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微生態
『壹』 在畜禽養殖業中,獸葯殘留物污染生態環境可導致哪些危害
隨著畜牧業的現代化、集約化和規模化生產。獸葯(包括獸葯添加劑)在降低發病率與死亡率、提高飼料利用率、促生長和改善產品品質方面起到十分顯著的作用,已成為現代畜牧業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但是,由於科學知識的缺乏和經濟利益的驅使,畜牧業中濫用獸葯和超標使用獸葯的現象普遍存在。其後果,一方面是導致動物性食品中的獸葯殘留,攝入人體後影響人類的健康;另一方面,各種養殖場大量排泄物(包括糞便、尿等)向周圍環境排放,獸葯又成為環境污染物,給生態環境帶來不利影響。
李存(邯鄲農業高等專科學校,河北永年057150
隨著畜牧業的現代化、集約化和規模化生產。獸葯(包括獸葯添加劑)在降低發病率與死亡率、提高飼料利用率、促生長和改善產品品質方面起到十分顯著的作用,已成為現代畜牧業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但是,由於科學知識的缺乏和經濟利益的驅使,畜牧業中濫用獸葯和超標使用獸葯的現象普遍存在。其後果,一方面是導致動物性食品中的獸葯殘留,攝入人體後影響人類的健康;另一方面,各種養殖場大量排泄物(包括糞便、尿等)向周圍環境排放,獸葯又成為環境污染物,給生態環境帶來不利影響。
①獸葯殘留及其種類
獸葯殘留(animaldrugresies)是指給動物使用葯物後蓄積和貯存在細胞、組織和器官內的葯物原形、代謝產物和葯物雜質。近年來,獸葯殘留在國內外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與人類的健康息息相關。獸葯殘留包括獸葯在生態環境中的殘留和獸葯在動物性食品中的殘留。動物性食品是指肉(包括肝、腎等內臟)、蛋和乳及其製品的總稱隨著經濟的發展、動物性食品在人們食物總量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其衛生安全也倍受關注。
殘留毒理學意義較重的獸葯,按其用途分類主要包括:抗生素類、化學合成抗菌素類、抗寄生蟲葯、生長促進劑和殺蟲劑。抗生素和化學合成抗菌素統稱抗微生物葯物,是最主要的獸葯添加劑和獸葯殘留,約占葯物添加劑的60%。
②獸葯殘留引起的原因
不遵守休葯期的規定、非法使用違禁葯物、不合理用葯等是造成獸葯殘留超標的主要原因。休葯期(withdrawaltime,WDT)是指從停止給葯到允許動物或其產品上市的間隔時間。據美國食品葯品管理局(FDA)調查,未能正確遵守休葯期是獸葯殘留超標的主要原因。如1970年、1985年、1990年和1991年所佔比例依次為76%、51%、46%、54%。非法使用違禁葯物是指:受經濟利益驅使,為使畜禽增重、增加瘦肉率而使用ß一興奮劑如鹽酸克倫特羅等,即「瘦肉精」;為促進畜禽生長而使用性激素類同化激素;為減少畜禽的活動,達到增重的目的而使用安眠鎮靜類葯物等。不合理用葯是指:濫用葯物及獸葯添加劑;一旦出現症狀,在未確診的情況下,重復、超量使用獸葯,制劑無效就直接使用原料葯;不管什麼葯,拿來即作為葯物添加劑長期使用;隨意改變獸葯的給葯途徑和給葯對象等。
③獸葯殘留的危害
3.l毒理作用
3.1.l急性中毒ß2-一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簡稱ß-興奮劑)能夠加強心臟收縮、擴張骨骼肌血管和支氣管平滑肌,獸醫和醫學臨床上用於治療休克和支氣管痙攣。5~10倍以上治療量時則在多數動物(牛、羊、豬、家禽)具有提高飼料轉化率和增加瘦肉率的作用,俗稱「瘦肉精」,克侖特羅、馬布特羅口服生物利用度較高,應用較多,ß-興奮劑在肝、肺和眼部組織中殘留較高,濃度能達到100-500g/t,人一次食用100-200g這樣的組織就可能出現中毒反應。在國內外已有多起因食用含ß-興奮劑殘留的動物肝和肺組織發生中毒的報道,出現頭痛、心動過速、狂躁不安、血壓下降。如1997年發生在香港的數人吃了含有鹽酸克侖特羅的豬肺而發生急性中毒的事件。
3.1.2慢性中毒獸葯殘留的濃度通常很低,發生急性中毒的可能性較小,長期食用常引起慢性中毒和蓄積毒性。
氯黴素能導致嚴重的再生障礙性貧血,並且其發生與使用劑量和頻率無關。人體對氯黴素較動物更敏感,嬰幼兒的代謝和排泄機能尚不完善,對氯黴素最敏感,何出現致命的「灰嬰綜合征」。氯黴素在組織中的殘留濃度能達到1mg/kg以上,對食用者威脅很大。已有1例兒童服用2mg氯黴素和老年婦女使用氯黴素眼膏後死亡的報道。所以,氯黴素已禁止用於食品動物。
四環素類葯物能夠與骨骼中的鈣結合,抑制骨骼和牙齒的發育。大環內酯類的紅黴素。泰樂菌素易發生肝損害和聽覺障礙。氨基糖甙類葯物如鏈黴素、慶大黴素和卡那黴素主要損害前庭和耳蝸神經,導致眩暈和聽力減退。磺胺類葯物能夠破壞人體的造血機能。長期接觸有這些葯物殘留的動物性食品,可能有害健康,引起慢性中毒。
3.1.3「三致」作用即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苯丙咪唑類葯物是一種廣譜抗寄生蟲葯物,通過抑制細胞活性,可殺滅蠕蟲及蟲卵。這類葯物干擾細胞的有絲分裂,具有明顯的致畸作用和潛在的致癌、致突變效應。雌激素、砷制劑、喹惡琳類、硝基呋喃類和硝基咪唑類葯物等都已證明有「三致』作用,許多國家都禁止用於食品動物,一般要求在食品中不得檢出。喹諾酮類葯物是一類新型廣譜抗菌葯、葯效高、毒性低,在國內養殖業中用量很大,這類葯物主要影響原核細胞DNA的合成,但個別品種已在真核細胞內顯示出致突變作用。磺胺二甲嘧啶等一些磺胺類葯物在連續給葯中能夠誘發嚙齒動物甲狀腺增生,並具有致腫瘤傾向。鏈黴素具有潛在的致略作用。這些葯物的殘留超標,將嚴重影響人類的健康。
3.2變態反應
一些抗菌葯物如青黴素、磺胺類、氨基糖苷類和四環素類能引起變態反應。青黴素類葯物使用廣泛,其代謝和降解產物具有很強的致敏作用。喹諾酮類葯物也可引起變態反應和光敏反應。輕度的變態反應僅引起算麻疹、皮炎。發熱等,嚴重的導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3對胃腸道微生物的影響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胃腸道存在大量菌群,且互相拮抗、制約以維持平衡。如果長期接觸有抗微生物葯物殘留的動物性食品,部分敏感菌群受到抑制或殺死,耐葯菌或條件性致病菌大量繁殖,微生物平衡遭到破壞,引起疾病的發生,損害人類的健康。
3.4誘導耐葯菌株
抗微生物葯物的廣泛使用,特別是在飼料中長期亞治療劑量添加抗微生物葯物,易於誘導耐葯菌株。細菌的耐葯基因位於R-質粒上,能在細胞質中進行自主復制,既可以遺傳,又能通過轉導在細菌間進行轉移和傳播。關於人和動物之間耐葯質粒的傳遞問題,一直存在爭論,但已有實驗證實了耐葯基因可以在人和動物之間相互傳遞,即動物原的耐葯菌株可以向人傳播。
另外,人們長期接觸有抗微生物葯物殘留的動物性食品,也會直接誘導人體內的耐葯菌株。
3.5激素樣作用
性激素及其類似物主要包括甾類同化激素和非甾類同化激素,70年代前,許多國家將其作為畜禽促生長劑。肝、腎和注射或埋植部位常有大量同化激素存在,被人食用後可產生一系列激素樣作用;潛在的致癌性、發育毒性(兒童早熟)、女性男性化和男性女化性。近年來我國常有兒童性早熟的報道,這與養殖業中非法使用性激素作促生長劑致使其殘留於動物食品中有關。另外,磺胺二甲嘧啶的激素樣作用也在研究中。
3.6生態環境毒性
獸葯及其代謝產物通過糞便、尿等進入環境,由於仍具生物活性,對周圍環境有潛在的毒性,會對土壤微生物、水生生物及昆蟲等造成影響,這是近年來國內外研究的熱點。
阿維菌素類葯物對低等水生動物、土壤中的線蟲和環境中的昆蟲均有較高的毒性作用。同化激素隨排泄物進入環境成為環境激素污染物,如污水中lng/L的雌二醇即能誘導雄魚發生雌性化。抗球蟲葯常山酮對水生動物(如魚、蝦)有很強的毒性。有機砷制劑作為添加劑大量使用,隨排泄物進入環境後,對土壤固氮細菌、解磷細菌、纖維素分解細菌等均產生抑製作用。
另外,進入環境中的獸葯被動、植物富集,然後進入食物鏈,同樣危害人類的健康。有機磷和有機氯殺蟲劑常用來驅殺動物的體內和體外寄生蟲,排泄物中的有機磷殺蟲劑對生態環境的危害性很高,而有機氯殺蟲劑在環境中能長期存在,易被動、植物富集並具有「三致」作用。己烯雌酚、氯羥吡啶在環境中降解很慢,能在食物鏈中高度富集,影響人類的健康。
3.7影響畜禽產品出口貿易
前些年,我國畜禽產品開始進入國際市場,但由於獸葯殘留超標被某些國家退貨、銷毀、索賠甚至終止貿易往來,不僅使我國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也使我國畜禽產品喪失了良好信譽,嚴重影響了畜禽產品的出口貿易。1990年出口日本的1萬噸雞肉,由於氯羥吡啶的殘留超標,產品全部銷毀,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自歐盟於1996年中斷我國對其畜禽產品出口以來,歐盟獸醫委員會每年都派代表來中國考察,2001年短暫恢復了我國上海、山東部分企業的畜禽產品出口,2002年1月2日又宣布全面禁止我國畜禽產品出口歐盟,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畜禽產品中的獸葯殘留。
我國加入WTO後,國際貿易中的非貿易性技術堡壘現象,使我國畜禽產品的出口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環境。如不能很好地控制獸葯殘留,畜禽產品的出口貿易將是困難重重。
④獸葯殘留的控制措施
我國的獸葯殘留監控工作起步較晚,但有關部門已經開始重視動物性食品中的獸葯殘留問題,制訂了各種監控獸葯殘留的法規,這是我國對獸葯殘留監控保證動物性食品安全的有力措施。但是,獸葯殘留監控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需要政府和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廣大民眾的支持,現提出以下控制措施。
4.l加快獸葯殘留的立法,制訂相應的法規
盡快制定對獸葯安全使用和違法使用處罰的法規,制定國家動物性食品安全的法規,以及一系列可操作的配套管理法規,把獸葯殘留監控納入法制管理的軌道,使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時加大處罰力度,推動和促進獸葯殘留監控工作的開展。
4.2嚴格規范獸葯的安全生產和使用
監督企業依法生產、經營、使用獸葯,禁止不明成分以及與所標成分不符的獸葯進入市場,加大對違禁獸葯的查處力度,一旦發現,嚴厲打擊;嚴格規定和遵守獸葯的使用對象、使用期限、使用劑量和休葯期等。加大對飼料生產企業的監控、嚴禁使用農業部規定以外的獸葯作為飼料添加劑。
4.3加強飼養管理、改變飼養觀念
學習和借鑒國外先進的飼養管理技術,創造良好的飼養環境,增強動物機體的免疫力,實施綜合衛生防疫措施,降低畜禽的發病率,減少獸葯的使用。同時,充分利用中葯制劑、微生態制劑、酶制劑以及多糖等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制劑來防病、治病,減少獸葯殘留。
4.4加大宣傳力度
充分利用各種媒體的宣傳力度,使全社會充分認識到獸葯殘留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的危害,廣泛宣傳和介紹科學合理使用獸葯的知識,全面提高廣大養殖戶的科學技術水平,使其能自覺地按照規定使用獸葯和自覺遵守休葯期。
4.5加強獸葯殘留監控、完善獸葯殘留監控體系
加快國家、部、省三級獸葯殘留監控機構的建立,實格國家殘留監控計劃,加大監控力度,嚴把檢驗檢疫關,嚴防獸葯殘留超標的產品進入市場,對超標者給予銷毀和處罰,促使畜禽產品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換,使獸葯殘留超標的產品無銷路、無市場、迫使廣大養殖場戶科學合理使用獸葯、遵守休葯期的規定,從而控制獸葯殘留。
4.6加快獸葯殘留檢測方法的建立,積極開展獸葯殘留控制技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完善獸葯殘留的檢測方法、特別是快速篩選和確認的方法,加大篩選獸葯殘留的試劑盒的研究和共發力度。積極開展獸葯殘留的立法和方法標准化等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使我國的獸葯殘留監控與國際接軌。
『貳』 怎麼鑒別益生菌的好壞
首先要了解益生菌的意思,益生菌顧名思義就是對身體有益的細菌,所以說它都是好的,益生菌(Probiotics),最早來源於希臘語,意思是「對生命有益」,指可改善宿主(如動物或人類)腸內微生態的平衡,並對宿主有正面效益的活性微生物,具有緩解不耐乳糖症狀、預防生殖系統感染、增強人體免疫力、降低血清膽固醇、幫助吸收營養成分、增強植物新陳代謝等作用。人體、動物體內有益的細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酸菌、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放線菌、酵母菌等,其被廣泛應用於生物工程、工農業、食品安全以及生命健康領域。
活性是關鍵
人體的消化道環境很復雜在經過胃酸、膽汁等環境後依然能存活的菌株才能到達大腸發揮其功效。
100萬個才有效。我國乳酸菌標准明確規定酸奶中活菌的數量要達到每毫升100萬個。否則就不能保證最終到達大腸的活菌量也就無法保證功效。
1. 益生菌的獲取
市面上的益生菌產品包括含益生菌的酸奶、酸乳酪、酸豆奶以及口服液、片劑、膠囊、粉末劑等。最方便的當算是飲品類。
2. 益生菌如何保存
益生菌產品必須低溫冷藏保存。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其中活性益生菌的數量。一般保質期在1個月內冷藏溫度控制在2~10℃左右。建議放入冰箱保鮮層避免在溫度太高或者直射光下保存這樣會引起裡面活菌過度發酵口味變酸效果受影響。
3. 怎麼進食
益生菌的活性會隨著溫度升高而提升並進入發酵過程長時間常溫保存容易造成產品口味變化。當溫度超過60℃時益生菌會進入衰亡階段。因此益生菌產品最好是在冷藏條件下取出後直接食用避免高溫加熱。
4. 飲用量
一般來說每天喝1瓶約100ml以每瓶100億個活性乳酸菌計活性乳酸菌飲品就足以滿足人體所需。
5. 最佳飲用時間
益生菌產品雖然也可以單獨食用但最佳食用時間為飯後。因為有食物中和胃酸更有利於活菌順利到達腸道發揮作用所以飯後飲用效果更佳。
6. 補充益生菌
胃酸過多的人、胃腸道手術後的病人、心內膜炎和重症胰腺炎患者不宜多喝益生菌酸奶最好事先咨詢醫生其他人則可以盡情享用。一般出生3個月後的嬰幼兒即可開始逐漸補充一些含有益生菌的乳製品。對於孕期容易產生便秘等問題的孕婦來說補充益生菌也是非常有幫助的且一般隨著年齡增加腸內有害菌增多所以成年人及老年人更需要補充益生菌。
『叄』 貴州麥盒微生態農業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貴州麥盒微生態農業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是2018-05-21在貴州省貴陽市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貴州省貴陽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都勻路89號金利大廈商業寫字樓及商鋪第A幢(A)1單元17層12號。
貴州麥盒微生態農業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520198MA6H0LTK99,企業法人樂江峰,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貴州麥盒微生態農業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貴州麥盒微生態農業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肆』 益生菌算細菌的一種嗎
益生菌,也還是一種細菌。一聽到細菌讀者的反映大概都會想到「生病」。但其實有相當一部分的細菌定殖在腸道後能幫助我們的身體達到一種健康的狀態,這就是益生菌的功效。不過剛出生嬰兒體內是沒有細菌的,從第一口母乳開始,細菌就開始「感染」腸道。
雖然益生菌的宣傳鋪天蓋地,但大多數消費者對益生菌的認識模糊不清,目前在該領域公認的定義是:「能夠定殖於宿主某一部位並發揮有益宿主健康作用的微生物」。對於酸奶中的益生菌而言,「宿主某一部位」就是我們的消化道,尤其是小腸中後部和大腸。「定殖」中的「定」即這些益生菌必須能夠相當牢固地粘附在腸壁上,不會隨著食物的運動和腸道蠕動被逐步排出體外,「殖」就是繁殖,益生菌必須能夠適應腸道環境,不斷繁殖,使自身保持一定數量。
那麼酸奶中的微生物,那些才是益生菌呢?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酸奶和酸乳飲料中,常見的微生物有嗜熱鏈球菌、保加利亞乳桿菌、嗜酸乳桿菌、雙歧桿菌、乾酪乳桿菌、鼠李糖乳桿菌。以上幾種微生物中,嗜熱鏈球菌和保加利亞乳桿菌不是益生菌,後四種屬於益生菌。
當我們喝下一份酸奶時,酸奶中的微生物遇到的第一關就是胃酸,胃液的pH在1-3左右,對嗜熱鏈球菌來說,酸性過強,相當一部分嗜熱鏈球菌在胃中就死亡了。到達十二指腸時,膽汁中的膽鹽會殺死絕大多數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這兩種菌尚未抵達小腸中下部和大腸,就基本上全軍覆沒了,自然不能發揮明顯的益生作用。對於另外四種菌,它們對胃酸和膽鹽往往具有較強的耐受性,能夠以相當可觀的數量到達定殖部位。
益生菌保健品療法的思路是通過攝入安全無副作用的益生菌,與有害菌競爭,成為優勢菌,維持腸道菌群平衡,從而保持身體健康。有的益生菌還可以生成一些獨特的細菌素,以阻止有害細菌對人體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