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停車場設計
1. 生態停車場的介紹
生態停車場,是指周圍有高綠化和高承載能力的停車場。
2. 生態磚停車場多少錢
合肥創通智能專業做停車場設備的,有需要 網路一下 合肥創通 詢問一下。
3. 跪求生態停車場設計方面的圖紙文字資料!!
夏希納展示生態停車場的模擬場景 陳正寶
鑽進汽車,冬天好比進了電冰箱,夏天好比進了電烤箱——有車一族十有八九體會過露天停車場的「冰火兩重天」。如果有了露天生態停車場,感覺就會好得多。市人大代表、市綠化管理指導站總工程師夏希納說,要想「夠生態」,露天停車場起碼得做到兩點:既環保節能,又避免「規劃短視」。
闊葉喬木身手不凡
無論商店門前、公共場所還是居民區里,大量無綠蔭的露天停車場上,混凝土地面就像一塊塊巨大的太陽能吸熱板,夏季白晝吸收大量的太陽熱量,夜晚釋放出來,加劇了城市熱島效應。
夏希納說,調查表明,夏季高溫日,在普通露天停車場上,下午2時無遮蔭地面是42.4℃,一輛黑色汽車的車內溫度是58℃;而在露天生態型停車場,相同汽車的車內溫度只有25℃。
溫差之所以這么大,關鍵因素是:在生態型停車場內,天生「抗性強」的鄉土闊葉喬木能降溫、吸塵、降噪,身手不凡。停車場地面告別了混凝土,「生態型」透水地面能讓雨水回滲地下,降低了熱島效應,也能為綠化灌溉「開源」。
分門別類逐步改造
目前,美國、德國等國的城市,不少已推廣露天生態停車場。我國北京、天津等也在著手建設露天生態停車場,北京計劃到2010年,所有具備綠化條件的停車場都要綠化。 「上海推廣露天生態停車場,是大勢所趨。」夏希納說,有關部門在規劃時不能「短視」,不能留「缺口氣」的遺憾——要有足夠的綠化,要有透水地面;更要關注土地的集約規劃,用好現有資源。一個思路是,只要力所能及,園林綠化空間應「身兼二職」,「兼任」專用停車空間。同時,對原有的露天停車場逐個排摸,分門別類就地改造,實現「生態化」。
「我在《上海市2007-2009年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3年行動計劃》中看到,3年中上海要建20個公交停車場。」夏希納說,何不在這20個場所引入生態理念,先行試點?還有,上海新一輪「中華環保世紀行3年行動計劃」要實施了,何不將生態停車場也納入行動計劃?市、區兩級財政應當安排專項經費,補貼建設生態停車場,這是少不了的。
4. 生態停車場的含義
綠色環保無污染
5. 哪些法律依據頒布的屋頂花園算綠地率,水系按50%計算,生態停車場按面積的30%計算
《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導則》中有規定,但不是法律。
其中關於綠化的規則是:
4 綠化種植景觀
4.1
居住區公共綠地設置
居住區公共綠地設置根據居住區不同的規劃組織結構類型,設置相應的中心公共綠地,包括居住區公園(居住區級)、小游園(小區級)和組團綠地(組團級),以及兒童游戲場和其他的塊
狀、帶狀公共綠地等。並應符合下表規定。
(表內「設置內容」可根據具體條件選用)
註:①居住區公共綠地至少有一邊與相應級別的道路相鄰。
②應滿足有不少於1/3的綠地面積在標准日照陰影范圍之外。③塊狀、帶狀公共綠地同時應滿足寬度不小於8米,面積不少於400平方米的要求。④參見《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
4.2
公共綠地指標
公共綠地指標應根據居住人口規模分別達到:組團級不少於0.5m2/人;小區(含組團)不少於
1m2/人;居住區(含小區或組團)不少於1.5m2/人。
4.3
綠地率
新區建設應≥30%;
舊區改造宜≥25%;
種植成活率≥98%。
4.4
院落組團綠地
其中:L-南北兩樓正面間距(m);
L2-當地住宅的標准日照間距(m);
S1-北側為多層樓的組團綠地面積(m2);
S2-北側為高層樓的組團綠地面積(m2)。
4.5
綠化種植相關間距控制規定
4.5.1
綠化植物栽植間距和綠化帶最小寬度規定
4.5.2
綠化帶最小寬度規定
4.5.3
綠化植物與建築物、構築物最小間距的規定
4.5.4
綠化植物與管線的最小間距
4.6
道路交叉口植物布置規定
道路交叉口處種植樹木時,必須留出非植樹區,以保證行車安全視距,即在該視野范圍內不
應栽植高於1米的植物,而且不得妨礙交叉口路燈的照明,為交通安全創造良好條件。(見下表)
4.7
植物配置
4.7.1
植物配置的原則
(1)適應綠化的功能要求,適應所在地區的氣候、土壤條件和自然植被分布特點,選擇抗
病蟲害強、易養護管理的植物,體現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地域特點。
(2)充分發揮植物的各種功能和觀賞特點,合理配置,常綠與落葉、速生與慢生相結合,
構成多層次的復合生態結構,達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諧。
(3)植物品種的選擇要在統一的基調上力求豐富多樣。
(4)要注重種植位置的選擇,以免影響室內的採光通風和其他設施的管理維護。
4.7.2
適用居住區種植的植物分為六類:喬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花卉及竹類。
4.7.3
植物配置按形式分為規則式和自由式,配置組合基本有如下幾種:
4.8
植物組合的空間效果
植物作為三維空間的實體,以各種方式交互形成多種空間效果,植物的高度和密度影響空間
的塑造。(見下表)
4.9
綠籬設置
4.9.1
綠籬有組成邊界、圍合空間、分隔和遮擋場地的作用,也可作為雕塑小品的背景。
4.9.2
綠籬以行列式密植植物為主,分為整形綠籬和自然綠籬。整形綠籬常用生長緩慢、分枝點低、
枝葉結構緊密的低矮灌喬木,適合人工修剪整形。自然綠籬選用植物體量則相對較高大。綠籬地上生長空間要求一般高度為0.5-1.6m,寬度為0.5-1.8m。
4.9.3
綠籬樹的行距和株距
4.10
宅旁綠化
4.10.1
宅旁綠地貼近居民,特別具有通達性和實用觀賞性。宅旁綠地的種植應考慮建築物的朝向(如在華北地區,建築物南面不宜種植過密,以致影響通風和採光)。在近窗不宜種高大灌木;而在建築物的西面,需要種高大闊葉喬木,對夏季降溫有明顯的效果。
4.10.2
宅旁綠地應設計方便居民行走及滯留的適量硬質鋪地,並配植耐踐踏的草坪。蔭影區宜種植耐蔭植物。
4.11
隔離綠化
4.11.1
居住區道路兩側應栽種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以減少交通造成的塵土、噪音及有害氣體,有利於沿街住宅室內保持安靜和衛生。行道樹應盡量選擇枝冠水平伸展的喬木,起到遮陽降溫作用。
4.11.2
公共建築與住宅之間應設置隔離綠地,多用喬木和灌木構成濃密的綠色屏障,以保持居住區的安靜,居住區內的垃圾站、鍋爐房、變電站、變電箱等欠美觀地區可用灌木或喬木加以隱蔽。
4.12
架空空間綠化
4.12.1
住宅底層架空廣泛適用於南方亞熱帶氣候區的住宅,利於居住院落的通風和小氣候的調節,方便居住者遮陽避雨,並起到綠化景觀的相互滲透作用。
4.12.2
架空層內宜種植耐蔭性的花草灌木,局部不通風的地段可布置枯山水景觀。
4.12.3
架空層作為居住者在戶外活動的半公共空間,可配置適量的活動和休閑設施。
4.13
平台綠化
4.13.1
平台綠化一般要結合地形特點及使用要求設計,平台下部分空間可作為停車庫,輔助設備用房、商場或活動健身場地等;平台上部空間作為安全美觀的行人活動場所。要把握人流居中,綠地靠窗」的原則,即將人流限制在平台中部,以防止對平台首層居民的干擾,綠地靠窗設置,並種植一定數量的灌木和喬木,減少戶外人員對室內居民的視線干擾。
4.13.2
平台綠地應根據平台結構的承載力及小氣候條件進行種植設計,要解決好排水和草木澆灌問題,也要解決下部採光問題,可結合採光口或採光罩進行統一規劃。
4.13.3
平台上種植土厚度必須滿足植物生長的要求,一般參考控制厚度見下表,對於較高大的樹木,可在平台上設置樹池栽植。
4.14
屋頂綠化
4.14.1
建築屋頂自然環境與地面有所不同,日照、溫度、風力和空氣成份等隨建築物高度而變化。
(1)屋頂接受太陽輻射強,光照時間長,對植物生長有利。
(2)溫差變化大,夏季白天溫度比地面高3-5℃,夜間又比地面低2-3℃;冬季屋面溫度比
地面高,有利植物生長。
(3)屋頂風力比地面大1-2級,對植物發育不利。
(4)相對濕度比地面低10-20%,植物蒸騰作用強,更需保水。
4.14.2
屋頂綠地分為坡屋面和平屋面綠化兩種,應根據上述生態條件種植耐旱、耐移栽、生命力強、抗風力強、外形較低矮的植物。坡屋面多選擇貼伏狀藤本或攀緣植物。平屋頂以種植觀賞性較強的花木為主,並適當配置水池、花架等小品,形成周邊式和庭園式綠化。
4.14.3
屋頂綠化數量和建築小品放置位置,需經過荷載計算確定。考慮綠化的平屋頂荷載為500-1000kg/m2為了減輕屋頂的荷載,栽培介質常用輕質材料按需要比例混合而成(如營養土、土屑、蛭石等)。
4.14.4
屋頂綠化可用人工澆灌,也可採用小型噴灌系統和低壓滴灌系統。屋頂多採用屋面找坡,設排水溝和排水管的方式解決排水問題,避免積水造成植物根系腐爛。
4.15
停車場綠化車場的綠化景觀可分為:周界綠化、車位間綠化和地面綠化及鋪裝。(見下表)
4.16
古樹名木保護
4.16.1
古樹,指樹齡在一百年以上的樹木;名木,指國內外稀有的以及具有歷史價值和紀念意義等重要科研價值的樹木。
古樹名木分為一級和二級。
凡是樹齡在300年以上,或特別珍貴稀有,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紀念意義、重要科研價值的古樹名木為一級;其餘為二級。
古樹名木是人類的財富,也是國家的活文物,一級古樹名木要報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備
案;二級古樹名木要報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工程影響古樹名木生長的,建設單位必須提出避讓和保護措施。
4.16.2
古樹名木的保護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1)古樹名木保護范圍的劃定必須符合下列要求:成行地帶外綠樹樹冠垂直投影及其外側5m
寬和樹幹部外緣水平距離為樹胸徑20倍以內。
(2)保護范圍內不得損壞表土層和改變地表高程,除保護及加固設施外,不得設置建築物、構築物及架(埋)設各種過境管線,不得栽植纏繞古樹名木的藤本植物。
(3)保護維護附近,不得設置造成古樹名木的有害水、氣的設施。
(4)採取有效的工程技術措施和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維護其正常生長。
國家嚴禁砍伐、移植古樹名木,或轉讓買賣古樹名木。在綠化設計中要盡量發揮古樹名木的文化歷史價值的作用,豐富環境的文化內涵。
6. 聽說現在出現一種新的生態停車場,有人能提供一些詳細的內容嗎究竟是怎樣的有什麼好處
中國城市生態系統專業建設服務商--儕聯
城市生態地面系統的建設是儕聯回的主要業務,
它的應用答主要有:露天生態整體停車場、緊急通道、河道護坡、公路護坡、海邊護坡、山體護坡.......;它的主要功能有:超強的透水功能、高承載功能、草高成活率功能、高綠化.......
7. 生態停車場最簡便做法
生態停車場其實是一種高綠化的停車場,同時也高承載;停車場 設計特點主要是高綠化、高承載、透水性能好、草的成活率高、提高綠地面積。
傳統的生態停車場就是用普通的植草磚鋪裝而成,傳統的生態停車場其實根本談不上「生態」功能。傳統植草磚停車場在鋪裝時,植草磚下面是要混凝土做鋪墊的,所以植草磚根本不透水,不透水就不長草,不長草就不能有綠化,沒有綠化就算不上生態。
生態停車場是一種具備環保、低碳功能的停車場;是一種高綠化、高承載停車場,使用壽命也比較長, 生態停車場國際上的標準是綠化面積大於混凝土的面積,達到高綠化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它的透水性能超強! 「生態停車場」是指在露天停車場應用透氣、透水性鋪裝材料鋪設地面,並間隔栽植一定量的喬木等綠化植物,形成綠蔭覆蓋,將停車空間與園林綠化空間有機結合。
上有大樹:為車遮蔭,降低車內溫度,減少能源消耗,增加人的舒適感。 下能透水:讓雨水回歸地下,調節地面溫度,減少排泄量,提升地下水位,兼作綠化灌溉。 綠樹環抱:不僅吸塵減噪,提升景觀品質,還能緩解炎炎夏日下的煩躁心情,提升城市環境質量 。 交通通暢:布局、運轉、流程合理,交通便捷,用地經濟,符合停車各項規章制度。
8. 生態停車場的定義:
生態停車場其實是一種高綠化和高承載的停車場。
9. 生態停車場
我們公司做植草地坪停車場,不知道你說的生態停車場有什麼要求。
要是植草地坪你可以找我們,也可以找江蘇儕聯。
你的生態停車場要是指紙塑植草地坪那你只能找儕聯了,因為國內只有儕聯做,儕聯已經申請專利在這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