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保護底線
Ⅰ 生態保護紅線的介紹
生態保護紅線的實質是生態環境安全的底線,目的是建立最為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對生專態功能保障、環境質量安全屬和自然資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監管要求,從而促進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生態保護紅線具有系統完整性、強制約束性、協同增效性、動態平衡性、操作可達性等特徵。系統完整性是指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遵守與監管需要在國家層面統籌考慮,有序實施;強制約束性要求生態保護紅線一旦劃定,必須制定嚴格的管理措施與環境准入制度,增強約束力;協同增效性要求紅線劃定與重大區劃規劃相協調,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當前監管能力相適應,與生態保護現狀以及管理制度有機結合,增強保護效果;動態平衡性是指在保證空間數量不減少、保護性質不改變、生態功能不退化、管理要求不降低的情況下可以對生態保護紅線進行適當調整,從而更好地使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相統一;操作可達性要求設定的紅線目標具備可實現性,配套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具有可操作性。具體來說,生態保護紅線可劃分為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
Ⅱ 如何協調發展底線和生態底線
加速發展絕不是盲目發展,而是要實現尊重經濟規律、有質量、有效益、專可持續的發展。在屬工作中,就是要守住「兩條底線」:一條是發展底線,保持兩位數的發展速度;一條是生態底線,不能增加落後產能、破壞生態環境。我們將把握好三點:一是牢牢把握發展第一要務。堅持主題主線和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以提高經濟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心無旁騖地抓好經濟發展,全力創造一個持續發展的新時期。二是大力建設生態文明。圍繞建設生態文明先行區,建立嚴格的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實行市縣實時監測全覆蓋,保證全省環境質量總體穩定。三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科技創新、自主創新引領工業化、信息化融合發展、轉型發展。我們提出跳出能礦產業抓工業,推進傳統產業生態化、特色產業規模化、新興產業高端化,推動循環發展、清潔發展、綠色發展。
Ⅲ 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意義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需要。只有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按照生態系統完整性原則和主體功能區定位,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理順保護與發展的關系,改善和提高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才能構建結構完整、功能穩定的生態安全格局,從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是不斷改善環境質量的關鍵舉措。當前我國環境污染嚴重,以細顆粒物(PM2.5)為特徵的區域性復合型大氣污染日益突出。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將環境污染控制、環境質量改善和環境風險防範有機銜接起來,才能確保環境質量不降級、並逐步得到改善,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有助於增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引導人口分布、經濟布局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促進各類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對於增強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支持能力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
Ⅳ 生態保護紅線是指
生態保護紅線的實質是生態環境安全的底線,目的是建立最為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對生態功能保障、環境質量安全和自然資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監管要求,從而促進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生態保護紅線具有系統完整性、強制約束性、協同增效性、動態平衡性、操作可達性等特徵。具體來說,生態保護紅線可劃分為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
Ⅳ 什麼是生態保護紅線
生態保護紅線的實質是生態環境安全的底改滲線,目的是建立最為嚴格的亂差生態保護制度,對生態功能保障、環境質量安全和核陪脊自然資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監管要求,從而促進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
Ⅵ 中國生態保護紅線如何劃定
北京3月12日「全面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是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一項明確任務。多位全國政協委員指出,生態保護紅線將為中國生態環境建起一道制度「屏障」。
目前,中國已經建立了不少自然保護區,但生態破壞的情況仍時有發生。黃潤秋表示,生態保護紅線將為現有自然保護區增加一個「制度屏障」,實現進一步保護。
Ⅶ 生態紅線和生態控制線區別
生態紅線是指為了維持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禁止開發建設的區域,是絕對不能碰的。
生態控制線是指為了保護生態環境不被破壞的但可以進行一定的開發活動,是開發與禁止的中間階段。
生態紅線比生態控制線更為嚴格,也即將納入國家法律,是絕對禁止破壞的區域。
解釋得不清楚之處請諒解。
Ⅷ 什麼叫生態底限
加速發展絕不是盲目發展,而是要實現尊重經濟規律、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專的屬發展。
在工作中,就是要守住「兩條底線」:
一條是發展底線,保持兩位數的發展速度;
一條是生態底線,不能增加落後產能、破壞生態環境。我們將把握好三點:一是牢牢把握發展第一要務。堅持主題主線和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以提高經濟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心無旁騖地抓好經濟發展,全力創造一個持續發展的新時期。二是大力建設生態文明。圍繞建設生態文明先行區,建立嚴格的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實行市縣實時監測全覆蓋,保證全省環境質量總體穩定。三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科技創新、自主創新引領工業化、信息化融合發展、轉型發展。我們提出跳出能礦產業抓工業,推進傳統產業生態化、特色產業規模化、新興產業高端化,推動循環發展、清潔發展、綠色發展
Ⅸ 生態保護紅線的簡介
生態保護紅線是我國環境保護的重要制度創新。生態保護紅線是指在自然生態服務功能、環境質量安全、自然資源利用等方面,需要實行嚴格保護的空間邊界與管理限值,以維護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人民群眾健康。「生態保護紅線」是繼「18億畝耕地紅線」後,另一條被提到國家層面的「生命線」。2014年環境保護部出台《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生態功能基線劃定技術指南(試行)》,將內蒙古、江西、湖北、廣西等地列為生態紅線劃定試點 。
Ⅹ 什麼是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
生態紅線是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