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標准
A. 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標準的基本指標要求
(一) 城市生態環境指標
序號 指標 標准值
1 綜合物種指數 ≥0.5
2 本地植物指數 ≥0.7
3 建成區道路廣場用地中透水面積的比重 ≥50%
4 城市熱島效應程度(℃) ≤2.5
5 建成區綠化覆蓋率(%) ≥45
6 建成區人均公共綠地(m2) ≥12
7 建成區綠地率(%) ≥38
(二) 城市生活環境指標
序號 指標 標准值
8 空氣污染指數小於等於100的天數/年 ≥300
9 城市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 100
10 城市管網水水質年綜合合格率(%) 100
11 環境雜訊達標區覆蓋率(%) ≥95
12 公眾對城市生態環境的滿意度(%) ≥85
(三) 城市基礎設施指標
序號 指標 標准值
13 城市基礎設施系統完好率(%) ≥85
14 自來水普及率(%) 100,實現24小時供水
15 城市污水處理率(%) ≥70
16 再生水利用率(%) ≥30
17 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90
18 萬人擁有病床數(張/萬人) ≥90
19 主次幹道平均車速 ≥40km/h
(四) 基本指標要求說明
1.綜合物種指數 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一個地區生態保護、生態建設與恢復水平的較好指標。本指標選擇代表性的動植物(鳥類、魚類和植物)作為衡量城市物種多樣性的標准。 物種指數的計算方法如下: 單項物種指數:(i =1,2,3,分別代表鳥類、魚類和植物) 其中,Pi為單項物種指數,Nbi為城市建成區內該類物種數,Ni為市域范圍內該類物種總數。 綜合物種指數為單項物種指數的平均值。 綜合物種指數,n=3 註:鳥類、魚類均以自然環境中生存的種類計算,人工飼養者不計。
2.木地植物指數 城市建成區內全部植物物種中本地物種所佔比例。
3.建成區道路廣場用地中透水面積的比重 城市建成區內道路廣場用地中,透水性地面(徑流系數小於0.60的地面)所佔比重。
4.城市熱島效應程度(℃) 城市熱島效應是城市出現市區氣溫比周圍郊區高的現象。採用城市市區6-8月日最高氣溫的平均值和對應時期區域腹地(郊區、農村)日最高氣溫平均值的差值表示。
5.建成區綠化覆蓋率(%) 指在城市建成區的綠化覆蓋面積占建成區面積的百分比。綠化覆蓋面積是指城市中喬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積。
6.建成區人均公共綠地(m2) 指在城市建成區的公共綠地面積與相應范圍城市人口之比。
7.建成區綠地率(%) 指在城市建成區的園林綠地面積占建成區面積的百分比。
8.城市空氣污染指數小於100的天數/年 空氣污染指數(API)為城市市區每日空氣污染指數(API),其計算方法按照《城市空氣質量日報技術規定》執行。
9.城市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 指城市市區地表水認證點位監測結果按相應水體功能標准衡量,不同功能水域水質達標率的平均值。沿海城市水域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是地表水功能區水質達標效和近岸海域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的加權平均;非沿海城市水域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是指各地表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平均值。
10.城市管網水水質年綜合合格率 指管網水達到一類自來水公司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合格程度。
11.環境雜訊達標區覆蓋率(%) 指城市建成區內,已建成的環境雜訊達標區面積占建成區總面積的百分比。 計算方法: 雜訊達標區面積之和
雜訊達標區覆蓋率= ____________________ ×100%
建成區總面積
12.公眾對城市生態環境的滿意度(%) 指被抽查的公眾(不少於城市人口的千分之一)對城市生態環境滿意(含基本滿意)的人數占被抽查的公眾總人數的百分比。
13.城市基礎設施系統完好率(%) 是衡量一個城市社會發展、城市基礎建設水平及預警應急反應能力的重要指標。城市基礎設施系統包括:供排水系統、供電線路、供熱系統、供氣系統、通訊信息、交通道路系統、消防系統、醫療應急救援系統、地震等自然災害應急救援系統。
完好率最高為1,前5項以事故發生率計算,每條生命線每年發生10次以上扣0.1,100次以上扣0.3,1000次以上為0;交通線路每年發生交通事故死亡5人以上扣0.1,死亡lO人扣0.3,死亡30人以上扣0.5,死亡50人以上則為0。後3項以是否建立了應急救援系統為准,若已建立則為1,未建立則為0。 計算公式:基礎設施完好率=∑pi/9*100% 式中Pi為各基礎設施完好率。
14.用水普及率 指城市用水人口與城市人口的比率。
15.城市污水處理率(%) 指城市污水處理量與污水排放總量的比率。
16.再生水利用率(%) 指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量與污水處理量的比率。
17.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指經無害化處理的城市市區生活垃圾數量占市區生活垃圾產生總量的百分比。
18.萬人擁有病床數(張/萬人) 指城市人口中每萬人擁有的病床數。
19.主次幹道平均車速 考核主次幹道上機動車的平均車速,平均行程車速是指車輛通過道路的長度與時間之比。 建設部關於印發創建「生態園林城市」實施意見的通知各省、自治區建設廳,直轄市建委及有關部門,計劃單列市園林局,深圳市城管局,新疆建設兵團建設局,解放軍總後勤部: 為進一步推動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落實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任務,努力為廣大人民群眾創造優美、舒適、健康、方便的生活環境,經研究決定在創建「園林城市」的基礎上,開展創建 「生態園林城市」活動。
現將《關於創建「生態園林城市」的實施意見》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認真貫徹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高度重視城市生態環境建設;要充分認識創建「生態園林城市」的重大意義,切實加強對開展創建「生態園林城市」工作的指導;要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則,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和目標,精心組織,狠抓落實,使創建工作扎扎實實、富有成效。
B. 公園綠地服務半徑如何確定
公園綠地以服務半徑分類:
(一)鄰里公園
為提供鄰里居民日常遊憩、休閑、運動或交誼場所,或為老人、家庭主婦或幼兒白天休息去處,服務半徑為800 公尺,面積約為20,000 平方公尺。
(二)社區性公園
為提供社區居民日常遊憩之用,如居民下班、放學或星期例假日遊憩運動、交誼之用,服務半徑為1,600 公尺,面積約為20,000 至40,000 平方公尺。
(三)全市性公園
為提供全市鎮居民於星期例假日的運動、遊憩、觀光之用,其面積及服務半徑依該市鎮規模大小而定。
如果以面積規模為標准:
「公園綠地管理及設施維護手冊」(內政部營建署,1999)將公園綠地之類別依面積規模予以界定:
( 一)鄰里性小型公園(面積2 公頃以下)
( 二)地區性小型公園(面積在2∼20 公頃之間)
( 三)都會性大型公園(面積20∼100 公頃之間)
( 四)河濱帶狀型公園(面積5∼30 公頃之間)
(2)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標准擴展閱讀:
國家園林城市標准
(2005年新修訂)
一、組織領導
(一)認真執行國務院《城市綠化條例》和國家有關方針、政策,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城市綠化建設的通知》的要求;
(二)城市政府領導重視城市園林綠化工作,創建工作指導思想明確,組織保障,政策措施實施有力;
(三)結合城市園林綠化工作實際,創造出豐富經驗,對全國有示範、推動作用;
(四)按照國務院職能分工的要求,建立健全城市園林綠化行政管理機構,職能明確,行業管理到位;
(五)近3年城市園林綠化建設資金逐年增加,園林綠化養護經費有保障,並隨綠地增加逐年增長;
(六)管理法規和制度配套、齊全,執法嚴格有效,無非法侵佔綠地、破環綠化成果的嚴重事件;
(七)園林綠化科研隊伍和資金落實,科研成效顯著。
二、管理制度
(一)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編制(修編)完成,並獲批准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嚴格實施,取得良好的生態、環境效益;
(二)嚴格實施城市綠線管制制度,並向社會公布;
(三)城市各類綠地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形成科學合理的綠地系統;
(四)各類工程建設項目符合建設部《城市綠化規劃建設指標的規定》;
(五)編制和實施城市規劃區生物(植物)多樣性保護規劃,城市常用的園林植物以鄉土物種為主,物種數量不低於150種(西北、東北地區 80種)。
三、景觀保護
(一)注重城市原有自然風貌的保護;
(二)突出城市文化和民族特色,保護歷史文化措施有力,效果明顯,文物古跡及其所處環境得到保護;
(三)城市布局合理,建築和諧,容貌美觀;
(四)城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法規健全,古樹名木保護建檔立卡,責任落買,措施有力;
(五)戶外廣告管理規范,制度健全完善,效果明顯。
四、綠化建設
(一)指標管理
1、城市園林綠化工作成果達到全國先進水平,各項園林綠化指標近三年逐年增長;
2、經遙感技術鑒定核實,城市綠化覆蓋率、建成區綠地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指標達到基本指標要求(見附頁);
3、各城區間的綠化指標差距逐年縮小,城市綠化覆蓋率、綠地率相差在5個百分點以內、人均綠地面積差距在2平方米以內;
4、城市中心區人均公共綠地達到5平方米以上。
(二)道路綠化
1、城市道路綠化符合《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范》,道路綠化普及率、達標率分別在95%和80%以上,市區幹道綠化帶面積不少於道路總用地面積的25%;
2、全市形成林蔭路系統,道路綠化具有本地區特點。
(三)居住區綠化
1、新建居住小區綠化面積占總用地面積的30%以上,辟有休息活動園地,舊居住區改造,綠化面積不少於總用地面積的25 %;
2、全市「園林小區」佔60%以上;
3、居住區園林綠化養護管理資金落實,措施得當,綠化種植維護落實,設施保持完好。
(四)單位綠化
1、市內各單位重視庭院綠化美化,全市「園林單位」 佔60%以上;
2、城市主幹道沿街單位90%以上實施拆牆透綠。
(五)苗圃建設
1、全市生產綠地總面積占城市建成區面積的2%以上;
2、城市各項綠化美化工程所用苗木自給率達80%以上,出圃苗木規格、質量符合城市綠化工程需要;
3、園林植物引種、育種工作成績顯著,培育和應用一批適應當地條件的具有特性、抗性優良品種。
(六)城市全民義務植樹
1、認真組織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實施義務植樹登記卡制度,植樹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不低於85%,盡責率在80%以上;
2、組織開展城市綠地認建、認養、認管等群眾性綠化活動,成效顯著。
(七)立體綠化
1、積極推廣建築物、屋頂、牆面、立交橋等立體綠化,取得良好的效果;
2、立體綠化具有一定規模和較高水平的城市,其立體綠化可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城市綠化面積。
五、園林建設
(一)城市公共綠地布局合理,分布均勻,服務半徑達到500米(1000平方米以上公共綠地)的要求;
(二)公園設計符合《公園設計規范》的要求,突出植物景觀,綠化面積應占陸地總面積的70%以上,植物配置合理,富有特色,規劃建設管理具有較高水平;
(三)制定保護規劃和實施計劃,古典園林、歷史名園得到有效保護;
(四)城市廣場建設要突出以植物造景為主,綠地率達到60%以上,植物配置要喬灌草相結合,建築小品、城市雕塑要突出城市特色,與周圍環境協調美觀,充分展示城市歷史文化風貌;
(五)近三年,大城市新建綜合性公園或植物園不少於3處,中小城市不少於1處。
六、生態環境
(一)城市大環境綠化扎實開展,效果明顯,形成城郊一體的優良環境;
(二)按照城市衛生、安全、防災、環保等要求建設防護綠地,城市周邊、城市功能分區交界處建有綠化隔離帶,維護管理措施落實,城市熱島效應緩解,環境效益良好;
(三)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扎實開展,效果明顯。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60%以上,污水處理率達55%以上;
(四)城市大氣污染指數小於100的天數達到240天以上,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達到三類以上;
(五)江、河、湖、海等水體沿岸綠化效果較好,注重自然生態保護,按照生態學原則進行駁岸和水底處理,生態效益和景觀效果明顯,形成城市特有的風光帶;
(六)城市濕地資源得到有效保護,有條件的城市建有濕地公園。
(七)城市新建建築按照國家標准普遍採用節能措施和節能材料,節能建築和綠色建築所佔比例達到50%以上。
七、市政設施
(一)燃氣普及率80%以上。
(二)萬人擁有公共交運車輛達10輛(標台)以上;
(三)公交出行比率大城市不低於20%,中等城市不低於15%;
(四)實施城市照明工程,景觀照明科學合理。城市道路照明裝置率98%以上,城市道路亮燈率98%以上;
(五)人均擁有道路面積9平方米以上;
(六)用水普及率9O%以上;水質綜合合格率100%;
(七)道路機械清掃率20%;每萬人擁有公廁4座。
園林城市基本指標表
100萬以上人口城市 50—100萬人口城市 50萬以下人口城市
人均公共綠地 秦嶺淮河以南 7.5 8 9
秦嶺淮河以北 7 7.5 8.5
綠地率(%) 秦嶺淮河以南 31 33 35
秦嶺淮河以北 29 31 34
綠化覆蓋率(%) 秦嶺淮河以南 36 38 40
秦嶺淮河以北 34 36 38
備註:國家國林城區評審
國家園林城區的評審參照國家園林城市標准。
下列項目不列入評審范圍:
1、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編制;
2、城市規劃區范圍內生物多樣性(植物)規劃;
3、城市大環境綠化;
4、按城市整體要求的市政建設。
計算方法: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的居住用地面積(hm2)/居住用地總面積(hm2)×100%
考核說明:
(1)公園綠地按現行的《城市綠地分類標准》統計,其中社區公園包括居住區公園和小區游園。
(2)對設市城市,5000㎡(含)以上的公園綠地按照500m服務半徑考核,2000(含)-5000㎡的公園綠地按照300m服務半徑考核;歷史文化街區採用1000㎡(含)以上的公園綠地按照300m服務半徑考核;
對縣城,1000-2000㎡(含)的公園綠地按照300m服務半徑考核;2000㎡以上公園綠地按500m服務半徑考核。
(3)公園綠地服務半徑應以公園各邊界起算。
C. 來,看看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第一名到底有多美
一般5年改一次,上次是10年出台的標准。
D. 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基本指標
(一) 城市生態環境指標
序號
指 標
標准值
1
綜合物種指數
≥0.5
2
本地植物指數
≥0.7
3
建成區道路廣場用地中透水面積的比重
≥50%
4
城市熱島效應程度(℃)
≤2.5
5
建成區綠化覆蓋率(%)
≥45
6
建成區人均公共綠地(m2)
≥12
7
建成區綠地率(%)
≥38
(二) 城市生活環境指標
序號
指 標
標准值
8
空氣污染指數小於等於100的天數/年
≥300
9
城市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
100
10
城市管網水水質年綜合合格率(%)
100
11
環境雜訊達標區覆蓋率(%)
≥95
12
公眾對城市生態環境的滿意度(%)
≥85
(三) 城市基礎設施指標
序號
指 標
標准值
13
城市基礎設施系統完好率
≥85
14
自來水普及率(%)
100,實現24小時供水
15
城市污水處理率(%)
≥70
16
再生水利用率(%)
≥30
17
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90
18
萬人擁有病床數(張/萬人)
≥90
19
主次幹道平均車速
≥40km/h
E. 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區別
與國家園林城市評比中側重城市的園林綠化指標不同,「生態園林城市」的評估更注重城市生態環境質量。較之「園林城市」的評比標准,「生態園林城市」的評估增加了衡量一個地區生態保護、生態建設與恢復水平的綜合物種指數,本地植物指數,建成區道路廣場用地中透水面積的比重,城市熱島效應程度,公眾對城市生態環境的滿意度等評估指標。
F. 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有哪些
國家生態市(區、縣)名單
江蘇省:
高郵市、張家港市、常熟市、崑山市、江陰市、太倉市、宜興市、無錫市、濱湖區、錫山區、惠山區、吳江市、蘇州市、吳中區、相城區、南京市、江寧區、高淳縣、金壇市、常州市、武進區、海安縣、揚中市、丹陽市、句容市、丹徒區、鎮江市 、寶應縣
上海市:
閔行區
浙江省:
天台縣、安吉縣、義烏市、臨安市、桐廬縣、磐安縣、開化縣
北京市:
密雲縣、延慶縣
山東省:
榮成市
廣東省:
深圳市、鹽田區、中山市,福田區、南山區
四川省:
雙流縣,成都市、溫江區
安徽省:
霍山縣
陝西省:
西安市、滻灞生態區
遼寧省:
沈陽市、東陵區、沈北新區
天津市:
西青區
G. 國家園林城市標准要求生態建設中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多少以上
公園綠地覆蓋率標準是100%因為既然是統計公園綠地,按規定和規范統計的話,統計過程中已經把不符合公園綠地標準的部分扣除或者移出公園綠地類,所以公園綠地綠地覆蓋率就是100%。已經採信的????有嗎?這不是。。。!
H. 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有哪些綠化建設與生態環境指標要求
(一) 城市生態環境指標
序號 指標 標准值
1 綜合物種指數 ≥0.5
2 本地植物指數 ≥0.7
3 建成區道路廣場用地中透水面積的比重 ≥50%
4 城市熱島效應程度(℃) ≤2.5
5 建成區綠化覆蓋率(%) ≥45
6 建成區人均公共綠地(m2) ≥12
7 建成區綠地率(%) ≥38
(二) 城市生活環境指標
序號 指標 標准值
8 空氣污染指數小於等於100的天數/年 ≥300
9 城市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 100
10 城市管網水水質年綜合合格率(%) 100
11 環境雜訊達標區覆蓋率(%) ≥95
12 公眾對城市生態環境的滿意度(%) ≥85
(三) 城市基礎設施指標
序號 指標 標准值
13 城市基礎設施系統完好率(%) ≥85
14 自來水普及率(%) 100,實現24小時供水
15 城市污水處理率(%) ≥70
16 再生水利用率(%) ≥30
17 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90
18 萬人擁有病床數(張/萬人) ≥90
19 主次幹道平均車速 ≥40km/h
I. 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活動什麼時候啟動的
答:(1)省級建設主管部門的報告及初審意見;(2)申報城市人民政府的申報報告;(3)申報城市需提供的有關材料:①關於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的技術報告(文本和多媒體音像);②城市概況、基礎設施情況以及環境狀況等有關情況的說明;③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文本、批准文件及實施情況,城市綠線制度建立和實施情況的說明;④按《國家園林城市標准》逐項說明材料;⑤城市園林綠化機構設置與行業管理情況說明;⑥創建工作影像資料、城市綠化現狀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