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哪個水庫鯽魚最多
Ⅰ 鯉魚,草魚,鰱魚在水庫都個別分布哪裡比如鯽魚是在底層還是中成
教你個小敲門,看魚嘴巴,魚嘴分為上位口,端位口,下位口,上位口的版魚大多數是吃浮游權動植物為主,所以生活在上中層水域,端位口一般是以肉食性魚類為主,一般生活在中層水域,下位口的魚一般以水草,底層殘渣為主,或位雜食性魚類,一般生活在底層水域。
Ⅱ 水庫釣鯽魚多秋天釣多深的水合適
水深在2-3米左右最為適宜
秋季釣鯽魚應注意以下問題:
1,宜釣深水秋季雨水較少,無論是水庫、池塘的水位都會下降,氣溫依然較高。所以,秋季的鯽魚多生活在深水區。
2,不過,上午9時前,下午5時後也會游到淺水區。所以,秋季釣鯽魚時宜選擇水位相對較深的水域。池塘釣,可選外口。
3,因為靠近村莊的這邊岸多是呈斜坡形,而另一邊是塘埂,埂下水位深,水庫釣鯽魚,可選深水灣,或水庫上游與中游相交的水域。水深在2-3米左右最為適宜。
Ⅲ 水庫釣魚,比如鯽魚,草魚,鰱魚都分布水的哪個階層
我國的淡水魚有七百多種,常見的有幾十種,其中有些是優良的淡水魚養殖品種,主回要有鱅魚、鰱魚答、草魚、青魚、鯽魚和鯉魚。其中鱅魚、鰱魚、草魚和青魚通常稱為「四大家魚」。這幾種魚的棲息水層和食性各不相同。
鱅魚和鰱魚都生活在水的上層,鱅魚的主要食物是浮游動物,如原生動物和水蚤;鰱魚的主要食物是浮游植物,如矽藻和綠藻。
草魚主要生活在水的中層,以水草為食物。
青魚、鯽魚、鯉魚生活在水的底層,青魚主要吃螺獅、蜆等軟體動物,鯽魚和鯉魚是雜食性的。[/fieldset]
小結:魚的分層按「青草鏈鱅」四大家魚順序,從底層到上層生活。
底層生活的淡水魚再加上常見的鯉魚和鯽魚。
Ⅳ 我們這有個大水庫好幾十年了裡面鯽魚鯉魚鰱子很多水很肥應用什麼誘餌釣用什麼大窩
肥水水庫窩料及餌料,祝您釣魚好收獲!
一、鯉魚
窩料:去買5斤鴨飼料,用100度開專水泡,磨爛到屬4份之一左右+一包老鬼的螺鯉。。。打窩用。
魚餌:
取黃豆若干,炒香後磨成粉;
2. 取雞蛋一個、豬心肺一塊,並用絞肉機將豬心肺絞成泥;
3. 把黃豆粉和入其中,放入蒸鍋;
4. 將其冷卻後,放入雞蛋和成團即可。(如果太稀,可放一些黃豆粉、玉米面等。)此餌的優點是專攻性強,主釣2.5千克~3.5千克的中等鯉魚,小雜魚一般不鬧鉤。
二、鰱魚
窩料:鰱窩(草莓香)
餌料:鰱窩(草莓香)50%;尺上鰱(果香味)20%;草莓鯽20%;純麩10%
三、鯽魚
窩料:去買5斤鴨飼料,用100度開水泡,磨爛到4份之一左右+一包狂拉鯽。。。打窩用。
夏鯽3份+速攻1份+冬鯽1份+狂拉鯽(腥)1份+鬼5少許。
Ⅳ 九江武寧在哪釣魚最好鯽魚 除了水庫
無論在那釣魚 找到魚群最關鍵 然後就是距離和方法 介紹一款省事 省心 實用的釣大魚寶貝版 淘寶網 (真回報報警器權) 寶貝試用期間屢上十斤以上大魚 圓了釣友多年的釣大魚夢 簡單實用 多名資深魚鷹研製
Ⅵ 水庫釣魚選這幾個位置,鯽魚最多
鯽魚是一種變溫動物,在水溫為17~27度的環境下最為適合。要是水溫過內高,就會影響到容鯽魚的食慾,我們在水深的湖泊、水庫釣魚可以選在中、下游的深水區,然後在4~6米的水深處下溝。再深的話,含氧量就不高了,而且天然食物也不多,鯽魚不會到這樣的位置覓食。
在秋季,水溫會逐步的從夏天的上高下低變為同溫,再過渡到深秋的上低下高的逆溫狀態。隨著氣溫的降低,上層水溫下降最快。淺水處含氧量高,餌料豐富,水溫也適宜,鯽魚紛紛從深水區向上游,向淺水的岸邊遷移,所以垂釣諺語中有「釣秋邊」之說。到了深秋,上層水溫明顯低於中下層水溫,鯽魚從淺水區向深水區移動。這時選擇垂釣地點宜在下游深水處投餌。
Ⅶ 在水庫釣100克以上的大鯽魚用幾號漂
這可不一定,要看水深和魚情。拋開魚情先不管,
以棗核漂為例:水深達到4米甚至5米的話,那就5號漂。水深3米到4米之間用4號甚至3號。兩米以內用1號(也可用2號,但靈敏度有可能下降)。 專攻鯽魚。(這里假設大線為2號的情況下)。
挑選魚漂最主要的宗旨是,線組在水下一定一定...要讓鉛墜拉直,這點不能勉強,所以鉛墜的重量取決於浮漂浮力的大小,記住這點就好挑了。
記住,有一根好魚竿不如有一套好魚漂。
Ⅷ 九江武寧在哪釣魚最好鯽魚 除了水庫
橫路株林河啊
Ⅸ 水庫十米水深怎麼釣大鯽魚
首先選擇釣位然後撒誘餌做窩,觀察浮漂動靜即可。
1、多找幾處垂釣水體,建議選擇深水區,水體歷史在5年以上,或從未清過底的水體中,必有鯽魚和其他大魚。0.5千克的野生鯽魚需要5年一7年才能長成,1千克的野生鯽魚需7年~10年時間才能長成。
Ⅹ 再大型水庫怎麼掉鯽魚
來自網路資料,供參考:
鯽魚是一種生命力強,繁殖力強,適應能力也很強的魚類。可以生活在江河湖泊,山泉溪流等各種淡水水系,甚至在一些低溫、缺氧的惡劣環境下也能生存。鯽魚數量眾多,喜歡群居,索餌動作簡潔明快,在野外垂釣時也能享受到連竿上魚和雙飛的樂趣。鯽魚的肉味鮮美,煎燒烹炸,紅燒黃燜的口感都很不錯,用來做魚湯更是一絕。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味道鮮美,因此深得釣友喜愛。鯽魚喜歡群居,索餌時漂訊反映比較明顯,中鉤後不易逃脫。食性廣泛,對餌料不太挑剔,幾乎所有的葷素各式餌料都能釣到鯽魚。初次拿起魚竿的釣友,鯽魚是最容易釣的對象魚之一。
鯽魚的特點和生活習性已經有許多專門的文章加以闡述,在這里不再一一列舉。下面說說野釣鯽魚的幾個要點,供喜歡野釣的初學釣魚者借鑒。
一、如何在大水庫選擇釣鯽魚的位置
在養殖塘里,釣魚的位置對魚獲會有影響,但是差別不會太大。在大中型水庫湖泊釣鯽魚,釣位的選擇就是釣鯽魚的第一要素了。釣技、餌料一定會影響收獲的多少,位置卻決定是否會當空軍。關於釣魚選位的重要性和選位的方法,民間有許多著名的諺語,許多大師也有精闢的論述。然而,每當我們面對那煙波浩淼的水面的時候,還是會有些茫然,不知道在那裡下鉤為好。
其實,魚類沒有人類那麼豐富的情感,更沒有對事物的邏輯判斷能力,根本不具備和人類較量的智商。說簡單些,魚類每天的活動僅僅是圍繞著尋覓食物這一個主題。鯽魚生活在食物鏈的中下層,為了生存和繁衍,本能地會選擇最容易獲取食物,又比較安全的生存環境。這樣來看問題事情就再簡單不過了。
鯽魚的食物,以其生長發育的階段不同而不同。在幼魚期完全以水生的輪蟲、草履蟲等微小的水生生物為食。稍大以後攝食個體較大的枝角類和橈足類水蚤蟲。這些都是營養極為豐富的天然食物,有利於身體的迅速生長。個體長成以後,必須攝食可以提供更大量營養,食物來源更加廣泛的水藻、水草、昆蟲、軟體動物和小魚蝦等等食物來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
大型的水庫、湖泊,一般不會投喂餌料,幾乎完全依靠天然的食物鏈維系魚類的生存繁衍。水藻和微生物處在食物鏈的最下端,其上是水蚤蟲、昆蟲和水生軟體動物,小魚蝦在食物鏈的中間,最上層的是肉食性魚類。而食物鏈上層的魚類的排泄物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反過來促進低等水生生物的生長。
最適合水藻、輪蟲、草履蟲等微生物生長的環境是水流變化不大,深淺適宜,水草豐茂的水體。在這種地方因為水草的光合作用而含氧量較高,吸引了更多的魚類逗留。魚類排泄的有機物質多,創造了低等生物良好的生存條件。在這樣的環境里魚比較多就不奇怪了。而太深的水底缺少陽光,水生植物和水藻缺少良好的生存條件,也無法通過光和作用產生氧氣,使水太深的地方缺氧,魚類的生存環境惡劣,當然也難以釣到魚了。
鯽魚處在食物鏈的中間,既需要捕食大量的低等生物和小魚小蝦維持生命,繁衍後代,又要躲避翹嘴鮊、烏魚等多種肉食魚類的追捕。出於本能,會更喜歡餌料豐富,多水草,多障礙的水體。這樣進可以方便地攝食,退可以安全地逃避強敵。
明白了這個道理,對釣位的選擇就不難了。在水庫、湖泊釣鯽魚,一定要根據當時的季節,選擇那些適合微生物生長,水流變化不大的水域。找那些多水草,多水下障礙,水下地形喲有起伏變化的位置。尤其是要找地形高低變化的結合部。這種地方有鯽魚賴以生存的豐富的天然餌料,還給弱小的鯽魚安全感。一個這樣的位置有時候光憑眼睛看是不行的,需要在魚鉤上掛重物耐心地大面積地逐一試探,找出最佳點。有條件時還要下水摸索一番,弄清楚水下地形和收獲的關系,這就是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湖水消退後要留神記住各處地形,今後肯定會更輕松地幫助你找到理想的釣位。在野釣中常常發生這樣的情況:兩人相隔不遠,一處頻頻上魚,另一處卻收獲甚少,那往往就是地形差異的影響造成的。
釣鯽魚要靠近水草,這個道理誰都明白,需要弄清楚的事,靠近水草是指靠近金魚草等天然水生的水草才有好的效果。靠近紫藤澤蘭(俗稱水花生,革命草)等陸生草的效果則較差。這種植物常常是在水面蓬蓬勃勃地一大片,水下則是空盪盪的。表面上距離水草很近,實際上還遠著呢。需要設法真正地靠近水下的水草,有時得撥開水面的藤蔓,從縫隙中間垂釣。至於剛剛被水淹沒的蒿草等雜草,那就要敬而遠之,那種地方釣到鯽魚的可能性很小,損失魚鉤的可能性倒是很大。
有人喜歡在別人反復垂釣的地點下竿,那裡肯定能夠釣到魚。但是這種地方由於反復垂釣,魚的密度大大減少,而且久而久之招來一大群小雜魚,收獲往往不盡如人意。尋覓到一個很少有人垂釣的地方,往往大獲豐收,那種成就感帶來的喜悅,正是野釣的魅力所在。
二、如何在大水庫使用釣鯽魚的餌料
在競技池和魚塘,天然的餌料不能滿足高密度放養魚群的生長需要,幾乎安全依靠飼料喂養,這樣就形成了這些魚的口癖——對經常喂養飼料的偏好。然而,大中型水庫湖泊里的鯽魚,幾乎完全依靠天然的食物來源,食物的變化有它自己的規律,有時使用進口的高檔魚餌垂釣的效果也並不好,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弄清楚天然水域鯽魚的食性和人工飼養鯽魚的食性不同之處。
天然水域的魚類,在幼年期幾乎無一例外地以輪蟲、水蚤蟲為食。然而,它們在長成後對食物需求各自有了明顯的變化:有的以植物為主食,有的以魚蝦為主食,不再食用幼年期的食物。而鯽魚長成後的食性廣泛,鮮嫩的植物、植物的種子,水藻、昆蟲、軟體動物和小魚小蝦等都是它的食物來源。水蚤蟲的營養豐富,更是它終生喜歡的食物。
有實力的餌料生產廠家,有自己的科研機構,經過對魚類食性的科學研究,制定科學的配方,使餌料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都可以滿足高效率上魚和環保的需要。而實力較差的生產廠家,科研受到條件的限制,得出的結論自然有時也會有些偏差。還有的廠家根本沒有科研條件,完全依靠模仿、抄襲別人的配方謀利。這樣生產出來的餌料適口性、鬆散度、膨化性極不理想,釣魚的效果當然就無從談起。甚至有的使用了污染環境的添加劑,對水體和魚類造成危害。與其使用劣質的餌料,還不如自己用天然穀物配製的餌料管用。
用天然的玉米粉、麵粉等穀物、土豆紅薯粉等薯類和胡豆粉、黃豆粉等豆類作餌就很好,易於保管,使用方便,一般合上就地取來的水就能使用,而其成本低廉,長年使用也不會有經濟負擔。如果加上一點蝦粉,增加鯽魚喜歡的腥味,使其更加接近水蚤蟲和水生軟體動物的味道。加一些雪花粉改進霧化程度,完全可以取得和良好的效果。
蚯蚓和紅蟲的營養豐富,味道對鯽魚的誘惑力也很大,加上它們的生命力強,掛在魚鉤上也能保持長時間地蠕動,引起鯽魚的食慾,是一種低成本,高效率的魚餌。當然,鍾情於它的魚類絕不止鯽魚一種,在魚類活躍的季節,蚯蚓會招來大批的小雜魚,在魚塘里人們往往不敢使用蚯蚓作餌。而在大的自然水域里,小雜魚耐寒性較差,冬季都會潛入水溫較為恆定的深水。鯽魚的耐寒能力較好,所以在氣溫較低小雜魚活動較少時,使用紅蟲和蚯蚓有更好的效果,往往浮標一動,釣上來的都是大鯽魚。即使在魚類活躍的季節,人們也一般在打窩後先掛上蚯蚓釣魚,待窩子里的鯽魚成群後再換成更加衛生方便的餌料。
在大中型水庫、湖泊釣鯽魚,圖的是那份閑適的心情,上魚的效率遠不如在競技時那麼重要。在長期的實踐中證明,使用50%的玉米粉,30%的麵粉,20的黃豆粉,摻上適量的水,使其盡量軟一點兒,上籠屜蒸八九成熟,使用時再充分揉勻,就是一種極好的餌料,往往還可以同時收獲幾條鯉魚,草魚作為點綴。胡豆粉作釣鯽魚的餌料效果更好,但是製作稍顯困難。這些都是以其穀物特有的天然芳香引起鯽魚的食慾,有很好的效果。由於霧化慢,可以有效地減少小雜魚的干擾,完全適合水廣魚稀的水體。
至於必不可少的窩料,盡量採用穀物薯類粉料,還可以摻上大量的麥麩等成本更低的穀物下腳料,盡量少用粘合劑,加上點兒骨粉、蝦粉等誘魚劑就可以了。調和的窩料既要盡量散,又能夠順利地掛在鉤上達到釣點或者送到釣點為度。鯽魚的食量和鯉魚草魚相比要小很多,所以窩料要少,不能讓它在短期內就吃飽,它吃飽了就會離開,也就釣不到它了。在窩料里摻上等量的當地泥土,讓它能聞到味兒,能吃到嘴兒,又不能吃飽,久久在窩子里徘徊覓食,往往能收到奇效。
在交通便利,旅遊開發較好,釣魚人群密集的大型水庫湖泊,魚類養成了口癖,某些商品餌料效果更好。或者你和使用商品餌的釣手距離過近,那自然又當別論了。
三、適合在大水庫釣鯽魚的方法
鯽魚的食性決定了它是一種底棲魚類,垂釣自然要根據它的這一習性選擇最有效的釣法。關於懸墜釣法和傳統釣法在野釣中孰優孰劣的問題,歷來爭議已久。我認為需要根據釣點的情況靈活運用。
在大中型水庫、湖泊釣鯽魚,絕大多數地點和時間都適合懸墜釣法。鯽魚和鯉魚、草魚比較而言,索餌的動作較輕。如果懸墜釣法的釣組調試得當,有經驗的高手甚至可以區別不同魚類在索餌過程中間每一步的各種極其細微的差別,非常適合垂釣鯽魚。
但是,鯽魚等小型魚類喜歡在水底地形比較復雜,或者在水草叢生的草縫藏身覓食,那裡溶氧量高,水生生物豐富,特別適合小型魚類生存。在水底地形復雜的地方,位置相差十來厘米,水深往往相差三、四厘米之多,懸墜釣法雖然有竿架定位,仍然難以精確到次次使魚鉤落到完全相同的地點,勢必造成第一下浮標正好露出兩目,第二下浮標卻平躺水面的情況出現。尤其是在水草豐茂的水域,而懸墜釣的浮標體積較大,其重心和主線不一致,易被水草拌住而影響標訊,有時甚至掛壞、刮掉,損失浮標。在這里釣組的靈敏度已經不那麼重要,如何順利地在密集的草縫中間下鉤,正確反映魚汛,盡快地將魚拽出水面才是首要考慮的問題。傳統釣的星漂直接穿在主線上,不易掛住水草,所以更具優勢。有經驗的釣手在密集的水草中間只撥開一個十公分左右的小洞,長竿短線,往往獲得豐收。在地形復雜,水草豐茂的水域,傳統釣法顯然更有優勢。
野外環境中碰上一斤以上的大鯽魚的幾率並不大,所以採用0.6—0.8 #的主線0.4#的子線就足可以應付。在冬季釣鯽魚的線組還可以更細一些。魚鉤也要盡量小,特別是冬季,用最小號魚鉤的效果更好。鉤小線細,使魚在吃食時放鬆警惕,張嘴直吞而下,幾乎每條魚都鉤在咽喉部位。在競技釣時鉤在這個部位,那將是致命的,摘魚頗費周折,會大大影響釣魚的效率。而在野外釣魚時,釣魚的成功率才是最重要的。被鉤住咽喉的鯽魚掙扎的力道要小很多,幾乎不可能中途跑魚。摘魚比較麻煩,但是你有充分的時間使用摘鉤器。
採用懸墜釣法時要使用浮標體積較小,反映較為靈敏的釣組,以便迅速捕捉提竿的時機。使用七星漂時,墜子要用較輕的空心墜,一般和四粒浮漂的浮力相當即可。只在墜子下面裝一顆太空豆,便於根據需要隨時調節腦線的長度。釣鈍時墜子著底,腦線要短,一般15毫米左右,在有淤泥和短草的水域則要留得稍長一些。要知道,腦線越短,魚訊反映的時間越短,釣組就越靈敏。釣靈時讓墜子懸空,鉤餌觸底,腦線留150毫米左右,這樣整個釣組處於較為靈敏的狀態,可以反映更加細微的魚訊。
和其它大型魚類相比,鯽魚的體型小,食量不大,所以釣鯽魚的時候打窩餌料要散,要少,補窩要勤。目的是要能夠盡快地誘魚進窩,又不讓它吃飽。最好採用可搓可拉的釣餌,上魚勤時用拉餌,上魚間隔時間長時改用手搓,減少餌料的霧化時間。
對於提竿時機的掌握,各種說法都有。比較一致的說法是要盡早提竿,防止鯽魚將餌吐出逃脫。其實野外生活的鯽魚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高的智商。由於野外食物並不十分充裕,迫使其食性變得多樣化,養成了到口的食物絕不輕易放棄的習性。所以提竿時機的早晚對釣魚的成敗影響不大。特別是鯽魚捕食蟲類時,一旦將螞蚱、蚯蚓等吃到嘴裡,無論蟲子怎樣掙扎,鯽魚只擔心食物逃脫,絕不肯輕易鬆口。因而在浮標下頓、上浮和黑標時提竿都是有效的。就是在黑標後,你再等上一小會兒提竿都還來得及。在以蚯蚓為餌時,鯽魚往往一口咬住就奪路而逃,將自己牢牢地掛在魚鉤上無法逃脫。所以鯽魚是初學釣魚時最好的對象魚之一。
四、適合釣鯽魚的季節
鯽魚在一年四季都攝食,當然一年四季都可以垂釣。,但是也有一個相對好和差的時期。早春時節許多魚類還在深水越冬,而鯽魚已經率先到處尋找食物,為即將到來的產卵期做好體能營養蓄備。這時在大的水庫湖泊釣鯽魚,很少有小白鰷,小麥穗等小雜魚的干擾,浮漂一動,往往是份量不輕的大鯽魚。隨著氣溫的不斷升高,水生生物(水蚤蟲等)、水藻等類和水生植物大量繁殖,鯽魚的產卵期也即將臨近,索餌更加積極,甚至可以用瘋狂來形容。而到了產卵期,魚類都忙於繁殖,特別是太陽出來後,是鯽魚產卵的高峰期,進食量相對減少,再加上產卵期釣魚會對水生魚類資源造成破壞,是絕對不適合釣魚的。鯽魚產卵期一般都比較集中,產卵過後需要大量補充營養,會形成另外一個攝食高峰期,產卵前後都是釣鯽魚的黃金季節,容易獲得豐收。
夏季大中型水庫湖泊一般不會像魚塘一樣頻繁發生缺氧等情況,因而各種魚類的生長迅速,活動量也相對較大。釣鯽魚的線要稍粗,鉤要稍大,防止碰上鯉魚草魚,損失釣組。但是,這時再以鯽魚為對象魚,白鰷、小麥穗魚等小雜魚將會對你的釣餌甚至浮漂發起集群攻擊,讓你的耐心受到嚴重考驗。甚至小鯽魚也會來搗亂,有時連續釣上來一大群眼睛連著尾巴的小鯽魚,讓你煩不勝煩。遠不如大鉤粗線,追尋與大鯉魚大草魚搏鬥的激情來勁。
秋天是釣鯽魚的又一個旺季。特別是深秋時節,在水流變化不大的湖灣和水草茂密的水域,水生生物繁殖較快,在這些地方的密度明顯大於其它水域。魚類有追逐餌料而居住生活的天性,在天然餌料豐富的地方自然聚集著更多的魚類。鯽魚為了儲備養分越冬,索餌的慾望依然十分強烈。鯽魚喜歡群居生活,由於食物的引誘,密度比夏天高出許多,很容易連竿上魚,雙飛的機會也很多。成為最容易釣到的魚類。
冬季來臨,氣溫大幅下降。魚類是變溫動物,體溫隨著水溫的下降而下降,活動量明顯減少,所以釣魚的收獲也會大打折扣。然而魚類不象黑熊那樣會冬眠,雖然進食量隨著活動量的減少而減少,還是會每天進食以補充體能的消耗和熱量的散失。南方冬季的氣溫一般都在零度以上,水溫的變化更小,一般保持在4℃以上,今冬氣溫更高,一般水溫都在7℃以上。白鰷等小雜魚和鯉魚草魚等大型魚類都因為寒冷潛入溫度較為恆定的深水,鯽魚比較耐寒,這樣的水溫鯽魚攝食的需求還很旺盛,尤其是體型較大的鯽魚,活動量和進食量都明顯比其它魚類要大,是比較容易釣的對象魚。找到一個好的位置,往往大鯽魚頻頻上鉤,收獲甚至比春天的還要多。
在南方的大中型水庫、湖泊,一年四季都可以釣到鯽魚,最好的季節是春、秋、冬三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