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態
Ⅰ 如何構建一個健康的企業生態
企業外部競爭的日趨激烈和市場、技術、政策等的不確定性,正迅速改變著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內、外部環境。在這種局勢下,企業要獲得競爭優勢必須開拓新的視野,要盡快地調整組織結構,要比競爭對手學的更好、更快,要對外界的反應靈敏,能根據外部的變化迅速地作出決策。通過虛擬、聯盟與外界其他企業進行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各種各樣的企業在發展中互相依賴,結成一個「生態系統」,在這個「生態系統」中,企業之間互相利用,相互制約,共同成長和發展。 企業生態系統(corporate ecosystem)超越了傳統價值鏈,是涉及供應商、分銷商、外包服務公司、融資機構、關鍵技術提供商、互補和替代產品製造商,甚至包括競爭對手、客戶和監管機構與媒體等企業利益相關者在一塊,綜合價值鏈、產業鏈、人才鏈為一體的動態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物種一樣,企業生態系統中的每一家企業最終都要與整個企業生態系統共命運。因此,在制定公司戰略時,不能只著眼於公司本身,還應從全局考慮,了解整個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以及公司在系統中扮演的角色。基於生態系統的戰略不僅使公司自身得利,而且使所有系統成員共同受益,從而形成生態鏈上的良性循環,使公司得以持續健康發展。 在生態系統中,企業一般在系統中擔任如下幾種角色: 一是骨幹型企業(如微軟和eBay),在系統中占據中樞位置,為系統成員提供共享資產,找到行之有效的創造價值的方法,並與其他成員分享價值。二是主宰型企業(如Intel,高通公司等)這類企業往往在系統中擁有關鍵位置,不論是否控制系統中的資產,它們都力圖最大限度地從中攫取價值。三是縫隙型企業,這類企業構成了系統的主體。為數眾多的縫隙型企業採取的是高度專業化的戰略,對其他企業有一種天然的依賴。只有依靠別的企業提供的資源,它們才能騰出精力,專注於狹窄的細分市場,以差異化求得一席之地。 整個企業生態系統中,為了健康的共同發展,企業之間形成了相應的企業群:一種是衛星式的企業群(一系列的中小企業為大企業配套,它們之間可能是「寄生」,也可能是「共生」),一種是串聯式的企業群(中小企業之間通過專業化分工所形成的具有行業特點或地區特點的產業聚集,它們之間通常是「共生」關系)。通過相互信任,默契合作,聚集在某一有利的區域,無論在信息方面,還是技術方面和資源或服務的獲得方面等都具有低的搜索成本、交易成本和運輸成本的優勢(如小鴨集團將生產線轉移至崑山;許多銀行將總部遷至浦東新區);與此同時,群體內的企業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在設計、服務、型號等方面實施差異化(如東莞古鎮的照明燈飾);由於集群內的企業靠利益分配機制無形地結合在一起,它們在這個區域組織內形成了一致的聲音,在對付外部環境不確定性方面(技術、市場和政策方面)能快速反應(如溫州打火機行業集體應對歐盟方面的反傾銷訴訟),在時間方面能夠領先於競爭者從而來獲取競爭優勢。 因此,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應根據自身現狀和所處的外部環境,對企業自身進行准確的定位,使其融入並適應整個企業生態系統。通過戰略聯盟、虛擬等方式,在競爭的同時合作,由「替代式」競爭思維轉變為「互補型」的競爭思維,不要局限於現有的「乳酪」,而是著眼於把「乳酪」做大,在做大了的「乳酪」上大家都可以比以前得到更多。在企業生態系統中,其合作的方式主要有: 戰略性的合資企業:合資建立兩個同等的企業,並且讓各自所在地的公司擁有較多的股份,對同一產品進行生產和銷售。這樣既保證聯盟雙方的利益,又可充分發揮聯盟雙方各自的優勢和積極性,同時,這兩個企業也可以進行競爭。例如,德國戴姆勒———賓士與日本三菱汽車公司合作生產汽車,雙方共同分擔產品開發和生產的投資費用,共同進入雙方在歐、日擁有的銷售和分配網路。 相互持股投資:公司間為了鞏固良好的合作關系,通過購買彼此雙方的股份而結成聯盟,原有公司保持本來性質,投資是雙向的。例如,最引人注目的美國福特和日本馬自達的「聯姻」。福特取得馬自達的股權。兩家公司在某些項目上相互合作,但又相互競爭並保持著獨立的管理結構。「聯姻」以來,兩家公司已共同研製了多種新車型。它們的合作方式是福特負責大部分汽車式樣設計,馬自達負責關鍵工程部件的生產。 功能性協議:也被稱為無資產性投資的戰略聯盟,主要是企業在一個或兩個具體項目上進行合作。比如在研究與開發製造、技術等方面,成員之間保持各自的獨立性,甚至在協定以外仍然保持競爭。例如,美國的AT&T公司,它與法國-45聯合微處理晶元,與日本東芝合作開發靜態、隨機記憶晶元,與德國西門子研究動態、隨機記憶晶元,與東芝和西門子一起開發新的兆位存儲晶元。 虛擬經營:通過網路、協議等方式,集中於某一項或幾項核心業務,其它的業務全部進行外包,形成「無形」的契約關系。如NIKE專注於品牌和設計的運營,將生產全部轉包給國內的企業。 健康的企業生態系統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指標:一是高效的生產率,一般以投資收益率來衡量;二是持續的生命力,即系統抵抗各種干擾和破壞的能力,可以根據系統中企業數量的多寡來判定;三是縫隙市場的創造能力,即能否不斷創造更多的細分市場。四是競爭能力,主要根據外部的比較來衡量。
Ⅱ 微生態健康是什麼意思
其實可以等同於微生態平衡。當你體內的微生態平衡的時候,才能正常分泌人體所需營養素、提升人體免疫力,促進有益菌競爭性定植,保持人體的健康狀態。反過來說的話,人體微生態失衡的時候(可以理解為體內有益菌減少,有害菌增多,兩者達不到平衡狀態),人體機能無法正常運轉,容易引發各種疾病。
說到底,要保持微生態健康和身體健康,除了老生常談的飲食均衡、作息規律以外,通過補充益生元和益生菌也很重要。道理跟補充維生素一樣,你的日常飲食沒辦法實現最佳的營養能量攝入狀態。不過目前益生元和益生菌產品雜牌比較多,建議還是要挑選大牌子,比如養樂多、量子天健這些。
Ⅲ 什麼叫生態健康生活方式我們應如何提高生活質量
先不說什麼是生態健康生活方式,首先我們有這個能力過上生態健康的生活嗎??
蔬菜是有機無污染的,水是礦物質水,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作息習慣等......
我們真的能過上這樣的生活么??
如果不能那麼就不能說是生態健康的生活方式。
要過這樣的生活一定要建立在財力,物力和精力上。
Ⅳ 為什麼說生態系統健康是生態系統管理的目標
因為生態環境系 統 健康與人的健康狀況息息相關。
……
生態環境系 統,是包括人在內的生物生存成長健康相互聯系相互關聯的生命共生體系。
人的健康,要有糧食蔬菜 肉 蛋等生物內容的健康做為前提保障,才能滿足人的健康需要。
如果大量使用化肥農葯除草劑和其它妨礙生物正常的人工制劑,人的健康就會受到威脅與毒害。
這些,就是生態環境中各類生物生命形式相關聯生態環境系.統 內容。
……
所以,生態環境系 統 管理,就是為了保障人在生態環境中的健康需要,就要將生態環境系 統、做為生態環境系 統 管理的目標來對待,用以充分保障人的生命健康狀況正常與安全。
Ⅳ 什麼是健康的藝術生態
當代藝術的一個重要特徵即生態藝術的全面興起。
90年代那些具有觀念性的藝術家,大部分作品是涉及生態環境的。
因而,毋庸過多地置喙,倘使人類不去改變文化生態觀和相關的社會生態觀,僅僅依賴科技的外在進步和法制的何等完善,對其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就不可能有所改變。而所謂「改變」的實質,說到底是一種皈返過程中的認領,亦即在朝向人類共同精神家園———母親之鄉的回歸過程中,認領我們業已竭衰的古老直覺———那種與原初的自然神秘力量共生的精神秉賦。
藝術家為當代藝術輸入的有關生態藝術的觀念,盡管在形式、材料、媒介、場景和方法上紛繁多樣、面相殊異,但最終的意義實現,都是上述原點和背景的題中應有之義,這也就是生態藝術根本的文化邏輯。
Ⅵ (四)生態健康等級標准
1.參考點選擇
參考點指處於自然狀態、未受人類活動影響的河段或地點,常作為評價其他采樣點的標准。參考點通常近似地用研究區內受人類活動干擾最少的環境指標「最好」的采樣點來代表,其生物學特徵提供了基線期望值。目前,參考點的選擇還沒有統一的標准。參考《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2002)和國外參考點標准,結合大沽夾河實際情況,定性或定量地設置了包括污染源、基本水化學指標、兩岸土地利用、棲息地、緩沖帶及河道方面的標准限值。
參考點應同時滿足以下標准:pH為6~9;ρ(DO)≥5mg/L;ρ(NH3-N)≤1mg/L;城鎮用地面積占匯水面積比例≤20%;林地面積占匯水面積比例大於等於25%;棲息地等級為優或良,其中砂、礫、殘木底質為優,砂、礫底質為良,砂底質為中,淤泥底質為差,黏土底質為極差;岸邊緩沖帶≥15m;河道狀態為未渠道化;無點源排放。
設置參考點選擇標準的目的:①界定出研究區內的參考點;②使參考點與受損樣點之間具有良好的區分度。參考點與受損樣點之間的良好區分度表現在,參考點生態健康綜合指數分布中25th百分位數據不小於受損樣點生態健康綜合指數分布中75th百分位數據。
采樣點中的回里、東溝林場、南石岔和南橋環境條件狀況符合參考點標准,選作大沽夾河生態健康評價的參考點。四個參考點的生態健康綜合指數分布中25th百分位數據高出受損樣點75th百分位數據(14.07),參考點與受損樣點區分明顯。
2.生態健康等級劃分
生態健康綜合指數具有一定的范圍和指數期。相應於受損的不同級別,該范圍可進一步細分為不同級別。根據參考點生態健康綜合指數的分布劃分生態健康指數范圍。
五級(很好、好、一般、差和很差)的劃分用於評價參考點和非參考點的生態健康狀況。參考點生態健康綜合指數的25th百分位決定「好」與「一般」的閾值或分界,其他級別由等距劃分閾值上、下生態健康綜合指數區間而產生。大多數參考點應當位於「好」或「很好」的等級內。
Ⅶ 形容綠色健康生態的詞語
生機
盎然
清新
森之林
Ⅷ 生態系統健康是
健康生態系統是生物群落與它的無機環境之間相互作用良性循環``
Ⅸ 健康源於自然嗎
利用自然保持健康共有七項基本原則,這些原則講得非常坦率、簡單、有道理。
1 純凈的空氣
無論晴天或雨天,每天都要出去呼吸新鮮空氣。將這一方法自覺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去商店時,以步代車;與朋友相邀散步時,不要一見面就坐下喝咖啡;將衣服晾到外面,這樣,不僅運動了身體,而且還節約了用電,又感受到衣服的清新;一有機會,就離開城市,去呼吸清新的空氣;打開窗戶,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每天至少一個小時,冬天也不例外,清涼的空氣比令人透不過氣來的暖氣好得多。
2 陽光
記住,充分利用現有的天然醫療和健康手段,陽光,自然是其中之一。陽光有助於增加人體養分和能量,它為我們的生存創造了必需的生態環境:氧氣和二氧化碳,它將溫度和濕度調節到生命所需的程度。人體每天所需的維他命D大致是400個單位。沐浴15分鍾的陽光,你所獲得的維他命D就會高於一天的所需量。維他命D加上適當的鈣和磷,能使人體骨骼挺拔健壯。當然,眾所周知,過度的陽光也是有害的。所以,進行日光浴要適度。盡管如此,一定要確保每天接收一些陽光。
3 適度
不要只沉醉於一件事,這不光指飲酒,做任何事情都要避免過度。想想看,有的人一聽說他們應該鍛煉身體,於是就出去跑呀跑,直到累得氣喘吁吁為止,他們真成了跑步狂了。有的人則玩命地節食,以致得了厭食症。他們極端地食用健康食品,甚至連到別人家裡吃飯也不敢。不能過度,不能走極端。記住這個原則:有益的東西,要適度;有害的東西,要戒除。
4 休息
身體和大腦在充分休息後,才能更好地工作。所以,要保證每晚都有充足的睡眠,每周至少要從事一天休閑式的活動。每個人都需要暫時避開處處有償或無償的勞動。在休息日,可以同家人外出旅行或者在家附近放鬆放鬆,也可以整日坐在沙發上,看看書或做些其他有益於休息的事情。如果你比較有涵養,就用這段時間思考一下精神方法的問題,或讀一點帶有精神啟示方面的文章。要想過一種比較平衡的生活,就必須堅持休息的原則。否則,日夜奔忙,好不容易有兩個星期的假期,卻累得趴下不能動了,這是得不償失的。
消化系統也需要時間進行休息,它一般需要5個小時才能將食物完全消化掉,所以,一些健康倡導者認為,在兩餐之間不宜加餐進食,那樣會使消化系統沒有機會得到休息。因為人體所有系統的器官,看得見的或看不見的,都需要休息。兩頓飯之間,如果需要,可以喝飲料或茶水。5個小時後,飽餐一頓,吃一頓豐盛的天然食品。細嚼慢咽一個小時後,再讓消化系統進入休息狀態。到了晚上,喝點水或茶,或吃一點易於消化的小吃就可以了。
不僅身體的內部器官需要休息,人的整個身體也需要休息。午夜前每個小時的睡眠一般要比午夜後的睡眠效率高得多,所以,早睡早起對身體是有好處的。試一段時間,看一看這種睡眠安排是否更好一些。
總而言之,一起床就飽吃一頓,然後每隔至少5小時再吃一頓飯,睡眠要保證充足。要把自然當做你的私人教練和防疫醫生,這種服務是免費的。
5 鍛煉
在新鮮的空氣中鍛煉身體有助於排除體內的各種毒素和廢物。每天早晨到外面活動活動,找一種你自己喜歡的,適合你的運動,比如,步行或騎車去商店。
6 水
水是非常廉價的,盡可大大方方地飲用。為了清潔消化系統,兩餐之間至少要喝8~10杯水。胃酸是助消化的,我們不僅要把水當做身體的清潔物,而且還要把它看做是一種滋補品。因此,要定期地洗溫水澡,然後,逐漸過渡到沖涼水澡,這樣可以將你的毛孔打開,使細胞活躍,讓它們不停地運動。
水還是治療各種疾病的天然葯物,用醫生的話說,就是「水療法」。下面就是水療法的一個實例,下次再頭疼的時候,就不用打開阿司匹林葯瓶的蓋兒了。頭疼是頭部血管膨脹引起的,膨脹引起的壓力是導致疼痛的原因。把雙腳放在一桶熱水裡,溫度只要你能忍受就行。這樣引起的反射反應可以使頭部的血管緊縮,然後,在頭部加一塊冷敷布,幫助血液流到手和足部,從而離開頭部——這也促進血管的收縮。熱天燙腳收縮血管,頭療冷敷驅走血液,熱聚集血液,冷驅散血液——這便是一種反射關系。
7 營養
健康程度隨體內吸收的物質發生變化。根據最新醫療信息,大多數困擾現代人的疾病,比如心臟病、高血壓、某些癌症、癱瘓性中風等,主要是飲食不合理所致。人體內的所有細胞和各種組織的營養都是由我們所吃的食物供給的。關照身體的最好辦法還是採用那種最簡單易行、最廉價的飲食。這些食物包括各種穀物、水果、籽粒、豆類、堅果和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