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課程案例
❶ 生態養殖的案例
魚塘養鴨,魚鴨結合(即水下養魚、水面養鴨)是推廣的一種生態養殖模式,它主要有以下好處: 1 魚塘養鴨可為魚增氧。魚類生長需要足夠的氧氣。鴨子好動,在水面不斷浮游、梳洗、嬉戲,一方面能將空氣直接壓入水中,另一方面也可將上層飽和溶氧水攪入中下層,有利於改善魚塘中、下層水中溶氧狀況。這樣,即可省去用活水或安裝增氧機的投入。
2 有利於改善魚塘內生態系統營養環境。魚塘由於長期施肥、投餌和池魚的不斷排泄,容易形成塘底沉積物。這些沉積物大都是有機物質,鴨子不斷攪動塘水,可促進這些有機物質的分解,加速泥塘中有機碎屑和細菌聚凝物的擴散。為魚類提供更多的餌料。
3 鴨可以為魚類提供上等餌料。鴨糞中不僅有大量未被吸收的有機物,而且含有30%以上的粗蛋白,都是魚類的上等餌料。即使不能為池魚直接食用的鴨糞,也可被細菌分解,釋放出無機鹽,成為浮游生物的營養源,促進浮游生物的繁殖,為鰱、鱅提供餌料。
4 有利於鴨寄生蟲病的防治。鴨是雜食性家禽,能及時攝食漂浮在魚塘中的病死魚和魚體病灶的脫落物,從而減少病原擴散蔓延,鴨能吞食很多魚類敵害,如水蜈蚣等;鴨還能清除因清塘不夠徹底而生長的青苔、藻類;魚塘中有鴨群活動,有害水鳥也不敢隨意在水面降落;鴨子游泳洗羽毛,使鴨體寄生蟲和皮屑脫落於水中,為魚食用,又減少了鴨本身寄生蟲的傳染。
無論哪種魚塘養鴨,都要以魚為主。魚鴨結合的方式主要有三種:
1、直接混養。用網片在魚塘壩內側或魚塘一角,圍繞一個半圓型鴨棚,作為鴨群的活動場或活動池。鴨棚朝魚塘的一面,要留有寬敞的棚門,便於鴨子下水活動,也便於清掃鴨棚內和活動場上的糞便入水,一些水面大,鴨子數量多的魚塘,也可以不加圍欄。
2、塘外養鴨。離開塘池,在魚塘附近建較大的鴨棚,並設活動場和活動池。活動場、池均為水泥面,便於沖刷。活動場的鴨糞和飼料殘渣,每天清掃入魚塘,每天將更換活動池的肥水灌入魚塘,再灌入新水。
3、架上養鴨。在魚塘上搭架,設棚養鴨,這種方法多用於小規模生產,效益比較明顯。具體方法是:在魚塘上打樁、搭架、設棚,棚高於水面1 米左右;棚周圍用網片圍起,棚底鋪竹片或網目3厘米×3厘米左右的網片,其間隔以能漏鴨糞而鴨蹼不踩空為宜。採用這種方法,每天要趕鴨群到附近河中放牧一段時間。
❷ 生態景觀的應用案例
國際上,著名的發展模式有肯亞生態旅遊發展模式。該模式注重與當地居民進行利益分享,生態設計也在旅遊規劃開發中發揮的淋漓盡致。園林景觀旅遊規劃中,在最大限度保護好原有生態環境的前提下,使用當地樹種營造出豐富的植物群落景觀,也為當地生物提供原始生態的生存環境。
建築設計上,控制建築單體的建設范圍與數量、體量,全部採用本土木材,依照當地建築形制,使用太陽能、風能等潔凈能源。包括水資源的供應與使用,食物的烹調,蔬果的保存,垃圾的收集與處理等處處體現了生態景觀設計。肯亞生態旅遊業已經成為肯亞國民經濟主要創匯行業,也為當地環境保護和百姓生活做出巨大貢獻。
在國內,九寨溝風景區算得上是發展生態旅遊的典範,生態設計也在其旅遊開發中得到了充分利用。它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較先進,有開創性和前瞻性,符合可持續發展觀,生態保護理念。在增加旅遊收益的同時促進景區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當地居民生活條件的改善,景區因此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的旅遊發展模式。
農業生態旅遊作為一種新興的人文旅遊的發展模式,是建立在本土農業文化的基礎之上,對原生態農作物景觀進行創新的生態景觀設計前提下的旅遊開發。生態設計在農業生態旅遊規劃中越來越重要,並成為旅遊規劃中的亮點。
❸ 生態建設的例子 生態失敗的例子
國外生態城市建設經典案例
作者 : 鞠美庭 2007年第十期
從20世紀70年代生態城市的概念提出至今,世界各國對生態城市的理論進行了不斷地探索和實踐。目前,美國、巴西、紐西蘭、澳大利亞、南非以及歐盟的一些國家都已經成功地進行了生態城市建設。這些生態城市,從土地利用模式、交通運輸方式、社區管理模式、城市空間綠化等方面,為世界其他國家的生態城市建設提供了範例,研究這些生態城市的規劃和管理經驗,無疑會對我國的生態城市建設產生積極的指導意義。
巴西庫里蒂巴
巴西庫里蒂巴是南美國家巴西東南部的一個大城市,為巴西第7大城市,環境優美,在1990年被聯合國命名為「巴西生態之都」、「城市生態規劃樣板」。該市以可持續發展的城市規劃受到世界的贊譽,尤其是公共交通發展受到國際公共交通聯合會的推崇,世界銀行和世界衛生組織也給予庫里蒂巴極高的評價。該市的廢物回收和循環使用措施以及能源節約措施也分別得到聯合國環境署和國際節約能源機構的嘉獎。
美國伯克利
國際生態城市運動的創始人,美國生態學家理查德·雷吉斯特於1975年創建了「城市生態學研究會」,隨後他領導該組織在美國西海岸的伯克利開展了一系列的生態城市建設活動,在其影響下美國政府非常重視發展生態農業和建設生態工業園,這有力地促進了城市可持續發展,伯克利也因此被認為是全球「生態城市」建設的樣板。
根據理查德·雷吉斯的觀點,生態城市應該是三維的、一體化的復合模式,而不是平面的、隨意的。同生態系統一樣,城市應該是緊湊的,是為人類而設計的,而不是為汽車設計的,而且在建設生態城市中,應該大幅度減少對自然的「邊緣破壞」,從而防止城市蔓延,使城市回歸自然。
澳大利亞阿德萊德
「影子規劃」是在理查德·雷吉斯特思想的基礎上提出的。1992年他在阿德萊德參加第二次生態城市會議的時候,驚奇地發現澳大利亞政府的部長和內閣被稱為「影子部長」和「影子內閣」,於是提出了「影子規劃」的設想。「影子規劃」向我們展示了在具有非常清楚的城市生態規劃和發展框架情況下,應該如何創建生態城市。
阿德萊德就是「影子規劃」一個成功的實踐案例,它的時間跨度為300年,從1836年早期的歐洲移民來到澳大利亞,到2136年的生態城市建成,描述了300年來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地區的變化過程。整個「影子規劃」由六個板塊組成。
瑞典馬爾默
馬爾默是瑞典第三大城市,很早就是一個工業和貿易城市,但是由於受到了高科技產業的沖擊,舊有工業面臨關停並轉,使得整個馬爾默面臨城市轉型。基於馬爾默市政府和瑞典政府對「生態可持續發展和未來福利社會」的共同認識,他們希望通過改造,使馬爾默西部濱海地區成為世界領先的可持續發展地區。1996年,由馬爾默、瑞典、歐盟等有關公共和私營機構一起組織了一次歐洲建築博覽會,通過地區規劃、建築、社區管理等進行持續發展的超前嘗試,這個項目稱為B001,也被稱為「明日之城」,該項目2001年獲歐盟的「推廣可再生能源獎」。
日本北九州
日本北九州市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以減少垃圾、實現循環型社會為主要內容的生態城市建設,提出了「從某種產業產生的廢棄物為別的產業所利用,地區整體的廢棄物排放為零」的生態城市建設構想,其具體規劃包括:環境產業的建設(建設包括家電、廢玻璃、廢塑料等回收再利用的綜合環境產業區)、環境新技術的開發(建設以開發環境新技術、並對所開發的技術進行實踐研究為主的研究中心)、社會綜合開發(建設以培養環境政策、環境技術方面的人才為中心的基礎研究及教育基地)。
市民積極參與,政府鼓勵引導,是北九州生態建設的經驗之一。為了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北九州開展了各種層次的宣傳活動,例如,政府組織開展的汽車「無空轉活動」,製作宣傳標志,控制汽車尾氣排放;家庭自發的「家庭記賬本」活動,將家庭生活費用與二氧化硫的削減聯系起來;開展了美化環境為主題的「清潔城市活動」等。
新加坡
一提到「花園城市」,人們最先反映在腦海中的就是新加坡。新加坡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矚目的「花園城市」,與人們對自然的關愛和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追求天人合一的觀念是分不開的。「園林城市」和「花園城市」的本質應是「天人合一」,而非人為第一位,無限制地向自然索取。人類社會的繁榮發展應同自然界物種的繁衍進化協調進行,最終創造一個人與自然相和諧的城市。新加坡人深深地感到,城市化高度發達的新加坡留給自然的空間越來越少,因此更要珍視自然,讓他們的後代能夠看到真正的動植物活體而不僅僅是標本。
新加坡城市規劃中專門有一章「綠色和藍色規劃」,相當於我國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該規劃為確保在城市化進程飛速發展的條件下,新加坡仍擁有綠色和清潔的環境,充分利用水體和綠地提高新加坡人的生活質量。在規劃和建設中特別注意到建設更多的公園和開放空間;將各主要公園用綠色廊道相連;重視保護自然環境;充分利用海岸線並使島內的水系適合休閑的需求。在這個蓬勃發展的城市,是植物創造了涼爽的環境,弱化了鋼筋混凝構架和玻璃幕牆僵硬的線條,增加了城市的色彩,新加坡城市建設的目標就是讓人們在走出辦公室、家或學校時,感到自己身處於一個花園式的城市之中。
❹ 綠色生態建築的著名的國內外案例有哪些
迪拜太陽能垂直村 迪拜是一個充滿創造性的國家,一座又一座令人難以置信的建築在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除了沙子和創造性外,迪拜還擁有什麼豐富的資源嗎?答案自然是充足的日照。格拉夫特建築設計事務所(Graft Lab)設計的垂直村落便充分利用了這種優勢。建築表面與太陽能收集器呈特定角度。太陽能收集器位於這個多功能建築群的南端,裝有自動旋轉樞軸,可讓日照時間實現最大化;
西班牙泡泡形淡水工廠這家淡水工廠由一系列堆疊在一起的生物圈構成,從外觀上看,它好像是一堆肥皂泡。這是一座怪異的高塔,其玻璃圓頂結構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能夠利用紅樹過濾海水以獲取淡水。紅樹可吸收鹹水中的物質並滲出淡水。寶貴的淡水鑽出紅樹體外後蒸發並凝結成露水,工廠內的淡水池則負責收集露水;
土耳其One & Ortakoy建築群這個名為「One & Ortakoy」的多功能建築群位於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它擁有彎曲的有機形態以及被綠草和鮮花覆蓋的起伏屋頂,與所在的美麗山區融為一體。這個建築群位於奧爾塔科伊附近地區,現正在建造之中。它由兩座建築構成,正面使用天然石頭打造。其中一座是住宅建築,另一座則是商用建築;
法國綠屋頂中學馬塞爾·塞姆巴特中學位於法國索特維爾·萊·魯昂地區,緊挨著一家公園。這所中學巧妙地與周圍的綠草和樹林融為一體,讓人們幾乎看不到它的存在。它的擴建項目由一家餐館、學生宿舍、員工宿舍以及工作坊構成,綠色屋頂波浪起伏,能夠起到天然的隔熱作用。
❺ 生態品牌案例
物聯網時代經典的生態品牌案例是海爾的金鄉大蒜。「金鄉大蒜」品牌素有「世內界大蒜看中國、中容國大蒜看金鄉」的美譽。但大蒜品牌價值價格和品質層次的混亂,一直給蒜農、蒜企和用戶帶來極大的困擾,並直接導致用戶信任危機和市場滯銷等一系列連鎖反應。
海爾 COSMOPlat平台經分析後認為問題的原因是用戶和蒜農無法實現零距離交互。
接駁海爾COSMOPlat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平台後,COSMOPlat通過物聯網標識等手段,實現了原產地大蒜的可溯源和可信賴,清晰了原產地大蒜的身份,提升了金鄉大蒜的品牌價值。
❻ 我國生態破壞的具體事例
我國生態受到的最嚴重的破壞來自三峽和南水北調。如今自然災害頻發跟這兩個工程不無關系。如,汶川地震和今年的南方乾旱等
❼ 生態演替的生態演替實例
由於土層增厚,喜光耐旱的草本植物侵入(如墊狀生長的狗景天的侵入),形成緻密的草本植被。進入草本群落階段,土壤增厚更為迅速,有機物積累進一步增多,其後杜鵑、綉線菊等灌木相繼侵入定居,形成灌木欉林,土壤也由強酸性變成弱酸性。
接下來,經過一個短期的陽性喬木林,便轉入由中性和陰性樹種構成的喬木階段,如紅松、沙松、紫椴等。當這些喬木高過灌欉以後,原來喜光的陽性灌木逐漸被陰性灌木所代替。至此,演替由灌木群落階段進入喬木群落階段。當紅松和某些闊葉樹種組成的針、闊葉混交林成長起來時,一個與當地氣候相適應的,處於相對穩定狀態的頂極群落便告形成。
我國東北針闊葉混交林區里山嘯後產生的亂石窟,是由許多大小不等的堅硬石塊堆積而成。裸露光禿的石面,既無土壤,也無生物繁殖體,屬於原生裸地,在這種裸地上發生的演替可作為原生演替的實例。裸露的岩石上光照強烈,溫度變化劇烈,因無土壤而不能儲存水分和養料。最初在這種環境中出現的植物是耐瘠薄、抗乾旱,並能固著在岩面上的殼狀地衣,葉狀地衣和矮小的紫萼蘚等。岩石著生了這類矮小緻密的群落以後,地衣和苔蘚既可阻留風雨帶來的細土粒,又能通過分泌有機酸類腐蝕岩面,從中溶解出一定的無機鹽類。更重要的是紫萼蘚的枯萎莖葉又給這薄薄的土壤增添了有機質。隨著土層的增厚(1~5㎜),喜光的垂直蘚侵入定居下來,成年累月形成厚達4~7㎝厚的苔蘚層,苔蘚層下的土壤也增厚到3~4㎝。至此,原來裸露的岩面已被苔蘚層所覆蓋,生態環境大為改善。以上為原生演替的地衣--苔蘚階段。
由於先鋒植物的繁衍,改變了群落的生態環境。新的生態環境反而不利原有植物的生長,但卻為他種植物的侵入和定居創造了條件。以此為動力,演替由苔蘚地衣階段經草本群落階段、灌木群落階段,最後進入與環境相適應的喬木群落階段即演替的頂極群落階段。此時,生態系統進入頂極穩定狀態。
在生態系統的演替過程中,伴隨著環境的變化和植物群落的演替,例如在高寒或乾旱區,演替只會停留在苔蘚地衣群落階段或草本植物群落階段或稀疏灌欉階段。在強烈的自然或人為因素干擾下,還可能發生逆向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