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的水
Ⅰ 水庫有多少水
這要看是那一個水庫。山東沂蒙水庫的水要是滿的話。往西放。可以讓徐州平地水深五六米吧
Ⅱ 中國十大水庫是哪些
中國十大水庫排名如下:
1 、三峽水庫
長江三峽工程是當今世界上在建的最大水利樞紐工程。
三峽水庫總面積1084平方千米,淹沒陸地面積佔632平方千米,范圍涉及湖北省和重慶市的21個縣級行政區。這項工程由攔江大壩和水庫、發電站、通航建築物等部分組成。
水庫:大壩總長3035米,壩頂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初期156米,後期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
電站:安裝32台單機容量為70萬千瓦的水電機組,裝機總量2250萬千瓦;年發電量847億千瓦時。
2、 龍灘水庫
龍灘水庫工程位於重慶市墊江縣沙河鄉和忠縣新立鎮境內,是一座以城鄉供水為主,兼有農業灌溉的中型水庫,集雨面積158.68 平方公里,水庫總庫容1651萬立方米,年供水量3800 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4.67 萬畝。
3 、龍羊峽水庫
龍羊峽水庫位於黃河上游青海省共和縣和貴南縣交界的龍羊峽谷,電站裝機容量128萬千瓦,水庫設計蓄水位2600米,總庫容247億立方米,調節庫容194億立方米,是一座具有多年調節性能的大型綜合利用樞紐工程。
4 、新安江水庫
新安江水庫,即千島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境內,錢塘江上游新安江主流上,是浙江省杭州市面積最大的水體。水庫大壩設計高度105米(海拔115米),於1957年破土動工,1959年9月水庫建成開始蓄水。新安江是錢塘江的正源。1984年12月,千島湖為新安江水庫的風景區名。
5、丹江口水庫
丹江口水庫,位於漢江中上游,分布於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水域橫跨鄂、豫兩省。丹江口水庫 ,是亞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國家一級水源保護區、中國重要的濕地保護區、國家級生態文明示範區。
丹江口水庫,由1973年建成的丹江口大壩下閘蓄水後形成,橫跨湖北、河南兩省,由漢江庫區和丹江庫區組成。丹江口水庫多年平均入庫水量為394.8億立方米,水源來自於漢江及其支流丹江。水庫多年平均面積700多平方公里。
6 、三門峽水庫
三門峽水庫,黃河上的第一個大型水利樞紐工程。1957年4月13日,三門峽水利樞紐正式投入使用。三門峽水利樞紐是治黃工程體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擔負著黃河下游防洪、防凌的重任,保護著冀、豫、魯、皖、蘇5省25萬平方公里范圍內1.7億人口的生命財產安全。
7 、永豐水庫
豐水庫是淠史杭灌區瓦東乾渠上的重要反調節水庫,水庫以灌溉為主,兼有防洪和養殖綜合效益。集水面積31.4km2,設計灌溉面積9萬畝,樞紐建築物有大壩、泄洪涵、進水涵、灌溉涵、非常溢洪道和防洪節制閘等。
8 、新豐江水庫
在廣東省河源縣西部,屬東江水系。匯水面積5140平方公里。庫區周圍為低山丘陵,水面寬闊 。大壩築在河源市城郊。壩址以上控制集水面積5740平方公里。1958年7月破土動工,1969年建成。混凝土大壩,最大壩高105米,設計庫容量140億立方米。
灌溉河源、龍門、新豐等縣農田近百萬畝。是兼有養殖、發電和航運等綜合效益大型水利工程 。壩下水電站裝機容量29.25萬千瓦。因水壩建於新豐江下游得名。
9 、小浪底水庫
小浪底地跨洛陽、三門峽、濟源三市,總面積126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96平方公里),全長175公里(上至三門峽大壩上游9公里,下至小浪底大壩36公里處)。由於該大壩位於洛陽市孟津縣小浪底村,故而以小浪底命名了該工程。
10 、豐滿水庫
豐滿水庫是中國東北大型水庫。又稱「松花湖」。位於吉林市東南24公里。有鐵路、公路相連。始建於1937年,經50年代以來的改造、擴建,已建成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灌溉、航運、養殖、旅遊之利的水利樞紐工程。水庫大壩高95米,長1080米。
Ⅲ 水庫如何形成
水庫的概念:
水庫,一般的解釋為「攔洪蓄水和調節水流的水利工程建築物,可以利用來灌溉、發電、防洪和養魚。」它是指在山溝或河流的狹口處建造攔河壩形成的人工湖泊。水庫建成後,可起防洪、蓄水灌溉、供水、發電、養魚等作用。有時天然湖泊也稱為水庫(天然水庫)。水庫規模通常按庫容大小劃分,分為小型、中型、大型等。
水庫形成 :
在河流上建壩會在河流上游形成水庫。水庫的水會向周邊擴散,淹沒原有的棲息地。迄今,超過400,000平方千米的土地由於水壩的建造而被淹沒。新產生的水庫的表面積大於原先河流的,使得水分更多地被蒸發。這可能使河水每年減少2.1米的深度。根據近期的研究,水庫亦使溫室氣體排放增加。水庫最初的注水淹沒原有的植被,使得富含碳的植物和樹木死亡和分解。腐爛的組織向大氣大量排放碳。腐爛的植物沉入不含氧的水庫底部,由於缺乏流水來增加水的含氧量,最終分解成甲烷。
Ⅳ 水庫放水怎麼釣魚
水庫釣魚釣點選擇的技巧:
1、沙灘不下竿、溝灣好釣魚
一般水庫都有沙灘和溝灣這樣的地形。沙灘一般在庫區的尾部,如果是漫坡淺灘,水中不會有魚,更無大魚。但如果趕上白鰷及某些小型魚產孵,它們會選擇這些淺水沙底作為產孵地,來時數量驚人,可抓住機會用手竿釣白鰷,一日內釣數十斤亦不困難。
水庫常見的地形是溝和灣,這正是在水庫垂釣的主要釣點,岸上的樹葉、籽實和昆蟲被風雨打落,大都會在這些地方存留,因此水下的微生物也非常豐富,魚兒覓食會到此聚集,是下竿的好地方。
2、兩山釣夾縫、山坡找台階
兩座山,兩個山包或兩個突出山脖連接的地方,形成夾溝,它們延伸到水中的部分就是一個良好的釣點,在這些夾縫坑窪里,易於聚集腐爛物質,而後滋生出許多水下微生物。下雨時這些地方又是流水口,岸上的雜物也被水推送到這里,就成為食物豐盛的魚食堂。再者不少魚有鑽洞覓穴的習性。如果遇上這樣的地形,釣手切莫放過。
水庫的岸邊,有不少呈梯形的台階地段,有些台階比較寬闊平整(它和無依託的平底有根本區別),是理想的釣點,尤其是台階與山坡連接的內側,被水浪沖出條條縫隙,更是魚兒出沒處,可用酒糟、糠麩、豆渣等廉價餌料打窩子,將是一個理想的釣點。但此種地形常使海竿掛底傷線,近者可用手竿,遠處可用海竿帶漂。
3、陡岸釣掛餌
水庫陡峭的岸邊,只要可以站人,並能支竿操作,就可以垂釣,不過要採用一種特殊的垂釣方法,就是將鉤餌不沉入水底,掛靠在水中的山坡上,如用海竿,可將釣線下放到米的深度,鎖住線不使其下沉,但曳力不可擰得太緊。防止魚兒拖竿入水。如能在這個深度附近發現小坎小台階,則應將釣餌下到這些地方,還可靠岸邊撒一些散碎誘餌,魚兒會沿著陡岸覓食。筆者在幾個水庫用此法垂釣,效果頗佳。此種釣掛餌的方法,既可釣草鯉魚,也可釣鰱鱅魚,但釣餌要硬一些,以免脫落。再者在這種環境下垂釣,切實要注意安全,魚竿也要支牢,因魚拖竿入水後打撈困難。
4、壩頭有石縫、可用舍棄墜
水庫大壩及壩側,大都為石塊壘砌,石塊形成許多空隙,如海竿使用組鉤,很容易掛底,但壩灣處往往又是魚兒聚集的地方,釣手最好使用舍棄墜的辦法垂釣。如用手竿,先用細線單拴墜子,墜線長15~20厘米,一次拴副備用,組裝成鉤下墜,如墜子被夾,可扯斷墜線,故此法稱」舍棄墜「。
5、漲水釣進口、落水釣深潭
這也是一種常規的垂釣方法,亦可用於水庫。所有水庫的水位,都會有漲有落,只是大水庫漲落緩慢,中小型水庫漲落明顯,如果是大起大落,時清時混的水,魚不易咬鉤,釣手也難摸准規律。就一般而言,如漲水不快,進水不大,可在進水口垂釣,如進水太大,可釣偏流和回水灣,如來水太大,或已成混水,魚兒受到驚嚇,是不咬鉤的。如果是小型水庫,放水後,留出一些深水潭,無疑這是下鉤的好地方。
6、新漲水、不下鉤
如果是一些中小型水庫,因下雨等原因,放進來許多水,基本上改變了原有水的狀況,如水溫、水的清亮度等,這時魚也不會咬鉤。須等待兩三天,魚已完全適應新水(水也在變化中),它才可能咬鉤。
7、釣淺釣邊、不釣中間
水庫的壩頭和中間水很深,有的竟深達百米以上,水深處水底溫度低,有人在北京密雲水庫潮河主壩處作過測驗:7月下旬氣溫在32.8℃時,水面溫度27.8℃,而在水下30米處,水溫僅10.2℃,所以深水中的魚隨著水溫的變化,它們會游向水溫高、食物充足的上層,前面所說釣灣也是這個原因。有灣則應釣灣,無灣就要靠邊釣,如將海竿投向數十米的深水處,是很難有收獲的。
8、深水釣浮
大多數水庫都有草魚和鰱鱅魚,它們在水的中上層活動,可採用釣浮的方法,鉤下到多深,應根據天氣的情況予以調整,如夏日早晚涼爽,水面溫度不很高,則可完全釣浮,就是將釣餌下到水表層,如果溫度高時,可將釣餌下降到離水面1.5~2米的水層中,這個深度應隨水溫的變化及魚兒活動的情況及時調整。如果是採用多竿垂釣,可分竿對幾個深度進行試驗,從中篩選出最佳垂釣深度。
9、平底不藏魚、雜亂好下鉤
寬闊平坦的水底,它不掛鉤,不會給釣手添麻煩,可這樣的地方一般是存不住魚的,如海外有些人在平坦的海底上,沉入破舊船隻及舊車胎,做成人工魚礁來招魚。魚就是愛在雜草亂石堆中活動,因為這些地方小魚蝦多,微生物麇集,給魚提供眾多的美食,魚自然會在這里聚集。此種地方魚雖多,但也給釣手帶來掛鉤之慮。為了能在這些地方下鉤,釣手採用了許多相應對策:如釣邊緣,在這些地方的邊緣處下鉤。或用舍棄墜將鉤直接送入這些雜亂物之中,掛墜舍墜,掛鉤舍鉤;還有的採用釣浮的方法。總之在這些地方垂釣,往往收獲大,但對鉤線的損失也很大,權衡利弊之後,許多釣手還是願意在這里下鉤。
Ⅳ 城市裡面用的自來水,是用的水庫里的水還是河裡的水
自來水水源大多是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方選擇不同的水源。例如:靠近長江中下游的蘇州北部城市,大多自來水都是來自長江。同樣蘇州西部以及無錫大部分地區都是用的太湖的水作為水源。還有一些水庫周邊的城市則會選擇水庫水作為水源。
自來水是指通過自來水處理廠凈化、消毒後生產出來的符合相應標準的供人們生活、生產使用的水。生活用水主要通過水廠的取水泵站汲取江河湖泊及地下水,地表水,由自來水廠按照《國家生活飲用水相關衛生標准》,經過沉澱、消毒、過濾等工藝流程的處理,最後通過配水泵站輸送到各個用戶。
Ⅵ 水庫里的水民間是否可以大量使用
不能
一、水庫來內的水是屬自於集體財產,個人不能隨意使用。憲法第九條第一款規定:「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自然資源,都屬於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
民法通則第七十四條第一款規定:「勞動群眾集體組織的財產屬於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包括:(一)法律規定為集體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二)集體經濟組織的財產;(三)集體所有的建築物、水庫、農田水利設施和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設施;(四)集體所有的其他財產。」
二、各地方都制定關於集體財產的管理規定中有明確記載集體資產受國家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和個人侵佔、哄搶、私分、破壞、平調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
三、對於水的具體使用,在水法中有這樣的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其成員依法在本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集體土地或者承包土地上投資興建水工程設施的,按照誰投資建設誰管理和誰受益的原則,對水工程設施及其蓄水進行管理和合理使用。
四、水法中還規定由縣級以上地方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批
Ⅶ 水庫水面太大如何找准地方釣魚
水庫風影優美、水域廣闊,魚種豐富,是休閑野釣的不二選擇。但沿岸地況和庫底地形都很復雜,且水廣魚稀,所以初到水庫的釣者面對茫茫水面,往往一片茫然,不知從何處施釣。這里有個原則,春釣上遊河頭,夏釣水庫中段,深秋則必是要去大壩深水區了。釣客們經多年實踐總結出了一些諺語,是為經驗結晶。
釣出來的好釣點
初到水庫釣魚,對水底情況和魚情都一無所知的人,要想找到有魚可釣的下鉤點,最簡單的辦法是沿水庫岸邊觀察別人垂釣後留下痕跡的地方,一這些地方為下鉤點,也不會落空。因為凡是別人釣過魚的地方,岸邊總會有拋棄的食品袋,餌料袋,水下也會有不少拋撒的餌食,所以,不妨在此先試試。有時候碰的巧,你選的這片釣點剛巧是頭一兩天別人在這里撒過大量誘餌而未發窩,等不及便罷釣了。你到那裡剛好發窩,水下誘來了魚群,這種釣點有時會有出乎意料的收獲。當然這等便宜事並不常有,還是自己打窩子更有把握。這種釣點主要在交通方便,比較易於到達的水庫岸邊,如果從地形等方面看,它缺乏成為一個良好釣點的條件,但由於許多帶野遊性質的釣友,他們所欣賞的是郊野的陽光和空氣,他們對釣點選擇的標準是交通要方便,岸邊條件好,比如能支帳篷,有一定的活動空間,有利嬉遊玩耍等。至於水中情況,他們不作更多考慮,不管有魚無魚,下鉤就是歡樂。大家都在喂魚,久而久之,魚兒得到食物信息,慢慢會向這里聚集,有魚可釣,釣者愈多,如此良性循環,一來二去,此處便成為一個最佳釣點。
水庫的水域如此之大,與養魚池塘相比,魚的密度是太小了。因此,盡管在選擇釣點時想得很周全,地方找的也理想,但如果垂釣前不投放餌料,也很難有大的收獲,若想釣到大魚就更難了。
不論你選擇的釣點水深水淺,水底地形等自然環境多好,都必須在垂釣前幾天在釣點處投放大量的誘餌。甚至要連續幾天,每天定時投放一至兩次,使釣點及其附近形成人為的食物豐富區,誘使水域魚類大量聚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這是和池塘釣不大相同的一個特點。這就叫想釣到魚,必先喂魚。用大量的誘餌把魚招引過來,才能穩坐釣魚台。否則,即使找到了水下環境很好的地方,也很難釣到魚。
選好釣點之後,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考慮把誘餌投放在那裡。比如,每年水庫都會有規律的蓄水,排水,庫岸被水浪沖刷,會形成幾層階梯狀的坡面。那些被水淹沒的梯面,一般都比較平坦,而且在各個梯面之間,都有高低不平的塄坎,上述這些地方容易滯留一些餌食,也往往是魚兒的起身之所。把誘餌投到梯面的平面上,一是誘餌能滯留得住,二是容易聚魚,往往可收到較好的效果。但我們要注意的是,往梯面打窩子,水深要選2~4米左右為宜。因為水庫的水質清,若水深只有1米,人聲竿影的出現會驚走水下的魚群,若水深超過6~10米,除少量過路魚,很少有魚在那樣的深水裡游弋覓餌。最好把窩子食灑在梯面的平面才能滯留的住。否則,若把窩子食撒在岸邊梯面的斜坡上,則很容易被水浪沖刷掉。
在水庫岸邊打窩子,凡是近岸處水深或水底有亂石堆,大塊岩石,枯樹等障礙物的地方,也是天然餌料較多的地方,魚兒喜歡在這里藏身覓餌。不過把窩子打在這些地方,下鉤時容易掛鉤。
有些大中型水庫是泥沙質或泥質,水下的庫底坡度很小,這里往往水草叢生,形成一大片水草區。這種地方一般都是自然餌料豐富,水中溶氧量高,只要水深不超過半米,人走近也不至於驚散魚群,是良好的釣場。當然,因為這種水草區水位都不深,所以,白天很少有大魚光臨。但對於釣鯽魚,鯿魴魚來說,卻是十分理想的釣場。鯽魚,鯿魴魚群都喜歡匯集在草叢之中。垂釣時,可把窩子打在草邊或草空里,一次多打幾個窩子,每個窩子輪流試釣,必獲豐收。
大中型水庫的進水口,一般都位於上游水面較窄的部位。有的進水口是建庫前的河道口,一些水庫在河道口(或後來修的水渠)築有水閘以控制水量。由於進水口有新鮮的水源不斷流進,使這里形成高溶氧,多餌食的水域。因此這里是不同食性魚類的聚集或是常常光顧的地方,垂釣時,可把誘餌投放在河口或渠道口的緩流水域。
以上釣點和窩點的選擇皆為釣友們多年經驗之談,心血結晶,若妥善用之,釣獲必豐。
Ⅷ 簡要水庫需水,供水過程
水庫蓄水過程:
為充分利用河流的水資源滿足灌溉、水力發電、防汛等需求,需要調節徑流,將河流量超過水電站發電需要的水量蓄存在水庫里,以供需要時使用。簡而言之,蓄水就是水庫從汛限水位逐步將庫水位抬升至正常蓄水位的過程。
利用水庫蓄水可以充分利用汛末洪水資源,充分發揮水庫綜合利用效益,通過開展蓄水調度,蓄洪補枯,調節徑流,可以使天然來水能在時間上和空間上較好地滿足用水部門的要求,從而實現水庫的綜合利用效益。
水庫供水過程:
水庫向工農業生產單位放水的過程。大多數用水部門(例如灌溉、發電、供水、航運等)都要求比較固定的用水數量和時間。
Ⅸ 什麼是水庫水位
水庫特徵水位,水庫工程為完成不同時期不同任務和各種水文情況下,需控制達到或允許消落的各種庫水位稱為水庫特徵水位。水庫的規劃設計,首先要合理確定各種庫容和相應的庫水位。
水庫工程為完成不同時期不同任務和各種水文情況,需控制達到或允許消落的各種庫水位稱為水庫特徵水位。水庫的規劃設計,首先要合理確定各種庫容和相應的庫水位。
具體講,就是要根據河流的水文條件、壩址的地形地質條件和各用水部門的需水要求,通過調節計算,並從政治、技術、經濟等方面進行全面的綜合分析論證,來確定水庫的各種特徵水位及相應的庫容值。
這些特徵水位和庫容各有其特定的任務和作用,體現著水庫利用和正常工作的各種特定要求。它們也是規劃設計階段確定主要水工建築物的尺寸(如壩高和溢洪道大小),估算工程投資、效益的基本依據。
(9)水庫的水擴展閱讀
以重慶寸灘的水洪水位為例。寸灘的枯水期自然水位大約在160米左右,由於河道相對狹窄,只要洪水量流增大,寸灘的水位必然要急劇上漲。在三峽工程修建前,寸灘所經歷的幾次大洪水的水位記錄分別是:
1870年洪水流量100000方/秒,水位標高達到196.25米;
1905年洪水流量85100方/秒,水位標高為192米;
1954年洪水流量54800方/秒,水位標高182.57米;
1981年洪水流量85700方/秒,水位標高191.41米;
1998年洪水流量59200方/秒,水位標高183.21米。
當三峽工程建成後,盡管重慶寸灘的位置應該屬於三峽水庫的范圍之內,但是,由於每年汛期三峽的蓄水位還沒有超過能夠影響寸灘天然水位得的160米。所以,實際上寸灘的洪水水位和洪水流量的對應關系幾乎沒有發生太大變化。三峽建成蓄水後寸灘的洪水水位主要還是取決於洪峰的流量。例如:
2004年9月,洪水流量58200方/秒,寸灘水位標高183.26米;
2009年7月,洪水流量56700方/秒,寸灘水位標高183.11米。
2010年7月,洪水流量69000方/秒,寸灘水位標高185.4米。
從這幾組數據中,能夠看到寸灘的水位總是與流量程正比增長的,而與三峽的蓄水與否關系不大。今年的重慶寸灘的最高洪水位高於1998年,是因為重慶的上游淶水量確實大於1998年,不過增加的幅度是否合理,不大好判斷。
其中,三峽建成前後唯一可以進行比較的一組數據;就是2004年9月,洪水流量58200方/秒,寸灘水位標高183.26米;與1998年洪水流量59200方/秒,水位標高183.21米。
04年的水量比98年低一些,但是最高水位卻比98年高出5厘米。這說明2004年的時候寸灘的位置,處於示意圖中G到 F之間的某一點上。所以,屬於受到三峽水庫蓄水影響的地區。不過,我們也不難發現這種影響確實還是比較小的。只有幾厘米。
Ⅹ 水庫的水為什麼是綠色的
水庫的水常年不動,和死水一樣,時間長了各種水生細菌,水藻之類的就滋生了,水就變得有點綠色了··
說到底就是水中的微生物再水不動的時候,就是和他們生長了,大量的繁殖,水就被他們變得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