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生態信息

生態信息

發布時間: 2020-12-01 19:38:17

⑴ 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b
因為生態系統中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間都離不開信息的傳遞。種群個個成員間葉都要靠信息來交流,像鳥類的鳴叫就是一種信息

⑵ 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種類有哪三種類型

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種類有:
1、物理信息
2、化學信息
3、行為信息

⑶ 生態系統的三大功能和特點

生態系統的三大功能分別是能量流動、物質循環、信息傳遞。

1、能量流動有兩大特點分別是能量流動是單向的和能量逐級遞減。

2、物質循環是指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推動著各種物質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間循環。這里的物質包括組成生物體的基礎元素:碳、氮、硫、磷,以及以DDT為代表的,能長時間穩定存在的有毒物質

3、信息傳遞是指物理信息(physical information)指通過物理過程傳遞的信息,它可以來自無機環境/也可以來自生物群落,主要有:聲、光、溫度、濕度、磁力、機械振動等。

(3)生態信息擴展閱讀:

一、生態價值

1、潛在價值

潛在價值指的是人類尚不清楚的價值。

2、直接價值

直接價值包括對人類的醫葯、仿生、文藝、旅遊等非實用意義的價值。

3、間接價值

間接價值亦稱「生態功能」,指的是對生態環境起穩定調節作用的功能,常見的有:濕地生態系統的蓄洪防旱功能、森林和草原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遠大於直接價值。(穩態與環境125~126)

二、生態系統的組成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其中生產者為主要成分。不同的生態系統有: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分為湖泊生態系統、池塘生態系統、河流生態系統等)、農田生態系統、凍原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

其中,無機環境是一個生態系統的基礎,其條件的好壞直接決定生態系統的復雜程度和其中生物群落的豐富度。

生物群落反作用於無機環境,生物群落在生態系統中既在適應環境,也在改變著周邊環境的面貌,各種基礎物質將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緊密聯系在一起。

而生物群落的初生演替甚至可以把一片荒涼的裸地變為水草豐美的綠洲。生態系統各個成分的緊密聯系,這使生態系統成為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機整體

⑷ 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是怎樣進行的

生態系統中的各個組成成分相互聯系成為一個統一體,它們之間的聯系除了能量流動和物質交換之外,還有一種非常重要的聯系,那就是信息傳遞.生物之間交流的信息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內容,通過它可以把同一物種之間,以及不同物種之間的「意願」表達給對方,從而在客觀上達到自己的目的.
其主要方式有:
1.物理信息 包括聲、光、顏色等.這些物理信息往往表達了吸引異性、種間識別、威嚇和警告等作用.比如,毒蜂身上斑斕的花紋、猛獸的吼叫都表達了警告、威脅的意思;螢火蟲通過閃光來識別同伴;紅三葉草花的色彩和形狀就是傳遞給當地土蜂和其它昆蟲的信息.
2.化學信息 生物依靠自身代謝產生的化學物質,如酶、生長素、性誘激素等來傳遞信息.非洲草原上的豺用小便劃出自己的領地范圍,正是小便中獨有的氣味警告同類:「小心,別進來,這是我的地盤.」許多動物平常都是分散居住,在繁殖期依靠雌性動物身上發出的特別氣息——性誘激素聚集到一起繁殖後代.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肉食性」植物也是這樣,如生長在我國南方的豬籠草就是利用葉子中脈頂端的「罐子」分泌蜜汁,來引誘昆蟲進行捕食的.
3.營養信息 食物和養分的供應狀況也是一種信息.老鷹以田鼠為食,田鼠多的地方能夠吸引飢餓的老鷹前來捕食.再如,加拿大哈德遜是一家歷史悠久的大皮毛公司,由於地理位置關系,他們收購的多是亞寒帶針葉林中動物的皮毛.該公司歷年收購皮毛的種類和數量的詳盡統計(見附圖)說明了猞猁與雪兔是食物鏈中上下級的關系,當雪兔數量減少時,這種營養缺乏狀況就會直接影響到猞猁的生存.猞猁數量的減少,也就是雪兔的天敵減少,又促進了雪兔數量的回升……循環往復就形成了周期性數量的變化.
4.行為信息 行為信息是動物為了表達識別、威嚇、挑戰和傳遞情況,採用特有的動作行為表達的信息.比如地甫鳥鳥發現天敵後,雄鳥急速起飛,扇動翅膀為雌鳥發出信號;蜜蜂可用獨特的「舞蹈動作」將食物的位置、路線等信息傳遞給同伴等.

⑸ 下列關於生態系統信息傳遞的敘述中,不正確是()A.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學信息和生物

A、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學信息和行為信息,A錯誤;
B、生態系統的反版饋調節必須權依賴於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B正確;
C、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和生物的繁衍,都離不開信息的傳遞,C正確;
D、信息傳遞能夠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把生態系統各組分聯系起來成為一個整體,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D正確.
故選:A.

⑹ 生態系統中信息的類型包括哪些生態學題庫

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空氣、水、土壤等.

⑺ 關於生態環境的信息有哪些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先後實施「三北」防護林、大江中上游防護林、沿海防護林等一系列林業生工程,開展黃河、長江等七大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推廣旱作節水農業技術,加強草原和生態農業建設,使中國的生態環境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並對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產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但是,應當清醒認識到,中國的生態環境仍很脆弱,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還未得到遏制,生態環境問題仍很嚴重,主要表現在:
(1) 自然環境先天不足
中國土地總量雖然較大,土地總量位居世界第三,但人均佔有土地面積只有0.8hm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山地、高原、丘陵面積占國土面積的69.27%,所構成的復雜地形地質條件,在重力梯度、水力梯度的外營力作用下易造成水土流失,再加上地質新構造運動較活躍,山崩、滑坡、泥石流危害嚴重。同時,還有分布廣泛、類型多樣、演變迅速的生態環境脆弱帶,如沙漠、戈壁、冰川、永久凍土及石山、裸地等面積就占國土面積的28%,此外還有沼澤、灘塗、荒漠、荒山等利用難度大的土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中國季風氣候顯著,雨熱同季,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中國降水量地區有效期異和年內、年際變化大,導致全國范圍內旱澇災害頻繁,嚴重影響工農業生產。中國暴雨強度大、分布廣,是易造成洪澇、水土流失乃至泥石流、山崩、塌方、滑坡的重要在原因。在中國獨特的地質地貌基底上,一旦植被破壞,水熱優勢則立即會轉化為強烈的破壞力量。
(2) 水土流失仍很嚴重
據國務院公布的遙感調查結果,1989年底中國輕度以上的土壤侵蝕面積為367萬km2,占國土總面積的38.2%,其中水蝕面積179萬km2,風蝕面積188 km2,全國平均每年因人為活動新增水土流失面積達1萬km2,每年流失土壤總量達50億噸,佔世界年流失量的19.2%,其中有33億噸是耕地土壤。隨著地表沃土的流失,帶走了大量的有機質和碳、磷、鉀養分,土層越來越薄,直接導致土壤肥力降低,耕地面積減少。建國以來因水土流失而毀掉的耕地已達4000千多萬畝。經過建國50年來的治理,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局部地區生態環境發生了明顯的好轉,但總體上中國水土流失仍然嚴重的形勢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80年代末到1997年底,中國七大江河治理水土流失仍然嚴重的形勢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80年代末到1997年底,中國七大江河治理水土流失面積共12.49萬km2,只佔七大江河水土流失面積的7.76%。
(3) 荒漠化面積呈擴大趨勢
生態環境 中國是世界上荒漠面積較大、危害嚴重的國家之一,全國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為262.2萬 km2,占國土總面積的27.2%,其中風蝕荒漠化160.7萬km2,水蝕荒漠化20.5萬km2,冰融荒漠化36.3萬km2,土壤鹽漬化23.3萬km2,超過全國現有耕地面積的總和,有近4億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威脅,全國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40億元。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地區,涉及18個省(區、市)470個縣(旗、市),形成萬里風沙線。中國荒漠化不但影響范圍大,類型多,而且程度嚴重。據綜合評價,中國輕度荒漠化為95.1萬km2,中度64.1萬km2,重度103.0萬km2,分別占荒漠化總面積的36.3%,24.4%和39.3%。該程度類型構成比例與全球相應的41.3%、56.5%和2.2%的構成比例相比,重度荒漠化治理雖然取得一定成就,但荒漠化的發生、發展並未得到有效控制,總體面積仍在擴大,且呈愈演愈劣的趨勢,荒漠化擴展速度由50年代的每年1560 km2,增至70年代的2100 km2和80年代的2460 km2,相當於每年損失一個中等縣的土地面積。據衛星遙感監測,從1983年到1995年,內蒙古自治區草地面積擴大了近1倍,共凈增17.4萬km2。
(4)水資源緊缺,污染嚴重
中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水旱災害頻繁的國家,降水資源總量約6億噸,平均年徑流總量為27115億m3,扣除重復計算量,中國的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28124 m3。按水資源總量考慮,中國居世界第六位,但中國人口眾多,人均水資源不到世界人均水資源的1/4,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在世界各國1997年排名中僅列第121倍,被聯合國列為13個貧水國家之一。國際上認為人均水資源量2000 m3,為嚴重缺水邊緣,人均水資源量1000 m3。為人類生存起碼條件,如果按照這個標准,中國有15個省(市、區)的人均水資源量低於嚴重缺水線,有7個省(市、區)的人均水資源量低於生存地起碼條件。到21世紀中葉,中國人均水資源量將降為1700 m3,水資源緊缺的形勢將更加嚴重。而且中國水資源量地區分布嚴重不協調,東南水量佔全國總水量的82.2 %,西北水量僅佔17.7%。據有關專家預測,中國缺水高峰將在2020年至2030年出現,據估計中國將缺水2000億m3,預計中國最大國發經濟需水量約為7600億m3。此外,城市缺水也相當嚴重,據1995年建設部的調查分析結果,1993年統計的5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333座缺水,其中49個是由於水源缺乏,19個是由於污染導致可利用水資源緊缺。
(5) 森林覆蓋率低,增長緩慢
自然保護區分布圖 中國生態環境惡劣、自然災害頻繁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覆蓋率低,且分布不均。中國森林面積為134萬km2,主要集中分布在東北和西南地區,華東、華中、華南地區的森林面積只佔全國森林面積17.96%,華北和西北地區森林則更少。目前中國森林覆蓋率只有13.92%(按郁閉度0.3計),為世界平均覆蓋率的60.5%,人均佔有森林面積和蓄積僅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6和1/8,位於世界120位。廣大的西部乾旱、半乾旱地區大片森林退化,覆蓋率還不到1%。雖然中國每年都開展了大規模的植樹造林,但由於成活率低,加上管理水平、亂砍濫伐等問題,森林覆蓋率增長緩慢,從1993年到1996年一直是13.92%,某些局部地區森林覆蓋率不斷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長江流域森林覆蓋率幾十年來一直呈降低趨勢,占長江流域上游面積56%的四川省,覆蓋率有50年代的20%下降到80年代的13%;三峽庫區從50年代到80年代森林面積減少了一半以上。據清查,1975年中國天然林面積為98.17萬 km2,到1985年面積降為86.75萬km2,平均每年減少1.14萬km2。即使按照《全國生態環境規劃(林業部分)》實現封山植樹、退耕還林,禁止亂砍濫伐等破壞森林人為活動,到2050年實現宜林地全部綠化,中國森林覆蓋率也才達到26%。(6)生物多樣性減少
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其豐富程度佔世界第9位。中國的野生動物和植物分別佔世界總數的9.8%和9.9%,中國陸地森林生態系統有16大類和185類,區系豐富,生態類型多,為野生動、植物棲息和繁衍創造了優越的條件,中國陸地的野生動、植物有80%以上物種在森林中生存。然而由於天然林生態系統的破壞,致使野生動物棲息繁衍地日益縮小,加上人為亂捕濫獵,導致物種數量減少和瀕臨滅絕。據有關資料,中國有15%-20%的物種處於瀕危和受威脅狀態,包括4600多種高等植物和400多種野生動物。近幾十年已絕跡的高等植物就有200多種,野生動物有10餘種,還有20多種瀕臨滅絕。

⑻ 有關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正確的敘述是()A.生態系統中物理信息的來源只能是無機環境B.動物的特殊

A、生態系統中物理信息來自生物和無機環境,A錯誤;
B、動物的特殊行為能夠對同種或異種生物傳遞信息,稱為行為信息,B正確;
C、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遞往往是雙向的,C錯誤;
D、防治害蟲的方法有生物防治(如利用昆蟲信息素誘捕有害動物屬於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碰灑農葯),D錯誤.
故選:B.

⑼ 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的例子

生態系統信息傳遞的形式主要有物理信息、化學信息、營
養信息和行為信息。
3􀀁 1 􀀁 物理信息
生態系統中以物理過程為傳遞形式的信息稱為物理信息。
生態系統中的各種光、聲、熱、電、磁等都是物理信息; 動物的視
覺、聽覺、冷覺、熱覺和觸覺是典型的物理信息感受的過程。這
些物理信息有的表示識別, 有的表示威脅、挑戰, 有的向對方炫
耀自己的優勢, 有的表示從屬, 有的則為了配對等。
3􀀁 1􀀁 1 􀀁 光信息。螢火蟲的閃光、蝴蝶的飛舞、花朵艷麗的色彩
等都屬於光信息。螢火蟲在夜晚是依據發光器官所發出的閃
光來尋找配偶的。有一種螢火蟲( photinus py ralis) 雄螢到處飛
來飛去, 但嚴格地每隔5􀀁8 s 發光一次, 雌螢則停歇在草葉上
以發光相應答, 每次發光間隔時間與雄螢相同, 但總是在雄螢
發光2 s 後才發光。據研究, 每一種螢火蟲的發光頻率都不相
同, 這極好地避免了種間信號混淆和種間雜交。
3􀀁 1􀀁 2􀀁 聲音信息。人們最熟悉的聲音莫過於鳥類宛轉多變的
叫聲了, 鳥類和昆蟲的鳴叫聲非常類似於螢火蟲的閃光, 都具
有物種各自的特異性。澳大利亞蟬可發出800 Hz 的低頻聲,
其聲音強度在80 dB 以上, 由於雌蟬的感受器對800 Hz 的低
頻聲最為敏感和具有最大的指向性, 所以常常被吸引到鳴叫著
的雄蟬群體中來。
3􀀁 1􀀁 3 􀀁 熱信息。生活在南美洲的響尾蛇, 頭部有個頰窩, 能夠
感知0􀀁001 ! 溫差的變化; 響尾蛇能夠准確地捕食動物, 主要
就是靠頰窩對溫差的敏感性。
3􀀁 1􀀁 4 􀀁 觸覺信息。有些動物交配行為的完成有賴於觸覺信
息。雄園蛛在生殖季節走近蛛網, 在網邊用前足按一定的力度
和節律牽動雌蛛所結網的蛛絲。雌蛛立即作出反應, 也像有美
食一樣沖了過來。這時, 雄蛛會暫時退到蛛網的外面。雄蛛等
到雌蛛回到網中央後, 它會又一次彈起蛛網。當雌蛛確認是雄
蛛的求偶信號時, 就會做好交配准備, 安靜地等在網的中央。
雄蛛一面不停地撥動蛛網, 一面爬向雌蛛, 完成與雌蛛的交配。
3􀀁 1􀀁 5􀀁 磁信息。由於生物生活在太陽和地球的磁場內, 少不
了要受到磁力的影響。生物對磁場有不同的感受能力, 常常被
稱為是生物的第六感覺。候鳥在天空中成群結隊、南北長途往
返飛行能夠准確到達目的地, 特別是信鴿千里傳書而不誤, 在
這些行為中, 動物就是通過感知電磁場的變化, 從而確定自己
所處方位和運動方向的生態系統信息傳遞的形式主要有物理信息、化學信息、營
養信息和行為信息。
3􀀁 1 􀀁 物理信息
生態系統中以物理過程為傳遞形式的信息稱為物理信息。
生態系統中的各種光、聲、熱、電、磁等都是物理信息; 動物的視
覺、聽覺、冷覺、熱覺和觸覺是典型的物理信息感受的過程。這
些物理信息有的表示識別, 有的表示威脅、挑戰, 有的向對方炫
耀自己的優勢, 有的表示從屬, 有的則為了配對等。
3􀀁 1􀀁 1 􀀁 光信息。螢火蟲的閃光、蝴蝶的飛舞、花朵艷麗的色彩
等都屬於光信息。螢火蟲在夜晚是依據發光器官所發出的閃
光來尋找配偶的。有一種螢火蟲( photinus py ralis) 雄螢到處飛
來飛去, 但嚴格地每隔5􀀁8 s 發光一次, 雌螢則停歇在草葉上
以發光相應答, 每次發光間隔時間與雄螢相同, 但總是在雄螢
發光2 s 後才發光。據研究, 每一種螢火蟲的發光頻率都不相
同, 這極好地避免了種間信號混淆和種間雜交。
3􀀁 1􀀁 2􀀁 聲音信息。人們最熟悉的聲音莫過於鳥類宛轉多變的
叫聲了, 鳥類和昆蟲的鳴叫聲非常類似於螢火蟲的閃光, 都具
有物種各自的特異性。澳大利亞蟬可發出800 Hz 的低頻聲,
其聲音強度在80 dB 以上, 由於雌蟬的感受器對800 Hz 的低
頻聲最為敏感和具有最大的指向性, 所以常常被吸引到鳴叫著
的雄蟬群體中來。
3􀀁 1􀀁 3 􀀁 熱信息。生活在南美洲的響尾蛇, 頭部有個頰窩, 能夠
感知0􀀁001 ! 溫差的變化; 響尾蛇能夠准確地捕食動物, 主要
就是靠頰窩對溫差的敏感性。
3􀀁 1􀀁 4 􀀁 觸覺信息。有些動物交配行為的完成有賴於觸覺信
息。雄園蛛在生殖季節走近蛛網, 在網邊用前足按一定的力度
和節律牽動雌蛛所結網的蛛絲。雌蛛立即作出反應, 也像有美
食一樣沖了過來。這時, 雄蛛會暫時退到蛛網的外面。雄蛛等
到雌蛛回到網中央後, 它會又一次彈起蛛網。當雌蛛確認是雄
蛛的求偶信號時, 就會做好交配准備, 安靜地等在網的中央。
雄蛛一面不停地撥動蛛網, 一面爬向雌蛛, 完成與雌蛛的交配。
3􀀁 1􀀁 5􀀁 磁信息。由於生物生活在太陽和地球的磁場內, 少不
了要受到磁力的影響。生物對磁場有不同的感受能力, 常常被
稱為是生物的第六感覺。候鳥在天空中成群結隊、南北長途往
返飛行能夠准確到達目的地, 特別是信鴿千里傳書而不誤, 在
這些行為中, 動物就是通過感知電磁場的變化, 從而確定自己
所處方位和運動方向的
3􀀁 2 􀀁 化學信息
生態系統的各個層次都有生物代謝產生的化學物質參與
信息傳遞, 這種傳遞信息的化學物質通稱為化學信息。如酶、
維生素、生長素、抗生素、性外激素, 甚至尿和糞便等都屬於傳
遞信息的化學物質。化學信息深深地影響著生物種間和種內
的關系。有的相互制約, 有的相互促進, 有的相互吸引, 有的相
互排斥。化學信息在生態系統中廣泛存在, 對它的研究近幾年
發展迅速, 並逐步形成一個分支學科∀ ∀ ∀ 化學生態學。
動物的嗅覺、味覺是典型的化學信息感受過程。動物根據
味覺信息要判斷食物可吃還是不可吃, 好吃還是不好吃, 從而
作出吃還是不吃、多吃還是少吃的決定, 而這些對於維持它的
生命是至關重要的。我們知道, 狗具有非常發達的嗅覺, 能夠
感受空氣中一些化學物質所攜帶的氣味信息, 這對於狗在尋找
和選擇食物, 發現敵害, 躲避不良環境的行為中起著重要作用。
3􀀁 2􀀁 1􀀁 動物與植物之間的化學信息。植物給人們的印象似乎
只能呆在那裡等待被動物吃掉, 然而, 事實並非如此, 如植物的
苦味是一個重要的化學信息, 對許多植食動物來說, 可以起到
拒食作用, 不過這種苦味對有些植食動物來說可能又是引誘的
信號。
3􀀁 2􀀁 2􀀁 動物與動物之間的化學信息。昆蟲性外激素是生態系
統中廣泛存在的一種化學信息。例如, 雌蠶蛾釋放的性外激
素, 可以把3 km 以外的雄蛾吸引過來。雖然每隻雌蛾所釋放
的性外激素的數量不到0􀀁 01 mg , 但雄蛾仍然能夠作出反應。
小蠹甲在發現榆、松等寄生植物後, 會釋放聚集化學信息, 以召
喚同類來共同取食。棉蚜蟲受到七星瓢蟲攻擊時, 被捕食的蚜
蟲會立即釋放告警外激素, 通知同類個體逃避, 於是周圍的蚜
蟲紛紛跌落。螞蟻群體中的偵察蟻分泌的追蹤外激素能引導
同類覓食、去搬運食物等。
哺乳動物能發出很多氣味, 即使是動物的尿和糞便也包含
著許多的信息, 皮脂腺被廣泛認為是哺乳動物的重要的信息
源。
3􀀁 2􀀁3 􀀁 植物與植物之間的化學信息。在生態系統中, 生產者之
間同樣發生著復雜的信息聯系。為人們熟知的是植物的他感作
用( allelopathy) 。他感作用是指植物在物質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化
學物質, 對其他植物的生長發育產生某種影響的相互作用。植
物的他感作用有的是互利的。例如, 農民在種植莊稼時發現: 作
物中的洋蔥和甜菜、馬鈴薯和菜豆、小麥和豌豆混種或間種能夠
相互促進, 比單獨種植產量高。有的是相互拮抗、相互排斥的,
這種現象常稱為􀀂 異株克生現象 , 如某種黃瓜( Cucumis sativus )
能產生一種化學物質, 可以阻止絕大多數的雜草生長, 維持其在
農田生態系統中的優勢。黑核桃樹下幾乎沒有草本植物, 這是
因為黑核桃樹皮和果實含有氫化胡桃酮, 這種物質被雨水沖到
土壤里後再被氧化成胡桃酮, 從而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長。異株
克生現象是植物控制其他植物生長的奇妙辦法。
3􀀁 3􀀁 營養信息
營養信息是指通過營養交換所傳遞的信息。食物鏈( 網可以看作是一個營養信息系統, 通過營養交換, 能夠把營養信
息從一個種群( 或個體) 傳到另一個種群( 或個體) 。由於食物
鏈中各營養級的生物要保持一定的比例, 即符合生態金字塔規
律。因此, 生態系統中某一營養級生物的數量和質量的變化,
就會引起食物鏈中其他生物數量和質量的變化。
例如, 松籽歉收, 這就預示著松鼠數量的減少, 以松鼠為食
的貂、鼬等動物的數量也會隨之減少。在草原上, 當羊多時, 草
就相對少了; 草少了反過來又會使羊減少。因此, 從草的多少
可以得到羊的飼料是否豐富, 以及羊群數量變化趨勢的信息。
達爾文發現, 在英國, 三葉草傳粉要依靠丸花蜂, 由此推
斷, 三葉草的繁茂是由於英國丸花蜂多, 而丸花蜂比其他地方
多的原因, 是因為那裡喜食蜂房和蜂子幼蟲的田鼠特別少, 而
那裡田鼠少的原因, 是因為村鎮中有許多貓。
那麼, 不妨照此推衍下去: 三葉草是英國牛群的主要食物,
而英國海軍的主要食品是牛肉罐頭, 於是三葉草在生態學上與
英國海軍大有關聯; 這樣看來, 英國之所以能夠擁有一支強大
的海軍, 從而成為世界軍事強國, 最終應該歸功於貓。著名生
物學家赫胥黎更進一步幽默地說: 􀀂 人所共知, 英國的貓是老姑
娘們喂養的, 所以英國能夠稱霸四海, 無論從邏輯上, 還是從生
態學角度上來看, 歸根結底, 都應歸功於英國那些愛貓的老姑
娘。
達爾文的􀀂 貓與三葉草 的故事, 加上這一番􀀂 演義 , 當然
是言過其實, 詼諧有趣。但就某種意義上來說, 這個故事卻顯
示出營養信息的傳遞情況。
3􀀁 4 􀀁 行為信息
行為信息是指某些動物通過特殊的行為方式向同種的其
他個體或其他生物發出的信息。在這些信息中, 有的表示威
脅、挑戰, 有的向對方炫耀自己的優勢, 有的表示從屬, 有的則
為了配對, 還有則是欺騙, 等等。
例如, 蜜蜂發現蜜源時, 就用舞蹈動作來表示, 以􀀂 告訴 其
他蜜蜂花源的方向、距離。蜜蜂中主要的舞蹈有兩種: 一種是
圓圈舞, 圓圈舞是採集了花蜜的蜜蜂向同伴傳達在蜂箱近距離
內采蜜的信號; 一種是擺尾舞, 擺尾舞是招呼同伴到百米以外
去采蜜的信號。其擺尾速度與蜜源距離有關。地行鳥鳥是草原
中的一種鳥, 當發現敵情時, 雄鳥就會急速起飛, 扇動兩翼, 給
在孵卵的雌鳥發出逃避的信息。有些鳥通過飛行姿勢和跳舞
動作來傳遞求偶信息。豪豬遭遇敵害時, 將其體刺豎直, 形成
可怕的姿態, 從而趕跑敵人.

⑽ 什麼是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

生態系統中的各個組成成分相互聯系成為一個統一體,它們之間的聯系除了能量流動和物質交換之外,還有一種非常重要的聯系,那就是信息傳遞。生物之間交流的信息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內容,通過它可以把同一物種之間,以及不同物種之間的「意願」表達給對方,從而在客觀上達到自己的目的。

其主要方式有:

1.物理信息 包括聲、光、顏色等。這些物理信息往往表達了吸引異性、種間識別、威嚇和警告等作用。比如,毒蜂身上斑斕的花紋、猛獸的吼叫都表達了警告、威脅的意思;螢火蟲通過閃光來識別同伴;紅三葉草花的色彩和形狀就是傳遞給當地土蜂和其它昆蟲的信息。

2.化學信息 生物依靠自身代謝產生的化學物質,如酶、生長素、性誘激素等來傳遞信息。非洲草原上的豺用小便劃出自己的領地范圍,正是小便中獨有的氣味警告同類:「小心,別進來,這是我的地盤。」許多動物平常都是分散居住,在繁殖期依靠雌性動物身上發出的特別氣息——性誘激素聚集到一起繁殖後代。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肉食性」植物也是這樣,如生長在我國南方的豬籠草就是利用葉子中脈頂端的「罐子」分泌蜜汁,來引誘昆蟲進行捕食的。

3.營養信息 食物和養分的供應狀況也是一種信息。老鷹以田鼠為食,田鼠多的地方能夠吸引飢餓的老鷹前來捕食。再如,加拿大哈德遜是一家歷史悠久的大皮毛公司,由於地理位置關系,他們收購的多是亞寒帶針葉林中動物的皮毛。該公司歷年收購皮毛的種類和數量的詳盡統計(見附圖)說明了猞猁與雪兔是食物鏈中上下級的關系,當雪兔數量減少時,這種營養缺乏狀況就會直接影響到猞猁的生存。猞猁數量的減少,也就是雪兔的天敵減少,又促進了雪兔數量的回升……循環往復就形成了周期性數量的變化。

4.行為信息 行為信息是動物為了表達識別、威嚇、挑戰和傳遞情況,採用特有的動作行為表達的信息。比如地甫鳥鳥發現天敵後,雄鳥急速起飛,扇動翅膀為雌鳥發出信號;蜜蜂可用獨特的「舞蹈動作」將食物的位置、路線等信息傳遞給同伴等。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