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生態效應

生態效應

發布時間: 2020-11-30 18:36:17

A. 淡水生物的生態效應是怎樣的

淡水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其主要生態作用是:浮游植物能吸收水中各種礦質養分和有機物,保持水體一定的清潔度,增加水體的溶氧量,對水質理化特性的變化起主導作用,同時形成水域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力。漁業生產上所講的培養水質或肥水,實質上是指繁殖浮游生物。浮游生物生產力的大小,預示著池塘魚類產量的高低。浮游植物是鰱、鱅和羅非魚等魚類的主要餌料,浮游動物是幼魚的餌料。

多種魚類共同對水體環境發生影響。草食性魚類的糞便可以促進浮游生物的繁殖,為鰱、鱅提供餌料。鰱、鱅等濾食性魚類取食浮游生物和細菌,使水質變清,有利於草食性魚類的生活。鯉、鯽、羅非魚等攝食有機碎屑,也可保護水質。各種水生生物之間以及水生生物與環境之間連接成一個合理的、具有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既具有較好的生產性能,又具有較強的自凈能力。

湖泊中,水生植物常占重要地位,大量植物有機殘體沉積湖底,積極參與湖盆的填平作用,據分析,雲南省天然湖泊底泥中有機質含量,洱海為2.69%、滇池為6.34%、草海最高可達27%,為湖泊的沼澤化和泥炭形成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其次,水生植物具有過濾泥沙、減緩水流的作用,促使湖水透明度增大。在氧化塘中利用水生植物(如鳳眼蓮)處理污水,也是水生生物凈化、改造水域環境的實例之一。

B. 蘭花的生態效應是什麼

蘭花是喜蔭植物,多生長在山林或林綠,但陽光又是蘭花生長不可缺少的,因為陽光是製造養分的能量來源。蘭花種類不同,生長季節不同,對光線的要求也不一樣。一般來說,在冬季要求有充足的光線,利於其生長發育。而在夏季因陽光過強,溫度過高。則必須遮蔭,但不同種類差別較大。
建蘭較喜光,只需遮去60%~70%的光線;春蘭與蕙蘭略進一步,需要遮去70%~80%的光線;墨蘭則更喜蔭,需遮去85%左右的光線。光照過強或過弱對蘭花的生長均不利。光照過強,不僅易造成葉色褪綠,而且會影響到葉芽與花芽的生長發育,尤其不利於幼芽生長,葉色也易變淺,甚至影響花色與花藝的表現。如受驟然強光照射,則葉色很快變黃,葉面粗糙,重則還會導致葉片焦黃、枯萎、死亡;光照適度,不僅花芽較多,而且生長也較健壯,葉色雖綠且質地細膩,具光澤;光照不足,葉芽較多而花芽較少,且長勢不良,生長也不健壯,葉色深綠,但失去光澤。而除了光照強度之外,光照時間的長短對蘭花的生長也有明顯的影響以及可噴施翠姆氨基酸葉面肥讓植株更有光澤。
有研究表明,延長光照時間至14~16小時,可以促進蘭花小苗及中等植株提早開花,但若要促進成熟蘭株開花,則光照時間不應超過8小時,此外,冬季開花的種類,晝短夜長加上低溫,可以促進開花;而夏季開花的種類,則要求晝長夜短與高溫。 因此,在栽培蘭花的日常管理中需要根據蘭花的生長發育對光照的要求,調節光照強度與光照時間。調節的方法或用建築物調節光照;或在蘭堂、亭廊、水榭等處放置蘭花;或在向陽的地方布置遮陽網、竹簾等遮光,夏季則可利用菌棚培育蘭花;或搭建棚架,四周種上攀援植物,任其爬蔓其上遮蔭;或在蘭圃的四周按照高低及樹蔭疏密配植常綠或落葉樹木,調節光照。
栽培蘭花不多時,還可用有色塑料板、塑料薄膜、草席、葦簾遮蔭。家庭養蘭於陽台院落的,可用葦簾遮光,也可每天端進抱出,一方面能隨心所欲調整光照,另一方面也可鍛煉身體,陶冶情操。

C. 生態功能、生態效益、生態效應的區別

生態功能--指生物群體發揮的作用。例如草坪綠地功能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吸收噪音就是生態功能。
生態效益--指生物群體對人類產生的財富,分有形的和無形的。例如木材造紙,產生的利潤。防風固沙等。
生態效應--指生物群體對周圍環境產生的一些影響。例如茂密的林區夏季不熱,冬季不冷。

D. 森林生態系統還有哪些生態效應

野生動物和植物是陸生生態系統的主要組成要素,其中尤以森林生態系統佔有重要地位。動植物間存在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作用,野生植物為動物提供了棲息場所。例如,由於箭竹的成片死亡,給大熊貓帶來了極大的災難,威脅著它們的生存;野生動物中有很多都是害蟲害獸的天敵。燕子;蝙蝠在空中啄食各種害蟲;啄木鳥能啄食樹干里的害蟲,被稱為森林衛士;貓頭鷹、老鷹能捕食田間的嚙齒類害獸,堪稱農家良友;蛙和蟾蜍能捕食危害稻麥的害蟲,被譽為農業上的功臣。

據報道,在我國鼠害猖獗時期,鼠類數量達30億只,一年可吃掉糧食250億千克,超過我國每年進口糧食的總量,年經濟損失達100多億元。而一隻狐狸一晝夜可以吃掉20隻老鼠。一隻貓頭鷹一個夏天可消滅1000隻田鼠。青蛙的食物80%是昆蟲。一隻灰喜鵲一年可以吃掉15000條松毛蟲。但是;人們往往更多地重視野生生物的經濟價值,而較少地注意到它們的生態效益。如森林生態系統除了能直接提供木材外,更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良土壤、防風固沙、調節氣候、防治污染、美化環境等多種生態效應。所以,野生生物是人類寶貴的財富,我們既要合理開發利用,又要全面規劃,保護和發展它們,為人類創造更多的財富。

E. 槐樹的生態效應是什麼

國槐是庭院常用的特色樹種,其枝葉茂密,綠蔭如蓋,適作庭蔭樹,在中國北方多用作行道樹。配植於公園、建築四周、街坊住宅區及草坪上,也極相宜。龍爪槐則宜門前對植或列植,或孤植於亭台山石旁。也可作工礦區綠化之用。夏秋可觀花,並為優良的蜜源植物。花蕾可作染料,果肉能入葯,種子可作飼料等。又是防風固沙,用材及經濟林兼用的樹種,是城鄉良好的遮蔭樹和行道樹種,對二氧化硫、氯氣等有毒氣體有較強的抗性。國槐也是可以選作為混交林的樹種。
例如國槐與泓森槐混交林,可以充分利用空間和營養面積,能較好地發揮防護效益,可增強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改善立地條件,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和光照資源提高林產品的數量和質量,實現經濟利益最大化。

F. 什麼叫生態環境效應

[論文摘要]礦產資源開發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但礦山開采又引發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導致礦區生態退化與環境污染,嚴重製約了礦區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本文系統分析了礦山開採的生態環境效應,並根據典型礦區生態恢復的成功經驗,總結了適合我國礦區生態恢復的典型技術,主要從礦區廢棄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治理,礦區植被的恢復,水土流失的綜合治理三個方面來論述。


由於礦藏的不可移動性,以致礦山開采長期佔用、破壞、污染土地,改變了區域水系結構,破壞了動植物區系,引發一系列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問題,成為全球環境與發展面臨的焦點問題之一。我國礦區土地復墾工作起步較晚,土地復墾率較低,迫切要求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土地復墾技術,提高土地復墾率和生產潛力。本文將在系統分析礦山開采生態環境效應的基礎上,總結適合我國礦區土地復墾的典型技術,以期推動全國土地復墾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一、礦山開採的生態環境效應
(一)誘發地質災害。由於地下采空,地面及邊坡開挖影響了山體、斜坡的穩定,往往導致地面塌陷、開裂、崩塌和滑坡等頻繁發生。而礦山排放的廢渣堆積在山坡或溝谷,廢石與泥土混合堆放,使廢石的摩擦力減小,透水性變小而出現漬水,在暴雨下也極易誘發泥石流。
(二)水文地質條件發生變化與水質污染。礦區塌陷、裂縫與礦井疏干排水,使礦山開采地段的儲水構造發生變化,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井泉乾涸,形成大面積的疏干漏斗;地表徑流的變更,使水源枯竭,水利設施喪失原有功能,直接影響農作物耕種。 同時,礦山開采過程中產生的礦坑水、廢石淋濾水等,一般較少達到工業廢水排放標准,嚴重影響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與人畜生活飲用。
(三)土壤退化與污染由於表土被清除采礦後留下的通常是新土或礦渣,加上大型采礦設備的重壓,往往使土壤堅硬、板結,有機質、養分與水分缺乏。而地面塌陷導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裂隙產生。土壤中的營養元素也隨著裂隙、地表徑流流入采空區或窪地,造成許多地方土壤養分短缺,土壤承載力下降。
礦山固體廢渣(煤矸石等)經雨水沖刷、淋溶,極易將其中的有毒有害成分滲入土壤中,造成土壤的酸鹼污染(主要是強酸性污染)、有機毒物污染與重金屬污染。而土壤的納污和自凈能力有限,當污染物超過其臨界值時,將向外界環境輸出污染物,其自身的組成結構與功能也會發生變化,最終導致土壤資源的枯竭。並且,土壤污染在地表徑流和生物地球化學作用下還會發生遷移,危害毗鄰地區的環境質量,受污染的農產品則會通過食物鏈危害人體健康。
(四)水土流失加劇。礦山開采直接破壞地表植被,露天礦坑和井工礦抽排地下水使礦區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造成土地貧瘠,植被退化,最終導致礦區大面積人工裸地的形成,極易被雨水沖刷;由於排土場和尾礦佔地,形成地面的起伏及溝槽的分布,增加了地表水的流速,使水土更易移動,沖刷加劇。
(五)生物多樣性損失。植被清除、土壤退化與污染、水土流失,對礦區生物多樣性的維持都是致命打擊,嚴重威脅了動植物生存。
二、礦區生態恢復的典型技術
(一)礦區土壤污染的治理
1.礦區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治理。國內外礦區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主要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治理技術三類。其中,生物治理技術包括微生物修復技術、動物修復技術與植物修復技術。設施簡便,投資少,對環境擾動也少,被認為是最有生命力的。
2.礦區土壤培肥改良技術。土壤培肥改良技術就是對土壤團粒結構、pH值等理化性質的改良及土壤養分、有機質等營養狀況的改善,這是礦區生態恢復的最終目標之一,具體包括:(1)表土轉換:在采礦前先把表層及亞表層土壤取走並加以保存,待工程結束後再放回原處,這樣雖破壞了植被,但土壤的物理性質、營養條件與種子庫基本保持原樣,本土植物能迅速定居。(2)客土覆蓋:廢棄地土層較薄時,可採用異地熟土覆蓋,直接固定地表土層,並對土壤理化特性進行改良,特別是引進氮素、微生物和植物種子,為礦區重建植被提供了有利條件。(3)土壤物理性狀改良:土壤物理性狀改良的目標是提高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結構,短期內可採用犁地和施用農家肥等方法。(4)土壤pH值改良:對於pH值不太低的酸性土壤可施用碳酸氫鹽或石灰來調節酸性,增加土壤中的鈣含量,改善土壤結構。(5)土壤營養狀況改良:主要包括化學肥料、有機廢棄物、固氮植物、綠肥、微生物等。
(二)礦區植被的恢復。根據礦區的氣候和土壤條件,植被篩選應著眼於植被品種的近期表現,兼顧其長期優勢,植物品種的選擇首先要根據生物學特性,考慮適地適樹原則,尤以選擇根系發達、固土固坡效果好、成活率高、速生的鄉土植物。
在配置植物時要考慮邊坡結構、種植後的管護要求、自然條件等,以決定種植的形式和品種。同時要考慮與設計目的相適應;與附近的植被和風景等條件相適應

G. 桃花的生態效應是什麼

我知道生長習性
桃性喜光,要求通風良好;喜排水良好,耐旱;畏澇,如受澇3~5日,輕則落葉,重則死亡。耐寒,華東、華北一般可露地越冬。
桃花宜輕壤土,水分以保持半墒為好。不耐鹼土,亦不喜土質過於粘重,不擇肥料,其餘生態習性大致與梅類似。但生長勢與發枝力皆較梅為強,而不能持久,約自20齡起即始趨衰退。
一般樹齡可維持20~40年。桃樹進入花、果的年齡皆早,通常嫁接苗定植後1~2年即始花始果,3~5年進入花果盛期。生長迅速,一年能抽發2-4次副梢。根系發達,須根尤多;移栽易於成活。花芽每節1~3朵,幾無柄,花與葉大致同時抽發,而葉在花後長成全形。
多數桃花品種以長果枝為開花、結果之主要部位,但「壽星桃」等少數品種則多在短果枝、中果枝上開花、結果。華東、華中一帶多於3月中下旬開花,6~9月果熟。

H. 竹子的生態效應是什麼

可再生資源之一,可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因其屬淺根植物,對表層土有極好的保護作用。

I. 主要自然生態系統的生態效應有哪些

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包括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三個方面。
1能量流動折疊
能量流動指生態系統中能量輸入、傳遞、轉化和
能量傳遞
喪失的過程。能量流動是生態系統的重要功能,在生態系統中,生物與環境,生物與生物間的密切聯系,可以通過能量流動來實現。能量流動兩大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過程折疊
①能量的輸入
生態系統的能量來自太陽能,太陽能以光能的形式被生產者固定下來後,就開始了在生態系統中的傳遞,被生產者固定的能量只佔太陽能的很小一部分,下表給出太陽能的主要流向:

項目

反射

吸收

水循環

風、潮汐

光合作用

所佔比例

30%

46%

23%

0.2%

0.8%

然而,光合作用僅僅是0.8%的能量也有驚人的數目:3.8×10^25焦/秒。在生產者將太陽能固定後,能量就以化學能的形式在生態系統中傳遞。
②能量的傳遞與散失
能量在生態系統中的傳遞是不可逆的,而且逐級遞減,遞減率為10%~20%。能量傳遞的主要途徑是食物鏈與食物網,這構成了營養關系,傳遞到每個營養級時,同化能量的去向為:未利用(用於今後繁殖、生長)、代謝消耗(呼吸作用,排泄)、被下一營養級利用(最高營養級除外)。
註:糞便屬於上一營養級同化的能量。
營養關系折疊
生態系統中,生產者與消費者通過捕食、寄生等關系構成的相互聯系被稱作食物鏈;多條食物鏈相互交錯就
形成了食物網。食物鏈(網)是生態系統中能量傳遞的重要形式,其中,生產者被稱為第一營養級,初級消費者被稱為第二營養級,以此類推。由於能量有限,一條食物鏈的營養級一般不超過五個。
生態金字塔
生態金字塔是以面積表示特定內容,按營養級至下而上排列形成的圖示,因其往往呈現金字塔狀,故名。常用的有三種: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生物數量金字塔。
①能量金字塔(energy)
含義:將單位時間內各營養級所得能量的數量值用面積表示,由低到高繪製成圖,即為能量金字塔。
能量金字塔
特點:能量金字塔永遠正立,因為生態系統進行能量傳遞是遵守林德曼定律,每個營養級的能量都是上一個營養級能量的10%~20%。
②生物量金字塔(biomass)
含義:將每個營養級現存生物的有機物質量用面積表示,由低到高繪製成圖,即為生物量金字。
特點:與能量金字塔基本吻合,因為營養級所獲得的能量與其有機物質的同化量正相關。
③生物數量金字塔(Eltonian pyramid)
含義:將每個營養級現存個體數量用面積表示,由低到高繪製成圖,即為生物數量金字塔。
特點:形狀多樣,並不總是正立。例如,幾百隻昆蟲和數只鳥可以同時生活在一棵樹上,出現「下小上大」的現象。
2物質循環折疊編輯本段
主條目: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推動著各種物質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間循環。這里的物質包括組成生物體的基礎元素:碳、氮、硫、磷,以及以DDT為代表的,能長時間穩定存在的有毒物質;這里的生態系統也並非家門口的一個小水池,而是整個生物圈,其原因是氣態循環和水體循環具有全球性,一個例子是2008年5月,科學家曾在南極企鵝的皮下脂肪內檢測到了脂溶性的農葯DDT,這些DDT就是通過全球性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從遙遠的文明社會進入企鵝體內的。
按循環途徑分類折疊
氣體型循環(gaseous cycles)
元素以氣態的形式在大氣中循環即為氣體型循環,又稱「氣態循環」,氣態循環把大氣和海洋緊密連接起來,具有全球性。(吳人堅141頁)碳-氧循環和氮循環以氣態循環為主。
水循環(water cycle)
水循環是指大自然的水通過蒸發,植物蒸騰,水汽輸送,降水,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等環節,在水圈,大氣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進行連續運動的過程。水循環是生態系統的重要過程,是所有物質進行循環的必要條件(吳人堅143)
沉積型循環(sedimentary cycles)
沉積型循環發生在岩石圈,元素以沉積物的形式通過岩石的風化作用和沉積物本身的分解作用轉變成生態系統可用的物質,沉積循環是緩慢的、非全球性的、不顯著的循環。沉積循環以硫、磷、碘為代表,還包括硅以及鹼金屬元素。(吳人堅141~142)
常見物質的循環折疊
碳循環(carbon cycle)
碳元素是構成生命的基礎,碳循環是生態系統中十分重要的循環,其循環主要是以二氧
碳循環
化碳的形式隨大氣環流在全球范圍流動。碳-氧循環的主要流程為(可參見右圖):
①大氣圈→生物群落
·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同化為有機物
·消費者通過食物鏈獲得植物生產的含碳有機物
植物與動物在獲得含碳

J. 梅花的生態效應是什麼

依據梅花生態習性,露地栽植亦選擇土質疏鬆、排水良好、通風向陽的高燥地,成活後一般天氣不旱不必澆水.... 各地紛建梅園,遍植梅樹、梅溪、梅湖、梅台、梅亭等賞梅景觀的引導效應,使喜梅、植梅、賞梅成為一種社會時...

梅(學名:Armeniaca mumeSieb.):小喬木,稀灌木,高4-10米;樹皮淺灰色或帶綠色,平滑;小枝綠色,光滑無毛。葉片卵形或橢圓形,葉邊常具小銳鋸齒,灰綠色。花單生或有時2朵同生於1芽內,直徑2-2.5厘米,香味濃,先於葉開放;花萼通常紅褐色,但有些品種的花萼為綠色或綠紫色;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紅色。果實近球形,直徑2-3厘米,黃色或綠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與核粘貼;核橢圓形,兩側微扁。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2n=16,24。 梅原產中國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無論作觀賞或果樹均有許多品種。許多類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觀賞,還可以栽為盆花,製作梅樁。鮮花可提取香精,花、葉、根和種仁均可入葯。果實可食、鹽漬或千制,或熏製成烏梅人葯,有止咳、止瀉、生津、止渴之效。梅又能抗根線蟲危害,可作核果類果樹的砧木。 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