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的對象
『壹』 生態保護紅線是指
生態保護紅線的實質是生態環境安全的底線,目的是建立最為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對生態功能保障、環境質量安全和自然資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監管要求,從而促進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生態保護紅線具有系統完整性、強制約束性、協同增效性、動態平衡性、操作可達性等特徵。具體來說,生態保護紅線可劃分為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
『貳』 雄安劃定哪裡為生態保護紅線
了解據,該局結合《雄安新區總體建設規劃》積極參與編制《白洋淀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科學劃定白洋淀生態保護紅線,加大紅線區域保護力度,嚴格控制各類開發建設活動。
曹海波說,他們正優化調整白洋淀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結合新區總體規劃布局,明確白洋澱澱區內外生態保護紅線分布比例和空間范圍,科學確定雄安新區環境質量底線,研究制定合理的生態環境保護目標指標,著力解決新區發展的資源環境利用上線等制約和突出問題。繼續做好雄安新區總體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突出新區資源環境承載力約束機制,明確區域環境准入負面清單。來源:新華網
『叄』 生態保護紅線的簡介
生態保護紅線是我國環境保護的重要制度創新。生態保護紅線是指在自然生態服務功能、環境質量安全、自然資源利用等方面,需要實行嚴格保護的空間邊界與管理限值,以維護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人民群眾健康。「生態保護紅線」是繼「18億畝耕地紅線」後,另一條被提到國家層面的「生命線」。2014年環境保護部出台《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生態功能基線劃定技術指南(試行)》,將內蒙古、江西、湖北、廣西等地列為生態紅線劃定試點 。
『肆』 湖北如何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湖北省近日正式對外發布該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4.15萬平方公里,佔全省國土面積的22.30%,呈「四屏三江一區」基本格局。
湖北省發改委方面表示,將構建「四屏兩帶一區」的生態保護補償范圍。圍繞以大別山區、秦巴山區、武陵山區、幕阜山區四個生態屏障,長江流域、漢江流域兩個水土保持帶和江漢平原湖泊濕地生態區為主體的「四屏兩帶一區」,逐步對全省國家級、省級重點生態功能區等重點生態區域,以及森林、水流、濕地、耕地、大氣、荒漠等重要生態領域的生態保護和生態改善給予補償。
『伍』 環境部徵集生態保護紅線標識有何要求
生態保護紅線(英文全稱Ecological conservation redline,簡寫為Eco-redline,縮寫為ECR)是保障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為進一步宣傳生態保護紅線的重要意義,擴大生態保護紅線宣傳和認知面,增強全社會紅線意識,現面向全社會公開徵集生態保護紅線標識。具體要求如下:
二、徵集范圍
面向全社會公開徵集,任何個人和社會組織均可參加。
『陸』 為何說全國生態保護紅線一張圖呼之欲出
「加快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推動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既把生態保護紅線劃得實、能落地,也讓生態保護紅線守得住、有權威。」4月20日,在部署推進山西等16省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生態保護紅線劃定事宜時,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強調。今年,生態環境部將啟動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試點,加快制定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辦法,全面啟動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台建設,生態保護紅線全國「一張圖」呼之欲出。
紅線劃定後只能增不能減
為確保生態保護紅線的「剛性」,國家明確了嚴守紅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是源頭嚴防,將生態保護紅線作為空間規劃的基礎和前提,先確定保護格局,再布局城鎮化、工業化建設和資源開發活動,從源頭上切斷破壞生態保護紅線的行為;二是過程嚴管,嚴把環境准入關,嚴禁任意改變用途,加強監督管理、日常巡護和執法監督,及時發現和嚴肅處理破壞生態保護紅線的違法行為;三是後果嚴懲,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的責任主體,對造成破壞和導致嚴重後果的黨委、政府和責任人嚴肅追究責任。」黃潤秋介紹。
來源:光明日報
『柒』 中國生態保護紅線如何劃定
北京3月12日「全面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是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一項明確任務。多位全國政協委員指出,生態保護紅線將為中國生態環境建起一道制度「屏障」。
目前,中國已經建立了不少自然保護區,但生態破壞的情況仍時有發生。黃潤秋表示,生態保護紅線將為現有自然保護區增加一個「制度屏障」,實現進一步保護。
『捌』 關於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的必要性是什麼
總書記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提出,「要堅持生態保護第一」。西藏及四省藏區各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從業人員備受鼓舞,紛紛表示:「總書記的講話為生態保護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地嚴守生態安全紅線,保護碧水藍天。」
重要意義:生態安全與「經濟建設」 推動經濟綠色轉型、實現綠色發展是生態安全在經濟領域的核心體現。因此,堅守生態安全紅線,就是為經濟建設提供源頭活水,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而一個好的生態環境 必然可以促進經濟建設的發展, 反之只有擁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才能更好地發展生態文明建設, 所以我們大致可以這樣看待生態文明與經濟建設的關系:堅守生態安全紅線與經濟建設絕不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關系,而是相互促進和互補的關系。
『玖』 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意義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需要。只有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按照生態系統完整性原則和主體功能區定位,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理順保護與發展的關系,改善和提高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才能構建結構完整、功能穩定的生態安全格局,從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是不斷改善環境質量的關鍵舉措。當前我國環境污染嚴重,以細顆粒物(PM2.5)為特徵的區域性復合型大氣污染日益突出。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將環境污染控制、環境質量改善和環境風險防範有機銜接起來,才能確保環境質量不降級、並逐步得到改善,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有助於增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引導人口分布、經濟布局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促進各類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對於增強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支持能力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