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紅線劃定
❶ 北京劃定多少市域面積為生態保護紅線范圍
北京市政府7月發布北京市生態保護紅線。北京市生態保護紅線面積4290平方公里,占市域總面積的26.1%。生態保護紅線是指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是保障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2017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復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中明確提出,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強化剛性約束。
根據規定,北京市生態保護紅線嚴禁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各類開發活動,嚴禁任意改變用途,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後,只能增加,不能減少。下一步,北京市將組織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推進生態保護紅線地方立法,建立健全責任體系、監測評估、監督考核、政策激勵等制度,保障生態保護紅線落地實施、嚴格執行。來源:新華網
❷ 湖北如何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湖北省近日正式對外發布該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4.15萬平方公里,佔全省國土面積的22.30%,呈「四屏三江一區」基本格局。
湖北省發改委方面表示,將構建「四屏兩帶一區」的生態保護補償范圍。圍繞以大別山區、秦巴山區、武陵山區、幕阜山區四個生態屏障,長江流域、漢江流域兩個水土保持帶和江漢平原湖泊濕地生態區為主體的「四屏兩帶一區」,逐步對全省國家級、省級重點生態功能區等重點生態區域,以及森林、水流、濕地、耕地、大氣、荒漠等重要生態領域的生態保護和生態改善給予補償。
❸ 為何說全國生態保護紅線一張圖呼之欲出
「加快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推動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既把生態保護紅線劃得實、能落地,也讓生態保護紅線守得住、有權威。」4月20日,在部署推進山西等16省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生態保護紅線劃定事宜時,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強調。今年,生態環境部將啟動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試點,加快制定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辦法,全面啟動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台建設,生態保護紅線全國「一張圖」呼之欲出。
紅線劃定後只能增不能減
為確保生態保護紅線的「剛性」,國家明確了嚴守紅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是源頭嚴防,將生態保護紅線作為空間規劃的基礎和前提,先確定保護格局,再布局城鎮化、工業化建設和資源開發活動,從源頭上切斷破壞生態保護紅線的行為;二是過程嚴管,嚴把環境准入關,嚴禁任意改變用途,加強監督管理、日常巡護和執法監督,及時發現和嚴肅處理破壞生態保護紅線的違法行為;三是後果嚴懲,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的責任主體,對造成破壞和導致嚴重後果的黨委、政府和責任人嚴肅追究責任。」黃潤秋介紹。
來源:光明日報
❹ 關於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的必要性是什麼
總書記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提出,「要堅持生態保護第一」。西藏及四省藏區各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從業人員備受鼓舞,紛紛表示:「總書記的講話為生態保護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地嚴守生態安全紅線,保護碧水藍天。」
重要意義:生態安全與「經濟建設」 推動經濟綠色轉型、實現綠色發展是生態安全在經濟領域的核心體現。因此,堅守生態安全紅線,就是為經濟建設提供源頭活水,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而一個好的生態環境 必然可以促進經濟建設的發展, 反之只有擁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才能更好地發展生態文明建設, 所以我們大致可以這樣看待生態文明與經濟建設的關系:堅守生態安全紅線與經濟建設絕不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關系,而是相互促進和互補的關系。
❺ 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意義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需要。只有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按照生態系統完整性原則和主體功能區定位,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理順保護與發展的關系,改善和提高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才能構建結構完整、功能穩定的生態安全格局,從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是不斷改善環境質量的關鍵舉措。當前我國環境污染嚴重,以細顆粒物(PM2.5)為特徵的區域性復合型大氣污染日益突出。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將環境污染控制、環境質量改善和環境風險防範有機銜接起來,才能確保環境質量不降級、並逐步得到改善,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有助於增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引導人口分布、經濟布局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促進各類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對於增強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支持能力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
❻ 中國生態保護紅線如何劃定
北京3月12日「全面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是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一項明確任務。多位全國政協委員指出,生態保護紅線將為中國生態環境建起一道制度「屏障」。
目前,中國已經建立了不少自然保護區,但生態破壞的情況仍時有發生。黃潤秋表示,生態保護紅線將為現有自然保護區增加一個「制度屏障」,實現進一步保護。
❼ 最先提出生態紅線的是哪兒
首先是北京。北京的水土保持形勢不容樂觀。據北京市第一次水務普查結果,全市仍有水土流失面積3202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潮白河、大清河、薊運河流域。隨著北京城鎮化進程加快,人為水土流失不斷加劇,人口、資源、環境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生態紅線定義:為維護國家或區域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據生態系統完整性和連通性的保護需求,劃定的需實施特殊保護的區域。
第一條是重要生態功能區的保護紅線。指的是水源涵養區,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蓄洪水等。城市發展需要安全健康的水源,這是一條經濟社會的生態保護安全線,是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能夠從根本上解決經濟發展過程中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之間的矛盾。
第二條是生態脆弱區或敏感區保護紅線。即重大生態屏障紅線,可以為城市、城市群提供生態屏障。建立這條紅線,可以減輕外界對城市生態的影響和風險。廣東韶關便是珠三角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
第三條是生物多樣性保育區紅線。這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紅線,是為保護的物種提供最小生存面積。紅線就是底線,如果再開發就會危及種群安全,非常緊迫。
❽ 雄安劃定哪裡為生態保護紅線
了解據,該局結合《雄安新區總體建設規劃》積極參與編制《白洋淀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科學劃定白洋淀生態保護紅線,加大紅線區域保護力度,嚴格控制各類開發建設活動。
曹海波說,他們正優化調整白洋淀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結合新區總體規劃布局,明確白洋澱澱區內外生態保護紅線分布比例和空間范圍,科學確定雄安新區環境質量底線,研究制定合理的生態環境保護目標指標,著力解決新區發展的資源環境利用上線等制約和突出問題。繼續做好雄安新區總體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突出新區資源環境承載力約束機制,明確區域環境准入負面清單。來源:新華網
❾ 北京多少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獲國務院批准
據環境保護部網站消息,近日,國務院批准了京津冀3省(市)、長江經濟帶11省(市)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共15省份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
據悉,北京市等15省份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約61萬平方公里,佔15省份國土總面積的1/4左右,主要為生態功能極重要和生態環境極敏感脆弱地區,基本涵蓋了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世界文化自然遺產、濕地公園等各類保護地,基本實現了「應劃盡劃」。北京市等15省份生態保護紅線共涉及291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縣域生態保護紅線平均佔比超過40%。
從不同區域看,京津冀區域生態保護紅線包括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水土保持、防風固沙、水土流失控制、土地沙化控制、海岸生態穩定等7大類37個片區,構成了以燕山生態屏障、太行山生態屏障、壩上高原防風固沙帶、沿海生態防護帶為主體的「兩屏兩帶」生態保護紅線空間分布格局。
目前,發展改革委已批復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台建設,總投資2.86億元,土建前期工作已展開,預計2020年底前建成。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台將依託衛星遙感手段和地面生態系統監測站點,形成天—空—地一體化監控網路,獲取生態保護紅線監測數據,掌握生態系統構成、分布與動態變化,及時評估和預警生態風險,實時監控人類干擾活動,發現破壞生態保護紅線的行為,並依法依規進行處理。逐步建立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機制,對生態保護紅線實施嚴密監控和嚴格保護,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
下一步,環境保護部、發展改革委將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按照《若干意見》部署,深入推進生態保護紅線劃定與嚴守工作。及時啟動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在重要位置和拐點豎立標識標牌,實現生態保護紅線准確落地。抓緊研究制定生態保護紅線嚴守政策,根據生態功能定位,明確生態保護紅線差別化的用途管控、准入清單、生態保護補償、評價考核等政策措施,最終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❿ 生態紅線劃定後只能增不能減嗎
據報道,為確保生態保護紅線的「剛性」,國家明確了嚴守紅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特別規定了紅線劃定後只能增不能減。
據悉,國家發展改革委已批復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台建設,總投資2.86億元,預計2020年年底前建成,監管平台將依託衛星遙感手段和地面生態系統監測站點,形成『天空地』一體化監控網路,實時監控人類干擾活動。
文章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