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種植帶
1. 有機種植是個什麼概念,有機農業跟生態農業有啥區別
有機種植是一種在植物成長過程中完全使用自然原料的種植方法——包括土壤改良、施肥和害蟲控制。個人和商業機構都可以進行有機種植。其中,商業機構生產的有機食物會只進行少量加工,並幾乎沒有化學保護劑或其他添加劑,這些食物也被稱為健康食品。
中國生態農業的基本內涵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生態經濟規律,因地制宜地設計、組裝、調整和管理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的系統工程體系。它要求把發展糧食與多種經濟作物生產,發展大田種植與林、牧、副、漁業,發展大農業與第二、三產業結合起來,利用傳統農業精華和現代科技成果,通過人工設計生態工程、協調發展與環境之間、資源利用與保護之間的矛盾,形成生態上與經濟上兩個良性循環,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的統一。
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的范圍和廣度不一樣,生態農業的產品一定是有機農產品,而有機農業的產品不一定是生態農產品,相比較而言,生態農業的項目一定是復合的、綜合的、系統的項目,比有機農業要求更嚴格,更復雜,生態農業要求節約資源、環保、循環利用等等。
生態農業是一項比較宏觀的概念,想要完全實現生態農業的發展,要全社會各個相關部門的努力,才能打造一個良好的循環經濟的生態農業。
楊凌有機農業大聯盟就是一個不斷發展有機種植農業的機構。
其宗旨是:
以與民族生存攸關的食品安全和生態安全為目標,以修復土壤為手段,以聯盟為平台,以科技為支撐,以創新為動力,以服務為主導,整合資源,帶動廣大生產者共謀福祉,為社會提供健康食品,為國人創建綠色生態家園。
2. 什麼是生態種(養)
生態種(養) 即生態種植
生態種植定義: 生態種植是指在保護、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態學、生態經濟學規律,運用系統工程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集約化經營的農業發展模式。生態種植是一個生態經濟復合系統,將種植生態系統同種植經濟系統綜合統一起來,以取得最大的生態經濟整體效益。這也是農、林、牧、副、漁各業綜合起來的大農業,又是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綜合起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現代農業。 生態種植主要是通過提高太陽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生物能的轉化率、廢棄物的再循環利用率等,促進物質在農業生態系統內部的循環利用和多次重復利用,以盡可能少的投入,求得盡可能多的產出,並獲得生產發展、能源再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經濟效益等相統一的綜合性效果,使農業生產處於良性循環中。 近幾年來在土地上大量使用化肥與農葯,不但污染了土地和水源,使野生動植物也不斷減少,而且還污染了農產品,同時造成一些農產品日益退化,質量下降,色香味越來越差。五六十歲的人會記得,年輕時在莊稼地里多見蚯蚓,會記得無數的蚯蚓們在肥沃的土壤里生機勃勃地忙碌,會記得沃土養育著蚯蚓,蚯蚓也培育了沃土。但現在,在莊稼地里是難見蚯蚓和其它小生靈們的蹤跡了。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葯污染了沃土,蚯蚓們失去了繁衍生存的條件,我們的土壤正迅速板結和日漸貧瘠,莊稼疾病百出,艱難生長,瓜果蔬菜有殘留毒害,人、禽、畜們每天都在「服毒解飢」;生產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葯的過程中,空氣、水源和土地又被不斷地一次再一次的污染。人、禽、畜這些地球生物們的健康和繁衍,也像蚯蚓一樣面臨著危機。 在這種形勢下,我國農民要更新固有的種植觀念,適應一種新的種植方式,即「生態種植」便應運而生。「生態種植」的具體做法是在田野里使用微生物技術和輪作制,即豆類、糧食、苜蓿(一種氯肥植物)、根莖植物不斷輪種,以增加土地的氮肥和氯肥,使地下水保持清潔。待農作物收獲之後,再把其根莖和麥稈搗碎,噴灑上益生菌原液後埋入地下,使地表下形成一層肥沃的天然腐蝕質,同時又能促使有機物的轉化,保持水土不致流失。為了杜絕傳染病的侵害,「生態種植」連人、畜的糞便不經微生物發酵都不予使用。 此外「生態種植」還帶來了一系列良性循環。由於不使用農葯、化肥,使田地園林免受污染,生態環境得到大大的改善,從而在自然界形成健康的食物鏈,使各種野生動植物都能得到自然生長和繁衍,通過「以菌治菌」、「以菌治蟲」來減少病蟲害。最終既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又提高了它的質量,在市場上賣出了高價錢,給農民帶來了莫大的好處。
3. 生態養殖業、生態種植業有那些成功模式
就目前了解到的成功案例,大多都是種養結合類型,形成一定規模後逐步發展農村旅遊或農家樂。
4. 生態種植養殖一體化有哪些
近年來中國的養殖業進入新的階段,養豬業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它的發展強烈的吸引著廣大創業者的眼球,著名的丁磊曾經說:在尋找項目之前曾考察了一百多個項目最後確定養豬,他看好養豬的前景不錯。
我從事了很長時間的養殖和種植,從失敗中尋找原因,從成功中積累出經驗,總結出一條不賠錢的養殖及種植一體化模式,照著投資不多,受益較大的原則,只要想做,用心去做不久將來就會擁有一個別具一格的農場,一個可以養老也可以掙錢的庄園。
在這些年中,在養殖的過程中也深知有利可圖,在中國農村養豬都是以小型養殖為主,散養戶居多,設備條件達不到,常常因管理不善而倒閉,想養豬、想發展一個成功的豬場,首先要知己知彼,了解透切,在資金缺少的情況下,已慢慢發展為基礎,在不久的將來你會擁有一個你意想不到的有形式的豬場。
5. 什麼是生態種植模式
生態種植模式是主要依據植物原生態的生長狀況進行的種植,沒有對植物的生長進行過多的干涉比如催熟等
6. 種植的生態種菜
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減少浪費,降低成本。利用無污染的土地、水域及天然環境,或內者運用生態容技術措施,改善種植水質和生態環境,按照達毅種植特定的種植模式進行種植,不使用化肥、農葯和其它有害物質等,目標是生產出無公害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實現生態種植的組件有益生菌原液等。
7. 生態種植是什麼 前景怎麼樣
所謂生態種植,是採用生態學標准進行農業種植,即全過程不添加任何化工業成分回,比如化肥、答農葯等成分。
種植品種也不採用轉基因品種;
種植技術也採用傳統技術,比如使用農家肥。現代生態標準的農業設施,還是允許使用現代化農業機械設備的,但是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比如機油泄露等問題。
至於產品的前景,我認為是非常好的,但是存在的問題是如何讓市場認可你的生態標准。如果你有大把的錢,你可以通過生態農業認證,比如有機認證等,但是周期較長,而且費用很高。另外,你還需要跑市場,去找專門的銷售團隊,或者超市進行專櫃銷售。如果你都能夠解決,那麼生態食品或者有機食材的價格也是非常高的,往往是普通蔬菜或者糧食幾倍的價格。
8. 到底什麼是生態種植
你好,種植不用任何農葯和化肥,而且還會人工的養殖七星瓢蟲啊什麼的進行生物防治蚜蟲等等的。他們用的肥料都是深海魚油和海藻的混合肥料。
9. 生態種植標准化建設流程
基本簡介
平羅縣是石嘴山市唯一的建制縣,位於寧夏平原北部,東與內蒙古鄂托克前旗相臨,西與阿拉善左旗接壤,南與銀川市賀蘭縣、北與石嘴山市惠農區相連。面積2086.13平方公里,人口30萬,城區人口8萬人,回族人口9.7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32%。現轄七鎮六鄉,141個行政村。黃河縱貫南北,湖泊濕地星羅棋布,土地一馬平川,溝渠縱橫。樹網成林,稻香魚肥,自古是西北的魚米之鄉、富庶之地,有「賽上小江南」的美譽。在第八屆、第九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與科學發展評價中,平羅在西部874個縣市中分別排名第93位、第78位,連續兩年進入西部百強縣。交通要地、資源富地、產業重地、投資福地是平羅的四大特點。
平羅縣礦產資源
「若說良田無限好,風光誰亞小江南」--清代詩人法海的名句,逼真地描繪出平羅縣山河之間,一片沃野,水草豐盛,資源富饒的勝景。 78萬畝良田,使其成為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縣;山麓、河灘上寬闊的天然牧場,使得畜牧業發展勢頭強勁森林蓄積量達9.3萬畝。 礦產資源極其豐富,品種與產量在寧夏首屈一指,尤以煤、鋁土、硅石、鐵礦石、黏土、碳岩、石英砂等最為可觀。是國際市場冠譽的「煤王」太西煤的產地,已探明儲藏量6.55億噸。電力資源豐富,年供電量11億千瓦時。 土地和農副產品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黃河過境流程達41公里,農業倚黃河之利,水資源充足,加之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農作物種類多、產量高、質量好、是寧夏優質小麥、大米、油料、蔬菜、瓜果和淡水魚的重要產地之一。土地面積廣闊,土質深厚,現已開發耕地78萬畝,宜農、宜林待開發荒地70.83萬畝,山麓、沙灘面積13.63公頃。
編輯本段旅遊資源
賀蘭山岩畫 賀蘭山岩畫
賀蘭山自然資源豐富。山前沖積平原上草場遼闊,是寧夏灘羊的重要產區,所產灘羊二毛皮古稱「千金裘」,毛色細潤,捲曲如雲。山區富含優質煤炭,有石嘴山等10座大型礦區。另外還有磷灰岩、石英砂岩、灰岩、粘土岩等礦產,其中小滾鍾口生產的粘板岩質地細潤,清雅瑩柔,用它雕成的賀蘭石硯是寧夏「五寶」之一。 賀蘭山是溫帶荒漠與溫帶荒漠草原的分界線,又是西北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分水嶺。高聳的地形及良好植被對保護富庶的銀川平原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 賀蘭山岩畫
金馬河(雲升)生態旅遊區 金馬河(雲升)生態旅遊區
寧夏金馬河生態旅遊區位於賀蘭縣城東10公里處金貴鎮火星村黃河岸邊,南距銀川市30公里,東隔黃河與興慶區的黃沙古渡、馬蘭花大草原和兵溝漢墓群等旅遊景區相望,2003年,由寧夏雲升養殖實業有限公司投資開發建設,佔地面積1萬余畝,其中河灘地4500畝,黃河護岸林5000畝,奶牛養殖基地400畝,現有觀光休閑垂釣池100畝,大水面節水生態型養殖池塘850畝。2007年新開挖改造850畝,修建觀光休閑長廊5座,水上涼亭3座,種植觀賞荷花150畝,養殖各種家禽50000餘只。水產養殖主要品種有草魚、鯉魚、鯽魚、鯰魚等,均嚴格按水產品無公害標准化技術操作規程進行養殖生產,可年產各類鮮魚30餘萬公斤。旅遊區內水、沙、樹、草、鳥五大景源有機結合,生態環境良好,自然風光得天獨厚。現建有清真餐廳、洗浴中心、垂釣中心、休閑中心、黃河觀光區、農家樂服務中心和養殖基地。 寧夏金馬河生態旅遊區集奶牛養殖、奶產品加工與銷售、休閑洗浴、黃河觀光、餐飲娛樂為一體,是您科考、投資、休閑觀光,生態旅遊的理想勝地
歷史沿革
平羅縣在西周、東周、春秋戰國時期,居戎狄部落游牧之沃野,水草豐美。秦時屬北地郡富平縣。西漢時屬北地郡方梁縣。東漢 田州古塔
時屬北帝郡廉縣。南北朝時期,在北魏時屬歷城郡建安縣。隋朝時屬靈武郡靈武縣。唐朝時屬警州。北宋時屬定州。嘉慶三十年(公元1551年)改為平虜千戶所。清朝初年改為平羅所。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置平羅縣。 平羅縣始建於清雍正二年(1724年)。秦及西漢初屬北地郡富平縣。漢武帝時在今縣境下廟鄉暖泉村設廉縣。東漢、兩晉時縣境為匈奴、鮮卑等少數民族控制。南北朝及隋時屬靈武郡。唐屬靈州都督府,朔方節度使管轄。唐先天二年(713年),在今縣境姚伏鎮置定遠城。唐景福二年(893年)升為警州。北宋、西夏時屬中興府(今銀川市)。元、明時屬寧夏府、寧夏衛轄。明嘉靖(1551年)時,設平虜守御千戶所。清初沿襲明代衛所制,雍正二年改置平虜所為平羅縣,屬甘肅省寧夏府。平羅縣即為平虜之轉音。 平羅建縣後第三年開挖興建了惠農、昌潤兩渠,招民墾種。於1727年、1729年在縣境內增設新渠(駐今姚伏鎮)、寶豐(駐今寶豐鎮)兩縣。至乾隆三年(1739年),此處大地震,新渠、寶豐二縣城震毀,兩縣隨之撤銷,並入平羅縣。 縣屬五堆子一帶的狹長地帶,1784年黃河向西改道,此塊土地被甩在黃河東岸。後經陝甘總督奏准該地仍歸平羅縣,並立碑為界。1930年,當時的綏遠省在此處設置沃野設治局;寧夏為爭此地,在此設置陶樂設治局。後經國民政府內政部派員查勘後,於1937年裁定沃野設治局歸寧夏管轄,仍名為陶樂設治局。1941年從平羅縣劃出,改建為陶樂縣。 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原屬阿拉善旗的磴口一帶,劃歸平羅縣。1926年,將磴口從平羅劃出,設置為磴口縣。 民國22年(1933年),寧夏省調整寧夏、寧朔、平羅三縣的轄地,原屬平羅縣的常信、洪廣、丁義、李剛、清水、通義等9堡及高榮堡的西半部,劃歸寧夏縣。 民國三十年(1941年),劃出平羅縣北部的寶豐、黃渠橋,石嘴山高庄、惠北、靈沙等8個鄉劃出建立惠農縣。 1945年,平羅縣屬寧夏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兩個月後,寧夏第三專員督察區撤銷,改置為銀北專區,平羅縣歸其管轄。 1949年,寧夏解放,平羅縣直屬寧夏省。1954年,寧夏省撤銷並入甘肅省,設置銀川專區,平羅縣歸屬銀川專區管轄。 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銀川專區撤銷,平羅縣直屬自治區管轄。1972年,設立銀北地區,平羅縣又隸屬銀北地區。1975年,銀北地區撤銷,平羅縣劃歸石嘴山市。[1]
編輯本段區劃沿革
1949年以前平羅縣為鄉、保、甲制,全縣共轄8個鄉、1個鎮,41保,651甲。解放後,改設為8個區,不久後8個區調整為6個區。 1950年1月2日,將6個區調整為5個區36個鄉,其中第一區駐縣城內,轄9個鄉;第二區駐頭閘,轄7個鄉;第三區駐五香,轄7個鄉;第四區駐姚伏,轄7個鄉;第五區駐崇崗,轄6個鄉。 1955年10月,撤區並鄉,先將第一、二、三、四4個區撤銷,所轄30個鄉合並為14個鄉1鎮。1956年4月,撤銷第五區,將其所轄6個鄉合並為3個鄉。當時全縣共轄合作、老戶、惠威、周城、大興墩、姚伏、五香、渠口、六羊、六中、大寨子、頭閘、外紅崗、通伏、崇崗、大武口、下廟等17鄉和城關鎮1鎮。 1956年夏,將頭閘、外紅崗、渠口、六羊、五香、六中、大寨子、通伏合並為頭閘、渠口、五香、通伏等4個鄉。 1958年秋,人民公社化,全縣組建為政社合一的燈塔(後改名為姚伏)、紅旗(後改名為黃河)、紅星(後改名為大武口)和前進4個人民公社,原14個鄉(鎮)同時撤銷。 1960年2月,惠農縣的高庄、惠北、靈沙等公社劃歸平羅縣管轄,平羅縣將其分別劃歸前進和黃河人民公社。1961年,4個公社調整為11個公社。其中將前進公社分為前進、城關、高庄3個公社;黃河公社分為頭閘、渠口、靈沙、五香4個公社;姚伏公社分為姚伏、通伏2公社;大武口公社分為大武口和崇崗2個公社。 1962年4月從前進、姚伏、頭閘、靈沙4個公社各劃出一部分組建周城、二閘、惠北3個公社;城關公社改為城關鎮。10月,在石炭井工礦區成立大武口鎮。1963年7月,將石嘴山市的黃渠橋、寶豐2個公社劃歸平羅縣管轄;平羅縣的大武口鎮(駐石炭井)和大武口公社劃歸石嘴山市。 1982年,從五香公社分設六中公社,由崇崗公社分設下廟公社。1984年,撤銷所有公社,改為鄉(鎮)。在工礦地區組建了汝箕溝、大水溝2個鎮。1985年1月,設置了西大灘、火車站2個鎮。3月,改設姚伏、頭閘、寶豐、黃渠橋等4個鄉為鎮。 1994年4月,火車站鎮更名為太西鎮;至此,平羅縣轄城關、太西、西大灘、汝箕溝、大水溝、姚伏、頭閘、寶豐、黃渠橋等9個鎮和前進、周城、通伏、五香、六中、渠口、靈沙、惠北、高庄、二閘、崇崗、下廟等12個鄉。 (* 參考資料:《寧夏現代政區變遷沿革》,馮茂著,寧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銀川) ?年,將原有8個鎮、12個鄉調整為6個鎮、4個鄉:撤銷原前進鄉、太西鎮,合並到城關鎮;撤銷原周城鄉、西大灘鎮,合並到姚伏鎮;撤銷原下廟鄉、崇崗鄉、汝箕溝鎮,合並後新設崇崗鎮;撤銷原惠北鄉,合並到黃渠橋鎮;撤銷原二閘鄉,合並到高庄鄉;撤銷原六中鄉,合並到渠口鄉;撤銷原五香鄉,合並到通伏鄉。寶豐鎮、靈沙鄉的行政區劃不作調整(出處)。 2000年,平羅縣轄9個鎮、12個鄉。總人口257445人,各鄉鎮人口: 城關鎮 39622 黃渠橋鎮 10781 寶豐鎮 14940 頭閘鎮 14324 姚伏鎮 11102 汝箕溝鎮 9839 太西鎮 8934 西大灘鎮 7517 大水溝鎮 9 二閘鄉 16841 高庄鄉 11640 惠北鄉 10911 靈沙鄉 17468 渠口鄉 13856 六中鄉 6414 五香鄉 7435 通伏鄉 10826 周城鄉 10631 前進鄉 14498 崇崗鄉 12370 下廟鄉 7487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10月19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2]96號)調整石嘴山市部分行政區劃:將平羅縣的隆湖吊庄鄉及崇崗鄉的長勝、九泉、潮湖3個村劃歸大武口區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前:平羅縣積2046平方千米,人口26萬。) 2003年12月31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3]139號):撤銷石嘴山市陶樂縣。將原陶樂縣的紅崖子鄉、高仁鄉、馬太溝鎮劃歸平羅縣管轄,月牙湖鄉劃歸銀川市興慶區管轄。2004年7月5日,馬太溝鎮(原陶樂縣城)更名為陶樂鎮。 2006年,平羅縣面積1568平方千米,人口29萬。2008年經濟實力進入西部百強縣。
編輯本段鄉鎮介紹
城關鎮 轄9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前西、人東、前東、北郊、玉龔路、南郊、玉皇閣、回中路、太西;合作村、和平村、新建村、關渠村、新利村、新民村、前進村、前鋒村、步口橋村、沿河村、前衛村、小興墩村、星火村、老戶村、二閘村、三閘村;縣農牧場、縣苗木繁育中心、縣漁種場、縣良種繁育場、銀北鹽改實驗站。 黃渠橋鎮 轄1個居委會、14個村委會:黃渠橋;紅光村、黃渠橋村、前光村、侯家梁村、四渠村、萬家營村、渠中村、通潤村、永豐村、通惠村、惠北村、五星村、西潤村、聯豐村。 寶豐鎮 轄1個居委會、9個村委會:寶豐;鎮關村、寶豐村、興勝村、吳家灣村、陸渠村、渠羊村、中方村、新渠村、馬家橋村。 頭閘鎮 轄12個村委會:頭閘;頭閘村、東通平村、永惠村、西永惠村、東永惠村、裕民村、外紅崗村、紅崗村、邵家橋村、立新村、雙渠村、正閘村。 姚伏鎮 轄1個居委會、18個村委會:姚伏;燈塔村、姚伏村、曙光村、高榮村、沙渠村、永勝村、小店子村、周城村、團庄村、高路村、大興墩村、趙渠村、上橋村、向前村、沈渠村、北營子村、張家墩村、許家橋村。 崇崗鎮 轄4個居委會、9個村委會:崇崗、北街、礦部、南街;崇崗村、崇富村、崇勝村、蘭豐村、躍進村、鎮朔村、下廟村、常青村、暖泉村。 陶樂鎮 轄2個居委會、4個村委會:東街、西街;王家莊村、東園村、馬太溝村、施家檯子村;陶樂良繁場、陶樂治沙林場。 高庄鄉 轄13個村委會:金星村、高庄村、幸福村、同進村、銀光村、遠景村、北長渠村、東風村、東勝村、廣華村、新村村、威鎮村、惠威村。 靈沙鄉 轄11個村委會:靈沙村、先鋒村、東靈村、勝利村、光明村、西靈村、田家村、東潤村、何家橋村、富貴村、統一村。 渠口鄉 轄13個村委會:渠口村、六羊村、紅陽村、永光村、金橋村、紅旗村、銀星村、新橋村、六中村、分水閘村、宏潮村、阮橋村、交濟村。 通伏鄉 轄13個村委會:通伏村、金堂橋村、集中村、永興村、團結村、馬場村、永華村、五香村、新潮村、通城村、新豐村、羅家莊村、新林村;黃河濕地保護林場。 高仁鄉 轄4個村委會:八頃村、高仁村、六頃地村、東沙村。 紅崖子鄉 轄5個村委會:紅崖子村、王家溝村、五堆子村、水泉子村、三棵柳村。 寧夏國營前進農場 轄2個居委會:西大灘、沙湖;管區村。
編輯本段基礎設施
航空
銀川河東機場是國家4D級現代化機場,現已開通至北京、西安、上海、廣州、南京、濟南、青島、太原、成都、鄭州、烏魯木齊等國內大中城市40多條航線。縣城距銀川河東機場80公里,行程1小時。[1]
鐵路
包蘭鐵路貫穿平羅境內,有蘭州鐵路局石嘴山站,年運輸能力300萬噸;縣城距惠農陸路口岸45公里,口岸年貨物吞吐能力400萬噸。
公路
京藏高速、109國道、110國道及203省道、301省道貫通縣境,道路四通八達,運輸便捷。[1]
供電
電力供應充裕、安全、可靠,價格便宜。大武口電廠、石嘴山電廠距縣城分別有20公里和40公里,總裝機容量312萬千瓦,發電量200億千瓦時,縣內共有220千伏變電所4座,110千伏變電所8座,35千伏變電所11座。[1]
供水
水資源充沛。黃河徑流縣境45.3公里,年平均流量185億立方米,地下水補給總量3.2億立方米以及賀蘭山泉水,可利用量1.1億立方米,日綜合生產能力7.5萬立方米,日污水處理能力1.5萬立方米,為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優質水資源。[1]
編輯本段農業資源
平羅縣糧食產量大,品質好,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之一,小麥、水稻、玉米種植面積為23.1萬畝、13.8萬畝和36.6萬畝,產量分別達到6.64萬噸、5.91萬噸、17.24萬噸;蔬菜質量、品質上乘,種植面積達24萬畝;養殖規模較大,牛、羊、豬、禽飼養量分別達到15.27萬頭、162.3萬只、25.83萬頭、454萬只。[3]
編輯本段土地資源
平羅縣土地遼闊,土壤肥沃,山、川、水並存。有耕地82.18萬畝,林地11.4萬畝,水域面積34.6萬畝,牧草地71.9萬畝,未利用土地150萬畝。[2]
編輯本段人力資源
平羅縣人力資源充足。現有勞動力11萬人。平羅縣職業教育中心、寧夏理工學院、寧夏煤炭職業技術學院、西北煤炭高級技校、西北外事中專學校等7所大中專院校,每年為各類企業提供所需的技術人才。[2]
編輯本段礦產資源
平羅縣礦產分布主要有煤炭、粘土、大理石、石灰石、鐵礦石、硫礦石等十多種。初步探明煤炭儲量16.4億噸,其中:太西煤探明儲量6.4億噸,具有「三低、六高」(低灰、低硫、低磷、高發熱量、高比電阻率、高機械強度、高精煤回收率、高塊煤率、高化學活性)的特點,是理想的動力電煤和化工用煤;縣境內的黃河東岸緊臨中國最大的整裝煤田鄂爾多斯煤田,初步探明煤炭儲量近10億噸。硅石探明儲量1754.6萬噸,預測遠景儲量42.8億噸,品位較高(二氧化硅含量96.8%-99.4%),是硅系列產品、鋼鐵爐料和玻璃工業的優質原料。粘土儲量19億噸,是陶瓷、水泥、建材工業的重要原料。砂石資源極其豐富,是建築業的主要原料,主要分布在崇崗鎮。[2]
編輯本段城市建設
平羅縣城是歷史文化古城,寧夏北部地區二級中心城市,以發展商貿流通、輕工業、農副產品加工、科技環保型產業和旅遊業為主的生態型城市,為康熙飲馬湖濕地、翰苑湖濕地、威鎮湖、明月湖所環繞。縣城公共交通體系健全,供熱、供排水功能完善。有建於明代巧奪天工的鍾鼓樓和清代的玉皇閣。縣城為寧北地區的交通樞紐,109國道、京藏高速公路、301省道、包蘭鐵路掠城而過,北通石嘴山,南達首府銀川,東通陶樂,西抵西大灘、沙湖,對外交通十分便捷。 平羅縣城新區建設是按照「大空間、低密度、大綠地、寬馬路、現代化、和諧性」的規劃理念,自2006年啟動實施以來,累計完成投資13.2億元,城市面積由6.9平方公里擴大到13.4平方公里,城區面積擴大了一倍。先後建設了行政中心辦公樓、社會事業服務中心、平中新校區、體育健身中心、文化會展中心、公安局辦公樓、法院辦公樓、司法局、檢察院辦公樓、黨校綜合樓、人武部辦公樓、三星級賓館、土地收儲中心、職業教育中心等建築群,總建築面積達20.8萬平方米;廣場面積11.6萬平方米;實施了城市生態植物園和道路綠化工程,城市人均綠地面積達10.6平方米;新建道路25.52公里;新區廣場、污水提升泵站、新區電網、景觀水系和唐徠渠縣城段整治等基礎設施初具規模;開發建設了金水湖畔、恆產家和春天、星海花園、祥雲都市花園、金順花園、明月新村等住宅小區。現代化園林城市和基礎服務設施功能 平羅文化會展中心
日臻完善,城市形象明顯提升。[4]
編輯本段工業園區
寧夏平羅工業園區從1996年開始規劃建設,是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建設的工業園區,同年被國家農業部列為全國鄉鎮企業東西部合作項目。經過8年多的建設,寧夏平羅工業園區已初步形成了佔地面積30平方公里,以硅鐵、電石、雙氰胺、活性炭、炭素、石灰氮、造紙、水泥等產品為主,集高耗能和煤化工為主體,交通方便,配套設施完善,投資環境寬松的工業園區。 園區位於縣城以西6公里處,規劃建設了兩個集團公司區、五個功能區、一個濕地區。兩個集團為興平冶金集團和沙湖紙業集團;五個功能區為高耗能區、煤化工區、高新技術區、機械製造區、輕工業區,一個濕地區為佔地200畝的太沙湖。園內基礎設施較完善,在區、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先後投入資金1200多萬元建成貫通工業園區南北,長5.8公里,寬7米的主幹道路一條,初步形成了五縱十三橫道路規劃的總體框架。架設10KVA高壓輸電線路及通迅線路,已建設有四座變電站和開關站,電力設施較齊全,高耗能企業用電實行聯動價格。為了解決用電需求猛增的問題,縣供電局計劃投資近3000萬元,在工業園區再建設一座22萬伏變電站。園區緊靠石中高速公路和包蘭鐵路,通過平大、平西公路與109國道和201省道相接,交通十分便利,園區與煤炭、礦石等原料基地的距離僅有百公里左右,運輸成本低。 據相關資料顯示:該園區共有各類企業160家,年產值6億多元,稅收4000多萬元。產值過億元,其中興平冶金和沙湖紙業集團利稅已過千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