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生態系統循環

生態系統循環

發布時間: 2020-11-30 17:38:04

① 森林生態系統物質是怎麼進行循環的

應該指出,森林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既涉及森林生態系統與外部相鄰生態系統之間營養物質輸入輸出的變化,又要研究森林生態系統內部營養物質的循環。森林生態系統內部營養物質的循環是指植物營養元素在森林群落和土壤之間往復變遷的過程,是由於生物能的驅動,物質循環發生了質的變化,使營養元素在生物有機體與環境反復循環。對森林生態系統物流分析著重於物流的方式和在各種生物有機體中運轉速度測定,特別著重組織中營養元素的分析,並與生物量、凈生產量的測定相結合,同時必須測定降雨帶入土壤中的養分流動,以及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各營養級與土壤養分的輸入和輸出測定,森林生態系統養分的動態關系。

森林生態系統的養分在生物有機體內各不相同。森林與土壤間的循環可將大部分硝酸鹽和磷酸鹽集中於樹木之中,而大部分鈣集中於土壤中。土壤中的養分則主要依賴於枯枝落葉腐爛和根系吸收之間的周轉,森林與土壤間礦質營養物質循環是迅速和近乎於封閉的。

② 生態系統的三大功能和特點

生態系統的三大功能分別是能量流動、物質循環、信息傳遞。

1、能量流動有兩大特點分別是能量流動是單向的和能量逐級遞減。

2、物質循環是指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推動著各種物質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間循環。這里的物質包括組成生物體的基礎元素:碳、氮、硫、磷,以及以DDT為代表的,能長時間穩定存在的有毒物質

3、信息傳遞是指物理信息(physical information)指通過物理過程傳遞的信息,它可以來自無機環境/也可以來自生物群落,主要有:聲、光、溫度、濕度、磁力、機械振動等。

(2)生態系統循環擴展閱讀:

一、生態價值

1、潛在價值

潛在價值指的是人類尚不清楚的價值。

2、直接價值

直接價值包括對人類的醫葯、仿生、文藝、旅遊等非實用意義的價值。

3、間接價值

間接價值亦稱「生態功能」,指的是對生態環境起穩定調節作用的功能,常見的有:濕地生態系統的蓄洪防旱功能、森林和草原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遠大於直接價值。(穩態與環境125~126)

二、生態系統的組成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其中生產者為主要成分。不同的生態系統有: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分為湖泊生態系統、池塘生態系統、河流生態系統等)、農田生態系統、凍原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

其中,無機環境是一個生態系統的基礎,其條件的好壞直接決定生態系統的復雜程度和其中生物群落的豐富度。

生物群落反作用於無機環境,生物群落在生態系統中既在適應環境,也在改變著周邊環境的面貌,各種基礎物質將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緊密聯系在一起。

而生物群落的初生演替甚至可以把一片荒涼的裸地變為水草豐美的綠洲。生態系統各個成分的緊密聯系,這使生態系統成為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機整體

③ 生態系統循環的原理是什麼

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由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物質(包括陽光、土地、水源、氧氣等)組成,生產者利用太陽能,固定CO2,產生有機物,消費者依靠直接或間接捕食生產者為生存,生產者和消費者死亡後,其屍體由分解者利用,分解者通過呼吸作用將有機物轉化為無機物,回歸大自然。

④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是什麼

舊人教版的話可以參考。因為本來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進行的。物質循環就是組成生物體的各種化學元素在生態系統中的循環過程,包括在生物群落中和在無機環境中兩方面。主要在考試中會涉及到的就是碳循環,氮循環。也有可能會考到硫循環,不過可能性不大。

⑤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有哪些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是指無機化合物和單質通過生態系統的循環運動,可以用庫和流通兩個概念來加以概括。庫是由存在於生態系統某些生物或非生物成分中的一定數量的某種化合物所構成的。對於某一種元素而言,存在一個或多個主要的蓄庫。物質在生態系統中的循環實際上是在庫與庫之間彼此流通的。在單位時間或單位體積的轉移量就稱為流通量。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可分為三大類型:水循環、氣體型循環、沉積型循環。

⑥ 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概念

生態系統除了需要能量外,還需要水和各種礦物元素。這首先是版由於生態系統所需要的權能量必須固定和保存在由這些無機物構成的有機物中,才能夠沿著食物鏈從一個營養級傳遞到另一個營養級,供各類生物需要。否則,能量就會自由地散失掉。其次,水和各種礦質營養元素也是構成生物有機體的基本物質。因此,對生態系統來說,物質循環同能量一樣重要。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是指無機化合物和單質通過生態系統的循環運動。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可以用庫)和流通兩個概念來加以概括。
庫是由存在於生態系統某些生物或非生物成分中的一定數量的某種化合物所構成的。對於某一種元素而言,存在一個或多個主要的蓄庫。在庫里,該元素的數量遠遠超過正常結合在生命系統中的數量,並且通常只能緩慢地將該元素從蓄庫中放出。物質在生態系統中的循環實際上是在庫與庫之間彼此流通的。在單位時間或單位體積的轉移量就稱為流通量。

⑦ 生態系統循環 的基本定律是什麼

1,物質不滅定律:物質既不能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能在物體之間轉移,或者在不同狀態(物質三態:固淤氣態)中轉化。在物質的轉移和轉化中,物質的總量不變(守恆)。

2,能量守恆定律:能量既不能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能在物體之間轉移,或者在不同形式中轉化。在能量中轉移和轉化中,能量的總量不變(守恆)。

這兩個定律,與其說出於物理研究,不如說出於人類對哲學的思考。當人類開始進行抽象的思維活動,也就開始了脫離動物界的進程。

人類一旦開始思考,困擾人類的最大問題就是"生與死"的問題。人類可以很愉快地接受新生和生活,卻非常不願意接受疾病和死亡。在生與死的問題上,人類經常要面臨重大的心靈沖擊。

不管如何想不通,人類的群體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接受一個個體死亡的殘酷事實。尤其在獰獵活動的過程中,一個活生生的人,突然間,說沒有就沒有了,怎麼會這樣呢?

循著這樣的思維切入點,發生了嚴重的分歧。一個方向是強調物體可以消亡,但物質不滅,這個方向產生唯物論。另一個方向強調生命力,靈魂在維持生命力。新生就是靈魂進入了物質,死亡就是靈魂離開了物質。但是靈魂從哪來,到哪去?總量會不會發生變化?於是就進入了神秘的困境。從這個方向,產生唯心論。

這兩種理論顯得極端對立,以致進入敵對狀態。當人類的科學知識水平很低時,唯心論佔了上風。宗教不但從精神上迫害唯物論,而且從肉體上消滅堅持唯物論的人。當科學知識達到一定水平時,唯物論佔了上風,同樣開展過某些階段,從精神上迫害唯心論,而且從肉體上消滅堅持唯心論的人。

敵對狀態使這兩種理論無法和平共處,和諧相處。

使唯物論搶占上風的一個偉大發現,就是焦耳實驗。焦耳實驗定量地證明了,機械能和熱能之間可以定量地進行轉化,這個"定量",就是焦耳測定的功熱當量1/J=0.24卡/焦。這個實驗非常漂亮地證明了,在物質之間進行轉移和轉化的,是能量,沒有靈魂的份量!

唯心論無法用實驗證明靈魂的存在,也就沒有了神的地位。沒有神秘也就沒有神。

可是,科學家在研究功熱當量的倒數:J=4.2焦/卡,卻發現一個事實,一卡的熱量不可能變成4.2焦的機械能,轉化過程必定有發熱的現象,有一部分熱能仍然"轉化"為熱能。熱能"轉化"為熱能,能量的形式並沒有轉化,這就是機械效率的問題。

這是很困惑的問題,從此分化出兩個方向,一個是不斷改良機械,使人類踏上現代化的進程。另一個是發現熱力學第二定律,就是熵增加的原理:隨著熱能的總量不斷增大,最終沒有了機械能的地位,也就沒有了人類存在的地位。

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發現,必然的後果就是"世界趨於死寂"這樣悲觀的結論。

愛因斯坦提出了質能方程E=CCm,其必然的推論就是ΔE=CCΔm,就是說,只要我們把一點點質量轉化為能量,夠用了。

如果物質能夠轉化為能量,質量守恆定律(物質不滅定律)就不成立,能量守恆定律也不成立。成立的是質能守恆定律:能量和質量可以互相轉化,在轉化過程中,總量守恆。

對於這一定律,愛因斯坦解釋說:質量和能量並沒有本質的不同:(實物)物質就是凝聚起來的能量,能量就是彌散開去的物質。

因此,我們可以用質量的單位千克,來定質能的總量,那麼在這個意義上說,質能總量就是物質的總量(凝聚+彌散),所以,質能守恆定律又可以重新命名為物質守恆定律。那麼,當然也可以用能量的單位焦,來定質能的總量(凝聚+彌散),所以,質能守恆定律又可以重新命名為能量守恆定律。原來分立(各自獨立)的兩條定律,合成一個新的、有兩個名字的定律。

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指出了一個方向,必定引導人類進入和平利用原子能的路,可以讓人類有獲得無窮無盡的能量的機會,把"死寂的未來"的悲觀情緒一掃而空。

類似於焦耳測定功熱當量1/J=0.24卡/焦,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CCm,立即可以得到質能當量1千克=9 X10的16次方(焦)。10的16次方是什麼概念呢?就是一億個一億。

一塊磚頭就有兩三個一千克的物質。

但是,"生與死"的問題仍然困擾著人類。不管科學如何發達,人類每天都面對著大量"生與死"的問題。所以唯物論和唯心論"誰也不能消滅誰"。這就是憲法規定,公民有信仰自由的原因。

大約,唯物論和唯心論之間的爭斗,只能到人類滅亡之後,才能停止。

既然如此,何不拋開這些爭斗,活著就享受生活,同時面對所有苦難?

⑧ 生態系統中的物質為什麼是循環的

生物群落通過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將物質釋放到無機環境中
無機環境中的物質可以通過植物、光合細菌的光合作用以及某些細菌的化能合成作用進入生物群落
所以生態系統中的物質是循環的,且具有全球性,也叫物質地球化學循環,簡稱地化循環

⑨ 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主要類型有哪些

物質循環按循環物質的活性或者狀態可以分為:氣體型循環(碳循環與專氮循環)與沉積型循屬環(硫、磷、鈣等),另外由於水是很多其它物質循環的載體,所以將水循環通常單獨列出(嚴格來講水循環主要是氣體型循環)。
另外根據物質的毒性也可分為:重金屬循環與有機難降解物質(如多氯聯苯)的循環。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