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養魚種菜
A. 年年有餘生態養殖農業園名稱好不好幾個人合夥投資養殖:養魚,養雞,種菜等等起這個名稱不知道好不好
不好,起名要求響亮,要麼大俗,要麼大雅,你這年年有餘,太溫了,而且也覆蓋不了你的經營范圍。
B. 生態養豬養魚種菜十畝地十畝塘一年能掙多少錢
2015年生豬存欄量會較2014年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而且勢頭有可能持續至年底,但由於經濟形勢低迷,需求疲軟導致存欄缺口不會很大,與此同時,豬價或將有所回暖,養豬業基本可以告別2012年開始的長達3年的低迷期。豬價有可能在2015年上半年做出虧損,但只能保持在成本線附近微利狀態,豬價在6.5至7.5元/斤區間窄幅波動,至2015年末有望震盪漲至8至8.5元/斤,全年或呈現上半年低、下半年高的走勢。
C. 種菜養豬養魚立體化
這屬於立體生態養殖技術。
D. 河水養魚一畝可以養多少
池塘養魚主要飼養技術包括混養和密養、輪捕輪放、日常管理和綜合經營。
混養和密養 在同一池塘里混養和合理密養習性不同、食性各異或同一種類而規格不同的魚種,是中國池塘養魚技術的核心。鰱、鱅生活在水體上層,草魚、團頭魴生活在水體中、下層,青魚、鯪魚、鯉、鯽、非鯽等生活在水體底層。將這些不同種類的魚混養在同一池塘中時,不但可增加池塘單位面積的放養量,而且由於各種魚類所需的餌料不同,能充分利用池塘中的各種餌料資源,產生互利關系,又防止了水體的富營養化和改善池塘生產條件。將同一種類不同規格的魚進行混養,可在生產食用魚的同時生產大規格魚種,從而減少培育魚種的池塘,擴大了食用魚的飼養面積。在合理的密度范圍內,只要水溫適宜、水質良好、混養魚類的比例和放養魚種的規格適當、餌料質優充足、飼養管理細致,就會提高產量。
輪捕輪放 即一次放足魚種,飼養一個時期後,分批捕出其中部分達到商品規格的成魚,再適當補充魚種。採用這種方法能使池塘單位水體始終保持適宜的密度,從而提高單位面積的魚產量。
日常管理 控制池水顏色是日常管理的主要技術措施。豆綠、茶褐等良好水色是一個綜合性指標,它標明池水中的浮游植物是以隱藻、硅藻及其他藻類為優質種群,如這些藻類形成水華,表明各種營養鹽類充足,代謝中間產物分解快,溶氧狀況良好。為使水色良好需適時適量施肥和注入新水,排出池水。餌料主要是水草、旱草和藻類,另補充配合餌料、油餅類、谷類和糠麩或田螺、貝類等。投餌要適時、適量、定點,以便檢查魚類攝食情況。施肥的目的在於培養池中的浮游生物,以禽、畜肥和綠肥為主。高產精養池內由於魚類放養密度大,投餌施肥量多,易導致溶氧量下降,威脅魚類生存,必須及時注入新水或氧氣,以避免魚類泛池、浮頭現象發生。
綜合經營 中國常以池塘養魚為主,與家畜、家禽飼養、養蠶、種菜等綜合經營,以充分利用農業自然資源和農副產品及其加工廢棄物,節約能源,維持生態平衡,提高經濟效益。如廣東的桑基,蔗基、果基,魚塘,就是在魚池堤埂植桑、桑葉喂蠶、蠶沙和蠶蛹等養魚,魚糞肥塘,塘泥肥桑,使魚、桑、蠶都能很好生長,形成水陸相互促進的多種經營的良性循環人工復合生態系統。池塘養魚技術要點 1.淡水魚類養殖的基本概念
淡水魚類養殖是將魚種投放到水體並加以一定的飼養管理,或對水體中的魚類資源進行繁殖和保護,從而獲得高產量魚的生產方式。目前中國的淡水魚類養殖品種有30餘種,根據養殖魚類的特點,水體條件,以及養殖措施等,淡水魚類養殖分為如下方式:
根據養殖魚類對水溫的要求分類:溫水性魚類養殖,一般水溫為15_30℃,如鯉魚、草魚、鰱、鱅、鯽和團頭魴等;冷水性淡水魚類養殖:一般適溫為10_20℃,如虹鱒、細鱗魚等;熱水性魚類養殖:一般適溫為18_30℃,如羅非魚、淡水白鯧等。
2. 根據養殖水體條件,養魚種類和規格、水域類型及養殖措施,淡水魚類養殖又分為如下方式:
a. 靜水養魚和流水養魚
b. 單養、混養和套養
c. 池塘養魚、稻田養魚、河道養魚、湖泊養魚、水庫養魚、網箱養魚、圍網與圍欄養魚及工廠化養魚等。
d. 精養、半精養、粗養等。
3.以下就池塘魚類養殖技術的重要環節,做一要述。
池塘養魚
池塘養魚是中國大部分地區使用的養魚方式,目前產量約占淡水養魚的60%以上,具有投資小、收益大、見效快、生產穩定等特點。
魚池條件:
面積:一般成魚池面積為5_10畝,這樣易於管理。親魚池、魚苗池、魚種池以3-5畝為宜。
水深:一般成魚池水深2_3米。北方的越冬池以嚴寒最厚冰層以下1.5-2米為宜。魚苗池、孵化池水深為1.0_1.5米為宜。魚種池一般要求水深1.5-2.0米。
水質:水源充沛、水質良好是養魚的根本條件。
底質的要求:池塘底質最好是壤土,砂壤土,其次是黏土。
4.放養前的准備工作
休整池塘,清除池底雜草、雜質、平整池塘。
a.清塘消毒
土法清塘:即冬季排干水,通過池底凍結、乾燥和爆曬來清除敵害,改良底質。
葯物清塘:可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
b.注水和培育水質
池塘消毒後,待葯物毒性消失,即可住新水,在魚種放養前7_10天,既投基肥,培育水質。
5. 魚種放養
放養大規格魚種是池塘養魚的一項高產措施。大規格魚種具有抗病力強,成活率高,生長迅速的特點。在池塘飼養條件下,草魚一般放養體重0.25公斤的魚種,經過4個月飼養到秋季可達規格0.5_0.75公斤,如放養0.5_0.75公斤的可長到1.0_1.5公斤。鰱鱅魚一般放一齡魚種,12_18厘米規格,到出塘可達0.5_0.75公斤。其他魚如鯉魚、鯽和團頭魴都放養一齡魚種,密度偏稀一些,規格為12_14厘米左右,經過幾個月的飼養,鯉魚可達規格0 .5公斤,團頭魴150_350克,鯽魚100克以上。
6.高產放養模式:
各地根據多年養殖經驗,經過科學總結,制訂了許多放養模式,在此不一一列舉。在此僅介紹80:20放養技術:
1). 用上述標准方法准備池塘。
2). 將規格均勻一致的能攝食顆粒飼料的魚類(如鯽魚)的魚種和規格比較均勻的濾食性魚種(如鰱魚)放入已准備好的池塘中,大致分別占總產量的80%和20%。
3). 以一種營養完全、物理性狀好的顆粒飼料,按規定的計劃和方法飼喂80%的魚類。
4). 在整個養殖周期中,始終將池塘水質維持在一個不會引起魚類應激反應的水平。
5). 在收獲時,主養魚(80%)的個體應大小均勻、達到上市規格。
7.魚種放養密度
各地使用的放養密度應根據池塘條件因地制宜。對於首次採用80:20池塘養魚技術的養殖者,每畝水面收獲時主養魚的重量不超過以下的限量:
a. 在增氧受限制、不能沖水的池塘,其魚重量定為167公斤;
b.在增氧不受限制、沖水受限制的池塘,其魚重量定為267公斤;
c.在增氧和沖水均不受限制的池塘,其魚重量定為400公斤;
d. 連同配養魚20%的重量,a、b、c三類池塘的總產魚重量分別為209公斤、333公斤和400公斤。
e. 若希望出塘平均規格為500克,則a、b、c三類池塘放養魚總數量分別為418尾、666尾和800尾。其中主養魚佔80%,配養魚養魚佔20%。
8.池塘養魚的飼養管理
好的管理是養殖成功的重要因素。養殖的最終目的是獲得最大的利潤。最大的利潤是通過維持生產成本與魚種的質量和數量、飼料的質量和投喂量、環境質量之間的平衡來取得的。科學的飼養管理具體可概括為以下八個方面:
a.經常巡塘,觀察池塘中魚群動態 每天早、中、晚巡塘,黎明前觀察魚類有無浮頭現象,浮頭的程度如何;日間可結合投餌和測水溫等工作,檢查魚活動和吃食情況。在高溫季節,天氣突變時,魚類易發生嚴重浮頭,還應在半夜前後巡塘,以及時制止嚴重浮頭,防止泛池。
b.除草去污,保持水質清新和池塘環境衛生,及時防除病害。
c.掌握池塘注排水,保持適當水量,防澇抗旱,防止逃魚 根據情況,10_15天注水一次,以補充蒸發消耗,使魚類有充裕舒適的活動空間和良好的生活環境。
d.根據天、水溫、季節、水質、魚類生長和吃食情況,確定投餌量,及時做好防病工作。
e.做好全年飼料、肥料需求量預算和分配。
f.合理使用增氧機,投餌機等漁業機械,搞好維修保養和用電。
g.注意市場行情,及時安排出塘,有條件的地方可搞好輪捕輪放。
做好池塘日記記錄和統計分析 具體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魚種放養和計劃收獲、實際收獲記錄、投餌施肥記錄、水質管理和魚病記錄、經濟效益分析。
以上是池塘養魚技術的主要要點。用八個字可系統地加以概括:
a.水要有充足的水源,良好的水質,適宜的水溫,寬敞的水面;
b.種要有優質的品種和體格健壯的大規格魚種;
c.餌要有營養全面的人工配合顆粒飼料;
d.密以較高的密度獲得較高的產量;
f.混適當混養肥水性魚類;
g.輪搞好輪捕輪放,也可搞輪作即上茬養成魚,下茬養魚苗;
防認真做好防病治病的工作,貫徹「有病早防,無病先防,防重於治」的原則。
E. 怎麼荷塘養魚
在人工修建或天然形成的靜水池中從事的魚類養殖。又稱內塘養魚。池塘水體較小,易於人工控制,管理方便,可採用綜合技術措施進行精養,以提高單位水域的產量。生產過程分四個階段,通過人工繁殖取得魚苗,當年或翌年將魚苗培育成魚種,魚種養一定時間成商品魚部分魚繼續培育成親魚。也可根據需要專門從事其中一個階段的養殖生產。中國池塘養魚的養殖面積、單產和總產量均居世界首位。世界上進行池塘養魚的國家主要有印度、東南亞諸國、日本、俄羅斯、美國等。
池塘養魚主要飼養技術包括混養和密養、輪捕輪放、日常管理和綜合經營。
混養和密養
在同一池塘里混養和合理密養習性不同、食性各異或同一種類而規格不同的魚種,是中國池塘養魚技術的核心。鰱、鱅生活在水體上層,草魚、團頭魴生活在水體中、下層,青魚、鯪魚、鯉、鯽、非鯽等生活在水體底層。將這些不同種類的魚混養在同一池塘中時,不但可增加池塘單位面積的放養量,而且由於各種魚類所需的餌料不同,能充分利用池塘中的各種餌料資源,產生互利關系,又防止了水體的富營養化和改善池塘生產條件。將同一種類不同規格的魚進行混養,可在生產食用魚的同時生產大規格魚種,從而減少培育魚種的池塘,擴大了食用魚的飼養面積。在合理的密度范圍內,只要水溫適宜、水質良好、混養魚類的比例和放養魚種的規格適當、餌料質優充足、飼養管理細致,就會提高產量。
輪捕輪放
即一次放足魚種,飼養一個時期後,分批捕出其中部分達到商品規格的成魚,再適當補充魚種。採用這種方法能使池塘單位水體始終保持適宜的密度,從而提高單位面積的魚產量。
日常管理
控制池水顏色是日常管理的主要技術措施。豆綠、茶褐等良好水色是一個綜合性指標,它標明池水中的浮游植物是以隱藻、硅藻及其他藻類為優質種群,如這些藻類形成水華,表明各種營養鹽類充足,代謝中間產物分解快,溶氧狀況良好。為使水色良好需適時適量施肥和注入新水,排出池水。餌料主要是水草、旱草和藻類,另補充配合餌料、油餅類、谷類和糠麩或田螺、貝類等。投餌要適時、適量、定點,以便檢查魚類攝食情況。施肥的目的在於培養池中的浮游生物,以禽、畜肥和綠肥為主。高產精養池內由於魚類放養密度大,投餌施肥量多,易導致溶氧量下降,威脅魚類生存,必須及時注入新水或氧氣,以避免魚類泛池、浮頭現象發生。
綜合經營
中國常以池塘養魚為主,與家畜、家禽飼養、養蠶、種菜等綜合經營,以充分利用農業自然資源和農副產品及其加工廢棄物,節約能源,維持生態平衡,提高經濟效益。如廣東的桑基,蔗基、果基,魚塘,就是在魚池堤埂植桑、桑葉喂蠶、蠶沙和蠶蛹等養魚,魚糞肥塘,塘泥肥桑,使魚、桑、蠶都能很好生長,形成水陸相互促進的多種經營的良性循環人工復合生態系統。
F. 怎樣才能在陽台種菜養魚工藝
「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是這樣做到的:
●所需材料:玻璃缸、飯盒、塑料花盆、水泥槽、可樂瓶、PVC水管
●工具清單:工兵鏟、切割機、水壺、電鑽、軟管、氣泵、墨線、水管連接件、打孔器、膠黏劑等
●種養原理:通過水泵將魚缸里包含魚糞等雜質的水輸送到苗床,利用植物根系具有強大吸收、吸附能力的特點,讓植物在吸收水中過量的無機鹽作為營養源的同時,減少水中對魚類生長有害的鹽類。經過苗床過濾後的水通過虹吸排水流回魚缸,從而實現「養魚不換水」而無水質憂患、「種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長的生態共生效應。
G. 人工池塘養魚,畝產利潤多少
看情況,一般2000-4000.指養普通魚。
H. 什麼是生態養殖
態養殖是運用生態學原理,保護水域生物多樣性與穩定性,合理利用多種資源,生產無公害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以取得最佳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新型養殖方式。生態養殖是讓畜禽在自然生態環境中按照自身原有的生長發育規律自然地生長,其畜禽產品因品質高、口感好而備受消費者歡迎,產品供不應求。
I. 生態養殖是什麼意思
就是利用自然界的食物鏈系統進行養殖,這樣不不會污染環境。也就是算準了,如甲的排泄物由乙吃掉,乙的排泄物變為丙的營養(如植物),而丙又能作為丁的食物,結果丁又成為了甲的食物。這樣就不會對環境產生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