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生態環境分局
A. 四川省廣元市的生態環境縣是哪個縣
旺蒼縣是廣元市下轄縣,地處四川盆地北緣,米倉山南麓,東鄰巴中市南江縣,西接朝天區、市中區和昭化區,南與蒼溪縣毗鄰,北和陝西省的南鄭、寧強縣接壤。是生態環境縣
B. 寧陽縣人口和生態環境
自己慢慢找吧
寧陽縣位於山東省中部,北依五嶽之尊泰山,南臨孔子故里曲阜,西與水泊梁山相望,總面積1125平方公里,轄3鄉9鎮,567個行政村。
寧陽縣初步形成了以化工、煤炭、機械、輕紡、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為支柱,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工業體系。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57家。山東華陽農葯化工集團2萬噸/年神農丹(涕滅威)生產裝置世界第二、亞洲唯一;山東海化魁星化工公司三聚氰胺年生產規模3.2萬噸,是全國最大的生產基地,產品出口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寧陽縣是全國糧食生產大縣、油料生產大縣、平原綠化先進縣,並先後被國家和省、市列為糧食、棉花、花生、蔬菜、農作物良種、桑蠶、大棗、魯西黃牛八大商品生產基地。蔬菜總產50萬噸,蔬菜制種50多個品種,其中黃瓜制種佔全國總需求量的70%;寧陽大棗歷史悠久,馳名中外,年產量1000多萬公斤,被國家衛生部定為「保健用棗」。
寧陽縣交通發達,京滬、磁萊鐵路在境內交軌,京福高速公路、104國道、濟微公路縱橫南北,蒙館公路橫跨東西, 京滬高速鐵路穿過縣境東部;縣鄉公路四通八達,公路里程614.5公里。縣城和鄉鎮已全部開通光纖通訊,程式控制電話裝機容量達到11.75萬門。全縣建有坑口電廠1處、熱電廠2處,城區供水公司2處;電網已全部完成改造任務,可滿足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
寧陽縣有耕地面積6.03萬公頃,是黃淮海平原主要的糧、棉、油集中產區;全縣初步探明的金屬和非金屬礦藏30多種,其中優質煤儲量5億噸以上,花崗岩儲量5000萬立方米以上,鉀長石儲量860萬噸以上,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境內磁窯鎮有著名的大汶口文化遺址。
為擴大開放、加快發展,寧陽縣規劃建設了佔地10平方公里的縣城八仙橋和佔地20平方公里的磁窯兩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八仙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地處縣城,磁窯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京福高速公路兩側,交通便利,水、電等基礎設施和商業、醫療、教育、娛樂等服務設施配套,為中外客商投資和生產、生活提供了便利條件。
伴隨著祖國前進的步伐,寧陽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二十年來,全縣經濟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各項方針政策,通過不斷加大改革和結構調整力度,全縣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寧陽縣現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
此外,寧陽的蟋蟀產業在整個東亞有很重要的地位,被譽為「中華蟋蟀第一鎮」。每年夏秋季節都吸引國內外眾多的蟋蟀買家前來淘寶。
地理位置
寧陽縣地理坐標為北緯35 o 40』-35 o 57』,東經116 o 36』-117 o 18』。
地形
境內地勢東高西低,東部多為低山、丘陵,西部多為平原。主要地貌類型有低山、丘陵、平原和水面。境內最高峰為東部鳳仙山,海拔608米;最低處為東疏鎮胡茂南窪,海拔46米。大小山峰146座,面積138平方公里;丘陵多分布於低山周圍,海拔70—200米,面積432平方公里;較大河流15條,總長204.6公里,流域面積1021.3平方公里、屬黃河、淮河流域水系。
寧陽境內最高峰為東部鳳仙山,海拔608米;最低處為東疏鎮胡茂南窪,海拔46米。大小山峰146座,面積138平方公里;
彩山
彩山位於縣城東北30公里處,在蔣集鎮東南。主峰海拔360.5米。境內諸山皆青,此山獨赭,故稱彩山。上有朝陽觀,觀前地平如掌。山南諸峰奇峭,北瞰汶流,如若白帶。
雲山
雲山位於縣城西北7.5公里處,海拔220.5米,山的東北部和南山坡有成片柏樹林。據咸豐《寧陽縣志》載:「上有洞,出雲輒雨,收則霽」,當地人多觀此以卜陰晴。舊稱「寧陽八景」之一的「雲山煙雨」即由此得名。現建有石料場、水泥廠。
鶴山
鶴山位於縣城西北15公里處,在後鶴山村西,海拔252.6米。山以「峰巒秀舉,勢如飛鶴」得名。其東北部石壁屹立,壁有一洞,土名「老虎洞」。
寧陽境內河流15條 ,總長204.6公里,流域面積1021.3平方公里、屬黃河、淮河流域水系。 皆為季節河。
寧陽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日照2679.3小時,年平均氣溫13.4 o C,無霜期199天,年均濕度為0.6,年均氣壓1009.4百帕,最大凍土深度30cm。
1、土地資源
寧陽縣地壤普查總面積1687847.2畝,其中可利用面積1394542.5畝,占總面積的82.6%。可耕地1075735.5畝,占總面積的63.73%。
2、水資源
全縣年平均地上、地下水資源總量為38047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66.13萬立方米(包括引汶客水),地下水2143萬立方米。可利用水資源28031萬立方米。抽樣化驗,寧陽地下水礦化指標在0.4克/升以下,總硬度為10—20德度,PH值在6.7—7.3之間,絕大多數為中性水。
3、礦藏資源
境內初步探明的金屬和非金屬礦藏有30多種,主要有煤、鐵、金、石英石、鉀長石、水晶石、雲田、鋁土、硅石、石膏、花崗岩、石灰岩、硫磺、陶土、耐火土、砂子等。其中優質煤儲量達5億噸以上,花崗岩儲量5000萬立方米以上、鉀長石儲量860萬噸以上,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
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於寧山之南置縣,故名寧陽。
1994年11月10日,撤銷蔣集鄉、泗店鄉、石集鄉,設立蔣集鎮、泗店鎮、石集鎮。
1995年12月16日,撤銷白馬鄉、茅庄鄉,設立白馬鎮、茅庄鎮。
1997年,寧陽縣面積1124平方千米,轄13個鎮、7個鄉:寧 陽鎮轄41個行政村,人口83037人,其中農業人口41149人;泗店鎮轄36個行政村,人口42915人,其中農業人口40961人;東疏鎮轄27個行政村,人口35548人,其中農業人口33350人;西疏鄉轄22個行政村,人口26588人,其中農業人口25683人;鶴山鄉轄30個行政村,人口35206人,其中農業人口33502人;王卞鄉轄19個行政村,人口20146人,其中農業人口19447人;伏山鎮轄31個行政村,人口35952人,其中農業人口33414人;白馬鎮轄28個行政村,人口30872人,其中農業人口29501人;罡城鎮轄42個行政村,人口53728人,其中農業人口51596人;茅庄鎮轄21個行政村,人口29032人,其中農業人口24639人;蔣集鎮轄40個行政村,人口52264人,其中農業人口50245人;南驛鎮轄49個行政村,人口45152人,其中農業人口43203人;磁窯鎮轄32個行政村,人口47079人,其中農業人口36920人;華豐鎮轄30個行政村,人口54463人,其中農業人口35280人;靈山鄉轄32個行政村,人口37737人,其中農業人口36230人;東庄鄉轄21個行政村,人口30858人,其中農業人口29488人;崔解鄉轄24個行政村,人口29177人,其中農業人口28427人;葛石鎮轄28個行政村,人口35960人,其中農業人口33904人;石集鎮轄27個行政村,人口35550人,其中農業人口31779人;鄉 飲鄉轄46個行政村,人口37949人,其中農業人口36335人。(人口為年末總人口)(缺居委會統計數據)
1998年,寧陽縣面積1124平方千米,轄13個鎮、7個鄉:寧陽鎮轄41個行政村,人口85067人,其中農業人口40848人;泗店鎮轄36個行政村,人口42843人,其中農業人口40872人;東疏鎮轄27個行政村,人口35306人,其中農業人口33148人;西疏鄉轄22個行政村,人口26545人,其中農業人口25587人;鶴山鄉轄30個行政村,人口35098人,其中農業人口33359人;王卞鄉轄19個行政村,人口20151人,其中農業人口19428人;伏山鎮轄31個行政村,人口35762人,其中農業人口33140人;白馬鎮轄28個行政村,人口30742人,其中農業人口29415人;罡城鎮轄42個行政村,人口53611人,其中農業人口51404人;茅庄鎮轄21個行政村,人口29132人,其中農業人口24534人;蔣集鎮轄40個行政村,人口52024人,其中農業人口50013人;南驛鎮轄49個行政村,人口45116人,其中農業人口43129人;磁窯鎮轄32個行政村,人口47554人,其中農業人口36721人;華豐鎮轄30個行政村,人口54539人,其中農業人口35186人;靈山鄉轄32個行政村,人口37708人,其中農業人口36112人;東庄鄉轄21個行政村,人口30875人,其中農業人口29469人;崔解鄉轄24個行政村,人口29083人,其中農業人口28333人;葛石鎮轄28個行政村,人口35771人,其中農業人口33779人;石集鎮轄27個行政村,人口35757人,其中農業人口31681人;鄉飲鄉轄46個行政村,人口37698人,其中農業人口36125人。(人口為年末總人口)(缺居委會統計數據)
1999年,寧陽縣面積1124平方千米,轄13個鎮、7個鄉:寧陽鎮轄41個行政村,人口86865人,其中農業人口40790人;泗店鎮轄36個行政村,人口42743人,其中農業人口40814人;東疏鎮轄27個行政村,人口35195人,其中農業人口33022人;西疏鄉轄22個行政村,人口26522人,其中農業人口25550人;鶴山鄉轄30個行政村,人口25223人,其中農業人口33447人;王卞鄉轄19個行政村,人口20192人,其中農業人口19473人;伏山鎮轄31個行政村,人口35627人,其中農業人口33065人;白馬鎮轄28個行政村,人口30725人,其中農業人口29385人;罡城鎮轄42個行政村,人口53424人,其中農業人口51328人;茅庄鎮轄21個行政村,人口29213人,其中農業人口24503人;蔣集鎮轄40個行政村,人口51864人,其中農業人口49870人;南驛鎮轄49個行政村,人口45069人,其中農業人口43045人;磁窯鎮轄32個行政村,人口47840人,其中農業人口36705人;華豐鎮轄30個行政村,人口54566人,其中農業人口35144人;靈山鄉轄32個行政村,人口37680人,其中農業人口36061人;東庄鄉轄21個行政村,人口30818人,其中農業人口29452人;崔解鄉轄24個行政村,人口29052人,其中農業人口28285人;葛石鎮轄28個行政村,人口35656人,其中農業人口33639人;石集鎮轄27個行政村,人口35733人,其中農業人口31524人;鄉飲鄉轄46個行政村,人口37627人,其中農業人口36055人。(人口為年末總人口)(缺居委會統計數據)
2000年,寧陽縣轄13個鎮、7個鄉。總人口777546人,各鄉鎮人口: 寧陽鎮 86226 泗店鎮 42996 東疏鎮 33464 伏山鎮 34342 白馬鎮 29068 埕城鎮 51365 茅庄鎮 29235 蔣集鎮 50840 南驛鎮 44108 磁窯鎮 47121 華豐鎮 52953 葛石鎮 33165 石集鎮 33256 西疏鄉 25656 鶴山鄉 32348 王卞鄉 19149 靈山鄉 37344 東庄鄉 30236 崔解鄉 28699 鄉飲鄉 35975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0年,寧陽縣面積1124平方千米,轄9個鎮、3個鄉:寧陽鎮轄41個行政村,人口88366人,其中農業人口3.85萬人;泗店鎮轄36個行政村,人口40579人,其中農業人口4.06萬人;東疏鎮轄49個行政村,人口60348人,其中農業人口5.69萬人;鶴山鄉轄49個行政村,人口52427人,其中農業人口5.24萬人;伏山鎮轄59個行政村,人口62820人,其中農業人口6.28萬人;罡城鎮轄63個行政村,人口79703人,其中農業人口7.50萬人;蔣集鎮轄40個行政村,人口49921人,其中農業人口4.99萬人;磁窯鎮轄81個行政村,人口77015人,其中農業人口7.70萬人;華豐鎮轄62個行政村,人口73242人,其中農業人口7.21萬人;東庄鄉轄45個行政村,人口58910人,其中農業人口5.77萬人;葛石鎮轄55個行政村,人口67093人,其中農業人口6.41萬人;鄉飲鄉轄46個行政村,人口37387人,其中農業人口3.57萬人。(人口為年末總人口)(缺居委會統計數據)
2001年,寧陽縣面積1124平方千米,轄9個鎮、3個鄉:寧陽鎮轄41個村委會,鄉村人口3.82萬人;泗店鎮轄36個村委會,鄉村人口3.97萬人;東疏鎮轄49個村委會,鄉村人口5.67萬人;伏山鎮轄59個村委會,鄉村人口6.26萬人;罡城鎮轄63個村委會,鄉村人口7.50萬人;蔣集鎮轄40個村委會,鄉村人口4.96萬人;磁窯鎮轄81個村委會,鄉村人口7.82萬人;華豐鎮轄62個村委會,鄉村人口7.15萬人;葛石鎮轄27個村委會,鄉村人口6.39萬人;鶴山鄉轄49個村委會,鄉村人口5.22萬人;東庄鄉轄45個村委會,鄉村人口7.74萬人;鄉飲鄉轄15個村委會,鄉村人口3.55萬人。(缺各鄉鎮總人口數據)
截至2002年12月31日,寧陽縣轄9個鎮、3個鄉。
寧陽蟋蟀歷史悠久,聞名遐邇,以泗店鎮產蟋蟀最為著名。寧陽鬥蟋蟀始於秦漢,興於唐宋,盛於明清。自古譽為「天下斗蟋第一蟲」,歷代被奉為皇宮貢品。寧陽斗蟋以個頭大、性情烈、彈跳力強、善斗、兇狠而馳名中外,品種繁多,有青、黃、紫、紅、黑、白等6大類260多個品種,載入古譜的名貴品種有大黑青牙、蟹殼青、青麻頭、鐵頭青背、琥珀青、黑頭金赤、紫黃等。光緒佔9隻。1984年天津蟋蟀友誼賽、1989年上海蟋蟀大賽、1992年上海與天津對搞賽以及每年全國蟋蟀友誼大賽上,寧陽斗蟋力挫群雄,奪冠稱王,引起了海內外蟋蟀愛好者的極大關注。中國科學院昆蟲研究所所長、中國蟋蟀協會會長吳繼傳教授,多次帶領專家來寧陽考察,確認魯南寧邑這片鈣質褐土區,是繁衍中華斗蟋的「搖籃」、「蟋蟀聖地」,蘊藏著極其豐富的蟋蟀資源和良種,是中華蟋蟀文化之故鄉,並在國內外大型報刊書籍上做了專題介紹。每逢秋季,海內外蟋蟀愛好者雲集寧陽,爭捕搶購。每年接待六萬多人次,年蟋蟀交易額數千萬元以上。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寧陽縣委、縣政府對蟋蟀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高度重視,把斗蟋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並成立了中國寧陽蟋蟀研究院,引導開發蟋蟀市場。使蟋蟀市場由原來的泗店鎮土城(漢高祖元年建寧陽城舊址),輻射到縣城、鄉飲、磁窯、伏山、鶴山等10多個鄉鎮100多平方公里。斗蟋遠銷到港澳台、韓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為了弘揚中國蟋蟀文化,寧陽縣定於每年九月六日至九日,舉辦「中華蟋蟀友誼大賽」,以大賽為載體,組織開展「中華蟋蟀研討會」、「寧陽名蟲展銷會」、「泰山、曲阜、梁山、神童山旅遊」等系列文化活動,被泰山國際登山節列為重點項目之一。
寧陽縣初步形成了以化工、煤炭、機械、輕紡、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為支柱,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工業體系。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00多家。山東華陽農葯化工集團2萬噸 /年神農丹(涕滅威)生產裝置世界第二、亞洲唯一;山東海化魁星化工公司三聚氰胺年生產規模4.2萬噸,是全國最大的生產基地,產品出口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寧陽縣是全國糧食生產大縣、油料生產大縣、平原綠化先進縣,並先後被國家和省、市列為糧食、棉花、花生、蔬菜、農作物良種、桑蠶、大棗、魯西黃牛八大商品生產基地。蔬菜總產50萬噸,蔬菜制種50多個品種,其中黃瓜制種佔全國總需求量的70%;寧陽大棗歷史悠久,馳名中外,年產量1000多萬公斤,被國家衛生部定為「保健用棗」。
三中全會以來,寧陽縣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矢志不渝地推動經濟改革、調整經濟結構、發展科技教育、開展招商引資,國民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全縣經濟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經濟體制改革取得重大發展。以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為目標,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為主要形式的產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企業結構調整和資產重組邁出實質性的步伐;國有資產和集體資產監管體制和運營機構改革進一步深化;隨著國有資本和集體資本逐步從難以發揮優勢的競爭性領域退出,個體私營民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得到較大發展,所有制經濟結構進一步趨於合理。
寧陽縣轄9個鎮、3個鄉。(下列區劃地名根據「寧陽縣地名網」資料整理)
顏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魯國人(今寧陽鶴山鄉人)。字子淵,亦顏淵, 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說他「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為人謙遜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他異常尊重老師,對孔子無事不從無言不悅。以德行著稱,孔子稱贊他「賢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違反、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漢代起,顏回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有時祭孔時獨以顏回配享。此後歷代統治者不斷追加謚號:唐太宗尊之為「先師」,唐玄宗尊之為「兗公」,宋真宗加封為「兗國公」,元文宗又尊為「兗國復聖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復聖」。山東曲阜還有「復聖廟」。在今寧陽鶴山有顏回廟!
疏廣(? -前45),字仲翁,祖籍東海蘭陵人。其曾祖遷於泰山郡鉅平(今寧陽縣西部)。西漢名臣。
戴 封
戴封(生卒不詳),東漢濟北郡剛(今寧陽縣)人。東漢和帝時官至太常,居九卿之首。
劉楨(186-217),字公幹,東漢末東平國寧陽(今寧陽縣)人。東漢著名文學家。為「建安七子」中的佼佼者。
許彬(1385-1461) ,字道中,號養浩。明太常正卿。祖籍安徽碭山人。許彬的祖父許成為避戰亂,舉家遷居兗州寧陽縣(今寧陽縣)東庄。其父許仲德再遷至寧陽縣城居住。忠厚誠實,有堅韌不拔的個性。學館受業造就了"學痴"的雅稱,少年時與當地才子王賢齊名。明成祖永樂九年(1411)中舉,永樂十三年考中進士,次年封為翰林院庶吉士。1425年升為檢計,又升為修撰,參與編修明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兩代帝王的實錄。
吳崇禮(1552-1626) ,字彬卿,又字體嚴,別號節庵。明代寧陽縣城西街吳家巷人。官至兵部尚書、刑部尚書。
寧之風(1603-1681),字德九。清代寧陽縣城西街人。官至太宰太傅。
寧之風的先祖寧義,為元世祖時的千戶候。
周百順(生卒不詳),字備堂,寧陽縣石碣(今石集鄉石碣集)人。清嘉慶二十二年(1818),周百順中進士。歷任河南林縣、江蘇金山、湖南通道、耒陽縣知事,因俗施治。任河南辛巳、湖南庚子鄉試同考官,遴選人材。74歲致仕故里,研究學問,教授諸生。著有《更事良言》《從吾堂時文》。
於禁(生卒不詳),字文則,東漢泰山郡鉅平(今寧陽縣磁窯西太平)人。官至虎威大將軍。
張登雲(1553-1639) ,字攀龍,別字宇浩。明代寧陽縣(今寧陽縣)葛石庄人。明中期著名將領。
劉虎(?-1704),字輔臣,清初寧陽縣(今寧陽縣)泗店人。曾任拱極城游擊將軍、蔚州參將、石匣副將。
[font color=#800080]黃恩彤[/font](1801—1883) 原名丕范,字綺江,號石琴。寧陽縣蔣集添福庄人。清末大臣。15歲獲縣試第一。1822年 (道光
二 年)中舉。1826年(道光六年)中進士。先後任刑部主事、刑部郎中、順天府鄉試同考官、廣西鄉試正考官、江南
鹽法道道員、江蘇按察使。
許國(1919-1941) ,原名許興昆,寧陽縣南許村人。抗日戰爭時期中共地方領導人。
馬良(?-1642),綽號紅鬍子。明寧陽縣古樹口村(今寧陽縣石集鄉古樹口村)人。明末起義軍首領。
朱蓂階(1900-1942) ,名相堯。寧陽縣東庄鄉人。愛國知識分子,抗日戰爭期間中共地方領導人。
趙福基 (1909-1941) ,回族,原名趙德庭。寧陽縣白馬鎮太平庄人。馬淑貞 (1909-1946),女,回族,1927年與趙福基結為伴侶。夫妻雙烈士。
戴玉蘭(1913-1996),女,寧陽縣東疏鎮大伯集人。全國"三八紅旗手"。
C. 什麼是生態縣
中文名稱:生態縣
英文名稱:ecological county
定義: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各個領域基本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縣 級行政區域。
所屬學科:資源科技(一級學科);資源生態學(二級學科)
1、基本條件
(1)制訂了《生態縣建設規劃》,並通過縣人大審議、頒布實
施。國家有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制度及地方頒布的各項環保規
定、制度得到有效的貫徹執行。
(2)有獨立的環保機構。環境保護工作納入鄉鎮黨委、政府領
導班子實績考核內容,並建立相應的考核機制。
(3)完成上級政府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三年內無較大環境事
件,群眾反映的各類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外來入侵物種對生態
環境未造成明顯影響。
(4)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指數在全省名列前茅。
(5)全縣80%的鄉鎮達到全國環境優美鄉鎮考核標准並獲命名。
D. 我國生態環境按縣域劃分優良一般和較差及分別占國土面積的比重多少
生態環境部發布《2017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告顯示,2017年,生態環境質量「版優」和「良權」的縣域面積占國土面積的42.0%,主要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南及東北的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603099,股吧)地區;「一般」的縣域佔24.5%,主要分布在華北平原、黃淮海平原、東北平原中西部和內蒙古中部;「較差」和「差」的縣域佔33.5%,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西部、甘肅中西部、西藏西部和新疆大部。
E. 機構改革中,縣環境保護局下屬的事業單位:某某分局人員該怎麼辦
環境監察行政執法人員應當參公
F. 生態環境部成立後省、市、縣怎麼改稱呼
生態環境廳和生態環境局
G. 中國生態環境第一縣是哪個地方
中國生態環境第一縣————浙江慶元
H. 中國生態環境第一縣是哪
中國生態環境第一縣————浙江慶元2004年,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從生物豐度、植被覆蓋、水網密度、土地退化、污染負荷五項評價指標,在衛星遙感數據、生態環境現狀調查和統計數據等多源數據融合分析的基礎上,對全國31個省、2348個縣(市、區)的生態環境質量進行了評價,形成了《中國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研究》報告。報告顯示,慶元縣的生態環境質量位居全國第一,是「中國生態環境第一縣」。
慶元縣地處浙南山區。境內山嶺連綿,峰巒疊嶂,海拔1500M以上山峰有23座,其中百山祖海拔1856m,為浙江省第二高峰。山高林密,植被豐富,森林覆蓋率高達86.05%,居全省之冠。雨量充沛,溪流縱橫,是甌江、閩江、福安江的發源地,有「水流兩省達三江」之說。溫暖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利於各種動植物的生長、繁育,其中有被列為世界最瀕危十二種植物之一的百山祖冷杉。山水清麗、風光旖旎、生物多樣,距東海海岸線直線距離120公里,是我國東南部抵禦熱帶風暴的第一道天然屏障,地處「三江源頭」的慶元在浙、閩兩省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態地位。
I. 當前全市生態環境保護依然嚴峻,認為市縣工作當中哪些差距和不足
保護環境是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並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環境受到污... 對受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必須做好綜合的治理。以創造出適合於人類生活、工作的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