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生態鏈模式
1. 小米生態鏈為什麼能成為互聯網智能硬體的成功典範
小米在創業初期就制定了物聯網戰略。平台型公司的價值取決於網路節點個數的多少,BAT的價值取決於用戶數,而物聯網的價值則取決於可以連接智能設備的數量。小米要想進入IoT行業,戰略的第一步是解決智能設備的普及問題,因此需要快速布局產品型公司。當聯網設備達到一定量級之後,才有制定準則和標準的話語權,才能進入戰略第二步,開放IoT平台。
海外市場也進展順利,進軍東南亞,印度市場全面打開。2017年下半年小米已經超越三星成為印度手機出貨量第一品牌,此外2017年小米手機在海外12個國家進入了前五。未來2-3年海外新興市場的紅利將支撐小米高速增長。
2. 小米生態鏈的投資邏輯屬於什麼戰略聯盟
小米模式--生態鏈產品:在細分領域里尋找具有競爭力的合作方或團隊進行股權投資,投資完成後,小米和生態鏈公司共同設計和研發,包括產品定義、工業設計、產品研發;研發完成後,小米幫助生態鏈企業背書供應鏈,部分通用材料小米集中采購;產品完成後,小米按照類別開放小米和米家兩個品牌,並提供銷售渠道支持。
生產由生態鏈企業負責元材料采購與委託代加工,再以賬面成本價格(原材料、代工費、模具攤銷、物流費、特許權費等)出售給小米,小米根據銷量預測制定采購計劃,下單采購運送倉庫,庫存管理同小米自由產品一致。
小米生態鏈運作的關鍵處有幾個:1)原來是應用型公司,打造生態鏈後是平台型公司;2)小米形成雙重利益機制,既可以通過銷售生態鏈獲得利潤分成,又可以通過生態鏈企業的估值提升獲得投資收益;3)相互引流,增加的品類從價值觀到工業設計都一脈相承,目標用戶相同,消費頻次增加;4)投資不控股,保障創業團隊的生猛;5)賦能式投資,在產品定義、供應鏈背書、品牌、銷售渠道、硬體管理平台方面賦能;6)工程師投資,更注重產品,聚焦核心功能;7)售價更低,直銷去掉渠道費用,「誠實定價」主動降低利潤,爆款分攤模具費用,集中采購降低成本。
小米生態鏈品類選擇:1)價格定倍率。要麼差、要麼貴、要麼性價比不高,同時沒有很高的門檻,小米生態鏈模式大概率可以改變產業格局;2)行業門檻低,新興企業切入容易;3)品牌認知度越無越有利;4)市場競爭格局越分散越有利,小米很容易通過爆款策略降低成本,打造極致性價比產品;5)供應鏈越開放越有利,在供應鏈里沒有話語權,很難切入;6)產業技術迭代越快越有利;7)產品層面:產品售後安裝要求越低越有利,產品更新周期越短越有利,產品痛點越痛越有利,互聯網及內容越有越有利。
華為也在布局企業生態鏈,生態鏈系統是平台公司未來考慮或布局的一種重要形式。
3. 小米生態鏈企業和小米有什麼區別
小米生態鏈企業是復小米投資的獨制立運營的公司,也就是非小米子公司,小米基本也對這些公司不控股,但是企業文化,定位,產品設計,品控和銷售都有小米的深度參與或者完全把控,小米公司對產品擁有完整的專利和營銷權力。
簡單的可以說:小米生態鏈企業就是小米公司設計產品的獨家代工廠,但是相對獨立,比如華米,也生產自己的運動手錶,但是在廣告宣傳時不能和小米有任何關聯,因為這不是小米公司設計和品控的產品。
4. 華米IPO後,小米生態鏈模式迎來什麼考驗
產品創新,實用性,性價比,品質等都是要經受考驗的
5. 為何小米生態鏈企業都努力去小米化呢
過度依賴小米的弊端
小米在2014年成為國產第一、全球第三大手機企業之後,表示要投資100家企業,將小米手機取得成功的模式復制,以取得更大的成功,隨後在數年時間其投資的企業就近百家,這些企業均被成為小米生態鏈企業。藉助小米品牌的聲譽以及小米在互聯網渠道的優勢,多家小米生態鏈企業迅速發展,更有數家企業年營收迅速從零增加至超過十億元,這無疑進一步提升了小米的名聲,但是隨著小米生態鏈企業的成功,一些質疑也伴隨而來,擔憂它們過於依賴小米將難以持續發展壯大。
以小米生態鏈企業的典範--華米為例,2015年、2016年來自小米的收入占其營收的比例超過九成,而凈利潤分別為-0.38億元、0.24億元,到2017年、2018年來自小米的收入佔比降低到八成以下,其凈利潤分別提升至2.305億元、4.748億元,華米也不忌言凈利潤的增長主要是由於自有品牌Amazfit業務發展所取得。對比之下,可以看出華米雖然依賴小米貢獻了大部分收入,但是小米方面帶來的凈利潤較低,而它在2017年、2018年取得凈利潤的大幅增長主要來自於拓展自有品牌業務。已申請在科創板上市的石頭科技同樣顯示出類似的情況,2016年其營收主要依靠小米而凈利潤為虧損1123萬元,到2018年其自有品牌業務營收佔比超過五成,凈利潤也迅速提升至3.08億元。
小米對生態鏈企業並不擁有控制權,這些生態鏈企業的創始人得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企業,最終它們取得較為豐厚的利潤回報而小米自身手機業務利潤低微,柏穎科技認為或許這才是正確的道路。小米生態鏈企業通過發展自有品牌業務,堅持獲得合理的利潤方式值得小米手機思考,硬體業務不賺錢給並非長久之道,小米手機或許也應該改變自己的經營理念,否則繼續目前這種手機業務經營一遇阻滯就進行企業經營架構調整的方式未必能真正挽救小米手機。
6. 目前小米生態鏈布局到什麼程度了
常用的非智能配件,基本來自於生態鏈的,絕大多數都非常成功。
智能設備這一類,也幾乎都非常的成功。
其中米家相關的智能設備,還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但是目前的國內的除了蘋果的homekit,沒有其他可比者。家裡的廚房,花草,衣食住行,小米能覆蓋的,基本都覆蓋了,基本上沒有坑的。種類和可買度都要好過homekit一些,就是大多東西比較平民,不夠高端。但米家用戶購買力其實普遍很高了。
還有感測器組件,當然比nest起來,還是殘缺不少,可能也和中國人的購買力和消費意識有關。大部分感測器做起來並不難。
軟肋還是核心產品,首先路由器,其實算剛蓋過360和極路由,不錯了。但大體上,國內消費者並不是很在意智能路由器這個東西,三家份額都很小。核心玩家關注網件華碩,信仰玩家關注中興華為,普通消費者腦子里依舊只有那些便宜又爛的幾家。。。消費者對路由器認知還處於信號強,老牌子這種階段。這也是現在主流。
手機線上銷售飽和,三線以下城市極其乏力。
樂視,小米的電視,也並沒有那麼普及,消費者態度約同路由器,不過樂視相對小米,互聯網服務優勢還是壓倒性的。
生態,宏觀的講,軟硬體十分成功,有償服務這方面是軟肋。
品類覆蓋這方面講,才完成了一小步而已。
7. 小米生態鏈出一黑科技水到底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除了核心的手機業務外,小米所布局的智能生態鏈同樣備受關注。近幾年,小米生態鏈「黑科技」產品層出不窮,獲得了米粉們喜愛與支持,積攢了良好的口碑。
小米手環4黑科技:小愛同學功能:全新運動模式和防水功能,可以支付碼直接付款,語音交互功能
小米手環4是小米最近在生態鏈發布會上的新品,採用了全彩屏幕,並且也加入了不少新功能,比如升級6軸高精度感測器,支持游泳、騎行、健走、室內跑、戶外跑、鍛煉6種運動模式。
小米生態鏈產品總能給米粉們帶來驚喜,以上幾款「黑科技」你都用過了嗎?快來分享一下。
8. 小米生態鏈的介紹
小米科技等四家投資機構15日宣布以8000萬美元投資智能代步設備廠商納恩博,其產品納入小米生態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