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資源生態系統

資源生態系統

發布時間: 2020-12-02 15:43:57

❶ 濕地生態系統資源

黃河三角洲濱海濕地是我國暖溫帶最年輕的新淤積河口濕地,有豐富的植物資源和動物資源。

8.1.3.1 植物資源

黃河三角洲濕地的自然植被多為耐鹽的草本植物和灌木植物,其空間分布沒有明顯的經向或緯向分異規律,它們的分布與生存條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土壤含鹽量,而土壤含鹽量又由微地貌、海拔高度等因素決定。

8.1.3.2 動物資源

黃河三角洲濕地的動物可分成陸生動物生態群和海洋動物生態群。陸生動物在中國陸地動物地理區劃上屬於古北界-東北亞界-華北區-黃淮平原亞區動物區系。海洋動物在中國海洋動物地理區劃上屬於黃、渤海區動物區系,是冷暖性水生動物交會地帶。黃河等河流入海處,由於淡水注入,帶來大量營養物質;區內軟體、甲殼動物資源豐富,並成為重要的魚類產卵場和索餌場。

大面積的淺海灘塗和沼澤,豐富的濕地植被和水生生物資源,為鳥類的繁衍生息、遷徙越冬提供了優良的棲息環境,成為東北亞內陸和環西太平洋鳥類遷徙的重要中轉站、越冬棲息地和繁殖地。

❷ 什麼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和重要資源

森林資源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和重要資源。森林資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長的森林有機體的總稱。這里以林木資源為主,還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動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環境因子等資源。林地包括喬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採伐跡地、火燒跡地、苗圃地和國家規劃宜林地。森林資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資源之一,是生物多樣化的基礎,它不 僅能夠為生產和生活提供多種寶貴的木材和原材料,能夠為人類經濟生活提供多種物品,更重要的是森林能夠調節氣候、保持水土、防止、減輕旱澇、風沙、冰雹等自然災害;還有凈化空氣、消除噪音等功能;同時森林還是天然的動植物園,哺育著各種飛禽走獸和生長著多種珍貴林木和葯材。森林可以更新,屬於再生的自然資源,也是一種無形的環境資源和潛在的「綠色能源」。反映森林資源數量的主要指標是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
森林資源的可再生性和再生的長期性。在一定條件下森林具有自我更新 、自我復制的機制和循環再生的特徵,保障了森林資源的長期存在,能夠實現森林效益的永續利用。但是,森林資源所具有的可再生性和結構功能的穩定只有在人類對森林資源的利用遵循森林生態系統自身規律,不對森林資源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因為林木從造林到其成熟的時間間隔很長,天然林的更新需更久的時間,即便是人工速生林也要10年左右的時間,這就影響到森林資源的再生性和系統的穩定性。

森林資源功能的不可替代性。森林作為一個生態系統,是地球表面生態系統的主體,在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改善土壤等多方面的生態防護效能上有著重要的作用。並且地球表面生態圈的平衡也要依靠森林維持。 森林資源產品轉化的巨差性。森林儲量並不意味著高產量。因為木材生產的儲量與年生產量之間存在著一個數量差距。以立木生產為例,森林資源儲量與年採伐量比最少是17:1,最多為50:1甚至更高①,這種高比例會影響到許多方面的開支,如護林費用等,從而導致巨額資金的佔用。
森林資源具有多種功能,可以提供多種物質和服務。森林資源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是同一的,對其進行任何單一目的的經營管理都將產生許多重要的額外效益。

❸ 不可再造的生態系統指的是哪些資源

地球從30多億年以前開始出現原始生物,以後分化為動物和植物,從低級專發展到高級屬,從水中發展到陸上和空中,直到出現人類。今天的地球已擁有2O0多萬種動物,30多萬種植物和十幾萬種微生物,組成了一個生機勃勃的生物世界。生態系統就是在一定空間范圍內共同棲居著的所有生物群落與其環境之間,通過不斷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過程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統一整體。

有人把生態系統簡單地概括為這樣的公式:生態系統=生物群落+環境條件。

凡是系統,都是由一定的成分組成,具有一定的結構,體現一定的功能。如果把生態系統比喻為一部機器,這部機器的結構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組成的,這些「零件」之間靠能量的傳遞和物質循環而互相聯系,成為一部完整的機器。

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在生態系統內不停地流動,反復地循環,維持著生命的存在和繁衍,維護著系統的穩定與平衡。我們居住的地球,有許多大大小小、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大的有生物圈,海洋、陸地、森林、草原、湖泊等等,小的如一個生活有藻類、孑孓和蝌蚪的小水坑、一片草地、一個池塘等。

❹ 什麼是生生態資源的價值經濟評價答案

生態價值,是指哲學上"價值一般"的特殊體現,在對生態環境客體滿足其需要和發展過程中的經濟判斷、人類在處理與生態環境主客體關繫上的倫理判斷, 以及自然生態系統作為獨立於人類主體而獨立存在的系統功能判斷。
"生態價值"概念是"生態哲學"的一個基礎性概念,因而研究生態文明,必須弄清生態價值的含義。十八大報告中第一次使用了"生態價值"概念,標志著我黨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已經超越了西方建立在工業文明基礎上的不可持續的發展觀,成為與生態文明時代相適應的可持續的"新發展觀"。
"生態價值"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含義:第一,地球上任何生物個體,在生存競爭中都不僅實現著自身的生存利益,而且也創造著其他物種和生命個體的生存條件,在這個意義上說,任何一個生物物種和個體,對其他物種和個體的生存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價值)。第二,地球上的任何一個物種及其個體的存在,對於地球整個生態系統的穩定和平衡都發揮著作用,這是生態價值的另一種體現。第三,自然界系統整體的穩定平衡是人類存在(生存)的必要條件,因而對人類的生存具有"環境價值"。
對於"生態價值"概念的理解有兩點尤其值得我們關注:首先,生態價值是一種"自然價值",即自然物之間以及自然物對自然系統整體所具有的系統"功能"。這種自然系統功能可以被看成一種"廣義的"價值。對於人的生存來說,它就是人類生存的"環境價值"。其次,生態價值不同於通常我們所說的自然物的"資源價值"或"經濟價值"。生態價值是自然生態系統對於人所具有的"環境價值"。人也是一個生命體,也要在自然界中生活。人的生活需要有適合於人的自然條件:可以生息的大地,清潔的水、由各種不同氣體按一定比例構成的空氣、適當的溫度、一定的必要的動植物夥伴、適量的紫外線的照射和溫度等等。由這些自然條件構成的自然體系就構成了人類生活的環境。這個環境作為人類生存須臾不可離開的必要條件,是人類的"家園",是人類的"生活基地",因而"生態價值"對於人來說,就是"環境價值"。
人與自然之間始終存在著兩種不同的基本關系:首先,從實踐論(人本學)的關系看,人是主體,自然是人的實踐和消費對象。在這個關系中,只有當自然物進入人的生產實踐領域,作為生產的原料被改造時,自然物才具有了價值。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這種人與自然之間的實踐關系所引發的後果,一方面使人獲得了生活資料,滿足了人的消費需要與慾望;另一方面也使自然物在人的生產與消費中被徹底毀滅,失去了其本來的存在性。其次,人與自然之間還有一種"存在論"的關系。在這個關系中,人與其他自然物種一樣,都是自然生態系統整體中的一個普通的"存在者",它們都必須依賴於作為整體的自然系統才能存在(生存)。自然生態系統整體的穩定平衡是一切自然物(也包括人)存在的必要條件,在這個意義上說,自然物以及自然生態系統的整體對人的生存具有"環境價值"。
對人而言,自然所具有的"經濟價值"與"環境價值"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價值:自然的經濟價值或資源價值,是一種"消費性價值"。消費就意味著對消費對象的徹底毀滅,因而自然物對於人的資源價值或經濟價值是通過實踐對自然物的"毀滅"實現的;而"環境價值"則是一種"非消費性價值",這種價值不是通過對自然的消費,而是通過對自然的"保存"實現的。例如,森林對於人來說,具有"經濟價值"和"資源價值"。要實現森林的這種價值,就必須把森林砍掉。只有如此,森林才能變成"木材"進入生產領域,以實現其經濟價值。與此相反,森林只有在得到保存(不被砍伐)的條件下,其對人才有"環境價值"。當人類把森林作為木材消費掉以後,森林以及它對人的環境價值也不復存在。這就使人類生存陷入了一個難以克服的"生存悖論":如果我們要實現自然物的經濟價值(消費性價值),就必須毀滅自然物;而要實現自然的"環境價值",就不能毀滅它,而是保護它。也就是說,人類不改造自然就不能生存;而改造了自然,又破壞了人的生存的環境,同樣也不能生存。解決這個生存悖論的唯一途徑就是,必須把人類對自然的開發和消費限制在自然生態系統的穩定、平衡所能容忍的限度以內。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減少人類對自然的消費,以維護自然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關於這一點,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為的是"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以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❺ 濕地生態系統的植物資源包括什麼

蘆葦、紅樹林、水稻等等

❻ 次生生態系統是森林資源重要基地

人類活動作用於周圍的環境引起的人為環境問題,叫次生環境問題,也叫第二環境問題。環境科學的研究對象即次生環境問題。次生環境問題又分成生態環境破壞和環境污染與干擾兩個類型。
折疊生態環境破壞
工業污染由於人為因素引起生態環境的破壞,例如水土流失、沙漠化、地下水枯竭、地面下沉、珍稀物種滅絕、地質結構破壞、地貌景觀破壞等,就叫環境破壞。人類依靠自然保護解決環境破壞問題。環境破壞的歷史悠久,已有近300萬年的歷史。據科學研究證明,300萬年來許多動物的滅絕是人類捕獵帶來的。環境破壞恢復起來也需要許多時間,例如森林生態系統的恢復需要上百年的時間,而土壤的恢復則需要上千年的時間,而物種的滅絕則是根本不能恢復的。
折疊環境污染與干擾
由於工業的發展,工業生產排出的廢物和余能進入環境,便帶來了環境的污染與干擾,由污染防治解決。
1)環境污染
人類活動排出的物質進入環境,積累到一定程度,產生對人類不利的影響,這就是環境污染。環境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環境污染是由物質引起的,立要是化學問題。環境污染的治理需要一定的時間,即使停止排放污染物質,環境的恢復也需要一段時間。生態重建
2)環境干擾
人類活動所排出的能量進入環境,達到一定的程度,便產生對人類不良影響,就是環境干擾。包括噪音、振動、電磁波、熱干擾等。環境干擾是由能量產生的,是物理問題。環境干擾容易治理,只要停止排出能量,干擾立即或很快就會消失。

❼ 生態系統中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屬於生物多樣性的一部分嗎

秸稈還田的能量是單向流動,不能循環利用。

❽ 黨的十八大指出:「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

(1) 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可持續發展戰略。(2分)
(2)選經濟建設:
①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大力發展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或循環經濟)。(2分)
② 在推進現代化建設中,我們在保持國民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同時,必須把環境保護放在突出的位置。(2分)
選政治建設:
① 堅持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完善資源、環保方面法律法規。
② 依法打擊破壞環境和浪費資源的行為;依法關停污染物超標和高排放企業,實行企業環保准入制度。(2分)
選文化建設:
① 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宣傳,增強市民的環保意識和節約意識。培養市民良好的文明衛生習慣;
② 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依靠科技創新提高資源利用率,開發新能源,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2分)
選社會建設:
① 堅持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兩型社會;
② 創新社會管理、加強社區綜合治理,建設生態文明、生態社區、美麗家園。如關註:食品安全,提供綠色食品;關註:清潔用水;關註:空氣中有害微粒的檢測等。(2分)
(3)①生活中注重節約資源,如:節約水電紙張等;或者從小事做起保護環境,如:不隨地亂丟亂扔、不破壞小區內的花草樹木、節假日參加環保志願者活動等。
②努力學習現代科技,培養創新能力,為開發新能源、提高資源利用率做貢獻。
③正確行使建議權、監督權,對違章建築、超標排放的企業進行舉報並監督政府盡快解決。
④進行綠色消費、生態旅遊等,讓消費者的環保取向成為生產銷售環節的指揮棒。(2分)

❾ 峨眉山的自然生態資源有哪些

生物資源
1、 植物
峨眉山終年常綠,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素有「古老的植物王國 」之美稱。峨眉山植被茂 盛,植被隨著地勢高度(垂直地帶性)而變化,據統計,植物多達 3700 余種。在峨眉山生長的植物 中,有被稱之為植物活化石的珙桐、桫欏,有著名的峨眉冷杉、楨楠、洪椿;有品種繁多的蘭花、杜 鵑花等,還有許多名貴的葯用植物和成片的竹林。 珙桐又名「鴿子花」,是一千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留下來的孑遺植物,人稱「植物活化石」。 初 夏是觀賞珙桐花的最佳季節,初開始呈淡綠色,盛開時變成乳白色,凋謝時轉為棕褐色。

2、 動物
植物為峨眉山披上秀色,還給各類動物創造了一個天然的樂園。峨眉山有 2300 多種 野生動物,其中有珍稀的大熊貓、黑鸛、小熊貓、短尾猴、白鷳雞、枯葉蝶、彈琴蛙、環毛大蚯蚓等。 峨眉山猴群見人不驚且與人同樂,已成為峨眉山中獨具一格的「活景觀」。峨眉山靈猴學名藏獼猴, 也叫藏酋猴,因為它們尾巴只有 6~10 厘米,比一般猴子的尾巴要短很多,因此也叫「短尾猴」。許多 野生獼猴不時出沒於路旁, 攔住遊客索要食物, 也為遊客增添了不少樂趣。 峨眉山野生自然生態猴區, 是我國目前最大的野生自然生態猴區。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