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綠地
1. 城市生態規劃、生態修復、綠地規劃 與現階段的城市規劃有什麼關系
我覺得可能存在的關系有:
1,綠色規劃有利於環境的建設和提高
2,有利於規劃好的城市風格
3,有利於緩解空氣的質量
2. 生態綠地和草坪有什麼區別
生態綠地是自然或人工種植形成的具有一定規模的植物覆蓋、蟲鳥棲息的以綠化為主的區域(可以理解為沒有建築或建築較少),一般有不同的種群、群落組成一個完整的自成體系的生態鏈,從而可以自我生長、修復,實現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不需要太多的人工養護。
草坪一般是指單一品種的從草場移植的草地,不能形成完整的生態鏈,需要經常人工澆水、打孔,否則會乾枯或板結影響根系呼吸。
因此,一般現代景觀設計都要求設計成喬、灌、地被、草坪相互搭配的生態綠地,這樣既美觀又環保。
3. 城市園林綠地的生態效益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減少噪音,凈化空氣,增加空氣濕度,豐富物種多樣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增加居民生活幸福感。
4. 重慶翠雲板塊的生態綠地是什麼意思
反正重慶園博園在翠雲
5. 城市綠地生態系統生態環境效益評估
在生態水文分區的基礎上,推算受水區各城市生態環境的配水量,這是進行生態環境影響效益評估的重要一環。根據7.1.1中河南省各縣(市)綠地用水量比例及表7.1可以知道北調水用於保育城市綠地生態系統的水量(表7.4)。
表7.4 中線一期工程北調水中用於保育河南受水區城市綠地生態系統的水量
據此,結合南水北調河南受水區生態水文分區結果,可以得出各分區的綠地用水量。需要指出的是,由於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可研報告中北調水量的分配僅具體到地市級,而本研究分區是以縣為分區單元的,所以,當同屬某個地市的縣分別位於不同生態水文區時,本研究綜合考慮該縣(市)的人口、經濟等因素,將該地區的分水量進行了細分。單位面積城市綠地年用水量,本研究取值為 2000m3/hm2。根據綠地用水量以及單位面積用水量可得出北調水可保育的各城市綠地面積(表7.5)。
表7.5 河南受水區北調水可保育綠地面積
根據式(6.5)~式(6.20)可計算出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過保育河南受水區城市綠地生態系統能夠產生的生態環境效益物質量和價值量(表7.6,表 7.7),則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能夠給受水區城市綠地生態系統帶來的年度生態環境效益價值為301627.76萬元。
表7.6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河南受水區受保育城市綠地生態系統的生態環境效益物質量
表7.7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河南受水區受保育城市綠地生態系統的生態環境效益價值量
6. 如何構建具有生態積極意義的城市綠地系統
綠地設計在內容設置上要健全,同時應充分考慮各級綠地的服務半徑.除中心綠地,其他綠地應盡可能的均衡布置,點、線、面有機結合.另一方面還應注意方便居民前往,並盡可能和公共活動場所和商業中心結合.
其次是平面布局與立面設計.平面布局:平面布局在劃分上可分為規則式和均衡自由式.規則式即有明顯的主軸線、對稱或不對稱,或者呈規則的幾何圖形;均衡式則布局靈活,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自由分區,但在總體上要給人一種均衡合理的感覺,自由活潑但又不失嚴謹.平面設計中要注重色彩的處理,綠地雖然要以「綠」為主,但也不能太單一,可利用有色植物如紅葉小檗、金葉女貞等或成片草花使綠地有一定的色彩變化.立面設計:立面設計應以滿足功能為基礎,與平面布局有機結合.設計中可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起伏(必要的可進行人為塑造)、喬灌木、建築小品、花架立體綠化等來塑造立面效果.大片綠地則可利用成片喬灌木、竹林等來塑造.同時立面設計也應考慮到動態透視效果,以取得移步換景的良好效果.
7. 生態綠地規劃的內容
1 保持基址的整體性與連續性
城市濱水綠地建設要站在濱水綠地之外,從整個城市綠地系統乃至整個城市系統等更高級的系統出發去研究問題。像中國古代軍事家所說的那樣:善弈者,謀勢;不善弈者,謀子。「勢」就是全局發展趨勢。江河的形成是一個自然力綜合作用的過程,這種過程構成了一個復雜的系統,系統中某一因素的改變都將影響到景觀面貌的整體。所以在進行濱水景觀規劃建設時,首先應把濱水綠地作為一個系統來考慮,從區域的角度,以系統的觀點進行全方位的規劃,而不應該把河道與大的區域空間分割開來,單獨考慮。
3.2 遵從基址的生態環境特徵,減少人為干擾與破壞
在地球表面進行任何的改造都會對其造成影響,但這並不表明人類就退出生物圈不再進行建設了,而是應該認識到人類的建設行為對生態系統影響的成因與大小,通過設計來減少或避免這種影響。保持生態系統的恢復能力,讓環境充滿生機與活力。任何園林景觀生態系統都有特定的物質結構與生態特徵,呈現空間異質性,規劃設計之前應該對基址進行系統的分析,考慮基址的氣候、水文、地形地貌、植被以及野生動物等生態要素的特徵,並在規劃設計過程中遵從這些生態環境特徵,盡量減少人為干擾與破壞。
3.3 生態、景觀、防洪等多功能兼顧
城市濱水區的整治不單純是解決水運、防洪等使用功能的問題,還應包括改善水域生態環境,改進江河、湖泊的水質,增加濱水綠地的遊憩機會和景觀效果,提升濱水地區周邊土地的經濟價值等一系列問題。僅從某一角度出發.均會有失偏頗,造成損失,因此必須統籌兼顧,整體協調。濱水景觀的規劃建設必須以系統工程為指導,在滿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合理考慮景觀、生態等需求,把濱水綠地建設成多功能兼顧的復合城市公共空間,以滿足現代城市生活多樣化的需求。
3.4 以綠為主,生態優先
城市濱水綠地在城市中重要的生態功能要求,主要是通過植物來完成的,這就決定了對城市濱水空間的規劃建設,必須依據景觀生態學原理,模擬自然江河岸線的自然生態群落結構,以綠化為主體,以植物造景為主體,強調以鄉土樹種為主,兼顧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樣性,運用天然材料,創造自然生趣的濱水景觀。規劃設計應以保護生物多樣性,增加景觀異質性,強調景觀個性,促進自然物能循環,構架城市生境走廊,實現景觀的可持續發展等幾個方面作為濱水綠地生態規劃的主要內容加以體現。
3.5 景觀結合文化,突出地方性特色
自然景觀整治與文化景觀(人文景觀)保護相結合,是城市濱水綠地體現城市歷史文化底蘊、突出濱水綠地文化內涵和地方景觀特色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對一些具有深厚歷史文化的名城,充分挖掘城市歷史文化特色,利用園林景觀表現手法加以表達,保持城市歷史文脈的延續性,是濱水綠地生態規劃設計的重要原則,它對恢復和提高濱水景觀的活力,增強濱水綠地的地方特色、文化性、趣味性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