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本底
A. 生態養生旅遊產品的特點
因生態養生訴求的多佯,生態養生旅遊產品的類型比較多樣.主要有如下類別:
1、長壽主題類產品:一般以長壽老人較多、養生文化遺跡等為賣點,結合當地的特殊地理環境進行生態養生產品的開發。《黃帝內經》明確地提出了地理環境與長壽密切相關,認為優美的環境、適宜的水±有利於健康長壽。典型產品如彭州的長壽山、厄瓜多的長壽谷;
2、山林養生類產品:以山林溪谷為生態本底,以負氧離子、綠色環境、濕潤空氣、適居溫度、礦泉水質、中草葯等等為養生原料,形成的氧吧、森林浴、霧浴、竹海浴、竹文化養生、礦泉浴、生態食療等等;
3、日光養生類產品:古代養生家已經感受到了目光具有保健作用。晉代養生家嵇康在《養生論》中就提出了「唏以朝陽」的觀點,孫思邈也提倡「呼吸太陽」。歷代道教養生家更是推崇日光的養生作用,《黃庭經》中就有「日月之華救老殘」的說法。典型產品如森林日光浴;
4、花卉養生類產品:花香、精油,可外用美容,內服等。典型產品如芳香療法;
5、生態水療類產品:以礦泉、中草葯為基礎,形成特色生態水療項目,結合中醫按摩、流行spa等等。如我們在陝西洋縣長青自然保護區就結合當地的文化,設計了「真符草湯」生態水療養生項目;
6、四季養生類產品:避暑產品就是四季養生的典型產品,如青城山的養老公寓。古代養生家針對春夏秋冬的氣候特徵,認為在飲食調攝、生活起居等方面必須順應四時的生、長、藏特點,做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7、民俗類產品:有民族特色的養生方式,如回族的節食風俗、葯浴如瑤浴、如藏浴的「五味甘露湯」等,根據其理論,當地的環境下會生長出具有當地特性的物質,這些活性物質具有去疾健體的效果;又如客家人的養生之道,形成特色化的養生休閑產品,包括客家煲湯、客家葯膳等食療;客家操、客家民間體育等運動養生;
8、其他結合養生中的導引按摩類、吐納行氣類、意念修煉類、滋補服食類、起居攝生類、香湯沐浴類產品,有的綜合在一個產品中,有的成為整個產品中的獨特賣點。
B. 什麼是生態本底
所謂城市空間發展的自然本底,可以把它理解為人類在此地大規模聚居之前的自然
情景。(地形、水文過程、氣候、風向頻率„„)
理查德·瑞傑斯特:「對人類而言獨一無二的、有利用價值和重大意義的特色部分」
C. 生態基底是什麼意思城市建設方面
生態基底的實現路徑包括生態修復、環境治理及生態網路構建(城市綠地系統),這三個部分可以通過河流湖泊、土壤、濕地的治理、城市綠地率的提升等方式得到體現。
D. 長春九台區生態環境現在如何
長春市九台區幅員面積3375平方公里。全區共有13個街道、2個建制鎮、2個民族鄉、283個行政村,總人口85萬。
九台區擁有「松花江、飲馬河、卡倫湖」等一江三河八庫,地表水含量豐富,是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擁有「大黑山脈、八台嶺、碧水庄園」等一脈五峰十景,森林覆蓋率達到36%,是長吉都市綠肺和天然生態氧吧。春夏時節來九台區,遠離城市的喧囂,徜徉自然的懷抱,感受如詩如畫的山水。
這里山水宜居、環境優美、友好自然的怡人景象,使九台區成為長吉圖戰略先導區上一顆耀眼的綠色明珠。崛起的新城和改造的老城相映;自然稟賦和人工美化相襯;安逸的生活和流淌的情感相融;公益事業和社會保障相配。這里可寧心勵志,可抒發情感,可領略風騷,可祈福晚年。九台區是一個能讓你走過來,留下來,戀起來的宜居家園。
長春市九台區統籌推進生態保護、生態建設和生態發展,展現「生態九台」的現實樣本。堅守生態本底,守護「自然美」。繼續推進「綠滿九台」行動,完成村屯綠化90個,清收林地造林和補植2500畝,採伐跡地更新1200畝,農田林網修復完善1380畝。
做強生態旅遊,展現「家鄉美」。全力推進冰雪溫泉小鎮項目建設,加快廟香山、碧水庄園等景區改造升級,波泥河九商茂林田園綜合體啟動實施,馬鞍山氿遇田園綜合體二期主體完工。全年接待遊客5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實現25億元,力爭把九台區打造成為吉林省中部休閑康體文化集中區,創建「行人在旅途、十里一景觀」的全域旅遊新示範。
E. 陸地地質環境和生態環境
陸地是人類生活、生產的主要場所,地質環境復雜,適生條件差異很大,潛在的環境制約因素很復雜,不斷發生著各類自然災害,有很多生態環境脆弱地帶,嚴重的自然本底和人為三廢污染有待防治。如何保護利用好山川秀麗的地球生態環境,確實是一個復雜艱巨的大系統科學工程。調整研究、監測方向,構建起更客觀全面的科學地球環境安全觀,預測防禦災害,謀劃新的適生對策和可持續發展方略,地球科學應該承擔起這一繁重的歷史性科學任務,建立新的地球環境安全理論體系。
根據地質環境的安危程度劃分出下列生態類型區:
1.地質動力危險地帶
此地帶地質動力條件,特別是地內強熱動力的分布是地質環境的能源動力背景,地質運動強烈頻繁,環境動盪,災害集中。包括火山帶、地震帶、動力沖擊爆發地帶、活動斷裂帶等。本地帶除了危害性地質活動外,往往也伴隨著同源的氣象生物災害。
2.環境地質敏感脆弱帶
本地帶人類工程活動密集、人地相關密切,容易發生環境事件,包括城市、工礦區,地形起伏區、海湖河岸帶、歷史災害點,古人類湮滅點等。各類環境事件和災難容易顯現、影響和危害也比較敏感。由地質環境引發的各種災害比較明顯,影響深刻。
3.生態環境脆弱地帶
自然條件惡劣,對本底災害的抵抗能力和調節包容能力差,在同樣的自然災害沖擊下,可以產生更明顯的危害。如乾旱沙漠區、水土流失區、石漠強風化區、高山及永凍區、荒漠區、沙塵暴源區等。
4.原生與人為污染地帶
有害物質的運移和擴散,原本就是一種客觀的動力物流運行過程,地球表淺層的普遍現象,因其生態環境效應強烈,成為生態環境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近年來由於人口的增加、經濟社會的發展,人為污染驟增,例如中國到2010年各類固體廢棄物(包括城市工業、建築垃圾、工礦廢渣、農業垃圾等)將達到近100億t,佔地8萬hm2,而且以人均1t的速度在繼續增長。排放的工農業有害廢水嚴重污染了海洋、湖泊、地下水和河流等水環境,各類有害的廢氣、塵埃污染大氣環境,造成酸雨、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等氣象災害,這些人為污染固然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人們正在積極防治著,但是源自地球本體的液體、氣體和固體排放物數量絕不低於人為的排放,有害的天然污染源,有時甚至是毒氣、毒液和毒塵災害,又該如何去監測調查呢?所以我們應該客觀全面地建立地球環境污染源的模式,建立自然加人為的污染防範模式。
5.農林漁業生物環境
陸地的植被、農林作物、土壤環境、海湖河的生物資源是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今天的農業面臨著水土流失、土壤沙化、耕地退化、鹽漬化、土壤污染的威脅。廣大的森林、草原也在隨著自然環境、水供應的變化而變動著。地球水環境、大氣環境、化學環境也在制約著海洋河湖、陸地動植物群落的興衰。人們對這些問題的研究同樣存在忽視地質環境本底,特別是地內熱動力背景的傾向。生物圈的結構是地球地質、生態大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理應受控於這些地學大背景,而在已往的傳統觀念中很少把它們聯系起來。今後如能全面剖析,肯定可以探尋出更客觀全面的科學規律,指導生物圈的合理開發利用,使人類和動植物界的關系更加和諧,實現可持續發展。
F. 生態保護區的意義有哪些呢
為人類提供研究自然生態系統的場所。
提供生態系統的天然「本底」。對於人類活動的後果,提供評價的准則。
是各種生態研究的天然實驗室,便於進行連續、系統的長期觀測以及珍稀物種的繁殖、馴化的研究等。
是宣傳教育的活的自然博物館。
保護區中的部分地域可以開展旅遊活動。
能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環境和保持生態平衡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意義
保護自然本底
自然保護區保留了一定面積的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可以為子孫後代留下天然的「本底」。這個天然的「本底」是今後在利用、改造自然時應遵循的途徑,為人們提供評價標准以及預計人類活動將會引起的後果。
貯備物種
保護區是生物物種的貯備地,又可以稱為貯備庫。它也是拯救瀕危生物物種的庇護所。
開辟基地
自然保護區是研究各類生態系統自然過程的基本規律、研究物種的生態特性的重要基地,也是環境保護工作中觀察生態系統動態平衡、取得監測基準的地方。當然它也是教育實驗的好場所。
美學價值
自然界的美景能令人心曠神怡,而且良好的情緒可使人精神煥發,
G. 生態工程中的本底調查是什麼意思
即在工程實施前,對工程所欲開展區域的土壤、水體、大氣等基本環境因子進行調查,獲得基礎資料,一是能夠方便工程開展,二是對工程開展後的效果方便對比。
H. 關於生態環境的概念
景觀生態:是以天空為頂,地表為底,在一定范圍內之戶外空間及其所包含之有機無機,有形無形因子及其之間的互動關系所產生之自然效應組合
景觀:處於生態系統之上大地理區域之下幾公里到幾百公里的中間尺度范圍,是一個自然與人文因素相互作用的具有鑲嵌結構的異質性陸域空間單元(可包括陸域水體)。
景觀生態學定義:簡單的表述為:是研究景觀結構、功能與動態變化的綜合性交叉學科;復雜全面的表述為:景觀生態學是以異質性景觀為研究對象,探討不同尺度上景觀的空間格局、系統功能和動態變化及其相互作用的綜合性交叉學科,同時也是一門以景觀多樣性保護、人與自然和諧與可持續發展為目的開展景觀評價、規劃與管理的應用性學科。強調空間格局、生態學過程與尺度之間的相互作用是景觀生態學的核心所在(Risser et al.1984;Turner,`989;Pickett & Cadenasso,1995; Wu & Loucks,1995)。
:(1)生態系統是生態學上的一個主要結構和功能單位,屬於生態學研究的最高層次。(2)生態系統內部具有自我調節能力。其結構越復雜,物種數越多,自我調節能力越強。(3)能量流動、物質循環是生態系統的兩大功能。(4)生態系統營養級的數目因生產者固定能值所限及能流過程中能量的損失,一般不超過5~6個。(5)生態系統是一個動態系統,要經歷一個從簡單到復雜、從不成熟到成熟的發育過程。
簡而言之:生態系統是由生物群落和它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
【中國自然保護區的類型】
按保護對象和目的可分為6種類型:
① 以保護完整的綜合自然生態系統為目的的自然保護區。例如以保護溫帶山地生態系統及自然景觀為主的長白山自然保護區,以保護亞熱帶生態系統為主的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和保護熱帶自然生態系統的雲南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等。
②以保護某些珍貴動物資源為主的自然保護區。如四川卧龍和王朗等自然保護區以保護大熊貓為主,黑龍江扎龍和吉林向海等自然保護區以保護丹頂鶴為主;四川鐵布自然保護區以保護梅花鹿為主等。
③以保護珍稀孑遺植物及特有植被類型為目的的自然保護區。如廣西花坪自然保護區以保護銀杉和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黑龍江豐林自然保護區及涼水自然保護區以保護紅松林為主;福建萬木林自然保護區則主要保護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等。
④以保護自然風景為主的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公園。如四川九寨溝、縉雲山自然保護區、江西廬山自然保護區、台灣省的玉山國家公園等。
⑤以保護特有的地質剖面及特殊地貌類型為主的自然保護區。如以保護近期火山遺跡和自然景觀為主的黑龍江五大連池自然保護區;保護珍貴地質剖面的天津薊縣地質剖面自然保護區;保護重要化石產地的山東臨朐山旺萬卷生物化石保護區等。
⑥以保護沿海自然環境及自然資源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護區。主要有台灣省的淡水河口保護區,蘭陽、蘇花海岸等沿海保護區;海南省的東寨港保護區和清瀾港保護區(保護海塗上特有的紅樹林)等。
由於建立了一系列的自然保護區,中國的大熊貓、金絲猴、坡鹿、揚子鱷等一些珍貴野生動物已得到初步保護,有些種群並得以逐步發展。如安徽的揚子鱷保護區繁殖研究中心在研究揚子鱷的野外習性、人工飼養和人工孵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使人工繁殖揚子鱷幾年內發展到1600多隻。又如曾經一度從故鄉流失的珍奇動物麋鹿已重返故土,並在江蘇大豐縣和北京南苑等地建立了保護區,以便得到馴養和繁殖,現在大豐縣麋鹿保護區擁有的麋鹿群體居世界第三位。此外,在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的原始林中,發現了原始的喜樹林。有些珍稀樹種和植物在不同的自然保護區中已得到繁殖和推廣。
【我國自然保護區的類別】
我國的自然保護區可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生態系統類,保護的是典型地帶的生態系統。例如廣東鼎湖山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甘肅連古城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為沙生植物群落;吉林查干湖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為湖泊生態系統。
第二類是野生生物類,保護的是珍稀的野生動植物。例如,黑龍江扎龍自然保護區,保護以丹頂鶴為主的珍貴水禽;福建文昌魚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是文昌魚;廣西上岳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是金花茶。
第三類是自然遺跡類,主要保護的是有科研、教育或旅遊價值的化石和孢粉產地、火山口、岩溶地貌、地質剖面等。例如,山東的山旺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是生物化石產地;湖南張家界森林公園,保護對象是砂岩峰林風景區;黑龍江五大連池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是火山地質地貌。
【我國自然保護區的保護方式】
我國人口眾多,自然植被少。保護區不能像有些國家採用原封不動、任其自然發展的純保護方式,而應採取保護、科研教育、生產相結合的方式,而且在不影響保護區的自然環境和保護對象的前提下,還可以和旅遊業相結合。因此,我國的自然保護區內部大多劃分成核心區、緩沖區和外圍區3個部分。
核心區是保護區內未經或很少經人為干擾過的自然生態系統的所在,或者是雖然遭受過破壞,但有希望逐步恢復成自然生態系統的地區。該區以保護種源為主,又是取得自然本底信息的所在地,而且還是為保護和監測環境提供評價的來源地。核心區內嚴禁一切干擾。
緩沖區是指環繞核心區的周圍地區。它是試驗性和生產性的科研基地,如飼養、繁殖和發展本地特有生物;是對各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等進行研究的地區;也是保護區的主要設施基地和教育基地。
外圍區位於緩沖區周圍,是一個多用途的地區。除了開展與緩沖區相類似的工作外,還包括有一定范圍的生產活動,還可有少量居民點和旅遊設施。
如果你是做自然保護區的評價,按照核心區、緩沖區、外圍區進行劃分。
I. 生態環境安全預警的原理
當生態環境將要或已經出現危險時,預警工作才有意義,安全預警可以從 「不安全」的角度進行研究。生態安全預警系統作為一種預報區域生態安全現狀與發展趨勢的信號系統,涵蓋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社會經濟發展、人口發展過程中,包括從發現警情、分析與辨識警兆、尋找警源、判定警度及排除警情進行決策的過程。
預警的原理主要分為 5 部分,即明確警義、尋找警源、分析警兆、預報警度和排除警患,明確警義是前提,是預警研究的基礎; 尋找警源是對警情產生原因的分析,是排除警患的基礎; 分析警兆是關聯因素的分析,是預報警度的基礎; 預報警度是排除警患的根據,而排除警患是預警目標。
(1)明確警義: 明確警義是預警的起點,它包括警素和警度兩個方面。警素是指構成警情的指標,也就是出現了什麼樣的警情。警度是指警情處於什麼狀態,也就是其嚴重程度。生態環境安全預警就是要對生態環境的 「危險點」或 「危險區」作出預測,發出警報,減少或排除災害損失。這種 「危險點」或 「危險區」在預警科學中稱為警素,警素的嚴重程度即 「危險點」或 「危險區」的危害程度被稱為警度。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生態環境安全的警素主要是當地的自然環境和人類對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而形成的土壤退化,環境污染、地表水質量下降、生物多樣性減少和地質災害不斷發生等生態環境問題,導致了生態系統功能衰退,嚴重地形成生態災害。
(2)尋找警源: 警源是警情產生的根源。警源是指造成生態環境惡化的根源,有自然警源、外在警源及內在警源,如產生地震的原因、導致人體生病的病源一樣,是區域系統產生警情的源頭,可能是系統自身引起的內在警源,也可能是系統外因素誘引的外在警源。自然警源是指各種可能引發自然災害從而對生態系統造成破壞的自然因素,如地震、水災等,將對生態系統造成巨大的破壞。外在警源是指由生態系統以外輸入的警源,如由於目前一部分人急功近利追求眼前的經濟效益,不注重對環境的保護,造成系統生態環境質量降低。內在警源是指生態系統自身運行狀態及機制,如由於人為因素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農葯、化肥等大面積使用造成土壤、水質的污染。水源區生態環境安全出現警情的根源包括生態環境本底的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個方面。自然因素主要是氣候、水文、地形地貌、植被和土壤條件等; 人為因素主要是人類活動形成的社會要素,如耕地資源利用率、人口增長帶來的人地資源壓力和環境污染等。
(3)分析警兆: 警情在爆發前總會有一定的先兆出現,即警兆,分析警兆是預警過程中的關鍵環節,也最為復雜。警兆的確定既可以是定性的經驗判斷,也可以通過指標計算。經驗判斷建立在長期觀察的基礎上,需要對研究區生態環境演變有豐富的資料和數據積累,通過多年來生態環境風險出現的頻度與強度,得出安全預警的描述性指令; 指標計算選取典型指標和相應權重,制定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預警閥值標准,對生態環境安全預警進行定量化的評價。由於警源包括了自然警素和社會警素,因此一般選用這兩類指標,同時每類指標又可劃分更詳細的層次。本書選擇了指標計算的方法分析警兆。
(4)預報警度: 預報警度是預警的目的。警度是衡量警情的嚴重程度,即警情的大小。區域生態安全預警的警度是判斷區域生態系統運行與發展中各種警情、警兆和是否有警的尺度或參照系,一般可以分為無警、輕警、中警、重警、巨警這 5 級警度。
(5)排除警患: 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減少或避免生態環境惡化,防止風險的發生。
問題:回答:
五緣灣濕地公園位於五緣灣南岸,佔地面積84公頃,現狀由水菜地、池塘、排洪渠、部分坡地與林地組成。依據現有地形及其生態本底,濕地公園規劃濕地核心保護區、外圍保育區、生態遊憩區、生態科普區、生態凈化區、濕地河道探索區、生態濕地探索區等部分。濕地公園的建設在保護核心區及廈門典型海島植被朴樹林等良好的生態本底的同時,對人為干擾大的農地與排洪渠進行生態恢復,力求營造有池塘、草灘、林地、灘塗、水田等多樣化的濕地生境,與五緣灣及其中的無人島一起,為原來在五緣灣棲息覓食的八十二種鳥類特別是水鳥及冬候鳥營造適宜的家園。濕地公園的建設也將豐富公園的植物種類,按不同功能進行分區,充分發揮濕地公園的科普教育功能。其營造的水清草茂、鷗鷺齊飛的自然生態美景也將成為廈門市民休閑的好去處。
觀鳥
--在五緣灣濕地公園覓食或棲息的鳥類高達八十二種之多,其中以白鷺居多,另外有部分珍貴的鳥類。市民在休閑的時候,可以通過高倍望遠鏡觀測鳥的活動,從中享受觀鳥的樂趣。
泡茶
--濕地公園的木棧道站台上,是泡茶休閑的好地方。木棧道從湖的邊沿繞過,品著香茗,或打牌,或觀看周邊田園秀麗的風景,是放鬆休閑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