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談談生態觀

談談生態觀

發布時間: 2020-12-06 16:59:50

❶ 談談大學生如何踐行生態文明觀

從不呼吸開始,減少二氧化碳是我們努力的追求

❷ 現實生活中我們如何從生活方式、價值觀念上促進生態文明,結合實際談談你的想

生活當中,我們應該從自己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上去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樹立起正確的生態價值觀。

❸ 談談系統自然觀和生態自然觀對科學技術發展和人類社會發展的意義

  • 一、它們都圍繞人與自然界關系的主題,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本版體論、認識權論和方法論;它們都堅持人類與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與生態系統的辯證統一,都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奠定了理論基礎。

  • 二、它們在研究人與自然界的關系方面各有其側重點:系統自然觀為正確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提供了新的思維方式;人工自然觀突出並反思了人的主體性和創造性;生態自然觀站在人類文明的立場,強調了人與自然界的協調和發展。

  • 三、它們在研究人與自然界的關系方面相互關聯:系統自然觀通過系統思維方式,為人工自然觀和生態自然觀提供了方法論基礎;人工自然觀通過突出人的主體性和實踐性,為系統自然觀和生態自然觀提供了認識論前提;生態自然觀通過強調人與自然界的統一性、協調性關系,為系統自然觀和人工自然觀指明了發展方向和目標。

❹ 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談談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並為實現科學發展觀提出建議,急急急!

環境建設和保護是關系千百萬人利益的繁重和艱巨的任務。研究環境科學理論,探索環境發展規律,建設環境科學規劃必須結合歷史發展,總結過去,把握現在,探索將來。世界發展歷史的進程,包括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以及生態文明四大階段。

世界發達國家歷史證明,對環境的污染破壞,均自工業化建設開始,我國工業現代化建設是從50年代建國以後開始的。由於照搬原蘇聯經驗,走了一條先污染後治理的道路。對環境問題重視不夠,疏於治理,存在諸多問題。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黨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環境保護政策,制定發布了一些法律和規范,使環保事業不斷推進,使環境科學建設有了長足的進步,環境科學技術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促進了環保工作的加強,使環境建設有一定發展。

但是當前環境形勢仍很嚴峻,具體表現在水源、空氣和土壤污染嚴重,農業生產和水產養殖蒙受嚴重經濟損失,損害了人民健康。亂采亂挖,濫砍濫伐,造成了資源浪費,破壞了生態平衡,污染了環境,至今仍是世界污染嚴重國家之一。

要擺脫環境污染的困境,進行環境建設,必須加強環境科學理論研究,建設全方位環境學科體系,用以指導和促進環境建設和保護事業的發展。上述事實,充分說明了開展環境科學理論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現在以環保總局為首的環保機關體系己經建立;環境保護協會、環境科學學會、環境認證體系和環境保評價體系以及環境科學技術研究院所也初具規模,一些大專院校建立的環境經濟管理學院(或系)也是環境科學研究一支重要力量。



為環境科學理論研究和學科體系建設提供了可能性,只要認真加以組織,採取得力措施,我國環境科學理論建設必將有一個大發展。《易經》哲理告訴我們:宇宙間人和各種事物都是在一定時空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的,人類的一切活動都必須符合客觀規律。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科學理論是實踐經驗的總結和升華。既要總結現時經驗,還要回顧歷史經驗,也要借鑒外國經驗。根據天人合一宇宙觀,環境建設應以保證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為中心,進行環境科學理論研究和學科體系建設,應當遵守以下原則:

1、以人為本原則

過去環境保護,主要以防止水、空氣和土壤污染和森林被破壞為目標,只重視直接造成的經濟損失,而對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考慮不夠,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全方位環境學科體系特別是對人民健康遠期發展注意更少。

水源、空氣和土壤污染嚴重地區不僅影響和破壞農業和漁業生產,癌症、心血管病及其它惡性疾病發病率也不斷上升,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環境建設應當以人為本,逐漸得到人們的共識。可持續發展原則。可持續發展符合人和萬物生存和發展的規律。

是國家繁榮和昌盛的保證,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是構建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因此,研究環境建設科學理論和學科體系建設,都要以可持續發展作為指導原則,並把它作為衡量環境建設和環保措施正確與否的標准。

2、系統性原則,亦稱整體與分支相結合的原則

中華傳統文化根據太極八卦陰陽五行學說認為:宇宙是一個超巨型系統,人體和萬物也都是一個巨型系統,因此主張對整體進行綜合考察,對局部進行系統相關分析,在各系統間靠組織系統傳達信息,促進協調發展和諧共存。

因此,一個國家需要管理與控制,環境保護就是其中一個分支系統,其目標就是保證人自身、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萬物、人與社會和諧發展,並有益於構建和諧世界。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協定書》即屬此類。

因此,建設環境發展規劃和學科體系,既要看重自身環保系統,還要考慮分支系統,以適應保證人體健康、資源節約、生態平衡、社會和諧的需要。合作共贏原則。環境保護雖是一個獨立系統,但環境建設和保護卻與工業、農業、林業、水利、醫療、物資、電子等行業密切相關。

環境核算與監控與統計、財政和審計等部的工作目標具有一致性。因此環境保護部門除了履行其職能作用外,還應爭取與其它行業和部門聯合作戰,合作共贏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和諧和共利原則。《易經》哲理告訴我們人和萬事萬物都是陰陽互根的對應統一體。

小至個人,大至社會、世界以至自然,都是和則兩利,斗則兩害,建設和保護也是利益相關的統一體,如果——方急功近利,傷害了另一方,它也必然要受到報復和懲罰,實際是傷害對方就是傷害自己,最後是兩敗俱傷,只有和諧共事,考慮到對萬利益,才能做到雙盈共利。

如能堅持和諧共利原則處理環境建設和保護問題,也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虛實結合原則。馬列主義認為,理論來源於實踐,又指導實踐,理論是行動的指南,沒有理論作指導必然陷入盲目性。因此,搞環境建設和保護工作。

應堅持虛(理論),實(實踐)相結合,不能只就事論事,抓不到本質,不能使問題得到合理、恰當解決,並可減少負面影響。立足本國放眼世界原則。現代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今天,更加縮短了國與國之間的距離。

國際合作,謀求共同發展,已成為我們時代的潮流。保護地球村,己成善良人民的共同願望,我國應在國際環境保護組織、綠色和平組織中有一席之地,應向發達國家學習環保技術和經驗,也要警惕有些國家把污染嚴重企業轉嫁我國,更要防止洋垃圾的傾銷,以免造成危害。

(4)談談生態觀擴展閱讀:

生態平衡是動態的。在生物進化和群落演替過程中就包含不斷打破舊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的過程。人類應從自然界中受到啟示,不要消極地看待生態平衡,而是發揮主觀能動性,去維護適合人類需要的生態平衡(如建立自然保護區)。

或打破不符合自身要求的舊平衡,建立新平衡(如把沙漠改造成綠洲),使生態系統的結構更合理,功能更完善,效益更高。生態平衡是整個生物圈保持正常的生命維持系統的重要條件,為人類提供適宜的環境條件和穩定的物質資源。

❺ 談談你對生態旅遊三觀的看法

,針對你說的問題,我認為中國的旅遊市場要管,並且一定要想辦法管好,要引導回旅遊經營者,走國外旅遊答市場的模式,學習國外旅遊管理的模式,這樣中國的旅遊市場才有活力。不然,中國的旅遊市場是沒有發展前途的。 第二,中國的旅遊市場很大要如何管理好現有的旅遊市場,景點,又如何開發新的旅遊景點和市場,我認為要與地方一級政府掛勾,與地方政府責任掛勾。這樣才有可能達到如期的目的,否則現有的旅遊市場要不了多久就會損壞並且更嚴重。 第三,旅遊法規實施以後,要對旅遊局,旅遊公司,旅遊社,(含國際,國內社)要做好基礎教育,對員工素質,基礎建設,作全面的整頓,提高一個新的面貌,這樣對保證旅遊法規的實施才有新的保證。

❻ 談談大學生如何踐行生態文明觀心得體會1500字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建設生態文明」,這是中國共產黨首次把「生態文明」這一理念寫進黨的行動綱領,必將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產生重大影響。現在全國上下踐行這份理念,並落實在社會建設的各個方面。理解生態文明,具有現代的生態文明意識,學校教育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充分體現了當前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而生態文明意識的培養又是重中之重。 
我們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的生態文明素質和觀念直接影響著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進程,而推進我們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提高我們大學生的生態文明素質,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環節和關鍵措施。 
那麼如何才能提高我們的生態文明意識呢,我想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做。 1、 課堂教育 
課堂是學生們獲取科學知識,提升文化素養的主要渠道之一。要在課堂教育中培養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就要求在遵循教學大綱要求的基礎上,不斷豐富教材的內涵和外延。同時,不斷豐富教學方法、完善教學手段、拓展教育途徑,靈活地運用多種教學策略。 
堅持育人為本,引導大學生培養良好的生態文明素質。生態文明是對人類長期以來主導人類社會的物質文明的反思,是對人與自然關系歷史的總結和升華,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林生院多開展 教育,就是要培養當代大學生的這種現代文明意識,努力提高大學生的環境意識並喚醒他們的生態倫理良知,培養其健全發展的自覺性; 2、實踐活動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要將實踐活動作為培養學生生態文明意識的有效載體,通過實踐活動,實現對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對學生進行興趣培養和品德教育。 
堅持實踐育人,增強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的社會輻射效應。提高學生的生態意識,弘揚生態文明,正確理解生態文明觀,實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從某種意義上看,實踐比書本知識更能啟迪人的心靈,更能培養大學生對自然生態的情感,樹立和增強生態文明的信念。因此學院在開展生態文明教育過程中要堅持實踐育人,引導學生養成「綠色」行為習慣,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積極參與環保公益活動,在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實踐活動中提升生態文明素質。 
現代社會,伴隨著日益嚴重的全球性生態危機,人類逐漸認識到樹立科學、進步的生態文明意識對全球生態保護的重要作用。樹立正確的生態文明教育觀念、選擇符合實際的教育策略,並輔之以有力的社會支持系統,對有效提升我們林生院學生的的生態文明水平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❼ 結合實際,談談為什麼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黨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設生態文明」,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明建設、社會建設相提並論,提高到國家發展戰略高度,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十七屆五中全會上,國家進一步提出「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高生態水平」戰略決策;黨的十八大獨立成章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黨的十八大報告將「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生態文明理念在全社會得以牢固樹立。建設生態文明,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務,為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下一步,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大力推進?筆者從親身基層環保工作中作過初步調研,總結如下,僅供參考,望能給社會同仁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什麼是生態文明

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首先得弄清楚什麼是「生態文明」。有學者認為,生態文明並不是指自然生態的「文明」狀態,而是指用文明的方式對待生態。生態是各種力量相互制約的結果,也是各種力量協調共生的結果;也有學者認為,生態文明不僅僅是人與自然的關系,還包括人與人的關系。綜合專家的看法,我們可以對生態文明作出初步界定:生態文明首先應該是人類文明的一種形態,以尊重和維護自然為前提,以人與人 、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為宗旨,以建立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為內涵,以引導人們走上持續、和諧的發展道路為著眼點。生態文明強調人的自覺與自律,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處共融,既追求人與生態的和諧,也追求人與人的和諧,而且人與人的和諧是人與自然和諧的前提。可以說,生態文明是人類對傳統文明形態特別是工業文明進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類文明形態和文明發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進步。

二、為什麼要建設生態文明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弄清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意義。常話道:「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如果認識不到位,就不能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自覺投身於生態文明建設中。筆者認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

(一)生態文明建設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

工業文明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財富。但是,工業文明也給人類帶來了無窮的煩惱,甚至是巨大的災難。例如:震驚全世界的「六大污染」( 義大利塞維索化學污染事故、美國三里島核電站泄漏事故、墨西哥液化氣爆炸事件、印度博帕爾毒氣泄漏事故、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德國萊茵河污染事故)、「八大公害」( 比利時馬斯河谷煙霧事件、美國洛杉磯煙霧事件、美國多諾拉事件、英國倫敦煙霧事件、日本水俁病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日本愛知縣米糠油事件、日本富山痛痛病事件)和「十大事件」( 北美死湖事件、卡迪茲號油輪事件、墨西哥灣井噴事件、庫巴唐「死亡谷」事件、西德森林枯死病事件、印度博帕爾公害事件、切爾諾貝利核漏事件、萊茵河污染事件、雅典「緊急狀態事件」、海灣戰爭油污染事件)。據有關數據顯示,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海灣戰爭期間,先後泄入海灣的石油達150萬噸。1991年多國部隊對伊拉克空襲後,科威特油田到處起火。1月22日科威特南部的瓦夫臘油田被炸,濃煙蔽日,原油順海岸流入波斯灣。隨後,伊拉克佔領的科威特米納艾哈麥迪開閘放油入海。科威特南部的輸油管也到處破裂,原油滔滔入海。1月25日,科接近沙特的海面上形成長16公里,寬3公里的油帶,每天以24公里的速度向南擴展,部分油膜起火燃燒,黑煙遮沒陽光,伊朗南部降了「粘糊糊的黑雨」。至2月2日,油膜擴散到長90公里、16公里的范圍,逼近巴林,危及沙特。迫使兩國架設浮攔,保護海水淡化廠水源。這次海灣戰爭釀成的油污染事件,在短時間內就使數萬只海鳥喪命,並毀滅了波斯灣一帶大部分海洋生物。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反應堆所在建築物爆炸後,在大地震中受損的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發生 「泄漏事故」,導致22人遭核輻射,21萬人緊急疏散,經濟損失非常慘重。

這些公害和污染事故,都對自然環境造成了極大污染,導致許許多多正常人及動物非正常死亡,殘廢,或患病,給人類和生態環境帶來災難性後果,人類對資源的利用已經大大超過地球的承載能力。人類從這些事件引起高度重視,並進行自我反思,於是生態文明觀念應運而生。隨著人類生存危機越來越嚴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成為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生態文明建設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中國雖然堪稱地大物博、資源富饒的國家,然而中國又是一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無論哪種資源,人均擁有量在全世界都是很低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環境保護工作在逐步加強。同時,人民群眾對生產生活環境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高。但是,由於中國的經濟增長基本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傳統發展模式上,出現了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在中國集中出現,環境與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資源相對短缺、生態環境脆弱、環境容量不足,逐漸成為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如果中國不改變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不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放到突出的位置,不加大保護環境的力度,不改變先污染後治理、邊治理邊破壞的狀況,生產生活環境會越來越惡化,這不僅將直接影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順利實現,而且關繫到中華民族生存和長遠發展的根本大計。因此,「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三、如何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關鍵是要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積極探索建設生態文明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十七大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改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兩個字的改動,寓意深遠,意義重大,針對性和指導性更強,有著深刻內涵。經濟增長方式是指通過不同要素投入和技術組合獲得經濟增長的方法和模式,強調的主要是提高經濟增長效益;而經濟發展方式除了涵蓋前者的含義外,還對經濟發展的理念、戰略和途徑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強調的不僅是提高經濟增長效益,還包括促進經濟結構優化、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相協調、發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內容。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二)加快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資源節約型社會,是指以能源資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進行生產、以節約的方式進行消費為根本特徵的社會。它不僅體現了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更是一種全新的社會發展模式,它要求在生產、流通、消費的各個領域,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以節約使用能源資源和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節能、節水、節材、節地、資源綜合利用為重點,以盡可能小的資源消耗,獲得盡可能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從而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社會,通過人與自然的和諧來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具體說來,它是一種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目標,以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遵循自然規律為核心,以綠色科技為動力,堅持保護優先、開發有序,合理進行功能區劃分,倡導環境文化和生態文明,追求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社會體系。

(三)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要充分考慮人口承載力、資源支撐力、生態環境承受力,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統籌考慮當前發展和長遠發展的需要,不斷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為此必須轉變關於發展的傳統觀念,從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轉變為保護環境與經濟增長並重,在保護環境中求發展;從環境保護滯後於經濟發展轉變為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同步,努力做到不欠新賬,多還舊賬,改變先污染後治理、邊治理邊破壞的狀況;從主要用行政辦法保護環境轉變為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辦法解決環境問題,自覺遵循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提高環境保護工作水平。

(四)發展循環經濟和保護生態環境

發展循環經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是一種新的經濟增長方式。循環經濟以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為原則,以提高資源利用率為核心,以資源節約、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為重點,通過調整結構、技術進步和加強管理等措施,大幅度減少資源消耗、降低廢物排放、提高勞動生產率。努力促進資源循環式利用,鼓勵企業循環式生產,推動產業循環式組合,形成能源資源節約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和消費方式,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關系廣大人民的切身利益,關系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必須充分認識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艱巨性、長期性,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加大保護生態環境的力度,更加科學利用自然為人類的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堅決禁止掠奪自然、破壞自然的做法,堅決摒棄先污染後治理、先破壞後恢復的做法。把祖國建設成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的美好家園,既是億萬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是每一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❽ 請運用生態學的「綜合觀"談談"人居問題"應考慮哪些因素

人居問題所應該考慮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人和環境的和諧共生,人和生態的和諧發展。人居要有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這樣才有利於人們的生產生活。

❾ 運用馬克思關於實踐的觀點,結合霧霾等生態環境問題談談如何重塑人與自然的關系

馬克思主義實踐觀點,主要有,實踐是主觀見之於客觀,實踐的特徵,實踐第專一的思想,實踐是認識屬的基礎。
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幾十年前,人們的實踐,需要解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問題,而當下的實踐,主要解決科學發展,高質量發展,發展更加綠色、更加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問題。
在實踐中,人們的生態觀與生態價值觀不斷更新與發展,推動人們重塑人與自然的關系。

❿ 請說說如何正確理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並結合實際談談怎樣為生態文明建設做出

對生態文明重要性的理解:
1、生態文明與「經濟建設」 推動經濟綠色轉型、實現綠色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在經濟領域的核心體現。因此,加強 生態文明建設,就是為經濟建設提供源頭活水,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而一個好的生態環境 必然可以促進經濟建設的發展, 反之只有擁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才能更好地發展生態文明建 設, 所以我們大致可以這樣看待生態文明與經濟建設的關系: 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絕不 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關系,而是相互促進和互補的關系。
2、生態文明與「政治建設」 進一步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領導力,以強有力的政治領導力保障生態文明政 策創新,是目前的緊迫需要。生態危機雖然發軔於生態領域,但是它直接波及人類的政治領 域。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保障生態安全,有利於政治穩定和政治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民主和 法治進程。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生態文明建設為政治穩定和政治發展提供生態基礎, 為政治建設提供豐富的生態滋養。生態建設與政治建設緊密聯系,兩者具有緊密的互饋性。
3、生態文明與「文化建設」 逐步完善建設生態文明的道德文化制度,形成廣泛、持久的社會意識形態,將生態價值 觀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執政觀、政績觀。生態文化是生 態文明建設和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建設生態文明離不開生態文化,而生態文化也是文化建 設的一部分。生態文明在建設良好的自然關系的同時,建設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並 在此基礎上促進社會文明的發展。 所以總結說來,生態文明與文化建設是相輔相成,不可 分離的關系。
4、生態文明與「社會建設」 民生問題是社會建設的核心問題,而民生問題與生態問題息息相關。生態文明建設是 促進民生改善和社會和諧的重要條件。 無論是發展社會事業化社會結構,還是完善社會服務 功能促進社會組織發展,都離不開生態文明建設。只有發展良好的生態文明,擁有一個良好 的生態環境, 才能增進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健康體質,才能為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成小康 社會提供基礎條件,所以生態文明的建設是社會建設的基礎。
個人對生態文明所做的貢獻:
首先,請理解生態文明的含義,態文明是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 另外了解生態文明的構成:一是生態經濟方面,主要分產業結構、主要污染物排放、資源消耗與資源節約等二是生態環境方面,主要分空氣質量、水環境質量、土壤質量、綠化和環境基礎設施等。三是生態文化方面,主要分環保知識普及、生態文明認知程度、生態素質提高、生態創建活動等。四是生態制度方面,主要分投入保障、科學執政、信息公開。 作為大學生,有些高度是達不到的,但可以從點滴做起: 1、從自身文明習慣做起:路邊的野花不要采,哈哈,不要破壞生物、植物。 2、保護動物: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不捕殺動物,肉食主義者也盡量少吃。 3、參加公益活動:植樹、保護動植物協會組織的活動 4、防止資源浪費從自身做起,再去感染身邊的人: 不要用方便筷子,對食物不要浪費,對人民幣也要合理消費等。 5、關心社會弱勢群里:福利院、老人院需要你的關心和一份力量的風險。 6、保護環境衛生:減少污染,垃圾分類。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