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泉銘
1. 溫泉銘是哪位帝王寫的
唐拓孤本《溫泉銘》,是唐太宗(李世民)撰並行書。
光緒二十六年(1900)在敦煌內莫高容窟藏經洞發現,
後被法國人伯希和騙購而去,
現藏法國巴黎圖書館,
其中有墨書「永征四年(653)八月圍谷府國毅兒」,
為唐拓孤本。
《溫泉銘》書風激躍跌宕,字勢多奇拗。
俞復在貼後跋雲:「伯施(虞世南)、信本(歐陽詢)、登善(褚遂良)諸人,各出其奇,各詣其極,但以視此本,則於書法上,固當北面稱臣耳。」
對其評價極高。
此碑書法不同於初唐四家的平穩和順,而有王獻之的欹側奔放。
溫泉銘是我國書法史上第一部行書刻碑。
2. 《溫泉銘》如今收藏在哪裡
《溫泉銘》抄為刻帖,由唐太宗撰並行襲書。當時拓賜臣下、來使,以示優寵。石久佚,曾刻入《絳帖》,名為《秀岳銘》。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法國人伯希和在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發現唐拓本後,騙購而去,其中有墨書「永徽四年(653)八月圍谷府果毅」為唐拓孤本,現藏於法國巴黎圖書館。
3. 溫泉銘和唐太宗以前入碑的字體有什麼不同
錢泳《 書學 》謂:「古來碑者,在漢、魏必以隸書,在晉、宋、六朝必以真版書,以行書而書權碑者,始於唐太宗之《晉祠銘》,李北海繼之」。唐太宗行書碑刻除《 晉祠銘 》外,還有《 溫泉銘 》周原石久佚,所以前人論之極少。
溫泉銘為唐太宗李世民手書碑刻拓本,是唐太宗為驪山溫泉撰寫的一塊行書碑文,原石已遺失。拓本原藏敦煌藏經洞,現藏於巴黎國立圖書館。溫泉銘是我國書法史上第一部行書刻碑。
4. 洗溫泉浴對人身體有什麼好處!
泡溫泉的好處
根據數據顯示,現時日本大約有二萬多個溫泉,而中國未來大約有十萬個,溫泉不單是一個休閑的項目,亦是一種健康療法,近年來研究表明,溫泉浴能促進肌體免疫功能,調節植物神經系統,有一定的保健和延年益壽的作用。過去民間曾有這樣的歌謠:「日落荷鋤務農歸,溫泉清水洗汗灰,如浴神仙甘露水,百病不沾長命歲」。說明群眾早已深知溫泉的醫療作用了。古代的文字記載中,亦早已 ?述了溫泉的作用。唐太宗李世民在《溫泉銘》序言中記下了自己的體會:「朕以憂勞積慮,夙疾累嬰,每濯患於斯源,不移時而獲捐」。明代李時珍在他的《本草綱目》中,說得更為具體:「溫泉主治諸風溫、盤骨攣縮及肌皮頑疥,手足不遂……」,由此可見溫泉之效。
溫泉的好處?
溫泉──除了常常聽到的硫磺泉和碳酸鹽泉外,還有很多種不一樣的溫泉,我們就用五種不一樣的溫泉來介紹浸溫泉的好處。
一、碳酸泉:這種溫泉的特性是水溫比較低,能夠幫助血液循環,改善心臟及血管的功能,泡這種溫泉要慢慢的泡,剛開始泡是冷的,漸漸的就會變熱,所以使人全身暖和及舒服起來,而且不會發生心臟跳動變快的現象,對心臟的負擔較少,但是有腎臟病及腸胃不好的人,就不適合了。碳酸泉對高血壓、心臟病、風濕症、關節炎及手腳冰冷等有改善的作用。
二、硫磺泉:浸這種溫泉能夠止癢、排毒及解毒,所以是治療慢性皮膚病最好的方法,而且還有軟化皮膚角質層的作用呢!但是泡這種溫泉對那種身體不好或是年紀大的人,就要特別的注意了,而且在泡的時候,最好不要跟肥皂一起用。三、食鹽泉:這種溫泉又叫做鹽泉,泡了之後,鹽分會黏在皮膚上面,可以改善皮膚的組織,泡這種溫泉對皮膚不好的人很適合。食鹽泉對有手腳冰冷、貧血、糖尿病及過敏性支氣管炎等有改善的作用,不過有肺結核及高血壓的人,就不適合了。
四、碳酸氫鈉泉:這種溫泉對皮膚有滋潤、漂白及軟化皮膚角質層的作用,女生很適合泡這種溫泉,而且對那種燒傷或者燙傷的人,泡這種溫泉也有消炎、去疤痕的作用。
五、單純泉:這種溫泉比較緩和,而且無色無味,能夠幫助血液的循環,有減輕疼痛的作用,很適合年紀大的人泡。這種溫泉對中風、神經痛等有很好的功能。
原來不同的溫泉,浸起來會有不同的效果,這些都是我們以前從來也不知道的事。難怪會有么多人喜歡浸溫泉了,而且有常常說,泡溫泉可以使人身體變健康,皮膚會變漂亮,現在我們相信這是真的了。我們住在城市的,都沒有想到要去浸溫泉,哎!我們真是太浪費了,所以啦!我們以後要常常的去浸溫泉,讓我們的身體變健康,皮膚變漂亮。
你的肌膚適合浸溫泉嗎?
浸溫泉能將身體中的水分及有毒物質排出,乾燥性皮膚及過敏性皮膚,有傷口的人要特別注意,應避免強酸性溫泉,浸溫泉時間也不宜過久,浸浴後擦上乳液保護皮膚。
哪些人不宜浸溫泉?
泡溫泉雖然健康,不過傳染病患者,身體過度虛弱者及急性病患(如急性肺炎,支氣管炎,扁桃腺炎,中耳炎或發燒的急性感冒患者)孕婦初期和末期,女性月經來時或身上有傷口者,不宜泡湯,如果一定要浸泡,應特別注意身體的狀態,以免造成身體的不適,而像是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血管病變者也應遵造醫師的指示或友人陪伴才能入浴,癌症,白血病患者,因會刺激新陳代謝,導致身體加速衰弱,不宜浸泡,營養不良或是病後身體極度衰弱時,暫勿泡湯。
溫泉療法有哪些?
溫泉除了浸泡外,依泉質的不同可做如蒸浴,三溫暖療法,沙療,水沖擊療法,泥療法,總類繁多。
泉溫越高越好嗎?
這是錯誤的,溫泉溫度以35-43度,為一般人較能接受,泉溫太高,反而會使皮膚乾燥或晚上興奮得睡不著,對身體虛弱的人可能造成神經衰弱,虛脫...等症狀。
熬夜後不宜猛然入浴,以免引起休克或腦部缺血,酒醉泡高溫浴易引起中風,腦溢血,剛吃飽也不宜泡溫泉,必免引起消化不良,在激烈運動過後身心疲憊,應稍事休息,恢復體力後再入浴,空腹泡浴會增加疲勞感覺。
溫泉泡多久才算健康?
有人認為浸溫泉的時間及次數愈多愈好,這是錯誤的。其實浸溫泉的時間拉長,次數愈多,會使肌膚的水分油脂加速流失,一般最好以 30 分鍾為標准,且每日最多以不超過三次為限,浸溫泉時間可視個人需要及泉溫而有所不同,為使泡湯能充分發揮療效。
溫泉是一種自然療法,其化學物質可刺激自律神經,內分泌及免疫系統。
5. 溫泉鎮的旅遊
溫泉鎮圍繞「可持續發展的東方溫泉小鎮」定位,彰顯溫泉特色,打造旅遊品牌,知名度持續提高,旅遊業已成為該鎮的主導產業之一。先後獲得國家AAAA級景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中國溫泉開發利用示範區、省環境優美鄉鎮、省園林小城鎮、連雲港市文明景區等榮譽稱號。
重點景點
羽山風景區
羽山海拔269.5米,是東海縣的最高峰,位於溫泉度假區北5公里處與山東交界。羽山在我國的許多古文獻著作中都有殛鯀的記載。《史記·夏本紀》、《山海經》、《左傳》等古文獻及著作中也記載羽山在東海境內,如《舜典》註:羽山在東海祝其縣西南。《元和郡縣志》、《通典》均載:羽山在朐山縣。《辭海》:羽山在山東郯城縣東北。羽山上奇石林立、古跡眾多,山下的大禹湖碧波盪漾,美不勝收,目前正在進行綜合開發利用。
尹灣漢墓
尹灣漢墓位於溫泉度假區西南2公里處,1993年2月被尹灣村民取土時發現,墓葬出土了我國迄今為止發現最早、保存最完整的郡級行政文書檔案,史學價值極高。共發掘漢墓6座,出土了大量銅、鐵、陶、骨角、漆木、玉、琉璃器和紡織品。在6號墓中出土木牘23枚,竹簡133枚。竹簡有《神烏傅》、《元延二年日記》、《刑德行時》,木牘有《東海郡吏員簿》、《東海郡下轄長吏名籍》、《東海郡屬吏設置簿》、《永始四年武庫兵車器集簿》、《神龜占·六甲占雨》、《博局占》、《元延元年歷譜》、《元延三年歷譜》、《君兄衣物疏》等,文字近4萬字,內容十分豐富,反映了西漢末年政治、經濟、軍事及社會生活的各方面。它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最完整的郡級行政文書檔案。其中元延三年(公元前10年)五月之歷譜是我國迄今所發現最早的完整的日書。1998年9月,第13 屆國際檔案大會在我國召開,郵電部將尹灣漢墓簡牘作為特種郵票《中國古代檔案珍藏》的圖案之一。2003年公布為江蘇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聽泉亭、閱泉碑廊
聽泉亭。聽泉亭位於溫泉旅遊度假區湯姑路西側,九龍灣河畔,秉承明清南派古亭建造風格,三層六角,取「三六九向上走」之意。亭內三層各色圖案均為人工彩繪,分別記載了溫泉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一層繪有溫泉地區廣為流傳的湯姑攜神水救治百姓的美麗傳說;二層繪有溫泉旅遊度假區的發展現狀;三層繪有溫泉旅遊度假區未來的美好發展前景。遙想過去、喜看今昔、展望未來,似神女湯姑在惦念、聞聽、感懷,故亭謂之「聽泉」,「聽泉」匾額由我國當代書法名家、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尉天池所題。聽泉亭高20.01米,寓意溫泉旅遊度假區管委會成立於2001年,環形繞塔台階66階,寓意溫泉人民平安吉祥、事事順心、六六大順。
閱泉碑廊與聽泉亭相呼應,總長60米,共有碑刻26座,收集泉字46幅,書法作品集真、草、隸、篆等多種流派於一廊,有竹刻尹灣漢墓出土的《神烏賦》全篇,碑刻清代許桂林所題《溫泉銘》全文、羽山傳說及湯姑傳說等,另外還碑刻歷代部分書法名家所書「泉」字,因廊內碑文內容以「泉」字為中心,故得名「閱泉碑廊」。
漢韻文化長廊
旅遊文化長廊位於溫泉廣場南部,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廊上飛檐翹壁、古樸自然,兼具秦風漢韻及江南園林小品的神韻,廊內既有歷代書法名家的「泉」字集錦,又有東海旅遊風光的集中展示。
溫泉水煮蛋
溫泉地熱水屬氟硅復合型醫療型熱礦水,內含近30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主要有鈉、鎂、鉀、氮和氡等。用溫泉水煮出來的雞蛋,吸泉水之精華,吃起來蛋清特別嫩滑,蛋黃非常綿軟,有一股濃郁的礦泉氣味和淡淡的鹹味,口感特別,不但營養豐富,而且還有一定的滋補作用。溫泉廣場建造溫泉景觀湯井,湯井可以煮蛋、煮花生等,增強了遊客的互動性和參與性。
溫泉廣場
湯姑噴泉廣場分為南、北兩部分,南廣場有溫泉景觀湯井、聞香廊、水雲榭、待霜亭、假山跌水等10多個各具特色的景點,配備了籃球場、燈光網球場等健身設施。 北廣場布景協調,有大型音樂噴泉、紫金廊、神女湯姑雕像、法桐景觀林、寬敞的節慶場地。
九龍灣景觀帶
九龍灣濱河景觀帶位於區西部,九龍溫泉會館南側,南至南環路,全長1367米,總佔地面積約51000平方米,總投資2000萬元,景觀帶分為觀賞、休憩、防護及集散四部分。以濱水風光為主題,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地形地貌,從總體上營造濱河親水空間和植被群落的多樣性。是溫泉的生態綠色長廊,有木棧道、湖心亭、景石灘、環形景觀廊架、環形汀步等親水景觀。
6. 溫泉銘的簡介
唐太宗(599-649)隴西成紀人。姓李名世民,唐高祖李淵第二子。隋末從父起兵,屢立功勛,封秦王,任尚書令。公元626年發動玄武門之變,被立為皇太子,旋即帝位。謚文,廟號太宗。自公元626年至649年在位,其中前期史稱為「貞觀之治」。書法方面理論和實踐都有極高的造詣。獨尊王羲之書法為正宗,徵求天下王羲之真跡,並撰《王羲之傳倫》、心為王羲之書法盡善盡美。此論對當世和後代的書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其在書法實踐方面亦是力追王羲之,深得王羲之行書之神髓,後世學王書者,沒有能超過他的。張來《宛丘集·跋唐太宗真跡》雲:「《官法帖》帝五部中,有太宗書真行千餘字。觀其有筆精工,法度粹美,雜之二王帖中,不能辨也。而其雄邁秀傑之氣,則冠諸書者。」
唐太宗在書法還有理論和實踐上都極具影響的貢獻,那就是以行書入碑。錢泳《書學》謂:「古來碑者,在漢、魏必以隸書,在晉、宋、六朝必以真書,以行書而書碑者,始於唐太宗之《晉祠銘》,李北海繼之」。唐太宗行書碑刻除《晉祠銘》外,還有《溫泉銘》周原石久佚,所以前人論之極少。1900年道士王圓籙於敦煌鳴沙山千佛洞發現《溫泉銘》唐拓孤本。俞復跋宕流美,甚得王羲之書法意趣。《溫泉銘》再現人世,不僅為研究宗的書法,提供了極好的資料,我們今天如何學習王羲之的書法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中國歷代皇帝中,字寫的好的不乏其人,但稱的上真正書法家的卻為數不多,如唐太宗李世民、趙佶、 趙構等幾位而已。
7. 溫泉銘是唐朝皇帝誰寫的
中國歷代皇帝中,字寫的好的不乏其人,但稱的上真正書法家的卻為數不多,如唐太宗李世民、趙佶、趙構等幾位而已。 唐太宗李世民(597—649)留下了二件書法名作,均為刻石,一是《晉祠銘》,另一件就是《溫泉銘》。《溫泉銘》由唐太宗撰文並書,刻於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8年),原石已佚。關於唐太宗學書,書史上有一個故事:「帝(唐太宗)常病戈法難精,乃作戩字空其右而命虞世南填之。以示魏徵曰『朕學世南似盡得法?』征曰『'惟戩字戈頗逼真』」。一語正中唐太宗之要害。 虞世南書法師智永,得二王之法,唐太宗問書於虞,自然也屬二王正脈了。唐太宗酷好右軍書,利用特權廣收右軍真跡,朝夕賞玩。又命蕭翼由山陰僧辯才處賺得《蘭亭序》真跡,死後是否殉葬在昭陵,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唐太宗沒有辜負他的優越條件,他的行書深得右軍法,雍容遒麗,筆法生動,寫此銘時,唐太宗已到晚年,故而書法圓熟流利,渾然天成。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唐以前碑刻者為篆、隸、楷書,而行書入碑,應自唐太宗始。這不僅僅是權力的原因,更是唐太宗作為君主"敢為天下先"的精神體現。 我國書法史上,以行書刻碑的首創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他不僅把我國封建社會推向鼎盛時期,而且身體力行倡導書法,促使唐代書法成為我國書法史上輝煌的一頁。 太宗於日理萬機之暇,酷好翰墨,尤愛王羲之之書,曾自撰《王羲之傳》,並下詔內府金帛,徵求羲之遺墨,於是物聚於所好,不數年間,各方進獻,得正書五卷,草書五十八卷,其中真偽雜陳,更命魏徵、虞世南、褚遂良甄別,又命韓道政、馮承素等精工摹拓,王字遂風行於天下。他每得二王帖,就叫諸王子臨摹數百遍,對《蘭亭序》更是著了魔似的朝夕揣摩,甚至攜歸昭陵……。「上有所好,下必甚矣焉」。唐太宋的崇王,雖有出於政治上的需要,但由於他的喜好,使初唐書風無不納入王羲之的翼下。加上他以書取仕,使書法廣為普及,所以客觀上,他對我國書法藝術的繁榮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太宗之書初師承於隋之書家史陵,據《金石錄》謂:「陵善正書,筆法精妙不減歐、虞。」又經常與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等切磋書藝,並雲:「吾臨古人之書,殊不學其形勢,惟求其骨力,而形勢自生」。這反映了唐太宗的書法觀,亦是相當開放的。後鍾意於羲之,朝夕臨摹,尤篤愛右軍《蘭亭稧帖》,置之枕邊,常於半夜直把燭臨之,書遂大進。太宗善行、草及飛白,尤善臨古,殆於逼真,《山谷題跋》謂:「太宗英睿不群所學輒便過人,末年詔敕,有魏晉之風,亦是寶貴後不能不廢學爾。」傳世作品有《晉祠銘》、《溫泉銘》等。 李世民《溫泉銘》拓本 巴黎國立圖書館 《溫泉銘》是唐太宗為驪山溫泉撰寫的一塊行書碑文。此碑立於貞觀二十二年《六四八),即唐太宗臨死前一年。原石早佚,從記載上看,唐代《溫泉銘》原拓不下幾十部,尾題「永徽四年(653年)八月三十一日圉谷府果毅(下缺)」墨書一行,證知確為唐初物。後來原拓失傳,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圓籙於甘肅莫高窟第一十六窟發現藏經洞(今編號為第一十七窟),里頭就有三件唐拓本藏敦煌石室,其一為唐太宗行書《溫泉銘》,殘存五十行,另兩件為歐陽詢《化度寺碑》和柳公權《金剛經》,也是殘本。可惜這三件東西現在都不在國內,《溫泉銘》、《金剛經》及《化度寺》之前兩頁,早被伯希和劫往法國,今藏巴黎國立圖書館,《化度寺》的後十頁被斯坦因先於伯希和劫往英國,今藏倫敦大英博物館。 《溫泉銘》書風激越跌宕,字勢多奇拗。俞復在帖後跋雲:「伯施(虞世南),信本(歐陽詢)、登善(褚遂良)諸人,各出其奇,各詣其極,但以視此本,則於書法上,固當北面稱臣耳。」對其評價極高。此碑書風不同於初唐四家的平穩和順,而有王獻之的欹側奔放。有人認為太宗書法在大王和小王之間,但從作品看似更多地得之於王獻之。然而,出於帝王的威嚴,他對王獻之卻極為不恭,曾雲:「觀其字勢,疏瘦如隆冬之枯樹;覽其筆蹤,拘束若嚴家之餓隸。」他譏諷小王之動機,後被宋米芾窺破,米芾《書史》中說得很清楚:「太宗力學右軍不能至,復學虞行書,欲上攀右軍,故大罵子敬」。唐太宗揚大王抑小王,曾影響了初唐的書壇,直至孫過庭《書譜》亦據此論。這一過錯,一方面因抑制使激厲、奔放一路的書風暫時隱匿,另一方面也使志氣平和的大王書風逐漸抹上了宮庭色彩,而漸失光輝。 唐太宗習字作書,有其獨到的方法,其《論書》說:「今吾臨古人之書,殊不學其形勢,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勢自生爾。吾之所以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屏風帖》深得右軍草書意趣及使轉形勢,所不足者正是骨力稍弱。蓋草書走筆疾書,最難求者正是骨力,習草書最當體會。
希望採納
8. 《溫泉銘》是哪位帝王撰寫
《溫泉銘》是哪位帝王撰寫李世民
9. 李世民《溫泉銘》正文
朕以憂勞積慮,風疾屢嬰,每濯患於斯源,不移時而獲損
10. 書法中的刻夲是什麼意思
這個指的這個輸入法的一種結構,指的這個輸法的結構非常的好,非常的美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