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合生態學
Ⅰ 什麼是環境行為學
環境行為學的解釋
環境行為學是研究人的行為與人所處的物質,社會,文化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並應用這方面的知識改善物質環境,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
環境行為學涉及到多門學科,涵蓋生理學,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建築學,城市規劃,景觀設計,人文地理學,生態學等多門學科。
人和環境交互作用引起的心理活動,其外在表現和空間狀態,我們稱之為環境行為。
1.1.2環境行為學與環境心理學
環境行為學也有稱環境心理學,環境行為學比環境心理學的范圍似乎要窄一些,它注重環境與人的外顯行為(overt action)之間的關系與相互作用,(可以觀察得見)因此其應用性更強。
環境行為學是環境心理學在城市規劃與設計,建築學,景觀規劃與設計等學科中的應用。
行為主義
1913—1930年,華生(Watson,John Broas,1878—1958),經典行為主義
1930年,托爾曼,赫爾和斯金納(B.F. Skinner),操作行為主義
20世紀50年代,班杜拉(Albert Banra,1925-),米契爾(W.Mischel,1930-)社會認知行為主義
心理學在早期即19世紀末到20世紀的50年代,有所謂的「環境決定論」,「行為主義」等帶有機械唯物論色彩的理論,偏於實驗室研究.
在建築與規劃上也有「建築決定論」,「規劃決定論」。
環境心理學在世界范圍內的發展於70年代形成高潮。
1970年,建築心理學國際研討會(IAPC)
美國,國際心理學會成立環境心理學分部
英法德日的環境心理學發展
代表人物:人類學家霍爾,心理學家巴克,普洛尚斯基,城市規劃師林奇
中國的環境心理學
1993年,建築與心理學學術研討會,
1996年,建築環境心理學專業委員會
後改名為環境——行為研究學會(EBRA)
調查研究的方法
文獻分析法問卷法觀察法現場研究法語義區分法認知地圖法
環境評價集結行為信息,運用心理學方法,描述環境場所及外部的因素和對行為的影響。
感覺
1.1 定義:
感覺是客觀刺激作用於感覺器官所產生的對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
1.2 感覺的特點:
A,感覺是其他一切心理現象的基礎,沒有感覺就沒有其他一切心理現象。感覺誕生了,其他心理現象就在感覺的基礎上發展起來。
B,感覺反應的是當前直接接觸到的客觀事物,而不是過去的或間接的事物。
C,感覺反應的是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而不是事物的整體。
D,感
Ⅱ 如何理解我國生態學家馬世駿提出的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
社會--經濟,都離不開生態學
Ⅲ 城市是人類的什麼系統構成的復合生態系統
生態城市就是按照生態學原理進行城市設計,建立高效、和諧、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人類聚居環境.從生態學的觀點,城市是以人為主體城市生態系統,是一個由社會、經濟和自然三個子系統構成復合生態系統.一個符合生態規律的生態城市應該是結構合理、功能高效、關系協調的城市生態系統.這里所謂結構合理是指適度人口密度,合理的土地利用,良好的環境質量,充足的綠地系統,完善基礎設施,有效的自然保護;功能高效是指資源的優化配置、物力的經濟投入、人力的充分發揮、物流的暢通有序、信息流的快速便捷;關系協調是指人和自然協調、社會關系協調、城鄉協調、資源利用和資源更新協調、環境脅迫和環境承載力協調.概言之生態城市應該是環境清潔優美,生活健康舒適,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地盡其利,人和自然協調發展,生態良性循環的城市. 因此作為一個生態城市,不一定具有環境幽雅的度假村. 故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