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態學
① 歷史上我國植物生態學屬於哪一學派
1.英美學派 以美國的F.E.Clements和英國的A.G.Tansley為代表。以研究植物群落的演替和創建頂極學說而著名,有影響的著作有Clements(1916)的《植物的演替》,Clements與Weaver(1929)的《植物生態學》和Tansley(1923)的《實用植物生態學》等。
2.法瑞學派 以法國的J.Braun-Blanquet和瑞士的E.Rübel為代表。他們以特徵種和區別種劃分群落類型,稱為群叢,並建立了比較嚴格的植被等級分類系統,完成了大量的植被圖,在各學派中影響最大。主要著作有 Braun-Blanquet(1928)的《植物社會學》和Rübel(1922)的《地植物學研究方法》。
3.北歐學派 以瑞典的 Du.Rietz為代表,以注重群落分析為特點。 1935年與法瑞學派合流後,被稱為大陸學派。重要著作有Rietz(1921)的《近代社會學方法論基礎》。
4.前蘇聯學派 以B.H.Cyкaчёв為代表。他們注重建群種與優勢種,建立了一個植被等級分類系統,並重視植被生態與植被地理工作。代表著作有Cyкaчёв的《植物群落學》(1908)和和《生物地理群落學與植物群落學》(1945)。
② 植物生態學 第二版(姜漢僑)主編的pdf格式。急求
【書名】植物生態學
【出版發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0.04
【作 者】姜漢僑等
【ISBN號】978-7-04-029130-8
【頁 數】 316
是不是這本書,可以給你製作,我私信你。
③ 植物生態學考研要考的學科有哪些
1、植物生態學考研需要考政治、外語和兩門專業課,具體可以去研招網或者招生單位官網查看專業目錄。
2、不同招生單位的專業課考試科目和參考書目可能不一樣,所以建議先確定報考學校,然後自己去官網查看。
④ 植物生態學簡介
植物生態學(wushangtaixue)研究植物之間、植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它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植物個體對不同環境的適應性,及環境對植物個體的影響;植物種群和群落在不同環境中的形成及發展過程;以及在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中國的植物生態學家
1.張新時
2.侯學煜
3.彭少麟
4.蔣高明
5.陽含熙
6.曲仲湘
7.李渤生
8.仲崇信
9.李繼侗
10.姜漢僑
其實,中國稱的上植物生態學家的學者不止以上幾位,比如朱彥承先生,吳征鎰先生等。
老先生們的著作拿在手裡,有一種厚實感,今天這樣的環境下,雖然硬體條件比過去好多了,但要成長成植物生態學家,比過去不見得容易。
成書於戰國時期的《管子·地員》,在我國和世界上最早論述了植物生態學知識。
植物生態學是研究植物與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我們祖先在長期的農業生產活動中,很早就積累了豐富的植物生態學知識。《管子·地員》記述了在土質優劣、地勢高低和水泉深淺不同的土地上,所宜生長的各種不同植物,並得出「草木之道,各有谷造,或高或下,各有草物」的重要結論。其意是:植物的生長同土壤的性質有關,不同質地的土壤所宜生長的植物不同;同時,植物的分布與地勢的高下有關。
書中還以一個山地為例,依高度不同,將山地分為五個部分,並列出每部分所宜生長的植物名稱。這是由於山地高度不同,溫度各異而造成的植物垂直分布的現象。該書所談的這些情況,與現在華北地區的山地相符。書中又以一個小地區內植物的垂直分布為例,指出「凡彼草物,有十二衰,各有所歸」,並列舉了十二衰(十二種植物)的名稱。這種情況與實際也是相符的。這是小地區內地勢高低不同,水分分布各異的環境所造成的。
《管子·地員》認為土壤有18種,其中有三種土壤最優良,合稱為「三土」。書中詳細說明了三土的性狀及適宜種植的谷類品種。這些論述的科學性,與近代植物生態學初期的水平相比,毫不遜色。
在國外,直到公元19世紀中期,一些生物學家才在探險考察過程中,獲得有關植物生態學的豐富資料。德國人洪堡德於1807年發表了《植物地理知識》一書,奠定了植物生態學的基礎。但是,從時間上來說,他們對植物生態學的認識,比《管子·地員》要晚2000多年。
⑤ 生態學與植物學的區別
點評一下樓上三位的回答。
1樓的對生態學的解釋基本正確,植物學不只是研究生理回狀況,否則答就成了「植物生理學」,植物學的概念外延也比較廣泛,應該包括以植物為核心的研究科學體系,涵蓋有植物生理學、植物分類學、植物地理學、植物生態學等等。
2樓的解釋簡單明了,不過對非專業人士不容易理解,生態學、生物學、生命科學幾個概念經常容易被混淆,都跟「生」有關,生命科學應該是大的框架,生態學側重生物(包括人)與其周邊環境之間的關系與交互作用研究,生物學側重對生物體自身體系的研究,有的時候二者沒有絕對的界限,例如植物生理生態學、遺傳生態學等,生物學是生態學的基礎之一,生態學的基礎還應該有地理學等。
3樓的用個例子來解釋生態學和生物學的區別,但是解釋比較片面,容易造成誤解,這樣解釋可能更好:植物學側重研究草有什麼生理結構,如何生長的,生態學側重研究什麼地方什麼條件下草生長和分布的狀況。
⑥ 植物生態學的研究動態和發展方向
現代生態研究生物與環境之間構成一個整體 - 生態系統,研究內容是:個體生態學,種群生態學,群落生態學,生態系統生態學,景觀生態學,全球生態學。
⑦ 植物的生態學特性是什麼
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什麼是 生態學 ?
生態學(Ecology)是研究有機體及其周圍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
那對於植物來說,它是自己本身個體以及其周圍環境的相關關系的問題。
而他本身,周圍又有什麼呢?
生物角度:本種植物,其他種類植物,動物,微生物等 。
非生物角度:陽光,空氣,水等。
個人覺得 應該從 個體、種群、群落 幾個層次來分析其特性吧。
--在此僅提供一個思路---
⑧ 植物生態學和植被生態學有區別嗎
植物生態學范圍更廣,包括分子生態學、生理生態學、個體生態學、種群生態學、群落生態學、植被生態學,乃至生物圈生態學。
⑨ 植物生態學的學科簡介
植物生態學包括個體生態學、種群生態學、群落生態學和生態系統學四大部分。研究植物生態學的目的在於闡明外界條件對植物形態結構、生理活動、化學成分、遺傳特性和地理分布的影響;植物對環境條件的適應和改造作用。為農業、林業、畜牧業生產服務。植物生態學也是環境保護的理論基礎之一。
植物生態學 plant ecology 以植物為研究對象的生態學。C.Schrter(1902)根據研究對象,曾經區分為植物個體形態學(plant autoecology)、群落生態學(synecology)、植物生態地理學等。個體生態學以前是從目的論適應為中心的花生態學出發,然而現在的主流是從野外生理學發展起來的實驗生態學。群落生態學是以群落的分類以至形態(J.Braun-Blanquet,1928)或演替現象(F.E.Clements,1916及其他)為研究中心。最初,兩者之間幾乎毫無關系,但是直至最近,根據與群落結構有關的生理及物質代謝的研究,兩者已趨向於結合。植物社會學與群落學大體作為同義使用。A.F.W.Sehimper(1898),隨後J.E.B.Warming(1918)所建立的植物生態地理學(ecological plant geography)主要是以研究群落的分布、環境條件與分布之關系等為對象,因而具有群落生態學各論的性質。植物生態學與農學有著密切的關系。
⑩ 植物生態學和植物形態學的區別是什麼
植物生態學是研究植物之間、植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是生態學的分支學科,依其對象的組織水平又分為個體生態、種群生態、群體生態和生態系統4個部分。它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植物個體對不同環境的適應性,及環境對植物個體的影響;植物種群和群落在不同環境中的形成及發展過程;以及在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中植物的作用。
植物形態學是研究植物體內外形態和結構,器官的形成和發育,細胞、組織、器官在不同環境中以及個體發育和系統發育過程中的變化規律的科學,它是植物學的基礎學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