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村
1. 怎麼規劃生態村
一、基本條件
1、制定了符合區域環境規劃總體要求的生態村建設規劃,規劃科學,布局合理、村容整潔,宅邊路旁綠化,水清氣潔;
2、村民能自覺遵守環保法律法規,具有自覺保護環境的意識,近三年內沒有發生環境污染事故和生態破壞事件;
3、經濟發展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和環保政策;
4、有村規民約和環保宣傳設施,倡導生態文明。
二、考核指標
指 標 名 稱
東部
中部 西部
經濟水平
1、村民人均年純收入(元/人/年) ≥8000 ≥6000 ≥4000
環境衛生
2、飲用水衛生合格率(%) ≥95 ≥95 ≥95
3、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 100 ≥90 ≥80
污染控制 4、生活垃圾定點存放清運率100% 100 100 100
5、無害化處理率(%) 100 ≥90 ≥80
6、生活污水處理率(%) ≥90 ≥80 ≥70
7、工業污染物排放達標率(%) 100 100 100
資源保護
與利用
8、清潔能源普及率(%) ≥90 ≥80 ≥70
9、農膜回收率(%) ≥90 ≥85 ≥80
10、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 ≥90 ≥80 ≥70
11、規模化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率(%) 100 ≥90 ≥80
可持續發展 12、綠化覆蓋率(%) 高於全縣平均水平
13、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比例(%) ≥50 ≥50 ≥50
14、農葯化肥平均施用量 低於全縣平均水平
15、農田土壤有機質含量 逐年上升
公眾參與 16、村民對環境狀況滿意率(%) ≥95 ≥95 ≥95
附:指 標 解 釋
本創建標准中所指「村」是指依據國家有關規定設立的行政村。
一、基本條件
1、制定了符合區域環境規劃總體要求的生態村建設規劃,規劃科學,布局合理、村容整潔,宅邊路旁綠化,水清氣潔。
1) 制定了符合區域環境保護總體要求的生態村建設規劃,並報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計劃單列市環保部門備案;
2) 村域有合理的功能分區布局,生產區(包括工業和畜禽養殖區)與生活區分離;
3) 村莊建設與當地自然景觀、歷史文化協調,有古樹、古跡的村莊,無破壞林地、古樹名木、自然景觀和古跡的事件;
4) 村容整潔,村域范圍無亂搭亂建及隨地亂扔垃圾現象,管理有序;
5) 村域內地表水體滿足環境功能要求,無異味、臭味(包括排灌溝、渠,河、湖、水塘等。不含非本村管轄的專門用於排污的過境河道、排污溝等);
6) 村內宅邊、路旁等適宜樹木生長的地方應當植樹;
7) 空氣質量好,無違法焚燒秸稈垃圾等現象。
考核方式:查閱材料,現場察看、測試。
2、村民能自覺遵守環保法律法規,具有自覺保護環境的意識,近三年內沒有發生環境污染事故和生態破壞事件
1)村內企業認真履行國家和地方環保法律法規制度,近三年內沒有受到環保部門的行政處罰;
2)村內沒有大於25 度坡地開墾,任意砍伐山林、破壞草原、開山采礦、亂挖中草葯及捕殺、販賣、食用受國家保護野生動植物現象;
3)近三年沒有發生環境污染事故。
考核方式:現場走訪、察看;查閱有關證明材料;問卷調查。
3、經濟發展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和環保政策
1)無不符合國家環保產業政策的企業;
2)布局合理,工業企業群相對集中,實現園區管理;
3)主要企業實行了清潔生產。
考核方式:查閱材料,現場察看、走訪。
4、有村規民約和環保宣傳設施,倡導生態文明
1) 制定了包括保護環境在內的村規民約,家喻戶曉;
2) 有固定的環保宣傳設施,內容經常更新;
3) 群眾有良好的衛生習慣與環境意識,有正常的反映保護環境的意見和建議的渠道。
考核方式:問卷調查,查閱資料,現場走訪、察看。
二、考核指標
1、村民人均年純收入
考核方式:查閱統計部門的統計資料。
2、飲用水衛生合格率
生活飲用水質符合國家《農村實施〈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准則》。計算公式:飲用水衛生合格率=村域內符合國家《農村實施〈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准則》的戶數/全村總戶數×100%;全村總戶數包括外來居住或臨時居住的戶數(下同)。
考核方式:查閱全村總戶數名冊和飲用水達標戶名冊,驗收時現場抽查。
3、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
衛生廁所普及率指使用衛生廁所的農戶數占農戶總戶數的比例。計算公式: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使用衛生廁所的農戶數/全村總戶數×100%。
1) 建有衛生公共廁所且衛生公廁擁有率高於1 座/600 戶,公共廁所落實保潔措施;
2) 衛生廁所應保證通風、清潔、無污染,包括糞尿分集式生態衛生廁所、柵格化糞池廁所、沼氣廁所等多種類型。各地可根據改水改廁要求,選擇適宜類型;
3) 草原牧區經其省級衛生部門或環保部門認可的其它不污染環境的各種方式也可算作衛生廁所。考核方式:查閱衛生廁所使用戶名冊,驗收時現場抽查。
4、生活垃圾定點存放清運率及無害化處理率
1) 有固定的收集生活垃圾的垃圾桶(箱、池);
2) 定期清運並送鄉鎮或區縣垃圾處理廠進行了無害化處理;
3) 有衛生責任制度,有專人負責全村垃圾收集與清運、道路清掃、河道清理等日常保潔工作。
生活垃圾定點存放清運率=生活垃圾定點存放並得到及時清運的戶數/全村總戶數×100%;
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全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全村生活垃圾產生總量×100%。
考核方式:查閱垃圾處理廠的證明材料、垃圾管理的規章制度與日常保潔人員的工資發放證明材料。
5、生活污水處理率
生活污水處理率=(一、二級污水處理廠處理量+氧化塘、氧化溝、凈化沼氣池及土(濕)地處理系統處理量)/村內生活污水排放總量×100%。
考核方式:查閱資料,現場察看。
6、工業污染物排放達標率
工業企業廢水、廢氣及固體廢棄物排放達到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排放標准。工業企業污染物達標排放率=村域內工業企業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達標排放量/村域內廢水(廢氣、固體廢物)排放總量×100%,取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排放達標率的平均數;有關解釋參照國家環保總局的統計口徑。
考核方式:查閱縣級環保部門的證明材料;現場察看。
7、清潔能源普及率
指使用清潔能源的戶數占總戶數的比例。計算公式:清潔能源普及率=村域內使用清潔能源的戶數/全村總戶數×100%。
清潔能源指消耗後不產生或污染物產生量很少的能源,包括電能、沼氣、秸稈燃氣、太陽能、水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秸稈等可再生能源,以及天然氣、清潔油等化石能源。
考核方式:提供清潔能源使用戶名冊,驗收時現場抽查。
8、農膜回收率
指回收薄膜量占使用薄膜量的百分比。農膜回收率=回收薄膜量/使用薄膜量×100%。
考核方式:查閱農資使用的證明材料;現場察看農膜回收系統及其回收利用證明原件和原始記錄單;抽樣調查。
9、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
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包括合理還田、作為生物質能源、其它方式的綜合利用,但不包括野外(田間)焚燒、廢棄等。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量/秸稈產生總量×100%。
考核方式:查閱農業部門或環保部門的證明材料;現場察看綜合利用設施並走訪群眾。
10、規模化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率
指通過沼氣、堆肥等方式利用的畜禽糞便的量占畜禽糞便產生量的百分比。草原牧區等非集中養殖區土地系統承載力如果適應,還田方式亦算綜合利用,但污染物影響他人生產生活的還田方式則不算。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綜合利用量/產生總量×100%。
考核方式:查閱材料,現場察看。
11、綠化覆蓋率
以林業主管部門的統計口徑為准,但水面面積較大的地區在計算綠地覆蓋率時水面面積可不統計在總面積之內。
考核方式:查閱縣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的證明材料。
12、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比例
指按照國家相關標准,經有關部門或認證機構認證的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面積之和占行政村農業總面積的百分比。
1) 有生物、物理防治農業病蟲害的措施;
2) 主要農產品農葯檢出率符合國家規定的要求;
3) 有經有關部門或認證機構認證的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或有經有關部門或認證機構認證的綠色或有機農產品。單純的工業村、林業村、旅遊村和其它沒有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的村不考核此部分。
考核方式:查閱有關材料、有關證書,現場走訪、察看。
13、農葯化肥平均施用量
考核近三年農田農葯化肥施用情況。
考核方式:查閱有關證明材料和現場查看有關措施。
14、農田土壤有機質含量
考核近三年的情況。
考核方式:查閱有關證明材料和現場查看有關措施。
15、村民對環境狀況滿意率
對村民進行抽樣問卷調查。隨機抽樣戶數不低於全村居民戶數的五分之一。問卷在「滿意」、「不滿意」二者之間進行選擇。村民環境狀況滿意率=問卷結果為「滿意」的問卷數/問卷發放總數×100%。
2. 農村文明生態村建設的意義是什麼
近年來,許多農村在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活動時注重實效,不斷探索新的活動方式,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百姓。通過大力創建文明生態村,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與實踐全心全意為農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結合起來,走出了一條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新路子,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成功經驗。
文明生態村創建活動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村臟亂差的面貌,農村經濟得到持續發展,農民素質得到極大提高,社會風氣有了明顯轉變,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得到了有效的落實。農民群眾說,創建文明生態村,農村幹部有政績,農民群眾得實惠。在創建文明生態村活動的實踐中,廣大農村把創建文明生態村活動作為推進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載體和重要平台,注重綜合運用宣傳、教育、建設、示範等手段,加大農村思想文化陣地、隊伍建設和文明意識、科學生活方式的傳播力度。「講科學講文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文明新風進萬家」等系列宣傳教育活動,不斷引導群眾樹立文明科學意識;「百村萬戶宣傳文化示範工程」、文化科技衛生「三紮根」工程的實施等,為農村培養造就了一批「不走的」農村骨幹人才,建設了一批符合實際需要的陣地設施,示範帶動了廣大群眾科學生活、科技致富。同時,在創建文明生態村實踐中,廣大農村注重以科學發展理念為指導,實現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和全面進步,不斷把文明村的創建工作引向深入。各地實踐表明,文明新村創建活動,抓住農民群眾思想上的興奮點,找准了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結合點,進一步激活了群眾追求文明的熱情,也為創新農村思想政治工作開闊了思路,提供了載體。
3.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生態村呢,村裡發展有機農業那種
是有區別的. 生態農業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專和現代管理手屬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農業. 有機農業(Organic Agriculture)是指在生產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葯、生長調節劑和畜禽飼料添加劑,而採用有機肥滿足作物營養需求的種植業,或採用有機飼料滿足畜禽營養需求的養殖業. 內容太多,就不復制粘貼了!
4. 自然村想打造生態村或生態園,請問有什麼申報手續和資經扶持
你好,近年來,我國的鄉村旅遊、生態農庄發展越來越好,當然這些也是離不開國家對農業的投入和支持。國家出台了很多項支農、惠農政策,投資者好好利用國家證詞,爭取申請項目,獲得一些資金支持完全是可以的。這樣也會使你的事業更快的發展。但是生態農庄人員申報項目也是有一定條件和要求的。
一、項目可以申報的部門:農業局、農辦、財政局、旅遊局、林業局、發改委等等,這些部門每年都是可以申報的,每個項目大概會有幾十萬的資金支持;水利局、環保局、經貿局等等,也可以申報,但是項目資金會少一些。
二、企業申報農業項目的必備材料
企業的法人證書、營業執照復印件、企業資產負債表,地方政府配套資金說明土地使用證明、貸款證明、環評報告等等。
5. 雲南10個神內生態村是哪些
雲南十個省內生態村1萬多。
6. 什麼是生態村.生態村概念是什麼
當前,在我市廣大農村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生態村」創建活動。如何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因勢利導,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針對創建活動中有關問題,生態村創建活動中應強調「五個定位」。
一、認識定位。構建文明、繁榮的和諧社會,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局面的戰略舉措。廣袤農村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載體,與時俱進,全黨重視,全民參與,形成齊抓共建的合力,十分必要。首先要充分認識到搞好生態村建設是新形式下的新要求、新任務,只有用科學發展觀作指導,用創新的思路來對待,才能確保創建活動扎實開展、逐步深入,全面改善村莊綠化面貌,營造清潔水源、清潔田園、清潔家園的良好人居環境,推動「三農」工作跨越式發展
...........................
詳情:http://www.pyly.gov.cn/show.asp?id=503
大概來說就是充滿生機等
7. 什麼是文明生態村
生態村是指在生態系統承載能力的范圍內,在生態系統自凈能力上限之下,運用生態科學原理和生態鏈接工程而建設成的村落,它的宜居水平比一般的普通村莊更適合人類居住和生活。 而文明生態村,就是三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自然生態環境良好的行政村。創建文明生態村活動的主要任務是:以改善人居環境為突破口,以提高農民素質和生活質量為出發點,以「經濟發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實、環境良好」為主要內容,協調推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努力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
8. 生態村是幹嘛的
您好!生態村是運用生態經濟學原理和系統工程的方法,從當地自然環境和資源條件實際出發,按生態規律進行生態農業的總體設計,合理安排農林牧副漁及工、商、服務等各業的比例,促進社會、經濟、環境效益協調發展而建設和形成的一種具有高產、優質、低耗,結構合理,綜合效益最佳的村級社會、經濟和自然環境的復合生態系統或新型的農村居民點。
我國生態村現狀
我國現處於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生態村是典型的開放系統,具有自然、經濟、社會等多重性質、多層次、多側面的復雜系統。其內涵是遵循持續發展的要求,以生態學、生態經濟學原理為指導,以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協調統一為目標,運用系統工程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建立的具有生態良性循環持續發展的多層次、全功能、結構優的村莊組合和農業生產體系,它是一類社會、經濟、自然協調發展,物質、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物質與精神雙文明的農村人居環境和生產基地。從實踐上定位,則可簡要概述為: 經濟發達、生活富裕、環境優美、資源節約、高效低耗、良性循環、持續發展,從而實現在綠色村莊建設和農業經濟發展的整體上得以整合,達到生產、生活、生態的高度統一。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是生態村建設的根本目標。生態村的建設不僅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充分合理利用資源,強調生產效率,減少污染排放,而且強調經濟的穩定發展和滿足人們日益增長多層次的社會需求,把傳統農業技術和現代農業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建立生態合理、經濟高效的現代化持續農業,追求生態、經濟和社會整體協調發展。這也是建設生態村必須長期堅持的目標。
總結
生態村的建設多年研究實施過程對人類的益處很多,它不僅是發達國家經歷了現代農業輝煌成果而又受自然界一系列懲罰之後的深刻反思,而且也是發展中國家的前車之鑒。我國生態村的建設經過了十幾年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涌現了許多好的經驗和成功的典型,生態村是符合我國國情、國力且切實可行的發展模式,是我國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隨著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對自己生活環境的不斷選擇,我國生態村的建設必將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參考資料
[1] 福州現有875個市級生態村 形成城鄉環保管理新格局.中國城市低碳經濟網 [引用日期2012-11-15]
希望我的解答對您有所幫助,祝您生活愉快!
9. 生態村有什麼好處
種出來的糧食,養出來的家禽都是生態產品,能賣大價錢,而且村裡沒污染,適宜居住