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人文
❶ 【人文生態】是什麼意思
題 名:抄 人文生態
襲題名拼音: ren wen sheng tai
I S B N: 978-7-81083-723-1
責 任 者: 許江主編
其他責任者:
出 版 社: 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出版地點: 杭州
出版時間: 2008
載體形態: 396頁
從 編 項: 湖畔講壇系列叢書
主 題 詞: 人文科學
中圖分類號: C53
編輯本段圖書目錄
重建講壇的高度(叢書總序)
論藝術的價值結構
千載寂寥,披圖可鑒 ——圖像在歷史研究中的作用
「原意」、「先見」及其解釋的「客觀性」 ——在「方法論解釋學」與「哲學解釋學」之間
論技術理性批判精神的當代意義
「埃爾金大理石」:文化財產的歸屬問題
古琴之美與人文傳統
玄學與藝術生態學
身體的技術:政治、性和自我的毀滅
面容意識形態
意識、符號與本質
梅洛·龐蒂現象學的美學意義
關於後現代藝術的「不確定性」及其反美學
近年文化思潮及其對中國美術的新挑戰
❷ 心理學人文生態環境的結構包括哪三個方面
[xīn lǐ xué]
心理學 (學科名稱)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的心理現象、精神功能和行為的科學,既是一門理論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學科。包括基礎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兩大領域。
心理學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人格、行為、人際關系、社會關系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社會等發生關聯。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體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同時,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體心理機能在社會行為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同時它也與神經科學、醫學、生物學等科學有關,因為這些科學所探討的生理作用會影響個體的心智。
心理學家從事基礎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釋、預測和影響行為。應用心理學家還有第五個目的——提高人類生活的質量。這些目標構成了心理學事業的基礎。
❸ 區分含義:文化生態,生態文化,人文生態,自然生態,生態環境。謝謝!!!
文化生態 = cultural ecology
生態文化 = ecological culture
人文生態 = humanity ecology
自然生態 = natural ecology
生態環境 = ecological environment
人文生態主要研究總體的人類與生態之內間的關系,而文化生容態則是更細分的人類文化與生態的關系。
❹ 人文生態環境包括哪些
人文生態環境是一定條件下各種環境因子綜合作用的結果。包括工作環境、物質條件、思維模式、行為方式、價值標准等因子。
❺ 何謂整體人文生態系統它具有哪些特點
整體人文生態太系統 網路名片 整體人文生態系統(Total Human Ecosystem, Zev Naveh,1994)是指在人與自然相互作用的過程中,人在特定自然環境中通對自然的逐步深入認識,形成了以自然生態為核心,以自然過程為重點,以滿足人的合理需求為根本的人——地技術體系、文化體系和價值論理體系,並隨對環境認識的深入而不斷改進,尋求最適宜與人類存在的方式和自然生態保護的最佳途徑,即人地最協調的共生模式,綜合體現出協調的自然生態倫理、持續的生產價值倫理和和諧的生活倫理。
內涵 其內涵包括:(1)在景觀形成的歷史過程中,是人與自然環境高度協調和統一發展的結果。(2)人與自然是平等的生態關系。既不是以人類中心主義的人本主義,也不是以自然生態為中心的環境主義,而是人地協調的生態價值倫理。(3)自然要素、生態過程與生態功能充分體現出地方性和自然性特點,並得到持續利用和延續,維持自然生態的穩定性。(4)人在認識、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經濟活動中形成的產業體系控制在與自然環境相適宜的產業類型、生產規模和強度內。自給自足成為擺脫超負荷生產行為的根本。(5)人類經歷長時間的歷史發展,形成、積累和繼承了大量的地方文化,並逐步形成了代表一個地方獨具特色的文化體系。其形成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不斷交換自己的認知並逐步形成固定下來的自然崇拜、文化崇拜、人類崇拜以及相應的價值觀念。地方文化是人類的文化,更是自然的文化。(6)傳統的整體人文生態系統是歷史的和古典的,是農業社會的產物,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中最珍貴的文化遺產。
❻ 生態與人文的關系
摘錄網路文庫:
文明是人類社會理性的體現和社會進步的狀態,是人類文化發展積極成果的集合,滲透於美好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風尚。在人類文化的發展歷程中,人與自然環境的發展始終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人們不斷嘗試著改變生態環境,創造出更加有利於人類生存的環境,而生態環境也不斷影響著人類,不同地方的人擁有不同的膚色、不同的生活習慣、不同的文化傳統,這一切都是人類與生態環境的相互依賴。現如今,隨著人類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對自然不斷增加的需求,使生態環境產生了超負荷的運轉,頻繁發生的自然災害和日益嚴重的全球溫室效應,都警示著人們應該重視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那麼人類應該怎麼樣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呢?我們應該更多地和自然界溝通,學會去愛護、保護它們,正確處理好人類文明與生態環境的關系。
從生態學角度看,人類走出以畏懼自然、順從自然、崇拜自然、依靠自然為標志的農業文明後,進入以大力開發自然、利用自然資源並力圖征服自然、駕馭自然為特點的工業文明。然而隨著文明的發展尤其是自然資源短缺、生態環境破壞、生存環境惡化的生存危機和人類生態保護意識的逐漸提高,人類將步入以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為標志的生態文明。從目前人類社會的產業結構、經濟發展方式、消費模式和生態意識等狀況來看,人類正進入由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型的過渡期。 在農業文明時期,人類與自然界為可控的掠奪與被掠奪的關系。雖然在這一時期人類的智慧得到了強化,文明得到了發展,社會生產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人類開始精耕細作,充分利用土地,用養結合,使地力常新,形成了初步的保護自然資源、注重生態平衡、反對「竭澤而漁」、「樊數而田」的生態意識,然而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出現了森林、草地被破壞,或被開拓為新的耕地或居住地。但此時人類社會發展比較緩慢,對自然界尚未造成質的破壞,自然界能夠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實現自我修復。因此,農業文明仍屬於綠色文明,人類與自然的關系仍是協調的。
在工業社會時期,人類與自然界成了嚴重的掠奪與被掠奪的關系。人類在很多地方努力超脫對大自然的依附,開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使自然為人類服務,儼然成了自然的主人。工業社會在提高人類的物質生活水平、豐富人類的生活方式、創造極大的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使農業文明時期的人與自然生態環境之間的協調關系遭到嚴重破壞,使自然界承受著來自於人類的巨大壓力,其程度越來越超出了生態環境所能承受的范圍,使生態環境日趨惡化,進而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
人類與自然界的關系發展至此,我們不得不進行反思,我們需要更加清楚現在工業社會時期生態環境的現狀:一是全球范圍內逐漸蔓延的生態環境惡化,如森林被亂砍濫伐、外來生物入侵、土地荒漠化、水資源污染、臭氧層消失等。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活動在全球范圍內大規模地改變了自然環境的組成和結構,越來越嚴重的生態失衡使人類社會陷入空前的困境。二是人與自然關系的反思。我們應該認識到,人類與自然界是互不沖突的,是可以平等共存、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人類既不是自然的奴隸,也不應該凌駕於自然界之上。人類首先是自然的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其次,自然界是人類生活的源泉,人需要從自然界獲得物質、能量和信息;人類要維持自身的生存、發展,就不可能脫離、跳出自然界而單獨存在。然而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人類不能無限地索取自然資源和肆意破壞自然生態環境,這就使人類需要一種能夠正確指導人類與自然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文明形式的出現,這就是生態文明。三是科學技術與自然關系的反思。工業文明將人類引入一個高度科技化的新紀元。以信息科學為先導,以生物科學、材料科學、能源科學、海洋科學、空間科學為主要內容的科學技術革命,在自身加速發展的同時,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推動整個人類社會前進。然而,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為人類造福,也會給人類帶來災難。一方面,現代科學技術的產業化,創造了極大的物質財富,豐富了人類的生活,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結構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由於人們對科學技術成果的客觀作用估計不全面,造成了生態環境危機,由此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倫理問題、道德問題令人困惑和無所適從。科學技術在加快人類開發利用自然腳步的同時,也加快了生態環境惡化、自然資源枯竭的步伐;四是工業社會需總結的經濟學原因。工業社會奉行的是新古典經濟學的企業利潤最大化原則,並未把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考慮在內。
經過上述反思,認識到人與自然之間所存在的問題,怎樣去解決上述問題則是該面對的問題了,讓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使人類獲得在自然界所能容納范圍內的最大發展,我們需要做出如下轉變:
1.轉變傳統觀念樹立科學發展觀。在自然觀方面,我們必須認識到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的有限性和地球的惟一性,積極行動起來,保護好地球家園。在科學技術觀方面,要充分認識到科學技術雖是推動社會的巨大動力,但並不是萬能的,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於生態環境保護具有局限性和兩重性。應大力強調發展綠色科技,只有用綠色科技體系武裝起來的生產力,才能使人與自然協調相處,推動經濟社會永續發展。在社會發展觀方面,我們必須確立科學發展觀,把對自然的合理開發和積極保護統一起來,只有積極致力於開發綠色科技、發展循環經濟和建立完善的生態社會,才有可能更好地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
2.大力宣傳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社會,首先要加強生態文明觀念的教育,使人們對自然生態環境與人類社會的關系有正確的認識,樹立環境意識,形成生態文明的文化環境和輿論氛圍。其次,要加強生態道德教育。生態道德是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大力培育全民族的生態道德意識,使生態環境保護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才能為生態文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其三,加強生態法制。保護自然環境、建設生態文明,不僅需要人類的道德自覺,同時更需要社會法制的保障。生態法制讓人們了解各種保護自然、保護環境的法規與條例,從而能更加自覺地遵循自然生態法則。
3.借鑒吸收國內外先進經驗。對於人類共同面臨的環境問題、資源問題,各國都極為關注並著力解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積累和總結了一些成功的經驗,也可以借鑒、吸收一些國際上的先進經驗。這種借鑒可以是技術方法方面的,可以是法律制度方面 的,也可以是生活方式、消費模式等方面的。通過借鑒他人之長,一方面能夠使我們與國際社會迅速接軌,增強合作基礎;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我們少走彎路,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步伐。
❼ 外修生態 內修人文青少年可以怎麼做
要懂得修內補外;
很多人在生活上,在生意上,拚命的施展,他們累。他有一次和一位智者聊天,他說這個社會現在太可怕了,沒有一個人不自私,沒有一個人不想占人家的便宜,我簡直在這個世界裡我已經覺得沒辦法活了,連我的兒子都跟我斤斤計較,算來算去,我真的白養他了。這個智者就跟他講:「你想一想,這就叫生活。你努力了,你實際上就是在享受或者在承受生活給你的不同的滋味,你只能這么想,你不能想不通。」這個男人皺著眉頭說:「難道滋味就是這么可怕的嗎?難道滋味就是這么千百種嗎?我不能有一種味道,容易接受,容易消化,生活也可以變得簡單一點嗎?」這個智者說:「可以啊。如果你想變得這樣,那我可以用一個方法來跟你做一個解釋。」因為他們這個智者也不學佛的嘛,所以他就用一個比方,這個智者說:「你看看那裡有一個痴呆的兒童,他正在無憂無慮地坐在那裡傻笑著,你看見那個傻孩子了嗎?他的生活就是單一的色調,沒有苦澀,也沒有快樂,你願意成為他嗎?」這個男士看著這個傻孩子低下了頭。
所以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既然來了,我們就要面對這個世界。我們不能再去嫌棄它,我們到這個世界來,我們實際上就是來還債的。有的是來討債的,有的是來還債的,還完了那麼我們也就走了,討完了我們也就走了。所以要珍惜這個世界,我們人不能總會後悔在自己過去的事情當中。
台長最後要跟大家講,我們做人實際上要懂得一切都有一個規律,這個是什麼規律?那就是人生的規律。因為人一定會碰到很多的困難和麻煩,這個是逃不掉的。所以台長希望大家碰到困難的時候要想到每個人都逃不過。人有生、老、病、死,對不對啊?所以你就是再有錢的人,你也要死的;你就是再偉大的人,你也要死的。我經常說當年征服歐洲和非洲還有亞洲的凱撒大帝,他很偉大,他死的時候,他跟他的侍從說:「你把我兩個手放在棺材的外面。」他的侍從就跟他說:「為什麼?」他說:「我要讓全世界自以為能夠征服這個世界的人看一看,我凱撒大帝死的時候也是兩手空空啊。」所以不要以為自己很了不起,多少人不就是以為自己了不起才吃虧的嗎?想一想現在有多少人以為自己了不起,都關在監獄里嘛。我們今天還活著,還能在這里很好的生活,無憂無慮的過著自己的生活,那我們是最幸福的人。我們為什麼還要不滿足呢?還要買一個靠海邊的房子呢?我告訴過你們,就在布里斯班,我聽到過他們講過一個故事:一個職員在布里斯班的海邊有一個木頭的屋子,大概五十多個平方。那一天,他到菲律賓去開會,出差,他把門鎖上,這個木頭屋子就在水邊上,搭在水上的,門鎖鎖好,然後帶著鑰匙到菲律賓了,結果等到他回來的時候,因為布里斯班已經水災了,他拿著鑰匙再也找不到他的房子了。所以,剛剛是你的東西,一會就不是你的了,昨天還是你老婆呢,過兩天人家跑了。想一想今天還是你的孩子呢,過兩天跟你鬧翻了,他又溜了。人生一切都是無常,人生一切都是在痛苦當中輪回著,為什麼我們這么傻?為什麼我們不知道要愛護好自己的慧根和慧命?
所以台長跟大家講,我們做人一定不能迷失方向,就是說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我們一定心要像虛空一樣的光明。台長告訴你們,有時候你們看見烏雲的時候,太陽是沒有,你們就以為太陽永遠不出來了嗎。你們在家裡苦的時候,你們就是看到了烏雲,你們以為家裡永遠不會幸福了,你們傻了。烏雲過後,太陽又出來了。老婆生氣,第二天又好了。老公發神經病,第三天,第四天,你等他一個禮拜,他熬不過的,他又會跟你好起來了。所以烏雲永遠遮不住太陽。
台長希望你們心中要有亮光,修福之人內心要平靜,就是「即得佛,即生佛」,就是一個「佛」字。所以能夠心中擁有佛的人,他要懂得修內補外。修內就是把自己的心修得越來越善良,補外就是把外面的環境創造得能夠適合你。人人都說你好,你不就是一個好人嗎?你多幫助別人,你失去了什麼?你沒有失去任何東西,你為什麼不肯幫助別人呢?現在的人為什麼只肯幫助自己,不肯幫助別人呢?希望大家一定要懂得這些道理。
❽ 導致生態破壞的人文原因都有什麼_
甘肅境內長城的所在區域主要為乾旱荒漠區、半乾旱區和半濕潤區,是中國沙漠化危害專及影響最嚴屬重的地區,該地乾旱少雨,風大沙多,自然環境比較惡劣,森林分布面積相對較少.由於缺少森林的保護,許多古長城,尤其是夯土長城,遭遇長期的風剝雨蝕,風化非常嚴重.在黃河以西,長城面臨著風蝕及其它自然風化破壞;
❾ 人文生態環境包括哪些
生態環境問題包括哪些方面:土壤退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鹽漬化、臭氧層破壞、草原退化、森林的破壞、濕地的破壞、物種的減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