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生態家園
Ⅰ 綠色生態家園怎麼樣
生態家園是指以沼氣為紐帶,把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技術與農業生產技術相結合,配回套進行改廚、改廁、答改圈、改院、改水、改路等工作,致力實現庭院經濟高效化,農業生產無害化,家居環境清潔美化,形成以農戶為單元的基本生活生產內部的生態良性循環的一種模式。
Ⅱ 建設綠色家園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生產與生活的基本條件。黨和政府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基本國策。伴隨著「基本國策」、伴隨著新的世紀正邁著希望的腳步,作為地球村的重要成員,草木蔥蘢,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空氣清新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家園。地球是人類唯一居住的地方,人類要在地球上安居樂業,就要愛護地球,愛護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間唯一一艘載有生命的航船,我們人類是這艘船上的乘客。當船漏水的時候,誰能說拯救地球與我無關?山不孤獨水孤獨,所以水繞著山;夢不孤獨心孤獨,所以夢把心牽住;樹不孤獨鳥孤獨,所以鳥在樹上住;我們不能讓水孤「獨」,不能讓心孤獨,更不能讓鳥孤獨,讓我們共建綠色家園,讓綠色回歸自然,我們共同在努力!朋友,新世紀凝望地球:空氣污染嚴重、土地遭到破壞、溫室效應威脅著人類、生物多樣性銳減、森林面積日益減少、淡水資源受到威脅、化學污染日益嚴重、混亂的城市化、海洋生態危機加劇、極地臭氧空洞,這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嗎?曾記否,我們的前人生活的環境是那樣的美好:茂密的森林和青青的綠草覆蓋著大地,清新的空氣中瓢著陣陣花香,豐腴的土地和清澈的河水哺育著大地上的生物,鳥兒在樹上歌唱,魚兒在蔚藍的大海中暢游……如今,面對滿目瘡痍的地球,我們是否應該深深地反思:時代要進步,文明要發展,我們再也不能吃祖宗飯、斷路的路子了,人類向大自然一味掠奪式的索取生活方式不可取。我們應該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保護生態環境,倡導文明新風。我們應該積極地,自覺地行動起來,快快加入到生態環境保行動中來。保護環境,建設綠色家園,應從身邊的事做起: 倡導生態文明,建設綠色家園。就要大力倡導和樹立綠色文明理念。將綠色文明當成是人與自然相和諧與共、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的新的文明。將這一文明成為每個社會成員的共同認知。從而自覺傳播、實踐人與自然和諧與共的綠色文明理念。人在自然中生長,綠是自然的顏色。綠色是多麼寶貴啊!它是生命、是希望、是快樂,讓我們行動起來,為珍惜綠色,創造綠色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倡導生態文明,建設綠色家園。就是要立足安康實際。安康地處秦頭楚尾,是西北、華中和西南三個經濟區的幾何中心,漢江即是長江水系最大的支流,也是陝南安康人的母親河,它孕育著安康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歷史上曾譽為「黃金水道」。「九五」以來,我們始終把保護漢江流域生態環境安全,保護漢江水質免受污染作為環保工作的重點,不斷加大投入和治理力度,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漢江環境保護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雖然堅持了「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堅定不移地走生態環境保護型之路。如今,隨著西部大開發進程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啟動,大大推動漢江經濟走廊的開發·安康作為國家南水北調工程中線主要調水區,優質水源涵養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丹江口水庫在我省境內漢江、丹江流域集流面積659萬公頃同時也擔負著保護水源地水質的重大責任。 想方設法鼓勵社會力量投入生態環境建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安康山多水多,山青水秀,山多植物種類多,水多工業利用價值大,山青水秀又處南北過渡帶,孕育著宜人而鮮有的氣侯資源。大可以「水」牽線搭橋,聯結北京等五省市構建「同飲一江水,共建新生活」的新認識、新資源,立足資源優勢,運作生態資本,把綠色價值轉化為較高的經濟附加值,以而賦予整個經濟以新的活力和競爭力,獲得更多的政策和財政的反哺,實現經濟跨越勢發展。安康氣候宜人,以山為雄,以山抒情,以水為靈,以水表情,游者有所依,情有所寄,使生態旅遊成為主體。 倡導生態文明,建設綠色家園。就要形成從我做起、從身邊事做起、現在做起。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為了維護生態平衡,保護安全的、多樣的生態系統,營造安全健康舒適的生存空間,我們積極呼籲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和強化自然山水的整體布局,積極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存方式,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只要全民動員起來,群策群力,積極行動,持之以恆,我們安康天空湛藍湛藍,空氣清新清新,山野翠綠翠綠,溪流水溝清澈清澈,山中野獸出沒……這些是多麼的令人羨慕啊!生態良好、景觀優美、植物多樣、清新舒適的人居環境。安康大地就一定會安寧康泰富有美意,山川秀美、江山如畫! 倡導生態文明,建設綠色家園。生態環境改善,資源利用效率提高,人與自然走向和諧,這是全面小康社會全新的理念。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我們的飯碗」、「我們不僅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有了綠水青山,才有永續利用的金山銀山。」這是安康市民間廣泛傳播的語言,體現了安康人民群眾對生態環保的高度重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求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都要有明顯提高,生態道德教育要成為思想道德素質建設的一部分。讓「生態道德」建設,讓「人類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深入人心,讓「尊重自然、保護生態」成為全民的自覺行動。
Ⅲ 保定市生態建設、保護環境、綠色建設、生態保定、美好家園
保定市創建文明城市「亮點」解讀
文明城市不僅是看得到的高樓寬街、花紅草綠,也不僅僅是環境的齊、潔、美,也許,那些不起眼的細節會更耐看!
如果你打電話找某部門,聽不到生冷的應付,而是「您好,您需要什麼服務?」的真誠話語,是不是立刻會很舒暢?如果你乘公共汽車,老弱婦幼皆被禮讓就座,是不是會有如沐春風的感受?如果你打聽道兒,對方不僅會熱情詳細地告訴你,還會把你帶到目的地,異鄉異客的感覺是不是盪然無存?……
所有這些城市的文明細節都是人創造的。文明的人,才是文明城市的根。
「人是創建文明城市的主體,也是受益者。一個城市,只有以人為本,不斷提高人的素質,才能推動城市各項工作的全面發展;只有以人為本,不斷滿足人的需要,才能達到創建文明城市的真正目的。」保定市委書記王 王廷玖如是說。
近年來保定市堅持以人為本創建文明城市,先後榮獲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社區建設示範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榮譽稱號。這座古老的文化城、年輕的文明城所走過的創建之路印證著這樣的城市發展「定理」———
城市文明之樹必然植根於城市中人的素質普遍提高的深厚土壤,必然要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享受到文明之樹結出的累累碩果。
普遍創建,普遍受益,「脫胎換骨」的社區成為新的「文明策源地」,百姓參與文明社區的創建,也充分享受著創建成果「在創建文明城市的航道上,城市是船,社區是帆。只有下大力抓好社區建設,文明之船才會揚帆遠航。」
基於保定市委、市政府的這種認識,2001年,保定市僅用100天時間就完成了社區改造的「大手筆」,將全市原來的300多個居(家)委會調整合並為148個社區居委會,安排市直、區直部門和駐保單位進行「對口幫扶」,共投入資金近5000萬元,使全市社區居委會徹底告別了「一間破房子、兩張破桌子」的狀況,辦公用房、警務室、辦公設施一應俱全,為在全省率先實現社區建設跨越式發展打好了根基。 在此基礎上,該市又開始打造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新平台。目前,全市社區普遍開展了建立一所文明市民學校、一個圖書閱覽室、一個不小於300平方米的室外健身場、一支義務巡邏隊、一支文藝宣傳隊等「八個一」建設,社區服務、治安、衛生、文體、環境、保障、物業「七位一體」同步推進。「一區一警」的推行使社區治安案件大大減少;13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建立形成了「15分鍾就醫圈」,60歲以上的老人還都有自己的健康檔案;13000多名下崗失業人員在居委會的幫助下再就業……百姓享受著文明社區的創建成果,也不斷創造著新的文明成果:很多小區的居民自發地開展起了「文化樓道」活動,在不大的陣地上積極展示書法、繪畫、寫作等才藝;自推廣南市區以「一幫一、多助一」為主題的「鄰居節」活動以來,扶貧助困已內化為居民們的自覺行動,全市義務幫扶的志願者隊伍已達到5萬人……社區,正在成為這座城市新的「文明策源地」。
市委副書記武國堂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曾騎著自行車跑遍了全城所有的居委會。這次居委會「大變臉」在他看來,最重要的「成果」是老百姓對社區的認同感、依賴感空前提升,並由此激發出參與創建文明社區的極大熱情,「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不再是寫在牆上的口號,而是人人動手創建美好家園的具體行動。在前不久該市組織的一次問卷調查中,居民對小區的滿意度高達95%。
以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為「本」,以美化居住環境為「神」,以提升居民文明素質 為「魂」,營造城市森林公益活動,將可持續發展觀潛移默化植入市民心中身居小院坐擁四時花木,文明的人,是城市的根,日日相居喜看舒心美景————如今,展現在保定市民眼前的顏色多了起來,也亮了起來。以營造城市森林為開場鑼鼓的文明生態城市創建活動,讓古城百姓享受著生態文明帶來的感觀和精神愉悅。
一位市民發表在《保定晚報》上的「牢騷詞」曾經是古城人對更高生存質量的企盼:「疲勞時欲憩無地,欲坐無依;閑暇時欲看無景,欲談無所;活動時欲練無物,欲樂無園」。經濟發展的同時欠下老百姓的這筆「生態賬」為市委、市政府心之所系。為滿足市民對綠色環境日益強烈的需求,還市民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城市,保定市在創建文明城市中以營造城市森林公益活動為抓手,一方面轉變城市綠化理念,變「花園式」、「園林式」為「森林式」、「生態型」;另一方面,動員群眾廣泛參與,大搞公益造林,把城市建在森林中,把森林引進城市,使群眾通過參與這一活動提高熱愛自然、關心生態、保護環境的公德意識。
美好的環境能為城市「提神」。老百姓愛綠、盼綠,文明生態社區建設就從人們反映最強烈的環境問題入手,全市做出了長遠的綠色規劃,全市148個社區全部建起了「綠色賬本」————生活小區里有多少可供綠化的面積,哪個位置上應種多少樹,種什麼樹,已種了多少,還有多少「欠賬」,都在「賬本」上一目瞭然。
社區有本「小賬」,政府也有本「大賬」。自2002年以來全市共種植喬木200萬株,累計種植近500萬株,建成游園林地43個,新增市區片林1409.58公頃,人均公共林地達4.6平方米。馬路上是綠色隔離帶、綠陰自行車道、商店門前是綠陰停車場、公園內綠陰匝地、外環路兩側也都種上了至少50米寬的片林。中看不中用的「時裝草坪」、「化工樹木」、「花被面」式的花壇已基本消失。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理念已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在以引進成品樹種、綠化率高達50%多、以生態環境為第一賣點的「名人·國際商品小區」,開盤不久就售出了70%。
美好的環境愉悅人,更重要的是改變人、塑造人。在文明生態社區的創建中,居住庭院的樹苗大部分是社區自行籌資購買、居民們自己栽種、同時還主動認養管護。他們為樹苗圍上草繩子或塑料布,穿上冬衣,保證了樹苗茁壯成長;在營造城市森林公益活動中,大約有近百萬人參加了春天和秋冬兩季的公益造林活動;公僕林、巾幗林、青年林、結婚紀念林等公益林方興未艾;老百姓還量入為出、因地制宜地想出了許多既節儉又實用的好辦法,見縫插綠、垂直掛綠、破硬建綠、拆牆透綠、屋頂造綠……愛綠護綠、營造生態家園正成為保定人新的時尚。
保定市適時修訂了全市統一的文明道德公約並要求各社區因區制宜制訂居民行為准則,還針對一些不文明陋習適時發起了「相互提醒、相約文明」等社會公益活動。在全市范圍內發起的認養管護樹木活動中,5萬名社區志願者成了「護綠使者」;由北市區大迪社區居民首倡的「真誠面對生活每一天」得到全市各社區居民的熱烈響應;保定周圍的一些水庫取締網箱養魚,芳園小區的居民認購了2萬多條「愛心魚」養在小區的公共養魚池裡,既解了漁民的燃眉之急,又增添了小區別樣景觀;據不完全統計,全市近兩年慈善捐款近2000萬元,有六七萬市民參與了無償獻血,近10萬名志願者走街串巷,助人為樂已成為古城的又一道靚麗風景。
人人都是發展環境,各行各業都關乎城市形象,創建文明行業活動已成為推動文明服務落實到每一個崗位、打造城市品牌、優化發展環境的有效途徑 眼下,敬老好「的哥」李軍的故事正在保定百姓中傳誦:凡是70歲以上的老人打車,李軍只收5元的起步價。他堅持這樣做已經有四五年之久了,最近有一位乘車老人偷偷記下了他的車牌號並反映到新聞媒體,才讓他的事跡廣為人知。
采訪李軍時,他說的一句話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我這么做真的是發自內心的。這幾年保定道路變寬了、城市變美了、人也變好了,我每天開車跑在街上,這心裡痛快啊!做點貢獻不應該嗎?」李軍還告訴記者,僅他所在的出租汽車公司,去年一年司機們就上交乘客丟失現金8萬多元、手機150多部、箱包260多件……「的哥」們的行為,使來到古城的人感到保定人可愛、可信、可交。
創建文明行業,在平凡工作和本職崗位塑造城市精神,是保定文明城市創建活動的一大特色。
從2000年起,每年2月底市委、市政府召開的全市優化環境百萬幹部群眾大會,成為保定市下決心解決發展環境問題的年度誓師大會。「優化發展環境,最終還是要解決人的問題,只有人的文明素質的普遍提高,只有各行各業都樹立起良好的行業風尚,才會有優質的服務、優良的發展環境。」保定市通過廣泛開展創建文明行業群眾評議、大幅度削減行政審批和收費事項等硬措施優化經濟發展軟環境,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截至去年底,共取消了606項審批事項,占原有項目的60%,取消收費項目21項,合並5項;從去年7月7日起,由市直20個部門組成的項目審批協調中心掛牌運行,實行一門受理、現場辦公、統一收費、集中協調、限時辦結;組建了優化環境綜合協調中心、投訴中心等五個中心,設立兩條熱線,24小時受理投訴案件。 為了激發全市幹部群眾優化經濟發展軟環境的主體意識,有關部門組織全市幹部群眾在新聞媒體上開展優化發展環境大討論,市公務員行為規范管理中心組織了近兩萬人參加的《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國家公務員行為規范》知識考試,舉辦了6期共600多人參加的公務員行為規范培訓班;創建學習型機關、學習型行業、學習型社區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不懈的學習,正在為古城積蓄著寶貴的可持續發展後勁。
在2002年的全國文明城市檢查中,行業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保定市拿了滿分。除了講文明樹新風、行風競賽這些「常規動作」外,保定不少行業管理者還有許多別出心裁、透著獨特文化味兒的「自選動作」:在街頭,生硬冰冷的城管宣傳口號被演繹成了極富現代感的「城市管理系列漫畫」,交警維持交通秩序的方式變成了手拿麥克風、富於人情味兒的「現場直播」……發展催生心氣,心氣烘出人氣,人的精神面貌成為城市精神中最具活力的部分。
在保定,許多窗口部門都有不少誠信服務的故事。去年非典時期,項目審批大廳內的許多部門都主動採取了電話咨詢服務、預先傳真材料核准、郵遞材料核准、疫情結束後補辦手續的服務措施。家有梧桐樹,必有鳳凰來,從2002年至現在,有379戶中小企業返遷回保定,773戶中小企業落戶保定,美國柯達、德國西門子等幾家世界500強企業開始主動和保定市大企業對接
Ⅳ 為『綠色生態家園』的建設寫一條宣傳語
1、共建生態文明,共享綠色未來。
2、創建國家生態市,營造可持續發展環境。
3、同建美好生態揚州,共享清潔碧水藍天。
4、創建國家生態市,有你參與更精彩。
5、同心共創國家生態市,攜手打造生態文明揚州。
6、共創國家生態市,建設幸福新揚州。
7、生態城市全民共建,美好揚州你我共享。
8、一點一滴匯聚你我之力,一言一行成就生態揚州。
9、倡導綠色文明,營造綠色揚州,構建幸福揚州。
10、創建國家生態市,建設宜居新揚州。
11、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建設綠色生態家園。
12、倡導低碳生活方式,樹立綠色消費觀念。
13、發展綠色經濟,弘揚生態文明。
14、用雙手栽下漫天綠色,用心靈守望綠色家園。
15、追求綠色時尚,擁抱綠色生活。
16、愛護揚州藍天碧水,共建和諧綠色家園。
17、筆墨古城繪千年靈秀,詩畫揚州書環保情懷。
18、倡導綠色生活,建設生態揚州。
19、生態城市大家創建,綠色成果人人共享。
20、創建國家生態市,我知曉,我參與,我奉獻。
21、全民動員,全民參與,創建國家生態市。
22、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綠色家園。
23、傾心同護藍天碧水,攜手共建生態揚州。
24、共創生態揚州,同享碧水藍天。
25、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好家園,造福子孫後代。
26、同在一片藍天,共享綠色文明。
27、營造綠色城市,呵護地球家園。
28、保護生態環境,創造綠色文明。
29、人人參與,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幸福家園。
30、營造生態揚州,暢享綠色生活。
Ⅳ 生態家園.綠色暢想的作文或是繪畫。(作文要500個字以上)
生態家園, 綠色暢想
在一個美麗的早晨,我起床後靜靜的坐在窗前一縷陽光照耀到房間里,我望著雲霧彌漫的天空,幻想著未來家鄉有多美,天有多藍。
那時候,我們住的不再是現在這種樓房。而是有著穿堂風、追光窗、自然光、開井綠,每棟小樓都充滿詩情畫意的「生態家園」。它具有獨特的風格,既美觀又大方。抬起頭看看,咦--屋頂的窗戶竟然像向日葵一樣能追著太陽跑呢。在室內光線不足時,追光窗會自動調整,讓光線最大限度的射進屋內。再看看樓頂,哇!上面安裝了許多太陽能電池板,房間里還有用綠藻發電的裝置。這些綠色能源的使用再加上牆面、屋頂,天井的無數綠色植物,使房間內空氣清新、令人心曠神怡,住在這樣的房子里就是讓我當仙子我也不去。
大街上再也沒有來來往往的汽車所排放出的尾氣。寬廣的的馬路上 全部是清潔型汽車。有新型無軌電車、超級電客車和蓄電池混合的 動力車,這些車都是尾氣零排放。讓我們走在街道上呼吸更順暢心情更愉快。路的兩旁不再是一條水泥路和兩排光禿禿的電線桿。而是栽滿了綠樹,紅花,一年四季綠樹成蔭,花團錦簇,整座城市都淹沒在花的海洋之中,空氣中彌漫著各種花的香味 。生活在這樣的城市裡真讓人如醉如痴,益壽延年。遠處的小河邊長滿了高高低低的垂柳。瞧--它們正低著頭照著鏡子忙著裝扮自己呢!河的兩邊到處都是粉紅色的花瓣,一陣微風拂過,花瓣紛紛落入小河,花兒顯得更紅了,水也更綠了,就連水中的魚兒也游得更歡樂。成群的野鴨子歡快的跟花瓣嬉戲,到處一片和諧的景象。
到那時,再看我家鄉的天,天空總是那麼湛藍 那麼透亮,就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有綠樹紅花的映襯湛藍的天空顯得越發純凈,有了小河邊柳樹和綠水的對照湛藍的天空顯得更加明潔。
充滿生機的綠啊!你給人們帶來了希望!給人們帶來健康!你將永遠留在人們的心間!
Ⅵ 綠色家園手抄報資料內容
綠色創建活動堅持環境保護基本國策,積極倡導生態文明,大力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等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探索建立環保長效機制提供支持,得到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和參與,成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6月5日是第34個環境日,聯合國環境暑確定2005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為「營造綠色城市,呵護地球家園」。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確定2005年「6·5」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人人參與,創建綠色家園」,該主題旨在號召全社會行動起來,積極投身到建設生態省、環保模範城、生態工業園區、綠色社會等環保實踐活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家園。
近年來,全國各地蓬勃開展環保創建活動,深化各類試點示範,探索我國的循環經濟之路,出現了一批從不同范圍,不同層次實踐循環經濟理念的先進典型。
經過多年的努力,義烏的綠色創建結出了累累碩果。全市6個鎮全部開展了省級生態鎮和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的創建活動。其中,大陳鎮已創建成為省級生態鎮,香山小學被命名為國家「綠色學校」,稠城職校、江濱小學、開發區學校被評為「省級綠色學校」,金烏集團被推薦為「省級綠色企業」,勝利小區被推薦為「省級綠色社區」。到2004年底為止全市已累計通過綠色食品認證12個,建成無公害農產品基地46個,面積達2134公頃,建成無公害林產品基地1734公頃,建成生態公益林34667公頃,建成城市公共綠地302.18萬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37.89%。
綠色創建活動堅持環境保護基本國策,積極倡導生態文明,大力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等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探索建立環保長效機制提供支持,得到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和參與,成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的有效載體。
作文:雖然現在本來應該是明媚的春天了,但是,深圳的天空還經常是灰濛蒙的。為什麼呢?這可能是因為環境污染的原因吧。所以,我打算和同學一起進行一次綠色家園環保小調查。我們這次調查的主題是垃圾分類和白色污染。於是,我們便開始行動了。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有很多的人對環保還是很重視的。但還是有少數的人對環保不是很了解。我們還觀察到許多不環保的現象。比如像把垃圾、塑料袋扔入水池裡,把塑料袋撕成小碎片,然後把它們隨地飄飄灑灑。這些都是很不環保的行為。如果我們大家都這樣亂丟垃圾,我們美麗的綠色家園就會漸漸地離開我們的身邊,更可怕的是,如果我們過多地使用塑料袋,那我們的綠色家園將會變成一個"白色世界"。所以,我們要馬上行動做好環保。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其實,只要我們多留心觀察就可以發現這些環保的小秘密。比如,我們平時如果要去商店或超市買東西的時候可以帶上一個布袋。你看,這不就可以少用一些塑料袋了嗎?
通過這次調查,我發現綠色家園其實就在我們身邊。所以,從今天起,讓真、善、美永遠遍布在我們心中,讓"保護環境"這句話永遠留在我們腦海里,讓我們共同來創造一個美麗的綠色家園!
祝你快樂
Ⅶ 傳播綠色文明,共建生態家園
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始終面臨和解決的問題。當今,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出現了緊張和對立,整個生態系統不斷受到破壞。由此,必須要建立人與自然和諧與共的新文明。為保障人與自然的和諧,保護生態平衡,除經濟和法律手段外,還必須依靠道德的力量。建立適應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的道德規范,有利於形成人們堅定的內心信念,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壓力。
生態環境道德是人類在處理與自然關系時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這不僅反映了新階段道德建設的客觀實際和規律,也體現了中國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
生態環境道德的總體要求是:熱愛自然,保護生態,改善環境。對青少年生態環境道德的具體行為要求是:珍愛生靈,節約資源,抵制污染,植綠護綠。要努力使保護母親河行動成為廣大青少年學習生態環境道德、學習環境保護知識和技能的重要載體。
青少年要率先珍愛生靈、節約資源,植綠護綠、抵制污染。
青少年既是生態環境道德的重點教育對象,更是生態環境道德建設的積極推動者。廣大青少年要率先行動、開風氣之先,充分發揮生力軍作用。
與和諧與共的人與自然關系理想狀態和境界相適應,生態環境道德要求人們熱愛自然、保護生態、改善環境。對於青少年來說,要首先做到:
珍愛生靈。平等對待自然界中的其它生命體,不隨意損害它們,保持生態系統平衡。不踐踏草木,不攀折花葉,不虐待小動物,不吃珍稀動植物等都是珍愛生靈。
節約資源。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資源有限,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卻不斷增長。節約糧食、節約用水、節約紙張,使用可再生的資源、分類回收廢物,生活簡朴等等,都是節約資源。
植綠護綠。沒有森林和植被等綠色,便沒有人類,沒有地球上的絕大多數生命。多植一棵樹、多種一片草、多養一盆花、多增加一些綠色,都是青少年應盡的義務。
抵制污染。不當的生產生活行為,會帶來很大污染。不亂扔垃圾、不用或少用難降解和難再生的物品、不焚燒秸稈、制止污染等都是抵制污染。
要把保護母親河行動等活動作為青少年傳播生態環境道德的舞台。發揮保護母親河行動的公益特性,動員青少年宣傳生態環境道德,用小手牽動社會這個大手。樹立踐行生態環境道德的模範,鼓勵青少年監督、抵制違背生態環境道德的行為
Ⅷ 關於「傳播綠色文明,共建生態家園」為主題的環保徵文
參考: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
我熱愛地球,熱愛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愛她的青山綠水,愛她的碧草藍天……
在四野飄香的花叢中,我和蝶兒一起嬉戲、歡笑;在鬱郁蔥蔥的森林裡,我與小鳥一起追逐、歌唱;清晨,我邁著輕盈的步履去原野上踏青,霧靄繚繞著、白紗般的柔柔地漂浮在空中。吮吸著花草的芳香, 欣享著陽光的沐浴,我被陶醉在這如痴如醉的夢幻里;夜晚,我坐在稻穀飄香的農家小院里,仰望著璀璨的星空,聆聽著蟬鳴嘹響,蛙聲如潮,彷彿置身於一個童話般的王國。春天,我坐在牛背上,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聽那牧歌婉轉,牧笛悠揚。 夏天,我坐在小船上,任雙槳拍打著那碧綠的湖水, 看海鷗輕盈地掠過遼闊的湖面;秋天,我站在樹下,凝神矚望著那金黃的葉子一片片地落下;冬天,我站在窗前,欣賞著如絮的雪花在空中翩翩飛舞。在這如詩如畫的仙境里,我的心都醉透了!
曾幾何時,人們亂砍亂伐,使大自然的生態平衡遭到了破壞。沙丘吞噬了萬頃良田,洪水沖毀了可愛的家園,大自然的報復讓人類尷尬啞然。梅水溪曾經說過,沒有自然,便沒有人 類,這是世界一大樸素的真理。一味地掠奪自然,征服自然,只會破壞生態系統,咎由自取,使人類瀕於困境。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錯,人不給自然留面子,自然當然也不會給人留後路,98洪水、2000年的沙塵暴,其實,這就是大自然向人類發出的警示。
曾幾何時,人們亂捕亂殺,使人類的朋友慘遭塗炭。"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就是對捕殺動物後果的最真實的寫照。從大學生的傷熊事件到愚人們的瘋狂捕獵,人類是否也將要把槍口對准自己?切記,保護動物就等於保護我們自己。
曾幾何時,戰爭的爆發,使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滿目瘡痍。炮火對植被的破壞,核輻射對生命的摧殘,盡管廣島、長崎上空的蘑菇雲已經散去了半個多世紀,可那裡依然還是不毛之地。由此可見,和平是全人類綠色環保的重要前提。
真不敢想像,我們如果再這樣繼續下去,這個世界將會是一幅怎樣的慘景呢?地上寸草不生,天空塵沙彌漫,人類將在魔鬼般的尖叫聲中化成堆堆白骨。到那時我們只能說,人類曾經屬於過地球,但地球將永遠不會再屬於人類了。
顧炎武曾經說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保護環境與維護生態平衡的歷史重任要落到我們跨世紀一代的肩上。讓我們都來關愛自然,熱愛地球吧,手挽手、肩並肩、心連心地鑄起一道綠色環保的大堤,捍衛資源、捍衛環境、捍衛地球、捍衛我們美好的家園吧!
Ⅸ 共建生態家園的作文怎麼寫,700字
來到小時候長大的地方,看著眼前的高樓大廈,我想起來了這邊以前的一篇綠地,想起了這邊的綠色生態花園。
「唉。」我又嘆息了一聲「十年前,天空是藍的,河水是清的,一些都是那麼純凈……」確實是這樣,十年前,我的身邊都是綠色的,天空是那麼的蔚藍,那麼的透明,我總是愛望著它發呆,憧憬著美好的未來。那時的河水也是那麼清澈,就好像我那時幼稚的心靈,讓人一眼可以看透。現在,我已經長大了,童年已經不再,幼稚已經伴著時光而逝。可是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那些綠色,那些純凈,那些美好,也已經不在。我的身邊,樓房取代了綠樹,乾涸的泥土取代了清澈的河水,噪音取代了寧靜……一切都不在了。彷彿我的時光,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如今,身邊的綠色在哪裡?我不知道該去哪裡尋找了!難道要去我那幼稚的童年裡嗎?難道要我在過去中尋找如今該有的嗎?難道那些不是現在該有的嗎?綠色我在找你,你到底在哪呢?現在,老百姓嘴裡天天念叨著:「時代進步了,生活條件提高了,我們過上好日子了!」可是,他們所謂的「好日子」難道就是沒有綠色嗎?科技的日異月新當中也在無形地改變著什麼?到底是什麼呢?我們不應該想想嗎?
那些不懂環保的人們,你不眷戀你們小時候的美好嗎?難道你們不想讓你們的子孫們也能和你們一樣美好嗎?是啊,你們已經錯了,可是你們可以將功補過!來吧!讓我們一起去播種綠色吧!讓我們去播種那城市中所缺少的綠色,人們心中所缺少的綠色吧!去創建生態城市!建設我們美好的家園吧!
親愛的同學們,地球上所有的人們,讓我們一起保護這個地球,共建生態家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