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洗溫泉有什麼好處

洗溫泉有什麼好處

發布時間: 2020-12-09 22:27:59

1. 泡溫泉到底有哪些好處呢

溫泉是天然泉水的一種,是從地下湧出的自然水,是水的溫度高於當地平均氣溫又有低於45攝氏度的地下水,叫做天然溫泉。而由於這些天然的泉水中一般富含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而深受人們的喜愛,一年四季皆有人慕名而去,在溫泉中浸泡身體,解除疲乏。現在社會,也常常有人工打井,用深水泵抽取富含礦物質的溫泉地下水,建造溫泉景區,吸引遊客前來養生保健。

溫泉水一般含有多種活性的微量元素,溫泉水一般常常高於30攝氏度,對肥胖,關節炎,神經炎,痛風等病症有一定的緩解功效。

溫泉依不同的泉質有不同的療效就整體而言提供以下幾項參考內容:

氯化物泉:水質滑膩,可治皮膚病,風濕痛,神經痛。

鹼性碳酸氫泉:神經痛、皮膚病、關節炎。

弱酸性單純泉:風濕症及皮膚病。

弱鹼性碳酸鹽泉:皮膚病、風濕、關節炎。

弱鹼性碳酸泉:神經痛、皮膚病、關節炎、無色無味可飲。

弱鹼性硫磺泉:神經痛、貧血症、慢性中毒症具有改善作用。

碳酸氫鹽泉:神經痛、皮膚病、關節炎、香港腳。

碳酸硫磺泉:神經痛、貧血症。

低溫中性碳酸氫鹽溫泉:慢性皮膚病。

中性碳酸溫泉:皮膚病、風濕、婦女病及腳氣。

酸性碳酸鹽泉:火成岩溫泉形成灰色泥巴,泉泥敷臉可美白肌膚。

酸性硫酸鹽氯化物泉:對皮膚病具有療效。

酸性硫磺泉:皮膚病、風濕、婦女病及腳氣。

酸性硫酸岩泉:慢性皮膚病。

硫酸鹽泉:火山地熱溫泉,硫磺味濃,治療皮膚病。

硫酸鹽氯化物泉:關節炎、筋肉酸痛、神經痛、痛風。

硫磺碳酸泉:慢性疾病如神經痛、皮膚病、關節炎。

(以上資料來源網路)

昨日立冬,天已漸冷,最近很多市民蜂擁前去溫泉景區泡溫泉,冬天泡溫泉都有哪些好處呢?

首先,冬季泡溫泉能舒緩壓力,驅寒保暖,消除疲勞,冬季泡溫泉能溫經通絡,暢達氣血,加速人體血液循環與加速新陳代謝,能幫助上班族緩解工作壓力,釋放身心,能幫助學生朋友緩解學習壓力,釋放緊綳的神經,讓工學學習事半功倍,舒緩身心。

其次,溫泉中含豐富的鈣、鉀、氡等成分,有助於人體養生保健,常泡溫泉,對調整心腦血管疾病,緩解糖尿病,痛風,神經痛,關節炎等有一定的效果,是老年人修養身心的好去處。

再次,溫泉中的各種微量元素,能改善皮膚活性,美膚活血,緩解皮膚乾燥,溫泉中的修復因子,可以增強皮膚,預防皮膚病,是愛美人群冬天休閑護膚的好去處。

最後,冬天泡溫泉,可以增強人們的耐寒能力與免疫力,預防感冒。

冬季泡溫泉好處這么多,禁忌可也不少:

1.太疲勞的人不適合泡溫泉

睡眠不足,旅途疲勞,劇烈運動,營養不良,大病初癒的人,並不適合泡溫泉,因為人在疲憊狀態時,身體自動調節體溫的功能下降,此時去泡湯,容易出現"偽"中暑症狀,容易出現腦部缺血甚至休克,建議疲勞的人群還是應該先保證睡眠與營養,養足精神再下水泡湯。

2.太飽或者太飢餓的情況下不宜泡溫泉

飲食過飽脹的情況下,泡溫泉容易引起胃部抽痛,而太餓又會因為泡溫泉而引起頭暈,心慌,虛脫等症狀。

3.過量飲酒的人不要去泡溫泉

過量飲酒後泡溫泉容易引起的腦充血、中風、心臟病及其它並發症產生。泡溫泉前最好是喝些水,補充水分後緩慢下水。正在泡溫泉時也不宜飲酒,如果感到口渴,應該多喝水。

4.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不宜多泡溫泉

有高血壓、心臟病患者,在規則服葯的前提下,可以泡溫泉,但每一次最好不超過20分鍾,起身時應謹慎緩慢,以防因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導致頭昏眼花而跌倒。

5.皮膚病患者不宜入水

皮膚有傷口,潰爛或者嚴重感染的人,不宜泡溫泉,一則是溫泉水可能刺激傷口嚴重,二則會污染水質,對人對已都不好,不應入水。

6.孕婦不宜泡溫泉

有研究證實,"高熱"可致畸胎。"高熱"可致畸胎。

如何正確"入水"養生又保健呢?

泡溫泉前,應該先試試水溫,泡溫泉不要從水溫太燙的池開始,要從水溫較溫和的池水開始浸泡,不要在燙身的池水中每次浸泡時間超過10分鍾,要及時讓身體上胸露出水面或離水歇息,不要在過胸的水位每次浸泡時間超過10分鍾,要與較溫和的池水及時交替浸泡或身體及時露出水面歇息後再浸泡。溫泉溫度高,浸泡後會有出汗、口乾、胸悶等不適感,這是血液循環過快的正常反應。如果不適,應該馬上出水,披上衣物,在旁喝水休息,不適感消除後,調換涼水浸泡,並注意多喝水來舒緩。泡完溫泉後一般來說不必再用清水沖洗,但是強酸性溫泉和硫化氫溫泉刺激性較大,最好還是再沖洗一下,擦拭一些潤膚乳,幫助皮膚保濕。

冬季來臨,溫度越來越低,不少人都喜歡利用周末時間去泡泡溫泉,放鬆一下身心。其實溫泉養生功效良好,不但可以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溫泉水中天然的礦物質等還對肌膚還有舒緩的作用。下面雲葯通網小編「海多多」和大家一起來看一下冬季泡溫泉有什麼養生功效吧。

泡溫泉的養生功效

1.溫泉熱浴可使肌肉、關節鬆弛,達到消除疲勞功能。

2.溫泉熱浴可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常保青春。

3.瀑布浴可活絡筋骨,減輕酸痛等症狀。不過盡量避免與泉水成直角直接沖擊,以斜角舒緩水壓擊毛巾敷於患部為宜。

4.露天溫泉的日光浴加森林浴,對骨骼疏鬆症患者有特別幫助,溫泉中的鈣質、適當的紫外線交互作用,對身體有益。

5.冷熱泉交替的方式,可使血管擴張收縮,增強全身肌肉,不過水溫及時間以個人舒適為宜,切勿溫差達大造成身體不適。

6.溫泉中的化學物質有美容的效果。硫磺泉可軟化角質,明礬泉有收斂作用,含鈉元素的碳酸水有漂白軟化肌膚的效果。

哪些人不宜泡溫泉?

1、處於生理期或有婦科炎症的女性也應盡量避免泡溫泉。

2、患有皮膚、呼吸等傳染病的人不要去泡溫泉,那樣對自己不利也會影響他人。

3、心腦血管病人或有高血壓的人泡溫泉時常會發生頭暈、心悸、憋氣甚至暈倒的情況,這是因為高溫泉水讓皮膚血管大量擴張,血液更多停留在皮膚和肌肉血管里,導致心臟或腦供血不足。這類人如果泡溫泉,要注意水溫不要過高。一旦出現胸悶、頭暈、心慌症狀,應立即離開溫泉池。老年人最好先做個健康體檢,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再泡溫泉。

4、有喝酒、空腹、飽飯後的人也不宜泡溫泉,因為在溫泉水裡溫度一升高,人的血液循環加速,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心慌出汗。

泡溫泉時的注意事項

1、了解溫度

泡溫泉之前要沖洗干凈身體:泡溫泉之前一定要把身體清洗干凈,了解清楚每個溫泉的溫度,避免燙傷。

2、入池有序

泡溫泉時,應當從低溫開始浸泡,當身體適應後再循序漸進地依次浸泡。每次泡湯的時間不能超過15分鍾,避免出現胸悶、口渴、頭暈等症狀。

3、及時補水

泡湯過程中,盡量多喝白開水,以及時補充出汗而流失的水分。

4、敷個面膜

由於溫泉的水溫過高,浸泡一段時間後,臉上的毛孔就會放大,女性朋友最好在泡溫泉之前把臉敷上面膜,或把冷毛巾敷在面部,最好閉上雙眼,身體配合緩慢的深呼吸,這樣才能更有效地緩解疲勞和舒緩身心壓力。

5、冷熱交替效果更好

採取冷熱交替的方法,也就是所謂的韓式三溫暖式的洗浴方法,不僅能有效地促進血液循環,還能增強體力。

6、不同的池採用不同的方式

泡半身浴時,最好泡臟器以下的身體,這樣不僅可以調整體溫溫度,還能有效的平衡內分泌。選擇瀑布浴時,盡量避免水壓直接沖擊身體,最好採取斜角緩水壓的方法,如果在被沖擊的部位敷上毛巾,治療腰酸背痛的效果會更好。

泡完溫泉後要注意的什麼?

1、擦乾身體

注意泡完溫泉後的保暖問題,當走出溫泉後,要迅速用干毛巾擦乾全身,尤其是腋下、胯下、肚臍四周的部位,然後用潤膚露塗抹全身,這樣會更好地鎖住皮膚的水分。

2、適時補水

泡完溫泉後,身體當中的水分會隨汗液大量的流失,應當喝一杯白開水。這樣對身體健康會有好處的。

冬天泡溫泉要注意什麼?上面的文章為大家做出了介紹,不適宜泡溫泉的人還是不要泡的好,以免影響自己身體健康也影響他人健康,泡完溫泉後要注意喝水,要擦乾身體。

溫泉一直深受人們喜歡的秋冬療養方式

日本更是從幕府時期

冬季泡湯就已成為皇室冬天必備的傳統

茂名御水古溫泉

一年四季都適合泡溫泉

為何冬季是泡溫泉的最佳季節呢?

促進血液循環,疏活經脈

冬季天氣寒冷,人的活動量減少,身體容易產生血脈凝滯、經絡不暢等現象,泡天然溫泉可以加強血液循環,疏活經脈,泡完溫泉後整個人通體舒暢。

促進血液循環,疏活經脈

提升睡眠質量,舒緩壓力

冬季泡溫泉不僅有助於舒緩壓力,還能改善睡眠質量。在浸泡溫泉時,溫泉水在皮膚表面上形成溫泉離子屏障,從而減緩體表熱散失,改善肢體循環,還有保暖禦寒效果。

提升睡眠質量,舒緩壓力

增強新陳代謝,保健養生

溫泉水中含有碳酸鹽、二氧化碳、硫磺等成分,有促使皮膚血管擴張的作用,另外豐富的礦物質等營養素,在適當浸泡下可以加快更新代謝,讓皮膚變得更細致。

加快血液循環,舒緩疼痛

加快血液循環,舒緩疼痛

溫泉水的物理作用主要是來自水的浮力、靜水壓力與溫度,因此對肌肉關節疼痛和精神壓力緊張有一定的舒緩的作用,冬季泡溫泉能有效增進關節活動度和血液循環。

加快血液循環,舒緩疼痛

天寒地凍的時候泡在溫暖的溫泉中

絕對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呀

可是怎樣泡才舒服又健康呢?

1、深不過胸,不要按摩

在泡溫泉的時,盡量不要同時按摩,因為水溫的作用已經使身體的血液循環在加速,如果同時按摩,會加大心臟的負擔,造成傷害。

2、緩慢出浴

泡溫泉主要是下半身浸泡,相應部位血管被擴張,如果由坐位變為站位,容易導致腦供血不足,輕者會出現頭暈、頭疼,嚴重者易摔倒,所以起身時應謹慎緩慢。

3、控制泡溫泉的時間

初次入浴最好不要超過10分鍾,等適應後再慢慢延長。每次最好不超過20分鍾,浸泡一段時間再起來休息一下,這樣可以保證心臟供血,避免胸悶胸痛。

4、控制溫泉的水溫

過高的水溫會增加心臟負擔,容易造成心悸、38-40之間的水溫比較適合,進入溫泉池前,腳先入池,先泡雙腳,再用雙手不停地將水潑淋全身,適應水溫後再全身浸入。

2. 泡溫泉有什麼好處

1.溫泉熱浴可使肌來肉、關節源鬆弛,達到消除疲勞功能。
2.溫泉熱浴可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常保青春。
3.瀑布浴可活絡筋骨,減輕酸痛等症狀。不過盡量避免與泉水成直角直接沖擊,以斜角舒緩水壓擊毛巾敷於患部為宜。
4.露天溫泉的日光浴加森林浴,對骨骼疏鬆症患者有特別幫助,溫泉中的鈣質、適當的紫外線交互作用,對身體有益。
5.冷熱泉交替的方式,可使血管擴張收縮,增強全身肌肉,不過水溫及時間以個人舒適為宜,切勿溫差達大造成身體不適。
6.溫泉中的化學物質有美容的效果。硫磺泉可軟化角質,明礬泉有收斂作用,含鈉元素的碳酸水有漂白軟化肌膚的效果。

3. 泡溫泉有什麼好處

經常泡溫泉可來以促進身體血液循環,有改源善體質寒冷的功效,因為其中的溫泉水中含有大量的對我們人體有益的礦元素,還對皮膚有好處,可以讓我們身體的皮膚變得更加的細膩.但是泡溫泉一定要注意不可空腹更不可以吃得太飽,那樣會容易發生意外,對我們造成傷害!再有就是不可在溫泉池中泡得過久,最好不要超過半小時就上岸休息一下,補充一些水,以免脫水.

4. 洗溫泉浴對人身體有什麼好處!

泡溫泉的好處
根據數據顯示,現時日本大約有二萬多個溫泉,而中國未來大約有十萬個,溫泉不單是一個休閑的項目,亦是一種健康療法,近年來研究表明,溫泉浴能促進肌體免疫功能,調節植物神經系統,有一定的保健和延年益壽的作用。過去民間曾有這樣的歌謠:「日落荷鋤務農歸,溫泉清水洗汗灰,如浴神仙甘露水,百病不沾長命歲」。說明群眾早已深知溫泉的醫療作用了。古代的文字記載中,亦早已 ?述了溫泉的作用。唐太宗李世民在《溫泉銘》序言中記下了自己的體會:「朕以憂勞積慮,夙疾累嬰,每濯患於斯源,不移時而獲捐」。明代李時珍在他的《本草綱目》中,說得更為具體:「溫泉主治諸風溫、盤骨攣縮及肌皮頑疥,手足不遂……」,由此可見溫泉之效。

溫泉的好處?

溫泉──除了常常聽到的硫磺泉和碳酸鹽泉外,還有很多種不一樣的溫泉,我們就用五種不一樣的溫泉來介紹浸溫泉的好處。

一、碳酸泉:這種溫泉的特性是水溫比較低,能夠幫助血液循環,改善心臟及血管的功能,泡這種溫泉要慢慢的泡,剛開始泡是冷的,漸漸的就會變熱,所以使人全身暖和及舒服起來,而且不會發生心臟跳動變快的現象,對心臟的負擔較少,但是有腎臟病及腸胃不好的人,就不適合了。碳酸泉對高血壓、心臟病、風濕症、關節炎及手腳冰冷等有改善的作用。

二、硫磺泉:浸這種溫泉能夠止癢、排毒及解毒,所以是治療慢性皮膚病最好的方法,而且還有軟化皮膚角質層的作用呢!但是泡這種溫泉對那種身體不好或是年紀大的人,就要特別的注意了,而且在泡的時候,最好不要跟肥皂一起用。三、食鹽泉:這種溫泉又叫做鹽泉,泡了之後,鹽分會黏在皮膚上面,可以改善皮膚的組織,泡這種溫泉對皮膚不好的人很適合。食鹽泉對有手腳冰冷、貧血、糖尿病及過敏性支氣管炎等有改善的作用,不過有肺結核及高血壓的人,就不適合了。

四、碳酸氫鈉泉:這種溫泉對皮膚有滋潤、漂白及軟化皮膚角質層的作用,女生很適合泡這種溫泉,而且對那種燒傷或者燙傷的人,泡這種溫泉也有消炎、去疤痕的作用。

五、單純泉:這種溫泉比較緩和,而且無色無味,能夠幫助血液的循環,有減輕疼痛的作用,很適合年紀大的人泡。這種溫泉對中風、神經痛等有很好的功能。

原來不同的溫泉,浸起來會有不同的效果,這些都是我們以前從來也不知道的事。難怪會有么多人喜歡浸溫泉了,而且有常常說,泡溫泉可以使人身體變健康,皮膚會變漂亮,現在我們相信這是真的了。我們住在城市的,都沒有想到要去浸溫泉,哎!我們真是太浪費了,所以啦!我們以後要常常的去浸溫泉,讓我們的身體變健康,皮膚變漂亮。

你的肌膚適合浸溫泉嗎?

浸溫泉能將身體中的水分及有毒物質排出,乾燥性皮膚及過敏性皮膚,有傷口的人要特別注意,應避免強酸性溫泉,浸溫泉時間也不宜過久,浸浴後擦上乳液保護皮膚。

哪些人不宜浸溫泉?

泡溫泉雖然健康,不過傳染病患者,身體過度虛弱者及急性病患(如急性肺炎,支氣管炎,扁桃腺炎,中耳炎或發燒的急性感冒患者)孕婦初期和末期,女性月經來時或身上有傷口者,不宜泡湯,如果一定要浸泡,應特別注意身體的狀態,以免造成身體的不適,而像是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血管病變者也應遵造醫師的指示或友人陪伴才能入浴,癌症,白血病患者,因會刺激新陳代謝,導致身體加速衰弱,不宜浸泡,營養不良或是病後身體極度衰弱時,暫勿泡湯。
溫泉療法有哪些?

溫泉除了浸泡外,依泉質的不同可做如蒸浴,三溫暖療法,沙療,水沖擊療法,泥療法,總類繁多。

泉溫越高越好嗎?

這是錯誤的,溫泉溫度以35-43度,為一般人較能接受,泉溫太高,反而會使皮膚乾燥或晚上興奮得睡不著,對身體虛弱的人可能造成神經衰弱,虛脫...等症狀。

熬夜後不宜猛然入浴,以免引起休克或腦部缺血,酒醉泡高溫浴易引起中風,腦溢血,剛吃飽也不宜泡溫泉,必免引起消化不良,在激烈運動過後身心疲憊,應稍事休息,恢復體力後再入浴,空腹泡浴會增加疲勞感覺。

溫泉泡多久才算健康?

有人認為浸溫泉的時間及次數愈多愈好,這是錯誤的。其實浸溫泉的時間拉長,次數愈多,會使肌膚的水分油脂加速流失,一般最好以 30 分鍾為標准,且每日最多以不超過三次為限,浸溫泉時間可視個人需要及泉溫而有所不同,為使泡湯能充分發揮療效。
溫泉是一種自然療法,其化學物質可刺激自律神經,內分泌及免疫系統。

5. 泡溫泉有什麼好處

溫泉是天然泉水的一種,是從地下湧出的自然水,是水的溫度高於當地平均氣溫又有低於45攝氏度的地下水,叫做天然溫泉。而由於這些天然的泉水中一般富含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而深受人們的喜愛,一年四季皆有人慕名而去,在溫泉中浸泡身體,解除疲乏。現在社會,也常常有人工打井,用深水泵抽取富含礦物質的溫泉地下水,建造溫泉景區,吸引遊客前來養生保健。溫泉水一般含有多種活性的微量元素,溫泉水一般常常高於30攝氏度,對肥胖,關節炎,神經炎,痛風等病症有一定的緩解功效。

6. 洗溫泉有好處嗎有哪些好處

消除疲勞

7. 洗溫泉有什麼好處

1.溫泉熱浴可使肌肉、關節鬆弛,達到消除疲勞功能。
2.溫泉熱浴可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常保青春。
3.瀑布浴可活絡筋骨,減輕酸痛等症狀。不過盡量避免與泉水成直角直接沖擊,以斜角舒緩水壓擊毛巾敷於患部為宜。
4.露天溫泉的日光浴加森林浴,對骨骼疏鬆症患者有特別幫助,溫泉中的鈣質、適當的紫外線交互作用,對身體有益。
5.冷熱泉交替的方式,可使血管擴張收縮,增強全身肌肉,不過水溫及時間以個人舒適為宜,切勿溫差達大造成身體不適。
6.溫泉中的化學物質有美容的效果。硫磺泉可軟化角質,明礬泉有收斂作用,含鈉元素的碳酸水有漂白軟化肌膚的效果。
溫泉到底可以治療哪些疾病呢?從歷來的資料上可以得知,以對腸胃道「消化系統」方面的的疾病,還有香港腳、濕疹、菌癬、創傷等「皮膚科」疾病,和關節炎、風濕痛、神經痛等疾病的效果最普遍;另外,宣稱具有精神衰弱(失眠)、貧血、痛風,消除疲勞甚至婦科疾症的溫泉也不少,真是洋洋灑灑,不勝枚舉。
雖說如此,實際上運用的溫泉療程,主要仍只是針對慢性疾病,而且治癒率也沒有很明顯且直接證據顯示效果,反而一些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中老年人常見病症,以及急性傳染病或循環系統障礙的病人,仍應搭配正式的醫院療程,或聽從醫師建議享受溫泉才好。有些溫泉雖然號稱可以飲用,但因泉水中常有硫化物等碘物質,也必須小心嘗試,以免反受其害。
除了因上述疾病不適合泡溫泉的人之外,空腹、剛進食過後或酒醉時也應避免泡溫泉,空腹容易疲勞,後兩者會因流經胃部的血液減少而導致消化不良與不適;孕婦泡溫泉則應以胎兒安全為優先考量;而容易失眠的則須避免過長時間浸泡溫泉,否則容易因精神亢奮而加重症狀。

8. 溫泉洗澡有什麼好處

在自然界,四時氣候之異,決定了生命體的不同狀態;溫泉養生,也因而有不一樣的內容。先人總結為:「春日沐浴,生陽固脫;夏日沐泉,暑溫可祛;秋日泡泉,肺潤腸蠕;冬日洗池,丹田溫灼。」同時,四季各有不同風景,即使泡在同一泉池,也可以有不同的心情和效果。
略去「春天泡湯調養」、「夏天泡湯補水」不說,僅說說「秋天泡溫泉強身」、「
冬天泡溫湯養顏」吧。
秋天泡溫泉強身
經歷了一個勞累的夏季,終於迎來金秋時節的徐徐涼意。帶著秋收豐碩的喜悅,心滿意足地浸泡在溫泉水中,給勞虧的身體好好地補一補。或在天高雲淡的午後,或在月明星稀的夜晚,浸泡在溫泉氣霧正騰處,不妨讓身心如野鶴,在閑散愜意中重新獲得強壯的身體。
對於都市人來說,在清爽的秋風中驅車到溫泉度假區去,沐浴之餘或看看山野秋,感受自然氣息,或到小塘釣魚,到果園采果,到菜地採摘菜蔬,或到農家小院,慢慢的品嘗農家飯菜,等等,都是絕好的秋日溫泉調養強身方式。待度假數日返回,會發現在都市工作、生活都是美好的。
冬天泡溫湯養顏
冬季氣候陰寒,人的活動量少,容易產生血脈凝滯、經絡不暢等現象,泡溫泉可以加強血液循環,疏活經脈。因此,在冬天卸掉厚重的衣裝,把整個身體浸泡在溫泉中,似乎比什麼季節都重要。
在凜凜冬日泡溫泉,許多人是以排毒、養顏為主要目的的,而在溫泉水中加一些「料」,可收到更佳的效果。常加的「料」有酒、天然香精、花粉、蜂蜜,還有當歸、何首烏、百合、蘆薈等葯材,可視個體的情況選用。在乾燥的冬日泡洗這種溫泉葯浴,可以滋潤皮膚、美容養顏,可以讓自己呈現春風得意般的自信和風采。冬季氣候陰寒,人的活動量少,容易產生血脈凝滯、經絡不暢等現象,泡溫泉可以加強血液循環,疏活經脈。因此,在冬天卸掉厚重的衣裝,把整個身體浸泡在溫泉中,似乎比什麼季節都重要。
在凜凜冬日泡溫泉,許多人是以排毒、養顏為主要目的的,而在溫泉水中加一些「料」,可收到更佳的效果。常加的「料」有酒、天然香精、花粉、蜂蜜,還有當歸、何首烏、百合、蘆薈等葯材,可視個體的情況選用。在乾燥的冬日泡洗這種溫泉葯浴,可以滋潤皮膚、美容養顏,可以讓自己呈現春風得意般的自信和風采。

9. 洗溫泉澡對身體有什麼好處啊

凡事都有利弊

溫泉水中富含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對神經痛、恢復疲勞、關節炎、養顏美容等具有一定功效,而且,溫泉無創傷、無毒副作用更是迎合了現代人追求自然的要求。但泡溫泉雖好,也不是人人適宜,一點都不了解泡溫泉的保健知識,可能沒有越泡越健康,反而還會泡出毛病來呢!

泡溫泉先了解一下基本常識,首先入浴時間的長短要根據泉水溫度不同而定。一般來講,最初的浸泡時間最好在3-10分鍾之間,等適應了溫泉後,再慢慢延長浸泡時間。每次下水最好不超過30分鍾。浸泡次數以1天2-3次為最佳。其次,泡在40℃以上的溫泉下會消耗人體約300卡路里熱量,由呼吸道、腎臟、以及皮膚所流失水分與電解質也同時會增加,所以泡溫泉時一定要記得多補充水分或是含有電解質的飲料,以免因電解質不平衡而發生熱衰竭或熱痙攣等現象。這是普通人應該注意的問題,以下就幾種疾病患者談談泡溫泉的注意事項。

提醒1 有心腦血管疾病不宜泡

廣東省人民醫院心研所心內科康復區副主任醫師郭蘭認為,一般來講,溫泉的溫度較高,可使人體容易大量出汗、心跳加快,心臟耗氧量增加。同時,由於泡溫泉時人體溫度升高,出水後溫度下降,一熱一冷,短時間內引起血管擴張和收縮,這些都是引起腦中風及心肌梗塞的誘發因素。所以,有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泡溫泉要格外慎重。

即使要泡,也要注意選擇水溫不要太高(不可高於42℃)的溫泉,或浸泡時間不要太久,第一次下水不要超過10分鍾,之後每次下水不可超過15分鍾,並且不可讓水位超過心臟的位置,以免因為血管一下擴張引發意外。

提醒2 糖尿病患者不宜長泡

至於糖尿病的患者,泡溫泉也不是很適合。中山三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許海霞認為,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較好、比較穩定的情況下可以泡泡溫泉。如果血糖不穩定,在溫泉中容易出汗,造成脫水,引起血糖的變化。而且大多數的糖尿病患者,都伴有周圍神經病變,手掌、腳掌感覺異常,易麻木,因此對溫度的敏感度較差,容易因為長久浸泡造成燙傷而自己不知。

此外,注射了胰島素的糖尿病人,如果浸泡溫泉,會使胰島素吸收加快。而且,長時間身體過熱使肌體能量消耗加大,心臟負擔加重,很容易出現意外。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