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釣水庫
㈠ 在水庫台釣用4.0號的主線行嗎
如果確定10斤以上大魚很多那麼用4.0號主線是可行的,但是5斤左右的魚多10斤以上的大魚偏少用4.0號的主線因為線組遲鈍很多小點的魚吃餌信號會看不出來而少釣很多魚的.看你的目標魚來選擇吧.我建議3號主線配0.4號的PE線配合20米失手繩也不會比4.0的主線差,且2,3斤的鯉魚吃口我也能捉到!
㈡ 在水庫裡面釣魚有什麼好的方法
水庫釣魚的餌料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自然類」,水庫用什麼喂魚就釣什麼,水庫中有網箱就用顆粒飼料做餌,如果水庫既不喂養又無網箱就用水庫四周的農作物的果實為釣餌,特別不要忘了水庫邊的昆蟲是上佳的餌料。這是因為魚類是有口癖的,而魚類的口癖是可以培養的,這就是「自然類」餌料既簡單又管用的原因所在。
二類是「人工合成類」,包括商品餌在內的經人工配製的餌料。這類餌料要根據魚類的生長需求,覓食習慣來配製。一般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水庫的魚情、水情都有一定的差異,所以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水庫釣魚的餌料也有所不同,但大多是大同小異。
餌料的配製應遵從無毒、無污染、不惡心的原則,對餌料有「形、味、色」三個方面的要求。所謂「形」是指餌料一定要作到松、散、軟,這一點非常重要,商品餌中的添加劑如大麥粉、甘薯粉等都是為「形」的要求而添加的。松、散、軟要恰當,以餌料到底2--3分鍾可化開為最好。有的釣友對這樣的餌料感到操作起來有困難,掛不上鉤;嫌換餌頻繁太麻煩而在餌料中加入過多的粘合劑而使餌料達不到「型」的要求往往上魚率降低。如果「形」的要求達不到那麽對「味」的追求意義就不大了!
餌料的「味」有「香、腥、膻、臭」四大類,由於餌料的「味」要」具體水庫具體分析」而在一般的場合「說不請」,更由於市場的原因而過度的渲染,也使不少的釣友對其產生了神秘感,有關餌料的秘方充斥於各類釣魚書籍、雜志、網站,其實有誤導之嫌。實際上餌料的「味」關鍵在把握一個「度」,只要味型的選擇、濃度作到恰倒好處一定就是好餌料,當然這要靠你自己去學習、實踐,經過探索你一定能找到你所釣水庫不同季節的上佳餌料。當你一旦破除了餌料的神秘感那你一定就跨入了「高手」的行列!
「色」在餌料製作中也有作用,例如競技台釣在水色較深、水質混沌、能見度底的水域或陰天、傍晚垂釣時要在餌料中加入「白粉」以便魚兒尋覓,在可能的情況下餌料顏色盡可能作到淺一點。
㈢ 在水庫釣魚用台釣好還是底釣好
這個標題不成立。
首先台釣是釣魚的一種方式,指台灣釣法,傳統釣是把鉤線放下版水中去的,台灣釣法權是把鉤筆直的拋出去的,所以人、漂、鉤成一條直線,保持魚鉤始終落在某一個特定的點上。不管傳統釣還是台釣,既可以釣浮,也可以釣底。
釣底是指釣底層魚,比如鯽、鯉魚等,偶爾中上層魚也會來底層吃鉤,釣浮是指釣中上層魚,也就是半水釣,但自然界水總是會流動的,魚的種類也相對少些,所以釣浮不如釣底簡便。
水庫釣魚無論台釣傳統釣都可以,至於什麼時候釣浮什麼時候釣底,需要根據自己的喜好釣什麼魚種來確定。
㈣ 仲夏使用台釣怎樣在水庫垂釣鯉魚
一、天氣的選擇:
在出釣天氣選擇上,以多雲並且氣壓髙的天氣、陰天且氣壓高的天氣、下小雨且氣壓高的天氣為好。這樣的天氣因氣壓較高,在高氣壓的影響下,氧氣向水中滲透的能力強,水中含氧量就高一些,是釣鯉魚的好天氣;盛夏高溫釣鯉魚,如果是晴朗天氣、就要避開10點後至下午4點前陽光最強烈的高溫時間段,選擇早晨9點前或是下午4點鍾後出釣,常有大鯉魚咬鉤。晚上氣溫下降,變得涼爽起來,夜釣鯉魚也是不錯的選擇。
二、釣點選擇:
迎風的地方:氣溫高,潮濕悶熱天氣多,並且經常出現低壓天氣,導致水中含氧量低,在釣點選擇上,就要在迎風的地方選擇。迎風的地方,風起浪涌,水中含氧量也高,並且形成水底暗流。隨風漂來的各種草籽、昆蟲、微生物、浮游生物和各種水藻類等食物;鯉魚會聚集在這些迎風含氧量又高的地方活動覓食;
刮風時有迴流的地方:背陰的山腳處,水溫低,因水溫越低含氧量就越髙,趨氧性促使鯉魚來到這里呼吸氧氣、納涼避暑和尋找食物,也就成了釣鯉魚的好地方。尤其是背陰處有高山、大嶺或是高大建築物的地方,更是釣大鯉魚的上佳位置。
3.進出水口:盛夏期間,大多地方進入雨季,進出水口的水是流動的,流水不腐,含氧量也高,隨水流而來的食物也多。流動的水水溫相對低一些,趨食性、趨氧性、趨溫性,促使鯉魚來到進出水口處呼吸氧氣,躲避高溫和尋找食物。尤其是進水口處,因鯉魚有逆水上游的習性,更是釣鯉魚的上佳地方。
㈤ 水庫台釣如何找底
找底的方法:
(一)每到一個新的垂釣水域,都首先應考慮到每個水域的比重和壓力不同問題(包括同一個垂釣水域或許會出現水的漲落情況在內),必須重新進行調試漂目。即:將漂抹至一米左右距離,採取增或減鉛皮的方法獲得所需要的調釣目數;
(二)再用一個物品(有用鉛皮、有用小橡皮塊的)概略找底。概略找底應仔細地、多次地在方圓50公分至一米左右的范圍內反復試,做到心中有數,為精確找底打下基礎;
(三)最後再精確找底。就是在概略找底的基礎上,掛餌找底,因為在概略找底時,由於所掛的物品重於掛餌,穿過了虛底落在淤泥層上(我們稱之為實底),當你帶餌找底時重量減輕,鉤落在虛底的淺中層內,飄露出水面的目數就向上抬出幾目,這時根據抬出幾目再謹慎地、多次地在方圓50公分至一米左右的范圍內反復試,直至找到一個均衡的釣目,就是精確找底成功了。
任何水域底下都不是一塊硬板,有淤泥,淤泥上還有一個浮層(我們稱這個浮層叫虛底),鉤餌不能落入虛底里,必須抬在虛底上面,所以應在找底中解決這個問題。
㈥ 水庫台釣
看了程寧老師的調標方法,在河裡調標總是覺得很麻煩,要調好一個標差不多要半個小時或是一個小時,我自己找了個簡單的方法,不過不適合競技釣吧,但野河裡我覺得應該差不多,上魚還是比較快的.
我用的一直是一種方法上鉤到底,下鉤平躺著,首先,是找到一快水底下比較平的地方,(鉛墜上也加一快自己差不多覺得大的鉛皮)我一搬用一大快鉛皮掛在上鉤上(也可以用別的自己覺得什麼比較好用什麼),這樣很快就能找到底,調到浮標和水平著,再然後把浮標向上調幾釣幾,我一搬是先調六目,因為我用的是十一目浮標,再然後把鉛皮拿下,浮標扔到水裡,如果浮標在水達不到六目,(如果在三四目左右,那就減一點鉛皮,如果在七八目或更多,那就加一點鉛皮,真到他在六目就可以啦,)看這樣簡單吧!
我覺得這樣有他的好處,就是你調的不準也不會調錯的,因為你已經用線量出浮標到水的深度有多長啦,這樣你不動浮標,只是稍稍的減一點鉛皮就可以看出你的鉤子是不是到底,你有一點誤差也不沒事,如果你加重了一點鉛皮那有可能是雙鉤平躺著底下,如果你稍減多了一點那是一鉤離底一鉤到底,魚都可以是吃食的.(這樣可以省去半水調標啦,因為半水調標,水是有浮力的,如果你的餌的重量加上鉛墜的重量達不到浮標所承受的重量那有可能你的餌離底,達不到水的底層,所以是無法釣底層魚
㈦ 水庫岸邊水草多,如何台釣
根據個人作釣經驗來說,岸邊水草多並不適宜台釣,尤其是對於作釣技術不成熟的釣友來說顯得十分困難,此種情況首先需要選擇一個釣點,並能做到拋竿落點准確,讓餌料能落到位於草縫之間的釣點里,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作釣的順利進行。其次,無論中魚與否,每次提竿動作都要干凈迅速,以免雙鉤掛底,若是中魚,要避免大范圍遛魚,能飛魚的時候盡量直接飛魚,不能飛魚也要盡量把魚頭帶離水面,以免掛線。
以上內容位本人實際做掉經驗,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此外,在岸邊水草茂密的情況下,使用長竿短線的釣法也不失為上策。
㈧ 本人迷上了釣魚,尤其是台釣,尤其是在大型水庫釣,用什麼餌料和窩料。各位高手們是如何在釣的啊
給你轉個學習資料好好學習
很多釣魚人都為魚餌絞盡腦汁,我在過去的垂釣過程中,也不例外,到處尋找魚餌的秘方,做過很多試驗對比,但最終還是回到了原來的位置。所以,我在以前發文中曾經說過,自己對魚餌幾乎麻木了。在老網,大概我算得上是對魚餌最不經意的釣者了。
商品餌的出現,進一步加深了釣魚人對魚餌的探索。這本來是好事,但把魚餌弄得神乎其神,我以為會影響真正的釣技提高,也脫離了垂釣文化的本質。大家心裡都明白,魚是一種極其普通的動物,在自然界,魚還處於相對弱勢的位子,要防止來自水中、陸地、天上的生命威脅,所以魚最關心的還不是什麼最好吃,而是什麼東西能吃,安全的吃。
可以想像,魚平時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處在飢不擇食的曰子里,它們有多大可能對吃的東西挑三揀四呢。這就是說,它們對吃的東西遠沒有我們釣魚人想像的那麼挑剔,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最大的要求是吃飽而不是吃好。何況,餌料的好與壞,是沒有衡量標準的。就像我們人,北方人愛吃麵食當然會認為饅頭比米飯好吃,而南方人喜歡吃大米,又覺得米飯比饅頭好吃。你能說哪種東西好呢?我想,魚也不會脫離熟知、適口就是好吃這一宗旨。何況,魚在水裡,所接觸的食物,遠沒有我們陸地上的動物那麼豐富多樣,很多食物,都是陸地上沖到水裡去的垃圾。我們可以從第一個吃西紅柿的故事去想想魚,某種東西明明是好東西,但從沒有見過,那氣味也從沒有聞過,第一個吃它的人是要冒風險的。魚如在自然界沒有這起碼的本能,早絕種了。你弄種魚從沒有見過聞過的東西在水裡,恐怕魚還得「研究」半天呢。
所以,我認為我們垂釣中用餌還是以自然食物為原則。我的感受是魚始終喜歡自然清新的食物,並不喜歡吃「麻辣燙」。特別是大魚,顯然是帶有自然植物香甜的餌對他們更適口。基於這個理念,我們在垂釣中就應該多研究什麼魚最愛吃什麼樣的餌料,而不是過分去琢磨中葯配方,有些中葯有一定誘魚作用,其實也是自然植物的氣味在起作用。我在垂釣中發現,每種魚對食物的偏好都有一定的區別,都有它們最喜歡的氣味。所以,我們在摸索誘餌和釣餌時,就應該放在研究魚的嗜好上,也就是研究魚的習性上。
蚯蚓是萬能餌,但它並非釣所有的魚都會有最佳的效果。實際上蚯蚓垂釣的最佳效果只局限在鯽魚、黃顙等少數幾種魚上。鯉魚、草魚、鯰魚、青魚同樣也吃蚯蚓,但我們垂釣時,都不如每鍾魚用針對性的餌效果好,而且差別特別顯著。
舉個我用餌的例子,大家都知道草魚喜歡吃草,可我在垂釣中只用草做誘餌,鉤餌從不用草,這是我從無數次反復對比中得到的結果。在大多數情況下,草魚更愛吃那些靠吃草生存的昆蟲,如蝗蟲、蟋蟀、螞蚱、飛蛾、青蟲等,水庫里的草魚除了喜歡吃以上的昆蟲外,還對榨樹果特別偏愛,這是因為水庫岸邊常有這種果實滾落到水中,這種帶有植物香甜的果實它們當然不會放過,不僅草魚,鯉魚也偏愛這種果實。因為理論上草魚吃草是獲得蛋白質,儲存能量,一隻昆蟲相當一大把草的能量,而且這種昆蟲本身也有「草味」,當然是草魚的首選了。實際上草魚在幼魚階段是個標準的肉食者,長大了改為吃草是因為水中無法提供它們大肚量的葷食,並不等於它們最愛吃草。所以,高蛋白質的昆蟲既有它們喜歡的口味,又有它們所知道的能量,在草與昆蟲的選擇上它們不會傻的。我們在垂釣時,只要注意草與昆蟲給草魚的目標感,效果就顯現出來了。太小的昆蟲可能不會引起草魚的注意,至於氣味,吃草的昆蟲與草的氣味對草魚的刺激可能區別不大,這可能是大昆蟲比小昆蟲效果好的原因。就是用素餌,草遠沒有植物種子發的芽效果好,因為種子芽的蛋白比草高,同樣的口味和氣味,草魚當然要擇優了。從這個例子看,我們在摸索魚餌時,首先要考慮基礎味道,在基礎味道上加強而不是弄出怪味來。
鯉魚對穀物香甜有特殊偏好,尤其是大鯉魚,這一點我深信不疑。所以,在垂釣用餌上一直堅持這個原則。我經常看到用魚飼料和用小雞料配鯉魚餌的文章。我以為這種餌可能對馴養的鯉魚更有效。對自然水域的鯉魚可能沒有那麼神奇,甚至適得其反。我對小雞料一直不敢恭維,這是用教訓換來的教訓。一次在一深潭海竿炸彈鉤釣大鯉魚,從未當空軍,一直很自信的我,卻在眾鉤友大獲豐收的情況當了空軍,別人的竿頻頻彎腰,我六枚炸彈跟拋在游泳池里一樣一天都沒有動一下,我成了釣友們的抄魚專業戶,幾乎把人氣暈,恨不得把頭伸到水裡去看個究竟。這一天的炸彈餌不是我親自配製的,後來得知這一天的炸彈就是用小雞料(可能是這種小雞料本身有問題,我沒有深究過)加玉米面配製的。為證實這種餌的問題,第二天我用自配餌與這種小雞料配餌分別用三隻海竿對比垂釣。對比了半天我就把那種小雞料餌全部倒掉了,根本不用對比下去了,問題就出在這種小雞料上。鯉魚根本不吃這種餌,起碼這一水域的鯉魚是絕對反感小雞料的。從此,在其它自然水域垂釣,我也一直不敢用魚飼料和小雞料,除非在養殖魚塘。
我的體會是,不管在什麼水域,只要堅持用新鮮穀物配製的餌,鯉魚都愛吃。尤其對半生不熟帶香甜味的玉米和蠶豆粉、薯類特別鍾愛,誘魚效果十分明顯,根本無需加什麼麝香丁香之類的東西,甚至加了效果很差,尤其是麝香,會把大量小魚小蝦招來添麻煩。任何曲酒都有一定的誘魚效果,所以,我在配餌時只加少量的曲酒。配製的餌就只有一種穀物的芬芳略帶點酒香,聞起來非常自然舒服。飼料中往往有海蝦海魚粉之類的添加料,淡水中的魚是否喜歡我一直懷疑。自從那次教訓後,我一直不敢亂用了。商品餌中的一些添加料的確有很好的誘魚效果,我們可以在自配的各種基礎餌上少量加一點商品餌。
有一點我是敢肯定的,如用自然穀物配製的誘餌或鉤餌,如季節性選擇沒有錯位,垂釣效果十分不佳,不要懷疑餌有多大問題,應該找找其它原因。
什麼餌釣什麼魚,是一種十分廣泛的學問,需要大量的實踐去對比總結,任何人都可以從實踐中掌握一些規律。而且這種規律往往在不同的氣候不同的水體環境下有所變動。我認為沒有萬能餌,你認為是最好的餌有時候會被最普通的餌打敗。這種例子在垂釣中是常見的。所以,我覺得我們只要安靜下來研究魚的習性和氣候對垂釣的影響更有利於釣技的提高。用台釣研究鯽魚的方法去研究其它魚的垂釣門道,一定會促進釣技的。
再就是我們垂釣時,也要根據季節來調整魚餌。如初春時節,在自然水域,這是釣鯽魚和黃顙魚的大好時節。所以,餌料以蚯蚓為佳,即使用葷腥類的商品餌(台釣),也遠不如鮮活的蚯蚓效果好,因為你可能多獲了鯽魚但毫無疑問會減少黃顙、鯰魚這些優質魚的收獲量。青蚯蚓是黃顙和鯰魚的好釣餌,除非是專攻這種魚,大多數情況下並不適合。因為我們多是在主攻鯽魚兼得黃顙和鯰魚,在平時垂釣中用紅蚯蚓做餌不會影響這幾種魚同時上鉤,如用青蚯蚓,會嚴重影響釣鯽魚。紅蚯蚓釣黃顙與鯰魚招小魚鬧鉤是站不不住腳的,因為有大量黃顙魚的水域必有鯰魚,因為它們的食物與習性相近,總活動在同一水域,這種水域恰恰小魚很少。我的經驗是,素餌粉料同樣能把黃顙魚引到窩里來,你殺黃顙魚時可以留意它胃裡的東西,實際上這傢伙葷素都吃而偏葷。
很多釣友在垂釣中用玉米粒或者商品餌碰到一次肉食性魚上鉤,就下結論說他們也吃素餌是盲目的。這種情況往往是小魚鬧鉤被肉食性魚攻擊誤中鉤,這一點我甚至可以說是絕對的。不信可以用麵食或玉米粒喂養鯰魚和黑魚試試,除非是從小馴養過,他們無疑會餓死。再想一想,水中如沒有小魚鬧動鉤上的素餌,在靜止狀態下是不可能釣到那些兇猛肉食性魚的。就好比貓的嘴上偶爾叮了一根草,你不想這是貓爪老鼠時叮在嘴上的,而說貓也吃草,這是不科學的想法。所以,我們垂釣中,在用餌上心裡要有個基準數。
夏季和秋季,除了一些特殊水域,素餌顯然比蚯蚓效果好,但深秋垂釣蚯蚓又比素餌好。這是我的感受。即使是台釣,我認為夏季也不宜用葷腥類的餌,因為夏季水中有大量水生昆蟲可食,我的體會是鯽魚在夏季更偏愛香甜類的素餌。
商品餌的出現,的確給我們釣魚人帶來了一次革命。很多情況下我們不用為准備餌去忙乎了,而且干凈、衛生、方便。但有時候也要注意,在自然水域垂釣,有些葷腥餌中有較濃烈的海蝦味,如果垂釣中老只有小野雜魚鬧鉤不見大鯽魚進窩,如確信水中有大鯽魚,應該考慮換窩換餌試試,我有這樣的體會。相對而言,葷腥餌誘魚更快,這是毫無疑問的,我體會很深,很早以前,沒有商品餌,我用統釣法釣鯽魚,就在蠶豆粉中加青蚯蚓粉做為粘餌,垂釣效果明顯比別人好,而且更容易招來黃顙魚,把窩里的小魚小蝦趕跑。所以,在用餌上我們要考慮對路,如是自配餌,最好是就地取材,隨你怎麼配,都不會錯到哪去。
我覺得在用餌上不要望死胡同里占,弄來一種配方調制的餌在一二次垂釣中有一定的效果,就認為它是秘方、好餌,這樣,往往在遇到新情況時不知所措。因為證明一種配方的確切效果是一種系統性的工作,需要很多試驗條件,我們一般釣魚人很難有這種條,簡短幾次垂釣證明不了什麼,因為垂釣中有太多的干擾因素。也許你認為的秘方實際上在誘魚上並沒有起什麼作用,而是基礎餌本身的效果。
千千萬萬的釣魚人在苦苦尋求秘方,到今天有什麼結果嗎?沒有啊!真正的秘方只有兩類東西,就是糧食類的谷類和葷腥類肉類。除了這兩種,你用什麼秘方單獨去釣魚,一條也釣不上,這就是很客觀事實啊!
㈨ 大家認為在大水庫用台釣好還是傳統釣好
當然是台釣的優勢更明顯一些了。
㈩ 台釣水庫風大該怎樣找底及調漂
黃金季節到了啊,呵呵
, 精心准備釣組。1.線要細。在保證拉力地前提下. 釣線越細越好。線越細越有隱蔽性. 越不易驚魚。線地顏色以墨綠色或灰黑色為好. 有好地保護色。
2.鉤要小。魚鉤寧小勿大。晚秋魚地活動力和掙扎力較夏天弱. 因此可以用較小地鉤. 提高釣組地靈敏性。
3.漂要對。可以根據自己地愛好選用蜈蚣漂或台釣漂. 漂體應大小合適. 調漂以靈敏為佳。
4.墜合適。墜用鉛皮卷制. 要做到大小合適。可以台釣. 也可用傳統墜在底釣法. 但墜在底時. 墜不可太重. 否則浮漂不靈敏。
5.竿要輕。竿子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3.6~5.4米地手竿一支. 不要用雙竿。以碳素竿為佳. 竿子要輕. 要輕拿輕放. 提高上魚率。
二, 精心選好釣位。由於草塘中有較多水草. 而且魚也都是身經百戰地「滑魚」. 它們在屢屢經歷危險之後形成條件反射. 見鉤就怕. 見餌就迴避. 所以在此釣魚. 必須選好釣位. 不要選那些經常有人垂釣地「老窩」. 也不要選在水草中。「老窩」里. 即使有魚. 也很難釣獲. 而如果把餌放在水草中. 則魚看不到. 也不會取得好成績。應選在水草地旁邊. 選在進出水口. 選在流水和穩水地結合處. 這樣就會有所收獲. 會出現意想不到效果。另外. 也可根據漁諺來選擇; 「秋釣雨蒙蒙. 晴釣早霧中」. 「靜水釣犁尖. 流水釣凹灣」. 「早秋釣陰. 晚秋釣陽」等. 也可大有所獲。 字串4
三, 窩食要少。在草塘面積小時. 切勿打重窩. 窩食一定要少. 甚至不打窩. 由於草塘中經常有人垂釣. 魚已形成了條件反射. 見窩就跑. 打窩往往作用不大. 反而會引起小魚鬧窩子. 得不償失。
四, 釣餌要精。常言道; 「三分釣技七分餌」. 餌料在釣魚中有著非常重要地作用。在草塘釣魚. 貴在天然. 天然不驚魚。面餌要用穀物味大地如豆餅, 玉米面, 紅薯等(有時可加入少量商品餌但不要太多. 以免驚魚)。葷餌宜用蚯蚓. 直接上鉤垂釣. 效果很好。
五, 上餌要小。在草塘釣魚.
其中地魚「久經沙場」表現出極強地警覺性. 因而常出現窩中有魚. 但魚就是不吃餌地情況。如何對付這種「滑魚」. 不僅要在釣組上下功夫. 而且釣餌要做得小. 麻痹魚地警覺性. 提高上魚率。
只要你能把握以上要領. 那麼在晚秋也能釣好魚. 在較冷地季節里. 同樣可以獲取比較滿意地釣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