統籌推進。要設定不可逾越的底線,防止出現生態環境不可逆惡化和人民群眾健康受到嚴重威脅的情況。資源和能源消耗要設定上限,污染物排放要設定上限,生態環境質量要設定紅線。

(二)加強頂層設計

頂層設計對於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意義重大。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建設的不斷發展,影響生態文明建設的因素也越來越復雜、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問題越來越多,如何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從源頭上化解積弊,在重點領域取得突破,在戰略層面上必須要有「頂層設計」。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通過頂層設計,形成有利於生態文明建設和五位一體建設的法律法規體系、管理體制和政策體系。要對政府和市場做更加准確的定位,要避免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要減少政府行為的盲目性,降低生態文明建設的風險與成本。

近期,為了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關於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做好生態文明建設頂層設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向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提出了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應加強頂層設計與地方實踐的結合,開展「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創建等活動。

當然,「頂層設計」也需要有自下而上的動力,要通過社會各個利益群體的互動,讓地方、社會及各個利益相關方都參與進來,使頂層設計更能符合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

(三)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提高城鎮化的集約智能綠色低碳水平

我國人口眾多而平原較少,要根據我國國土空間多樣性、非均衡性、脆弱性特徵,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按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完善區域發展政策,合理控制開發強度,調整優化空間結構,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落實《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逐步建立和完善與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以主體功能區為依據,實行差別化的產業准入、環保標准等,加快形成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要通過採取合理的生態補償機制以及績效評價制度等,擴大生態綠色空間。

城鎮是消耗能源資源、排放污染物和溫室氣體的主體,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全過程,從編制規劃到建設管理的全過程、各方面,都要融入生態文明理念,形成功能定位明晰、產業布局合理、體現區位優勢特色、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的城鎮化格局。

(四)實現生產方式的變革

資源環境問題是與經濟發展方式相伴隨的,傳統的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排放的粗放型發展方式,必然結果是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只有實現生產方式的變革,才能從根本上緩解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減少資源消耗過度和污染排放問題。

要推行綠色循環低碳的生產方式,推動各行各業按照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要求實現生產方式的根本轉變,工業生產要徹底拋棄高投入、高污染的粗放式增長模式,持續推動節能減排。農業生產要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降低水、土地、農葯、化肥的投入,改善農業生態環境。

優化產業結構是現階段推進節能減排,建設生態文明的根本措施之一。要大力發展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高其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要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要調整能源消費結構,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節能環保產業可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物質技術基礎和產業支撐,也可提供綠色就業機會,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空間很大。據測算,「十二五」期間,我國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節能潛力超過4億噸標准煤,可帶動上萬億元投資。環保投資需求高達3.4萬億元。

促進資源循環利用是建設生態文明的有效途徑。要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圍繞提高資源產出率,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減量化優先」的原則,堅持政府推動、企業實施、公眾參與相結合,健全激勵約束機制,構建循環型產業體系,推動資源再生利用產業化,促進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

要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從源頭上加強清潔生產,減少污染物排放。除工業企業外,還應實施全方位的清潔生產,包括農業以及服務業。

(五)實現生活方式的變革

實現生活方式的變革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人的消費方式不但會對資源環境產生直接影響,同時也會通過消費需求間接影響生產方式。因此,實現生活方式的變革意義十分重大。

要大力弘揚生態文明理念,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的輿論和社會氛圍,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使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成為主流價值觀。落實黨中央「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要求,在衣食住行游等各方面,加快向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轉變,反對各種形式的奢侈浪費、講排場、擺闊氣等行為。運用價格等多種手段鼓勵購買綠色低碳產品,使用環保可循環利用產品,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過度包裝。

(六)建立完善的生態文明法律法規體系

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實行最嚴格的制度,實施最嚴密的法制,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導向修改完善現有法律法規,清理與生態文明建設相沖突或不利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法律、法規或條文,加快完善生態環境、土地、礦產、森林、草原等方面保護和管理的法律制度,研究制定生物多樣性保護、土壤污染防治、核安全等法律法規。解決法律之間相互沖突、脫節、重復、罰則偏軟等問題,增強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

在完善法律法規時,要側重解決幾個關鍵問題:(1)明確執法機關的責任,在出現問題時,知道由哪些部門和哪些人負責,該怎麼做,做不好的後果是什麼;(2)強化、細化程序性規定,減小地方自由裁量權;(3)完善行政執法與司法的銜接;(4)出現問題時,除了懲罰相關單位,還要追究其法人和責任人的責任;(5)要強化對服務業和消費領域環境問題的規范,增加相應的條款,特別是要把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引入環保法律。

(七)推行以績效考核改革為核心的體制改革,加強政策支持

建立科學規范的績效考核制度,是確保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目標的重要基礎和制度保障。要按照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將生態文明指標體系納入地方各級黨委政府考核體系,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後果的人,必須堅決追究其責任。

為使得這一新的績效考核體系發揮其作用,需要在有關的法律法規和三定方案中給出詳細的規范,使之成為一個可操作的績效考核體系,這一體系包括績效考核指標、監測監督辦法、實施程序、獎懲措施等內容。要根據不同區域主體功能定位、不同部門的責任定位,實行差別化的評價考核制度。

② 生態環境保護方面

一、自然生態環境脆弱,礦業等人類活動增強,強化預防和保護、重點治理迫在眉睫

阿勒泰地區的自然環境主要為草原生態。天然草地面積佔地區土地總面積的 83. 4%。主要生態功能區包括河谷生態、林草、湖泊、濕地和草場等。當前,由於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可利用水資源相對不足、草原超載嚴重以及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等導致地區主要生態功能區的功能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

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中,忽視環境保護、生態恢復和污染治理,特別是砂金的無證開采和砂石、粘土礦開采,無統一規劃,布局混亂; 由於非金屬礦山多分布在河床、階地和城鎮、道路附近,開發時破壞地貌景觀,造成水土流失,使本來脆弱的自然生態環境雪上加霜。隨著礦業等人類干擾活動的增強,強化預防、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和進行重點治理迫在眉睫。

同時,隨著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強度的增大。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率和土地復墾率低,礦山植被、土地、水環境惡化等問題較為嚴重。由於本區自身生態環境脆弱,加之,在礦業開發中 「三廢」隨意處置等現象的存在,導致阿勒泰地區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比較嚴重,保護與治理工作任重而道遠。

二、地質災害較突出,加強防治工作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

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災害與區劃調查項目調查數據分析: 阿勒泰地區地質災害比較突出: 數量較多,種類比較齊全,地質災害點共有 743 處,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等均有發育,其中以崩塌為主,占 79. 57%,泥石流和滑坡次之,地面塌陷最少。地區地質災害預防監測及應急制度比較健全,由於阿勒泰地區地域面積大,地質災害分布面廣,地質災害預防監測及應急工作量大,加之阿勒泰地區融雪時間比較短且集中,導致融雪型地質災害發生的時間比較集中,應急機制須在短時間內發揮重大作用,這勢必給防災工作帶來巨大的壓力。因此,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

此外,要充分利用工程手段防治地質災害。擬申報的地質災害防治工程項目主要部署在阿勒泰市、布爾津縣、哈巴河縣和富蘊縣。雖然福海縣地質災害發生頻度在 7 縣 ( 市)中是最小的,但地質災害面廣,災害種類比較齊全。福海縣作為未來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為實現建設園林和宜居城市目標,地質災害防治項目應優先和重點部署,尤其是位於新區附近的地質災害項目應優先部署。地質災害點最多的兩個縣———青河縣和吉木乃也應部署一定數量的地質災害防治項目。

③ 如何加強生態保護

環境保護如果只注重污染防治,而忽視生態保護,很難實現環境質量的根本好轉。隨著環境保護的深入發展,對一個地區環境質量的衡量,將不再局限於「水、氣、聲、渣」,而是要綜合考慮污染和生態的各項指標,只有這樣,才能全面、准確地判定這一區域的綜合環境質量。因此,科學地認識流域、區域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間的相互關系和影響,樹立大環境保護觀念,堅持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統一規劃,同步實施,總體推進,才能確保流域、區域環境質量的根本好轉。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自然的再生產能力,也就是保護人類社會經濟再生產的基礎。生態保護的根本目標就是要在維護和提高生態環境承載力的前提下,實現環境與經濟的良性循環。

④ 如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問題
全球3%的水資源支持了80億人口,而且分布不均勻。未來,水資源匱乏的問題將愈來愈嚴重。面對水——我們曾經說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然而,沒有幾代「煙」的功夫,隨著國民經濟的飛躍式發展,水污染的嚴重性也隨之達到了人民未成預料的地步;環境問題彰顯出對未來生存——子孫後代的環境被我們這一代人所掠奪式的破壞,我們將要面臨的、已經面臨的思考;很快,曾經所講的話,也神話般地破滅了,後人將抨擊指罪。
2010年,我們所看到的,不下雨就乾旱,一下雨就水災;我們縮手無策,敢與天公試比高?誰能!我們正在接受老天的懲罰。大自然10000年形成的水系,被人們50年就破壞了,後患無窮。
大躍進,深翻使得土地沒有了生長力,三年自然災害失去了糧食;高速經濟發展,污染了環境,失去了清潔的水資源;人們有錢了,將失去了更多......。
人們奢侈的生活,昆明湖、太湖藍藻的爆發,富人的罪過、貧民的遭殃,錢堆起來了,......大家都喝礦泉水。我們小時候喝河水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環境保護,污水治理,人類為錢所破壞的,還是要花錢去把它解決好。
「淡水資源的缺乏、人口的增長,以及對更多更清潔水的消費需求的增大,同時我們也看到乾旱貧瘠地區的擴大化。
2010年,我們看到了:有了山,水沒了;有了水,山沒了;有山有水,山和水都沒了,變成泥石流了;有了泥石流,人沒了!一切都是資源破壞,掠奪資源造成的。
如何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有效利用能源、減少環境污染、降低安全生產事故頻次,防止突發環境事件,確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制定並執行環保政策和措施,致在保護環境的同時改善人民的生活質量,已經成為我國民生工程的關注點。
中國化工業價值鏈的發展,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具有顯赫的地位,但是,環境污染問題,在化工領域尤其是中小化工企業存在的問題,是不可懈怠和輕視的;改善化工安全生產和化學品安全管理體系,增強企業安全防患意識,提升環保部門的環境管理水平,從而更好地採取治理和應對突發環境事故,是當前急不可待的任務。
我們能夠借鑒國際最佳實踐和企業成功經驗,從而進一步推動中國的可持續發展。
提升地方政府和企業的環保意識和能力,是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各地區區域性經濟發展中,已經注意到了本位主義和犧牲環境為代價所帶來的最終惡果,國家環保總局(現環保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開展的清潔生產運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示範項目,以促進中小型企業的認知和意識,足有收效。
安全地生產、清潔地生產,企業的獲益包括:提高安全生產、環保能力,降低事故、員工受傷和突發環境事件的發生,以及改善與加強當地社區、工業、價值鏈、買方市場的綜合效益,相關經驗將作為成功案例,為中國企業的環保工作,提供寶貴經驗。

⑤ 您對黨委、政府或環保部門進一步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有什麼好的意見和建議

國家:
加強生態文明意識教育。教育是改造人的靈魂、塑造人性的重要途徑。建設生態文明,普及生態文明觀必須積極普及生態科學知識,加大生態文明宣傳,繁榮生態文化。要把貫徹十七大和貫徹省第五次黨代會精神結合起來,通過舉辦宣講會、報告會、讀書教育等活動和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積極普及生態科學知識,加大生態文明宣傳,繁榮生態文化,在全社會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文明觀。建設完善的生態文明教育機制,強化從家庭到學校再到社會的全方位生態教育體系,利用各種創新宣傳手段廣泛宣傳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的科普知識和價值取向,從而將生態文明的理念滲透到生產、生活各個層面,增強全民的生態憂患意識、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樹立全民的生態文明觀、道德觀、價值觀,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個人:
推動生態文明實踐。開展豐富多彩的生態文明實踐活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文明實踐活動要堅持從群眾最關心的事情做起,從人民群眾身邊的小事做起,讓全體公民在實踐活動中接受教育,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如廣泛開展「清除白色污染」、「家庭環保行動」、「拒絕捕食野生動物」、「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提倡少用化學洗滌用品」活動,更加富有成效地創建文明生態村、文明生態集鎮、文明生態學校;同時,生態文明實踐活動還應該與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教育活動密切結合起來,與解決生態問題的各項實際工作有機結合起來,貼近基層、貼近群眾、貼近生活,防止和克服形式主義,使生態文明建設向著理想的新境界有序邁進。
政府:
實施生態文明規范建設。生態文明教育只有與生態道德與生態法制的規范作用相結合,才能取得切實的效果。在解決生態問題時,需要人們具有高度的責任感,並以生態道德規范來約束和評價人與自然關系的一切活動。目前一些地方重GDP增長、輕環境保護,環境保護法制不夠健全,環境立法未能完全適應形勢需要,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現象較為突出。環境保護機制不完善,環境管理體制未完全理順,環境管理效率有待提高,一些領導幹部環境保護意識和公眾參與水平有待增強。為此,必須制定和實施生態道德規范,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態保護公眾參與機制。要依法加強土地、礦產等資源的管理和調控,嚴格實行耕地保護制度,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推進節約集約用地,保證礦產資源的合理開采。制定實施促進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相關標准和評價體系,培育一批循環經濟示範性企業和園區。制訂發展生物質能源、太陽能和風能等產業的優惠政策,大力開發和使用新型能源。生態文明規范建設,除了強調道德規范建設,強化人們的自我控制力和自我約束力外,還要加強生態文明法制建設,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的政策法規體系。探索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加大對我省中部生態經濟區的保護力度。

⑥ 加強生態系統保護有哪些舉措

首先,是要控制公共衛生的風險。加強生態系統保護的舉措。近些年來生物多樣性不斷遭到破壞。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導致生態系統穩定性下降,對人類本身的生存也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通過法律制度的形式加以禁止、規范和引導是很有必要的。
近些年,新的流行性疾病與生態系統密切相關。這給了我們一個重要的警示,即人類需要重新反思和生態系統的關系,不能再隨意逾越與生態系統的界限。目前,全球都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打擊非法貿易,但這項工作面臨諸多困難,非法貿易的背後也有著復雜的貿易鏈條。因此,全面禁止非法動物交易的一個關鍵就是減少消費,教育消費者不要去濫食,從源頭上控制需求,這也是《決定》關注的一個重點。《決定》中將濫食定義為「陋習」。因此,在打擊相關違法貿易的同時,重視對消費者的教育和引導也同樣重要,只有革除這種陋習,才能從源頭上切斷非法貿易鏈條。 換熱器除垢清洗找哪家?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濫食的危害,逐漸形成公眾意見,對非法貿易產生了一定社會壓力,這是好的現象。因此,持續教育非常重要,包括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促進消費者樹立科學的、合理的消費觀念,構建健康生活習慣和文明理念,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本文來自:中國水網

⑦ 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中央明確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明確要求,為此,礦業界倡導發展綠色礦業,這是我國礦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小礦發展必須進一步採取措施,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要堅持 「礦產資源開發與礦山生態環境保護並重,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和 「全面規劃、合理開發、充分利用、化害為利、變廢為寶」以及 「誰開發、誰保護,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誰使用、誰補償」的方針,實行礦山建設與環保設施同設計、同施工、同投產的「三同時」制度,實行礦山環評報告制度、排污收費制度、礦山生態環境恢復制度以及土地復墾履約保證金制度,增強礦山生態環境保護、污染防治、土地復墾、植被恢復、水土保持的投資力度,提高保護與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新建小礦,必然嚴格執行新建礦山准入條件,對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又無條件採取措施予以避免的新建礦山,實行 「環保一票否決制」。禁止對生態環境具有不可恢復的破壞性影響的采礦活動,禁止土法冶煉金礦、硫礦、鉛鋅礦、鋇礦、汞礦及土焦,禁止新建含硫大於3% 的煤礦,限制改造含硫大於1.5%的煤礦。禁止在水庫庫區及其上游、主要支流新建污染水源的選礦廠和破壞生態環境的礦山。廢石場、尾礦庫必須正確選址,防止尾礦水的污染和造成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出風井應按安全規程選建在居民區下風向並保持規定距離。

⑧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

(1)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分析判斷,
A、將煤液化和氣化,減少污染氣體的排放,使燃料燃燒更充分,能有效提高煤燃燒產生能量的利用率,故A正確;
B、汽車尾氣排放碳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污染空氣,對汽車尾氣進行處理,符合環保要求,故B正確;
C、推廣乙醇汽油,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有利於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故C正確;
D、火力發電的主要燃料是煤,其燃燒產生的SO2是大氣污染物,CO2是溫室氣體,不利於環境保護,不符合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目的,故D錯誤;
故答案為:D.
(2)①:依據蓋斯定律計算
①C(s)+O2(g)═CO2(g)△H=-393.5kJ/mol
②H2(g)+

1
2
O2(g)═H2O(g)△H=-242.0kJ/mol
③CO(g)+
1
2
O2(g)═CO2(g)△H=-283.0kJ/mol
煤轉化為水煤氣的反應可由①-②-③得到,可得C(s)+H2O(g)═CO(g)+H2(g)△H=+131.5kJ/mol;
(3)「綠色化學」能實現零排放,即反應物中的原子利用率達到100%,也就是說反應類型一般是化合反應,且反應後產物中的各原子數目比不變,CO和H2在一定條件下按照1:1反應,可達到零排放,符合「綠色化學」的要求,則合成的物質的最簡式應滿足CH2O,則只要各選項中的化學式能化為形式(CO)1(H21,都是正確的.
a、甲醇(CH4O)可變為(CO)1(H22,所以a不符合要求;
b、甲醛(CH2O)可變為(CO)1(H21,b符合要求;
c、甲酸(CH2O2)不能變為(CO)1(H21的形式,所以理論上c不符合要求;
d、乙酸(C2H4O2)可變為(CO)2(H22,所以理論上d符合要求.
故選bd:.
故答案為:bd;

⑨ 如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及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做出貢獻。
(一)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必須珍惜每一寸國土。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
(二)全面促進資源節約。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要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節能降耗,推進水循環利用。
(三)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良好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擴大森林、湖泊、濕地面積,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快水利建設,增強城鄉防洪抗旱排澇能力。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氣象、地質、地震災害防禦能力。
(四)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積極開展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試點。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