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規劃設計
1、城市河道整治中的「渠道化」問題。
目前我國25.4%的城市是臨河設置的。80年代初,我國許多城市開始規劃城市河岸,但由於規劃思想落後,規劃的城市河岸功能單調,且人工痕跡累累,在許多城市,城市河岸往往被渠道化,甚至把河流變成暗渠。渠道化的河岸大多隻注重防洪,重改造輕保護,破壞鄉土植被,不能體現河岸的綜合功能。景觀設計多採取傳統的工程措施,即拓寬河道、裁彎取直、水泥襯地、石砌護坡、高築河堤等。這些措施雖然能夠立竿見影,使河道景觀看上去「整潔」、「漂亮」,但是卻忽略了許多緩慢的或不易察覺的負面影響。
2、城市綠化建設中的「造假化」問題。
近幾年,為了追求所謂的「異域風情」和施工管理上的簡便,北方許多城市的綠化建設中出現了嚴重的「造假」現象。這種現象由中小城市向大城市蔓延且愈演愈烈,嚴重影響了城市生態建設的進程。
3、 城市景觀建設中的「奢侈化」問題。
城市景觀環境的建設正在被一種「急功近利」的思想所左右,很多城市的管理者和建設者了為了片面追求所謂的「政績」而「大興土木」,把大量的財力物力投入到城市形象的塑造上。這種被稱作「城市美化運動」或「城市化妝運動」的城市景觀建設行為,是一種沒有遠見的趕時髦現象,其結果造成了今天我國城市發展中的「特色危機」。
4、城市生態建設中的「急進化」問題。
城市生態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是目前絕大多數的城市都存在「急進化」 問題。雖然近幾年由於北方城市的水資源短缺,人們對大規模種植草坪的現象提出了質疑。但是很多城市為了在短時間內取得綠化的效果,仍然熱衷於大規模發展草坪,尤其是公共綠地、住宅小區的建設。城市自然生態系統形成中佔主導地位的樹木、尤其是鄉土樹木的種植比例較低,影響了城市綠地綜合生態效益的發揮。
5、城市生態建設中的「崇洋化」問題。
城市生態建設中的「崇洋化」問題使得我們的城市在逐步失去民族性。在我們一些城市,建設者為自己城市的所謂「輝煌建設成就」沾沾自喜時,國外某城市規劃專家卻說他不想看中國的任何一個現代城市,因為大多數的現代城市景觀可以在歐美任何一個地方的任何一個城市看到。他說中國的城市已經越來越沒有文化了。這不是聳人聽聞。
『貳』 生態園規劃設計應該如何進行怎樣進行生態園規劃設計
生態園規劃設計應該如何進行?怎樣進行生態園規劃設計? 對於生態旅遊的設計規劃,北京綠維創景認為 一、 遊憩方式的生態化 遊憩方式的生態化是指通過相應的景觀生態技術,包括生態材質運用,本土化植物配置,低耗能技術應用,綠色植物環境,環保材料與技術等與旅遊過程中的遊憩活動包括吃、住、行、游、娛、購、體、療、學、悟相結合,在利用旅遊目的地的各種資源,使旅遊開發商、投資商獲得最大收益的同時,又能使其對環境的破壞達到最小,實現旅遊區的可持續發展。 二、當前旅遊區中的問題 目前,全國各地郊野旅遊都在利用自己的優勢條件因地制宜地發展生態旅遊形式,諸如各級旅遊度假區及綜合性生態游樂園等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涌現,雖然,生態遊憩項目在表面形式上顯得豐富多彩,但是都在相互借鑒或參考國外,沒有作系統的研究,所以不可避免地出現一連串問題: (1)對生態旅遊的市場缺乏充分的調查和論證,市場定位不明確; (2)選址和規模的確定缺少依據,造成土地資源浪費和自然景觀資源破壞; (3)項目缺少特色,受時髦、流行的市場影響,項目建設重復性很大,特別表現在人文景觀項目上,各地一哄而上,造成直接競爭資金浪費和對環境的破壞; (4)設計、施工不夠精緻,設施雷同缺乏新意,對生態主題和內容挖掘膚淺,難以吸引遊客。
記得採納啊
『叄』 生態景觀設計和景觀生態設計的區別
區別:景觀設計學(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核心是生存的藝術!是關於景觀的分析、規劃布局、設計、改造、管理、保護和恢復的科學和藝術。景觀設計學是一門建立在廣泛的自然科學和人文與藝術學科基礎上的應用學科。尤其強調土地的設計,即:通過對有關土地及一切人類戶外空間的問題進行科學理性的分析,設計問題的解決方案和解決途徑,並監理設計的實現。而景觀生態學是研究景觀單元的類型組成、空間配置及其與生態學過程相互作用的綜合性學科。強調空間格局、生態學過程與尺度之間的相互作用是景觀生態學研究的核心所在。
景觀設計學
根據解決問題的性質、內容和尺度的不同,景觀設計學包含兩個專業方向,即:景觀規劃(Landscape Planning)和景觀的設計(Landscape Design),前者是指在較大尺度范圍內,基於對自然和人文過程的認識,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過程,具體說是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適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最恰當的土地利用;而對這個特定地方的設計就是景觀設計。
景觀生態學
景觀生態學 (landscape ecology)是在1939 年由德國地理學家C. 特洛爾提出的。它是以整個景觀為對象,通過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與價值流在地球表層的傳輸和交換,通過生物與非生物以及與人類之間的相互作用與轉化,運用生態系統原理和系統方法研究景觀結構和功能、景觀動態變化以及相互作用機理、研究景觀的美化格局、優化結構、合理利用和保護的學科。是一門新興的多學科之間交叉學科,主體是生態學和地理學。
如今,景觀生態學的研究焦點是在較大的空間和時間尺度上生態系統的空間格局和生態過程。Risser等(1984)認為景觀生態學研究具體包括:景觀空間異質性的發展和動態;異質性景觀的相互作用和變化;空間異質性對生物和非生物過程的影響;空間異質性的管理。景觀生態學的理論發展突出體現其對異質景觀格局和過程的關系,以及它們在不同時間和空間尺度上相互作用的研究。理論研究還包括探討生態過程是否存在控制景觀動態及干擾的臨界值;不同景觀指數與不同時空尺度對生態過程的影間擴散響;景觀格局和生態過程的可預測性;以及等級結構和跨尺度外推。盡管這些都僅是理論雛形,但它們確實給生態學提供了一個新的範式(Paradigm)。按照Kuhn(1970)的科學哲學思想,科學的發展總是不斷地以新的範式替代舊的範式。新範式提出新的理論、新的概念、新的構架、新的思維、新的方法。景觀理論是生態系統理論的新發展。它的新穎之處主要在於景觀理論強調系統的等級結構、空間異質性、時間和空間尺度效應、干擾作用、人類對景觀的影響以及景觀管理。景觀生態學的生命力也在於它直接涉足於城市景觀、農業景觀等人類景觀課題。Naveh和Lieberman(1984)指出:景觀生態學是生物生態學和人類生態學的橋梁。此外,跨尺度上推(Scaling Up)景觀生態學是環球生態學(Global Ecology)的重要一環。
『肆』 生態規劃的原則
城市的社會、經濟、自然系統是相互關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規劃設計須將三者有機結合起來,三者兼顧,綜合考慮,使整體效益最高。規劃設計要利用這三方面的互補性,協調相互之間的沖突和矛盾,努力在三者之間尋求平衡。協調是這一原則的核心價值。
以上三條原則都是普遍性的,但城市是地區性的,地區的特殊性又受自然地理和社會文化兩方面的影響。因此,這些原則的具體應用需要與空間、時間和人(社會)的結合,在特定的空間中有不同的應用。
『伍』 景觀生態規劃的目標
( 1) 確定群落生境、瀕危物種群體及娛樂生境,景觀和文化團體及居民住地等。
( 2) 設計生態廊道以保證種擴散。為了進一步保證生物多樣性,保持一些具潛在價值的林分,保存重要的群落生境,以保證種擴散的機會。天然的廊道包括林分邊的小溪和河流,雲杉沼澤地和原始林,這些廊道位於被保護地區和重要生物立地之間。
( 3) 通過模擬自然演替來控制森林的結構。重視高度生物多樣性的林分發展階段。為林分確定經營目標,增加計劃火燒來改進火燒木中生存物種生存的機會,在主要生境、生態廊道及生物多樣性需加強地的周圍增加腐朽木的數量。
( 4) 確定特殊價值的立地。即在全面了解整個規劃面積的基礎上確定高保值的立地,使其保持自然狀態或用特殊方法經營。
( 5) 實現近自然林經營目標。保護自然景觀資源( 森林、湖泊、自然保留地等) 和維持自然景觀過程及功能,是保護生物多樣性及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的前提,也是景觀資源持續利用的基礎。目前人類對長時間、大范圍自然控制仍無能為力,而無人工干擾下特定地域地帶性生態景觀的復雜性和穩定性是一般人工系統無法比擬的,如何合理繼承這種原生景觀,維持並修復景觀整體生態功能是景觀規劃的重要問題。在規劃實踐中應以環境持續性為基礎,用保護、繼承自然景觀的方法建造穩定優質持續的生態系統,有利於維持系統內穩態,強化森林景觀生態功能( 李曉文等,2005) 。
景觀生態規劃的優點在於,森林經營景觀生態規劃通過保持生態廊道的連續性來保證種的擴散,從而保證了森林的生物多樣性。森林經營景觀生態規劃強調了森林的休閑價值。在牢記林業目標的同時,規劃也考慮了生態目標和森林各種應用目標的和諧,考慮了社會公眾的參與。景觀生態規劃補充了老齡森林的保護,擴大了老齡天然林的保護面積( 歐陽志雲等,1999; 郭晉平等,2002) 。
『陸』 什麼是生態規劃與設計
域景觀生態系統優化利用的空間結構和模式
『柒』 景觀生態規劃設計有什麼不破壞環境的方法
生態設計是一種將人的某種目的或需要轉換為具體的物理形式或表達方式的過程。它是人類有意識塑造物質、能量和過程以滿足預想的需要與慾望心。著名景觀設計師斯圖亞特•考恩認為:「任何與生態過程相協調,盡量使其對環境的破壞影響達到最小的
『捌』 景觀生態規劃與設計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所謂生態設計就是在景觀設計時,使其對環境的破壞盡量達到最小的限度。這種協調意味著設計要尊重物種的多樣性,減少對資源的剝奪,保持水循環,維持植物生活環境和動物棲息地的質量,以有助於改善人居環境及生態系統的健康。評價一個景觀設計是否符合生態景觀設計的原則可以看它是否遵循了一下幾點。
1、生態美學
生態美學是從生態哲學的視野、生態科學的原理、生態倫理學的情懷和自然美學的方法研究人與自然、社會、藝術的審美關系,強調生克互濟、形神和諧的整體美,對環境開拓適應、協同進化的共生美,物質循環、信息反饋的動態美的一門學科。生態美學是生態學與美學的有機結合,實際上是從生態學的方向研究美學問題,將生態學的重要觀點吸收到美學之中,從而形成一種嶄新的美學理論形態。生態美學從廣義上來說包括人與自然、社會及人自身的生態審美關系,是一種符合生態規律的當代存在論美學。
2、自然資源的節約和保護
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分可再生資源,如水、森林、動物等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資源(如石油、煤等),要實現人類生存環境的可持續,必須對不可再生資源加以保護和節約使用。即使對可再生資源也要盡可能地節約使用。
3、整體設計
景觀生態設計是對人類整體生態系統進行全面的設計,而不是孤立地對某一景觀元素進行設計。廣場景觀設計公司認為,景觀是一個綜合的整體,景觀設計的目標是整體優化和可持續發展,它是在一定的經濟條件下實現的,必須滿足社會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規律,遵循生態原則,同時還屬於藝術的范疇,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設計就存在缺陷。景觀生態設計是對人類生態系統整體進行全面設計,而不是孤立地對某一景觀元素進行設計,是一種多目標設計,為人類需要,也為動植物需要,為高產值需要,也為審美需要。景觀設計的最終目標是整體優化,就是要解決人與人,結構與功能,格局與過程之間的相互關系,使自然環境與周圍環境充分結合,創造出和諧豐富的外部空間環境。
『玖』 景觀生態園的規劃設計原則和總體思路是什麼
景觀生態園的規劃設計原則和總體思路是什麼?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研究,景觀生態園的規劃設計要注意以下幾點:
1、因地制宜,綜合規劃設計
生態園的規劃應充分考慮原有農業生產的資源基礎,因地制宜,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如交通、水電、食宿及娛樂場和度假村的進一步建設等。另外,生態園的規劃必須結合生態園所處地區的文化與人文景觀,開發出具有當地農業和文化特色的農副產品和旅遊精品,服務社會。
2、培植精品,營造主題形象
生態園規劃應以生態農業模式作為園區農業生產的整體布局方式,培植具有生命力的生態旅遊型觀光農業精品。另外,要發揮生態園已有的生產優勢,採用有機農業栽培和種植模式進行無公害蔬菜的生產,體現農業高科技的應用前景,形成產品特色,營造「綠色、安全、生態」的主題形象。
3、效益兼顧,實現可持續發展
生態園的規劃設計以生態學理論作指導思想,採用生態學原理、環境技術、生物技術、和現代管理機制,使整個園區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農業生態系統。經過科學規劃的生態園主要是以生態農業的設計實現其生態效益;以現代有機農業栽培模式與高科技生產技術的應用實現生態園的經濟效益;以農業觀光園的規劃設計實現它的社會效益。經濟、生態、社會效益三者相統一,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光農業生態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