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製作生態

製作生態

發布時間: 2020-11-23 01:08:05

❶ 製作生態缸要注意什麼啊

觀賞魚缸首先應該清澈,分解水中有機物垃圾的細菌也應該不損害魚的健康。
渾濁發臭或黃染多數是因為異養菌種群(礦化細菌)分解不利,殘留的有機物造成的。而硝化細菌只負責化解氨和亞硝氨,對有機物渾濁無能為力。
過去的創缸方法只重視硝化細菌的培養.礦化細菌被忽視.使占很大比例的缸硝化效率不能穩定,水的品質不理想,魚的健康狀態不佳。三菌養水補充了這個技術空缺,人為加入三菌馴化使有益菌占據優勢地位,在促進魚和草健康的措施上有了保障,同時改善了水的清晰度.使觀賞養魚真正成為快樂。
發酵
適合的容器洗凈開水燙過,入涼開水.投入五片酵母片,酸奶兩勺,媽咪愛一隻,味精十克。生化棉一塊,保持25度到三十度,加氣泵充氣一到三天.發酵成功的標志是能感覺到菌液清澈無異味.有令人反感味道的是培養失敗.在清潔魚缸後投入,生化棉一塊置於過濾中。
裸缸建議增設乏氧區,至少用種草的河砂堆在魚缸一角,將發酵的菌液注射到砂下或先投菌後放砂。
消毒
投菌前需要對與魚缸有關的所有器械消毒,全部是新的則自來水沖洗干凈即可,除氯後即可投入發酵液體及生化棉.
消毒是為了使三菌占據優勢.濾材和器械消毒不徹底是創缸失敗的主要原因.高錳酸鉀沒有穿透力,不能用做舊濾材的消毒.
投菌
消毒劑還原結束或除氯後即可將發酵好的菌種液體投到過濾棉上,生化棉置於過濾棉下.
注意:
1)水溫保持在22-30度。水應當在24小時內清澈。
2)投菌種後應該盡可能大量充氧.待水體清澈後可以投入乾粉式硝化細菌,停止充氧三天,並正常運行過濾,以幫助硝化細菌迅速掛膜.然後就可以將充氧重心移向過濾槽.此時可以投入創缸魚,投喂以維持氨濃度,根據魚的體態表現隨時准備換水稀釋氨濃度,緩慢增加魚的數量.每天兩次喂飽少量的創缸魚.每天總投喂量必須按限量要求做.有條件測試no2,no3的朋友可以根據測試指標利用換水保持安全水質.
3)為過濾培養硝化能力,此時絕對不可多投喂.以最小計量投喂幾條小型魚兩次,每兩天加一倍.最好嚴格控制漸進增加投喂量,適時根據投喂量增加魚,三十天內不得投喂過量.期間味道腥臭或者魚體態不適就換水三分之一.新水注意除氯。
4)硝化細菌必須品質可靠,最好是乾粉式的.應該在水基本清澈時投入,並且每天少量重復投,不投只是稍慢而已.也沒有問題.
5)水質尚可的缸可以發酵直接投菌,但成功率不高.多數需要重復投菌維持。
6)有足夠濾材的溶氧良好的過濾很關鍵。本版有幾乎所有過濾形式的討論或實踐的帖子都可參考。
後期維護
正常情況一個月硝化系統已完全穩定,應該注意的有幾項
1)投喂量和品質盡量恆定,避免使用活餌以減少污染物.草入缸前要消毒殺蟲,魚最好檢疫後再入缸.
2)根據水的清晰度調整過濾或減少投喂.
3)有測試條件的根據硝酸鹽酸鹼值的測試數據變化,掌握投喂換水對測試值的變化規律,最後用酸鹼值測試結果指導換水頻率.
消毒參考
我們在建缸開始,需要對魚缸、過濾器材和掛膜填料等進行消毒,(新缸新配置清水洗凈即可,不必消毒)常用的消毒劑包括高錳酸鉀和次氯酸(就是氯水、漂白粉等的有效成分)。高錳酸鉀和次氯酸鈉都有消毒的作用,他們都能在水中放出活性氧,快速殺滅水中的細菌和微生物。高錳酸鉀和次氯酸在消毒使用中有各自的特點:
高錳酸鉀:其氧化性弱於次氯酸,透過性不好,殺滅性弱,且容易在魚缸和其他器材表面附著,使其出現紅色,影響美觀。但高錳酸鉀在被還原後,其生成物會吸附水中的氫氧根離子而沉澱,殘留物少對水質影響小。
次氯酸:其氧化性強,消毒效率高,且透過性強。無色,不會對影響魚缸和過濾器材的顏色。由於次氯酸無色,一般難以判斷其是否被除氯劑完全分解,次氯酸的若未被完全還原,其殘留物對微生物仍有很強的殺滅作用,影響3菌建立速度,並對魚有一定的刺激性。
由於次氯酸的氧化性大於高錳酸鉀,可以考慮採取這樣的消毒方式:
把過濾系統組裝好,按比例加入合適濃度的次氯酸(具體依照說明書)打開過濾泵,連同玻璃環一起消毒30min,然後加入少量高錳酸鉀,以可以看到紅色為准。然後溶解2-3粒維生素c到小杯子里,在打開造流泵的狀況下,緩緩加入維生素c溶液,看到紅色退去後,再投入半粒維生素c,此時次氯酸和高錳酸鉀被完全還原。為了去掉水中的還原雜質,可以在過濾中加入一包活性碳,過濾1-2小時,此時水質可以達到建缸的需要。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如果使用市場上銷售的「84消毒液」,需要在消毒後大量清水沖洗,因為其中含有一定的洗滌劑,這些表面活性劑用還原劑難以去除。
這樣的消毒方式比單獨使用高錳酸鉀徹底,且免去了用高壓鍋消毒過濾環的麻煩,並用高錳酸鉀指示還原劑的使用量,避免還原劑使用過量。此外,用活性碳吸附氧化-還原過程中的反應產物,提高水質。(高錳酸鉀還原會變成渾濁的紅色繼而無色)

❷ 如何自製生態魚缸

生態魚缸就是在魚缸內裝配特製的過濾系統,這種生態過濾系統要具有物理過濾版,生物過濾,化學過濾三重功權能。能有效處理魚缸內的魚兒的排泄物,水草的枯葉,以及魚兒末食完的魚食等等,使水質保持良好的狀態。可以達到長時間不用換水,且可以使生態魚缸達到良好觀賞效果。其實我們也可以自己動手來製作一個生態魚缸,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生態魚缸

1.設計好景觀的布局,然後將水草泥撒在缸底,將選擇好的景觀石、沉木放入水中。

2.之後就是種草的過程。配上燈光以及過濾器,一個簡單的原生態魚缸就大功告成了。種草的過程較漫長,草往往需要1-3個月才能長好。

3.想要弄好原生態魚缸,養好水族生物,就要先把水養好。將水注入擺設好的魚缸後,需要先放入活性硝化菌、水質調理劑,用於去除水中氨、氮等有害氣體。接著,用水草液肥養殖水草。3-7天之後,水就養好了。

4.水養好之後可以放置闖缸魚。所謂闖缸魚,其實就是進行試養,看看水質是否達標。試養的時間同樣需要3-7天。如無異樣就可以正式養水生動物了。

❸ 如何做一個小型生態圈

做一個小型生態圈的話,需要一個密閉環境,在這個環境中要有生產者,分版解者,但是消費者權不一定需要。最簡單的做法是,一個玻璃瓶,在河裡取水最好加入河沙(約瓶三分之二),裡面有水草。密封的狀況下,每天給他曬曬太陽,那麼水草生產氧氣和養分,河沙和水和空氣中微生物就是分解者。但是為了觀察生態圈的情況,你可以加入一兩只小魚。但是魚的選擇和水草的選擇,河水的選擇都是有講究的。河水不可選被污染嚴重或是成富營養狀態的。水草不能是生長水深處的,因為那些水草不耐光。魚不能是食肉類的,不然你會餓死他的。

❹ 怎樣製作生態瓶

在科學教學活動中,生態瓶是一種有趣、充滿活力且十分有用的工具。因為大多數的孩子都喜歡飼養、觀賞生態瓶中的魚和其他各種水生生物,這種飼養和觀賞可以增長知識,促進探究,增進理解,並帶來美的享受。 做一個生態瓶是教育科學出版社五年級下冊《科學》教材「生物與環境(二)」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活動,是一個直接影響本單元探究活動能否深入開展的活動。怎樣做生態瓶?教材上面有一些簡單的介紹,可是我們學生按照教材介紹的方法去做生態瓶的時候總是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導致生態瓶製作的失敗,導致整個單元的教學無法正常開展。那麼做一個生態瓶還應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筆者以教育科學出版社《科學》教材關於生態瓶的製作為背景(詳見教材P49),做一些補充。 ■步驟一:「准備一隻透明的塑料瓶,剪去上面的部分。」 這樣的瓶子直接可以用來做生態瓶了嗎?學生的瓶子來源一般有兩種:一是取自垃圾場、垃圾桶,二是自己喝了飲料留下的。不管那種情況,第一次使用時,都要先把它清洗一下。但不能用肥皂或去污劑來洗滌(孩子往往容易用這些東西來洗)。因為用這些化學物品洗滌後,塑料瓶上會有肥皂等殘留物,它們將對水生生物的生存會帶來危害。建議你用熱水洗滌,必要時可加一些小蘇打。 有條件的還可以在瓶子底部放置一個過濾器。當然:也可以不用過濾器,但如果不用過濾器的話,瓶子中的水會因為細菌的繁殖而很快變渾濁,這樣,你就不得不頻繁地更換瓶子中的水。 ■步驟二:「在瓶底裝入一層水底的淤泥,並灌入大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對於城市的孩子來講,「水底的淤泥」和「大半瓶自然水域的水」都是無法獲取的,即使是在農村地區,讓孩子課外去找「水底的淤泥」和「自然水域的水」也是一種比較危險的行為。而且根據筆者的實驗結果,淤泥對生態瓶水質的影響是很大的,很容易使整個生態瓶變得十分臟亂,而臟亂的生態瓶很多水生動植物是無法生存的。 建議取一些粗沙或細石,放在一個大濾網上,然後用自來水沖洗,除去其中的塵土和臟物質,然後鋪在瓶子底部替代淤泥,作用是為那些靠吃死爛植物和動物排泄物為生的細菌提供一個寄宿的場所。 無法獲取自然水域水的,可以用隔夜水來替代。製作隔夜水,至少要將自來水事先靜置24小時,以保證有足夠的時間使其中的含氯化學物質分解除去。大多數水生物都對含氯的物質很敏感,接觸到這些物質後容易死亡。 在生態瓶里灌好水後,最後用膠帶在生態瓶外面標出水面的精確位置。因為當瓶中的水不斷蒸發後,水中礦物質的濃度會變得越來越高,為了維持一個平衡的環境,就需要補充水分以維持瓶中的水量。當然,再補充的水也只能是隔夜水。 ■步驟三:「在瓶子里'種'上幾棵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浮萍」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加入生態瓶中的植物一般為藻類,它們沒有根,基本都是靠沙子固定。所以應該先將水加到位,然後再放植物,從而避免加水時把植物沖起來,有個孩子就這么一個細節沒注意,種了一個下午的水草還是沒種好。 加滿水、種上水草的生態瓶一般要等待一天兩天的時間,讓水中的一些渾濁物沉澱下來,再開始放進水生動物,。 ■步驟四:「把田螺、小魚、小蝦、小泥鰍等放進去。」 其實是魚不能適應新的環境造成的,大多數魚都對水溫的突然變化十分敏感,魚被突然換到不同水溫的水中後,自然容易死去。因此,將魚放進生態瓶也是有講究的。你可以在原來魚所在的水缸中放進一個塑料袋,將魚轉移到這個塑料袋中,然後連水連魚一起轉移到生態瓶中,約1.5小時後,你就可以放心地把魚放到它的新家中去了。 很多學生會問老師,一個生態瓶中到底放幾條魚好呢?生態瓶中放養的魚的數量和生態瓶中水的體積及魚在水中可獲取的氧氣量直接相關。如果養的是金魚,則每4升水放兩到三條成年金魚就可以了。還有一個判別生態瓶中魚是否太多的方法就是注意是否有魚浮在水面不斷「喘氣」,如果有這個現象發生,則表明水中沒有足夠的溶解氧,要麼是水質出問題了,要麼就是放入的魚太多了。 田螺、小魚、小蝦,對於城市的孩子來說,很難獲得,我們可以用水蝸牛來替代。一般一個20升的瓶子中放一兩只水蝸牛就可以了。水蝸牛的繁殖速度也很快,不久你就會發現瓶壁上或水面上有膠質狀的卵,兩周內你和你的學生就會觀察到卵開始孵化成小蝸牛。水蝸牛主要以綠藻為食,綠藻就是生長在瓶壁上的那層綠色的薄膜狀物質。注意,生態瓶受到陽光的照射量和綠藻的生長速度有著直接的關系。在一個平衡的生態瓶中,每天綠藻增加的量應該與水蝸牛能吃掉的差不多。

❺ 製作一個簡單生態球的材料和方法

簡易的生態球,了解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過程。

工具與材料

球形燒瓶(直徑20cm或更大),柳條魚,小田螺,小蝦,水草,砂子,凈水器。

活動過程

1.在洗凈的球形燒瓶中,注入約三分之二容積的經凈水器過濾過的自來水,加入砂子少量(積在底部約1cm厚),然後放入2隻小田螺,3~5條小蝦,3~5條柳條魚,水草數根,加塞塞緊。

2.將瓶倒置,擱在架子上。放在有陽光照射的地方(如窗檯上),定時觀察生態球內的變化。

說明與延伸

1.製作生態球時,球內水草和小魚的質量比保持3∶1。

2.如無自然陽光照射,每天需用輔助光源(如台燈)照射生態球3min以上。

3.春秋兩季,生態球內的生態平衡可維持2個月以上。

4.試述生態球內物質和能量的循環過程。

❻ 如果製作小型的生態系統

找個瓶子做個生態瓶 裡面養個藻類 螺螄 加些泥沙 密封就解決了

❼ 自己怎樣製作生態鹽水

生理鹽水是只與血液滲透壓相同的一定濃度的Nacl溶液,人體所用生理鹽水是0.9%,如果你自己配置的話也比較簡單。
買一個燒杯、量筒和一個天平就好了,NaCl買比較純的(食鹽也可以,但不是很純),水是蒸餾水(如果你在實驗室做的話那裡應該都有)。然後配就好了,公式是:X/Y=0.9%(X是Nacl質量,Y是蒸餾水溶液的體積(ml)) 一般直接用 無菌蒸餾水每1000ml+9克NaCL煮沸就可以了。

❽ 如何製作生態球

取透明玻璃容器,在裡面放入一定量的水,2-3條小魚,一些水草,底部放一些泥沙,最後將玻璃容器密封,放在有陽關的地方。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