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六安大水庫

六安大水庫

發布時間: 2020-12-09 09:09:30

❶ 全國十大水庫排名

松濤水庫 是全國十大水庫之一,它山之綿亘,水之浩瀚,幅員遼,資源之豐厚乃全國少有,海南罕見.它灌溉三市兩縣的123萬畝良田,每年給海口,洋浦,那大和老城開發區供水4.7億立方,輸送電量1億多千瓦小時,還給瓊島西北部的12宗中型水庫、33宗小型水庫提供補水,作為全國第二大土壩工程的松濤,水庫保證其土地、熱能和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的同時已經真正成為集灌溉、防洪、供水、發電、通航、養殖、造林、旅遊為一體的多功能在型綜合水利工程。歷史證明:松濤水庫是經濟特區建設的先峰,又是特區經濟的發展後盾。

松濤水庫 素有"天湖"美稱,距那大15公里,座落在海南第一大河南渡江上游,位於海南中西線主幹公路交匯處。其源發自五指山流經白沙進入儋州境內。全庫水面面積130平方公里,庫容33。45億立方米,集雨面積1496平方公里。庫岸線長達544公里,水域主要航線66。5公里,其中南豐至白沙牙叉港約39公里(上行),南豐至松濤大壩約27。5公里(下行),倘若搭上那穿山越谷的航船,便可一直撲到"撐起炎荒半壁天"的五指山。這里水陸兩便,四通八達,交通暢順,旅遊生態資源得天獨厚,其北段王帝殿區域銜接規劃欲辟的蓮花山森林公園,和蘭洋溫泉;東面承接島嶼嶙峋的九公里畚箕肚庫灣可直達著名的鹿母灣瀑布,南段通過陸路經白沙可進入昌江八所西部工業走廊;往南可翡翠山通什市;北面瀕臨舉世矚目的洋浦港,外環天南名勝東坡書院、熱作兩院植物園、八一石花水洞、疑入仙境的白鷺天堂和飲譽千年的蘭洋溫泉及仙女梳妝的雲月湖。

松濤水庫 水域遼闊,酷似大海,白帆點點,漁歌滿江,景色多變。平日里煙波浩渺,波光粼粼,激怒時,巨浪翻湧,飛濺岸礁。夕照下,松濤壩區霞光燦爛,掩映著殷紅的水面,水天一色,襯托著起伏的山巒和婆娑的椰林,山青水秀,壯美絢麗,如詩如畫,乘船游覽,遊客可以親口品嘗獨具一格的「松濤鱅魚火鍋」,體驗人生一大樂趣。

2高州水庫 位於高州市東北部,距市區25公里,集水面積1002平方公里,庫容量11.5億 立方米,是全國十大水庫之一。它清幽秀麗,山水相融,風光旖旎,是粵西地區著 名的游覽、假勝地。
又稱「東湖」,位於靈山縣城東14公里,在號稱靈山第一峰的羅陽山翠巒環抱中,高山出平湖,水色湛藍,似是一面明鏡。
3靈東水庫 該水庫始建於1958年,當時全國興修的十大水庫之一,景區總面積728萬平方米,現在已建設成為以灌溉防洪為主,兼發電、種養、旅遊等綜合利用,風景秀麗的人造湖,是水利部重點聯系的大型水庫之一,被列入廣西濱海旅遊風景區。
水庫東西走向,呈狹長形,水平直線長15000米,最寬處3150米,水面面積667萬平方米。水雲間15個島嶼,大則幾千平方米,小則幾百平方米,在水中央的天湖島上建有天湖島度假村。水庫大壩高30.6米,壩頂長1824米,巍橫貫南北。壩堤西下三級斜坡,植草披綠,宛如憑空懸掛著一張寬幅的駝絨壁毯。壩堤臨水一面以大石塊鑲嵌,側看恰似巨龍卧波。大壩兩端還建有東湖閣賓館、東湖閣、東湖度假村和靈湖茜苑。

❷ 六安市附近有哪些水庫

就我知道的有:金寨縣的 響洪甸水庫和梅山水庫;霍山縣佛子嶺水庫;還有龍河口水庫,花涼亭水庫,這5個是大的。還有小水庫很多!很多

❸ 六安的主要河流有哪些

淮河淮河發源於河南省桐柏山區,自西向東在霍邱朱港鄉陳村入境,經王截流、正陽關,至壽縣郝家圩出境,境內河長125公里,約占淮河總長的12.5%。壽縣正陽關,匯集伏牛、桐柏、大別山等山水及豫皖兩省的丘陵、平原來水,為淮河干、支流匯合樞紐,素有「七十二水歸正陽」之稱。
自南宋昭熙五年(1194年),黃河決口南流奪淮入海,經清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改道北去,及至民國27年(1938年)花園口黃河決口侵淮,黃河大量泥砂,淤高淮河河床,使淮河中、下游排水不暢,每遇洪水,淮水向支流倒灌。
淮河平水河槽寬:最寬440米,壽西淮堤段;最窄150米,姜家湖淮堤段。平均寬260米,平槽水深3~4米。淮河幹流含沙量約0.55公斤/立方米(正陽關站),年輸沙量為1220噸,汛期約佔全年的72%。
據1950~1984年水文記載,新河口豐水年(期)水位25~27米,枯水年(期)水位17~18米,常年平均流量為1334立方米/秒。1957年7月18日正陽關最大流量達12770立方米/秒,而泄洪量僅6200~8000立方米/秒,以致洪澇成災。
淠河淠河古沘水,有東、西兩源,全長253公里,流域面積6000平方公里,其中境內5458平方公里,是全區最大的河流。
東淠河、有西、東兩源。
西源——漫水河,系淠河主源流,源出鄂皖交界的掛籠尖北側。從霍山縣太平畈鄉余家灣起,北流經雙河店、王家店、洪家畈至九龍井,匯集東界嶺、高山鋪來水,上段稱三道河,下段稱六道河。西流源出石鼓寨、中界嶺經古佛堂的山水。東流首受五桂河,折向東北,經上土市、雷家畈。南側有龍門沖水入,又北流經鮑家嶺、牡丹河兩大彎道後,與源出八斗嶺、雞心石和自西向東流的清水河,在漫水河鎮匯合。自此河岸開闊,最寬達72米,再東經響水寺、對頭彎、大平地,有馬槽河入,經唐家院,安家河從此匯入,又東行過梅林坪大轉彎,折向東北,於王家畈(午旗河)入佛子嶺水庫。南岸還有源出白馬尖,流經大化坪的石羊河(上段稱輝陽河)於潘家灣入佛子嶺水庫。
東源——黃尾河,源出岳西縣境多枝尖的金崗嶺北側,東北流經青天畈、道義澗,折北經闊灘河、黃尾街,於陡峰寨東進入霍山縣境,稱石板河。再北流經胡家河,在板里河西與另一源出岳西縣境的清潭河匯合,北流至磨子潭水庫。出庫後與源出黑山尖經東西溪、東鳳橋的掃帚河(上段稱童家河)匯合後,古稱潛水,進入佛子嶺水庫。佛子嶺水庫匯集東淠河東、西兩源,控制面積1840平方公里(包括磨子潭水庫570平方公里)。東淠河水出庫後,河谷開闊,比降平緩,出現沙灘。西北流經梁家灘彎道,向東北流經黑石渡,匯入孔家河。1975年霍山縣在此改灘造田,遂折東經霍山縣城、團山嘴至兩河口,其間右岸有柳林河、幽芳河、高廟河、熊家河(又名山王河),左岸有深水河、戴家河、龍門沖等支流匯入。至此,東淠河全長103公里,流域面積2697平方公里。
西淠河古稱湄水,亦名西河、麻步川,發源於鄂皖交界的三省堖,源流稱黃氏河。西淠河從宋家河、烏雞河匯合口(五七橋)起,東流經茅坪、江家灣有青龍河(又名姜河)入,再東經青山,青楓嶺,匯蓮花河水,折北至青龍嘴,毛坦河入,再折北向東直至響洪甸水庫大壩,出庫後,經駐駕灣、獨山折向東南至兩河口,全長68公里,流域面積1585平方公里。
東、西淠河在六安縣兩河口匯合後稱淠河,東流折北行9公里至橫排頭,進入淠河灌區渠首樞紐工程,形成5公里長的人工湖,過大壩後經蘇家埠東北流匯入十里橋河水,經六安市折北流15公里至鮑興集,古芍陂於此引淠水。向西轉過大灣道,北流經王集、安城寺、單家埠,折東5公里至馬頭集,匯入石壩河水,再北經隱賢集、迎河集,於正陽關入淮河。在流域面積中,山區佔70.4%,丘陵佔23.2%,平原佔6.4%。總落差362.1米,河流平均比降1.46‰,其中東淠河從黃尾河源頭到磨子潭水庫,平均比降11.9‰;西淠河從宋家河源頭到五七大橋,平均比降18.9‰;六安城關到正陽關平均比降只有0.19‰。由於上游洪水夾帶大量泥砂在下游滯流沉澱,1958年到1985年,河床抬高1米多,六安80年代淠河汛期1000秒立方的水位,相當於50年代3000秒立方的水位,急流而下經常成災。淠河上游,磨子潭、佛子嶺、響洪甸三座大型山谷水庫,攔蓄洪水54%,減輕了下游的水患。
史河史河古稱決水,源出豫皖交界的大別山北麓,在金寨縣關廟鄉匯南流牛山河,再東流匯竹根河、牛食畈河、麻河、雙河、熊家河、白水河,流至梅山水庫。出庫後,過紅石嘴有長江河、洪澗河、傅家河、白塔畈河和泉河5條支流注入。北流至霍邱葉集鎮劉小廟村出境,於固始縣蔣集匯灌河,稱史灌河。至三河尖又分東西兩流,東流經霍邱縣陳村入淮河。史河全長220公里,平均比降1.31‰,流域面積6880平方公里,其中境內河長120公里,流域面積6880平方公里(包括泉河上、下游段218平方公里)。紅石嘴以上為山區,流域面積2004平方公里,河長10l公里,平均比降2.5‰。紅石嘴以下為丘陵至平原,丘陵區平均比降0.38‰。史河梅山站最大洪峰量,清道光2年(1822年)9120立方米/秒(調查推算);1954年7月11日實測最大洪峰量為4380立方米/秒。梅山水庫建成後,1969年7月15日實測最大出庫流量為1560立方米/秒,同期進庫流量為13978立方米/秒。史河上遊河道支流眾多,坡陡勢急,河床大部分是岩石裸露或是礫石。紅石嘴以下河道,坡緩勢弱,河道淺寬,砂質河床和灘地,最寬達700~800米,河槽不穩定,兩岸系沉積台地,易受洪水侵襲。
灃河灃河古名窮水,源流為趙河,出霍邱縣南林店一帶丘陵崗區。北流經龍頭橋至河口集南與西側找母河匯合,再向北經河口集、朱塔寺,牛角河水匯入。過張集後稱泥鰍河,折西北注入城西湖,河長44公里,流域面積680平方公里,平均比降0.51‰。在湖區匯高塘河、二里澗來水,再經霍邱城沿人下開挖的寬150米,長18公里的泄水道,由臨淮崗深孔閘入淮,全長75公里,總落差37米。匯水面積1774平方公里,其中丘陵佔51.8%、平原佔21.4%、湖泊窪地佔26.8%(1966年城西湖圍墾後,匯水面積1447平方公里)。上遊河槽寬4~15米,無堤,水深約1.8米左右;下游兩岸築堤,堤距60~80米,水深約3.0米。木船上達河口鎮,下入淮水,航程53公里,是霍邱縣西部主要的運輸航道。
汲河汲河古稱水,因城東湖古稱湖而得名,發源於大別山北側外山區。東、西兩源並導,於固鎮匯合北流,注入城東湖,在溜子口入淮。全長160公里,流域面積2200平方公里,平均比降1.9‰。1958年,建淠史杭灌溉工程,汲東乾渠由西往東,將南北流向的汲河流域分割為兩部分,乾渠以南屬淺山、高丘山,以北屬坡地、平原圩畈區。
西汲河:源出三仙山、紅石埂,其源流處稱沙灣溪,河槽狹窄,卵石河床。曲折東北流,會黃澗河,北流經石婆店、駱家庵,此段河槽平直穩定。再往北經沙嘴子,穿過汲東乾渠吳家岸渠下涵至資聖寺,成為六安、霍邱兩縣的界河,此段河床不穩定、較彎曲,洪水不能及時下泄,常有3公里的積水區。北流經戴王廟,有漫流河(源出金寨奶奶廟)自西來匯,過六霍(邱)公路橋,經何家堰至洪集,又有頭道河、二道河(源出金寨縣九棵樹)匯入。此段河槽呈高坎深溝,溝深4~5米,沖涮嚴重,無堤。過洪集後,折向東北經儲渡口,油坊河匯入。自此以下至固鎮三岔,兩岸有堤,堤距300~500米,河槽寬20~50米,水深2~5米。西汲河全長102公里,流域面積864平方公里。
東汲河:又名丁集河。源出六安縣獨山錢家店的瓦崗沖,向北過康家埠,折東經荷葉堰、熊家橋至石門坎,有源出橫河嶺及界牌石的坡水匯入,穿過汲東乾渠大關橋涵曲折北流,經大步口,過六霍(邱)公路橋,經寶應寺、丁集車渡,於固鎮三岔與西汲河匯合。東汲河全長82公里,流域面積469平方公里。東西汲河匯合後稱汲河。河槽彎曲,蜿蜒北流,入霍邱縣境。從竇堰頭至大陰溝段,堤距由350米縮至150米,最窄處磚洪集不足100米,嚴重阻水,是固鎮和洪集經常發生洪災的重要原因。磚洪集以下至官莊入城東湖,因堤距內夾有生產圩堤,水流也不暢。官莊至五里超,有長約13里地段河湖不分,枯水季節才出現河槽。汲河從固鎮三岔至溜子口入淮,全長58公里。
東淝河東淝河古名淝水,有東、西兩源,於董鋪匯合。東源出肥西縣的大潛山,北流經青楓嶺,過淠河總乾渠天河渡槽,經石步橋,納官亭來水,又匯源出焦婆店經長城鎮的來水,北流至唐老圩,與源出將軍嶺自東向西三水匯合,進入壽縣境。折西向北與西源在董鋪匯合,全長49公里,流經境內14公里,流域面積2ll平方公里。西源出六安縣龍穴山,北流過石埠後入肥西縣境,經金橋折西北,過淠河總乾渠金橋涵至六安縣太平集,納源出棗樹店的青龍堰水,曲折北流,經李家圩有源出三十鋪的桃園河入,再北流又納源出肥西縣江夏店的大堰水入,進入壽縣境,折東北,流至董鋪匯合東源。全長56公里,流經境內長42公里。流域面積136平方公里。東西兩源匯合後,進入平原區,北流經過石埠嘴、船漲埠,至白洋淀後進入瓦埠湖。自廟台起,兩岸有堤。白洋淀以下,河湖不分,枯水期河槽出現。自董鋪至瓦埠湖河口,全長96公里。東淝河自西源至瓦埠湖河口,全長152公里,其中境內長138公里,流域面積2563平方公里。
杭埠河杭埠河古稱龍舒水,因在舒城縣東南,亦稱南溪,清光緒《舒城縣志》稱前河。建國後,改稱杭埠河。古籍舊志均稱源出岳西縣井園(孤井園),實則源出岳西縣同安寨西側石關的貓耳尖。東北流經主簿源西台龍井河水,又北流至姚西。納西河水,向北入舒城縣查灣與源出岳西縣境楓香坳的查水河匯合。東流至曉天鎮,有雙河自南向北流入,折北有石皂、救母河從西匯入,折東經小河口、右匯山七里河,曲折流向東北,於碎石灘進入龍河口水庫,此段習慣上稱曉天河。庫區內匯滑水河、河棚河(烏沙河)。出水庫東北流經九井寺有九井河入,折東龍潭河在右岸入,左岸始有堤防,過七門堰,再東經新街、干汊河,再東北流過馬家河口至白馬壋,右岸南港河入,左岸在合興壋有朱槽溝與豐樂河貫通,東行經周公渡有清水河從南匯入,過將軍壋後折北,經錢大山,折東經杭埠後,進入廬江縣的廣寒、王氏六渡,折北至合肥市肥西縣三河鎮與豐樂河匯合,向東流經大潭灣、北閘,注入巢湖。全長為145公里,其中境內長86公里,流域面積3064平方公里。
杭埠河在龍河口水庫以上為山區,落差大,多岩石,卵石河床,河寬80~200米;龍河口以下為平畈,落差小,多砂質河床,河寬120~300米;王氏六渡至三河鎮,原堤距不足100米,河底寬僅50米。由於上游積水面積大,中下遊河道彎曲狹窄,泄洪不暢,經常水患成災。明萬曆、清康熙、乾隆年間曾三次改道。民國3年(1914年)龍河口洪峰流量達6400立方米/秒。建國後,興建龍河口水庫,1969年山洪,入庫流量高達10320立方米/秒。中下遊河道經多次整治。將軍壋至大潭灣段泄洪能力達到1960立方米/秒,大潭灣以下為2700立方米/秒。
豐樂河豐樂河古稱桃溪,清代稱後河,又名界河。全長117.5公里,流域面積2080平方公里。有南、北、中三源,均出六安縣境。南源張母橋河,又名小界河,源出大山寨騎馬崗,北東流至東河口與源出嵩寮岩抱兒嶺的東來水匯合,東流至將軍山渡槽至龍嘴。北源思古潭河,源出小椿樹崗,匯集中店、小華山、龍穴山江淮分水嶺東側及南側的坡水,東流至雙河鎮。中源陳家河又名張店河、馬棚河,源出鳳凰台的駐馬尖與橫塘崗的豪豬嶺。在張家店匯合,過打山渡槽,東流至雙河鎮與思古潭河匯合後,再東流至龍嘴與張母橋河匯合,至此,豐樂河三源合一。龍嘴為六安、舒城、肥西三縣交界點,歷史上三縣均無堤壩,洪水漫灘而下。建國後,下游兩岸陸續築堤防洪,迫使水位抬高,洪澇災害出現仍較頻繁。過龍嘴再東流,過桃溪大橋至三河鎮,原在此與杭埠河匯合,現向東延伸至大潭灣匯合,注入巢湖。

❹ 六安市附近那有水庫

六安有六大水庫,但是離六安市內最近屬於響洪甸水庫,你可到南站坐車,半小時一班。

❺ 六安市4大水庫是什麼

梅山 響洪甸 佛子嶺 龍河口 磨子潭

聞名全國的六安五大水庫
佛子嶺水庫是建國初期我國自行設計具有當時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連拱壩水庫,以防洪為主,結合灌溉、發電、航運,系治淮委員會佛子嶺水庫工程指揮部設計。指揮汪胡禎,政委張雲峰。
1952年1月動工,1954年11月建成,歷時2年又10個月。水庫位於淠河東源上游,壩址在巴山縣城西南17公里處,漫水河、黃尾河徑流入庫。壩下東淠流至兩河口與西得河上的響洪甸水庫泄水合流,經橫排頭、六安市、正陽關注入淮河,實際控制面積1270平方公里。水庫總庫容 4.96億立方米,相應洪水位130米,汛期興利庫容1.2億立 方米,死庫容 1.25億立方一米,防洪標准為千年一遇。
樞紐工程由攔河壩、溢洪道、輸水鋼管和發電廠四個部分組成。攔河列為鋼筋混凝土連拱壩,東岸端為重力壩,西岸端為平板壩,全長半5窪拱壩段長 413. 5米,有20個垛和21個拱組成。1983年大壩加高1.5米,並加做防浪牆高1.1米後,壩頂高程由原來128.46米增至129.96米;防浪牆頂高程由原來129.56米增至131.06米;最大壩高由原來74.4米,增至75.9米。溢洪道位於東岸山凹,開敞式,1984年由原來5孔擴建為6孔,堰頂凈寬63.6米,孔寬10.6米,最大泄量7540立方米/秒。泄洪鋼管3道,管徑l.975米,分別布設在13,14,15號垛內,最大泄量225立方米/秒。發電引水鋼管6道,供新老兩座電。廠輸水發電,合計發電流量98.25立方米/秒。
水庫工程是在既無經驗、條件又十分困難的情況下進行的,參加施工隊伍來自四面八方,幹部和工程技術人員來自治淮委員會、六安幹部學校和大專院校應屆畢業生;軋鋼、灌漿、起重、運輸等技術工人來自上海、蚌埠、合肥;民工來自六安、阜陽兩專區農民,中國人民jie fang jun改編的第一水利師咱始至終參與最艱苦的工程,工地最多上工人數達一萬餘人。工程耗用鋼材8010噸,水泥 6.3萬噸,共做土方99萬立方米,石方82萬立方米,混凝土23.9萬立方米。水庫大壩垛拱澆築到頂後,當年經受洪水和6月17日10時15分5.25級地震考驗,安然如故。

龍河口水庫:
龍河口水庫,即現在的國家級AAAA風景區萬佛湖,位於安徽舒城境內
龍河口水庫1958年動工業興建,1960年建成受益,以後陸續興建配套設施,1969年最後竣工,歷時十一個春秋。「修水庫實現千年理想,鎖蛟龍造福萬代子孫」。它是舒城人民所書寫的戰惡龍、降旱魔的煌煌歷史篇章。這座水庫大壩為「粘土心牆沙殼壩」,全長1000多米,海拔高度75.4米,總計完成土石方160萬立方米,巍巍然聳立在龍河寨和栲栳山之間。令人驚嘆的是,它完全是以人工肩挑手推的土法而築成,堪列「世界之最」。見多識廣的原聯合國大壩委員會主席蘭希先生,稱贊龍河口水庫大壩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工程」。
龍河口水庫為何又稱萬佛湖?
原來龍河口水庫納曉天河、龍河和滑水河之水,庫區流域面積達1111平方公里。諸河流源自千山萬壑,最高峰便是萬佛山的「老佛頂」,海拔1359米,系舒城、桐城、廬江、潛山等縣境內的眾山之祖。老佛頂下丹峰上有一座高2米、寬1米的「自生石碑」。系舒城縣級保護文物。碑上有刻於清光緒年間的「萬佛名山」四個大字,歷百餘年雨雪風霜而未湮滅,至今仍以蒼勁、秀逸的面容昭示遊人。
依萬佛山東北而下,群山聳峙,高峰山最為拔尖。它與春秋山、華蓋山、鹿起山並列,為古代舒城的「四大名山」。載於《舒城縣志·藝文》的無名氏所作的《高峰山記》,開頭便說「有村曰『高峰』。」東距高峰山不遠,舊有「萬佛寺」,有說建於元末明初者,香火繁盛。前人有《過萬佛寺》詩,從中可覓一斑:
蒼山歷列留夕陽,古寺踞崖閱滄桑。
浸浸曉霧濡綠瓦,沉沉暮靄掩紅牆。
遠客有懷論成敗,近僧無心道興亡。
祗園自古藏真跡,難覓如煙一夢鄉。
這萬佛寺屢經兵焚,逐漸頹圯,在興建龍河口水庫時,它淹沒於碧波之下。古寺消失了,但寺中的菩薩神祗沒有消失。它們都到哪兒去了?你看,萬佛湖周圍群山環列,重重疊疊,明明滅滅,眾星拱月般地守護著碧浪綠波,群山不就是萬佛的化身么?你看,萬佛湖水面上群島棋布,疏疏離離,隱隱渺渺,白雲托日般地裝扮著萬佛湖的容顏,群島不就是萬佛的化身么?你再看,龍河寨下將要竣工的萬佛禪寺,踞崖穿林,巍然而起,面臨萬佛湖的滾銀碧波,遙相呼應舊日的萬佛古寺,似乎正在如喚眾神的皈依,這里正有一方香煙繚繞的家園……
人們稱這50平方公里的水面為「龍河口」。因為這兒是舒城人民顯示人定勝天偉大實績的歷史豐碑。
人們稱這50平方公里的水面為「萬佛湖」,因為這兒深藏禪機,是黎民百姓祈求豐樂和幸福的一種寄託。
龍河口——萬佛湖,萬佛湖——龍河口,我們錦綉的江山,我們美麗的公園!

磨子潭水庫 磨子潭水庫的建設地點在安徽霍山,控制流域面積57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7.6秒立米,設計洪水流量7250秒立米,總庫容3.39億立米,設計灌溉面積660萬畝(與響洪甸、佛於嶺兩水庫聯合運用),裝機容量1.6萬千瓦。
主壩壩型為混凝土雙支墩壩,最大壩高82 米,壩頂長度331米,壩基岩石為片麻岩,壩體工程量29.4萬立米,主要泄洪方式為岸邊溢洪道。

六安梅山水庫 梅山水庫是繼佛子嶺水庫建成後六安地區境內興建的第二座連拱壩大型水庫。1953年12月,成立梅山水庫工程指揮部,1954年3月動工,1956年4月除遂洞工程外,主體工程基本完成。施工人員絕大部分來自佛子嶺水庫,高峰時工地有2.5萬人。工程總投資9268萬元,做土方50萬立方米,石方1.2萬立方米,混凝土35.2萬立方米。 水庫位於史河上游,壩址在金寨縣梅山鎮大小梅山之間。水庫上游主要支流有竹根河、白沙河、麻河、白水河等 11條山溪河流。庫區流域面積1970平方公里,占史河全流域面積6880平方公里的28.6%,總庫容23.37億立方米。相應洪水位140.77米,防洪庫容11.39億立方米,興利庫容7.96億立方米,死庫容4.02億立方米,汛期限制水位125.27米,防洪標准萬年一遇。 樞紐工程由攔河壩、溢洪道、泄洪遂洞、泄水底孔和發電廠房五個部分組成。攔河壩包括連拱壩、重力壩、空心重力壩三個部分,全長443.5米。中間壩段由15個垛、16個拱組成連拱壩,長311.5米。東西兩端連接重力壩,連同東壩端的空心重力壩共長132米,壩頂高程140.17米,防浪牆頂高程141.27米,最大壩高88.24米,頂寬1.8米,防浪牆高1.1米。溢洪道位於大壩東岸,西接攔河壩,開敞式,全長101.6米,堰頂凈寬84米,高程129.87米,分7孔,孔寬12米,最大泄洪量614o立方米/秒。泄洪遂洞位於大壩東岸,為馬蹄形壓力洞,全長249米,洞徑6.3米,進口底高程72.70米,最大泄量630立方米/秒。泄水底孔設在第9號拱內為2.25米正方形壓力洞,進口底高程66.78米,最大泄量165立方米/秒。發電廠為壩後式,位於5—8號垛後,安裝水輪發電機4台、4萬千瓦。 水庫建成後,運行正常。 1962年來水較豐,9月28日最高水位125.56米。11月6日,右岸山坡壩基大量滲水,12—15號垛頂向左傾移,垛拱發生多條裂縫,當即放空庫水。1963年至1965年進行多項目的加固處理後,經 1969年洪水考驗,證明質量良好,達到預期效果。 水庫綜合效益;1956年水庫竣工,當年汛期即將入庫洪峰流量5014立方米/秒削減到440立方米/秒。1969年7月14日最大洪峰流量13978立方米/秒,最高水位133.35米,而最大下泄流量僅1560立方米/秒,對於減輕庫下史河沿岸洪災和削減淮河洪峰起了重要作用。灌溉史河灌區金寨、霍邱、六安三縣農田285萬畝和河南省梅山灌區農田98萬畝。庫區養魚水面71000畝,已養水面59500畝;水庫內已開發航道長153公里,可通木船,其中主航道從黃泥庄到水庫大壩,長66公里,可通客輪。

響洪甸水庫
響洪甸水庫(Xianghongdian Reservoir)坐落在西淠河上游,齊雲山畔,這里一湖碧水,綠得透底,群山迭翠,侄映水中,隨著水面的漣漪顫顫悠悠,裊裊依依,山水交融,美前極了。盪舟湖上,齊雲山上的茶園飄來陣陣茶香。駕舟轉過一座山麓,駛進一灣湖岔,千畝竹海掀起層層綠色波浪。湖心冒出一座小山,酷似少女對鏡梳妝。由此而上,便到了張沖磅眼,凡是到過這里的人,都知道附近有兩處著名的瀑布;一是以氣勢雄偉著稱的磅眼,一是饒有詩意的龍潭。
響洪甸水庫是淮河支流西淠河上的一座大型水庫,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治理淮河水患的樞紐工程之一,是以防洪灌溉為主,結合發電、城市供水、航運、水產養殖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水電工程。位於東經115º31¹~116º30¹,北緯30º~31º31¹,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境內,距六安市58.0千米,合肥市137.0千米。水庫大壩建在響洪甸鎮,水庫依地命名。

響洪甸水庫是多年調節水庫,總庫容26.32億立方米,水庫五百年設計洪水位141.30米,五千年校核洪水位143.37米。防洪高水位132.60米時,對應蓄水17.25億立方米。死水位為100.00米,對應蓄水2.34億立方米。水庫水位達汛限水位125.00米高程時,蓄水12.27億立方米,水庫水面面積達59.21平方千米。水庫正常蓄水位為128.00米,蓄水14.13億立方米。水質優良,為Ⅱ類水質,來水靠降雨補給。
入庫水含沙主要在洪水期,枯水期含沙量接近於零,1954年8月6日實測含沙量為2.07千克每立方米。1959年和1964年兩次測量比較,五年間水庫共淤積1000萬立方米,淤積地段都在上游各支流河口,距大壩17千米范圍內基本上沒有淤積。1972年11月對庫區進行全面地形測量,1964~1972年8年間水庫淤積了388.45萬立方米。2005年大壩除險加固前期測量,淤積 立方米。

❻ 大別山哪五大水庫

你好
大別山五大水庫是:佛子嶺、梅山、龍河口、響洪甸、 磨子潭

下面是大別山五大水庫介紹

大別山五大水庫,即著名的大別山區水庫群——佛子嶺、梅山、龍河口、響洪甸和磨子潭五大水庫。它與淠河、史河、杭埠河等乾渠連為一體,縱橫交錯,蜿蜒數百里,猶如玉帶明珠。佛子嶺水庫大壩(位於霍山),是新中國第一座鋼筋混凝土連拱壩,被稱為「新中國第一壩」;梅山水庫大壩(位於金寨),是當時世界第一連拱高壩;龍河口水庫大壩(位於舒城),是當時世界第一人工土石大壩,受到聯合國大壩委員會的盛贊。水庫泄洪時,發出的隆隆響聲,大有萬馬奔騰之勢,騰起的浪花水霧彌漫山谷,在陽光的折射下映出道道彩虹,蔚為壯觀。 目前梅山、佛子嶺、龍湖口水庫已開發為旅遊景區。梅山水庫風景區主要景點有湖心島、響山寺、風動石、梳妝台、雞冠石、懸劍山等。佛子嶺水庫省級風景名勝區有人工養獐島、佛子嶺漂流,還有巨型睡美人、卧大佛等多處景點。龍河口水庫則是萬佛湖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❼ 誰知道安徽最大的水庫是哪個

黃山太平湖,安慶花亭湖,合肥巢湖,全椒的黃栗樹.舒城的萬佛湖.金寨的響洪甸,梅山水庫.合肥以北的大小水庫太多了,其實安徽的水域在全國都算多的.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