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脆弱區
『壹』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如圖為我國某區域示意圖.材料二:我國是世界上生態脆弱區分布面積最大、
(1)A地區位於四川盆地,多陰雨天氣,日照時數短;雲層厚,大氣保溫作用強,積溫高.B地區位於雲貴高原,海拔較高,空氣稀薄,日照時數長,海拔高,雲層薄,大氣保溫作用弱,積溫較低.
(2)雲貴高原生態環境脆弱的原因:石灰岩廣布,全年降水量大,流水侵蝕嚴重(或溶蝕作用強);岩溶山地土層薄,過度砍伐山體林木資源,植被覆蓋度低,石漠化嚴重;植被覆蓋率低,造成嚴重水土流失,山體滑坡、泥石流災害頻繁發生.
(3)雲貴高原的可持續發展的措施:大力推進退耕還林、封山育林政策,嚴禁破壞山體植被,保護天然林資源;開展小流域和山體綜合治理,提高山體林草植被覆蓋率,控制水土流失;選擇典型地域,建立野外生態監測站,加強區域生態監測與預警;合理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林果業、立體農業和生態旅遊業為主的特色產業,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強化生態保護監管力度,快速恢復山體植被,逐步實現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故答案為:
(1)A地區位於四川盆地,多陰雨天氣,日照時數短;雲層厚,大氣保溫作用強,積溫高.B地區位於雲貴高原,海拔較高,空氣稀薄,日照時數長,海拔高,雲層薄,大氣保溫作用弱,積溫較低.
(2)石灰岩廣布,全年降水量大,流水侵蝕嚴重(或溶蝕作用強);岩溶山地土層薄,過度砍伐山體林木資源,植被覆蓋度低,石漠化嚴重;植被覆蓋率低,造成嚴重水土流失,山體滑坡、泥石流災害頻繁發生.
(3)大力推進退耕還林、封山育林政策,嚴禁破壞山體植被,保護天然林資源;開展小流域和山體綜合治理,提高山體林草植被覆蓋率,控制水土流失;選擇典型地域,建立野外生態監測站,加強區域生態監測與預警;合理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林果業、立體農業和生態旅遊業為主的特色產業,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強化生態保護監管力度,快速恢復山體植被,逐步實現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貳』 什麼叫生態環境脆弱
生態環境脆弱性的概念有很多種,也不統一(隨便查點期刊文章看看就明白了)。有人對脆弱生態環境的概念做了總結,認為目前存在3種理解和認識:
第1種是以自然屬性或生態方面的變化類型和程度來定義的,認為生態系統的正常功能被打亂,超過了彈性自調節的「閥值」並由此導致反饋機制的破壞,系統發生了不可逆變化,從而失去恢復能力的生態環境,稱為「脆弱生態環境」。
第2種理解屬自然(地學)一(狹義)人文理解,認為當生態系統發生了變化,以至於影響當前或近期人類的生存和自然資源利用時稱為「脆弱生態環境」。這種理解把人地關系系統視為一個靜態的、封閉的系統,從中去探求系統內部的自然因素和人文條件的變化及其後果。
第3種理解,屬廣義的人文理解的范疇。它認為當生態環境退化超過了在現有社會經濟和技術水平下能長期維持目前人類利用和發展的水平時,稱為脆弱生態環境,也就是在保持和增大人類利用環境的程度和規模的條件下,可以通過經濟、技術改革和調整,也可以靠外來資源和向外輸出來緩解環境退化和資源耗竭。
最明顯也是最直接的表現形式和結果就是土地退化,脆弱生態環境的出現,可以說都是由於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的,比如,土地荒漠化,沙化,鹽漬化,水土流失,森林植被減少,這些結果都跟人類的土地利用方式有關。你還記得1998年的長江大洪水吧,原因可以從中得到揭示,也直接導致我們國家從此後的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實施。再比如,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嚴重的區域,西南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區等,都是屬於生態環境脆弱的地區。
『叄』 中國生態環境脆弱區有哪些
中國農牧交錯帶,處在乾旱半乾旱過渡區,生態尤其脆弱。
具體有以下幾個省,括弧專里是省里所包括的縣:屬
吉林省(2),
遼寧省(10),
河北省(23),
山西省(39),
內蒙古自治區(44),
陝西省(28),
甘肅省(47),
寧夏回族自治區(8),
青海省(13)
『肆』 生態環境脆弱性評價
1.評價指標與權重的選取
(1)評價因子選取
將生態環境因子劃分為三大類,即生態系統與生境現狀、人類生存安全度和生態經濟。生態系統與生境現狀包括氣象條件,水資源條件,地貌條件,植被與生境條件等4項工級指標、12項Ⅱ級指標與5項Ⅲ級指標。人類生存安全度包括自然災害,環境污染與土地負荷3項Ⅰ級指標、9項Ⅱ級指標和2項Ⅲ級指標。生態經濟包括土地生產力和生態經濟2項工級指標、10項Ⅱ級指標、5項Ⅲ級指標。共計有9項I級指標、31項Ⅱ級指標、12項Ⅲ級指標(Ⅲ級指標不參與最終計算,只幫助確定Ⅱ級指標的取值)。
(2)評價指標選取
要將這些不同量綱的指標進行評價須對其進行初值化與標准化。初值化是將指標值與國家評價指標體系或全國自然—社會—經濟體系現狀對比,賦予指標值1~10的分值。一般視5~6為正常值(多為豫中平原取值),分值愈大意味著該指標對生態質量的正面影響愈大,分值愈少意味著該指標對生態質量的負面影響愈大。
(3)評價權重選取
聘請15位相關專業的專家對31項Ⅱ級指標、9項Ⅰ級指標運用層次分析法(AHP)求權值。先確定在Ⅱ級指標、Ⅰ級指標內相對權值,再確定I級指標間相對權值。
2.生態環境質量綜合評判
(1)生態因子的取值單位、初值化標准和權值及生態環境脆弱性評價計算
年均降雨量初值取1~10分;≤50 mm/a為1;>2000 mm/a為10;中值(5.5)取600~650 mm/a。
≥10℃年積溫初值取1~10分;≤1000℃為1;>10000℃為10;中值(5.5)取4700~4800℃。
乾燥度初值取1~9分;K≥16為1;K<0.8為9;中值(5.5)取1.1~1.4。
徑流深初值取1~10分;≤10 mm/a為1;>1000 mm/a為10;中值(5.5)取150mm/a。
淺層地下水富水性初值取1~10分,淡水≤1 t/(h·m)為3,≥50 t/h·m為10。
灌溉面積比初值取1~10分;≤10%為1;100%為10;中值(5.5)取50%。
地貌類型初值5~8;亞高山(≥1800 m,多為自然保護區);低山與丘陵(坡度平均<25°,多為宜林宜草區)和傾斜平原(100~200 m,多為良好農耕區)取8;中山(≥1000 m,平均坡度≥250,但植被多較好)取7;平原取6;洪澇威脅平原與缺水劣地台
初值取2~9;坡度分≥550、55°、35°、25°、15°、6°、2°、0.004、坡度與切割度0.0002、0.0001和<0.0001共11個等級,以懸崖急陡坡和低窪地為差,取值2~4;以6~0.0002為佳,取值7~9;≥2°的坡地切割嚴重區分值比同等坡度降1。
地震烈度烈度區劃≥X度取3分;<V度取9分;余值內插。
旱澇頻度 輕旱<50%,中旱50%~60%,重旱60%~70%,嚴重乾旱≥70%;輕澇<30%,中澇30%~50%,重澇50%~70%,嚴重澇≥70%。嚴重旱澇區(豫北)取3分;重旱嚴重澇區(豫東)取4分;嚴重旱輕澇(豫北山地)、中旱嚴重澇(淮北)取5分;重旱輕澇(豫西北淺山區)和中旱重澇區(南陽盆地)取6分;中旱中澇區(大別山北坡)取7;輕旱輕澇區(伏牛山、大別山腹地)取8分。
洪水威脅程度黃淮江海平原洪水威脅區為1~4分;平原中微高地取5分;傾斜平原取5~7分;山區谷地取3~5分;坡地取5~7分。
其他自然災害主要指地質災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陷、礦井瓦斯與突水等災害高發區取3~4分;輕發區取5~6分;無發生區取8分。地取5。
水域與濕地面積比(r)以≤1%為1分;100%為10分;中值(5.5)取面積比為20%~25%。
森林覆蓋率(β)以≤2%為1分;≥80%者為10分;中值(5.5)的覆蓋率為10%~12%。
建設用地面積比(α)以≥20%為1分;<2%為10分;中值(5.5)取12%。
土壤侵蝕與土地退化 以毀壞型劇烈侵蝕(≥15000 t/(a.km2)為1分;抗蝕年限≥1000 a,侵蝕量<500 t/(a·km2)為10分;余者內插。參照年沙暴日數,土地沙漠化類型和鹽漬化程度酌情扣分。
土壤母質以花崗岩、壤土類為佳,取8分;其他火成岩、變質岩、黃土取7分;黏性與沙性土分別取6與5分;碳酸鹽岩、碎屑岩、泥礫與沙礫取5~4分。
土壤有機質有機質含量≤0.6%為1分;>6%為10分;中值(5.5)取2%~2.5%。
土壤速效 N、P、K含量 鹼解氮150×10-6~30×10-6取8~3分;速效磷40×10-6~3×10-6取8~3分;速效鉀200×10-6~50×10-6取8~4分。
單位土地第一產業增加值每平方公里增加值200萬~5萬元,取值8~2分;中值(5)取80萬~100萬元。
人口密度 密度1000~100人/km2,取值1~10分;中值(5.5)取500人/km2。
人均耕地 人均耕地0.333 hm2(5畝)至0.0667 hm2(1畝)取值10~1分;中值(5.5)取0.12 hm2(1.8畝)。
排污強度萬元GDP排污水數,≥100 t/萬元為1分;零排放為10分;中值(5.5)取50t萬/元。
地表水質等級超V類水取1分;Ⅲ類水取6分;工類水取10分;余者內插。
農葯化肥施用強度 化肥≤0.05 t/hm2.a為10分;>1.4 t/hm2.a為1分;余者內插。農葯零施用為10分。≥0.04 t/hm2.a為1分,余者內插。
非農業人口比例無農業人口為8分;農業人口100%為5分;余者內插。
第一產業GDP貢獻值GDP貢獻率為100%取8分;無取5分;余者內插。
農民人均純收入人均純收入>3000元取8分;<1000元取1分;余者內插。
義務教育普及率達100%者取10分;<70%取1分;余者內插。
醫療條件萬人醫生(或病床)≥60個取10分;無醫生(病床)取1分;余者內插。
農林水與文教衛生投入強度 綜合投入>1000元/人年·公頃取10分;≤20元/人年·公頃者取1分;余者內插。
(2)評價地域的綜合得分
取得各指標標准化值與權值後即可用公式法計算其最終得分值。分值介於0~1之間,分值愈大其生態環境狀況愈好,分值愈少其生態環境狀況愈差。再用1減去指標綜合分值即為該地域的生態環境脆弱性指數 G。該系數的含義為數值愈大生態環境脆弱性越強,具景觀衰落、生態質量惡化趨勢;數值愈小生態環境脆弱性越低,生態系統處於良性循環狀況(表12.1.1)。
表12.1.1河南省生態環境脆弱性評價計算表
續表
遙感·河南省國土資源綜合調查與評價
應說明的是,因省內
3.生態環境脆弱性分析
生態環境脆弱性指數劃分。G≤0.4為生態輕度脆弱區;G=0.4~0.5為生態中度脆弱區;G=0.5~0.65為生態強度脆弱區;G≥0.65為生態極強脆弱區。全省平均生態環境脆弱指數為0.535,屬生態環境脆弱區。符合生態質量良好,輕度脆弱的僅6個縣區(商城、羅山、信陽、固始、桐柏、內鄉)。符合生態環境中度脆弱的有36個縣區,其中有8個縣區(新縣、潢川、正陽、確山、遂平、魯山、南召、襄城)G值在0.4~0.45之間,生態質量尚差強人意。屬生態環境強度脆弱的有71個縣區,其中有12個縣區(澠池、義馬、新密、安陽縣、新鄉縣、衛輝、滑縣、長垣、南樂、濮陽縣、濟源市)生態環境脆弱指數大於0.6,接近極強脆弱區指標(表12.1.2)。
表12.1.2河南省生態環境脆弱性情況表
續表
『伍』 廣西岩溶生態脆弱區評價
(一)評價因子選取
脆弱生態區最重要的特徵就是其內部結構的不穩定性和對外界干擾的敏感性。其內部結構的不穩定性與脆弱區生態環境資源因子相關。岩溶環境是地理環境中一個獨特的生態環境系統,處於一種碳、水、鈣物質能量循環變異極強烈和快速的狀態,具有環境容量低、生物量小、生態環境系統變異敏感度高、抗干擾能力弱、穩定性差等一系列的生態脆弱特徵。造成岩溶環境脆弱的原因主要表現為:
(1)由於碳酸鹽岩的出露造成的成土慢、土層薄、土被不連續使生產力低下;
(2)人口密度大、人口承載力低,造成人糧矛盾、人地矛盾突出;
(3)地形起伏大、植被覆蓋率低使水土流失、石漠化嚴重;
(4)岩溶環境特有的雙層水文地質結構引發的嚴重的旱澇災害。
為了能夠對脆弱性進行客觀的評價,必須建立起統一的評價指標體系,並對不同的脆弱區的脆弱程度進行量化,才有可能對全區的岩溶生態脆弱區有一個整體客觀的認識。據此,本書從岩溶生態區的主要環境影響因子入手,選擇碳酸鹽岩出露面積、地貌類型、地形坡度、石漠化程度5個方面共8項影響因子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圖35),對廣西岩溶生態環境的脆弱性進行評價。
圖35 廣西自治區岩溶區生態環境脆弱性評價指標體系
(二)各評價指標的權重
本課題採用層次分析法確定評價因子的權重,層次分析法(AHP)是由美國數學家(T.L.SE A Y)提出的,是一種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綜合評判方法,已在國內外社會、經濟、科技等各個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本次評價是以數位長期從事岩溶研究的專家打分為基礎,採用1~9及其倒數的標度方法,構造判斷矩陣,用方根法計算判斷矩陣的特徵根及其特徵向量,此特徵向量就是各評價因子的重要性排序,也即權系數的分配。計算結果如表77所示。
表77 各項評價指標的權重
(三)G IS支持下的評價指標數據集成
依據在評價體系中設定的評價因子,製作相關的碳酸鹽岩分布、地形坡度、地貌類型、石漠化等專題信息圖件。然後利用G IS的空間分析功能,將評價因子的專題信息集成到相應的基本評價單元。本次數據集成運算採用柵格結構,為了保證不同的專題數據層面具有良好的空間重合性,各數據層採用統一的坐標系和投影系統。
1.數據圖層的生成
地形坡度圖層是利用地形等高線構造TIN 模型,再由高程數據模型派生坡度數據集。
數字化碳酸鹽岩、地貌類型、石漠化、森林、灌叢覆蓋率等矢量圖層,並把矢量數據層層轉換為柵格數據圖層。
2.重分類數據集
由於碳酸鹽岩分布、地形坡度、地貌類型、石漠化程度、地下水資源分布為不同量綱的數據集,不具可比性,為了合並這些數據集,需要進行量化處理,重分類數據集。即給它們設置相同的等級體系,這個相同的等級體系就是指每一個單元的脆弱程度。
下面將對碳酸岩鹽分布、地形坡度、地貌類型、石漠化程度、地下水資源分布數據集進行重分類,其中,易脆弱的屬性賦予較高的值。
重分類碳酸鹽岩分布圖層數據:對純灰岩賦值、純白雲岩賦值4,灰岩與白雲岩互層賦值3,碳酸鹽岩夾碎屑岩賦值2,碳酸鹽岩與碎屑岩互層、碎屑岩夾碳酸鹽岩賦值1,表明碳酸鹽岩的含量越大越脆弱。非碳酸鹽岩區賦空值,表示本次計算僅考慮碳酸鹽岩區。輸出的重分類的數據集將成為新的圖層。
重分類坡度數據:對坡度>35°賦值4,25°~35°賦值3,15°~25°賦值2,5°~15°賦值1,<5°賦0值。表明坡度越大越脆弱。
重分類地貌類型圖層數據,根據不同地貌類型的人口承載力,把地貌類型的脆弱度分為5級:岩溶窪地區賦值4,峰叢谷地、岩溶壟崗賦值3,峰林谷地賦值2,孤峰平原區賦值1,非岩溶區賦值0。
重分類土壤侵蝕強度數據,根據土壤侵蝕程度分類,極度侵蝕賦值5,強度侵蝕賦值4,中度侵蝕賦值3,輕度侵蝕區賦值2,微度侵蝕區賦值1。
重分類石漠化圖層數據,根據石漠化程度分類,重度石漠化賦值4,中度石漠化賦值3,輕度石漠化賦值2,微度石漠化區賦值1,非石漠化區賦0值。
重分類森林覆蓋度數據,覆蓋度>40%的區賦值0,30%~40%的區賦值1,20%~30%的區賦值2,10%~20%的區賦值3,<10%的區賦值4。
灌叢覆蓋度重分類等級與森林覆蓋率相同。
重分類旱澇片數據圖層,屬於旱澇片的賦值4,旱片賦值2,其他區域賦值0。
3.賦權重合並數據集
重分類後,各個數據集都統一到相同的等級體系之內,根據層次分析法求得的結果,對不同的圖層賦權值,然後進行數據集加權合並運算。計算結果數據集顯示了各個面元的脆弱程度,值越高表示越脆弱。
4.岩溶生態區脆弱性分級
由於目前對岩溶石山區生態環境脆弱性的分級尚無統一的標准,沒有普遍認可的評價依據。依據在評價模型中設定的規則,把評價標准分為潛在脆弱、輕度脆弱、中度脆弱、重度脆弱四個脆弱性等級,計算結果值為α<0.5為無明顯脆弱區,0.5< a≤1.25為輕度脆弱區,1.25<α≤2.0為中度脆弱區,2.0< a≤2.75為重度脆弱區,α>2.75為極度脆弱區。
(四)廣西岩溶區生態脆弱性評價結果
通過模型運算,即可獲得廣西岩溶區生態脆弱程度分區信息,結果以圖形(見封三,彩圖2)的形式輸出。廣西岩溶區的生態環境脆弱性反映了岩溶區特殊的自然因素與人為活動的綜合作用,從脆弱性評價結果看,廣西岩溶區生態極度、重度脆弱區面積分別占岩溶區總面積的3%和43%,主要發生純碳酸鹽岩、峰叢窪地地貌及旱澇災害頻繁復合地區。中度脆弱區面積占總面積的44%。由圖34可見,脆弱程度高的峰叢窪地地貌縣為都安縣、大化縣、靖西縣、南丹縣、忻城縣、平果縣、東蘭縣、天等縣、凌雲縣、馬山縣、鳳山縣、巴馬縣、環江縣等。
『陸』 什麼是生態環境脆弱帶
生態環境脆弱帶是指生物鏈簡單、易斷裂、容易發生生態破壞、系統恢復力和抵抗力較差的地區。
一般生態環境脆弱帶分布在地表植被覆蓋率低、動物物種少的地區,或不同群落的過渡帶,或人類影響較大的區域。
在我國脆弱帶:如西部乾旱缺水的草原和沙漠地區,湖泊周圍,山地與平原的交接帶。河流沿岸受人類影像深刻的區域,以及淺海域等。
『柒』 什麼是生態脆弱區
水
『捌』 哪裡是我國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在線等!
青藏 ,國家環保總局有關負責人4日指出,中國生態環境脆弱,生態環境脆弱區占國土面積的60%以上;生態環境壓力大,中國人均資源佔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但單位GDP能耗、物耗大大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國家環保總局4日首次對外發布《中國生態保護》,全面介紹中國生態保護情況。環保總局有關負責人稱,由於中國人均資源相對不足,地區差異較大,生態環境脆弱,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他說,中國生態保護還面臨不少的問題:除生態環境脆弱和生態環境壓力大之外,生態保護相關政策、法規及標准不完善,中國已頒布了一系列有關環境保護與自然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但這些法律法規側重點不同,缺少綜合性的生態保護法;生態保護投入不足,資金投入少、投入渠道單一,生態治理工程效益有待繼續提高;生態保護的科技及信息支撐薄弱,生態保護科研力量有限,難以為管理提供良好的支撐作用。
據介紹,2000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結果顯示,中國近1/3的國土生態環境質量優良,1/3的國土生態環境處於差或較差水平。
第6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表明,中國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不斷增加,森林質量趨於提高,但森林資源仍存在總量不足、分布不均、質量不高、過度採伐等問題;中國天然草原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41%,但有90%的天然草原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退化、沙化草原已成為中國主要的沙塵源;中國濕地面積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約有40%的自然濕地得到有效保護,但天然濕地大面積萎縮、消亡、退化仍很嚴重。
今後,我國將加大生態保護和建設的投入,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建立健全生態保護法律法規和標准體系,制定和完善生態保護經濟政策,將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損失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構建生態系統監測體系,提高生態系統監測能力,開展生態環境質量評價,建立重大生態破壞事故應急處理系統;加大生態保護和建設的投入,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建立合理的、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建立健全生態審計制度,確保投入與產出的合理性和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此外,大力開展生態保護宣傳教育,努力營造節約自然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輿論氛圍,提高全民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性。
『玖』 生態敏感區與脆弱區分別是什麼
敏感區就是神經系統比較發達的部位,脆弱區就是中樞神經系統控制感情的一部分。這兩者是共同存在的。
『拾』 我國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
不在西北,不在西南,而是在我們東部地區的濕地地區。自然濕地才是生態系統最脆弱的地區。哪怕遇到稍微乾旱的年份,濕地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