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農田對生態

農田對生態

發布時間: 2020-12-05 15:24:51

㈠ 森林生態系統對太陽能的利用率遠大於農田生態系統,主要原...

【答案】D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
在森林生態系統中,植物群體有分層結構,且以多年生的回木本植物為主,而答農田生態系統,一是農作物一般無分層結構(少數有分層結構如玉米和大豆的間作套種),二是大多數農作物的生長期是一年(半年或更短),其幼苗期的光能利用率特低,故森林生態系統的光能利用率遠遠大於農田生態系統;故選D。
考點: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森林生態系統和農田生態系統的理解,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

㈡ 濕地生態系統的特點是農田生態系統的特點是

農田生態系統是在一定時間和地區內,人類從事農田生產,利用農田生物與非生物環境之間以及與生物種群之間的關系,在人工調節和控制下,建立起來的各種形式和不同發展水平的農田生產體系。與自然生態系統一樣,農田生態系統也是由農田環境因素、綠色植物、各種動物和各種微生物四大基本要素構成的物質循環和能量轉化系統,具備生產力、穩定性和持續性三大特性。

與自然生態系統相比,農田生態系統有如下鮮明的特點:(1)為提高農田生態系統生產力而加入輔助能源是經過加工

㈢ 農葯對農田生態系統有什麼影響

農葯在農田生態系統中的使用為人類帶來了好處,但是,也產生了一些長期的、潛在性的生態影響,在整個生物圈內,甚至在極地的某些動物組織、土壤、空氣和水系中,都有農葯的殘留。在生態系統中,由於農葯的不斷積累和濃縮,必然影響系統本身的種類組成、群體數量,破壞生態平衡。與其他生態系統相比,農田生態系統又由於是農葯直接使用的對象,具有作用方式直接,數量大,濃度高以及使用頻繁的特點。因此,農葯帶來的生態效應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農田生態系統又可分為水稻田、池塘和「三園」等生態系統類型。不同的生態系統中農葯的生態影響又有各自特點。但是對農田生態系統來說,最主要的環境介質是土壤,農葯對不同生態系統中土壤生態系統的影響具有共性。

(1)農葯對農田土壤生態系統的影響。農葯對土壤生態系統的影響主要是農葯對生態因子包括土壤微生物、土壤動物、植物的影響和生物富集作用。這其中又以對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動物的影響最大,帶來的生態效應也最嚴重。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動物是調節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田間噴灑農葯時的葯液流失、土壤葯劑處理或化學灌溉以及使用後所拋撒的廢棄農葯,所造成的殘留農葯破壞了土壤微生物的繁殖,使敏感性的菌種受到抑制,土壤微生物的種群趨於單一化,土壤中的農葯濃度超過一定界限,土壤的某些生物(細菌、放線菌、真菌或無脊椎動物)就會死亡或生命過程(土壤呼吸、結瘤、氮素礦質化等)的強度降低。農葯通過影響個別土壤生命過程而影響土壤的功能,降低土壤的可利用性。農葯對生物的毒害可能嚴重影響土壤生物群落結構,干擾食物鏈,使生物多樣性水平降低,生態失去平衡。持久性較長的農葯可能減少特定生物種群的數量,嚴重時可導致系統中種的消失。

①農葯對土壤微生物的影響:土壤微生物在作物生長、產率和土壤肥力上扮演重要角色。農葯對土壤微生物的影響較為復雜,取決於農葯種類、土壤組成和性質等多種環境因素。同時,由於不同種類微生物對農葯吸收和代謝途徑上的差異,因此對一種微生物具有抑製作用的污染物對另外一種微生物的生長卻有可能產生刺激作用。農葯對土壤微生物的毒性作用原因在於膜結構的破壞和細胞生命代謝的抑制等方面,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因此受到延遲或終止,因而農葯對土壤微生物的影響首先表現在數量的變化上。這種影響作用的大小取決於農葯和微生物的種類,並受到土壤環境狀況的制約。不同類型的農葯對土壤微生物具有不同的影響。殺蟲劑對土壤微生物的影響很小,殺菌劑和某些除草劑對土壤微生物的影響較明顯。Martin(1996)研究發現艾氏劑、狄氏劑、氯丹、DDT和毒殺芬對沙質土中細菌和真菌的數量均不產生影響;即使有時農葯在短時間內引起土壤中微生物數量的變化,但是一般經過3~4周後又恢復正常。對土壤微生物數量影響最為顯著的是各種殺菌劑,殺菌劑在殺死引起農作物病害的微生物的同時,也對土壤微生物的數量和結構產生影響。用於浸種的殺真菌劑進入土壤後對根瘤菌有抑製作用,100mg/L的克菌丹和滅菌丹能顯著抑制Rhizobiumtrifolii的生長;甲萘威則可以顯著減少豌豆和大豆根瘤的數量。但也有一些殺真菌劑對土壤微生物數量的影響不明顯。農葯對微生物的生長也施加重要影響。

②農葯對土壤動物的影響:農葯殘存在土壤中,對土壤中的原生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以及其他節肢動物等均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有機磷農葯廢水灌溉對土壤動物群落的影響的研究表明,土壤動物種類和數量隨著農葯影響程度的加深而減少,有一些種類甚至完全消失。農葯污染對土壤動物的新陳代謝以及卵的數量和孵化能力均有影響。由於不同土壤動物對不同農葯脅迫作用的抵禦能力不同,土壤中污染物的存在無疑會對土壤動物的群落結構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會引起優勢種群的改變。同時,還會使微生物和土壤動物多樣性降低。農葯污染使生物種類由復雜變為簡單。有研究發現,農葯對無脊椎動物的數量和種類都有影響。如每667m2使用300~600g除草劑西瑪津,土壤中無脊椎動物的數量減少33%~50%。使用農葯較多的土壤引起土壤中的蚯蚓大量死亡,死亡率高達90%。

(2)農葯對水稻田生態系統的影響。水稻田中的作物、土壤、水以及各種生物(魚、浮游動物、浮游植物等)形成了一個相對比較復雜的生態系統,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關系更為復雜,使農葯對水稻田生態系統造成的生態效應也更有其獨特之處。

①農葯對水稻田中浮游生物的影響:在水稻田中使用的除草劑滅草特的濃度為20μg/mL的時候能夠抑制固氮藍綠藻(Anabaenadoliolum)的生長。這種藻類在熱帶地區的稻田中對維持土壤肥力起到關鍵作用。較低的農葯濃度(0.05μg/mL)則對藻類的生長有促進作用。而亞致死濃度(5μg/mL)暴露48h能夠改變藻細胞的組成,減少了細胞的蛋白質和藻膽素含量,最後導致固氮能力受損。

殺蟲劑是對浮游動物群落產生最大影響的農葯種類,其中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的毒性作用最大,其次是有機氯和有機磷殺蟲劑。在浮游動物群落中,水蚤是最為敏感的種類,然後是橈腳類動物,而介形亞綱動物(Ostracods)是最不敏感的品系。蔡道基(1997)研究表明,輪蟲(水輪蟲、旋輪蟲、短輪蟲)、原生動物(變形蟲、草履蟲、棘尾蟲)、橈足類(鏢水蚤、劍水蚤)和枝角類(水蚤、秀體水蚤)等4類浮游動物對塘水中溴氰菊酯反應有較大差異。溴氰菊酯對輪蟲無影響,其危害程度以枝角類最嚴重,其次是橈足類,原生動物受害較輕。在排水後幾個小時內,塘水中的浮游動物就有明顯下降,24h達到了危害高峰,枝角類幾乎全部受抑制,橈足類的現存量約1%,原生動物也減少到50%以下。24h到1周後迅速增長,2周後已恢復到原有水平,說明溴氰菊酯未對浮游動物造成持久的、不可逆的毒性效應。

②農葯對水稻田中其他生物的影響:低濃度的克百威(1mg/kg)和丁草胺(1mg/kg)可增加黃松稻田土壤產甲烷菌種群數量和甲烷排放通量。而高濃度時(>10mg/kg)則表現為抑製作用。加入量越大,農葯在水稻田土壤中的滯留時間也越長,對黃松稻田土壤產甲烷菌數量和甲烷排放通量的抑製作用越大。水稻田含1mg/kg濃度的丁草胺和克百威能夠刺激土壤反硝化細菌的生長及其反硝化活性,高濃度時有明顯抑製作用,14d左右抑製作用達到最大,然後逐漸減輕,最後呈現一定的促進作用。

在水稻田使用殺蟲劑硫丹、久效磷、甲胺磷、甲基對硫磷、二嗪磷3~5d後,水稻田中除魚之外的其他捕食昆蟲的動物,比如甲蟲(Micraspsisspp.)、黑肩綠盲蝽(Cytorhimislividipenis)以及蜘蛛種群的數量下降90%。噴灑殺蟲劑引起田間一些害蟲種群的增長,起因是使用殺蟲劑後農業生態系統中天敵種群急劇減少,與許多害蟲相比,天敵對殺蟲劑要敏感的多。農葯能夠引起一些天敵昆蟲如草蛉、寄生蜂發育歷程的改變,並影響生長發育,甚至導致畸形。天敵種群的減少導致了捕食壓力的減輕,因此,引起農田中目標害蟲或非目標害蟲的暴發。在農田生態系統中受此影響明顯的是有益節肢動物蜘蛛。通過對稻田蜘蛛優勢種和目標害蟲空間生態位的研究發現,殺蟲雙在低濃度時能較大增加稻田蜘蛛的空間生態位寬度及蜘蛛與害蟲的比例相似性指數,且蜘蛛空間生態位寬度的增加幅度大於害蟲,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空間生態位寬度與害蟲的比例相似性指數逐漸減少,直至恢復到未施葯的水平。通過系統的研究發現,在合適的低劑量農葯作用下,蜘蛛能維護較高的相對活力約1周的時間,通過對蜘蛛控制害蟲的生物量測定,發現低劑量的殺蟲雙能顯著增加天敵對害蟲的捕食量。

③農葯對水稻田養魚的影響:大多水稻田還承擔養魚的功能。魚對農葯的生物富集作用大大增加了農葯的生態影響。有機氯農葯是最有代表性蓄積性強的品種。也有研究表明,稻田中按推薦用量噴施溴氰菊酯類農葯防治稻田害蟲,對稻田養魚無明顯影響。同時,由於溴氰菊酯農葯在魚塘中殘留時間很短,未對浮游生物造成持久的不可逆的毒性效應,且浮游生物的繁殖速度很快,當魚塘水中的農葯消解後,浮游生物可以迅速恢復。

㈣ 化肥農葯對耕地和生態環境造成了哪些影響

目前我國主要的抄農業生產模式襲是化學農業,這種模式嚴重依賴於化肥和農葯等人工合成化學品,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大量化肥和農葯被施用到農田中,並在土壤及作物根、莖、葉和農產品中殘留。這些殘留,特別是農葯殘留嚴重污染周圍環境和人體健康,即使是少量的農葯殘留也可能導致疾病甚至是癌症的發生,也給環境帶來巨大的危害,危害了生物多樣性,造成水體與土壤污染等。
農村環境污染的根本問題在於我們的生產方式——即以大量使用農葯為標志的化學農業的存在,而農葯被認為是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和兩棲動物減少的重要元兇之一。改變目前的農業模式,擺脫對農葯化肥的依賴,關鍵是需要通過生態的方式來控制病蟲害。生態農業與化學農業不同,無需依賴有毒的化學品,而是採用生態防治病蟲害的措施,如病蟲害綜合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多樣性的間作、套作、輪作和立體農業等。同時,也只有發展生態農業,農業生產方式才能夠生產出充足而真正安全的食物,另外,農村環境污染才會大量減少,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才能可持續健康發展。

㈤ 為什麼農田生態系統總是朝著對人有益的方向發展是錯誤的

農田生態系統總是朝著對人有益的方向發展是錯誤的
理由:農田生態系統的結構單一,抵抗力穩定性小,自動調節能力弱。一旦失去人的控制,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並非只朝著對人有益的方向發展。

㈥ 一塊農田中的農作物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______.(判斷對錯

一塊農田中的農作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沒有其它生物,也沒有環境部分,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一塊農田,即包括了所在的環境,又包括了此環境中所有的生物,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故答案為:×

㈦ 轉基因抗蟲水稻對農田生態環境安全嗎

現在的絕大多數轉基因作物對環境會有影響,但普遍表現為正向影響,也就是對內環境保護更容為有利。
比如我國大面積種植的轉基因抗蟲棉,占棉花總面積的90%以上,凡是我國產棉區的生物多樣性在近幾年都顯著增高,特別棉田中的昆蟲種類增長明顯,有些地方甚至在幾年間種類增長超過十倍。這些結果證明某些轉基因作物種植對環境有顯著的改善作用,產生原因主要是種植轉基因棉花後,農葯用量大大減少造成的,轉基因的水稻大面積栽培一般也會使環境得到更進一步改善。

㈧ 農田生態系統的直接價值是否大於間接價值

從生物多樣性的角度講,農田生態系統的直接價值大於間接價值。農田生態系統的直接價值,可利用得少;而農田生態系統的消耗性利用價值,特別是農產品的市場轉化價值可利用的多。
生物多樣性包括包括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擁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通常有三個主要的內涵,即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遺傳)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直接使用價值,指對人類的社會生活有直接影響和作用的價值,如:葯用價值、觀賞價值、食用價值和生產使用價值(野外收獲進入貿易市場)等。間接使用價值,一般表現為涵養水源、凈化水質、鞏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蝕、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氣候、吸收污染物,調節碳氧平衡,在調節全球氣候變化中的作用,主要指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的作用等等。潛在價值指今天還未被利用的哪些物種在將來會有利用的價值。栽培植物的野生親緣種究竟能提供多少對農林業發展有用的遺傳材料,是不可估量的。
農業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差,間接價值較低,與森林生態系統比為生物多樣性的消耗性利用價值和生產性利用價值提供支持系統較弱;依賴其他系統對涵養水源和防治水土流失的支持;在調節氣候和物質循環方面影響較小。

㈨ 農田生態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在農田生態體系中,人們為了可以在有限的資源上,收獲更高、更好的的利潤,所以就採用自然生態系統中,能量多級別利用和物質循環再生的原理,也就是生物學上所說的食物鏈轉換;根據不同生物之間相互依存,相互限制的原理,對農田的生態實行不同的管理機制,從而得到更好的經濟效益。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