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化設計
㈠ 生態設計的環保設計
綠色生態環保設計(GreenDesign)是20世紀80年代末出現的一股國際設計潮流,並在90年代成為現代設計研究的重點和熱點問題。它反映了人們對現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環境及生態破壞的反思,同時也體現了設計師道德和社會責任心的回歸。以綠色設計思維進行設計與規劃,設計既滿足室內功能需要又節能環保,為消費者提供健康的生活方式,宣揚綠色生態理念,促進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由此可見,綠色生態環保設計不僅是一種設計理念,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它要求人們從思想上樹立綠色環保意識,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盡最大努力改善環境生態失衡的現狀,創造可持續發展的生存環境。
室內綠色設計的概念室內綠色設計就是將綠色設計思想滲透到室內設計中,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在室內的規劃設計、施工建造、使用運行、維護管理、拆遷改建等一切活動中,都自始至終將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控制在最小程度,即將設計思維綠色化、綠色施工、正確使用與管理維護以及拆遷改建建築的環保與材料的再利用。
室內綠色設計的基本特徵選擇綠色生態環保的裝修材料為了給使用者創造舒適安全的室內環境,不僅要滿足基本的使用功能,還要對室內裝飾裝修中使用的材料嚴格把好質量關,杜絕因過度裝修或使用有害有毒物質超標的裝修材料而引起的對使用者身體的傷害,不能讓室內環境成為致命之所。例如:人造板材中含有游離甲醛,油性彩色塗料中含有甲苯和二甲苯,如果室內通風不暢這些物質不斷增加,會給人體造成很大的傷害。
1、材料要無害化、可降解、可再生、可循環室內裝修材料首先要考慮選擇無毒氣散發、無刺激性、無放射性、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材料。節約常規能源是室內生態設計中不容忽視的重要方向。節約就是最大的環保,現代科技研製出的吸熱玻璃、熱反射玻璃、調光玻璃、保溫牆體等新材料具有許多優越的性能,如能組合成望台構造形式與室內設計結合,可以達到保溫和採光的雙重效果而大大節省能源。此外,節能型燈具、節水型部件在室內裝修中的充分運用,都能起到節約常規能源的效果。
2、創造良好的室內物理環境創造良好的聲、光、熱、水、電、暖環境,並有良好的通風和採光。以商場為例,商場是人群集聚的地方,尤其在節假日期間,更是人滿為患,往往造成室內空間空氣流通差,氣味難聞,令人頭暈惡心,甚至有窒息感。在諸如此類的公共建築中,應設置良好的通風系統,可考慮使用玻璃窗等透光材料局部代替水泥牆,既能在白天使自然光射入室內,減少電的使用,又能保持良好的通風。
綠色設計3、盡可能使用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天然能源,可保證能源的永續供應,減少大氣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它既滿足使用能源的可持續性,又不會對環境產生危害,最符合生態型的室內環境要求。(1)風能,即地球表面大量空氣流動所產生的動能。在自然界中,風是一種可再生、無污染而且儲量巨大的能源。(2)太陽能,它資源豐富,即可免費使用,又無需運輸,對環境無任何污染。(3)地熱能、沼氣等綠色能源也是在室內中應用性較強的能源。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創新,將使室內綠色設計突破傳統的范疇。向更加廣闊和深遠的方向發展,為人類創造了一種新的生活形態,使社會進入一個節約能源、減少污染的綠色時代。
4、合理布局合理運用自然通風與自然採光。家其實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空氣在非常有限的空間里流動,凡是藏污納垢的角落最終都會演變成室內污染源,進而殃及家人健康。居室里的傢具、音響、煤氣灶,以及牆、門窗都能形成居室小氣候。居室里存在的溫差可以促使室內的空氣流動,這股流動的空氣既可帶來外界清新的氧氣,也可將室內殘存的有害氣體彌散開來。自然通風和自然採光有利於人體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通過合理規劃室內布局可以有效地利用自然通風、自然採光,提高室內的舒適度,滿足室內的採光通風要求。
㈡ 生態建築的設計原則是怎麼樣的
(一)生態化。即節約能源、資源,無害化,無污染,可循環。
(二)開發可再生的新能源。
(1)太陽能利用在生態住宅設計中利用太陽能並非簡單地安裝一些太陽能電池或太陽能熱水器,更多的是和建築物本身有機地結合來綜合利用太陽能。
(2)自然溫差利用地球上冬冷夏熱,夜冷晝熱,如果能夠將夏天的熱量轉移到冬天,或者將冬天的低溫轉移到夏天去,就可以不花錢或少花錢解決許多問題。
(3)地能利用指對地下和地表可再生能源的綜合利用。
(4)相變材料利用利用建築維護結構把白天的熱量存起來晚上用,或者把夜裡的冷量存起來白天用,是一個很好的途徑。但它存儲的量還不夠,一種很有效的解決方法就是採用相變材料。把建築結構和相變材料結合起來,可設計出一種低能耗建築,並維持建築物的良好的熱環境。
(三)使用新型建材。新型建材,國際上稱之為健康建材、綠色建材、生態建材等。主要包括新型牆體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保溫隔熱材料、裝飾裝修材料、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等。新型建材不僅不會對人類生存環境造成污染,而且還有益於人體的健康,有利於改善建築功能,起到防霉、隔音、隔熱、殺菌、調溫、調濕、調光、阻燃、除臭、防射線、抗靜電、抗震等作用,製造新型建材不僅可以採用不對環境造成污染的生產技術,而且在產品結束使用壽命後,還可以作為再生資源加以利用,不會形成新的廢棄物。
(四)環境綠化。
(五)垃圾分類處理。
㈢ 景觀設計中怎樣體現生態設計的基本原則
1、生態美學
生態美學是從生態哲學的視野、生態科學的原理、生態倫理學的情懷和自然美學的方法研究人與自然、社會、藝術的審美關系,強調生克互濟、形神和諧的整體美,對環境開拓適應、協同進化的共生美,物質循環、信息反饋的動態美的一門學科。生態美學是生態學與美學的有機結合,實際上是從生態學的方向研究美學問題,將生態學的重要觀點吸收到美學之中,從而形成一種嶄新的美學理論形態。生態美學從廣義上來說包括人與自然、社會及人自身的生態審美關系,是一種符合生態規律的當代存在論美學。
2、自然資源的節約和保護
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分可再生資源,如水、森林、動物等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資源(如石油、煤等),要實現人類生存環境的可持續,必須對不可再生資源加以保護和節約使用。即使對可再生資源也要盡可能地節約使用。
3、整體設計
景觀生態設計是對人類整體生態系統進行全面的設計,而不是孤立地對某一景觀元素進行設計。廣場景觀設計公司認為,景觀是一個綜合的整體,景觀設計的目標是整體優化和可持續發展,它是在一定的經濟條件下實現的,必須滿足社會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規律,遵循生態原則,同時還屬於藝術的范疇,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設計就存在缺陷。景觀生態設計是對人類生態系統整體進行全面設計,而不是孤立地對某一景觀元素進行設計,是一種多目標設計,為人類需要,也為動植物需要,為高產值需要,也為審美需要。景觀設計的最終目標是整體優化,就是要解決人與人,結構與功能,格局與過程之間的相互關系,使自然環境與周圍環境充分結合,創造出和諧豐富的外部空間環境。
㈣ 如何理解生態設計基本概念並剖析整個生態設計實施過程
在景觀規劃中如何建立正確的生態價值觀與環境倫理觀由於對生態學和景觀生態學一知半解和望文生義,已經在公眾中造成了對生態學的誤解,在傷害著景觀設計學專業的發展。房地產樓盤,尤其是遍布各地的景觀大道大量引種非鄉土觀賞植物,採取高密度苗圃式種植方式獲取立竿見影的綠化效果,摧毀城市河流自然河床和岸線打造的濱河公園,製造的是反生態的'景觀生態'假象,完全違背了生態學的基本原理。」萬漪景觀設計如是認為。很多人認為所謂的景觀生態學就是「景觀」加「生態」,這犯了概念性錯誤。而導致這一系列錯誤的根本原因是業內對「景觀」概念理解混亂。關於景觀,目前主要有三種理解,一是作為視覺美學意義上的概念,與「風景」同義,作為審美對象,以人的美學體驗為評價依據和標准,因此對視覺效果尤為重視;二是地理學上的,指地球表面的地貌、氣候、土壤、生物和人類活動共同構成的綜合體,反映的是自然界和人類活動的特點,是用格局表述其空間的相互關系;三是生態學上的,指特定地域空間內由不同生態系統組成的復合體,通過對過程和格局的研究,揭示生態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生態學是景觀設計學重要的學科基礎,景觀生態學學科發展為景觀規劃和景觀設計提供了與生態學知識相結合的途徑。人類遇到的問題不都是生態問題。生態學不能解決人類發展中的所有問題。現在很多人認為生態學的發展會使人類健康發展,會使天藍水綠,會使自然界鳥語花香,落英繽紛。人類大發展都是在一定的思想與價值觀指導下,朝著一定的方向進行。然而,盡管是有了生態學,但並沒有使我們的環境變好,相反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我們所處的世界環境與區域環境正在變得越來越糟。生態學越熱門,環境問題越大,相反相成。利益驅動是人類生態系統發展的永恆動力,雖然我們正在提倡自然的權利與環境倫理。要我們善待自然,善待環境,善待生物,但是還沒有成為決策者的自覺行動。從舊社會的石器時代發展到現在的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也是生態問題從舊社會到現代社會的突出的時代發展。我們要正視一切突出的生態問題,建立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社會。人與自然共存,我們在利用自然去獲得生態價值的同時,要建立正確的環境倫理觀,在創造人類生存環境的同時也要建立正確的生態價值觀。特別的對於我們景觀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在景觀規劃與設計中要建立好正確的生態價值觀與環境倫理觀,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同時動物的生存環境與人類生存環境並重,在大自然中,一切生物擁有同等權力。作為學生的我們怎麼樣才能在景觀設計中正確地建立生態價值觀與環境倫理觀呢。生態環境問題的解決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改變人類生存的價值觀,需要更新發展的理念;生態環境問題是一個區域概念,不是局部問題;生態問題涉及人類需要改變目前的生存方式,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1美學欣賞價值園林是科學和藝術相結合的產物,是一種美的自然與美的生活環境。園林是自然景觀的再現與提煉,又是人工環境的創造。園林植物包括姿態美、色彩美、嗅覺美、聽覺美和意境美。使人感到親切、自在。園林意境使人們產生聯想,形成「景外之景,弦外之音」,融會了人們的思想情趣與理想、哲理的精神內容,激發人們熱愛自然、熱愛家鄉的激情。2游覽觀賞價值對城市居民來說,回到大自然中去休閑度假,欣賞大自然的瑰麗風光是人民的迫切需要。國際現代建築協會發表的《雅典憲章》指出城市的四項基本功能是:居住、工作、遊憩、交通。遊憩是現代文明的產物,是網路時代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旅遊休閑是社會文明的表現,是人們再生產,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重要環節3社會價值美化環境,改善投資環境;增加就業;提高人民生活質量。4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美國研究表明,70年代,僅空氣污染對人體的影響每年損失100億美元。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布的研究報告,1995年我國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1875億元,占當年GDP的3.27%。其中大氣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占總損失的16%。印度一教授估算,一顆正常生長到50年的樹,其生態價值為19.62萬美元。其中,50年產生氧氣的價值為3.12萬美元,防治大氣污染的價值為6.25萬美元,防止土壤侵蝕,增加土壤肥力的價值為3.12萬美元,涵養水源,促進水分再循環的價值為3.75萬美元,為鳥類和其他動物提供棲息地的價值為3.12萬美元。5保健療養價值園藝療法在國外一些大學已經成為一門學科在研究。城市園林綠地被稱為城市之肺。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可以釋放出殺菌素,有效的凈化空氣。綠地空氣中的負離子較多,能改善神經功能,調整代謝過程,提高人體免疫能力。經常處在優美、潔凈、安靜的綠色環境中,皮膚溫度可以降低1~2℃,脈搏每分鍾減少4~8次,呼吸慢而均勻,血流減慢,心臟負擔減輕。綠色植物絢麗的色彩以及釋放的芳香物質,能解除焦慮,穩定情緒,消除疲勞,有益健康。建立人與資源(尤其是土地資源,水資源,空間資源,)合適的比例關系,適度發展速度,適度的消費量是生態規劃的實質。要用生態足跡法計算生態承載力,以便確定各類土地利用的性質、強度與利用途徑問題。而不是武斷劃出「非建設用地」。科學不可能解決人類的慾望問題,要用科學、宗教與倫理來解決消費壓力的問題。來合理確定人類發展目標,發展速度、發展強度與發展力度。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就是對自然環境的佔有、開拓和改造過程,也是對區域生命支持系統的認同、協調與適應過程。如果人類對自然利用與佔有,其的副作用與效果在人類的掌控制下,應該就是利用,不是破壞;人類總是要生存與發展。環境倫理的實質含義:就是在道德意義上,處理人與自然,人與土地,人與生物的相互關系。就是反對人類中心主義,提倡生態中心主義。提倡在生態系統中人類與其他生物與生態系統一律平等。這個也遭到很多數科學家的質疑。也屬於在處理人與自然關系方面過於理想主義和矯枉過正。討論環境倫理問題,必須解決科學技術創新與應用的人文價值定位問題。科技不是什麼凌駕於倫理和法律之上的事業,科技本身也負載著價值。科技服務於人的途徑不是為自己披上價值中立的外衣,而是自覺反省自己的價值導向。這並不是哲學家在一廂情願地為科技制定規范和指引方向,而是由當代人類生存境遇所顯示的結論。科技若不能來一次根本轉向,人類就會在生存危機中越陷越深。現代科技的強大救不了人類,根本方向不變,科技越強大,人類越危險。
㈤ 什麼是農家生態旅遊服務設施的生態化設計的根本目的
農家生態旅遊服務設施的生態化設計是為了給人們營造一個和諧的環境氛圍,以便讓遊客能從中感受自然,體驗人與自然最親切的關系並受到保護生態環境的啟發,從而提高他們的生態環境意識。
㈥ 景觀系統的生態化設計和景觀系統的生態化有區別嗎
景觀系統的生態化設計和景觀系統
耐心
專業,服務
詳細談
㈦ 什麼是生態規劃與設計
域景觀生態系統優化利用的空間結構和模式
㈧ 什麼是生態環境設計
生態環境建來設是一個復雜的系自統工程,是從宏觀到微觀全方位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過程,它的目標是營造一個節材、節能、環保、高效、舒適、健康的人居環境。它涉及生態城市的建設,生態住區和生態園區的建設,以及各類生態建築的建設。
生態環境設計應從宏觀到微觀貫穿城市建設的全過程,在各設計階段中都有具體的建設目標,例如在區域規劃和總規中的土地綜合生態適宜性分析及生態安全格局的建構;控規和城市設計中的自然生態安全網路生成及土地生態分級利用規劃;場地設計的生態化及建築設計中各類生態策略的應用,等等。
㈨ 軟裝設計的生態化一般通過什麼樣的方式去體現
所謂的來軟裝設計的生態化自,其實就是軟裝設計的整體服務,很多人看到生態化就一面的茫然和不解,其實不要這樣子,人們總喜歡玩文字游戲,生態不就是自供自給嗎?軟裝設計機構要吃飯,當然要涉及生態圈的各個角落了,所以關於用什麼方式來體現,當然就是運作模式了,當然這些是屬於一家企業的商業機密了,一般來講誰都不會輕易公開了。
㈩ 生態景觀設計和景觀生態設計的區別
區別:景觀設計學(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核心是生存的藝術!是關於景觀的分析、規劃布局、設計、改造、管理、保護和恢復的科學和藝術。景觀設計學是一門建立在廣泛的自然科學和人文與藝術學科基礎上的應用學科。尤其強調土地的設計,即:通過對有關土地及一切人類戶外空間的問題進行科學理性的分析,設計問題的解決方案和解決途徑,並監理設計的實現。而景觀生態學是研究景觀單元的類型組成、空間配置及其與生態學過程相互作用的綜合性學科。強調空間格局、生態學過程與尺度之間的相互作用是景觀生態學研究的核心所在。
景觀設計學
根據解決問題的性質、內容和尺度的不同,景觀設計學包含兩個專業方向,即:景觀規劃(Landscape Planning)和景觀的設計(Landscape Design),前者是指在較大尺度范圍內,基於對自然和人文過程的認識,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過程,具體說是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適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最恰當的土地利用;而對這個特定地方的設計就是景觀設計。
景觀生態學
景觀生態學 (landscape ecology)是在1939 年由德國地理學家C. 特洛爾提出的。它是以整個景觀為對象,通過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與價值流在地球表層的傳輸和交換,通過生物與非生物以及與人類之間的相互作用與轉化,運用生態系統原理和系統方法研究景觀結構和功能、景觀動態變化以及相互作用機理、研究景觀的美化格局、優化結構、合理利用和保護的學科。是一門新興的多學科之間交叉學科,主體是生態學和地理學。
如今,景觀生態學的研究焦點是在較大的空間和時間尺度上生態系統的空間格局和生態過程。Risser等(1984)認為景觀生態學研究具體包括:景觀空間異質性的發展和動態;異質性景觀的相互作用和變化;空間異質性對生物和非生物過程的影響;空間異質性的管理。景觀生態學的理論發展突出體現其對異質景觀格局和過程的關系,以及它們在不同時間和空間尺度上相互作用的研究。理論研究還包括探討生態過程是否存在控制景觀動態及干擾的臨界值;不同景觀指數與不同時空尺度對生態過程的影間擴散響;景觀格局和生態過程的可預測性;以及等級結構和跨尺度外推。盡管這些都僅是理論雛形,但它們確實給生態學提供了一個新的範式(Paradigm)。按照Kuhn(1970)的科學哲學思想,科學的發展總是不斷地以新的範式替代舊的範式。新範式提出新的理論、新的概念、新的構架、新的思維、新的方法。景觀理論是生態系統理論的新發展。它的新穎之處主要在於景觀理論強調系統的等級結構、空間異質性、時間和空間尺度效應、干擾作用、人類對景觀的影響以及景觀管理。景觀生態學的生命力也在於它直接涉足於城市景觀、農業景觀等人類景觀課題。Naveh和Lieberman(1984)指出:景觀生態學是生物生態學和人類生態學的橋梁。此外,跨尺度上推(Scaling Up)景觀生態學是環球生態學(Global Ecology)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