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生態理論
Ⅰ 社會生態學的發展歷程是什麼
發展的本質是能量的流動、追求有序。物理學的能量轉化守恆定律和熵定律也稱熱力學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是從物理學的角度闡釋自然界的發展規律。能量的轉化守恆說明發展的永恆、過程的不可中斷。熵是表示一定數量的有用的能量轉變成了無用的能量,熵值越大,就越混亂、無序,孤立體系的熵永遠增大,這是對能量流動方向的限定,能量只能朝向一個被耗散的方向,即時間具有方向,不可倒流。生態學研究生物及其環境的關系,關系的本質就是能量的流動,這是闡述自然中的關系與廣泛聯系,是發展的保證。科學發展觀提出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發展,那麼,如何理解這里的發展,怎樣發展,以人為本怎樣關繫到人的發展、社會的發展,本文對此進行闡述。一、以能量流動解讀自然對人的先在性人類的產生是地球偉大的創舉,以人為本是以大自然的創舉為本,就是要尊重自然,亦即理解自然對人的先在性,它符合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邏輯,揭示了主體與客體、思維與存在的關系。人作為自然生態系統中的一員,必然要參與自然中的物質與能量的生態循環。與其他一些生物一樣,人首先需要「食物能」,另外,與其他動物不同的顯著特徵之一是人對非「食物能」的需要,主要......(本文共計5頁)
Ⅱ 如何理解森林資源社會生態效益經濟評價的理論 舉例說明
森林資源的經濟評復價,呈指在森林資制源調查和森林資源清查的基礎上,利用現代先進科學技術和正確的統計計算方法,對現實森林資源進行的質量評定、價值評價和功能效益評析。由於森林資源是以喬木為主體,喬、灌、草等各種森林植物和森林動物、微生物群集共生相結合的,並與其相應的水、土、氣資源共 處於同一時空范圍內的自然資源綜合體,因而森林資源的經濟評價包括了對森林環境內所有自然資源的綜合評價。由於森林具有許多突出的特性和功能,它不僅能為人類創造各種物質財富,而且也能為人類的精神的再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生態環境的 改善做出巨大的貢獻,因此,森林資源本身就是人類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再生資源。從經濟角度來科學地評價森林資源,是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森林資源的基礎,是實現森林資源合理經營、開發利用的先決條件。研究森林資源經濟學,必須把森林資源的經濟評價作為一個重要的內容來加以研究。
Ⅲ 《生態與社會》《生態學》的區別
社會生態學是人類社會的生態科學,即研究人類社會與其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相互關系和相互作用的科學,是從社會角度對生態問題進行考察的生態學理論。研究社會生態問題的目的,是為了減少和消滅人類已經或可能發生的、對人類自身賴以生存與發展的人類社會生態環境(系統)的種種不利甚至有害的行為,從而逐步自覺地建立和維護有利於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生態平衡。
社會生態學內在地包含了兩個向度:社會向度和生態學向度:所謂社會向度,是指社會生態學分析生態問題和尋求構建理性生態社會的社會視角;所謂生態學向度,是指社會生態學運用生態學的觀點、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啟示和指導人與自然關系的重建。社會生態學的社會向度使我們認識到人類社會既對自然具有毀滅性能量也具有調整人與自然關系,重建天人和諧的潛能。在對生態問題根源的分析上,社會向度揭示了不同的個人、階層、民族和國家對環境的影響是有差別的;在探討生態社會的構建方面,社會向度主張包括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的各個學科的融合。生態學向度則因其提供的原則、方法和價值觀使得現代科學的目的不局限於人類社會的福利,而同時關注自然與生態,即實現現代科學的生態化。
個體生態學
個體生態學是以生物的個體及其棲息環境為研究對象,研究有關環境因子對生物個體的影響,以及生物個體在的形態、生理、生化和行為方面的生態適應機制,闡明生物個體與其生存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和作用規律。由於個體生態學涉及生物個體的生活方式以及物種的生存和進化,所以可定義個體生態學是研究生物的個體發育、系統發育及其與環境關系的生態學分支。
Ⅳ 布朗芬布倫納的社會生態系統理論的四個系統間是什麼樣的關系
布朗芬布倫納的社會生態系統應該有5個,分別為:微觀系統,中間系統,外層專系統,宏觀系統,以屬及時間系統。
微觀系統:個體活動與交往的直接環境 比如,家庭,學校。這一環境是不斷變化的。
中間系統:各個微觀系統之間的聯系以及相互關系。如果直接的聯系是較強的積極聯系,那麼,發展可能實現最優化。
外層系統:個體並未直接參與,但是卻對自身產生影響的,比如,你父母的工作環境會產生影響。
宏觀系統:指的是個體所處的大的或亞環境。比如,相同的文化價值觀下。
時間系統:時間緯度,強調生態環境中的任何變化都會影響個體的發展。
Ⅳ 布朗芬布倫納的社會生態系統理論的四個系統間是什麼樣的關系
布朗芬布倫納的社會生態系統應該有5個,分別為:微觀系統,中間系統,外層系統,宏觀系統,以及時間系統。微觀系統:個體活動與交往的直接環境 比如,家庭,學校。這一環境是不斷變化的。
Ⅵ 生態規劃的概念及理論基礎主要有哪些
生態規劃就是要通過生態辨識和系統規劃,運用生態學原理、方法和系統科學手段去辨識、模擬、設計生態系統人工復合生態系統內部各種生態關系,探討改善系統生態功能,確定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的生態適宜度,促進人與環境持續協調發展的可行的調控政策。其本質是一種系統認識和重新安排人與環境關系的復合生態系統規劃。
生態規劃是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應用系統科學、環境科學等多學科手段辨識、模擬和設計生態系統內部各種生態關系,確定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生態適宜性,探討改善系統結構和功能的生態對策,促進人與環境系統協調、持續發展的規劃方法。①按地理空間尺度劃分:景觀生態規劃、區域生態規劃、生物圈保護區規劃;②按地理環境和生存環境劃分:陸地生態規劃、海洋生態規劃、淡水生態規劃、草原生態規劃;③按社會科學門類劃分:經濟生態規劃、人類生態規劃、民族生態規劃。
方法
以生態學原理和城鄉規劃原理為指導,應用系統科學、環境科學等多學科的手段辨別、模擬和設計人工復合生態系統內的各種生態關系、確定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的生態適宜度,探討改善系統結構與功能的生態建設對策,促進人與環境關系持續協調發展的一種規劃。
原則
折疊社會生態原則
原則要求生態規劃設計要重視社會發展的整體利益,體現尊重、包容和公正,生態規劃要著眼於社會發展規劃,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公平是這一原則的核心價值。
折疊經濟生態原則
經濟活動是城市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動之一,經濟的發展決定著城市的發展,生態規劃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還要注重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持續性。這一原則要求規劃設計要貫徹節能減排、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及優化產業經濟結構,促進生態型經濟的形成。效率是這一原則的核心價值。
折疊復合生態原則
城市的社會、經濟、自然系統是相互關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規劃設計須將三者有機結合起來,三者兼顧,綜合考慮,使整體效益最高。規劃設計要利用這三方面的互補性,協調相互之間的沖突和矛盾,努力在三者之間尋求平衡。協調是這一原則的核心價值。
以上三條原則都是普遍性的,但城市是地區性的,地區的特殊性又受自然地理和社會文化兩方面的影響。因此,遠景設計研究院專家解釋說這些原則的具體應用需要與空間、時間和人(社會)的結合,在特定的空間中有不同的應用。
計劃要點
根據生態經濟學原理,結合國民經濟發展計劃,實現和保護生態平衡的長期計劃。其目的是:通過規劃,合理而有效地利用各種自然資源,以滿足社會生產和消費不斷增長的需要;同時保證人類社會生存活動不妨礙並有利於充分發揮自然界的功能,以保持和增進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的再生能力。
生態規劃是在人類生產、非生產活動和自然生態之間進行平衡的綜合性計劃。一般包括:①保證可再生資源不斷恢復、穩定增長、提高質量和永續利用的計劃和措施。②保護自然系統生物完整性的計劃和措施,如嚴禁濫捕野生動物,合理採集野生植物,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稀有野生生物和拯救瀕臨滅絕的物種等。③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礦產、能源和水等不可再生資源的計劃和措施,以增加自然系統的經濟價值。④治理污染和防止污染的計劃和措施。⑤改善人類環境質量的計劃和措施,以增進人類身心健康,保護人類居住環境的美學價值。
生態規劃按不同的層次分為全國性的、區域性的和局部地區的生態規劃等;按不同的類型劃分為城市生態規劃和農村生態規劃等。
制定生態規劃,應根據本國、本區域或本地的自然、經濟、社會條件和污染等生態破壞狀況,因地制宜地研究確定本地區的生態建設性狀指標,以確保資源的開發利用不超過該地區的資源潛力,不降低它的使用效率,保證經濟發展和人類生存活動適應於生態平衡,使自然環境不發生劇烈的破壞性的變動。生態建設性狀指標包括:劃分城市和鄉村使用土地資源的合理比例;劃分城市內工廠、道路和住宅的用地比例;劃分鄉村地區農田、園地、道路和住宅的用地比例;確定人口容量、資源使用、經濟發展規模和生活設施的數量指標等。
理論基礎可在書上學習,加油努力吧
Ⅶ 心理學社會生態系統方法論~概念,優點,缺點是什麼
生態學的出現不僅僅是一個新的學科的誕生,而且是一種新的思考方式的形成。生態學與心理學的結合形成了一個新生的學科,也構成了新的研究方法論。這就是生態心理學學科和心理生態學方法論。生態的核心含義是指共生。生態的視角是指從共生的方面來考察、認識和理解環境、生物、社會、生活、人類、心理、行為等。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性主張就是天人合一。這是原初的生態學方法論,是強調人與天的合一,我與物的同一,心與道的統一。這應該成為中國本土心理學研究的重要的方法論原則
Ⅷ 社會生態學的介紹
社會生態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科學。當前它主要從版三個方面進行研究:①權從社會學的角度,研究社會文化與生態環境的關系,著重研究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模式變化和空間組合,這是社會生態學的社會學方向;②從社會生物學的角度,研究生物的社會行為,這是其行為科學方向;③從人與自然關系的角度,研究社會與自然界相互作用,這是其人類生態學研究方向。
Ⅸ 根據社會生態系統理論,網路屬於微觀系統嗎謝謝
其實根據社會生態的理論,網路也屬於一個微觀的系統,因為在網路上人們可以發表各種觀點和議論。
Ⅹ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等領域有哪些理論創新
在經濟上,建立迄復今為止較為完制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相對來說,政治上的創新相對少一點,不過看現在形勢,政治創新要開始了。
對於社會,主要是民生建設,如醫保全國范圍內的推行,養老政策以及農民的三農政策
生態的話就是十八大把生態提高到了國家戰略層面,提出五位一體
文化建設現狀加速了腳步,我具體不是很清楚了
如果有幫助別忘了採納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