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三江原生態保護區

三江原生態保護區

發布時間: 2020-12-05 07:01:43

1. 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惡化的自然原因是 ,人為因素主要有 , , .

三江源地區草地退化嚴重,鼠蟲害猖獗。據統計,退化、沙化草地面積已達1000多萬公頃,佔到內青海省可利用草地面容積的53%。草地產草量明顯下降,草原鼠害面積550萬公頃,占可利用草場的28%。
三江源地區土地沙漠化加速發展。據有關部門統計,沙漠化土地面積已達250萬公頃,而且土地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速度仍在不斷加快,這些沙化的土地現在每年要向長江、黃河輸送泥沙1億多噸。
三江源地區是高原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然而由於生態環境的惡化和人為破壞,這一地區的生物多樣性種類和數量銳減。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藏羚由原來的10萬余只下降到了現在的3萬余只,馬麝已瀕臨滅絕,白唇鹿、馬鹿、雪豹等國家級野生保護動物數量銳減。

2. 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惡化的自然原因是什麼

(1).,.近年來,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惡化的自然主要原因是 [氣候變遷(洪澇災害,黃河下游斷流.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乾旱缺水等)],人為因素有主要有 [ 植被破壞] ,[草場退化(過度放牧和鼠害造成)],[濕地退化],[生物多樣性減退]等
(2).利於環境,植被,生物多樣性的恢復,利於生態穩定!
三江源地區有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青藏高原群山起伏,河流眾多,有著獨特的高原特色.這里的湖泊濕地面積在10000km以上,其中面積在500km以上的河流80多條,是重要的產流區和水源涵養源,號稱「中華水塔」.長江源是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特點最顯著的地區,被譽為高寒生物自然種質資源庫.三江源地區具有獨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態系統,為中亞高原高寒環境和世界高寒草原的典型代表.植被類型有針葉林、闊葉林、針闊混交林、灌叢、草甸、草原、沼澤及水生植被、墊狀植被和稀疏植被等9個植被型,可分為14個群系綱、50個群系.區內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油麥吊雲杉、紅花綠絨蒿、蟲草3種,列入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的蘭科植物31種;青海省級重點保護植物34種.野生動物有獸類85種,鳥類237種(含亞種為263種),兩棲爬行類48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69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有藏羚、野氂牛、雪豹等16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有岩羊、藏原羚、棕熊、猞猁、盤羊等35種,珍稀鳥類黑頸鶴、金雕、藏雪雞等.另外,還有省級保護動物艾虎、沙狐、斑頭雁、赤麻鴨等32種.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沙金、銅、水晶等.
「三江源」是指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素有「中華水塔」之稱,對中國的生態狀況及國民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在西部大開發生態環境的治理保護中擔負著重要責任.建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保護好分布在三江源地區的生態系統、生物物種及其遺傳多樣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西部地區包括四川、重慶、雲南、貴州、廣西、西藏、陝西、甘肅、內蒙古、青海、寧夏和新疆等10餘個省、市、區,總面積5.451×10?6km*2,佔全國總面積的56.8%;1998年總人口28510萬人,占當年全國總人口的22.84%,西部地區位於亞歐大陸腹地,是中國的西部邊疆和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本區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又被稱為地球的第三「極」,其生態環境具有能深刻影響全球自然環境變化的巨大生態效應,並由此而廣泛影響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青藏高原是歐亞大陸主要江河的發源地,中國的母親河黃河、長江和流經六國的瀾滄江——湄公河、恆河、印度河等國際河流均發源於此.這些大江大河是中國和亞洲幾十億人民的生命源泉,曾孕育了人類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也是現代文明得以為繼和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

3. 三江源多個保護分區如何邊界聯防保護高原生態

2018年8月20日報道,從三江源國家公園森林公安局獲悉,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扎保護分區、東仲保護分區、通天河沿保護分區、江西保護分區、昂賽保護分區召開聯席會議,簽署《邊界聯防聯調協議》,合力保護生態。

各保護分區森林公安派出所將著力共建「五聯」聯防聯治網路。如機制上聯防,各所互通轄區治安狀況,制定相應措施,構築「大聯防網路」,建立健全治安預警信息機制,建立起邊界林區情報信息網路,實現有效管控。

同時,信息上聯網,對邊界沿線及附近鄉鎮的木材運輸車輛、木材加工行業、集貿市場、畜產品交易場點、礦山企業、水電站等從業人員做到底數請、情況明,同時向兄弟單位通報邊界沿線警力配備、防範控制、重大案件等情況,及時掌握邊界林區的治安動態。

4. 浙江 最高的山

江蘇浙江最高的山是黃茅尖。

黃茅尖位於浙江宋城龍泉山旅遊區內 ,是龍泉鳳陽山回主峰,是長三角答第一高峰 。與慶元百山祖霧林尖(浙江第二高峰)相望。

(4)三江原生態保護區擴展閱讀

黃茅尖位於浙江宋城龍泉山旅遊區內 ,是龍泉鳳陽山主峰,是長三角第一高峰 。與慶元百山祖霧林尖(浙江第二高峰)相望。

百山祖兩峰隔谷相望,距離僅20公里。為閩江和甌江的分水嶺。這一帶山嶺逶迤,溝壑幽深。隨著高度的不斷變化,沿途你可以感受到落葉常綠闊葉混交林、針闊葉混交林、亮葉水青岡、高山矮曲林、山地灌叢等立體植物景觀帶的原始森林風貌。這里是觀雲海、看日出、賞佛光的最佳景點。登臨其巔,頓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氣概。全程游覽約3小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龍泉黃茅尖

5.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位於哪裡

三江抄源自然保護區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中華水塔」。
三江源地區位於我國的西部、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為長江、黃河和瀾滄江(可做鏈接,三江的介紹見三江.txt
三江english.doc)的源頭匯水區。地理位置為北緯31°39'~36°12'東經89°45'~102°23',行政區域涉及包括玉樹、果洛、海南、黃南四個藏族自治州的16個縣和格爾木市的唐古拉鄉,總面積為30.25萬k㎡,約占青海省總面積的43%,佔16縣1鄉總面積的97%。現有人口55.6萬人,其中藏族人口佔90%以上,其他還有漢,回,撒拉,蒙古等民族。

6. 三江源指哪三江

三江源是指長江、黃河和瀾滄江(國外稱湄公河)的源頭匯水區;三江源區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體,是這三條大江的發源地。

分析如下:

1、三江源地區位於我國的西部、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為長江、黃河和瀾滄江(可做鏈接,三江的源頭匯水區。

2、歷史上,三江源雪山連綿、冰川縱橫,湖泊星羅棋布、水資源豐富,是名副其實的"中華水塔",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瀾滄江總水量的15%都來自這一地區。

3、現有人口55.6萬人,其中藏族人口佔90%以上,其他還有漢,回,撒拉,蒙古等民族。

4、位於我國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為孕育中華民族、中南半島悠久文明歷史的世界著名江河。

(6)三江原生態保護區擴展閱讀

關於三江源的自然特點:

1、是中國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

2、中國海拔最高的天然濕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三江源素有「中華水塔」美譽,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和瀾滄江總水量的15%都來自這一地區。

3、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自然保護區。

4、三江生態系統最敏感的地區,它是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條大河的發源地。

5、三江源地區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體,以山地地貌為主,山脈綿延、地勢高聳、地形復雜,海拔為3335~6564米。區內氣候屬青藏高原氣候系統,為典型的高原大陸性氣候,表現為冷熱兩季交替、干濕兩季分明、年溫差小、日溫差大、日照時間長、輻射強烈、無四季區分的氣候特徵。

6、三江源區河流密布、湖泊、沼澤眾多,雪山冰川廣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區,濕地總面積達7.33萬平方公里,占保護區總面積的24%,被譽為「中華水塔」。

(參考資料:網路:三江源)

7.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位於哪裡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

更多圖片(31張)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位於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西南與西藏自治區接壤,東部與四川省毗鄰,北部與青海省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相接。

8. 建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有什麼重要意義

建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有利於保護江河源頭生態系統,保護好高原濕地,為高原特有野生動版物提供良好的棲息權環境;有利於保護青藏高原原始地貌和世界「第三極」自然景觀;有利於促進源頭地區和中下游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9. 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原因

近年來由於自然和人為因素的破壞,三江源地區草場退化,土地荒漠化內面積擴大,湖泊容水位下降甚至乾枯,水土流失嚴重,致使該地區生態環境惡化.其中自然原因就是三江源地區的氣候乾旱,容易造成沙漠化;人為因素是人類為了一己私利而過度放牧、濫采亂挖、濫砍亂伐,使得植被減少,加快了沙漠化的進程,水土流失嚴重,使環境惡化,影響其他生物的生存.依據題意.
故選:C.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