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分離
『壹』 生態位分離和生物分布地帶性的區別
應該是生態為分來離!
生態位分離是源指同域的親緣物種為了減少對資源的競爭而形成的在選擇生態位上的某些差別的現象。五種樹鶯和良種鸕鶿(見同域物種)在覓食與棲息空間部位的選擇上的差別即反映了生態位分離的現象。生態位分離是保持有生態位重疊現象的兩個物種得以共存的原因,如無分離就會發生激烈競爭,以致使弱勢物種種群被消滅。例如將擬谷盜與鋸谷盜共同飼養於麵粉中時,鋸谷盜在競爭中被消滅。如果向其中放入一根細管子,容許體型較小的鋸谷盜爬進去躲避擬谷盜的攻擊,這樣就實現了生態位分離,使兩者共同存在於麵粉中。
至於生物分布地帶性,植物最明顯了,熱帶地區有熱帶雨林,當然裡面有很多大型動物。溫帶就是闊葉林了,動物體型就小了。亞寒帶就是針葉林,再就是苔原。
所以根據你說的同種鳥的雌雄個體
可斷定它們是從屬同域的親緣物種的,而不在於體型異同,由以上概念可知答案為前者!
補充下,你說的「難道生態位分離不是指異種生物之間的關系么?」是錯的提問, 不是指異種!而是同種,
『貳』 豆科植物和固氮菌互利共生,當把它們分開時,兩者的生長都要受到損害,這體現了生態工程的什麼原理(
豆科作物和固氮菌的共生時,既有利於豆科,因為固氮菌能為豆科提供營養元素,又有利於固氮菌,因為豆科作為能為固氮菌提供養料;若將豆科作物和固氮菌分開,對兩者都不利,說明總體功能大於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體現了生態工程的系統整體性原理.
故選:C.
『叄』 如何從自然環境中分離光合細菌,明確分離的生態環境,培養條件與分離過程
(1)能分解尿素的細菌將尿素氧化成氨氣,代謝類型為異氧需氧型.(2)尿素為唯一碳源的培養基上,只有能分解尿素的菌才能以尿素作為氮源生長繁殖,不能分解尿素的菌因缺乏氮源無法生長繁殖,因此分離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細菌,應該用尿素為唯一碳源的培養基進行分離,分解尿素的菌在分解尿素時產生氨氣,使酚紅指示劑顯紅色,所以要加入酚紅指示劑進行鑒別.(3)若取土樣5g,應加入45ml的無菌水配製成稀釋10倍土壤溶液,樣品的稀釋程度直接影響平板上生長的菌落的數目,選用一定稀釋范圍的樣品進行培養,取樣稀釋前,一定要將菌液搖勻以減少誤差;將103-107倍的稀釋液分別吸取0.1mL加入到固體培養基上,用稀釋塗布平板法將菌液用塗布器塗布到固體培養基上.(4)將接種的培養皿放置在37℃恆溫培養箱中培養24h~48h,觀察並統計具有紅色環帶的菌落既是分解尿素的菌的菌落,估算樣品中的活菌數時,往往選取菌落數在30 到300之間的平板,分析表格是數據可知,105和106的稀釋度平板菌落數在這一范圍.故答案應為:(1)異氧需氧型(2)尿素為唯一氮源 酚紅(3)45(4)搖均(震盪、混勻) 塗布器(玻璃刮刀) 稀釋塗布(平板)法(5)紅色環帶 105或106
『肆』 載人空間站的生態系統中,要求分離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同時需要提供氧氣.某電化學裝置利用太陽能轉化的電
A.根據題目提示電能實現上述要求可知該電化學裝置相當於電解池,故A正確;版
B.根據提示的反權應物與生成物可以寫出反應的總反應式為2CO2=2CO+O2,故B正確;
C.陰極反應生成的OH-在陽極完全反應,所以反應前後溶液的pH並不變化,故C錯誤;
D.由總反應減去陰極反應,可以得到陽極反應為:4OH--4e-=2H2O+O2↑,故D正確;
故選:C.
『伍』 如何將新型分離技術應用於我國環境問題的解決
一、當前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問題
我國是個人口大國,不僅人口基數大,而且人口密度也大。雖然各種自然資源總量大,但人均佔有量小,人均資源相當貧乏,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同時,我國多種重要資源短缺,加上我國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階段,對資源具有較高的需求,使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面臨著諸多挑戰。
(一)我國在環境保護和促進社會進步與發展方面存在的問題:1、環境污染危害人們的健康。我國有3億人飲水不安全,其中有5000多萬人飲用氟、砷含量超標的水,有四分之一城市居民呼吸著質量不達標的空氣等都表現了環境對人們的危害。2環境糾紛威脅社會穩定。隨人民群眾對環境問題關注的提高,和對解決環境問題充滿期待,一些地方因污染事件處理不當或久拖不解決,引發社會矛盾和群體性事件,損害黨和的形象,從而危及社會安全和穩定。3環境權益維護依然艱難。我國環境損害民事賠償和救濟體系尚不健全,環境法律對違法者的打擊和震懾力度不夠,一旦面對環境損害和環境糾紛,受害群眾維護基本權益就很難。
(二)我國在環境保護與經濟協調發展上存在的主要問題:1、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對環境產生重大影響。我國經濟增長方式仍然存在著「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協調、難循環、低效率」的問題,經濟增長付出了過的的資
源環境代價。2、經濟布局和結構不合理使得資源環境付出代價過大。總體上,我國經濟建設還沒有按照資源稟賦條件和生態環境容量進行科學布局,「小而全」和一重化工為主導的產業結構使得部分地區生態環境資源嚴重透支,付出很大的資源環境代價。3、環境基礎設施滯後使得治理的速度趕不上污染的速度。在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高速發展中,因為環境基礎設施問題,環保舊賬尚未結清,便又欠下新帳。4、科技支撐不夠。我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一般在20%-40%間,遠遠低於世界發達國家60%-90%的水平,造成單位產出的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水平過高。
(三)我國生態保護與建設中存在的問題:1、生態退化趨勢未得到有效遏制。就目前我國森林總體質量呈下降趨勢;草地退化依然嚴重,礦區資源開發、重大工程建設引發的生態破壞尚未得到有效制止。2、生物資源瀕危日益突出。棲息地和環境改變及過度的人類活動,導致我國生物資源瀕危問題日益突出。3、生態保護基礎薄弱,投入不足。生態保護資金投入少、投入渠道單一,生態治理工程效益有待繼續提高;生態保護能力建設滯後,科研力量有限。生態監測處於起步階段,信息不足,渠道不暢,難以為管理提供良好的支撐作用。
二、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對策
(一)在環境保護和促進社會進步與發展方面:1、擴大公民環境權利,建立公眾參與環境保護新機制。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環境保護,要承認群眾的環境信息知情權、環境決策參與權和環境政策監督權,確保公眾有效行使環境權利,建立監管、市場調節和公眾參與相結合的新型環境保護綜合機制,從而形成環境保護的最大合力。2、建立和完善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機制,維護污染受害者合法權益。環境損害賠償不僅體現了維護受害人的權益、維護公平和正義的需要,同時也是保護環境、恢復環境的需要。3、加強環境宣傳教育,使環境保護觀念深入人心。
(二)在環境保護方面與經濟協調發展方面:1以保護環境優化經濟增長,充分發揮環境保護參與宏觀調控的倒逼作用很先導作用。提供環境准入門檻,認真落實規劃環境評價要求,從決策源頭防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完善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全程跟蹤管理制度、環境保護評價與驗收管理機制、環保部門上下級聯合管理機制,充分發揮環境影響評價在宏觀調控的重要作用。2、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依據,加大積極結構調整力度。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依據,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和生產力布局,促進環境保護參與綜合決策,科學制定社會經濟發展目標。3、創新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積極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4、加強環境管理,實行環境保護問責制。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堅持既定的減排任務和目標,實行環境保護工作問責制,對違反國家產業政策、違反環境保護法規上的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項目的要堅決查處並懲罰。5、改變了以往高消耗、低利用、高污染的「資源-產品-廢物」的線性發展模式,建立了一種「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式發展,是一種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經濟模式,是強調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從根本上緩解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
(三)在生態保護與建設方面:1、建立和完善法規、政策及標准體系。
2、落實生態功能區劃,以自然保護區、生態功能保護區、生態脆弱區的建設和保護為主體,保護和恢復自然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3、加大資金投入。利用市場機制建立合理的、多元化的投入機制,不斷拓展生態保護和建設渠道,積極爭取財政投入,建立自然保護區專項資金。4、增強科技支撐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和可持續發展概念是20世紀以來人類為解決威脅自身持久健康發展的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在對其產生的經濟、社會、政治、文化根源的認識過程中,形成的理論成果與戰略思想。建設生態文明,才能加快可持續發展的步伐;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才能建設生態文明。
『陸』 據圖回答下列有關生態的問題(1)如圖1為該生態系統中兩種生物在一起生長及分開生長時生長速度的比較.當
(1)由圖可知,當兩種生物分開生長時,生物1的種群數量增長符合S型增長模型,且其數量在第6周達到最大值,即環境容納量(K值).物種2單獨不能生長,而物種1和2共同生長時,物種1生長受影響,物種2能生長,由此可見物種1和2之間為寄生關系.
(1)①生態系統中物種數目的多少稱為物種豐富度.生態系統中物種數目越多,其營養結構越復雜,抵抗力穩定性越強.
②圖2中有三條食物鏈:綠色植物→蟬→螳螂→蛇;綠色植物→蟬→螳螂→黃雀→蛇;綠色植物→蟬→黃雀→蛇.同化量來自兩種生物,且同化量各佔一半,最多要消耗綠色植物,應按照能量傳遞效率最低值10%計算:0.5×10×
1 |
2 |
1 |
2 |
③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一般將種群視為一個整體進行研究.輸入第二營養級的能量即這一營養級的同化量,流動去向:自身呼吸作用以熱能形式散失的能量;用於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能量中包括流入下一營養級的能量和被分解者所分解的能量,如圖所示:

『柒』 生態瓶的土和水則么分離
根據高中生物課本講來法,也自可以用曬過的自來水,當然用雨水和河水是最好的,要放水草和小石子,石子不用放太多,再鋪上一層粗砂,也可以夾上一些細沙,不要放田螺,沒作用,還有既然是生態瓶,要供氧機做啥?也不要用金魚缸的水,那種水問題很大的。生態瓶一般不需要太大,又不是開生態館,基本上直徑比一條小魚大點就行,瓶里放一條魚就可以了。p.s.這完全是高中生物課本上說的,我們做過學生試驗,成功了。
『捌』 園林景觀公園怎樣設計才能做到靜動態分離
景觀設計是環境設計的組成部分,大到綿延幾十公里的風景區規劃,小到十幾平方米的庭院設計,都屬於景觀設計的范疇。所有的景觀都是通過景觀要素來體現的,景觀設計的素材和內容包括地形地貌,植被,水體,鋪地和景觀小品。其中,地形地貌是設計的基礎。
植物是園林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作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徵的園林要素,能使園林空間體現生命的活力,富於四時的變化。植物景觀設計是20 世紀70 年代後期有關專家和決策部門針對當時城市園林建設中建築物、假山、噴泉等非生態體類的硬質景觀較多的現象再次提出的生態園林建設方向,即要以植物材料為主體進行園林景觀建設,運用喬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等素材,通過藝術手法,結合考慮各種生態因子的作用,充分發揮植物本身的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來創造出與周圍環境相適宜、相協調,並表達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藝術空間,供人們觀賞[1]。但是,植物景觀設計概念的提出是有其時代背景的。隨著生態園林建設的深入和發展以及景觀生態學、全球生態學等多學科的引入,植物景觀設計的內涵也在不斷擴展,現代的植物景觀設計概念不但包括視覺藝術效果的景觀,還包含生態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觀,甚至更深更廣的含義。 2 植物景觀設計的一般性原則
植物景觀設計對於城市及人居生態環境的改善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目前植物景觀設計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和弊端,其功能性得不到滿足,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更是無從談起。盡管有許多研究者提出過這一方面的一些原則,但主要局限在科學性和藝術性等方面,不夠全面,因此,有必要尋求一個正確、全面的思想行動准則,以便在各種情況下把握植物景觀設計的尺度。以下就植物景觀設計的一般性原則作一探討。 2. 1 以人為本的原則
任何景觀都是為人而設計的,但人的需求並非完全是對美的享受,真正的以人為本應當首先滿足人作為使用者的最根本的需求。植物景觀設計亦是如此,設計者必須掌握人們的生活和行為的普遍規律,使設計能夠真正滿足人的行為感受和需求,即必須實現其為人服務的基本功能。但是,有些決策者為了標新立異,把大眾的生活需求放在一邊,植物景觀設計缺少了對人的關懷,走上了以我為本的歧途。如禁止入內的大草坪、地毯式的模紋廣場,烈日暴曬,缺乏私密空間,人們只能望「園」興嘆。因此,植物景觀的創造必須符合人的心理、生理、感性和理性需求,把服務和有益於「人」的健康和舒適作為植物景觀設計的根本,體現以人為本,滿足居民「人性回歸」的渴望,力求創造環境宜人,景色引人,為人所用,尺度適宜,親切近人,達到人景交融的親情環境。 2. 2 科學性原則
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有機體,每一種植物對其生態環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進行景觀設計時必須先滿足其生態要求。如果景觀設計中的植物種類不能與種植地點的環境和生態相適應,就不能存活或生長不良,也就不能達到預期的
『玖』 (1)在載人航天器的生態系統中,不僅要求分離去除CO2,還要求提供充足的O2.某種電化學裝置可實現如下轉
(1)總反應式為2CO2=2CO+O2,陽極反應為4OH--4e-=O2↑+2H2O,總反應式減版去陽極反應式得陰極反應式,所以陰極反應為:2CO2+4e-+2H2O=2CO+4OH-,
故答案為權:2CO2+4e-+2H2O=2CO+4OH-;
(2)如果某段時間內氫氧儲罐中共收集到33.6L,為1.5mol氣體,電解方程式為2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