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限水庫
❶ 水庫的汛限水位與水庫的安全是什麼關系
即使校核洪水入庫,水庫水位也不會不超過校核洪水位。
❷ 什麼是水庫的汛限水位
汛限水位是水庫汛期允許興利蓄水的上限水位,也是汛期水庫防洪調度時的起調水位,它與防洪高水位之間的庫容稱為防洪庫容。
❸ 水庫的總庫容、興利庫容、防洪庫容、死庫容之間的關系
校核洪水位下的庫容是總庫容;正常蓄水位-死水位之間的庫容是興利回庫容,亦稱調節庫答容,指正常蓄水位至死水位之間的水庫容積;設計洪水位-汛限水位之間的庫容為防洪庫容;死水位下的水
庫容積是死庫容,又稱墊底庫容。這幾項庫容均指壩前水位水平面以下或兩特徵水位水平面之間的水庫容積,屬於包含關系。
(3)汛限水庫擴展閱讀
總庫容、興利庫容、防洪庫容、死庫容等各項庫容,均指壩前水位水平面以下或兩特徵水位水平面之間的水庫容積,常稱為靜庫容。在水庫運用中,特別是洪水期的調洪過程中,庫區水面線呈拋物線形狀,這時實際水面線以下、水庫末端和壩址之間的水庫容積,稱為動庫容,其中實際水面線與
壩前水位水平面之間的容積,稱為楔形庫容。動庫容的大小不僅取決於壩前水位,還與入庫流量、出庫流量直接有關。同一壩前水位的動庫容因入庫流量或出庫流量的不同而變動,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值。
參考資料
網路-水庫特徵庫容
❹ 水庫的總庫容、興利庫容、防洪庫容、死庫容之間的關系
校核洪水位下的庫容是總庫容,正常蓄水位-死水位之間的庫容是興利庫容,設計洪水位-汛限水位之間的庫容為防洪庫容,死水位下的庫容是死庫容.
❺ 水庫的汛限水位和正常蓄水位可以一樣嗎
為了防止汛期突發洪水對壩體或下游的沖擊,汛期(包括汛期來臨之前)的水位會比正常水位(非汛期水位)要低。這低出的一部分庫容,稱為「防洪庫容」。
❻ 是不是所有水庫都有汛限水位
是的!!如果沒有訊限水位!水庫也就完了
❼ 水庫庫容的大中小型是怎樣劃分的
大(1)型:≥10(億立方米)
大(2)型:10~1.0(億立方米)
中 型:1.0~0.1(億立方米)
小(1)型:0.10~0.01(億立方米)
小(2)型:0.01~0.001(億立方米)
總庫容:指校核洪水位以下的水庫靜庫容容積。
防洪庫容:防洪高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間的水庫容積,用以滿足水庫下游防護對象的防洪要求。
調洪庫容:指設計洪水位(或校核洪水位)至汛限水位之間的庫容。正常庫容:指正常高水位以下的水庫庫容,即興利庫容加死庫容。
(7)汛限水庫擴展閱讀
水庫的防洪作用
水庫是我國防洪廣泛採用的工程措施之一。在防洪區上遊河道適當位置興建能調蓄洪水的綜合利用水庫,利用水庫庫容攔蓄洪水,削減進入下遊河道的洪峰流量,達到減免洪水災害的目的。水庫對洪水的調節作用有兩種不同方式,一種起滯洪作用,另一種起蓄洪作用。
1、滯洪作用
滯洪就是使洪水在水庫中暫時停留。當水庫的溢洪道上無閘門控制,水庫蓄水位與溢洪道堰頂高程平齊時,則水庫只能起到暫時滯留洪水的作用。
2、蓄洪作用
在溢洪道未設閘門情況下,在水庫管理運用階段,如果能在汛期前用水,將水庫水位降到水庫限制水位,且水庫限制水位低於溢洪道堰頂高程,則限制水位至溢洪道堰頂高程之間的庫容,就能起到蓄洪作用。蓄在水庫的一部分洪水可在枯水期有計劃地用於興利需要。
當溢洪道設有閘門時,水庫就能在更大程度上起到蓄洪作用,水庫可以通過改變閘門開啟度來調節下泄流量的大小。由於有閘門控制,所以這類水庫防洪限制水位可以高出溢洪道堰頂,並在泄洪過程中隨時調節閘門開啟度來控制下泄流量,具有滯洪和蓄洪雙重作用。
❽ 水庫防洪調度的原則是什麼
以下是個人理解:
水庫的防洪任務,一般有,大壩自身的防洪任務,上游的防洪任務,有的水庫還有下游防洪任務。
另外,除了防洪任務,水庫通常都還有興利任務。
水庫防洪調度的原則,根據水庫的這些任務而定,如庫水位處在不同的范圍內,有相應的主要任務,
汛期汛限水位——協調興利與防洪
防洪高水位以下——以下游防洪任務為主
防洪高水位以上——以大壩防洪任務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