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溪頂水庫
Ⅰ 龍岩市永定區虎崗東溪水電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龍岩市永定區虎崗東溪水電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09月27日。
法定代表人:沈洋秀
成立專時間:2002-09-27
注冊資屬本:53.5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50822100008268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福建省龍岩市永定區虎崗鄉灌洋水庫管理處
Ⅱ 東溪的水文特徵
1970~1979年,東溪水位累年平均為2.86米(黃海高程)。1985年6月25日水位最高7.195米,相應洪峰流量2130立方米/秒。1963年5月13日,水位最低0米(水干)。1962~1980年,東溪累年平均流量為30.3立方米/秒,最高年(1972年)平均流量44.1立方米/秒;最低年(1977年)平均流量14.9立方米/秒。年徑流量累年平均值9.58億立方米,1972年徑流量最大14億立方米;1977年徑流量最小4.69億立方米。1985年6月25日,流速最大1.9米/秒。1963年5月13日,流速最小,無過水量。正常水位在3.5米以下,正常流速為0.5~0.9米/秒。
1973~1979年,東溪累年平均輸砂量為43.3萬噸/年。1966年6月23日,含砂量最大4.28公斤/立方米;1965年2月18日,含砂量最小0公斤/立方米;1966年5月18日,含砂量次最小0.001公斤/立方米。 三姑娘渠道。1958年1月動工,同年8月建成。工程由福建省水電廳設計,分滾水壩和渠道兩部分,滾水壩高4.5米,長38米,址在東溪中游新營村與華河村交界處,壩以上的流域面積456平方公里,壩頭進水流量7立方米/秒;渠道流經太平、建設、西潭、白洋、深橋和南詔6個鄉鎮,主幹渠道長102公里,其中石渠3.8公里,建築物223座,太平、馬洋大渡槽長分別為318.5米與215米,有牛仔嶺和萬田兩大倒虹吸管。龜頭深挖方深11.6米,長2000米;考湖高填方高15米,長850米。工程總動用民工2萬多人次,投入勞動力230萬工日,完成土石方365萬立方米,國家總投資170萬元。工程可灌溉耕地10.3萬畝。渠道建成後,年年整修。有兩次較大的改建,1966年將兩大渡槽由原來木結構改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1992年鑿通走馬塘隧洞長1370米,過水流量10立方米/秒,縮短渠道流程8公里。1996年,工程仍發揮很大效益。
梅花引水渠。1975年12月動工,1981年5月建成。工程由攔河大閘橋和渠道兩部分組成,橋閘以上的集雨面積703平方公里。橋閘址在東溪主流與金溪支流匯合的芹山村下瀧頭,長122米,有中墩18座和閘門19孔,每墩長12.5米、寬1.5米、高6.5米,閘門每孔寬5米,採用30噸油壓泵啟閉閘門,是東溪流域最大的閘壩工程。引水渠長6.6公里,其中石渠3.82公里,隧洞長198米,渠首流量10立方米/秒。工程投入勞動力81.79萬工日,完成土石方67萬立方米,總投資200.66萬元。供梅花水電站發電用水7立方米/秒,余水經渠道引入亞湖水庫,灌溉面積4萬畝。
亞湖東渠,起自亞湖水庫。建左右乾渠,干、支渠總長62.5公里,左乾渠20.8公里,有茂林和新安兩個渡槽,長分別為400米和202米;右乾渠7公里,有龍潭東跨溪渡槽,長260米(已毀)。該工程共投入勞力180萬工日,完成土石方113萬立方米,總投資290.2萬元。西潭、白洋、深橋、南詔、橋東、金星和梅嶺7個鄉鎮60多個行政村受益,總灌溉面積6萬畝。 新榮水庫,在平和縣源頭省級風景區———靈通山下,建於1981年,集雨面積6.8平方公里,庫外引水面積15平方公里,庫容1038萬立方米,灌溉面積1.2325萬畝。,新榮水庫已開發為靈通風景區的重要旅遊景點。
亞湖水庫,1967年1月動工,1972年7月建成,址在烏山猴仔石山下東溪龍潭溪支流。庫水源於烏山「十八間」一帶,集雨面積33.3平方公里,加上梅花引水渠集雨面積703平方公里(區間集雨面積247平方公里)。工程由龍溪地區水電局設計,主壩高36.6米,長325米,頂寬5米;副壩高28米,長105米,總庫容量3850萬立方米,系縣內最大水庫。正常水位庫容2725萬立方米,死庫容225萬立方米,水庫水面面積2500畝。
嶺下溪水庫,1975年7月縣籌建,由龍溪地區水電勘測設計院設計。1976年,經省水電廳批准動工興建,1980年停建,1984年7月復建。庫址在秀篆嶺下溪自然村三峻嶺下,大壩以上流域面積140平方公里,主壩為砌石重力壩,高54.5米,長178米,頂寬5米;副壩為土質壩,高13米,長112米。總庫容1690萬立方米,正常水位庫容1590萬立方米,死庫容125萬立方米。溢洪道設在主壩上,寬50米,有門閘5扇和20噸電動卷揚機5台,以隧洞輸出水,隧洞直徑2.4米,長340.6米。復建時,壩後電站同時施工。該工程總投入勞動力128萬工日,完成土石方66.33萬立方米,其中挖土方16.88萬立方米,挖石方2.73萬立方米,填石方29.22萬立方米,砌石方11.5萬立方米,澆混凝土6萬立方米。耗用水泥1.55萬噸、鋼材600噸、木材1475立方米。總投資2748.84萬元,其中國家投資1034萬元。建成後增加保灌面積3萬畝。枯水期可補充三姑娘水渠和亞湖水庫兩大灌區水量,又可供馬頭和梅花電站發電用水。
赤竹坪水庫,1972年12月動工,1978年2月建成。址在霞葛五通村原赤竹坪自然村海拔496.6米處,系境內海拔最高的水庫。集雨面積3.3平方公里,庫容185萬立方米,灌溉面積2900畝。
水吼水庫,1957年動工,1978年建成。址在深橋溪南村水吼山。集雨面積4.2平方公里,庫容126萬立方米,灌溉面積3000畝。
紅坑水庫,1959年10月動工,1964年5月建成。址在橋東東沈板仔尾厚廣山西。集雨面積6.6平方公里,庫容378萬立方米,灌溉面積9000畝。 馬頭水電站,1958年10月動工,1960年10月建成,縣水電局辦,址在建設馬頭作業區蒲姜腳。利用三姑娘渠道跌水落差而建,集雨面積456平方公里,水頭高17.5米,裝機1台104千瓦,以10千伏線路向縣城送電,線路長18公里。1962年,增建第二機組,裝機250千瓦。1965年,將原第一機組設備拆遷到馬頭作業區附近,建立二級站。同時,改原第一機組為350千瓦機組。1986年,又將第二機組擴大為裝機350千瓦機組。第一、二機組合計裝機700千瓦。改原10千伏出線為35千伏向城關變電站送電。
新營水電站,1979年建成,新營村辦,址在太平三姑娘引水渠壩頭上方。集雨面積456平方公里,水頭高5米,裝機2台,各200千瓦,利用徑流發電。後被嶺下溪三級水電站大壩蓄水淹沒,1996年9月拆除。
赤竹坪水電站,1979年建成,五通村辦,又稱五通水電站。址在霞葛五通村馬鞍石自然村,在赤竹坪水庫三級跌水處建。集雨面積6平方公里,水頭高94米,裝機2台,各200千瓦。
河口水電站,1979年建成,秀篆鎮辦,址在霞葛庵下溪。築滾水壩,系縣境內第一座拱壩電站,引水3公里。集雨面積130平方公里,水頭高40米,裝機2台,各400千瓦。
梅花水電站,1982年建成,縣水電局辦,址在紅星梅花大橋下側引水渠道3.3公里處。集雨面積703平方公里,其中三姑娘引水渠集雨面積456平方公里,水頭高25米,裝機3台,各400千瓦。
羅大田水電站,1983年建成,官陂鎮辦,址在官陂林畲村羅大田。集雨面積13平方公里,水頭高105米,裝機2台,各125千瓦。
亞湖水庫壩後水電站,1985年建成,縣水電局辦,址在亞湖水庫壩後。集雨面積280.3平方公里,水頭高23米,裝機2台分別為200千瓦(後毀)和500千瓦。
嶺下溪梯級水電站,1985年動工,1989年建成,址在嶺下溪村,與嶺下溪水庫同建。水頭高60米,裝機2台,各1000千瓦。1990年,新增1台1250千瓦。1991年,改原2台各1000千瓦為各1600千瓦。1992年6月,建成嶺下溪二級水電站,址在嶺下溪村對面,利用一級站尾水建,水頭高169米,裝機3台,各500千瓦。1996年10月,建成嶺下溪三級水電站,址在太平鎮新營村,利用嶺下溪二級電站尾水和東溪上游水建,水頭高10.6米,分左右兩站,左站裝機1台500千瓦,右站裝機3台,各800千瓦。該站為縣辦骨幹電站。
Ⅲ 東溪的流域概況
發源地平和縣大溪鎮,位於平和縣西南部,東連安厚鄉,西接九峰鎮,北鄰國強鄉,南界雲霄、詔安二縣。主要河流大溪,源於大芹山麓,穿越全境。大溪是一個華僑、台胞較多的鄉鎮,主要旅居泰國、香港、台灣等地。大溪的方言是客家話。大溪盛產「鑄鍋、豆乾、米粉」,有著悠久的歷史,享有「大溪三大特產」的美譽。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山巒延綿起伏,海拔在500米以上,漳州市最高山峰大芹山,雄偉挺立,成為大溪的屏障。中部、東南部較平坦,海拔在200-300米之間。受海洋性氣候影響,這里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年均溫度21-22℃,年降雨量1600-1800毫米,無霜期350天以上。是平和縣主要產糧區,糧食作物有水稻、小麥等,經濟作物盛產茶葉、荔枝、蜜柚、龍眼、柑桔等。礦藏資源儲量也很豐富,已探明有高嶺土、鉛、鋅、石英、稀土礦和礦泉水。尤其是靈通礦泉水經地礦部檢驗,屬含對人體有益稀有元素的優質礦泉水。有旅遊景點靈通山,號稱「閩南第一」的游覽勝地靈通岩位於東北部,其山崢嶸,佳景多姿,靈通山的七峰、十寺、十八景源源遠流長,引人入勝,素為歷代遊客仰慕。絕頂凌空的「獅子咀」之巔,有「開漳聖祖」陳元光之父陳政遷靈而來的墳墓;明朝大學士黃道周、相國林釺、大理寺正卿陳新野等名士曾在此讀書傳授。清乾隆皇帝游江南時,喜賜一匾一鍾。山上留有佛寺和歷代名人石刻,均為巧奪天工、匠心獨具的奇觀,古往今來遊客絡繹不絕。1990年被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詔安縣,地處福建省最南端、閩粵交界處,素有「福建南大門」和「漳南第一關」之稱,是海西主體聯系珠三角及港澳地區的「橋頭堡」和先行先試的前沿平台。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置縣,至今(2015年)有484年的歷史。詔安依山傍海,資源豐富,東連雲霄縣,東南面是東山國際旅遊島,南瀕東海與南海交匯處,西鄰廣東省潮汕地區,北接平和縣。下轄16個鄉鎮(區)、7個國營農林場,1個省級工業園區和1個正建中的金都工業集中區(海洋生物產業園),231個村(社區),人口61.3萬,其中農業人口佔80%以上。
詔安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東、西側以低山、丘陵為主,全縣最高峰龍傘崬海拔1152米,中部谷地,東南沿海系平原台地。海灣深入內陸,海岸曲折多岩岸,沿海有沙泥灘堆積。島嶼3個。主要河流東溪(長110千米,境內93千米,流域907平方千米,境內145.3千方千米,支流有秀篆溪、金溪、長田溪、塔東溪);西溪(境內長17.4千米,流域83.6平方千米);還有獨流入海的坑溪、烏林溪、蛤鼓腸溪、鹽倉溪、梅洲溪、石颯溪、赤五溪、田撲溪。港口人工潮系淡水湖,面積200公頃,人工湖還有亞湖水庫等。年平均氣溫21.3℃;年降水量1447.5毫米,無霜期360天。海岸線長64.9千米,詔安灣為東海、南海交界處,漁業資源豐富。
詔安是「中國書畫藝術之鄉」和「中國民間文化藝術(繪畫)之鄉」。書畫藝術獨領風騷,淵遠流長,從唐代的鍾紹京到清代的謝琯樵、沈古松、汪志周,延至當代的中國書協原副主席林林、四川美院原院長沈福文、中國美協原常務理事沈柔堅、台灣國畫大師沈耀初等詔籍傑出書畫大家,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詔安畫派」享譽中外畫壇,沈耀初美術館是中國22家書畫名家名館之一。1993年,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書畫藝術之鄉」,2009年,再次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繪畫)之鄉」。
詔安是「中國青梅之鄉」。素有「閩南大溫室」之稱,盛產青梅、八仙茶、灰鵝、水產、蔬菜、食用菌等特色產品。其中尤以青梅最具特色,是全國最大的青梅生產、加工和出口創匯基地。青梅生產及加工業成為詔安重要的農業支柱產業。2001年,被國家林業局授予「中國青梅之鄉」稱號。
詔安是原中央蘇區縣。富具革命傳統,曾是閩南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饒和埔詔縣蘇維埃政府和中共閩粵邊工委、饒和埔詔縣革命委員會的所在地,是福建省重點老區縣。2009年,被中央黨史研究室確認為「原中央蘇區縣」。烏山中共閩粵邊區特委機關等革命遺址被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二期)名錄,中共閩粵邊工委與饒和埔詔革命委員會舊址列入漳州十大革命遺址。
詔安是福建著名的僑鄉和重要台胞祖籍地。旅居海外的詔籍華僑、華人有27萬人,詔籍台胞及後裔有37個姓氏100多萬宗親,前台灣地區領導人陳水扁、前民進黨主席游錫堃和現任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張榮恭、國民黨中常委沈慶京、廖萬隆(現任漳州台商協會會長)等台灣政界商界知名人士祖籍地均為詔安。詔籍華僑知名代表有新加坡新中友好協會會長謝鏞,泰國福建會館理事長、泰國福建商會名譽會長、泰國律師院院長高梧桐等。
詔安縣承接珠三角、港澳台產業轉移的前沿平台,工業培育形成食品加工、海洋生物、嬰童用品等特色產業,其中食品加工以水產品加工和青梅加工為主;農業培育形成青梅、蔬菜、水產、灰鵝等四大特色產業。
詔安境內有1個國家森林公園、1個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和1個省級名勝風景區,生態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60%,飲用水質和環境質量都達到國家一級標准,是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屏障」。可供開發的工業用地、淡水、電力和人力資源十分充足,在福建乃至全國沿海各縣(市、區)中首屈一指。
Ⅳ 武夷山東溪水庫釣魚怎麼去
不懂。偶們去網魚的,放個網,隔天去拉網就好多小魚了。。。用了豬頭肉,就是別人飲食店用了不要的垃圾,收羅來放進網里。我估計去東溪水庫蒼蠅啊,蚯蚓啊什麼的比較好釣吧。
Ⅳ 晉江的東溪水庫的歷史,急呀
晉江市東溪水庫 晉江市東溪水庫位於龍湖鄉石龜許厝村。集雨流域面積.85平方公里,欄蓄東溪幹流。1958年11月動工興建,1960年7月大壩建成。總庫容231.4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59.4萬立方米,防洪庫容51.5萬立方米,死庫容20.5萬立方米。防洪標准設計50年一遇,24小時雨量290毫米,洪水總量75萬立方米,洪峰流量74秒立方米,校核標准500年一遇,24小時雨量420毫米,洪水總量112萬立方米,洪峰流量107秒立方米。 大壩 大壩為均勻土質壩,壩頂高程25.3米,壩高12.6米,壩頂長540米,壩頂寬4米,迎水坡1∶1.9,背水坡1∶1.7,基礎為砂壤土。大壩歷年有蟻患,1980年曾經治理,至今尚未根除。1980年建風浪牆,長500米,高1米,並修建溢洪道拱橋14米長,防汛公路2.1公里,耗資10.16萬元,其中縣政府補助5萬元。 溢洪道 溢洪道型式為寬頂堰,凈寬11米,最大過水深1.08米,最大泄流量18.5秒立方米,涉及下游3個自然村,人口0.25萬人,農田0.24萬畝。輸水涵洞為條石無壓箱涵,分3個涵洞出水,南涵0.9×1.2米、中涵0.8×1.05米、北涵0.5×0.6米。3個涵洞最大泄流量0.97秒立方米,以螺式啟閉機裝置。 灌溉渠 灌溉渠道左乾渠3.5公里,右乾渠4公里,支渠8條1.07公里,沿渠3座渡槽,1座倒虹吸管,泄水閘35座,涵洞8座,核實後灌溉面積0.53萬畝,受益有石龜、後溪、桿柄、魯濱、秀山、浯坑等6個大隊。 1981年11月保壩完工,整個水庫工程總造價39.7萬元,其中國家補助26.1萬元,投放勞力25.15萬工日,總工程量15.8萬立方米。
Ⅵ 重慶是綦江縣東溪鎮要建一個水庫是嗎
是的··
我的回答也不容易,
希望您能選擇5顆星,謝謝 o(∩_∩)o
Ⅶ 綦江石龍附近有幾個水庫,現在那些在施工
一、縣城供水文龍水廠工程 縣城供水文龍水廠工程位於縣城古南鎮文龍村,設計規模5萬m3/d,建設工期2年,工程總投資0.8億元。水廠水源取自正在建設中的魚欄咀(中型)水庫,水庫正常庫容2387萬m3,其供水能力滿足水廠設計規模。目前該工程已完成初設報告審批立項和征地工作。 二、縣城污水處理廠工程 縣城污水處理廠位於縣城古南鎮園藝場,設計規模一期3萬m3/d、二期3萬m3/d,工程總投資一期1.1億元、二期1.0億元。污水處理工藝採用SBR循環式活性污泥法,一期工程建設工程2年。目前該工程正在開展"三通一平"施工。 三、綦江縣魚欄咀(中型)水庫工程 綦江縣通惠河上游三角鎮古柏村,壩址距三角鎮5km,距縣城16km。魚欄咀水庫是一座以農業灌溉為主、兼有農村人畜飲水、場鎮供水和城鎮供水綜合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水庫大壩為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最大壩高69m,總庫容2615萬m3。工程建設工期4年,工程總投資規模2.1億元。目前該工程正在開展大壩填築施工。 四、綦江縣藻渡河(大型)水庫工程 藻渡河水庫位於綦江縣趕水鎮藻渡河下游,距趕水鎮2km、距縣城65km。水庫壩址流域面積1195km2,屬大(二)型水庫,壩高120m,總庫容3.7億m3,其中防洪庫容1.2億m3。擬建水庫電站裝機4×1.25萬kw,年發電量2.4億kwh。按供水規模150萬m3/d計,年供水達5.5億m3,估算工程總投資為19.0億元。藻渡河水庫是重慶主城區中長期城市供水優先選擇的水源點之一,是一座集供水、防洪、發電、灌溉、旅遊等綜合功能的骨幹水利工程。 五、綦江縣石龍(中型)水庫改擴建工程 石龍水庫擴建工程位於綦江縣永新鎮民安村,距縣城18km,是一座以供水為主,兼有農業灌溉等綜合功能的中型水庫工程。水庫控制流域面積30.6km2,壩型為重力漿砌石壩,壩高50m,總庫容1050萬m3,正常庫容893萬m3。工程建設工期為3年,估算工程總投資1.2億元。工程建成後可向縣城供水1230萬m3。 六、綦江縣橋溝(中型)水庫工程 橋溝水庫新建工程位於東溪鎮橋溝村,距縣城30km,是一座以供水為主,兼有農業灌溉等綜合功能的中型水庫工程。水庫控制流域面積55.0km2,壩型為面板堆石壩,壩高75m,水庫總庫容2651萬m3,正常庫容2475萬m3。工程建設工期為4年,估算工程總投資1.6億元,工程建成後可向縣城供水3280萬m3。 七、綦江縣城堤防護岸工程 綦江縣縣城古南鎮是全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目前縣城防洪能力較低,多數地段未達到二十年一遇的防洪標准,有的甚至不足兩年一遇。為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縣城經濟社會可持續、協調、健康發展,建設縣城防洪護岸工程非常必要。擬建的縣城堤防護岸工程位於古南鎮河段,左岸從獨石沱至大岩門,右岸從綦江站渡口碼頭至城北大橋,包括菜壩、沱灣、城北、城東、綦中、城南6個堤防護岸工程,全長8.8km,估算工程總投資2.1億元。 八、綦江縣城市供水管網改擴建工程 綦江縣城原輸配水管網長約80km,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管網佔50%以上,且多數為枝狀供水系統,加上管徑偏小(最大為DN450mm),年久失修,不僅供水能力小,而且可靠性差,常因管道破裂造成停水事故,嚴重影響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工程建設內容為改造管網58.4km,擴建管網36.2km,共計94.6km。工程建設工期3年,估算工程總投資0.8億元。該工程位於永石新鎮,集雨面積25.6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均流深413毫米,多年平均徑流量14347萬立方米,擬建漿砌石重力拱壩一座,最大壩高50米,庫容105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738.4萬立方米,死庫容156萬立方米,總投資8000萬元,可保障永新、古南、三會等鄉鎮3萬畝耕地,同時也可作為古南鎮居民生產、生活供水的補充水源,緩解城區用水矛盾。 可以嘛???
Ⅷ 東溪水庫為什麼不放自來水
是丁山的吧?
Ⅸ 綦江區東溪鎮福林水庫修不修
項目概況抄:綦江區福林水庫工程位於東溪鎮福林場境內,距綦江城區50公里,距渝黔高速公路東溪出口6公里。最大壩高70米,壩頂高程500米左右,集雨面積45.22平方公里,總庫容1700萬立方米,水面面積1020畝。工程包括水庫樞紐、灌溉工程等設施。工程估算總投資45000萬元,其中工程投資25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