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溫泉與地熱

溫泉與地熱

發布時間: 2020-12-03 18:09:16

Ⅰ 地熱就是溫泉嗎有什麼作用沒有

通常所說的地熱是指在地面鋪設水管或者電纜取代暖氣片採暖,類似於東北的火炕的原理!
而另一種是指地熱能,就是地球內部所蘊含的能量,一般的表現形式有火山、溫泉等。人們用來做溫泉、醫療、發電等!

Ⅱ 地源熱泵井和地熱溫泉井有什麼區別

地源熱泵是閉式系統,溫泉井是開式系統,區別在於用不用地下的水,前者不用,後者用

Ⅲ 如何加強溫泉地熱開發

對人類來說,環境就是人類的生存環境,既包括自然環境,又包括生活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如果從環境要素來考慮,可分為大氣環境、水環境、土壤環境及生物環境;按照環境的性質,則可分為物理環境、化學環境和生化環境。
這里所說的環境問題不是指自然災害問題(原生或第一環境問題)而是由於人類活動作用於周圍環境所引起的人為環境問題(次生或第二環境問題)。這種人為環境問題一般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不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使自然環境遭受破壞;另一類是城市化和工農業高速發展而引起的環境污染。總之,是人類社會發展與環境的關系不協調所引起的問題。地熱(溫泉)開發利用引起的環境問題就屬於上述第二環境問題。
地熱(溫泉)流體溫度高低不一,成分也不完全相同,有的還含有多種不凝氣體,如H2S、CO2、CH4、NH3等。一般來說,高溫地熱(溫泉)流體的開發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比中低溫地熱(溫泉)流體要大、要嚴重。所以國外要建造一座利用高溫地熱(溫泉)資源的地熱(溫泉)電站,首先要對是否會造成環境污染或環境影響進行嚴格的可行性論證。對於中低溫地熱(溫泉)資源的開發利用,它所產生的環境問題雖然比高溫要少些,但仍然十分重視,因為能否有效地控制和防止地熱(溫泉)開發利用中的環境污染最終也將成為地熱(溫泉)資源能否真正為人類造福、讓社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關鍵。

2、地熱(溫泉)流體開發利用對環境的影響
地熱(溫泉)開發利用涉及的環境因素主要有:水污染、熱污染、空氣污染、土壤污染、地面沉降、誘發地震、雜訊污染、地熱(溫泉)水的可用性、固體廢棄物、土地利用、對植物和野生動物的影響、經濟和文體因素等。
對於中低溫的地熱(溫泉)開發利用,涉及的因素相對少些,特別是100℃以下地熱(溫泉)水的開發利用。現介紹幾種主要的污染形式。

1) 熱污染
地熱(溫泉)開發利用過程中,必然會向周圍大氣和水體排放大量的熱能,使水體和空氣的溫度上升,影響環境和生物的生長和生存,破壞水體生態平衡。溫度較高的地熱(溫泉)尾水排放到下水道等排污管道,還會造成細菌等各種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所以我國環保部門規定地熱(溫泉)排水的水溫不得高於35℃。
2) 空氣污染
在地熱(溫泉)資源的開發利用中,熱流體中所含的各種氣體和懸浮物將排入大氣中,其中濃度較高、危害較大的有硫化氫、二氧化碳等不凝氣體。少量的地熱(溫泉)流體中含有氨的成分,它也會對人體和某些動植物造成危害。
① 硫化氫H2S污染
多數地熱(溫泉)流體,特別是溫度較高的地熱(溫泉)蒸氣或地熱(溫泉)水,都不同程度地含有H2S氣體。H2S氣體對人體危害很大。濃度低時,能麻痹人的嗅覺神經,濃度過高時,可以使人窒息而死。H2S還對銅材有嚴重的腐蝕作用。我國西藏羊八井地熱(溫泉)電站在建站初期,許多電器設備的銅部件和銅接點曾被熱田排放的蒸氣中的H2S氣體所腐蝕,操作人員也由於受到H2S氣體的刺激,眼、鼻、咽部黏膜多出現充血現象。H2S氣體相對密度大於空氣,容易富集在地板上和角落裡,發出一種臭味,是可以被察覺的。一般地說,只要通風條件好,是不易造成事故的。此外,若將含有H2S的地熱(溫泉)尾水排入水體也將影響魚類和藻類的生存。河北省河間縣曾有一個地熱(溫泉)點用地熱(溫泉)水養魚。初期,魚池上加蓋塑料棚,棚內H2S氣體濃度過高,活魚大量死亡,就是明顯一例。
高溫地熱(溫泉)田地的地熱(溫泉)蒸氣中,H2S含量比較高。例如著名的美國蓋賽斯地熱(溫泉)田,1975年統計,每天從地熱(溫泉)電站排出的H2S就有28~50t,而墨西哥塞羅普里托地熱(溫泉)田,每天從地熱(溫泉)電站排出的H2S則高達55t。將這樣大量的H2S排入空氣之中是決不允許的,必須採取脫硫措施加以控制或收集轉化後再利用。表中所列為空氣中H2S沈度和它對人體的生理反應。

Ⅳ 有的小區一打開水龍頭就有熱水,是代表有溫泉還是有地熱溫泉和地熱是一個概念嗎那水能直接飲用嗎

溫泉是地下水由於地熱加熱而形成的,沒有地熱就沒有溫泉。地下水一般含有豐富的礦物質,但也可能含有有害物質。居民區的地下水水溫一般不會達到100度,因為地下水溫達到100度會造成地質極不穩定,該地區就不適宜建造房屋。

Ⅳ 湖北省咸寧市溫泉地熱田地熱資源評價與開發利用

陳金國

(湖北省地質環境總站)

摘要:本文介紹了湖北省咸寧市溫泉地熱田地熱地質條件、成因類型,並對地熱資源進行了評價,展示了近年來開發利用的成果、基本經驗,提出了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針對問題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建議。

咸寧市位於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中游南岸,湘鄂贛三省交界處,是南下北上的主要通道,素有「湖北南大門」之稱。全市轄四縣一市一區和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即嘉魚縣、通山縣、崇陽縣、通城縣、赤壁市、咸安區和溫泉經濟技術開發區。

咸寧市地熱資源豐富,分布廣泛,所轄的一區、四縣、一市中均有溫泉出露。隨著地熱資源作為綠色能源被廣泛利用以及日益受到重視,21世紀初期陸續開展了湖北省咸寧市溫泉地熱田地熱資源詳查、湖北省赤壁市五洪山溫泉資源評價、湖北省赤壁市五洪山地熱田地熱資源儲量普查、湖北省崇陽縣浪口地熱田地熱資源詳查以及嘉魚縣蛇屋山地熱資源勘探等工作。其中,咸寧市溫泉地熱田地熱資源的詳查工作在初勘的基礎上,更深入地研究了潛山一帶構造形跡的性質、規模及其與地熱流體的分布、徑流及排泄的關系,計算後得到其可開采量為13320.1m3/d,最高水溫達55℃,其勘查結果無論是在地熱田的分布范圍、可采資源量以及最高水溫上均較以前有所突破。

1 區域地熱地質條件

1.1 地質構造簡介

咸寧地質構造位置處於揚子准地台梁子湖坳陷與咸寧台褶束的交接部位,從屬於大幕山復式背斜北翼的次級構造——高橋向斜、孫鑒鋪倒轉背斜、賈家山倒轉向斜的西延部分,由一系列的緊密褶皺組成區內的基本構造骨架。新華夏晚期構造體系在潛山一帶表現強烈,其中大義山式斷裂有明顯的反映。這些不同的構造體系互相干擾、復合,不僅控制了區內的岩性組合、地貌、岩溶發育,而且也嚴格控制了地下水的分布及其補給、運移和排泄。潛山背斜是地熱田的主要構造骨架,其特點是呈梳狀,且向南東倒轉,區內溫泉斷裂規模最大,且是經過多次構造變動的復合性斷裂,先期為縱張斷裂且以垂直運動為主,後期表現為逆向復合,並受逆時針的應力作用而顯壓扭性特徵,是深切割斷裂,也是控制區內地熱流體分布的主要斷裂。

1.2 水文地質條件

溫泉出露地段為北西西斷層與北東向斷層交匯切割熱儲層所致,交匯處岩石強烈破碎,發育有碎裂岩、角礫岩,裂隙發育,斷裂構造帶內的構造岩的孔隙率比原岩大,特別是在斷層交匯部位,這就為地熱流體的儲存和運移提供了有利的空間。本區斷裂經歷了多期活動,因其構造的方式、強弱不同,岩石的破碎程度和膠結狀況各異,加之與其他斷裂交切作用,導致了斷裂富水程度、導熱性能的不均一性,在岩石破碎、膠結較差,裂隙發育地段,地熱流體相對富集,水量較大;在岩石雖破碎,裂隙連通性較差地段,由於儲水空間狹小,通道不暢,故水溫偏低,水量較小。

根據對地熱田地熱流體取樣分析,咸寧市溫泉地熱田地熱流體中氣體成分主要以N2、O2、CO2為主,其中 N2占逸出氣體的 94.60%~95.70%,占溶解氣體的 66.30%~68.80%,高豐度的N2主要存在於大氣中,地熱流體中N2的來源,是由大氣降水帶入地下所致,地熱流體以大氣降水入滲補給為主。

大氣降水的δD和δ18O具有高程效應,根據本次地熱流體、大氣降水取樣測試同位素結果,推算咸寧市溫泉地熱田的補給高程應該在470m左右。根據區域地形地貌分析,在地熱田東南方大磨山一帶為300~500m的低—中山區,其裸露地表的碳酸鹽岩,接受大氣降水的補給,通過岩溶通道遠源補給咸寧市溫泉地熱田。

另外根據地熱流體中氚的含量分析可知:地熱流體應為1954年以前入滲的大氣降水經過長時間徑流循環至此的地熱流體,即:本區地熱流體從補給至排泄經歷了50年或更長時間的徑流,這一時間代表了地熱區地熱流體的徑流時間。在表層蓋層較薄和裂隙發育地段,有近期地表水和裂隙水的混入。

1.3 地溫度場特徵

根據勘查資料綜合分析表明:咸寧市溫泉地熱田常溫層的埋深一般為25m左右,區內鑽孔溫度多呈平緩增溫趨勢,即隨著孔深的增加,溫度隨之有所增高。根據孔內溫度變化特徵分析,在區內,鑽孔增溫較為遲緩,孔內溫度變幅在0.045~0.231℃/m之間,並且由於導熱、儲熱構造的埋深的差異或部分鑽孔揭露的深度不同,造成了溫度變幅存在差異,在導熱、熱儲構造埋深不同斷層帶以上地段,溫度增加明顯,在斷層破碎帶內幾乎不增溫,破碎帶以下溫度增加不明顯,顯示了在破碎帶以上和破碎帶中主要以對流傳熱為主,在破碎帶以下以傳導傳熱為主。地熱田地熱梯度值的大小與地熱田的地質環境條件(位置、岩性、地質構造、地下水等)有直接的關系,各地熱區的岩石的地熱梯度值具有一定的差異,其值多在1.15~26.74℃/100m。根據跟鑽測溫資料,在區內地溫梯度的平均值為6.57℃/100m,熱異常明顯。

平面測溫等值線長軸方向呈北西290 °展布,與地表出露溫泉的方向大體一致,表明在該地段,地熱流體的分布與出露主要是受北西向構造的控制。

1.4 地熱流體水化學特徵

根據勘查區內人工揭露地熱流體井取樣分析,地熱流體的水化學類型為硫酸-鈣型水,另外根據硫酸根離子含量與溫度關系表明:地熱流體中硫酸根離子的檢出濃度與水溫在一定范圍內呈直線關系,當水溫在20~50℃時,硫酸根離子濃度變化范圍為17.50~1331.0mg/L,當水溫在48℃以上時,硫酸根離子的濃度變化不大,可以認為48℃為硫酸根離子在地熱流體中趨於飽和的臨界值。地表水和常溫地下水的水化學類型為重碳酸鈣型,與地熱流體有著很大的區別,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在勘查區內地熱流體中的特徵離子為鉀離子、鈣離子、鎂離子、硫酸根離子和氟離子,它們是地熱田重要的水化學標志,是主要的標性元素。

2 溫泉地熱田地熱資源評價

2.1 熱儲模型的建立

2.1.1 熱儲蓋層

在潛山背斜東側至大磨山背斜北西翼之間的地層為志留系,岩性為泥質粉砂岩、頁岩、粉細砂岩等岩石組成,總厚度1762~2856m,平均厚度為2264m,由於岩石中泥質成分含量較高,透水和蓄水性能差,在局部地段發育的斷裂和裂隙均被泥質充填,因此岩石的熱傳遞性能較差,在大磨山與潛山之間形成「U」形箱狀構造,上部形成天然的蓋層,阻止了熱量的散失,對下伏熱流場的熱源起到了保溫作用,是地熱區的熱儲蓋層。

2.1.2 控熱、導熱構造

在區內,溫泉斷裂是具有代表性的主幹斷裂,它的切割深度和規模也是最大的,在潛山南東一帶,它控制了志留系地層與奧陶系地層的接觸邊界,在碳酸鹽岩中徑流的地熱流體,至溫泉斷裂附近時徑流受阻,為區內的控熱斷裂。另外在月亮灣一帶,北西西向發育的張性斷裂為導熱導水斷裂。

2.1.3 熱儲

根據鑽探所獲得的資料分析,地熱流體的補給、運移和儲存都是在碳酸鹽岩地層中進行的,並且在岩溶發育的碳酸鹽岩層中都獲得了較豐富的地熱流體。因此,在硅化岩石和志留系地層之下的角礫狀灰岩、結晶灰岩、龜裂紋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白雲質灰岩,岩石裂隙、岩溶發育,局部地段是地熱流體的主要儲存場所,是熱儲岩層。

2.1.4 地熱田的形成

根據前面同位素資料分析,本區內地熱流體的主要來源為大氣降水,且為高山降水補給,溫泉地熱田的補給高程效應在500m左右,並且經歷了50年以上的徑流時間後才進入地熱區。

在大磨山背斜的北西翼出露的震旦、寒武、奧陶系地層,主要由灰岩、白雲質灰岩或灰質白雲岩、白雲岩等碳酸鹽岩組成,岩石裸露,地表岩溶發育,利於地表降水的入滲補給,並且受構造的控制,與地熱區的岩溶系統具有水力聯系,也為地下水的深部運移提供了通道,在北西翼岩石出露的高程為500m左右,是地熱區熱泉水出露高程的20倍左右,這樣天然的水頭差為地下水的深部循環創造了條件。

當大氣降水在重力的作用下順碳酸鹽岩徑流系統向深部進行循環,加之地形高度的差異,為地下水的補給、運移、儲存提供了良好的地質條件。在奧陶繫上部為志留系泥質成分含量較高的粉砂岩,在潛山和大磨山之間形成了地熱的天然蓋層,根據區域資料,蓋層的平均厚度可達2264m,這樣既保護了地球深部熱量的散失,又為深循環的地下水吸收熱量儲備了能源。

當地熱流體徑流至潛山附近,由於溫泉斷裂和一組北西西向斷裂的切割作用,地熱流體沿破碎帶出露,形成溫泉和地熱田。

2.2 地熱資源儲量計算

根據咸寧市地熱田的地熱地質條件(包括蓋層、熱儲、控熱導熱構造等)特徵,結合《地熱資源評價方法(DZ40-85)》及有關地熱資源評價方法的研究資料,擬採用熱儲法對地熱資源進行評價。

經過計算,整個地熱田的資源量為12.1145×1013kcal,或507.2×1015J,相當於標准煤17.3×106t。地熱流體靜儲量為3875.5×104m3,按照回收率0.15計算,可利用地熱資源量為2074.40×104kcal/h,摺合發電量2.44×104kW,相當於標准煤10.7×104t/a,即咸寧市溫泉地熱田規模為中型地熱田。

3 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

3.1 概況

咸寧市開發地熱資源歷史悠久。明朝天順五年(1461年)《咸寧縣志》記述溫泉「水有硫磺氣」、「瘡瘍浴之輒愈」。1938年底,溫泉被日本侵略軍占據劃為禁區,修建「軍人病院」。抗戰勝利後,國民黨軍隊在溫泉設立訓練營地。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下進駐溫泉,在溫泉舊址設立解放軍一九五醫院,從此,咸寧溫泉地熱開始造福人民。人工開采利用溫泉始於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得到更大發展,90年代以來逐步向法制化、科學化的方向發展。

由於溫泉開發利用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咸寧市溫泉經濟技術開發區先後有中國人民解放軍一九五醫院、泉山賓館、鄭州鐵路局療養院、漢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咸寧溫泉山莊、武漢長印集團溫泉酒店等20家企業單位開發利用地熱資源。地熱資源開發利用主要集中在溫泉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帶,原有28口地熱井,現在還有13個單位共15口井仍在開采。地熱流體以離心泵、真空泵、潛水泵等設備進行抽水,取水能力一般在30~100m3/h。2005年日均開采地熱流體總量4470m3,高峰期可以達到5020m3/d,最小為3320m3/d。

目前地熱流體的應用主要在服務、醫療、水產養殖、居民生活、科研等領域,並且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

3.2 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地熱流體的廣泛應用,地熱流體的開采量也相應增加,在開發利用地熱資源的過程中,也產生了一些環境地質問題。

目前在地熱區內,產生的主要問題為井泉、井孔之間的互相干擾、地熱流體溫度降低、地熱流體水質變異及區域地下水位降低等。

3.3 建議

為使咸寧市溫泉地熱田地熱資源更好地可持續開發,梯度綜合利用,避免浪費和引起環境地質問題。建議:

(1)對地熱資源開發利用進行嚴格的管理,實行科學規劃,統一集中開采,統一供熱,並進行取配水全時空調控管理。加強集中供熱工程建設,修建大容量的保溫調節池,採用先進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提高利用水平,改進工藝技術,優化系統參數,合理使用新材料,優材優用,物盡其用。加強管理,杜絕跑、冒、滴、漏、浪費現象。做好綜合利用和後延開發工作。

(2)制定與頒布《咸寧市地熱資源管理辦法》,加速地熱管理立法。

(3)嚴格地熱資源開采審批制度,對總量、強度、利用條件實行控制。

(4)遵循地熱資源勘探和開采程序,嚴格控制地熱資源的局部開采量和開采強度。

(5)提高地熱資源利用率,調整產業結構,控制能耗高的利用方式,有步驟地淘汰落後的能耗高的設備,使設備和系統向節約型方向發展。

(6)建立地熱資源保護區。

(7)加強地熱資源開采過程中其動態變化特徵的監測,建立系統監測網,觀測地熱流體在開采條件下的水質、溫度、水量、水位的變化情況,同時注意環境地質問題的調查研究。

(8)對地熱開采區每年進行一次地質環境評估工作。

(9)爭取國家資金,建立起國家級的地熱流體監測點。

(10)建立動態監測網。動態資料庫是管理與開發中對資源最直接、最直觀的趨勢反應,因此,在溫泉區應建立健全動態監測網,加強開采動態監測,為資源可靠性評價與資源管理制定相關的政策提供依據。

(11)建設地熱資源利用示範工程。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涉及眾多領域,每一領域和利用方式必須實現資源、環境、經濟效益的統一。由於許多技術和指標尚處於摸索階段,在發展中非常需要以示範工程的作用帶動發展,選擇不同的利用領域類型,培養建立起集約化利用方式的地熱示範工程,並在管理過程中以示範工程為樣板,推廣應用示範工程技術,起到以點帶面、全面提高的作用。

4 結束語

地熱資源是咸寧市的優勢礦種,作為地熱本身是無法以商品形式在市場上流通的直接礦產品,它的價值是通過熱能功效的開發利用,地熱資源產業化發展而獲得的良好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綜合體現出來的。因此,統一規劃,科學開發,合理利用,有效保護地熱資源是咸寧市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有力保障。

地熱開發利用應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基礎,以產業為依託,充分發揮地熱資源優勢,充分利用地理交通優勢,結合當地自然景觀、人文歷史背景等旅遊資源,開拓風格鮮明、個性突出的設施建設,構成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新格局,為咸寧市的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Ⅵ 地熱溫泉的定義

溫泉的形成,一般而言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地殼內部的岩漿作用所形成,或為火山噴發所伴隨產生。
另一種是受地表水滲透循環作用所形成。
「火山噴發伴隨產生的溫泉形成機理:火山活動過的死活山地形區,因地殼板塊運動隆起的地表,其地底下還有未冷卻的岩漿,均會不斷地釋放出大量的熱能,由於此類熱源之熱量集中,因此只要附近有孔隙的含水岩層,不僅會受熱成為高溫的熱水,而且大部份會沸騰為蒸氣,且多為硫酸鹽泉。
受地表循環作用產生的溫泉形成機理:當雨水降到地表向下滲透,深入到地殼深處的含水層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受下方的地熱加熱成為熱水,深部熱水多數含有氣體,這些氣體以二氧化碳為主,當熱水溫度升高,上面若有緻密、不透水的岩層阻擋去路,會使壓力愈來愈高,以致熱水、蒸氣處於高壓狀態,一有裂縫即竄涌而上。熱水上升後愈接近地表壓力則逐漸減少,由於壓力漸減而使所含氣體逐漸膨脹,減輕熱水的密度,這些膨脹的蒸氣更有利於熱水上升。上升的熱水再與下沉較遲受熱的冷水因密度不同所產生的壓力(靜水壓力差)反復循環產生對流,在開放性裂隙阻力較小的情況下,循裂隙上升湧出地表,熱水即可源源不絕涌升,終至流出地面,形成溫泉。在高山深谷地形配合下,谷底地面水可能較高山中地下水位低,因此深穀穀底可能為靜水壓力差最大之處,而熱水上涌也應以自谷底湧出的可能性最大,溫泉大多發生在山谷中河床上。」

Ⅶ 地熱溫泉是怎麼回事情

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熱庫,它由地殼、地幔和地核組成。我們知道越往地下溫度越高,地熱就是指地球內部蘊藏的能量。從地球表面往下正常增溫梯度是每1000米增加25—30℃,在地下約40公里處溫度可達到1200℃,地球中心溫度可達到6000℃。
由於構造原因,地球表面的熱流量分布不勻,這就形成了地熱異常,如果再具備蓋層、儲層、導熱、導水等地質條件,就可以進行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
所謂地熱資源就是以水為介質把熱帶到地表的溫泉水。我國不少地方都有溫泉出露,著名的小湯山溫泉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我們對北京地區已進行了40多年的地熱資源勘探研究,用鑽探手段我們可以把地下幾千米的熱水,即溫泉帶到地表,這就是地熱資源開發。

Ⅷ 為什麼火山,地震,地熱,溫泉多集中在一起並絕大部分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太平洋西岸地區(亞洲沿海)是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處,是板塊消亡邊內界,形成了馬里亞納海溝,日容本島鏈,這一地區地殼活躍,多火山(長白山,富士山)和地震。而太平洋東岸是太平洋板塊和美洲板塊生長邊界,板塊擠壓形成橫貫南北美大陸的安第斯山脈,該地區同樣地殼活躍,多火山地震海嘯

Ⅸ 如何打地熱溫泉井

地熱勘察來就像是給地球做源B超一樣,把地下面我們用眼睛看不到的地方都反饋給我們,通過地熱勘察讓我們了解清楚下面的地理地貌。

2/6
地熱勘察可通過電法勘探,我們可以通過此方法來推斷出地熱異常的延展方向和分布范圍情況。

3/6
地熱勘察可通過測溫勘探,此方法可根據地表下一定深度的溫度測量來固定出地熱異常區,同時推斷出地下熱水的分布范圍和地段。

4/6
地熱勘察可通過重力勘探,此方法可根據重力值的變化來分析地下熱水區及區基底起伏變化和區域性的空間分布,同時也可以確定覆蓋層的厚度等。

5/6
地熱勘察除了電法、測溫、重力勘探以外還可以用地熱溫度、熱流、磁法、地震勘探和紅外線攝影測量等。目前是為了更准備的確定地層下面的數據,有把握打好每一口井。

6/6
同一地區並不代表地下層是一樣的,相隔不遠的地方也可能溫度不一樣,所以在打溫泉井之前一定要做地熱勘探,以免後期有不必要的損失。

Ⅹ 日常生活中的泡溫泉是不是屬於地熱利用

是的呀,

泡溫泉是屬於地熱利用的

因為我們使用的溫泉呢,而溫泉是由於地熱作用。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