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雞圖片
㈠ 生態土雞和飼料雞的如何區別
土雞皮膚偏黃,皮薄,毛孔細,呈網狀排列,皮下脂肪分布均勻,無淋巴。飼料雞皮厚,鬆弛,毛孔較粗,皮膚光潔度較差,比較淡,比較白,會有淋巴。肉質:土雞每日都處於尋食,爭斗,奔跑,腿肌發達,土雞的肉摸上去結實有彈性,雞種生長緩慢,花費了近六個月時間慢慢長肌肉,肌肉纖維比較細,肉質嫩,宰殺後,可以看出土雞的骨頭比較硬,很少有幼骨。
㈡ 生態雞怎麼喂養
生態雞喂養是一種與現代化籠養不同的、完全回歸自然、實行野外放牧的喂養方式。以選用良種雞為基礎,採取圈舍棲息與山地放養相結合,以自由採食昆蟲、嫩草與各種子實為主,人工補飼配合飼料為輔,讓雞在空氣新鮮、水質優良、草料充足的環境中生長發育,以生產出綠色天然優質的商品雞及其蛋品。下面介紹各地應用生態雞喂養過七關的成功經驗,供參考。
場地選擇關。生態雞要選擇在生態環境優越的天然草原、天然山地、果園田野等適合放牧的場地喂養。要求場舍周圍5公里范圍內沒有大的污染源,有豐富的草料,有小溪、山泉水為佳,其山地坡度以不超過25°為宜,且背風向陽、綠樹成蔭、水源充裕、取水方便。規模喂養還要求道路交通與電源有保障,便於飼料、產品運輸與加工。雞舍與運動場的大小設計標准,一般雞舍面積按照每隻雞0.1平方米計算,要求架養棲息,運動場按每隻雞1平方米計算,運動場周圍最好用竹籬與塑料網圍起來。
品種選用關。喂養生態雞要根據市場需求與生產需要選擇品種,可因地制宜選擇,通常以兼用型雞種最好。
擇時育雛關。喂養生態雞必須選擇合適的育雛季節,以利於生態雞的放牧喂養。按照各地山區的氣候特點,一般最好選擇3~6月育雛。因為這一時間段氣溫由低到高,光照充足,有利雞的生長發育,可提高育雛成活率。同時,春雛性成熟早,產蛋持續時間長。雛雞到中雞階段,因為氣候溫暖,環境適宜,舍外活動時間長,可得到充分的運動與鍛煉,體質強健,抗禦自然與預防天敵的能力強。
科學補料關。用於生態雞人工補料的飼料必須是天然有機飼料。在種植生態雞飼料時,必須按有機食品生產的要求操作;生產有機配合飼料必須按生產有機食品的標准執行,生產過程中嚴禁添加各種化學葯品;購買商品飼料必須選用正規飼料廠家生產的不含任何化學葯物、生長激素的全價飼料,以保證生態雞的品質。在育雛與育成階段,要按照雞生長階段的營養需要,保證雛雞、育成雞與成年雞的飼料供給與補充。一般放牧前要求每天飼喂5~6次,同時保證充足清潔飲水。雞進入放養期並具有較強的自由捕食能力後,人工補料可逐漸減少為每天2~3次,並注意早晨少喂、晚上多喂。
放養訓練關。雛雞在舍內喂養4周後,體重達到200克,即可轉到有草地、有圍欄的場地散養,有目的地訓練雞條件反射,經過4~6周訓練,雛雞就會形成條件反射,捕食能力與自我防護能力大大提高。從8周齡開始,訓練雞的胃腸消化能力與捕食能力,力求雞群均勻度好、健康水平高。當雞個體重達到500克時,已具備了放養的基本條件,可以把雞群散放到預先圈定的放牧場地,開始自然生態喂養。
安全防範關。用尼龍網把放牧場圍罩好,並有專人值班,隨時發現進犯天敵,並實施驅逐,防患於未然。也可喂養並訓練好家犬,以利其特殊本領 「看山護雞」,減少損失。還可在牧場邊界人為布設如草人等防護物迷惑與驅趕天敵,以防止鷹、黃鼠狼、山貓、狐狸對雞群的襲擊,以確保生態雞放養安全。
疾病防控關。生態雞的生長期以放養為主,大部分時間在野外活動,且生態雞生長期相對較長,一般需要4~5個月,隨時都有可能感染各種疾病。為此,必須在獸醫的指導下,做好雞新城疫、雞支氣管炎、禽流感、禽霍亂、法氏囊病、雞痘等疫苗的防疫注射。此外,還要注意及時做好其他疾病的防控與治療,以保障生態雞健康成長。
㈢ 什麼叫生態雞
1 生態雞養殖品種選擇
雞的品種選擇應根據雞在林園的適應性和市場需求來確定。一般選擇適應性、抗病力、覓食能力強,耐粗飼,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的地方良種雞或地方土雞血統佔75%以上的雜交雞種,如雪山草雞、鹽阜草雞、楊口草雞等。
2 生態雞養殖場地選擇
養殖場應遠離畜禽交易場所、畜禽屠宰場、加工場、化工廠、垃圾處理場,避免空氣、塵埃、水源、病菌、雜訊等污染。選擇在背風向陽、地勢較平坦、不積水的草山、草坡。旁邊應有樹林或果園,樹林的蔭蔽度在70%以上,方便雞群在陽光強烈時到樹陰下乘涼,防止雞群中暑;另外,林木的光合作用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並釋放氧氣,有效減小雞糞便散發出的二氧化碳、氯氣等有害氣體的影響,提高雞群免疫力,從而達到少用葯、無葯殘的無公害生態養殖效果。
3 育雛舍與棚舍的搭建
3.1 育雛舍
林園養雞一般數量較多,建好育雛房必不可少。育雛房的面積根據飼養量來確定,一般以雛雞30隻/m2計算。育雛房的消毒、溫度、濕度控制與正常養雞的方法相同。
3.2 棚舍
根據雞的數量、園林地形和面積,在靠近園林的地方建造塑料大棚雞舍或改造舊建築物為雞舍,雞舍建築面積按8~10隻/m2計算,雞舍兩邊滴水檐高1.7m左右,頂蓋毛草,防止雞群被風打雨淋、烈日暴曬、意外驚動,且有利於雞群免疫注射操作。棚舍內必須設有料槽、飲水設備,以便在大風、雨雪等惡劣天氣時提供舍內飼喂,從而避免雞群長時間飢渴。
4 生態雞養殖管理技術
4.1 放養密度與規模
放養密度按宜稀不宜密的原則,一般林地放養密度200~300隻/667m2。密度過大時草蟲等生態飼料不足,需增加精料飼喂量,影響雞肉、雞蛋的口味;密度過小,資源不能充分利用,生態效益低。放養規模一般以每群1000~1500隻為宜,採用全進全出制。
4.2 放養時間選擇
根據林地飼料資源和苗雞日齡綜合確定放養時間,一般選擇4月初至10月底放養,此期間林地雜草叢生,蟲、蟻等昆蟲繁衍旺盛,雞群可採食到充足的生態飼料。11月至次年3月則採用圈養為主、放養為輔的飼養方式。
4.3 放養調教與管理
4.3.1 放養調教 密切注意天氣變化,遇到天氣突變,下雨、下雪或起大風前及時將雞群趕回雞舍,防止雞受寒發病。放養初期每天放牧3~4h,以後逐日增加放牧時間。在補料時,進行吹口哨、敲料桶等訓練,使其形成條件反射,順應人意。
4.3.2 分群飼養 一般公雛羽毛長得較慢,爭斗性較強,對蛋白質飼料及其中的賴氨酸等利用率較高,因而增重快,飼料效率高。此外,公雞個體壯,競食能力強。而母雞由於內分泌激素方面的差異,沉積脂肪能力強,因而增重慢,飼料效率差。公母分養,各自在適當的日齡上市,便於實行適宜不同性別的飼養管理制度,有利於提高整齊度和商品率。
4.3.3 劃分輪牧區 一般2000~3330m2林地劃為一個牧區,每個牧區用尼龍網隔開,這樣既能防止老鼠、黃鼠狼和人帶傳染性病菌等對雞群的侵害,有利於管理,又有利於食物鏈的建立。待一個牧區草蟲不足時再將雞群趕到另一牧區放牧,公母雞最好分在不同的牧區放養。在養雞數量少和草蟲不足時期可不分區。
4.4 飼喂技術
規模化生態雞養殖仍主要靠人為供給飼料,野外雜食只作為補充。
由於生態雞養殖的品種多為草雞,其生長速度較慢,故所用的飼料營養水平不宜過高。一般在小雞階段使用無公害飼料廠家生產的小雞配合飼料;在中大雞階段則按一定比例拌入無污染的稻穀、統糠、青菜葉等青粗飼料。為增加雞肉的口感和風味,應適當延長飼養周期,控制出欄時間,一般在接近性成熟時出欄品質最佳。
5 生態雞的疫病防治措施
5.1 消毒
場地、雞舍、用具消毒是確保雞群安全生產必不可少的技術措施。建立嚴格的消毒制度,實行專人負責。定期對運動場地、雞舍進行打掃消毒,雞群出欄後進行徹底的清欄消毒。消毒選用消特靈、百毒殺等低毒、高效、廣譜消毒葯。
5.2 獸葯使用
獸葯的使用直接關繫到無公害優質肉雞的質量
安全。嚴格按照《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水中使用的葯物品種目錄》和《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葯及其他化合物清單》的要求,禁止使用違禁葯品和未經批準的葯,對允許使用的葯物和葯物添加劑嚴格執行使用規定和停葯期規定。
5.3 防疫
一般地區可
以參考下面的免疫程序:(1)1日齡接種馬立克氏病液氮苗;(2)5日齡接種新城疫及傳支二聯多價凍干苗;(3)12日齡接種法氏囊苗:(4)18日齡接種新支二聯苗;(5)24日齡用法氏囊苗二免;(6)35日齡用雞痘與禽流感油苗同時免疫;(7)55~60日齡接種新城疫Ⅰ系苗。產蛋雞還應進行以下幾次免疫:(1)110日齡新支二聯飲水,並用新支減三聯苗注射;(2)120日齡接種禽流感油苗;(3)230及350日齡各用新支二聯苗飲水1次;(4)280~300日齡用禽流感油苗注射1次。其他種類可以根據當地疾病流行情況決定是否免疫。
5.4 常見寄生蟲病及其防治
常見的寄生蟲病有雞賴利絛蟲病、仔雞蛔蟲病。具體防治措施如下:(1)一般放養20~30d後,就要進行第一次驅蟲,相隔30d再進行第二次驅蟲。驅蟲主要是指驅除體內寄生蟲,如蛔蟲、絛蟲等。可使用驅蛔靈、左旋咪唑、丙硫苯咪唑或伊維菌素。如發現雞糞里有成蟲,次日晚可用同等葯量再驅蟲1次,以求徹底將蟲驅除。(2)經常清掃棲息舍內的糞便及墊草,並定點堆積發酵,以殺死蟲卵。(3)加強飼養管理。保持雞舍乾燥、通風,定期徹底消毒;經常觀察雞群動態,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防止雞群受到雨淋與獸害;合理調整精料的質量,增強機體的抵抗力。發現寄生蟲病例後,及時採取措施治療。
「借林育草,草為雞食,借雞滅蟲,雞糞肥田」是一種新型生態養殖模式,其效益比普通雞增收2元/kg。通過本養殖技術,不但能滿足人們物質生活的需要,而且為農民增收提供了一條新路子。
㈣ 生態雞為什麼那麼貴,吃生態雞有什麼營養
生態雞不用飼料飼養,採用純天然放養,所以雞本身很健康,肉質和口感也很好。由於自然放養長肉慢,自然價格也更貴。對於追求健康飲食的人很受歡迎。生態雞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和各種微量元素,而且有害物質很少。
㈤ 什麼是生態雞,生態雞是什麼雞
生態雞
俗稱「土雞」,「本雞」。對所有以非人工抗生素飼料飼養,非催熟,可在一定飼養范圍內活動的養殖雞的統稱。養殖生態雞佔地大,所需飼料成本高,因此售價較普通雞更加昂貴。
生態雞因不含激素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生態雞因經常活動味道鮮美,肉質緊實,燉湯後滋補養顏,壯陽補氣,富含氨基酸,為雞中上品.
㈥ 雞的品種圖片
1,蘆花雞
大型壽光雞外貌雄偉,體軀高大,體型近似方形。成年雞全身羽毛黑色,有的部位呈深黑色並閃綠色光澤。單冠,公雞冠大而直立;母雞冠形有大小之分,頸、趾灰黑色,皮膚白色。
㈦ 生態雞養殖
生態養雞技術要點
生態養雞是根據各地的區域特點,在果園、經濟林、玉米、高粱等地套養土
蛋雞、肉雞等系列,養出的雞風味獨特、品質好、味道鮮美,頗受消費者歡迎,
所以價格好,效益高。它既是傳統養法和現代養法的結合,又突破了籠養肉雞的
缺陷,大大提高了雞肉的風味,是生態農業和效益農業的典範。
1、保溫育雛的管理。1-3周齡的雛雞採用溫室飼養。雛雞幼小抵抗力差,不
是直接進入果園等地飼養,因此一定要創造一個舒適的生長環境,抓好3 周前的
管理,為後期生長奠定基礎。雛雞保溫房的面積根據飼養量確定,採取網上育雛
的方法,以每平方米40--50隻雛雞計算,飼養數量多,應分小區飼養,每群可掌
握在1000羽左右。如果園、經濟林等在房前屋後,就利用原有保溫房或已舊住房
改造亦可;如果飼養場地離家有一定的距離,則應選擇向陽避風,地域開寬,地
勢乾燥,水源充足,道路便利的地方建造保溫房。
2、嚴把脫溫期管理。三周後開始進入脫溫飼養,脫溫期,特別要注意外界氣
溫,內外溫差大,仔雞抗逆力低,調節功能差,一時難以適應環境的變化,因此
要選擇天氣暖和的晴天放養,開始幾天,每天放養2--4小時,以後逐日增加放養
時間,使仔雞逐漸適應環境變化。嚴冬寒冷天氣,夏季的風雷暴等惡劣天氣要特
別注意,切不能有絲毫的疏忽和大意,因為此時的仔雞應激能力仍比較弱,需人
工給予關照。
3、認真防疫控疾病。野外養雞、雞的活動范圍廣,疾病防範難度相應大些,
因此防病免疫工作要求質量高,劑量足,嚴格按照免疫程序,逐只予以免疫注射
。特別是馬立克、新城疫、法氏囊等主要傳染病,決不能放鬆。同時要做好定期
消毒,閑置消毒,進場消毒,發現病雞應隔離飼養,避免交叉感染,造成不應有
的損失。
4、設置避雨防暑棚。根據飼養雞群多少,適當搭一些油棚給仔雞避雨休息十
分必要。棚的質量要求不高,只要能避雨、避暑、補飼、休息就行,這是必備設
施,對防止雞群被雨淋打、烈日曝曬,意外驚動等都非常重要,不可缺少。
5、園地飼養的密度。出溫房一周齡,一畝果園、作物地或經濟林放養1500-
2000羽左右。以每群500-700羽為宜;第二周齡放養1000-1500羽左右,以每群低
於500 羽為好;第三周齡起密度還應適當降低。雞群在園地的活動范圍,可用鐵
絲網等圍欄分區輪牧,放一周換一塊地。放養周期一般控制在一個月左右,這樣
雞糞喂養果園、經濟林、作物地內的小草、蚯蚓、昆蟲等,給它們一個生養息期
,等下批仔雞到來時又有較多的小草,蚯蚓等供雞採食,如此往復形成生態食物
鏈,達到雞、果雙豐收;高粱等地以一個生長周期飼養一批雞為宜,同時注意苗
雞生長與高粱苗等相匹配,以防雞損傷作物苗及果實。
㈧ 白雲生態雞,和市面上的普通雞有啥區別
世面上的雞大多是籠子里養的 吃的也是添加了很多東西的飼料 白雲生態雞就不一樣了生長在大山裡自由取食營養價值很高而且吃的放心
㈨ 生態雞有什麼特點
生態雞對所有以非人工抗生素飼料飼養,非催熟,可在一定飼養范圍內活動內的養殖雞的統稱。養殖容生態雞佔地大,所需飼料成本高,因此售價較普通雞更加昂貴;
1、其因不含激素收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生態雞因經常活動味道鮮美,肉質緊實,燉湯後滋補養顏,壯陽補氣,富含氨基酸,為雞中上品;
2、達濟的生態雞是在原生態的山林里散養,自然養足168天,肉質緊實,口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