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溫泉攻略
⑴ 台灣旅遊攻略 去台灣需要什麼手續編輯推薦
電源插座
台灣使用兩腳扁頭插座,和大陸無異,電器可以直接使用。不過鑒於台灣電壓是110V,而大陸是220V,部分電器也許需要准備變壓器。請出行前檢查自帶電器是否符合標准,以免造成不便。
旅遊季節
秋天的台灣(約每年9月至11月),天氣晴朗涼爽,是適合旅遊的好季節。台灣是祖國美麗富饒的寶島,水熱條件優越。台灣素有「水果王國」美稱,水果種類繁多。花卉產值也相當可觀。島上大部分土地都覆蓋翠綠的森林,有「海上翠微」之美譽。北回歸線穿過台灣島中部,台灣全年氣候變化不大,年平均溫度約為22度,平均最低溫不過12-17℃,夏季最高溫約為35℃。春夏之交時(每年的4月至5月),有短暫1-2個星期的雨季。6月至8月偶而會有台風經過,需特別留意氣象報導。台灣短暫而溫暖的冬天(每年的12-2月),偶有來襲的寒流,只有在少數的高山地區有下雪機會。
節日
立春摸春牛
迎春牛是台灣以前的的一種風俗。台灣光復後曾絕跡過一陣子,直到1987年前後,在台南市土城聖母廟,又開始了塑造春牛,於元宵節前後,擺在廟前,供善男信女的撫摸,以便求的好運。
時間:中立春前一天(正月十五日)
地點:台灣省
台北燈會
台北元宵燈會是每年農歷年節的重要活動,依照當年生肖設計的主燈可以說算是整個燈會的亮點,參展的各式大型花燈也多展現各參展團體的鮮明的主題或差異,燈會人山人海,十分的熱鬧。
時間:農歷正月15日開啟,為期15天
地點:每年由台旅會公告活動地點
陽明山花季
這個節慶被當地人選為台北慶典之首,可見這個節慶在台北當地有多麼重要,花季多以茶花,杜鵑花為主題,芬香彌漫,公園內鳥語花香,范圍很廣,可以好好的參觀一下。
時間:每年春節後至清明前
地點:陽明山公園
台北國際書展
在台北,這是一場非常重要的知識的交流大會,主辦單位每年都會邀請很多不同國家相關單位做出展出的主題,這樣一來書展就更加的國際化,值得一提的是還有作家的見面會和論壇,用來分享閱讀的喜悅。十分的有意義。
時間:每年2月
地點:台北世界貿易中心
台灣光復節
中日甲午戰爭清朝戰敗,簽訂的馬關條約把台灣割讓給了日本。在1945年的對日抗戰中,日本戰敗,台灣重新回到了中國人的手裡。為了慶祝這一天,當地人民載歌載舞,用以慶賀回歸大陸。
時間:每年10月25日
台北溫泉季
這個節慶最具歷史性,溫泉季奇劍,台灣很多的溫泉協會都會推出很多優惠方案,在這個時間,很多當地人與三五好友相約於這里一起泡溫泉,賞美景,十分的愜意。
時間:每年10-11月
地點:新北投地區
端午節賽龍舟
在台灣人們十分重視端午節,在幾天之前,人們就開始緊鑼密鼓的准備起來。大街小巷張燈結綵;端午節的節日氣氛十分的濃厚,在端午節那一天,人們紛紛參與包粽子,賽龍舟,景況熱鬧,煞是壯觀!
時間:陰歷5月5日
地點:基隆河
燒王船祭典
這是在台灣西南沿海著名的民俗祭奠,最開始是生活在這里的祖先發明,寓意送瘟神出海,來祈禱家人平安。到了現在則就演變成為祈禱安寧,表達美好心願的一種活動。
時間:農歷9月(每3年舉行一次)
地點:屏東縣東港鎮東隆宮
治安情況
台北是一個非常安全的城市,治安很好,不過在人多的時候,比如捷運、夜市等人多的地方還是需要小心扒手
當地緊急求助電話:
1、報警110,火警、救護車、消防119;
2、台灣觀光協會:台北市民權東路2段9號5樓,電話: (02)2594-3261;
3、交通部旅遊咨詢熱線:(02)2717-3737;
4、台北市外事警察局: (02)2381-7475、2381-8341、2381-7494。
其他注意事項
1、台北生水不能飲用,酒店或餐廳有茶水供應,或在便利商店購買礦泉水飲用更佳。
2、台北並沒有給小費的習慣,但在旅館、餐廳消費,大多會收取10% 的服務費,其他則沒有硬性規定。
3、到政府外匯指定銀行或國際觀光飯店兌換新台幣時所取得的收據(結匯水單)須妥善留存,離境前若要將未用完的新台幣換回時,必須出示此收據。
4、台灣實施的禁煙令相當嚴格,有屋頂的公共場所幾乎全面禁煙,學校、博物館、文教機構、休閑的露天廣場也屬禁煙地區。一旦發現 將依規定處以2000元至1萬元新台幣的罰款。
5、台灣嚴禁攜帶新鮮瓜果類、未經核可的動植物產品(含活動物、肉品、活植物)入境。
6、等待公車時,要向公車招手示意,司機才會在站台停靠,下車時,需要按響車內的下車鈴,司機才會靠站讓你下車。
7、春節系多數人返鄉團圓的日子,台北市民也多利用此假期到中南部或東部旅行,市區變得比較冷清。多數公營場館除夕及大年初一均休館,不開放參觀。
8、 台北宗教信仰多元,無論是泉州移民帶來的保生大帝,漳州移民帶來的開漳聖王,客家移民帶來的三山國王,還是西方傳入的天主教 基伊斯蘭教,都是普遍的信仰。基本上,一般百姓的信仰是佛教道教混合的,「有拜有保庇」(有祭祀就有保佑)這句日常用語就可以看出台灣人民對宗教「多多益 善」的利己利他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