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缸列表
Ⅰ 領航3發動機是幾個缸的
你好,領克零三車型1.5t的發動機是直列三缸發動機2.0t的發動機為直列四缸發動機。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
Ⅱ 山東的春節習俗 (列表)
山東春節習俗:
1、臘八
臘八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臘八粥進行的,熬粥要安排很多人,「戶人」中的燒火戶在這天專來燒火。支起大鍋,熬出的粥分盛在很多缸里。
臘八粥分兩種:一種是粗的,給當差的喝,粥里放大米、肉片、白菜、豆腐之類,喝粥時,一個還給一斤饃饃;另一種是細的,用薏米仁、桂元、蓮子、百合、栗子、紅棗、紅豇豆、江米等熬成,粥面再放上用山楂雕刻的「粥果」。
2、三十
臨近三十,孔府忙年活動中最熱鬧的場面「蒸壯」就出現了,「蒸壯」就是為過年蒸各種饅頭、餃子、糕餅。這時「燒火戶」又來燒火,蒸各式各樣的饅頭。
3、除夕
除夕夜晚衍聖公還要親自到安懷堂擺供,祭拜白鬍子老神仙,據說孔府中所有的精靈鬼怪都歸這個白鬍子老神仙管。
(2)生態缸列表擴展閱讀:
山東春節禁忌:
1、初一忌諱很多,各地大同小異。莒南忌推磨(年前封磨,直到初五才准用磨),忌挑水,忌掃地,忌打人罵人。
2、臨沂則忌動針錢,忌包餃子,忌吃葷,忌搗蒜。沂源初一晚上忌點燈,據說點了燈,老鼠就會泛濫成災。膠東各地最忌初一打破東西,萬一打破東西,要手持碎片,不回頭,不說話,直走到井邊,將碎片拋擲井中,否則「主凶」。
3、也有的地方在打破器物之後,念吉語「歲歲(碎碎)平安」來破解。初一煮餃子,破了不可說「破了」,要改說「掙(賺)了」。過年吃餃子同時吃蒜時,因「蒜」與「散」音同,改稱蒜為「義和菜」。
Ⅲ 魚缸里有魚,能放殺蟲劑嗎
少量,殺蟲劑先兌水,再灑在缸里。千萬不要放多了
Ⅳ 生態缸怎麼設計
1)生態缸可製作成封閉型,也可製作成開放型(即不加蓋)。前者對生態系統的基本成分及其比例有著更嚴格的要求。
2)生態缸中放置的生物必須具有較強的生活力,放置生物的數量要合適。
3)為了使生態缸內的沙地保持乾燥,可在沙土下鋪墊一張塑料布,以防止缸中水(氣)滲透上來。
4)生態缸製作完畢後,應該貼上標簽,在上面寫上製作者的姓名與製作日期。
5)實驗時間的安排,最好實驗課中在討論的基礎上,由學生完成實驗設計和實驗裝置,實驗部分全部安排在課外或家中進行,因此實驗的地點可不作統一要求,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安排在校內進行實驗。
6)讓學生設計一份觀察記錄表,內容包括植物、動物的生活情況,水質情況(由顏色變化進行判別)及基質變化等。
7)定期觀察,同時做好觀察記錄。
8)如果發現生態缸中的生物已經全部死亡,說明此時該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已被破壞,記錄發現的時間。
9)依據觀察記錄,對不同生態缸進行比較、分析,說明生態缸中生態系統穩定性差異的原因。
10)實驗結束之後,教師要教給學生認真分析實驗結果,科學處理實驗數據的方法,如盡量用列表式表示。還要引導學生利用實驗事實進行科學推理,得出相應的結論,最後完成實驗報告。課題報告完成之後,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教師在組織學生交流報告時,不但要讓學生交流自己所做的實驗報告,還要讓學生匯報完成本課題的體會,如經驗、教訓、克服困難的方法等。
2 材料用具
按100cmx70cmx50cnl的標准製作生態缸框架。
製作生態缸的材料主要包括3部分,一是非生物的物質;二是植物;三是動物。具體為:水(放置48 h以上的自來水足量或無污染河水),黃土(酸性,10 kg)、沙土(8—10 kg)、花土(鹼性,含腐殖質較多,40-50 kg)、鵝卵石或小石塊;田雞草、黑藻、蕨類、浮萍和一些低矮雜草,仙人掌或仙人球(2—3株);田螺、蝸牛(5—7隻)、蚯蚓(8—10條)、鯽魚(2條)、小甲魚(1~2隻)、蝌蚪(5—10隻)(按季節選擇)、劍水蚤、其他小魚蝦若干。
1)製作一個玻璃缸 製作一個玻璃缸,長100 CHI,寬70 om,高50 om。[教師請學生思考:為什麼要用玻璃材料?提示:生態缸必須是透明的,既讓裡面的植物見光,又便於學生進行觀察 ]
2)堆放生態缸的土層 在玻璃缸底部約1/2范圍,先放人數塊小石塊。在小石塊上面鋪上花土,形成一個坡面,坡高約10 CHI,坡的最底處約高5 Sill;在花土一側上面鋪』:一層沙土高約10 ClTI,另一側鋪上一層高約10 cm的黃土。[教師請學生思考:為什麼要加入黃土?提示:水生動物最適宜在pH為5.5-6.0的水中生活,由於花土呈鹼性,因此必須加一些酸性黃土 ]
3)種植植物 開始種植植物,在沙土層上種上仙人掌和仙人球;在黃土或花土層上種植各種蕨類和陰生植物並種上一層田雞草。 [提示:觀察各類光合藻類和綠色植物的數量,如果其數量不足,適當加大光照;反之,適當減少光照 ]
4)放鵝卵石或小石塊 在土層的下沿鋪上一圈鵝卵石或小石塊.防止滑坡。
5)加水 先測試pH,測量結果在6.5-7.5以外的,應再加入一些黃土(酸性)或花土(鹼性),攪拌。用杯子把水舀人生態缸,水深以8 gm為宜。[提示:用河水。在河水面以下5~10 cm的水樣中取,測pH值,一般情況,其pH值為6.5-7.5之間即可。如果在這個范圍之外,可用稀鹽酸或稀氫氧化鈉溶液調整,直到合適的pH值。調整氮和磷的含量:在自然河流中,總氮和總磷的含量較低。如果總氮的含量超過0.2mg/L,總磷的含量超過0.02mz/L時,即達到富營養化狀態。富營養化是一種水體受到污染的狀態。岡此,建議人工生態缸中總氮和總磷分別控制在0.1 mg/L和0.01 mg/L左右。(用有機銅和硝酸銀來調整)M請學生思考:水為什麼不能太深?提示:水深將影響生物的生存環境,使系統朝池塘生態系統轉變
6)投放動物和水生植物 在土壤和水中加入各種動物及水生植物。[請學生思考:為什麼不能放人過多的小甲魚?提示:小甲魚是該生態系統的最高營養級生物,按照能量金字塔原理,它分配的能量最少,所以應該放得最少一些。]
7)加蓋封口 幾天之後,各種生物生活正常,即可對生態缸進行封閉。封閉使用凡土林油膏塗抹沿口,蓋上平板玻璃,完成製作。[請學生思考:為什麼要加蓋封口?提示:所形成的生態系統必須是封閉的。]
8)粘貼標簽,放置玻璃缸 在生態缸外面貼上標簽,寫上製作者的姓名與日期,然後將它放在通風,有光但並非直射(較強散射光)的室內。另外,在整個實驗過程中,不要隨意移動生態缸的位置。[請學生思考:為什麼不能將生態缸放在陽光能直射到的地方?提示:否則會導致水溫過高,而使水草死亡。]
9)觀察記錄 每個星期觀察一次生態缸內的生物種類與數量變化,並做好記錄。
Ⅳ 養水草要注意什麼(平常魚缸)請高手指點!!
問題太大了,實在不太好回答!主要有:
1.按水草的種類控制水質——內硬度、PH等,不同的水草要容求可能完全不一樣;
2.按水草的種類控制燈光、CO2、肥的量,必須綜合平衡,並不是越多越好;
3.通過控制水質減少藻類的爆發,藻類通常與水草是競爭關系;
4.先易後難,不要一上來就買很昂貴、不好養的水草,千萬不要聽賣家的忽悠,在他們嘴裡所有水草不用養都是活的;
5.在草缸中放養一些蝦、螺等,既能增添情趣,又可控制藻類;
6.大部分水草都不喜歡強水流,所以草缸的流量不用太大;
7.控制水溫,水草可不太喜歡28度以上的環境;
8........................
Ⅵ 水藻除藻蝦中華草龜可以組合嗎
誰造出走肖中華草龜。是可以組合的。
Ⅶ 生態魚缸中的過濾棉應該放幾層
要根據魚缸大小,養什麼魚來決定,一般在2到五層合適。
魚缸中的過濾棉放幾層要根據情況來定,魚缸中95%的雜質都是由過濾棉進行過濾,阻擋他們再次進入魚缸,不管您使用的是上濾底濾還是濾筒,這種過濾棉都是必備濾材,在使用過程中至少鋪設2層,大多數人用量在3層至5層。
(7)生態缸列表擴展閱讀
在使用過濾棉中的注意事項
1.在使用新的過濾棉前先用清水、或者換魚缸的廢水進行清洗和簡單的揉搓,清潔下棉上的灰塵和產品剛生產出來的風塵。
2.在清洗後先不要著急的更換過濾棉,小白在此簡單找個臉盆或者容器將過濾棉浸泡半天作用時間,再進行簡單的搓洗下,進行更換新的過濾棉。
3.在清洗過濾棉中禁止放入任何洗滌用品(例如:洗衣液、洗衣服、漂白劑)等產品來搓洗過濾棉以免影響水質的變化。
4.在每次清洗完過濾棉後小白建議可以倒些硝化細菌(粉末或者液體)進行消化細菌的補充,直接倒在過濾棉上即可。
Ⅷ 六缸發動機153624的工作循環表
發火順序為153624,循環表就是:
當1缸在上止點發火時
2缸為回排氣沖程答初
3缸為進氣沖程末
4缸為膨脹沖程末
5缸為壓縮沖程初
6缸為上止點位置:就是排氣沖程末
進氣沖程初
進氣閥排氣閥同時打開的時候,叫做氣閥重疊角的位置
希望有用!
Ⅸ 如何理解生態系統的整體性
生對「生態系統」一詞並不陌生,對其最基本的內涵通過初中生物課的學習已有初步的了解。生態系統的概念是形成生態學思想的基礎,本章是圍繞著剖析生態系統概念的實質展開的。因此,在教學中要突出生態系統內各組分的相互聯系與相互作用、有序與和諧、多樣與復雜等。要從培養學生的生態學思想的角度,制定教學策略。
本節可以結合「思考與討論」中的素材,討論「你認為什麼是生態系統」的話題。讓學生根據自己對生態系統的理解,列舉五個生態系統的實例,並列出生態系統的判斷要點。學生之間相互交換作業,並對同伴的作業作出評判。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以池塘生態系統為例,進一步分析「思考與討論」中提出的問題。有條件的學校,教師可製作若干個不同控制條件的「生態缸」,讓學生觀察各個生態缸中的狀況,增加感性認識。問題7是讓學生嘗試建構生態系統的結構模型,這是本節的教學目標之一。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繁多且關系復雜,無法逐個研究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的結構和功能,所以引入了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概念,將營養功能相同的生物類群看成一個整體結構,研究其中的物質與能量變化、信息傳遞,使研究問題得到簡化。這是一種系統科學的研究方法,在其他宏觀研究中也常常要應用這種方法。
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兩方面的內容:生態系統的成分,食物鏈和食物網。大多數學生在討論了問題1~5後,應當能達成這一教學目標。對此,教師可進一步提出本節「問題探討」中的素材,讓學生演練,使學生對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結構有一定認識。
生物群落與其無機環境之間的關系不是靜止的,而是處於動態的變化之中:能量在其中流動,物質在其中循環,信息在其中傳遞,多種多樣的生物及其與環境之間構建起了動態平衡的關系。
生態系統的空間大小各異,一個池塘、一片草地、一塊農田、一座山林、一條河流等,都可以各自成為一個生態系統。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無機環境構成的生態系統稱為生物圈。在生物圈中,繁衍著各種各樣的生物,每一種生物都生活在各自的特定環境中,它們既利用環境資源滿足了自身生長發育的需要,使種群得到延續,同時,它們自身也是構成環境的重要因素。
「生態系統的范圍」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可以結合實例,採用列表比較的方法進行歸類和總結(參見表5-1)。
表5-1 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舉例
類型
森林生態系統
草原生態系統
農田生態系統
劃分依據 植物分布情況
分布區域
濕潤或較濕潤地區
乾旱地區
農耕區
主要植物
喬木
草本
農作物
主要動物
樹棲動物為主
能挖洞和善奔跑的動物
動物種類較少
特點 動植物種類多,群落結構復雜,種群密度和群落結構能較長時間保持穩定 動植物種類相對較少,群落結構相對簡單,種群密度和群落結構常發生劇烈變化 動植物種類少,群落結構單一,人的作用非常關鍵,是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工控制的生態系統
通過列舉生態系統的各種類型,啟發學生思考生態系統類型多種多樣,但在結構上具有許多共同點。重點從「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的關系,闡釋生態系統中各組成成分之間緊密聯系構成一個統一整體,體現一定的結構和功能。
「生態系統是一個統一整體」是教學的難點。在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中,都包含有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等組成成分。這些組成成分之間並不是毫無聯系的,而是通過物質和能量的聯系形成一定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