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島生態
A. 海島生態旅遊中的具體環保內容有哪些
由於海島的面積有限,水資源貧匱、歷史文化單一,所以它們的環境系統十分脆弱,自我恢復能力很低,其生態環境的破壞往往是無法逆轉的,而進行治理成本會非常高。因此,在開展海島旅遊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對以下具體對象進行保護:
1.對環境容量的把握。海島生態旅遊開發應充分考慮到當地的環境承載力,以此為標准來控制遊客量,避免對資源的過度利用和對生物資源的破壞。
2.對土壤、地貌和風光的保護。旅遊開發要以保護海島為第一要務,不得隨意改造海島地形、建造地基深的高樓,不得破壞海島原有風光,應充分利用島上原有的景觀和風光風貌設計生態旅遊的項目和設施。
3.對島上環境衛生的保護。旅遊會帶來一定的垃圾危害,因此要多設置垃圾箱,還要制定規章,防止遊客亂扔垃圾。
4.對島上生物的保護。海島由於特殊的位置和適宜的環境,適合許多生物生長,形成了獨特的海島生物圈。因此,發展旅遊的同時要注重對海島生物的保護。
5.對海島文化風情的保護。島上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勞動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居室建築、婚俗傳統、音樂體育、待客禮儀等等。這些文化因素具有濃郁的地方風味,對外來的遊客形成強大的吸引力。但是旅遊開發勢必會在一定程度上沖擊海島文化,因此環境保護還包括對海島文化環境的保護。
B. 島嶼生態系統有哪些特點
一種獨特而脆弱的生來態系統,原因自是其植物群和動物群的演變是在相對隔離的地區進行的。許多偏遠島嶼擁有世界上最獨特植物;由於是以特殊方式進化的,無需經歷大陸物種所面對的激烈競爭,有的植物物種或動物物種是其他任何地方都沒有的。
C. 島嶼生態學
http://arch.kmit.e.tw/iec/download/week3/week3.doc
D. 海島有什麼惡劣的自然環境 快點
簡單地說:
海島離陸地遠。
海島面積小。
海島的自然環境相當惡劣,連昆蟲都沒有。
詳細一點如下:
海島資源的開發和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體現在:海島生態環境制惡劣,圍、填海工程改變海島周圍海域的自然環境、生物資源面臨嚴重威脅,淡水資源緊張,周圍海域污染嚴重等;海島管理機不健全,適應開發趨勢的海島資源管理機制未完全建立,資源遭受破壞以及浪費等問題仍比較嚴重;海島經濟效益開發不夠,基礎設施差、交通不便利和產業布局不合理等原因導致海島經濟基礎薄弱,規模較小,發展速度慢等。
相關補充(大概有點離題....):
海島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重點要做好資源保護工作,避免出現污染過後再治理、開發過度後再保護的「回頭路」,始終以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開發和保護並重,既合理有序開發利用,又對海島資源科學保護。首先要加大宣傳力度,增強海洋藍色國土意識。加強對公眾特別是對中小學學生的海島觀教育,定期舉辦海洋年活動和設定海島日活動,增強有關部門及公眾對維護海洋權益和保護海島的憂患意識。其次制定能夠統籌全局、有力推進青島市海島開發、保護和管理的長遠規劃,統籌安排海島發展的各項工作。制定海島保護與利用規劃時要符合海洋功能區劃要求,在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環境條件的基礎上,按自然屬性和戰略地位逐島進行功能定位,明確無居民海島的開發利用保護方向,將無居民海島的開發利用融入全市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的大格局中。
海島的開放、保護迫切需要以法律法規形式規范化,建立海島開發保護新秩序,實現海島綜合管理,依法「管島、用島、制島」,促使海島經濟可持續發展,發揮海島多功能的開發利用價值。具體包括建立海島保護規劃、海島生態保護與修復、無居民海島利用管理等。
積極推進海島生態型產業建設。每個海島都是獨立而完整的生態系統,自然狀況差異很大,應該根據各自特點因地制宜地發展海島生態產業。在生態漁業建設方面,可借鑒我省長島縣多年的實踐經驗,大力發展以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並重的立體生態型養殖業。在生產過程中充分利用各營養物質的循環關系,建立和諧互補的生產方式,形成一個增殖品種多,產出效益高,可持續利用的環島海域生態型漁業。
另外在海島旅遊方面,積極開展海島生態旅遊。生態旅遊是基於自然的、可持續的旅遊和娛樂,強調的是一種行為和思維方式,即保護性的旅遊。海島生態旅遊以保護海島自然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維持資源利用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旅遊促進生態保護,以生態保護促進旅遊,它不會破壞自然,使人們在旅遊過程中,充分感受到海島自然風光的美麗,同時還會使海島從保護自然資源中得到經濟收益。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E. 江門市上川島海島生態游怎麼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度假海島」——台山上、下川島。度假海島——顧名思義,專指適宜度假的海島。所以盡管廣東海岸線長,擁有600個之多的海島資源,定義叫「度假海島」的。一面或多面向海,只能叫「海濱」:廣東有非常多、非常廣闊的海濱,或者像閘坡海陵島、湛江東海島由於有公路橋相連,因此也被排除在外了。四面環海,只能叫「海島」。 旅遊作為上、下川島的主要產業,現已成為省級旅遊度假區。王府洲三面翠綠,奇峰環抱,又有大海湖相伴。海邊有一個1600米長的潔白沙灘被椰林綠樹環抱,是一得天獨厚的海浴旅遊勝地。半月型的海灣,藍藍的海洋,柔軟的沙灘,海風椰林,碧海漁村,使王府洲、飛沙灘保持了大自然的美麗。早晨漫步沙灘觀海,傾聽濤聲,令人心曠神怡。上川島飛沙灘旅遊度假區,位於上川島業東中部,由三大部分組成,其中飛沙灘海浴場長5200米,寬300米,基礎設施有沙灘椅、太陽傘、水床、救生衣等,水上活動中心有風帆、水上降落傘、水上摩托艇、獨木舟等。從飛沙灘旅遊城到沙堤漁港,設有打網拆、滑泥板、欣賞漁火、網箱喂魚、孤島垂釣,出海捕撈等活動項目,飛沙灘旅遊中心每年接待遊客幾十萬人次。島上風光迷人,有沙質優良的天然海灘,有風光旖旎的小島和海灣,有奇特山景石林,有引人入勝的名勝古跡,有茂密的原始次生森林和動植物奇觀以及品種齊全的海鮮珍品,並具有有待建設的深水良港。下川島於1992年定為廣東省旅遊開發綜合試驗區。王府洲旅遊中心是省級旅遊度假區,年接待國內、港澳台及國外遊客10多萬人次,旅遊業發展方興未艾,有「中國布吉島」之美稱.
飛豬上還可以查看更多有關於上川島海島生態游的介紹和玩法還有周邊的景點
F. 海島生態旅遊中應注意的其他問題
海島旅遊在我國起步較晚,各種相關法律和管理制度還不夠完善,因此,這方面要多借鑒國外的成熟經驗。具體地,在開展海島生態旅遊的過程中,還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編制生態旅遊資源開發規劃。海島生態旅遊資源的開發必須規劃,應對海島的生態旅遊資源進行詳細的調查研究,建立從可行性論證—開發規劃—監督管理的科學可行的開發程序,堅決反對「一哄而上」的無規劃的開發。應建立政府直接領導下的海島生態旅遊資源開發協調小組,編制具有指導意義的高起點、高標准、高水平的海島生態旅遊發展規劃,以指導和協調其生態旅遊資源開發工作,制止海島生態旅遊資源開發中的不良行為。
2.制定法規,加強科學管理。海島生態旅遊會不會對其生態環境產生負面影響,是弊大還是利大,這並不取決於是否開發旅遊,而是取決於是否在這一過程中實現了科學的管理。要保護海島生態環境,就要加強科學管理,而科學管理的基礎在於完善的法制。因此,開發海島生態旅遊必須有切實可行的法規作保障,並加強對其生態旅遊區的科學管理,做到「以法興游、以法治游」,杜絕一切破壞海島生態環境資源的現象。
3.完善服務設施,提高服務水平。海島生態旅遊作為一種旅遊產品,旅遊接待設施和服務都是不可忽視的開發內容。必須創造出可供遊客逗留的環境,這既包括硬體設施,也包括軟體方面的服務和管理,兩者缺一不可。必須全方位地開發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互相配合的項目,進行綜合性的開發。
4.加強海島生態旅遊的研究和人才培養。海島生態旅遊需要高素質的專業管理人才和服務人才。應利用旅遊院校、培訓班、專題講座、學術會議等各種形式及請進人才、派出學習等辦法,培養一大批海島生態旅遊方面的專業人才,加強對其生態旅遊理論和規劃方面的研究,為海島生態旅遊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G. 島嶼生態規劃研究需要考慮哪些方面
濕地生態公園總體規劃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根據濕地區域的自然資源、周邊環境、經... 重點保護區內只允許開展各項濕地科學研究、保護與觀察工作
H. 海島生態旅遊開發原則是什麼
海島生態旅遊的開發遵循一定的科學原則顯得尤為重要。從國內外海島生態旅遊發展的理論和實踐來看,制定其生態旅遊規劃,實施生態旅遊開發時,主要應遵循以下原則:
1.永續利用原則。「永續利用」是時代的產物,它是一種使人類在開發旅遊資源時不但顧及當代人的經濟需要,而且還顧及不對後代人進一步需要構成威脅和危害的發展策略。盡管它不意味著為後代和將來提供一切,造就一切,但它卻通過對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者的協調,使當代人用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旅遊資源利用,造福子孫後代。
2.保護性開發原則。要使海島生態旅遊資源可持續利用,就必須加強對旅遊資源的保護。針對其生態旅遊資源的開發而言,開發和保護的關系應體現總的原則是:開發應服從保護,在保護的前提下進行開發。資源得到妥善保護,開發才能得到收益;開發取得收益,反過來可促進保護工作。但是,一旦開發與保護出現矛盾,保護對開發有絕對否決權。
3.特色性原則。海島生態旅遊資源貴在稀有,其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與眾不同的獨特程度,即特色。有特色,才有吸引力;有特色,才有競爭力,特色是旅遊資源的靈魂。
4.協調性原則。海島生態旅遊資源開發必須與整個生態區的環境相協調,既有利於突出各旅遊資源的特色,又可以構成集聚旅遊資源的整體美,使遊客觀後感到舒適、自然。
5.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市場經濟就是追求效益最大化,海島生態旅遊作為旅遊的一種形式,也追求效益最大化,但這個效益不僅是指經濟效益,還包括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三者必須高度地協調統一。而當三者出現矛盾時,以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高於一切為指導原則,即經濟效益必須從屬於上述兩種效益。實際上,當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達到最大化、最優化時,其經濟效益肯定也是相當可觀的。
I. 海島生態環境亟須怎樣的改善
海島淡水資源緊張,周圍海域污染嚴重。由於特定的地理環境,大部分海島都以大氣降版水為淡水主要來權源,水資源貧乏。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化肥和農葯的使用,以及淤泥、淡水養殖、海水倒灌等因素導致水質惡化,加劇了海島淡水資源的緊張。
海島的生物資源也面臨嚴重威脅。海島生態系統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但是由於人類對海島生物資源掠奪式的開發利用等原因,海島生物資源正面臨著比以往任何時期都嚴重的威脅。
在海島旅遊開發利用的過程中,一些圍、填海工程改變了海島周圍海域的自然環境。涉及開發利用的海島,為了便於登島或其他用途通常修建一些圍、填海項目,可能改變原有海流體系和水動力條件,造成當地生態環境的不良變化,更有甚者造成海島滅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